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A中國近代革命發生的歷史必然性是什麼

A中國近代革命發生的歷史必然性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23 14:14:22

㈠ 歷史簡答題:如何理解近代中國革命發生的原因和歷史必然性。

①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論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告訴我們: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行動。1848年恩格斯在評價德國等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指出:把革命的發生歸咎於少數煽動者的惡意那種迷信時代,是早已過去了。現在每個人都知道,任何地方發生革命動盪,其背後必然有某種社會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礙這種要求達到滿足。1915年列寧在批駁考茨基所謂的馬克思主義者「製造出一個革命,實行社會主義」的謬論時指出:革命是不能製造出來的,革命是從客觀上(即不以政黨和階級的意志為轉移)已經成熟了的危機和歷史轉折中發展起來的。革命政黨和革命階級的任務是認清革命的形勢、把握革命的時機、掌握革命的規律,在革命潮流到來之際,不失時機地去迎接它。近代中國革命的發生發展同樣遵循這一原理。
②近代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是民族危機深重的必然產物。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從政治、軍事、經濟乃至文化各個方面控制著清政府,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社會歷史舞台,最終選擇了革命的道路,開創了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③近代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是社會矛盾尖銳的必然產物。在近代中國,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著中國新生產力的發展。地主階級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主要的社會基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盤剝,激化了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同時,隨著資本主義一定程度的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的出現,為中國革命的發生、發展准備了主觀條件。
因此,從根本上說,近代中國革命是被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反動統治者逼出來的,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矛盾斗爭及其尖銳化的結果。正如毛澤東所指出:這些矛盾的斗爭和尖銳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發展的革命運動。偉大的近代和現代中國革命,正是在這些基本矛盾的基礎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
革命的階級和政黨的任務是正確認清革命的形勢,把握革命的動機,掌握革命的規律,在革命潮流到來的時候,不失時機地去迎接革命。近代中國革命的發生是中國革命的階級順應革命形勢的必然結果。

(四)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及其歷史地位
正如毛澤東所說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社會歷史舞台。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成為20世紀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
①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1905年夏天,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組建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提出了比較完備的、以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目標的民族民主革命綱領。不久,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他的革命主張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通過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對三民主義作了重新解釋。
舊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包括反滿和獨立兩層意思。要完成的任務是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在國內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之上建立對外獨立、對內統一的民族國家,實現民族革命。 對外反對帝國主義,主張「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對內反對民族壓迫,主張「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權主義 建立民國,即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制度,完成政治革命。它是三民主義的核心。 主張「民主權利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許為少數人所專有、成為壓迫平民的工具。
民生主義 平均地權,使地主不能因地價上漲而坐享其利。以改善人民物質生活,防止出現貧富嚴重對立為目標。 平均地權強調「農民之缺乏田地淪為佃戶者,國家當給予土地,資其耕作」以期達到耕者有其田;節制資本強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

