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瑜伽有多少年歷史了
瑜伽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證據:考古學家曾在印度河流域發掘到一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上面描畫著瑜伽人物做冥想時的形態,這件陶器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B. 瑜伽的發展歷史
近年在世界各地興起和大熱的瑜伽,並非只是一套流行或時髦的健身運動這么簡單。瑜伽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識修煉方法,集哲學、科學和藝術於一身。瑜伽的基礎建築在古印度哲學上,數千年來,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經成為印度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發展了瑜伽體系,因為他們深信通過運動身體和調控呼吸,可以完全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遠健康的身體。
【起源】
五千年前,在古老的印度,高僧們為求進入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經常僻居原始森林,靜坐冥想。在長時間單純生活之後,高僧們從觀察生物中體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則,再從生物的生存法則,驗證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應身體內部的微妙變化,於是人類懂得了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從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體,開始進行健康的維護和調理,以及對疾病、創痛的醫治本能。幾千年的鑽研歸納下來,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論完整、確切實用的養身健身體系這就是瑜伽。
例如:在長期觀察貓科動物後發現,它們透過聳肩、胸部貼地等動作,使得肩、背、腰、臀的肌肉得到充分地伸展,牽扯、按摩肺、胃等內部器官,刺激了腰椎周圍神經、肌腱、骨骼、肌肉等。由這觀察,人類領悟出在意識力的支配下進行這一整套的動作,將可治療腰部酸痛、強壯肺、胃,並可以清除多餘脂肪一美化腰部曲線。
瑜伽的函義為"結合" ,"平衡" ,"統一" ,不僅是知性的、感性的,而且要理性的去實踐"它" ,瑜珈是讓我們去身體力行的運動。
考古學家曾在印度河流域發掘到一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上面描畫著瑜伽人物做冥想時的形態,這件陶器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可見瑜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
Yoga一字,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是一個發音,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瑜伽就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與天合一,他們以不同的瑜伽修煉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動作、穩定的頭腦、宗教性的責任、無欲無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創造。
再簡單一點來說,瑜伽是生理上的動態運動及心靈上的練習,也是應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學。瑜伽的最終目標就是能控制自己,能駕御肉身感官,以及能馴服似乎永無休止的內心。感官的集中點就是心意,能夠駕御心意,即代表能夠駕御感官;通過把感官、身體與有意識的呼吸相配合來實現對身體的控制。這些技巧不但對肌肉和骨骼的鍛煉有益,也能強化神經系統、內分泌腺體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過激發人體潛在能量來促進身體健康。
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腺體和主要器官的狀況決定著一個人的健康程度。有規律的瑜伽練習有助於消除心理緊張,以及由於疏忽身體健康或提早衰老而造成的體能下降。因此練習瑜伽能保持活力,令思路清晰。
現代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壓力較大。當然,適度的壓力也是必要的,因為壓力可以激發興趣,振奮精神,使人精力充沛。但是,如果這種壓力超過我們所能承受的限度,身體就會感到緊張不適,自我免疫力下降,體力不支,有時還包括心理上的挫敗感、肌肉緊張(可導致脊椎疼痛)、疲累不堪、呼吸短促甚至神志不清等。
瑜伽包含伸展、力量、耐力和強化心肺功能的練習,促進身體健康,有協調整個機體的功能,學習如何使身體健康運作的同時也增加了身體的活力。此外,培養心靈和諧和情感穩定的狀態也引導你改善自身的生理、感情、心理和精神狀態,使身體協調平衡,保持健康。
【發展歷史】
現代學者將瑜伽分為三個時期:
一、前古典時期:
