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哈爾濱的歷史
哈爾濱地處黑龍江省的西南部,下轄5縣〔呼蘭、阿城、賓縣、方正、依蘭),面積為18076平方公
里,人口526萬人。是黑龍江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哈爾濱市有悠久的歷史。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率兵大敗遼軍後稱帝,建立金國,定都會
寧府(今阿城市上京舊址,俗稱白城)。1897年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哈爾濱開始成為近代化城市。從本
世紀初至20年代末,俄、英、美、日、法等30多個國家的資本家在哈爾濱開設了工廠、洋行、商店等,
有16個國家設立了領事館,使哈爾濱成為東北亞國際貿易城市。
近現代的哈爾濱還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1900年,在哈爾濱、呼蘭、依蘭等地瀑發了
愛國清軍和義和團抗擊沙俄侵略者的斗爭,在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1923年成立的
中共哈爾濱獨立組,是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1927年10月,中國共產黨東北地區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在
哈爾濱召開,成立了中共滿洲省委臨時委員會,後遷至奉天(今沈陽市),後來由於戰爭的需要,中共滿
洲省委又遷回哈爾濱,羅登賢任省委書記。從此,哈爾濱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指揮中
心。嚴酷的斗爭環境,造就了一大批優秀共產黨員和民族英雄。他們中的傑出代表有趙尚志、楊靖宇、周
保中、趙一曼等。建於1948年的啥爾濱烈士陵園記載著1628名烈卜的英名和19位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跡。
哈爾濱地區有著豐富的歷史古跡和文物遺存。經文物普查發現各類遺址300多處,其中遼金文物遺存
特別豐富。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省級文保單位24處、市級文保單位20處。
坐落於哈爾濱船舶學院內的文廟,軒昂凝重,庄嚴肅穆,富麗堂皇,是黑龍江省最完整的仿古建築
群,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位於阿城市阿什河鄉的白城。它是金朝的早期都城,自1115
年完顏阿骨打建國稱帝至1153年完顏亮遷都燕京止,先後有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建都於此。遷
都後,上京城仍是金朝東北北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
位於呼蘭河畔的蕭紅故居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建築,始建於1908年。中國30年
代文壇上矚目的青年女作家蕭紅在這里度過了她金色的少年時代。為了紀念這位女作家,蕭紅故居已於
1986年修復後對外開放。
『貳』 哈爾濱的歷史
哈爾濱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2000年前的舊石器時期,長期以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明並沒有給地處祖國邊疆的哈爾濱太多的筆墨,直至遼金以後,哈爾濱才開始成為中國歷史一個重要的注腳。
作為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哈爾濱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近代以來,哈爾濱的歷史尤其活躍,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哈爾濱開始繁榮,初具近代城市的雛形。
20世紀初,哈爾濱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吸引了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在這里聚集,16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建立了人民政權,成為中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哈爾濱市位於黑龍江省南部,是黑龍江省省會,也是東北部最大的城市,全市面積53068平方公里,人口954.3萬,其中市區人口384萬,是全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的城市。
特殊的歷史進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爾濱這座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城市,它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素有「江城」、「冰城」、「天鵝項下的珍珠」以及「東方莫斯科」之美稱。
美麗的松花江穿城而過,帶來了無盡的秀美和豐饒。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位置,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
哈爾濱是中國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清王朝時哈爾濱地區屬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統管轄,其古地名漢語俗稱「哈拉濱」,後稱「哈爾濱」。
(2)哈爾濱市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哈爾濱是我國著名的冰雪旅遊城市和北方音樂名城。哈爾濱地處中國寒冷的北方,冬長夏短,歷史記載最低氣溫曾達零下41.4攝氏度,全年結冰期在190天左右,因此被稱之為「冰城」。哈爾濱冰雪節被稱為世界四大冰雪節之一。
哈爾濱的夏天絢麗多姿,別具魅力,一年一度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已有40餘年的歷史,是具有國際影響的音樂盛會,為哈爾濱贏得了「北方音樂名城」的美譽。
哈爾濱自然風光旖旎,四季分明,多姿多彩,太陽島、東北虎林園、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園、松峰山、二龍山、玉泉狩獵場和亞布力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哈爾濱歷史悠久,不僅薈萃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哈爾濱文廟、極樂寺和西方古典式建築及造型奇特的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被世人譽為"東方小巴黎"。哈爾濱市花為丁香花,因此,它還有個雅稱叫「丁香城」。
『叄』 哈爾濱原名叫什麼
哈爾濱原名叫阿勒錦。
公元1115年,女真人首領完顏阿骨打在今阿什河畔建都立國,歷4帝38年,史稱「金上京會寧府」。公元1153年金王朝遷都燕京(今北京),至清宣統元年(1909年)設縣,稱阿勒楚喀城,簡稱阿城。
近二十年來,有考古證據證明公元10世紀末女真人在現今阿城至哈爾濱一線建立了阿勒錦村。「阿勒錦」是女真語「名譽、榮譽、聲望」的意思,「哈爾濱」就是「阿勒錦」的諧音。
明末建州女真的興起,它的政治中心先是南移到盛京,也就是今天的沈陽,清兵入關後正式定都北京。縱觀整個清朝,阿勒錦完全失去意義,歸了流放犯人的「寧古塔」地區管轄。後由於中東鐵路的建設,人口大量聚集到現今哈爾濱地區,「阿勒錦」也就成了「哈爾濱」。
