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論文格式及寫法(2)
歷史論文格式及寫法
(2)如果歷史論文的主旨是研討如何教給學生基本歷史知識,考察學生理解鞏固程度,就應側重於太平天國重點事件、人物、地點、年代的講授方法,如何講的清楚、准確、明白易懂;怎樣使學生在理解基礎上鞏固記憶,在記憶基礎上更加深理解;並培養和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使學生達到自覺、能動地掌握歷史學習。
(3)如果歷史論文重在怎樣憑借太平天國這個波瀾壯闊的、特富英勇戰斗精神的偉大革命業績之講述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那就要側重總結在教學中是如何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農民起義是推動封建社會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總結生動地、有感染力地講述(朗誦、演示)的經驗及效果。為加大思想教育力度、烘托歷史場景,也應總結對革命文獻等的利用,如太平天國的《天命詔旨書》中的「男將女將盡持刀」,「同心同膽同殺妖」之類的詞句,陳玉成、石達開等人壯烈犧牲時的言辭、氣節等。
歷史教學論文與教學總結雖然關系密切,但畢竟還有不同。教學任務,是依照教學大綱要求,依據課文內容,完整地、全面地講給學生,各部分不能畸輕畸重,不可過詳過簡。對教學過程所作的總結,也自然受到制約,基本上需是全面總結。而論文則有所不同,除全面總結性作品之外,可選擇某一特定環節、章題、段落,選擇整個教學過程的某個側面,加以研究、總結,形成論文。也就是說,論文比起總結來,有更大的靈活性、選擇性、伸縮性,能更深更廣地進行探討。可以認為,論文是在總結的基礎上,知識的優化過程。論文源於總結,論文高於總結。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在理性認識上,亦即在理論分析上,論文比總結有所提高。對一堂課或一章書的講授,是較為成功還是缺點很多?不僅從實踐角度總結提高,「下次講課注意」;而且要分析其優劣成敗的原因及條件:史實掌握是否准確、純熟?理論認識是否正確、深刻?教法是否科學、得當?把個別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完整系統的理性認識,使其具有普遍意義,用來指導一般。
(2)在對象范圍上,亦即就哪些內容來論述上,論文較總結有所跨越或擴展。總結,一般只以本章節或本教學階段為對象,論文則可前後對比,左右勾連,使歷史問題得到進一步闡明,從而比教學總結增大了知識廣度與科學深度。例如,可對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中國近代史上這三次革命高潮,從社會背景、群眾發動、斗爭策略、歷史意義等方面比較分析,論述從舊式農民起義發展演變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機制與規律。又如,可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北美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分析其各自不同的產生條件、共同性質以及各自的歷史效果。再如,對1848年法德革命、英國憲運動、《共產黨宣言》誕生等這些分散在不同章節與課時的「1848年大事」匯總論述,看本質聯系,看互相促進,也可論述教師曾是怎樣分別講述,而在復習總結時又是怎樣從聯系發展中來認識歷史的復雜性與統一性的。這就是說,論文可以而且應當不為教學總結的框架所拘束,多少逸出教學總結的范圍。當然論文也可比總結更加收縮,可收更集中、精粹、深入 有效。
(3)在社會效應上,亦即在所寫出的作品的影響上,論文應比總結貢獻更大。總結,從個人總結、教研組評議總結直到校際優課觀摩總結,多數情況是就課論課,就師論師,很實際也很富實效,但局限性也甚明顯,帶有班級、學校、地區特點,反映相應水平。論文則面向社會,在刊物上發表自不待言,即在本縣、區經過評審、選編成冊的文集,也可成為以「社會」為讀者對象的文獻資料。對這些無定價、非賣品的內部參考文章,絕不可以輕視,它們能脫擺「出版難」的各種障礙而發揮效益。很多「油印本」的教育教學資料,被各大圖書館所珍視、搜集,付之館藏。中學歷史教師撰寫的歷史論文,提供為交流參考,貢獻給社會閱讀,不但推動了歷史教學的發展與提高,也為歷史科學的總體建設貢獻了一份力量。
(三)把教學總結提高到歷史教學論文的規格水平
由總結「過渡」到或者說提高到論文,很難有一個劃一的操作規程或通用模式。教師自身的素質、特點、興趣,論題的寬窄、深淺、難易都是重要因素。一般說,歷史論文的產生,有『主題——提綱——文章」三個步驟或階段。主題,即:此文要寫什麼。主題的選定,常受三方面的影響或制約。
(1)客觀需要
即寫此問題的有用性。章學誠說:「立言之要,在於有物」。「有物」不僅指內容充實、不空洞,更指客觀上有此需要,寫出的東西有社會效益。
(2)主觀能力
即作者自度有寫成這篇文章的基本知識和一定深度、廣度的分析認識,「心中有數」。章學誠說:「聲之所以肖其心,」即指發言、為文必須也必然反映作者的觀點與識見。
(3)歷史論文的資料來源
包括手頭現有與訪求可得的文獻參考。寫歷史論文光靠「悟性」與「靈感」是寫不出來的,真實可靠的文字資料必不可少,包括史料及史論,只有在它們的輔翼之下,才能使根植於教學實踐之上的歷史教學論文達到較好的水平。確定下來主題、題目,即根據對主題內容的構思產生出提綱——寫作提綱。提綱要以客觀事物本身為依歸,是所寫內容的分層次、有深淺、按順序的文字表達。科學合理的提綱,能給高質量的撰述以有益的規制和充分得體的發揮。其實,在擬定歷史論文提綱之前,實際上已寫過課堂教學提綱與教學總結提綱了。課堂教學提綱,它是教材內容的提綱掣領,與課本上章節段落,密切照應。根據學生情況,教師常對課文的層次安排做必要的改動與調整,體現出既遵照教材又駕馭教材的創造性勞動,以導演出生動活潑、有聲有色的課堂教學,主要不是教師對課文的補充與擴大,而是對課文的講解與闡述,這有助於學生對重點內容的加深理解與鞏固記憶。這樣的講課,就會豐滿圓潤,不致死板枯燥,體現了教學藝術的較高水平。
② 怎麼寫初中歷史論文(關於某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
論題:論土木堡之變對於明朝後期政治格局的影響!其他的就靠你自己翻閱資料了!這篇論文的故事很多!