由公元前5000年開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現為止,約有3000多年的時期,是瑜伽原始發展,缺少文字記載的時期,瑜伽由一個原始的哲學思想逐漸發展成為修行的法門,其中的靜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二、古典時期:
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經》統的記載下來,到了《奧義書》確的記載瑜伽,到《伽梵歌》出現,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修實踐變為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為、信仰、知識三者並行不悖。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聖哲派坦佳里(pantanjali)創作了 《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為八支體系。
三.後古典時期:
由「瑜伽經」以後,為後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奧義書」,密教和訶陀瑜伽。「瑜伽奧義書」有二十一部,在這些「奧義書」中,純粹認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達到解脫的唯一方法,它們都有必要通過苦行的修練技術所導致的生理轉化和精神體會,才能達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產生出了節食、禁慾,體位法,七輪等,加上咒語、手印、身印、尚師之結合,是後古典時期瑜伽的精華。
19世紀的「克須那摩卻那」是現代瑜伽之父。其後的「愛恩加」和「第斯克佳」是聖王瑜伽的領導者。另外印度錫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濕婆阿蘭達」瑜伽也是二個重要的瑜伽派別。一個練氣一個練心。
C. 瑜伽的起源和歷史
瑜伽起源於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瑜伽發源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煉,瑜伽教給人們的治癒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D. 瑜伽什麼時候起源,求發展歷史
瑜伽起源於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
瑜伽發源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煉,瑜伽教給人們的治癒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E. 瑜伽的發展歷史
現代學者將瑜伽分為四個時期:
1、前古典時期
由公元前5000年開始,直到梨俱吠陀的出現為止,約有3000多年的時期,是瑜伽原始發展,缺少文字記載的時期,瑜伽由一個原始的哲學思想逐漸發展成為修行的法門,其中的靜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2、古典時期
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經》籠統的記載下來,到了《奧義書》明確的記載瑜伽,到《薄伽梵歌》出現,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修實踐變為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為、信仰、知識三者並行不悖。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大聖哲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帕坦伽利被尊為瑜伽之祖。
3、後古典時期
由《瑜伽經》以後,為後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奧義書」,密教和訶陀瑜伽。「瑜伽奧義書」有二十一部,在這些「奧義書」中,純粹認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達到解脫的唯一方法,它們都有必要通過苦行的修練技術所導致的生理轉化和精神體會,才能達到梵我合一的境地。
因此,產生出了節食、禁慾,體位法,七輪等,加上咒語、手印身印尚師之結合,是後古典時期瑜伽的精華。
19世紀的「克須那摩卻那」是現代瑜伽之父。其後的「愛恩加」和「第斯克佳」是聖王瑜伽的領導者。另外印度錫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濕婆阿蘭達」瑜伽也是二個重要的瑜伽派別,一個練氣一個練心。
4、瑜伽的現代發展
瑜伽發展到了今天,已經成為世界廣泛傳播的一項身心鍛煉修習法。從印度傳至歐美、亞太、非洲等等,因為它對心理的減壓以及對生理的保健等明顯作用而備受推崇。
同時不斷演變出了各種各式的瑜伽分支方法,比如熱瑜伽、哈他瑜伽、高溫瑜伽、養生瑜伽等等,以及一些瑜伽管理科學。
(5)瑜伽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2014年12月11日,聯大宣布6月21日為國際瑜伽日,2015年舉辦了首屆6.21國際瑜伽日。
瑜伽分為兩大類:一個是古典瑜伽,一個是現代瑜伽,現在還包括了正位瑜伽。
瑜伽能加速新陳代謝,去除體內廢物,形體修復、調理養顏從內及外;瑜伽能帶給你優雅氣質、輕盈體態,提高人的內外在的氣質;瑜伽能增強身體力量和肌體彈性,身體四肢均衡發展,使你變得越來越開朗、活力、身心愉悅。
瑜伽能預防和治療各種身心相關的疾病,背痛、肩痛、頸痛、頭痛、關節痛、失眠、消化系統紊亂、痛經、脫發等都有顯著療效;瑜伽能調節身心系統,改善血液環境,促進內分泌平衡,內在充滿能量。