②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和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前進道路上經歷的第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孫中山是第一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辛亥革命成為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的最高峰。
第一,辛亥革命在比較更完全意義上開始了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是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對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科學評價。這場革命最終趕走了皇帝,推翻了清王朝,宣告了在中國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第二,辛亥革命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這是辛亥革命的最主要的歷史功績。首先,通過這場革命,孫中山在南京成立了臨時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共和國;其次,孫中山還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認國家主權屬於全體國民,國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最後,辛亥革命在中國人民中撒播了民主革命的火種,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國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民主精神普遍高漲。這是具有開創意義的歷史性的巨大進步。同時,由於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法令,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第三,辛亥革命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直接目標是推翻清政府,是一場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但是,由於清政府早已是「洋人的朝廷」,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因此,這場革命實質上具有反對帝國主義的性質。
第四,辛亥革命為中國革命的繼續發展創造了條件。由於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天生的軟弱性,辛亥革命雖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但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辛亥革命使中外反動統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在以後的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里,統治階級始終建立不起一個統一的、穩定的統治秩序,統治集團內部長期地分裂、混戰,為後來的中國革命創造了條件。
總之,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人民在前進道理上經歷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
③關於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從主觀方面來看,根本的是由於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太微弱了。民族資產階級是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壓迫與束縛的夾縫中艱難地生長起來的,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難以割捨的聯系,帶有先天的經濟上和政治上的軟弱性。這就使它沒能提出一個明確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綱領;沒有能把佔中國人口最大多數的農民發動起來造成一個大的農村變動;沒能形成一個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從客觀方面來看,中外反革命勢力的聯合力量遠遠大於革命的力量。中國資產階級無法與強大的帝國主義和封建地主階級相對壘,不能承受帝國主義的壓力。最後,只能把政權讓位給袁世凱。
④關於辛亥革命的教訓。第一,決不能對帝國主義抱任何幻想,帝國主義在中國需要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權。第二,在帝國主義時代,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不可能領導任何革命取得勝利。第三,西方資本主義近代化的老路、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中國必須尋找適合自己國情的革命道路,解決中國的近代化的課題。第四,沒有深入農村發動農民進行革命,同時也沒有建立起一個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進行到底。
辛亥革命及其以後多次奮斗的失敗有力說明,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不可能領導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勝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建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㈡ 結合史實,談一談近代中國從改革走向革命的歷史必然性

近代中國從改革走向革命的歷史必然性,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文明的進步。是在不斷沖擊裝改變的,從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過渡能夠逃避。

㈢ 1840-1949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歷史的必然性通過偶然性來表現;歷史的偶然中蘊含著歷史的必然。

    中國民主革命由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最終完成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中國近代面臨的主要任務就是反帝反封建,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紛紛拿起武器,先後開展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為中國近代化做出了努力和貢獻,但都沒能改變中國的歷史地位。

    這當中雖然受到特定歷史條件的影響,如外部環境的惡劣,歷史人物個人素質,性格等。

    但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因其自身局限而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㈣ 中國近代革命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馬克主義歷史觀認為,封建社會必然會被先進的資本主義社會所取代,所以中國先後進行了戊戌變法進行君主立憲制的改革,由於封建主義的根深蒂固,最終以失敗告終。孫中山的辛亥革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中國共產黨通過不斷探索在工人運動行不通的 情況下,走上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最終奪取了革命勝利。

㈤ 如何認識中國革命道路開辟的必然性及重大意義

必要性:
第一,在近代中國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里,內無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義的壓迫;外無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的壓迫。中國的無產階級根本不可能像在資本主義國家那樣,先在城市經過長期的、公開的合法斗爭,然後再組織武裝起義,奪取政權。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要戰勝強大的敵人,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只能是武裝斗爭,以革命的武裝消滅反革命的武裝,相應的主要組織形式必然是軍隊。 
第二,近代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國沒有統一的資本主義經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廣泛存在;中國革命的敵人雖然建立了龐大的軍隊,並長期占據著中心城市,但廣大農村則是其統治的薄弱環節,這是農村革命根據地能夠在中國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由於中國是一個大國,革命力量大有迴旋餘地,而帝國主義國家的間接統治及其互相間的矛盾和斗爭,造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和連綿不斷的軍閥混戰,又使紅色政權獲得存在和發展的縫隙。  
第三,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農業大國,農民佔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農民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和革命的主力軍。只有實行土地革命,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才有可能把農民充分發動起來,摧毀帝國主義和封建地主階級反動統治的基礎。無產階級要想奪取革命的勝利,就必須派遣自己的先鋒隊深入農村,從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入手,組織、發動和武裝農民,使革命戰爭獲得廣大農民的支持和參加,只有把農村建設成先進的、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才能與占據著中心城市的敵人進行長期有效的斗爭,為最後奪取全國勝利奠定基礎。因此,中國革命必須把工作重心放在農村,先佔鄉村,後取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
重大意義:
1、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革命新道路的開辟,實現了中國革命由城市轉向農村的歷史性轉變,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後勝利。 
2、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學說,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寶庫的獨創性貢獻,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範,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 
3、 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為其他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人民解放斗爭提供了重要經驗, 是中國共產黨對其他受壓迫的民族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4、 這條革命新道路的現實意義於:過去搞革命,要適合中國國情,走領導人民開辟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現在搞建設,也要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不斷探索,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它是中國共產黨在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斗爭中,堅持實事求是,實踐探索,一切從實際出發,獨立自主地解 決中國問題的典範。