③ 歷史論文寫作格式要求指導
近年來,微型歷史論文作業已成為中學歷史教學評價方式中的研究 熱點 之一。高中微型歷史論文作業的沿革充分體現了教學評價從重視知識向重視能力及歷史思維的培養轉變過程,以及從標准型向開放型的發展過程。高中微型歷史論文作業的設計正在突破「知識評價」的羈絆,除檢測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外,更加強調對學生創新能力、開放思維,以及綜合素質的考查,已初步確立了以能力和綜合素質立意命題的新思路。同時,教學評價的這一新方向,也給全體中學教師和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促使中學歷史 教育 反思 現狀,積極轉變歷史教學評價理念及方式,更加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以下是我今天為大家精心准備的:歷史論文寫作格式要求相關指導。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歷史論文寫作格式要求指導如下:
(一)歷史論文寫作的基本立足點和論文取向
在歷史科學工作者的宏大隊伍中,中學歷史教師是一支重要方面軍,在歷史科學的廣闊領域里,中學歷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是一個重要分支。中學歷史老師的業務特點決定了在撰寫歷史教學論文時除具有一般史學論文的共性外,也必然還帶有自己的特性,這就是首先要緊緊圍繞如何教好歷史這門課程,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到科學的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革命人生觀。歷史老師除教學外,安排適當的時間精力撰寫歷史教學論文,也是十分必要的。近年來,在職稱評定工作中,在主要考評教學實績之同時,也看有沒有論文、論文寫的怎樣,就更表明了中學歷史教師寫歷史論文的正當性和必要性。
歷史論文的內容取向與主要類型,是應很好考慮的。首先應該肯定,廣大中學歷史教師能夠並且已經撰寫出不少各種題材和內容的歷史學論文,跟專業研究工作者、大專院校教師同樣為歷史科學做出了貢獻。同時還應看到,通過長期大量的教學實踐,中學歷史教師積累下了極為豐富的課堂教學 經驗 ,這樣,把教學經驗加以 總結 提高,形成圍繞歷史教學的各種類型的歷史教學論文,更是優勢所在,最為擅長的,而這卻很可能是 其它 史學研究者較為生疏或不諳其道的。我們在虛心向大學教師、專業研究人員學習,並研讀他們的撰著的同時,也應看到在撰寫歷史教育教學論文時,我們特有的優勢,在歷史科學的總體建設中,在這方面,我們擔負著的是一種「責無旁貸」、「舍我其誰」的勞作。
(二) 教學總結 是歷史教師撰寫歷史論文的主要內容
圍繞歷史教育、歷史教學這條主線來寫歷史論文,我們中學歷史教師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是主要的著眼點。同時也要看到某些現實條件,也使得我們側重寫這類歷史教學論文,才更符合實際,事半功倍,易出成果。寫這類歷史教學論文,具體說可以「教學總結」為基礎、為雛型,這能更有效地服務於提高教學,歷史教學論文的針對性也更為明確,避免「教課」、「論文」兩張皮,在繁忙的教學及班主任等工作中,因寫論文而分奪過大精力。這樣,寫論文就不是額外負擔,而是廣義的歷史教學的組成部分,與教學緊密相連,互相推動,較易引起撰寫者的興趣,增強寫好歷史論文的信心。一切從實際出發,在縣、鄉以下中學,有的老師是非歷史專業 畢業 ,有的老師以大局為重,服從工作需要,克服困難,不辭辛勞,身兼數科;有的老師迫於師資、課程情況而「改行」任課,教非所學。再加上參考資料相對缺乏,借閱、交流並不容易,等等。在清醒地看到這些實際情況之後,我們感到,若空泛地鼓勵老師們大寫一般性歷史論文,「爭取達到發表水平」,是不太現實的。更為現實的是:立足於教學總結,寫出植根於這塊沃土上的教學總結型短小精幹有力的歷史論文來,它們能言之有物,用之有效,然後匯總上交,審評提高,匯訂成冊。既是廣大教師的歷史教學論文成績,又是縣(區)文教成果。可供教學參考,可供評職依據。
以教學總結為基礎寫歷史教學論文,不等於教學總結就是論文。教學總結與論文的區別及聯系是應予研討的。歷史論文類型有多少?很難機械地界定;各類歷史論文怎樣分工?也沒法生硬地劃分,實際上必然縱橫交錯,互有聯系。為立題、下筆方便,主題思路有所遵循,可粗分為如下幾種:(1)思想教育的貫徹;(2)歷史知識的講授;(3)教學質量的提高,(4)教學經驗的總結,(5)教學藝術的研討,(6)學生學習的考察;(7)教師業務的進修,(8)歷史專題的論述。
當然,此外還有其它各類,例如:對教材、教學指導書的評析,觀摩教學的總結評議等等。我們的歷史教學論文的旨趣及重點,很明顯是向歷史教學傾斜,而且各型歷史論文,寫起來不可避免是互有交叉、互為融通的。如(3)即帶有(1)、(2)的綜合性質,(5)(6)則多構成(4)的主要成分;(8)是指對某一歷史專題作學術性或知識性的專題研究或論述,這類歷史論文雖非大宗或主體,但並非排除在寫作之外,也是完全應該寫 ,能夠寫的。
眾所周知,客觀歷史本身是一個復雜的有機聯系的整體,它的各個部分、各個側面,本是不能跟別的部分、別的側面割裂開來認識掌握的;只是在論述、研究時,因側重點之不同,不得不突出什麼、約略什麼,於是表現為不同的歷史論文類型與內容。從撰寫人來說,仍應力爭掌握史事全貌,才能從總體聯系中深刻認知所要寫的部分,才能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精確把握你要截而論之的各個階段。為此,下些苫工夫、硬工夫是必要的,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廣收精選,厚積薄發,深人淺出,由博返約。例如要寫「太平天國」這個題目的歷史論文,從三種不同的選題立意,可有三種不同的論文類型與行文風格。
(1)如果從加強教師進修,提高業務水平著眼,寫出有一定學術質量的歷史論文,則應寫到太平天國起義爆發的深厚的時代背景;取材自____的上帝教經洪秀全加工改造而本土化,成為與傳統的農民起義不同的新式發動群眾的精神武器;太平天國以雷霆萬鈞之勢,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定都南京,震撼清朝統治,反抗西方侵略,預示著反帝反封性質半殖民地人民革命行將來臨;對於天國領導集團內訌問題,則應指出它不只是人際關繫上的利害糾葛,從本質上深刻分析農民階級不代表先進生產力,在沒有先進階級領導條件下,只能砸亂舊社會,不能建立新社會,在取得若干勝利、進行某些「改革」後,要麼是被舊有封建勢力鎮壓下去,要麼是自身蛻變為新的封建王朝。尤其應闡明,在總體性質上,太平天國雖然仍屬舊式單純農民起義,但《天朝田畝制度》已突出地反映了廣大農民迫切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表露了要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偉大嘗試,預示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新式斗爭行將來臨。
(2)如果歷史論文的主旨是研討如何教給學生基本歷史知識,考察學生理解鞏固程度,就應側重於太平天國重點事件、人物、地點、年代的講授 方法 ,如何講的清楚、准確、明白易懂;怎樣使學生在理解基礎上鞏固記憶,在記憶基礎上更加深理解;並培養和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使學生達到自覺、能動地掌握歷史學習。
(3)如果歷史論文重在怎樣憑借太平天國這個波瀾壯闊的、特富英勇戰斗精神的偉大革命業績之講述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那就要側重總結在教學中是如何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農民起義是推動封建社會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總結生動地、有感染力地講述(朗誦、演示)的經驗及效果。為加大思想教育力度、烘托歷史場景,也應總結對革命文獻等的利用,如太平天國的《天命詔旨書》中的「男將女將盡持刀」,「同心同膽同殺妖」之類的詞句,陳玉成、石達開等人壯烈犧牲時的言辭、氣節等。
歷史教學論文與教學總結雖然關系密切,但畢竟還有不同。教學任務,是依照教學大綱要求,依據課文內容,完整地、全面地講給學生,各部分不能畸輕畸重,不可過詳過簡。對教學過程所作的總結,也自然受到制約,基本上需是全面總結。而論文則有所不同,除全面總結性作品之外,可選擇某一特定環節、章題、段落,選擇整個教學過程的某個側面,加以研究、總結,形成論文。也就是說,論文比起總結來,有更大的靈活性、選擇性、伸縮性,能更深更廣地進行探討。可以認為,論文是在總結的基礎上,知識的優化過程。論文源於總結,論文高於總結。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在理性認識上,亦即在理論分析上,論文比總結有所提高。對一堂課或一章書的講授,是較為成功還是缺點很多?不僅從實踐角度總結提高,「下次講課注意」;而且要分析其優劣成敗的原因及條件:史實掌握是否准確、純熟?理論認識是否正確、深刻?教法是否科學、得當?把個別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完整系統的理性認識,使其具有普遍意義,用來指導一般。
(2)在對象范圍上,亦即就哪些內容來論述上,論文較總結有所跨越或擴展。總結,一般只以本章節或本教學階段為對象,論文則可前後對比,左右勾連,使歷史問題得到進一步闡明,從而比教學總結增大了知識廣度與科學深度。例如,可對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中國近代史上這三次革命高潮,從社會背景、群眾發動、斗爭策略、歷史意義等方面比較分析,論述從舊式農民起義發展演變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機制與規律。又如,可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北美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分析其各自不同的產生條件、共同性質以及各自的歷史效果。再如,對1848年法德革命、英國憲章運動、《共產黨宣言》誕生等這些分散在不同章節與課時的「1848年大事」匯總論述,看本質聯系,看互相促進,也可論述教師曾是怎樣分別講述,而在復習總結時又是怎樣從聯系發展中來認識歷史的復雜性與統一性的。這就是說,論文可以而且應當不為教學總結的框架所拘束,多少逸出教學總結的范圍。當然論文也可比總結更加收縮,可收更集中、精粹、深入 有效。