F. 瑜伽的起源與歷史發展
瑜伽起源於印度,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也就是瑜伽體位法。
G. 瑜珈的歷史有多長
瑜伽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公元前300年的著名瑜伽大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瑜伽的重要理論經典著作),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為八支體系。
一、瑜伽的益處
1、增加活力,來處瑜伽對腦部與腺體的作用。
2、外觀與心情的年輕:瑜伽減少面部皺紋,產生天然的「拉皮」效果。
3、活得更久:瑜伽影響所有長壽的條件,如腦部、腺體、脊柱與內部器官。
4、增加疾病抵抗力:瑜伽鍛煉出一副健壯的體格,免疫能力也增加。這個加強的抵抗力可以對付從感冒到諸如癌症的各種嚴重病症。
5、改善視力與聽力:正常的視力與聽力主要是靠眼睛與耳朵得到良好的血液循環與神經傳送。
6、心智情緒的改善:由於瑜伽使包括腦部在內的腺體神經系統產生回春效果,心智情緒自然會呈現積極狀態。它使你更有自信,更熱誠,而且比較樂觀。每天的生活也會變得更有創意。
二、注意事項
1.瑜伽作為一種健身方式,在練習之前記得要先熱身幾分鍾。練習中通過傾聽自己深沉平緩的呼吸來感受身體的每一寸變化,引導從一個姿勢到另外一個。如果感覺不適,應當延緩瑜伽動作。
2.瑜伽動作需要在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累積中仔細練習。當在頭腦中有了對動作的基本認識之後,再用身體去嘗試。如果是練習流瑜伽或者熱瑜伽則更具挑戰性。當伸展身體或者擠壓肌肉時候,沒有感到疼痛、緊張或疲勞,那麼可以大膽讓呼吸帶領身體做得更好。
3.選擇一個有經驗的瑜伽老師,牢記方法和風格。並在上課之前讓老師了解身體狀況,不要羞於問身體是否適合練習瑜伽,如果老師不能對於具體身體狀況提供反饋,那麼顯然這是一個提示:可能不適合。
4.不要模仿任何人,沒有兩個人是身體狀態是相同的,不要去跟其他練習者攀比,也不要因為自己做不到某個動作而沮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劣勢。只要在自己身體許可的情況下挑戰自己的極限即可。
H. 瑜伽的歷史
我們已經了解了「瑜伽是什麼」,我們接下來要了解瑜伽的起源及其發展歷程。了解了瑜伽的歷史可以擴展我們的知識范疇,也會讓瑜伽更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中。經過現代的考古證明,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印度河文明中,就有了瑜伽的實踐。後來阿瑞安人進入了印度河流域,並與當地土著結合,也吸收和傳承了瑜伽,做為他們宗教實踐的重要修行之一,但真正將瑜伽發揚光大並傳承下來的,主要還是游離於當時正統的婆羅門社會以外的自由思想家的流浪的哲人伊耳,他們包括瑜伽行者,苦行者,聖者,祖師,先知和森林哲學家。透過他們的長期堅持與發展,瑜伽行法深深地進入印度社會的各個階層去了。到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紀,新興的佛教也充分吸收了瑜伽,作為其宗教修行的法門,後來佛教大乘和密宗都強調和發展了瑜伽的修行法。(注意佛教跟瑜伽的關系)現代學者將瑜伽分為四個時期:一、前古典時期由公元前5000年開始,直到《犁俱吠陀》的出現為止,約有3000多年的時期,是瑜伽原始發展,缺少文字記載的時期,瑜伽由一個原始的哲學思想逐漸發展成為修行的法門,其中的靜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二、古典時期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經》的出現,將瑜伽開始有系統的記載下來,到了《奧義書》更精確的記載瑜伽,到《薄伽梵歌》的出現,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修實踐變為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為、信仰、知識三者並行不悖。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聖哲派坦佳里(pan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闡述古典瑜伽的理論。全書共195章節,將瑜伽定義為:yama 控制;niyama 純潔的操守;Asana,身體姿態;Pranayama,呼吸的控制;dharana,集中意念;dhyana,冥想;Samadhi,至善境界 8個分支,意在傳播瑜伽的智慧精髓。古典瑜伽的特徵之一便是在修習瑜伽功的同時研讀聖書。而瑜伽經的最具顛覆性特徵便是其哲學二元論,即物質必須與精神分離,才可得到精神的至善境界。這與前-古典瑜伽或韋達瑜伽大相徑庭,後者強調物質與精神的合二為一。三、後古典時期由《瑜伽經》以後,為後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奧義書》,密教和訶陀瑜伽。《瑜伽奧義書》有二十一部,在這些「奧義書」中,純粹認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達到解脫的唯一方法,它們都有必要通過苦行的修練技術所導致的生理轉化和精神體會,才能達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產生出了節食、禁慾,體位法,七輪等,加上咒語、手印、身印、尚師之結合,是後古典時期瑜伽的精華。後古典瑜伽的時代催生了豐富的瑜伽文學創作與各異的修習分支,其中包括瑜伽氣功(hatha)與密教瑜伽哲學經典(Tantra)以及如雨後春筍般建立的瑜伽專門學校。