㈥ 如何正確認識近代中國革命歷史的必然性,進步性和正義性

必要性:近代中國的具體歷史條件使它必須進行革命。首先,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太緊太深,它們不希望中國富強,也不希望中國通過改良而改變現狀;其次,中國的封建實力根深蒂固、力量強大,不經過巨大的革命風暴無法將它摧毀;再次,改良本身的弱點及改良過程中的失誤,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良的流產。因此中國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製造出來的,而是在帝國主義封建主要殘酷壓迫下,社會矛盾空前尖銳的產物。不革命,中國將無法取得進步,改良的道路走不通,近代各種改良的失敗即說明了這一點。

正義性:.滿族人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孫中山一直推行「五族共和」的民族和解政策,近代中國革命之正義性並不在於滿族人統治不合法不合理,何況,他們也創造了輝煌的「康乾盛世」。正義性主要是晚清政府賣國求榮,軟弱無能,對內鎮壓百姓剝削民眾,而近代中國的辛亥革命是提倡「民權」,實行三民主義。

進步性:進現代中國革命經歷了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民主革命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它推翻了幾千年來的封建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給人民帶來了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等方面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而五四運動打響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第一槍,五四運動具有舊民主主義革命不具備的特點,它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展現了新的面貌。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出了明確的斗爭目標,開始採取群眾路線的方法進行革命斗爭,開始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路線。在經過曲折艱苦的斗爭後,1949年新中國成立代表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取得了最終勝利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共產黨極力維護祖國的和平局面,力避與國民黨的沖突,共產黨在明知道蔣在耍弄假和平這一伎倆後,為了揭穿它的真實面目,還是派了毛澤東冒著生命危險於45年年底去重慶和蔣談判,最後達成了<雙十協定>.他為了爭取戰爭准備時間,假心假意和共產黨談判,後來無恥的撕毀了達成的和平協定,大逆不道,他仗著幾百萬軍隊,仗著美帝國主義的飛機與大炮,與4萬萬中國人民背道而馳,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本著以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來審視當時的社會環境,對國民黨實施了正義的抵抗,在中國共產黨各黨政軍領導的英明領導下,在偉大人民力量的支持下,人民解放軍終於推翻了腐敗落後的國民政府,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就代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中國新民主主義的勝利推翻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獨裁專制統治,掃清了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殘余,徹底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狀況,解放了人民群眾,使農民獲得了土地,真正意思的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國人民從此真正的站起來了!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了基本的勝利,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並開始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轉變的時期。

(1)由於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革命轉變的途徑是經過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

(2)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勝利並且解決了土地問題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這就決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必須不停頓地轉變為社會主義。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政治上,共產黨和工人階級在政權中居於領導地位;經濟上,有佔主導地位的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意識形態上,馬克思主義成為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

(4)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而是屬於社會主義體系的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性質的社會。更進一步講,中國經過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後,不可能也不應該把政權交給資產階級,由它去領導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廣大工農群眾不允許這樣做,軟弱的民族資產階級也沒有力量這樣做。中國必須經過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

(5)從1949年到195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用三年時間恢復了國民經濟,隨即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參考資料:政治考研大綱

正義性:徹底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狀況,解放了人民群眾,

進步性:使農民獲得了土地,真正意思的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國人民從此真正的站起來了!