(3)哈爾濱市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哈爾濱的歷史沿革: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是「一國兩朝」發祥地,即金、清兩代王朝和渤海國的發祥地。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活動。
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市)建都。
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
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成為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1932年,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1945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已達70餘萬。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了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肆』 哈爾濱的 歷史變遷
兩萬兩千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經有人類活動。
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
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
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金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為兩大漢軍萬戶居住地。
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上京重新被立為陪都。
元、明時,哈爾濱又成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領地和奴爾干都司的轄地。
明末清初時期,女真人曾用此城遺存的建築材料在原地修築阿勒楚喀要塞。
清朝建立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阿城設阿拉楚喀副都統,哈爾濱為其所轄,屬於吉林將軍。清末民初哈爾濱屬於吉林省濱江縣治。清中後期,隨著「京旗移墾」和「開禁放荒」政策的實施,大量滿漢百姓移居哈爾濱地區。
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
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
1913年1月29日,吉林省民政公署根據《劃一現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將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備道改為吉林省西北路道,道署設於哈爾濱。
1931年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抗日戰爭開始。
1932年2月5日哈爾濱淪陷,
3月1日偽滿洲國建立,
7月1日,偽滿洲國發布命令,成立哈爾濱市政籌備處,隸屬偽國務院,
1933年7月1日,偽哈爾濱特別市公署成立,
1937年7月1日,偽哈爾濱特別市公署改為哈爾濱市公署,隸屬偽濱江省公署,為省會城市。
1923年,哈爾濱成立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
1927年,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並成立滿洲臨時省委。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後來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1932年,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哈爾濱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先後涌現出趙尚志、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
1945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70餘萬。
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同年濱江省改為松江省。
1949年3月1日,哈爾濱特別市政府改稱哈爾濱市政府,仍隸屬東北行政委員會。
4月21日,哈爾濱市政府改為哈爾濱市人民政府,隸屬松江省人民政府,為松江省省會城市。
8月12日,根據《區街組織變更案》,決定改市、區、街三級政權體制為市一級政權組織機構。同時調整區劃,將南崗區與馬家區合並,撤銷北傅家區。全市由11個區改為道里、南崗、新陽、東傅家、西傅家、顧鄉、太平、香坊、松浦9個區。
1954年8月1日,松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並,組建新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隸屬黑龍江省。
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1996年,國務院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並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千米。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了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平房、松北和呼蘭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阿城、尚志等4個縣級市。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哈爾濱市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
2013年9月,哈爾濱成為國務院發改委《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國家戰略定位的沿邊開發開放中心城市,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
『伍』 哈爾濱的由來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兩萬兩千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金收國元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為兩大漢軍萬戶居住地。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兩萬兩千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金收國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為兩大漢軍萬戶居住地。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上京重新被立為陪都。元、明時,哈爾濱又成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領地和奴爾干都司的轄地。明末清初時期,女真人曾用此城遺存的建築材料在原地修築阿勒楚喀要塞。清朝建立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阿城設阿拉楚喀副都統,哈爾濱為其所轄,屬於吉林將軍。清末民初哈爾濱屬於吉林省濱江縣治。清中後期,隨著「京旗移墾」和「開禁放荒」政策的實施,大量滿漢百姓移居哈爾濱地區。