(3)在社會效應上,亦即在所寫出的作品的影響上,論文應比總結貢獻更大。總結,從 個人總結 、教研組評議總結直到校際優課觀摩總結,多數情況是就課論課,就師論師,很實際也很富實效,但局限性也甚明顯,帶有班級、學校、地區特點,反映相應水平。論文則面向社會,在刊物上發表自不待言,即在本縣、區經過評審、選編成冊的文集,也可成為以「社會」為讀者對象的文獻資料。對這些無定價、非賣品的內部參考 文章 ,絕不可以輕視,它們能脫擺「出版難」的各種障礙而發揮效益。很多「油印本」的教育教學資料,被各大圖書館所珍視、搜集,付之館藏。中學歷史教師撰寫的歷史論文,提供為交流參考,貢獻給社會閱讀,不但推動了歷史教學的發展與提高,也為歷史科學的總體建設貢獻了一份力量。
(三)把教學總結提高到歷史教學論文的規格水平
由總結「過渡」到或者說提高到論文,很難有一個劃一的操作規程或通用模式。教師自身的素質、特點、興趣,論題的寬窄、深淺、難易都是重要因素。一般說,歷史論文的產生,有‘主題——提綱——文章」三個步驟或階段。主題,即:此文要寫什麼。主題的選定,常受三方面的影響或制約。
(1)客觀需要
即寫此問題的有用性。章學誠說:「立言之要,在於有物」。「有物」不僅指內容充實、不空洞,更指客觀上有此需要,寫出的東西有社會效益。
(2)主觀能力
即作者自度有寫成這篇文章的基本知識和一定深度、廣度的分析認識,「心中有數」。章學誠說:「聲之所以肖其心,」即指發言、為文必須也必然反映作者的觀點與識見。
(3)歷史論文的資料來源
包括手頭現有與訪求可得的文獻參考。寫歷史論文光靠「悟性」與「靈感」是寫不出來的,真實可靠的文字資料必不可少,包括史料及史論,只有在它們的輔翼之下,才能使根植於教學實踐之上的歷史教學論文達到較好的水平。確定下來主題、題目,即根據對主題內容的構思產生出提綱——寫作提綱。提綱要以客觀事物本身為依歸,是所寫內容的分層次、有深淺、按順序的文字表達。科學合理的提綱,能給高質量的撰述以有益的規制和充分得體的發揮。其實,在擬定歷史論文提綱之前,實際上已寫過課堂教學提綱與教學總結提綱了。課堂教學提綱,它是教材內容的提綱掣領,與課本上章節段落,密切照應。根據學生情況,教師常對課文的層次安排做必要的改動與調整,體現出既遵照教材又駕馭教材的創造性勞動,以導演出生動活潑、有聲有色的課堂教學,主要不是教師對課文的補充與擴大,而是對課文的講解與闡述,這有助於學生對重點內容的加深理解與鞏固記憶。這樣的講課,就會豐滿圓潤,不致死板枯燥,體現了教學藝術的較高水平。
總結提綱:在授課之後,學生消化、理解,鞏固了所學;通過復習、輔導、答疑、討論,深化了所學,通過提問、考察、考試、評分,檢查了所學;教學過程完畢。然後,為提高教學,提高教師,需要做教學總結。這個總結,以已有教學實際為基礎,但又不是過往事實的簡單相加或優缺點的機械排列,它是把各教學環節、各方面經驗分析綜合、融會貫通,形成帶有總括全局性的理論認識。平時的教學提綱,成為寫總結提綱的重要依據和豐厚素材,總結提綱緊扣教學工作,既是教學本身可貴的文獻資料,又是寫歷史論文的胚胎與雛型了。
動手撰寫歷史論文時,也要先列出論文提綱。從緊密結合教學總結來看,選題的重要標准應是:什麼歷史問題最需要總結?哪段歷史教學最能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總結什麼對史學更有意義?在以總結提綱為基礎的條件下,所定文題,可全面,可部分,可綜論,可分論,可個論(專題)。確定文題之後,則可根據定題的總體思路及粗略架構,以過去的教學提綱,總結提綱為素材,深思熟慮地列出論文提綱。現舉兩例,看一看「文題——提綱——文題」這種「大、小,分、合,收、放」的格局。
〔例一〕春秋戰國
(一)生產、經濟的發展:冶鐵、紡織、犁耕、水利……;
(二)政治局勢的推移:五霸、七雄、合縱連橫、分散中醞釀統一;
(三)社會階級的變化:早期民族融合,西周春秋(奴隸制社會)演變成戰國秦漢(封建制社會);
(四)思想 文化 的成就:諸子百家學說,科學技術進步。
假如確定一篇歷史論文的文題為「我是怎樣講述春秋戰國這段歷史的」,上面這幾行就可做為史實部分的提綱了。這種可叫「綜論」式歷史論文。假如選定其中某項內容為文題,如:「在初一年級如河講述春秋戰國的經濟發展」,就需要把(一)的內容再具體化,開列出更細些的提綱,闡明歷史事實並總結講授方法,這是「分論」。如果更取上列提綱中某項的某個內容,如:「在高中中國史課講述戰國時期冶鐵技術的生產力意義」,或「怎樣使初一小同學理解孔子、老子的基本學說」等為文題,則在各該項下又須列些提綱,才能周到深刻地說明間題,這可叫「個論」。從大文題的提綱中,可以分列出許多小文題,小文題開寫前,也要再列提綱,而這次一級的提綱中的某項專項史事,又可成為文題。反之,若干個較小文題,總括起來,也可構成一個較大的、相對宏觀文題的提綱。是放開?是收緊?是大題粗作?還是小題細作?要看史事性質,看為文立意而定。
〔例二〕太平天國。可有這樣的提綱:
(一)廣西的社會矛盾與金田起義;
(二)從永安建國到天京定都;
(三)迅速取得偉大勝利與革命的政策 措施 ;
(四)領導集團內部分歧,矛盾發展成內訌;
(五)內外反動派的鎮壓與太平軍北伐;
(六)太平天國的失敗原因與偉大歷史意義。
如果此課用二課時講完,可以寫出一篇諸如「我是怎樣在90分鍾內安排講授太平天國的」歷史教學論文。有重點史事,有軍行大略,有革命文書(《原道醒世訓》、《天朝田畝制度》),有英雄人物,有理論分析,有思想教育。形成一篇以教學實踐為基礎、以教學總結為參證的歷史論文。寫這樣的歷史論文要有較強的概括力,既精通全盤史實,熟諳每一個環節,又能不為細事所囿,統攝萬象,總論全局,寫成在為數眾多的太平天國史論文中別具一格的帶有歷史教育與教學特色的太平天國歷史教學論文。在「太平天國」這個大題目下,可以「縱剖」(按事類分)、「橫斷,(按階段分),抓住要害、核心,定出許多個歷史論文題目來,如「太平軍前期迅速取得勝利的原因」、「令人痛心的領導集團內訌」等,都可結合教學加以論述發揮。
(四)歷史論文的寫法與歷史論文的格式結構
確定主題,列出寫作提綱之後,根據歷史論文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使用所掌握材料,有計劃的依次成文。文章以提綱為構架卻不為提綱所割裂,它應是史事完整、氣勢貫聯,渾然一體的一個整體。
中學歷史教師撰寫歷史論文,在內容與行文上還可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力求寓理論於敘述之中,做到史觀與史料的有機聯系與內在統一
在這一點上,也應體現出歷史教學論文更高於一般的教學總結,要既防止空洞理論而缺少史實,流於社會學公式,又要防止堆砌史料,「甲、乙、丙、丁開中葯鋪」,無理論分析,更要力避史論、史料兩張皮,穿靴戴帽,機械粘貼。我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引出規律性、找出事物的內部聯系。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佔有材料,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要做到這點,就不單是方法技巧問題,根本上是看對執筆為文的社會意義認識如何,作者的思想水平、理論修養、業務功底如何了。
(2)歷史邏輯與語言邏輯的統一
歷史論文的語言應服務於、服從於歷史的真實性。要在保證史實正確、准確的前提下,講求語法修辭。歷史發展有其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客觀的歷史規律反映在人們的頭腦里,用歷史論文或著作表達出來,這就是歷史邏輯;體現這個歷史邏輯的實踐,是通過運用詞、句、文章的語言文字手段來完成的。但,「史實真、道理正」占第一位,「文章好」居第二位,要重視 歷史論文的語言、文辭方面的質量,但不能因詞害義,本末倒置。「文以載道」,「道」包括道理和知識,「文」既然是「道」的「載體」,它當然不是無關緊要的了。「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所以也要講求。韓愈在《進學解》中說:「閏其中而肆其外」,即是說:在內容真實豐贍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語言文筆的風采。這樣,才能成功地達到「言以聲其心之所得」。(章學誠:《文史通義-文理》)的任務。
(3)通暢、質朴、簡潔的優質語體文
這是我們中學歷史教師撰寫歷史論文時應該做到同時也善於做到的文章風格。毛主席在《反對黨八股》中教導我們:第一,要學習人民群眾的語言;第二,要吸收外國語言中我們需要的成分、好的東西、新鮮用語;第三,「我們還要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由於不夠重視這方面的學習,「古人語言中的許多還有生氣的東西我們就沒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在史學文章里,為了能「真實、凝練、生動」地表達人、事,是否也可以適當地「文白兼用」或所謂「半文半白」。事實上,一點兒「文言」詞與片語沒有是不可能的。試看下面一段例文:
朱元璋滅東吳後,命徐達、常遇春率主力北上,攻取中原。當時形勢是:福建、兩廣已平滅有日;四川的夏國、元朝所封梁王占據的雲南,孤立自守。元順帝命擴廓帖木兒代太子總天下兵。李思齊在關中據地自雄,下令一戈一甲不許出武關,聯合陝西軍力與之對峙。後又命擴廓帖木兒南征,他拒不受命,派遣戌守山東的貂高西搗鳳翔,此部結果中途嘩變。元朝大勢已去。明軍乘勝長驅,直取大都。(據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國通史組續 範文 瀾《中國通史》第七冊,第311-312頁改寫)假設上段文字,純用文言寫出,字數可減少,但比較難讀,不會為廣大讀者接受,也根本不是方向。但若改成更口語化,不但字數倍增,而且文章會鬆散無力。但要注意使用古人語言中「有生命」、「有生氣」的內容時,要用的正確、貼切,或者是已約定俗成,為社會所認同的,切不可生搬硬套,杜撰出不通無解的「文辭」。
毛主席在論述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時,用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八字大字,生動體現了論斷口氣的堅決,是極富威嚴與生氣的 句子 。再如毛主席指出在資產階級消滅後,為資本主義服務的知識分子必須轉變立場,轉到為工人階級服務為勞動人民服務時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周在指斥反動派空說好話,並不兌現時,曾揭穿他們「信誓且旦」的虛偽性。這些都是運用文言片語、 成語 、格言的極佳例證。至於人們使用文言不恰當甚至錯用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如說遠古時期通古斯損石墜落在西伯利亞毀滅禽獸時,說弄得「哀鴻遍野」,說某餐館善於烹調,菜餚好吃是「膾炙人口」。50年代初期,代用中國史課本上描寫英法聯軍侵華艦隊東航,說它「浩浩盪盪」開了過來,錯用褒義詞於丑惡事物之上。由於歷史科學的特點,用詞不當與舛謬,嚴重涉及對人物、史事之毀謄褒貶,應該格外當心。
(4)關於歷史論文的引文問題