㈦ 結合清末新政、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的發生發展,談談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的歷史必然性

清末新政的實質是:清政府為了維護搖搖欲墜的統治而進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但實質是一場騙局,它只是因為受到了義和團運動和外國資本主義的打擊,它的執行者以奕劻為首的一大群人仍是地主封建階級,而更能直接看得出它的性質的是它是由慈禧倡導的)、所以從中可以側面看出清政府已經到了必須不得不向資產階級妥協低頭(雖然不是完全)的地步,表明我國的封建主義在當時進一步不斷瓦解。
維新變法是個重點,因為它有三種性質,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他是中國資產階級政治改革,從中看出資產階級已經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勢力在逐漸壯大,資產階級也在不斷覺醒
辛亥革命就是資產階級領導的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它具有暴力性和必然性。
以上都可以得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的歷史必然性
根源是:生產關系要順應生產力的發展,封建主義已經不能滿足當時資本主義的發展。
歷史的規律與潮流不可以違背!!

㈧ 理解中國近代革命發生的原因和歷史必然性

1 、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

中國近代社會的性質、特徵和主要矛盾,不僅成為中國革命發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和性質。近代中國革命的兩大任務是對外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對內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走現代化的道路。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始終面臨著以上兩個歷史任務。這兩大歷史任務,既存在著區別,又彼此緊密聯系著。目前,中國人民正是在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努力拚博,為完成近代中國的第二大歷史任務而奮斗。

2 、中國革命發生的社會歷史條件

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發生,從根本上說,不是基於人們的主觀願望,而是近代中國社會基本矛盾激化的產物,這是近代中國革命發生和發展的客觀條件。

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發動的一系列侵華戰爭,將中國一步步逼近半殖民地的深淵,使中國的民族危機日益加深。據不完全統計,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戰爭,外國侵略者同中國訂立的不平等條約(包括各種損害中國權益的章程、合同或專條)約有 300 多個。帝國主義勢力和封建主義勢力相勾結,促成了中國社會各種矛盾不斷激化,特別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更加尖銳,從而使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客觀形勢趨於成熟。

但是,革命的發生僅有必要條件是不夠的,要想使這種必然性轉變為現實性,還必須具備主觀條件。

近代中國兩大新興階級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產生,就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觀條件已經形成。

19 世紀 50 年代,隨著民族資本近代工業的產生發展,產生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它代表著中國近代先進的生產關系,是近代中國新興的革命階級之一。民族資產階級分兩部分:其上層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聯系較多;其下層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聯系較少,而且往往最受外資打擊,受本國封建勢力壓制,時常有破產的危險。因此,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就其整體而言,從它誕生之日起,一方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又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與堅定性。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基本特性。

19 世紀 40 年代,中國工人階級產生在外國資本在中國直接經營的企業中。從鴉戰爭至甲午戰爭前,約有 3.4 萬。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批產業工人。 19 世紀 60 年代,在清政府洋務派官僚開辦的軍工企業和民用企業中工作的工人約 3 萬人。 19 世紀 70 年代開始興起的本國民族資本工礦企業中工作的工人約有 3 萬人。這樣,到 1894 年前,中國近代產業工人隊伍約有 10 萬人。這一時期,工人階級的斗爭還是停留在自發的、分散的、小規模的斗爭階段,更多的是從事經濟斗爭,在政治上還是作為資產階級的追隨者參加的。

總之,鴉片戰爭以來,隨著中國社會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激化與中國近代新的革命階級的成長,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發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已日趨成熟。

㈨ 結合清末新政,維新變法談談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的歷史必然性

一方面,外國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日益擴大,民族危機加深,另一方面,社會矛盾激化,民變四起,伴隨著清末新政虛偽一面的公開和維新變法的失敗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作為當時先進的階級,資產階級已經登上歷史舞台,開始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

閱讀全文

與A中國近代革命發生的歷史必然性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