『壹』 在古代濱州叫什麼
在古代濱州叫濱縣。
濱州市是山東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腹地,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兩區兩圈」疊加地帶,是山東省的北大門;
地勢南高北低,大致上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轄四縣二區一市,總面積9453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226.09萬人。
濱州歷史文化悠久,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渤海革命老區中心區、渤海區黨委機關駐地,古代著名軍事思想家孫武、漢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
清代帝師杜授田出生或成長在這里。濱州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具有依河傍海的優勢,是連接蘇、魯、京、津的重要通道,是國家級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
2017年,濱州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612.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2%。
(1)濱州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濱州的文化
飲食文化
渤海境內飲食習慣,麵食除饅頭外,還有烙餅、蒸包、火燒、面條、煎包、水餃等品種,菜以新鮮蔬菜為主,間有肉蛋雞魚;常年喝大、小米粥和稀飯;
茶點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濱城區等地飲茶尤甚,宴請賓客飯菜豐盛,有冷盤、熱炒、大件(全雞全魚)、甜貨等,多達十幾道菜;逢年過節,家家備酒、肉、魚、菜。
清河鎮木板年畫
源於天津楊柳青年畫,是由王姓始祖王畫三從天津薊縣經由河北棗強帶來清河鎮的,在以後的幾十年間帶動了清河鎮的其他姓氏年畫愛好者(如張氏、樊氏、周氏、紀氏、曹氏等),經過多年的發展,使其成為深受魯北地區民眾喜愛的藝術形式。
其鼎盛時期,畫店發展到60多家,流傳到高青、博興、鄒平、濱州、陽信、無棣、濟陽、商河、章丘、禹城、滄州等地。清河鎮木版年畫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而改進,逐漸演變成木版畫的套印方法,它分為起稿、刻版、印黑、套色、施彩等工序。
具有立意簡明扼要、主題鮮明、寓意深遠、造型美觀,兼具有誇張、變形的特點,且線型凝煉流暢,堅實有力或大刀闊斧見長等特點。清河鎮木版年畫色彩鮮明,對比強烈,配色和諧多變,畫師們多採用紅、黃、綠、蘭、紫、粉紅等色套印,而且追求鄉土風味,
韻香味厚,粗獷淳樸。清河鎮木版年畫在它近三百年的發展歷史中,影響遍及魯北,與其它民間,藝術共同構成了該地區文化的多樣性和多元化。
『貳』 濱州 詳細情況
濱州市位於黃河下游、魯北平原,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北臨渤海,東與東營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鄰,西同德州市和濟南市搭界,是山東的北大門。1950年建惠民專區,幾經沿革,1992年改稱濱州地區,2001年撤地設市。現轄濱城區、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沾化縣、博興縣、鄒平縣六縣一區和經濟開發區,版圖面積9600平方公里,人口369萬人。
濱州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商朝時建有蒲姑國,秦朝開始建縣,從西漢起至民國先後設有郡(國)、州、府、道等地方行政建置,五代時期置濱州,以瀕臨渤海而得名。傳統民間藝術異彩紛呈,發源於博興的呂劇、惠民的胡集書會、泥塑、木版畫及濱州剪紙具有深厚的鄉土氣息,獨具藝術風格。濱州民風淳樸,人傑地靈,惠民縣是古代著名軍事家中國武聖孫武的故里。鄒平縣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生長地。博興縣是漢孝子董永的故鄉,中國「孝」文化的發源地。濱州還是中國呂劇的發源地。革命戰爭年代,是中央渤海區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
濱州交通便利。濟青高速、濱博高速、京濱高速和205、220國道穿越境內,是連接蘇、魯、京、津的重要通道。津汕高速大高至魯冀界段、威烏高速辛莊子至鄧王段、濱德高速、黃大鐵路濱州段、黃河公鐵兩用橋、中國濱州大高通用航空城、濱州萬噸級港口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濱州市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土地94.5萬公頃,其中已開發的耕地46.7萬公頃,人均佔有耕地0.13公頃。自2003年底開始的以防潮堤為屏障的「北帶」開發扎實推進,新增土地61萬畝。黃河貫穿東西,淡水資源充足。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26種,已開發15種。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是全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主采區。海岸線長240公里,是山東省重要的原鹽生產基地。
