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平樂 六盤山的創作背景
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的紅軍,在六盤山前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在戰斗勝利的鼓舞下,當天下午便一鼓作氣翻過了六盤山。10月下旬,到達陝北,勝利地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這首詩就是毛主席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它生動表現了毛主席及其統率的英雄紅軍勝利地登上六盤山後,遠望雲天,抒發了徹底打垮國民黨的堅強決心,發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壯志豪情。
Ⅱ 《清平樂·六盤山》是幾年幾月寫的
1935年10月
詩人毛澤東率眾將士於1935年10月7日親自登上萬里長征最後一座主峰——六盤山主峰,面對西部的高天白雲,清朗秋氣, 再凝望陣陣南飛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懷,以閑遠歡欣之氣眺望又要開始的新的征戰。詩人在此心情是放鬆的、高曠的。在詩人所寫的幾首有關長征題材的詩中,就這一首是大好心情從心田裡汩汩奔流而出的,沒有半點悲烈之氣,猶如作者自己所說此時的心境是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闋一開始,詩人從眺望遠景起筆,西部秋景開闊,長空高朗,抹抹閑雲輕漾,北雁在陣陣南飛,彷彿帶走了詩人對過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爭的回憶及愛戀,接著又起豪氣,「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從爽朗、舒暢之秋心轉入英邁的青春吟哦,二萬五千里長征已在腳下,長城之關口已經到達,好漢的業績就要進入一馬平川的時期,詩人這時的確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毛澤東式的「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氣猶如「長征是播種機」,這豪氣的種子已遍撒祖國億萬人民的心間。它已變成祖國人民表達各自內心英雄豪氣的心理定式。他們不僅穿著印有這句詩的T恤衫攀登長城,而且還常常以此句來表示戰勝困苦艱難的決心。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猶如長征也成了中華民族的奮斗精神一樣,詩人在此以古「長城」二字融入了當代生活的精髓,並以此來形容英雄好漢戰勝逆境乃區區小事,哪怕經歷萬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下半闋,詩人將目光收到近處,高山之巔,紅旗獵獵,紅軍將士在秋天的山峰間盤旋向前。接著吐出胸臆,隨意化出宋代劉克庄《賀新郎》中三行: 「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而這里的「蒼龍」出自唐顏師古注引漢代服虔曰:「倉龍,太歲也。」倉龍同「蒼龍」,取此意,亦可解,因太歲系凶神惡煞,這里引伸為蔣介石反動集團就是「蒼龍」。雖最末二行以設問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陳述式的肯定句,即總有一天,紅軍戰士將消滅國民黨反動派,奪得最後的勝利
毛澤東所作的詩詞中,《清平樂•六盤山》廣為人知。正是這首氣壯山河的詩詞,讓千百年來黃土高原上這座被古人稱為「隴山」、「雞頭山」的六盤山名揚天下。可鮮為人知的是,這首詩詞原來叫《長征謠》,以後才改為《清平樂•六盤山》的。經筆者多年調查、考證,特撰此文,把歷史的真實告知讀者。
原名「長征謠」
六盤山,縱貫寧夏南部固原、隆德、涇原3縣,雄跨甘肅、寧夏。最高峰3100多米,傲視西北黃土高原,陡峭的聳岩危峰,愈顯山勢挺撥雄偉。依山體修鑿的穿山公路盤旋蜿蜒而上,彎彎曲曲纏繞在山間。當地諺語說:「六盤山,十八旋,上山二十五,下山三十一」。這座南北走向的高山,是紅軍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必經之路,也是紅軍長征途中最後一座高山,翻過這座山,到陝北再無高山險峰阻擋。