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哈爾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較早、工人和學生運動比較活躍的城市。民國十二年(1923年),哈爾濱成立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民國十六年(1927年),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並成立滿洲臨時省委。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後來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哈爾濱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先後涌現出趙尚志、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70餘萬。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在「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並迅速由一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1996年,國務院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並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千米。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了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平房、松北和呼蘭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阿城、尚志等4個縣級市。
『陸』 哈爾濱有多少年的歷史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
哈爾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較早、工人和學生運動比較活躍的城市。1923年,哈爾濱成立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1927年,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並成立滿洲臨時省委。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後來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1932年,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哈爾濱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先後涌現出趙尚志、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70餘萬。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在「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並迅速由一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1996年,國務院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並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公里。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了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平房、松北和呼蘭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代管五常、雙城、阿城、尚志等4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272平方公里。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
2014年5月,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縣級雙城市,設立雙城區。 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雙城9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尚志2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
參考:http://ke..com/item/哈爾濱
『柒』 哈爾濱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中東鐵路1897年開始建設之前,哈拉濱就是個村子,鐵路運行之後,各國領事館在這里落成,僑民遷入,1905年中央政府設治機構,哈爾濱這才有了正式的行政狀態,也就是說,哈爾濱的城市歷史應該從1905年算起,現今是2019年,哈爾濱的城市歷史114年了。作為一個受本地文化西化影響的哈爾濱人,我愛這座城市的風貌文化,厭倦它市民工資水平全國倒數貧富懸殊的狀況,不知道它什麼時候真的發展富裕起來。
『捌』 哈爾濱市哪年建立的
哈爾濱這個城市約有100年的歷史,哈爾濱究竟有多少年的歷史,已不太容易考證。幾百年前它是一個村子,隨著它在中國與歐洲通商貿易中地位的日趨重要,逐步的形成了一個城市。
『玖』 哈爾濱有多少年的歷史
哈爾濱之名,眾說不一。一說蒙古語「平地」;一說滿語「曬網場」;一說女真語「阿勒錦」,漢譯「榮譽」、「聲望」之意。今哈爾濱市區,漢晉屬夫余,隋唐屬靺鞨,渤海國時歸鄚頡府,遼屬東京道完顏部,金屬上京會寧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屬奴兒干都司。清初屬寧古塔將軍轄區,後歸阿勒楚喀副都統統轄。光緒初年添設民官後,松花江以南分屬吉林將軍轄區的賓州、雙城廳管轄,江北屬黑龍江將軍所屬呼蘭副都統管轄。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開始以此為中心修建中東鐵路,人口集聚,興辦商行工廠,城市迅速興起。 1905年10月31日(清光緒三十一年十月初四日),清廷批准,添設哈爾濱關道(即濱江關道),翌年5月11日(清光緒三十二年四月十八日),正式設置道署,駐濱江城(今道外區)。
1907年1月14日(清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日),清廷決定「哈爾濱開為商埠」。同年 1月23日(農歷十二月初十日),吉林將軍與黑龍江將軍奏准,設置濱江廳,隸屬濱江關道; 4月18日(清光緒三十三年三月初六日),設署啟用關防,首任濱江廳江防同知在傅家甸(今道外)「開篆任事」。同年11月23日(農歷十月十八日),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霍爾瓦特公布非法的《哈爾濱自治公議會章程》,將埠頭區(今道里)、新市街(今南崗)7平方千米土地劃為市區,歸公議會管轄。宣統年間(1909—1911年),將雙城府和阿城縣沿江的一部分村屯劃歸濱江廳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3月,將濱江廳改為濱江縣。1919年12月,黑龍江省長公署決定,於哈爾濱江北設置馬家船口市政局,翌年1月31日改為松北市政局。192 1年2月5日,成立哈爾濱市政管理局,掌握中東鐵路沿線各地方行政。1922年11月24日,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部宣布,所有東省特別區內之軍警、外交、行政、司法等均歸護路軍總司令兼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監督節制。