由於我們信奉馬克思主義和學習、繼承前人的史學遺產,歷史論文中出現「引文」是必然的,它使立論可靠,有利於提高文章質量,反映作者知識,認識的深度、廣度。但也存在著一個引什麼、怎麼引的問題。首先,經典作家的教導和革命領導人的重要言論可以引用。如:「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馬、恩)「資本來到世間,就是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 骯臟的東西」。(馬克思)「工人階級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階級本身的事業。」(恩格斯)「只要存在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它們就不能和平相處」。(列寧)「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毛澤東)「中國離開社會主義就必然退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絕大多數人決不允許歷史倒退。」(鄧小平)「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以公有制為基礎。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以私有制為基礎。兩者存在本質區別」。(江澤民)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寫作歷史論文,在提高論文學術質量的同時,又一次加深了論文作者思想意識鍛煉。其次,對原始資料、歷史典籍,包括出土文物、文字記載,以及作者親訪所得可靠材料都可引用。再次,現行的法定的歷史教科書內容可以引用。因為它是依據最可靠的資料,參考最新研究成果,採用最為公認的論點,使用最規范簡潔的文字寫成的,而且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礎,所以,引用教科書內容是我們這種「源於總結,高於總結」的歷史論文的自然作法,更表明了歷史論文與教學的緊密相關。至於普通時人的文章,我們可虛心學習,尊重他人,借鑒參考,得到啟發。對一些非歷史作品,指歷史小說,X X 演義、X X史話之類,它們以歷史為素材,為原料,可能有文藝價值及教育意義,但非歷史,我們不能隨便引用。
(5)歷史論文的層次與條理,款式與規格
教師在講課中,為了在有限時間內保質保量保進度,講好某段歷史,養成了極可貴的「層次條理意識」,對所講內容必然做到:大小標題,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呼應緊湊;學生聽得懂,記得牢。教師這種優良的 思維訓練 ,也是寫歷史論文的精神財富。以再經過深沉構思的教學提綱為基礎,定能寫出一篇整體連貫,內容充實,文章結構合理,重輕有度,不疏漏、不冗贅,文脈通暢的論文。文章款式,在一般歷史論文中,並無特殊要求,但要 注意段落劃分,引文形式,注釋種類這三點。短文可不分大段,只以 「提行」形式另起一段,四、五千字以上的較長歷史論文,依史事種類或歷史情節的發展,可分為幾個大段,或只以番號題頭,或加上小標題,使全文結構嚴整,每題內涵明確。歷史論文引文的使用應力求簡短、貼切、有份量;恰當地嵌合在整個行文之中,但切忌截頭去尾,斷章取義。有的引文內容,幾十個字是一個完整的敘述,(例如正史列傳中人物的核心行實,列寧《國家與革命》中有關國家機器之論述)必需整段錄引,引文一般可單成段落,縮格出現,正文圍繞它作領會或闡釋。注文形式一般分邊注(腳注、眉注)與文末集中注釋二種,應視需要而定。這些「形式」方面的正誤優劣,常影響到一篇歷史論文質量的全局。
此外,還可取材於鄉土歷史來撰寫歷史論文,如本地革命斗爭史實,先民勞動墾辟,傑出人物貢獻,鄉賢里宿德績等。這既可用於進行愛國愛鄉教育;又可為改革開放、振興文教提供咨詢;更可為編寫新的國史積累資料。寫這類題材,縣、鄉中學老師們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是獨具優勢的,可以寫出內容充實,論點可靠,有血有肉,聲情並茂的優秀歷史論文來。
總之,在把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歷史教學的前提下,正確認識寫歷史論文的性質及意義,擺正寫論文在全部教學工作中的位置,努力寫出一些歷史論文,尤其是跟教學密切結合,跟教學總結相輔相成、密切呼應的歷史教學論文,不但不會妨礙和影響教學,而且是促進歷史教師業務進修、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也是在新形勢下把整個歷史教育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途徑。
④ 歷史論文要怎麼寫
歷史小論文寫作要領
一、立論。立論就是確定歷史小論文的中心論點。即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歌頌
什麼,批判什麼。或對某一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表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考慮中心論
點時應注意:
1.立論的科學性
所謂立論的科學性就是作者的觀點和搜集的資料信息要有理論根據和事實依據。即作
者的觀點要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要有利於社
會主義事業,講述的史實要有依據或明確的出處,不可以想當然,更不應該憑空臆造。
只有這樣的立論才有價值。
2.立論的前衛性
立論的前衛性就是超前意識。
立論要新,就是要寫沒有人寫過或很少有人寫過的題材。
這就要求學生對近幾年的學術動態應該有大致的了解,以免撞車,還有人雲亦雲之嫌。
3.立論的指導性
立論的指導性又稱立論的實用性。論文出來是給別人看的,作品要能給讀者以啟迪,
對讀者有所幫助、有所鼓舞、有所收獲。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這就是論文的價值。如果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去歌頌義和團運動的盲目排外,或者為反
面人物歌功頌德,這類文章即使寫得再好,也是不可取的。
二、命題論文的中心論點決定以後,給論文定一個新穎、明確、有吸引力的題目,用
來表達文章主題是十分重要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論文的命題比論文寫作更難。
1.題目要新
在重視科學性的前提下,論文命題要新,要有創意,切忌平淡無奇,要力爭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
2.題目要奇
命題要奇,不是指搞文字游戲或故弄玄虛,而是要用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態度為
自己的論文命題,以達到文章能引人入勝的效果。
3.題目要小
歷史論文題,宜小不宜大。特別是剛剛學習寫作的中學生更是不要選大題目,選大題
目的結果不是大而空,就是大而亂。想把文章寫得面面俱到,卻往往因為自身能力和水平限制會一面都不到。
三、布局
1.開頭、結尾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論文開頭十分重要,第一段應該力求開門見山,直接接觸
主題,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最好還要有點懸念,引起讀者的
注意和追求。結尾要提綱挈領,發人深思,餘味無窮。所以有些有經驗的作者在論文的
開頭和結尾上是很下功夫的。
2.編寫提綱
論文寫作提綱是文章的設計方案。首先提出論點(包括總論點和分論點),然後提出
論據。論據包括歷史史實、名人名家論述。最後是明確的結論。至於有幾個分論點,引
用哪些論據,先寫什麼,後寫什麼,一般視作者自身習慣而定。如果有必要,或文章篇
幅較長,也可以加上小標題,以求取得一目瞭然的效果。
四、定稿
歷史小論文的寫作,包括起草、修改、定稿三個步驟。
起草就是寫初稿,要深思熟慮,一氣呵成。修改時,要對史料、觀點、語言一一檢查,
以提高文章的質量。還可以徵求老師和同學的意見,對文章加以補充,最後定稿。
⑤ 歷史論文怎麼寫 初中生
初中生歷史論文先確定選題、撰寫正文、修改完善。
一、確定選題。
題好一半文,因此寫論文之前需要明確要寫的主題,並根據主題確定文章題目,初中生歷史論文的選題可以從課本中選取,可以是對鴉片戰爭、虎門銷煙等某一特定歷史事件的分析研究,也可以是對南北朝的分裂、五代十國的割據狀態、宋與西夏、遼、金的戰爭等某一特定的歷史階段的分析研究,學生根據自己專業能力或老師要求進行選擇即可。
三、修改完善。
最後便是對論文初稿的內容和布局的修改,以及對論文文字的加工和潤色。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或者增加一些新的內容,反復修改完善直至滿意為止,就可以最終定稿了。
⑥ 歷史論文怎麼寫 初中生
初中生歷史論文寫法:
方法一:
首先,選題——或者說,確定你的中心論點。例如:論秦始皇的功過。
接著,論述——詳細陳述具體史實、事件。你可以單純敘說史實,也可以夾雜議論。注意分條,就是保證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要寫出與主題相關的歷史知識影響內容的,要寫出與此相關的歷史啟示。注意一定要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歷史與個人相結合,歷史與內容緊密結合。
⑦ 初中歷史小論文精選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歷史教學必須滿足教學改革的需要,實現與時俱進。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歷史小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教學具體方法
1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指的是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教學,可以通過學生排演話劇的形式來進行教學,一方面能夠使得歷史教學更具有活躍性,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得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得到提升。例如在講述中國近代歷史演變的過程中,可以採用人物扮演的方式,直觀、明確地向學生展示歷史演變的進程,使得學生在整體上對歷史事件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課本的閱讀和教師的講解,不斷豐富對歷史事件的了解。