濱州農業基礎良好。農、林、牧、漁各業發達,現已建成棉花、蔬菜、冬棗、水產、牧草「五個百萬畝」基地。無棣金絲小棗、沾化冬棗、惠民蜜桃、鄒平水杏、陽信鴨梨等各具風味,馳名中外。沾化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和「冬棗原產地」,成為中國最大的冬棗生產基地。渤海文蛤、梭子蟹等名優水產品名揚海內外。
濱州工業發展迅猛。紡織家紡服裝、油鹽化工、汽車和發動機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飛機及機械零部件製造、電子信息、糧油果蔬食品深加工、生物工程、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十大產業(鏈)集群初具規模。「汽車上路、輪船下海、飛機上天」目標基本實現,陸、海、空立體化高科技產業框架正在形成。魏橋創業、濱化集團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盟威製造公司主要經濟指標連續19年奪得國內同行業之冠。魯北企業集團是國內第一批「環境友好型企業」、第一家無「三廢」綠色化工企業。全市已有上市公司6家,累計募集資金59.2億元,其中境外上市2家,募集資金4.89億美元,列山東省第1位。
濱州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一個中心-一個龍頭-南北城市帶」組團式、連帶型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規劃設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四環五海」工程(即環城公路、環城水系、環城綠化帶、環城風景帶和東、西、南、北、中五座平原水庫)順利完工,集園林與湖水於一色,融產業、生態、文化為一體,初現「四環相連」、「五海」呼應、72湖點綴的生態城市特色。濱州經濟開發區建設步入快車道,道路、廣場、綠地等公用設施逐步配套完善,為項目建設、產業配套提供了良好載體。
現代服務業迅速成長。濱州現代物流中心初具規模、國際會展中心竣工使用,奧林匹克公園動工建設。家紡文化節、中美明星水上對抗賽、沾化冬棗節、博興國際小戲節等節賽活動相繼舉辦,會展經濟方興未艾。誠信濱州建設逐步深化,連續四屆銀企合作懇談會成果豐碩,共簽約資金1067億元。同時,以「四環五海」、武聖孫子為品牌,大力整合旅遊資源,形成了具有濱州特色的「兩山(鶴伴山、碣石山)兩帶(沿黃、沿海)一聖人(孫子)」的旅遊格局。
近年來,濱州市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圍繞「堅持『五個統籌』,打造系統『九州』」(小康濱州、開放濱州、生態濱州、誠信濱州、科教濱州、人才濱州、文明濱州、民本濱州、平安濱州)的戰略部署,堅持「發展是主題,調整是主線,招商是重點,實干是關鍵,穩定是基礎、廉政是保證」的工作方針,解放思想,科學實干,經濟社會持續呈現出速度快、效益好、後勁足、變化大的良好態勢。2005年,全市地方生產總值實現665億元,同比增長17.8%,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2.1億元,同比增長45.9%,增幅居全省第1位,總量列全省第11位;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同比增長12.5%。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年,也是濱州由「追趕戰略」向「趕超戰略」的轉折年、關鍵年。站在新起點、謀劃新發展、實現新跨越,濱州市委、市政府將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繼續執行「30字」工作方針,突出超越發展「一個主題」,沖刺2006,鎖定到2007年經濟總量進入全省中游、人均指標進入上中游從而徹底改變欠發達面貌「兩個目標」,抓住班子實干、招商投入、環境整治「三個關鍵」,狠抓強勢工業、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循環經濟「四個發展」,扎實推進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南北一體化、環境生態化、社會和諧化「五個加快」,加速形成十大產業(鏈)集群,推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努力建設民富市強、碧水綠蔭的生態園林型現代濱州。
『叄』 濱州站的歷史沿革
2013年7月,德大鐵路濱州站開工建設。
2015年9月28日,德大鐵路開通,濱州站正式啟用。
2016年,濱州站迎來首個春運。
『肆』 山東濱州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沾化縣位於山東省東北部,渤海灣南岸,黃河三角洲腹地。既是山東半島和京津唐兩大經濟區的聯結地帶,又是國家「黃河三角洲」開發和山東省確定的「海上山東」建設兩大工程的主戰場。總面積2214.57平方公里,轄六鎮四鄉、一個漁港辦事處,443個行政村,總人口38.2萬。這里土地廣闊,物產豐富,水陸交通便利,農林牧漁協調發展,工業門類齊全,基礎設施功能配套,環境優美,被譽為「黃河三角洲上的一顆明珠」。