後古典瑜伽不再渴求從現實中解脫,而是強調捕捉現在的時刻,接受現實。四、現代瑜伽在印度民族資本主義興起時期,瑜伽思想成為反殖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武器,同時傳統的瑜伽思想也在新的時代下吸收新思想、新文化,得到了新的發展。19世紀的」克須那摩卻那」是現代瑜伽之父。其後的」愛恩加」和」第斯克佳」是聖王瑜伽的領導者。另外印度錫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濕婆阿蘭達」瑜伽也是二個重要的瑜伽派別。一個練氣一個練心。西方瑜伽的興起公元1800年前後,操持大師Vivekanada將後古典瑜伽引進美國。隨後,後古典瑜伽歷經多位大師的努力傳播,奠定了西方瑜伽的傳統。其中最著名的便是Paramashansa Yogananda,他建立了自我實現聯盟,並撰寫自傳講授瑜伽。時至今日,Yogananda所倡導的教義仍廣受瑜伽修習者的推崇。中國瑜伽的發展瑜伽的中國起源,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傳入的。瑜伽雖起源於印度,但其核心思想卻在有著同樣悠久文明的中國,驚人的相似並在同一時期出現。如果拋開瑜伽來說冥想的話,我國的冥想在公元前5、6百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相關記載比如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篤」,莊子的「心齋」等,都與冥想類似。而瑜伽強調的天人合一(YOGA相應)思想在我國的《黃帝內經》中早有說到,其思想形成於上古,而成書於周秦,與印度瑜伽「梵我一如」理論形成的《奧義書》時代大致同時。瑜伽據說起源於公元前2500年甚至更早的古印度大陸。公元前1400年雅利安人入侵並統治印度大陸後建立的婆羅門教沿用了瑜伽的修持方法,同樣,印度的所有宗派,都以瑜伽作為修行的主要實踐法門之一,佛教也一樣。而且佛教對瑜伽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佛教傳入我國的具體時間是公元67年,公元64年東漢漢明帝夢見佛祖,後派人去西域取經迎法,回來已經是公元67年了。瑜伽在佛教中屬於修持三學「戒、定、慧」中的「定」的范疇。「定」,就是「禪定」,也是「止觀」,就是瑜伽修持。所以,瑜伽傳入中國應該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傳入的,而YOGA的漢語音譯「瑜伽」最早也是出現在漢譯佛教經典中。瑜伽是古印度各宗派對自我調制以鍛煉身心的功夫的統稱,印度佛教亦稱禪定為瑜伽,修禪定者被稱做瑜伽行者、瑜伽師、瑜伽士(男性)、瑜伽尼(女性)。印度大乘佛教時期的中後期,出現瑜伽行派,而唐玄奘主要在這一時期入印求法,歸國後創建了唯識宗,其理論思想根基主要來源於印度瑜伽行派。玄奘大事的高徒窺基在《唯識記述》首次解釋「瑜伽,義為相應,有與境、行、理、果、所化機感相應五種義」。中唐以後,瑜伽一詞多見於佛教著論中,但稱禪定為瑜伽者仍不多見(密宗除外),宋元以後,瑜伽專用於稱密宗,密宗僧被稱為「瑜伽僧」由明太祖敕為定製。在印度,至今仍將各種修煉方法統稱為瑜伽。瑜伽一詞在歐美早以被人熟知,而我國則是最近幾年才漸漸流傳得益於一位瑜伽修煉者--張蕙蘭(瑜伽名字是瓦伊史那瓦·達西)在中央電視台的大力推廣。1985年張蕙蘭通過中央電視台,張蕙蘭和瑜伽走入了千家萬戶,深入了成萬上億人的心中,瑜伽就此深受人民的喜愛,蕙蘭也就成為中國大陸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蕙蘭老師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當代中國「瑜伽之母」。古代瑜伽和現代瑜伽的區別古時的瑜伽是修練靈魂的。是將」真正」的」我」由肉身的」我」中修練出來,去和永恆不變的」梵」結合為一。這樣,我可以脫離六道輪回,達到三摩地的法喜之中。現代的瑜伽是修練身體的,經過瑜伽體位法的練習和呼吸法及靜坐,將身體的肌肉、骨骼及內分泌系統調節到最健康的位置,可使人青春不老且身心愉快。
I. 瑜伽的歷史起源
瑜伽的歷史起源很悠久,請聽我一一道來
瑜伽起源於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瑜伽發源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煉,瑜伽教給人們的治癒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瑜伽」(英文:Yoga,印地語)這個詞,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瑜伽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合一」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語)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關於瑜伽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吠陀經》的印度經文中,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闡明了使身體健康、精神充實的修煉課程,這門課程被其系統化和規范化,構成當代瑜伽修煉的基礎。帕坦伽利提出的哲學原理被公認為是通往瑜伽精神境界的里程碑。
J. 瑜伽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瑜伽(英文:Yoga,印地語:)是一個漢語詞彙,最早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