2事件回顧
在對歷史事件進行回顧時,能夠有效使學生對所學歷史進行梳理,從而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不同事件之間的相互聯系,也能夠培養學生對於歷史調查和歷史分析的興趣,學生在了解了歷史事件之間的關聯後,也會對歷史調查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增加自我的歷史閱讀量,形成自我分析歷史的觀點。
3史料展示
學生在初中階段往往缺乏閱讀量,其了解的史料較為欠缺。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及時向學生展示史料能夠在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得歷史觀點更具有豐富性,避免了歷史學習過程中觀點的局限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側面了解歷史,全面了解歷史做了鋪墊。史料的展示也能夠彌補書本知識的不足,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與此同時,在對史料圖片和文字進行展示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對身邊的歷史事物進行觀察和了解,避免歷史學習進入空洞無力的學習過程,逐漸認識到身邊歷史即是真正的歷史的觀點。
4歷史評點
在對於重大歷史事件和重大歷史時期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於歷史的評價和分析。學生通過對秦始皇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分析,從而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評價標准。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綜合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使學生全面對歷史學習內容進行梳理。
二、總結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階段,如何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將龐雜的歷史內容轉變為富於趣味性的歷史故事,是歷史教學的關鍵所在。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完善,使得更多的歷史內容能夠為學生所接受,逐漸培養學生的歷史觀點和歷史評價標准。初中歷史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因此應根據其實際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來分析對待,實現歷史教學的豐富和全面。
新課程改革更加註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具能動性,成為知識的主人。對於初中歷史教學來說,必須進行教學創新方法的探索,改變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使學生擁有獨到的歷史見解。
一、初中歷史教學創新的意義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歷史教學的創新,能夠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願意主動通過思考來解開歷史謎團。
(二)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初中歷史教學的創新會使教師更加註重人文性知識的傳授,在幫助學生學到基本的歷史知識之後,還會啟發學生產生獨到的感性認識與見解。學生在學習歷史時,能夠感知到社會的進步,建立起正確的發展觀。另外,學生還會通過對優秀品質的傳承來進行自我品德教育,以此來指導自己的學習行為,面對生活中的各類困境,成長為有思想、有品德的高素質人才,最終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很大提升。
(三)有利於歷史課改的全面推進
課改的推進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參與,作為歷史教師願意積極主動地進行教學方法創新,對課改的全面推進有很大助力。教師在創新的過程中,會加強對新課改具體要求的研究,以此為依據來探索與之相契合的教學方法,由此而形成的教學經驗會對歷史教學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二、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
新課程改革出台之後,歷史教材也更新換代,在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更加重視學生思維水平的培養。但部分歷史教師並未跟上教學進步的步伐,仍然固守原本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更新不夠及時,影響創新教學的實現。
(二)教師備課用心程度不足
教師備課的質量高低將對教學成果產生很大影響,教師在備課中如果能夠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夠使課堂更具操控性,提高教學效率。但部分教師未對備課給予足夠的重視,而是寄希望於教學經驗或突發靈感,這樣的備課態度會對歷史教學的效果帶來不良影響。
(三)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待改進
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習慣於單純地聽教師的講解,將教師的思想全盤接收,缺乏必要的思考。在新課程改革推行以來,學生仍很難克服以往的學習習慣,對自身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缺乏正確的認識,學習方法仍是墨守成規。對於教師留出的討論與思考時間,卻不知如何運用。總體來說,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還有待改進。
三、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創新的方法
(一)利用“角色扮演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改理念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學生課堂主人的地位,而教師充當的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角色扮演法”中的“角色”是學生扮演的,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素材或話題自主編寫歷史話劇,並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再現歷史。例如:在《美國南北戰爭》這課,為了解決南北戰爭爆發原因這個難點,可以把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代表北方資產階級,一組代表南方種植園奴隸主。讓他們站在自己代表方的立場上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出發,就當時雙方關注的:“關稅、勞動力、市場、原料”等問題進行一個簡短的針鋒相對的利益爭論。通過這個“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很真切、直觀地感受到:種植園主和資產階級在原料、市場、關稅和勞動力問題上矛盾尖銳,奴隸制存廢成為焦點。南北雙方各有各的理,已經不能達成共識,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武力來解決,從而突破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這個難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是主角,而是配角,學生通過置身於表演,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中把握歷史知識,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提升綜合素質能力。同時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了傳統歷史課堂教師“滿堂灌”和“一言堂”的沉悶狀態。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拓展學生的思維
初中歷史教材中有很多具有趣味性的內容,歷史教師應將這部分內容利用起來,在學生本身就對其充滿興趣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進行活靈活現的演繹,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同時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思維情境。比如:在講解三國時代的紛爭局面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草船借箭、敗走麥城、望梅止渴等經典故事的動畫,幫助學生逐漸理清脈絡關系,使學生的歷史視角更加廣闊,將原本熟悉的歷史故事與真正的歷史對接起來。在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適時進行問題創設,將學生置於思維情境當中,鼓勵學生根據看到的畫面來進行聯想、思考與討論。例如在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陳勝、吳廣起義全過程的圖片之後,問學生“如果陳勝、吳廣沒有在途中遇到大雨,那麼他們還會揭竿起義嗎?”學生會通過觀看圖片,結合教師的講解開始多角度的思考與討論。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會得到很大鍛煉,歷史素養也會隨之提高。
(三)通過優化課堂,開展教學辨析