沾化,歷史悠久,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因盛產稀世珍果沾化冬棗,而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目前,沾化縣冬棗密植園已達35萬畝,年產量可達1500萬公斤,產品銷往全國各大中城市,並遠銷新加坡、南韓、日本等國家。
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28.56億元,農民人均收達到2580元,各項主要經濟發展指標年均增幅都比較可觀。
沾化縣屬環屬環渤海「金項鏈」上的重要一環,所處的環渤海灣經濟區已被列入本世紀國家重點發展區域。擁有海岸線171公里,馳名中外的渤海梭了蟹、渤海毛蝦、東方對蝦和被譽為「天下第一鮮」的文蛤就產於這里。全縣擁有土地332萬畝,人均佔有9畝,是全省人均土地最多的縣之一,其中有110萬畝耕地、100萬畝灘塗、70萬畝海濱草場。土地的多樣性特點,為農、牧、漁三業開發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唐代之前,境域一直為他縣屬地。宋慶歷二年(1042年)置招安縣。金明昌六年(1195年)更招安縣為沾化縣,縣名取義於漢代龔遂治渤海民沾聖化之義。金代屬濱州,元代屬濟南路濱州,明代屬濟南府濱州。
1913年廢府設道,沾化屬岱北道。1914年改岱北道為濟南道,沾化縣隨屬。
1925年設武定道,沾化縣屬武定道。1928年廢道,縣直隸於省。1937年,屬魯北行政區。抗日民主政府劃沾化屬冀魯邊區。
1941年10月後歸清河區。1944年1月冀魯邊區與清河區合並為渤海行政區,沾化縣屬渤海區第四專區。
1949年屬渤海區墾利專區。1950年撤銷渤海區,建惠民專區,沾化隨屬。1958年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合並為淄博專區,利津縣並入沾化縣,屬淄博專區。1961年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分治,利津縣復制,沾化縣屬惠民專區。1967年惠民專區改稱惠民地區,1992年改稱濱州地區,沾化縣隨屬之。
『伍』 濱州建市多少年
12年了,2010年濱州市委、市政府召開撤地設市十周年慶祝大會
『陸』 濱城區的歷史沿革
商、周時期屬薄(蒲)姑地。
秦屬齊郡。西漢武帝年間置濕(漂)沃縣,屬青州刺史部千乘郡,治濕沃城(《中國歷史地圖集》標注當在今濱城鎮西莫李家、周家集一帶)。
南北朝時期徙濕沃縣治亂城(今北鎮附近),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濕沃為蒲台縣,因境內有蒲台(今名秦台)而得名,仍治亂城。
唐朝,垂拱四年(688年)析蒲台、厭次置渤海縣(治所在濱城東40里。天寶五年移治李邱村,今濱城北垣外)。
五代置濱州。《太平寰宇記》:「濱州治渤海縣,以在渤海之濱為名。」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置濱州,領渤海、蒲台二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銷渤海縣將其屬地直隸於濱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濱州降為不領屬縣的散州。
民國二年(1913年)改濱州為濱縣。
1958年12月8日撤濱縣並入惠民縣。
1961年恢復濱縣建置。
1982年8月2日,以濱縣北鎮、博興縣小營人民公社和蔡寨人民公社朱全鎮管理區設立濱州市,置1鎮3鄉3個辦事處。
1987年2月25日,撤銷濱縣,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濱州市。
1989年12月22日,將高青縣的舊鎮劃歸濱州市。
2000年6月10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濱州地區和縣級濱州市,設立地級濱州市;設立濱州市濱城區,以原縣級濱州市的行政區域為濱城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黃河六路530號。
『柒』 濱州有那些歷史
濱州沒有什麼歷史。不過隸屬於濱州的幾個小城市倒是有歷史的。
『捌』 山東濱州有什麼文化歷史故事嗎
山東省是我國的經濟第三大省,是一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地方,在這個優秀的省份里出現了許多十分耀眼的城市,比如省會泉城濟南通過“七十二泉”的景色向天下人展示了自己的美好.
另外,國際化旅遊城市青島更是被人們廣泛熟知並領略過綺麗的海濱風光。既然有這樣備受矚目的好地方,那必然也有一直被忽略著的低調城市,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山東濱州看一看。
此外在鄒平市還有濱州的高鐵站落座,因此這個縣城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我想濱州市也不會一直這樣低調,這座美麗又整潔的“寶藏”城市終究會被更多的人看到。聽說濱州市也被評為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