1923年3月1日,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正式成立,駐哈爾濱埠頭區。1925年9月1日,黑龍江省長公署令,將松北市政局改為松浦市政管理處,旋改松浦市政局。1926年3月30日,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發布布告,取消哈爾濱市公議會,宣布成立哈爾濱自治臨時委員會;6月17日,《哈爾濱特別市自治試辦章程》公布實施,將埠頭區、新市街劃為哈爾濱特別市管轄區域,其餘馬家溝、老哈爾濱(今香坊)、新安埠(偏臉子)、八區、顧鄉、正陽河等仍歸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管轄,稱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哈爾濱市。1927年12月1日,將濱江縣馬路工程局與衛生局合並改設濱江市政公所。1929年5月1日,將濱江市政公所改為濱江市政籌備處,劃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橋等地歸濱江市管轄,隸屬吉林省。至此,哈爾濱形成了5市、縣並存的局面。
東北淪陷後,1932年7月1日,偽滿決定,成立哈爾濱市政籌備所。1933年6月19日,偽滿國務會議決定,從7月1日起將原哈爾濱特別市、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轄哈爾濱市、吉林省轄濱江市及江北黑龍江省轄松浦市政局轄區「四合為一」,並將濱江縣全境、呼蘭縣10屯和阿城縣31屯劃入,成立哈爾濱特別市,總面積930平方千米,人口約50萬人,由偽國務院直轄。1937年6月27日,偽滿決定對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從7月1日開始將哈爾濱特別市改為普通市,隸屬濱江省管轄。1938年7月1日,偽哈爾濱市公署公布市區條例,廢除保甲制,實行區制,全市劃分為埠頭、新陽、南崗、馬家、東傅家、西傅家、顧鄉、香坊、太平、松浦10個區。1940年10月1日,偽滿進行國勢調查,哈爾濱市總人口64.55萬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同年8月31日,國民黨政府頒布《收復東北各省處理辦法要綱》,重劃東北行政區劃,哈爾濱市為中央直轄市。1946年5月建立人民政權,隸屬中共北滿分局領導。同年11月18日,改為哈爾濱特別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領導。1949年2月6日,東北政委會決定,各特別市一律取消「特別」二字;3月1日哈爾濱特別市改為哈爾濱市。同年4月21日,東北政委會決定,改為松江省轄市。同年10月,哈爾濱市分設9個區。1953年7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從8月1日起改為中央直轄市。1953年人口普查,全市總人口116.3萬人,已經達到特大城市的標准。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哈爾濱市改為省轄市,「並入黑龍江省的建制」,同年8月1日正式改變隸屬關系。1956年8月28日,將東、西傅家區合並為道外區,將道里、顧鄉2區合並為道里區,將平房區改為城市區。調整後,哈爾濱市分設道里、道外、南崗、太平、香坊、平房6個城市區,朝陽、王崗、松浦3個郊區。1958年8月25日,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將省直轄的肇東、賓縣、阿城3縣和綏化專區的呼蘭縣劃歸哈爾濱市領導;9月27日,將香坊區部分區域劃出設置動力之鄉區(後改為動力區);10月22日,將3個郊區合並為濱江區;同年底撤銷濱江區,將郊區農村公社分別劃歸各城市區管轄。至此,哈爾濱市共轄7個區、4個縣。1960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將松花江專區的五常、雙城、巴彥、木蘭、通河5縣劃歸哈爾濱市領導,將哈爾濱市領導的肇東縣劃歸松花江專區,使市屬縣達到8個。1963年3月8日,恢復濱江區,將郊區各公社劃歸濱江區管轄。1965年6月14日,國務院批准,將哈爾濱市領導的8個縣劃歸新設立的松花江專區。1972年8月,撤銷濱江區,原濱江區所屬郊區各公社仍劃歸各城市區管轄。1983年9月3日,國務院批准,將松花江地區的阿城、呼蘭2縣劃歸哈爾濱市領導。1985年10月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計劃單列,並賦予相當於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1991年2月1日,國務院批准,將佳木斯市和松花江地區所屬依蘭、賓縣、方正3縣劃歸哈爾濱市領導。至此,哈爾濱市共轄道里、道外、南崗、松北、香坊、平房、呼蘭、阿城8個市轄區和雙城、五常、尚志三個縣級市、方正、通河、巴彥、依蘭、賓縣、木蘭縣、延壽縣、通河縣7個縣,8區10縣。
『拾』 哈爾濱的歷史誰知道哈爾濱到現在有多少年的歷史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
哈爾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較早、工人和學生運動比較活躍的城市。1923年,哈爾濱成立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1927年,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並成立滿洲臨時省委。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後來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1932年,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哈爾濱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先後涌現出趙尚志、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70餘萬。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在「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並迅速由一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1996年,國務院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並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公里。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了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平房、松北和呼蘭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代管五常、雙城、阿城、尚志等4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272平方公里。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
2014年5月,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縣級雙城市,設立雙城區。 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雙城9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尚志2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2qS0tYrc7bSSvYEP373z-MqZsYrpL3wG5SnD57gl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