在師生之間開展和諧的教學辨析,對於提升學生的綜合歷史水平大有裨益,符合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素質的要求。要確保教學辨析的順利開展,歷史教師應對課堂形態進行優化處理。首先,教師在授課時應考慮到初中學生接受知識的特點,尋找學生普遍關注的話題,將歷史知識努力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接受起來更加容易。比如:學生會利用假期時間外出旅遊,去過很多地方,教師可以對學生到過的旅遊地點進行統計,指定學生進行旅遊分享,然後將歷史知識穿插其中,加深學生記憶。如有的學生去過西安,見過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師就可將秦王掃六合的知識帶入其中。在教師講解到秦軍的奮勇之態時,學生會從自己看到的兵馬俑實態出發提出異議,認為很多士兵的神態十分祥和,與教師的講解存在出入,有價值的教學辨析就可由此開始。其次,教師要將課堂用活,在授課的過程中,學生會提出很多獨特的想法,打亂原本的教學計劃,如在講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時,學生會根據自己對世界格局的認識提出異議,如有的學生提出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到:我無法接受美國成為二等國家,是不是“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已然發生了變化?美國不再占據“一超”地位?這時就需要教師將世界大局分析給學生聽,與學生進行平等辨析,讓學生明白雖多國崛起,但世界格局在短期內不會產生根本改變,消除學生疑慮。使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習的趣味性與開放性,從而更加願意進行思考,歷史辨析能力也將大大提高。
(四)輔助學生改進歷史學習方法,提升自學能力
⑧ 初二歷史小論文範文
歷史專業論文在歷史的補充和整理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歷史資料是歷史專業論文的血肉。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初二歷史小論文 範文 ,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初中歷史教學設計 反思
一、教學設計脫離課標,目標龐雜
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 方法 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實踐中,有些教師的教學設計確立的目標脫離課標,龐大、雜亂、抽象,這樣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是很難達成的。例如,北師大版 八年級 上冊《辛亥革命》一課,有個教師確立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孫中山及革命黨人主要革命活動。(2)了解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成立的情況。(3)評價辛亥革命和孫中山,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閱讀關於孫中山的歷史資料,概括孫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動和革命精神。(2)比較興中會和同盟會, 說說 同盟會綱領與“三民主義”之間的關系。(3)組織小組討論,評價辛亥革命和孫中山。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學習一代偉人為振興中華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辛亥革命志士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不斷進取的意志。這節課設計的教學目標所包含的內容的容量非常大,不是一節課45分鍾能夠完成的,如“教學過程與方法”中:“閱讀孫中山的歷史資料,了解孫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動和革命精神。”如果改成學生課前做准備,或者教師提供關於孫中山的典型 事跡 給學生閱讀,這個環節才具備可操作性。教學設計要體現歷史課堂教學的本質,堅持有效性原則。這節課要讓學生收獲什麼?通過什麼途徑去實現?教學設計中目標要清晰,明確,切實可行,這是實現歷史課堂教學高效的前提。
二、教學設計忽視學生個體差異
我們知道,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到每個孩子的發展。但是在班級授課制下,幾十個孩子們集中在教師里上課,教師真正關注的是學生整體,學生的個體往往被忽視了。其實,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需要思考如何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教學,獲得成長。一個課堂里坐著幾十個學生,他們的知識基礎、能力素養、個性特徵等各個方面都是有差異的。作為歷史學科,最明顯的差異是,學生們對歷史的興趣和知識儲備差異。當前,很多歷史教學設計看不出對學生差異性的關注,似乎所有學生都在一個水平線上,只不過是基於全體學生起點或高或低進行設計罷了。進入課堂,即使在公開課上,學生可能在老師的授意下做了課前的預習,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也大相徑庭:常見的是,有幾個學生聽課專注,興致盎然,表現積極。一節課的大多數問題都靠他們的踴躍參與解決了,有的同學的發言甚至堪稱精彩絕倫,激起師生熱烈的掌聲。然而,與他們“大顯身手、獨當一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相當多的同學在課堂上只是“觀眾”。他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沉默著,偶爾配合性地齊聲應和一下,或自始至終無聲無息。如何調動所有同學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呢?老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如何了解學情差異?面對差異,在歷史教學設計中又該如何處理?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對此,有些老師的做法值得推廣。如,組織學生課前搜集、閱讀與本課有關的歷史信息,或者提供相關資料供給學生拓展閱讀,讓學生帶著一定的知識儲備來上課,帶著一些經過思考的問題走進課堂,縮小學情的差異,能比較好的促進學生廣泛參與課堂。此外,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堅持差異性原則。在教學設計中,問題的設計可以分出層次,讓不同興趣和能力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問題的解決,既要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還要注意分層教學的可操作性。
三、教學設計重形式,輕內容
新課改以來,人們開始關注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進而關注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這個方向本身沒錯。但是,目前看來有點矯枉過正,喧賓奪主了———很多教學設計過於強調新穎靈動。在歷史教學研討活動中,若是一節課設計了一個別人未用過的形式,就會獲得“好評”一片,似乎那就是課的“亮點”。在這樣的評課標準的“激勵”之下,許多教師趨之若鶩,許多教學設計盲目追求標新立異,甚至忽略了教學內容。我曾經聽過一節大市級公開課,課題是北師大版 七年級歷史 上冊《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 措施 》。授課教師在教學中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以後,作為社會不同階層的人的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件上呈現了代表四個階層的卡通人物:農民、手工業者、士兵和地主,每個人物旁邊是他們表達自身感受的文字。此環節設計的意圖是肯定秦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產生的積極影響,其中農民的感受是:“有了土地,就有了勞動積極性,日子過得好開心啊!”這里很明顯犯了科學性的錯誤:教師不但將商鞅變法的內容憑空遷移到了這里,還忽略了秦王朝統治時期苛捐雜稅繁重的史實,試想:秦王朝時期的農民若是生活得如此幸福,還會有秦末農民戰爭嗎?秦亡的重要原因就是秦的暴政,然而授課教師為了讓形式新穎,看起來完整,讓課堂更有趣味,就隨意篡改歷史,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教學態度。這種現象不是個案,必須要引起重視。作為歷史教師,必須要有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必須要本著對學生、對學科負責的態度設計教學。教學設計要尊重歷史的本來面目,堅持科學性原則。我們也許無法保障完全呈現歷史的真相,但是我們至少要努力接近真相。因此教學設計不能為了形式而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千萬不要用內容去迎合形式!無論採用什麼樣的形式,都要建立在知識正確的基礎上,或者尊重歷史真相的基礎上。傳遞給學生研究歷史的嚴謹科學態度也是我們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四、教學預設與生成脫節
在初中歷史教研活動或教師賽課評比中,聽了很多老師的課,發現不少教師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是脫節的。有的教學設計中的重點與課堂教學凸顯出來的重點不一致,有的課堂教學沒有按照教學設計的思路去開展。課後研討時,授課教師說:課前設計得很好,但在上課時學生“不配合”,自己沒有辦法按照預先的教學設計完成教學。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無法全部精準預見,也就產生出許多的生成性問題。生成可分為兩種,一類是我們預設下的現象,另一類是我們不曾預設到的現象。因此,筆者認為解決預設與生成脫節的問題需要關注這樣幾個問題:首先,在做教學設計時,要結合課標、教材,特別是學情,合理設計一節課,使這節課具有可操作性,有利於目標的達成。如:課堂導入的設計是否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教學問題的設計難度是否適中?在有難度的問題呈現前,是否為學生深層思考做了鋪墊?等等。其次,教學設計要有預設的彈性。“動態生成”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主要特徵,它強調課堂教學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固定不變、按部就班、機械僵化的教學模式,主張課堂教學必須構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動過程。因此,教學設計中就要給課堂教學機動的空間,堅持目標性與彈性相結合原則。第三,在課堂教學中要遵從教學設計,不能隨心所欲,漫無邊際地上課,課堂脫離教學設計,目標很難達成。新課改強調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教師形同虛設,被學生拖著走。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運用自己學識與技能,以及教學機智,理性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讓整個課堂“形散神不散”,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五、結語
總之,歷史教學設計要依據歷史課標的要求和學生學習歷史的需求,充分體現歷史學科的價值、為學生的發展創設條件。教師富有創意的教學設計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打造 高效課堂 ,促進全體學生學習和終身成長。
範文二:初中歷史教學歷史影視資料研究
一、影視作品的內涵
歷史題材的影視資料通常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存在,對歷史事件或者人物從一定程度上採用復原的方式進行拍攝,能夠將歷史演化中一些重要的革命性事件進行具象化的展現。不過這種影視資料並不一定遵循教科書上的闡述,有時會結合各種歷史資料甚至各種稗官野史等信息進行一定程度的虛構。但是這些歷史影視資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依然具有積極的作用。對此,歷史教師在選用歷史影視資料時,需要進行認真篩選,和課文知識進行巧妙結合,從而讓這些歷史影視資料在歷史教學中凸顯重要的價值。
二、初中歷史教學應用影視資源教學的必要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引入歷史影視資料,對於促進學生興趣的提升、積極性的增長具有積極作用,而且這種直觀的視覺感官刺激也更有助於學生理解和學習歷史,非常適合歷史教學應用。
1.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通常是通過板書或者口述方式來教學,知識會相對枯燥,從而影響到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出現,歷史影視資料不斷豐富,這些資料將聲音、圖像和歷史知識進行了有效綜合,能夠在教學中沖擊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激發初中學生的興趣,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
2.有助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雖然歷史教師能夠在課堂上按部就班地將初中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學生在理解上卻存在著很大困難。因為歷史知識中還有部分抽象的內容,這些內容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往往更加困難,從而阻礙學生的學習。
3.培養學生情感的重要途徑
在新的課程標准體系下,初中歷史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情感以及認知能力同樣極為重要,如果將歷史影視資料引入其中,就能夠讓這些情感的培養更加具象化。比如初一歷史課程大多講述的是我國古代史,這時候可以向學生展示四羊方尊以及古代的四大發明等視頻資料,從而增強學生對祖先智慧的尊敬,激勵後輩不斷超越前賢。
三、引入歷史影視資料教學需要規避的問題
1.影視資源利用原則
(1)嚴謹性
歷史教材的內容對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進行篩選,大多都是蓋棺論定的。但是影視資料為了增強作品的吸引力,往往在介紹正史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借鑒很多稗官野史的內容,甚至為了引發爭論還會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如果將這些資料全盤照收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就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惑。所以需要對這些歷史影視資料進行適當的剪裁和說明,引導學生正確地掌握知識。
(2)時間性
歷史影視資料種類很多,而且同一個歷史題材在不同時期都有相應的影視片段,對此教師需要對不同時期的歷史影視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讓學生能夠了解真實的內容,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歷史影視資料的利用效果。
2.講解和直觀展示要充分結合
歷史影視資料的直觀性較強,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能夠讓學生從頭至尾關注下去,可是這種直觀性不能夠讓學生自己觀看,教師要結合歷史影視資料的內容對課程進行講解,等講解到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時,才播放一些歷史影視資料的片段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而不是將歷史影視資料通過多媒體教室向學生從頭至尾地播放。另外,教師在講解中穿插歷史影視資料之後,還需要對學生進行 總結 。尤其影視資料中可能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簡介,教師也要旁徵博引,引用不同時期歷史專家的觀點進行綜合論述。
3.防範歷史影視資料濫用問題
歷史影視資料只能夠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方法,不能夠將其作為教學的核心過程。所以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必須要結合當前的教學內容對歷史影視資料進行篩選,只有到講解內容的環節時才播放相關的歷史影視資料進行例證,這樣才能夠發揮出歷史影視資料的教學價值。否則,一味地濫用歷史影視資料,不僅不會給學生帶來更加深刻的認識,反而使之變得膚淺,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就更無從談起。
範文三:初中歷史教學資源運用淺析
一、初中歷史教學要發揮網路資源的作用
網路是當今社會最為迅捷高速的信息搜集手段。藉助於電腦網路,教師可以下載各個方面的教學信息,無論是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還是相關的歷史背景,網路讓歷史教學插上了翅膀,為歷史課堂提供了生動豐富的信息源。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發揮網路的作用,藉助於網路集聚更多的教學資源。例如在《貞觀之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路搜集“貞觀之治”前後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數據對比,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貞觀之治”帶來的巨大變化。再比如《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既可以通過網路搜集這一時代的世界形勢、中國國內形勢,也可以搜集影視資料中的一些片段場景,特別是“火燒圓明園”這樣留在中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場景,通過網路資料的搜集為歷史課堂教學增加豐富的信息容量。這樣的信息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圖像影音資料,在教學中將網路作用發揮出來,可以有效輔助歷史教學工作開展。
二、初中歷史教學要發揮生活資源的作用
歷史是生活的積淀,若干個生活的節點構成了歷史的發展長軸。許多歷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或是在他們的生活中能夠找到相關的影子。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避免空洞說教,要竭力尋找生活中的著力點,將生活資源的作用發揮出來。例如在《“「」”的十年》的教學中,學生沒有經歷這一時代,對「」產生的背景、造成的危害缺乏直觀了解,但是學生的爺爺奶奶這一輩人卻是十年「」的經歷者,甚至是受害者,從他們的生活經歷中可以提取出許多「」十年的點滴碎片,讓學生提高對這一場浩劫的直觀感知印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向自己爺爺奶奶、外婆外公了解他們所經歷的「」,從「」期間的生活條件、社會形勢,乃至國家發展等各個方面尋找這一場浩劫留下的印記,也能親身收獲許多有關「」的鮮活訊息。結合接下來的教材分析,師生對這一場十年浩劫的了解將會更加全面,分析更加透徹,較好地實現了學習目標。生活資源的利用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再比如《改革開放》這一課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與教學相關的資源,重點引導學生從自己家庭著手,回顧五年前、十年前與現在的條件發生的變化,從家庭居住條件、家用電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以及日常的飲食結構等諸多方面了解生活所發生的變化,從這樣的顯著變化中直觀感受到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家庭生活條件在快速提高,對改革開放的成果具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從家庭生活這一微觀角度前後對比變化,側面驗證改革開放的成果,這樣的生活資源有力提升了教學成效。對學生而言,生活資源具有加深理解作用,起到了促進鞏固與提升教學成效的目的。
三、初中歷史教學要發揮情感資源的作用
對學生強化思想 教育 、情感滲透,是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一項重要的職能。廣大教師要善於從歷史教材中發掘情感資源,與學生思想成長結合起來,與弘揚主旋律、倡導正能量結合起來,更好地體現歷史學科情感性教育目標的實現。比如在《難忘九•一八》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極具震撼力的視頻畫面及數據資料,讓學生直觀了解侵華戰爭對中國人民造成的災難,對日本帝國主義犯下的滔天罪行具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學生在這樣的演示之後無不群情激昂,教師還可以從這一課聯繫到當前中日兩國東海紛爭、釣魚島紛爭等時事政治內容上,進一步激發學生為維護祖國領土主權完整而甘願奉獻自身力量的愛國激情,引導學生明白中華民族的強大是廣大中華兒女矢志不渝、卓越奉獻的結果,將來建設祖國、壯大民族的責任當之無愧落在青少年的身上,讓愛國主義成為他們心中滌盪的主旋律,讓強烈的責任感成為推動學生認真學習的強大動力。再比如《鋼鐵長城》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尋找展示現代人民解放軍戰鬥力顯著提升的精彩場景,如新式武器裝備、解放軍戰士生龍活虎訓練等影音資料,增強學生為祖國強大、軍隊強大的自豪感。
四、初中歷史教學要發揮活動資源的作用
歷史教學既要重視課堂也要重視課外,既要強化師生互動探究,也要發揮活動促進功能。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教材開展了一系列課外活動,將這一資源的功能體現出來。例如在《海峽兩岸的交往》教學中,筆者組織學生在課後自主搜集資料,研究海峽兩岸近十年來在經濟 文化 交流方面的巨大成果,並對本地區台資企業發展等方面進行專題研究,以鮮活的案例、詳實的數據、實實在在的內容,驗證海峽兩岸人民一衣帶水的同胞之情,驗證了海峽兩岸經濟文化政治交流的不斷深入、祖國統一大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有效增強了學生實際感知成效,鞏固了教學成果。
五、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需要豐富的資源作為基礎與支撐,廣大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深入發掘、廣辟途徑,為歷史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強勁支撐。
⑨ 中學生歷史論文大概怎麼寫
一、立論立論就是確定歷史小論文的中心論點。即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歌頌什麼,批判什麼。或對某一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表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考慮中心論點時應注意:
1.立論的科學性
所謂立論的科學性就是作者的觀點和搜集的資料信息要有理論根據和事實依據。即作者的觀點要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要有利於社會主義事業,講述的史實要有依據或明確的出處,不可以想當然,更不應該憑空臆造。只有這樣的立論才有價值。
2.立論的前衛性
立論的前衛性就是超前意識。立論要新,就是要寫沒有人寫過或很少有人寫過的題材。這就要求學生對近幾年的學術動態應該有大致的了解,以免撞車,還有人雲亦雲之嫌。
3.立論的指導性
立論的指導性又稱立論的實用性。論文出來是給別人看的,作品要能給讀者以啟迪,對讀者有所幫助、有所鼓舞、有所收獲。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這就是論文的價值。如果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去歌頌義和團運動的盲目「排外」,或者為反面人物歌功頌德,這類文章即使寫得再好,也是不可取的。
二、命題論文的中心論點決定以後,給論文定一個新穎、明確、有吸引力的題目,用來表達文章主題是十分重要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論文的命題比論文寫作更難。
1.題目要新
在重視科學性的前提下,論文命題要新,要有創意,切忌平淡無奇,要力爭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
2.題目要奇
命題要奇,不是指搞文字游戲或故弄玄虛,而是要用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態度為自己的論文命題,以達到文章能引人入勝的效果。
3.題目要小
歷史論文題,宜小不宜大。特別是剛剛學習寫作的中學生更是不要選大題目,選大題目的結果不是大而空,就是大而亂。想把文章寫得面面俱到,卻往往因為自身能力和水平限制會一面都不到。
三、布局
1.開頭、結尾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論文開頭十分重要,第一段應該力求開門見山,直接接觸主題,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最好還要有點懸念,引起讀者的注意和追求。結尾要提綱挈領,發人深思,餘味無窮。所以有些有經驗的作者在論文的開頭和結尾上是很下功夫的。
2.編寫提綱
論文寫作提綱是文章的設計方案。首先提出論點(包括總論點和分論點),然後提出論據。論據包括歷史史實、名人名家論述。最後是明確的結論。至於有幾個分論點,引用哪些論據,先寫什麼,後寫什麼,一般視作者自身習慣而定。如果有必要,或文章篇幅較長,也可以加上小標題,以求取得一目瞭然的效果。
四、定稿
歷史小論文的寫作,包括起草、修改、定稿三個步驟。
起草就是寫初稿,要深思熟慮,一氣呵成。修改時,要對史料、觀點、語言一一檢查,以提高文章的質量。還可以徵求老師和同學的意見,對文章加以補充,最後定稿。
⑩ 初中歷史小論文怎麼寫
初中歷史小論文怎麼寫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歷史小論文怎麼寫,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首先要擬定標題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好的標題能畫龍點睛。標題要准確、簡潔又富文采,不妨擬幾個標題,反復推敲,擇優選用。在重視科學性的前提下,論文命題要新,要有創意,切忌平淡無奇,要力爭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論文命題還要奇,不是指搞文字游戲或故弄玄虛,而是要用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態度為自己的論文命題,以達到文章能引人入勝的效果。再者論文標題,宜小不宜大,特別是剛剛學習寫作的中學生更是不要選大題目,選大題目的結果不是大而空,就是大而亂,想把文章寫得面面俱到,卻往往因為自身能力和水平限制會一面都不到。
2、接著進行組織材料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應當慎重:
①要圍繞主題選材。
②材料要真實准確。
③精心選擇富有創意的材料。一份新穎材料,能使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④材料不是越多越好。可以適當運用一些給出的資料,對材料也要進行整理、辨析,分析材料,通過自己的思考把材料組織起來,才能寫出文章。
3、開始正文寫作
好的歷史論文的正文結構需要具備四要素:論點、論據、論證、結論。論點是論文闡述的具體觀點,相當於文章的小標題;論據服務於論點,一般用歷史事實或作者自己的立論來說明論點;論證是用理論來闡述論題,可以引經據典或自我闡述;結論是對全文進行扼要概括或總結。一篇好論文,必須做到:
①論文論點明確新穎,富有創意。
②論文論據充分真實又恰倒好處。
③論文論證有力。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論證過程科學准確,邏輯嚴密。
④論文結論正確。能由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抓住本質,給人深刻啟示,具有較高的人文價值。
⑤論文語言風格要有史學之一般特點。切忌文學之朦朧浪漫,要真實准確又頗具文采,要講究理性又富感染力。文章開門見山,言簡意賅,「意則期多,字則唯少」;字斟句酌,一絲不苟,做到文字清新、簡潔、准確,使人讀之心中波瀾起伏。
⑥論文正文寫作前應擬寫提綱,搞好謀篇布局。以材料為基礎、觀點為軸心,科學地安排文章的層次和布局,內容詳盡、構思嚴密。
4、進行修改與潤飾
俄國作家契訶夫說:「寫文章的技巧,真實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文章需要多次反復修改,才能定稿。修改初稿;一是對內容和布局的修改,二是對文字的加工和潤飾。
要寫一篇好的歷史小論文除了在寫作、觀點上符合題目的要求以外,還要做到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這些要求決定了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除必須注重歷史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扎實歷史基本功以外,還要培養自己的材料閱讀、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的能力,做到運籌帷幄。學生是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篇幅中進行寫作的,這就限定了學生的思考、構思的時間,要在短時間內寫出一篇好的論文,必須掌握好寫作技巧,這樣才能在寫作中做到落筆有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