1935年10月7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在當地群眾的帶領下,從駐地出發,向東南繞隆德縣境,沿小水溝上六盤山,從六盤山主峰之一的牛頭山北側過山。毛澤東健步登上六盤山,並與其他中央領導人一同登上主峰牛頭山。六盤山峰巒挺拔,路道艱險。毛澤東在高峰飽覽了六盤山雄姿,對張聞天等人說:「這里可觀三省,快到陝北了。」在越過一道山樑之後,停下腳步招呼隨行人員休息一下,毛澤東習慣地坐在一塊大石頭上,摘下帽子,自然而然地伸開雙腿,一邊休息,一邊眺望著遠方,高興地說:「這里真是個好地方呀!以後可以好好地寫一寫。你們看,天高雲淡,紅旗漫卷,大雁南飛,六盤山的景色多好啊!這六盤山可不簡單呢!它雄據大西北,是蘭州和西安的門戶,這里離祁連山不遠,是兵家要地,古代在這里打過很多仗,這里距陝北革命根據地不遠了。」這對艱難長征的紅軍指戰員們來說是多麼鼓舞人心的聲音。
翻越六盤山即將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經受過千錘百煉的紅軍指戰員,已經變得無比堅強了。革命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千重思緒,萬般感慨,湧上毛澤東的心頭。在這戎馬倥傯中,展望革命前景,偉大的戰略轉移已經贏得了很大勝利。詩興勃發的毛澤東,抒懷高歌,一首氣勢豪邁的「長征謠」就在六盤山巔極目遠眺中吟成:「天高雲淡,望斷南歸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六盤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風。今日得著長纓,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當時在場的張聞天、王稼祥、彭德懷等領導人都說好詩。「長征謠」的詩句展示了中央紅軍長征金戈鐵馬、風雷激盪的雄姿。記述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業績,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和其領導的工農紅軍反蔣抗日的決心。
下山後,在固原廼家河陽窪村一家回民窯洞里,如豆的油燈下,毛澤東揮筆記下了「長征謠」的詩句。兩個月後,毛澤東在陝北瓦窯堡用鉛筆記下了這首在寧夏六盤山高峰吟哦成的詩句。
這首「長征謠」當時立即在紅軍中傳唱開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後來「長征謠」在抗日根據地和八路軍、新四軍中廣為流傳。
公開發表
那麼,這首《長征謠》又是在什麼時間公開發表的呢?
1941年12月5日,中共地下黨主辦、上海出版的文學刊物《奔流新集之二•橫眉》刊載了這首詞,題目是《毛澤東先生詞(長征時作)》。1942年8月1日,新四軍主辦的《淮海報》副刊《文藝習作》上刊登了這首詞,首先公開發表,題為《長征謠》,但還是「清平樂」的詞牌。1946年8月,在上海《解放日報》上發表。這一次毛澤東對《長征謠》作了較大改動,題名改為《清平樂•六盤山》,內容由原來的自由體改為規范的「清平樂•詞曲」。以後到了1957年,《詩刊》創刊時首次發表了《清平樂•六盤山》的詩詞,使寧夏的六盤山享譽世界。
親筆手書
1977年6月,我第一次見到《清平樂•六盤山》手書真跡。當時寧夏接到中央的指示,要把有關毛主席的手書全部送往中央辦公廳。當時還有毛澤東主席寫給董老的一封信:「必武同志:遵囑寫了六盤山一詞,如以為可用,請轉付寧夏同志。如不可用,可以再寫順祝健康!毛澤東一九六一年九月八日。」看完之後,我被深深感動了,作為黨和國家的主席,能在日理萬機中為寧夏人民題詞,而且又是那麼的認真和謙虛。再看《清平樂•六盤山》手書,那揮灑自如,豪放氣勢,執長纓縛蒼龍、紅旗漫卷西風的偉大氣魄,反映出無產階級革命家為著人民利益建立新中國和代表著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努力奮斗的崇高精神。
為了解清楚當時的情況,1982年4月,我前往北京采訪了當時任國家民委秘書長的黑伯理同志,才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1959年,為了布置人民大會堂寧夏廳,大家都想把毛澤東主席長征過六盤山的詩詞,刻在寧夏特有的賀蘭石上,可當時毛主席的手稿查找不到,想請自治區領導出面請毛澤東主席書寫,自治區的領導們也很為難,因毛主席已不再多題詞了。在這種情況下,黑伯理和時任寧夏副書記的李景林同志都想到了董老,請董必武副主席出面可能辦到,就給董老寫了封信,董老非常高興地答應了,由董老的秘書申德純執筆,董老認真看後簽名送毛主席。1961年,毛主席在江西廬山召開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利用開會之餘書寫了《清平樂•六盤山》這首詩詞。《寧夏日報》於1961年9月30日首先在頭版套紅刊發了毛主席《清平樂•六盤山》詩詞手書墨跡,還發表了一篇「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社論。
真跡多多
就在毛主席寫給寧夏人民的手書《清平樂•六盤山》詩詞的同時,還又寫了幾副字體不同、內容和文字上略有不同的詩詞,其中詩詞之一是用草書寫成的,中間的文字寫的是「旄頭漫卷西風」,還有些字寫的書法形式也有不同。詩詞之二、之三、之四也還是「旄頭漫卷西風」,筆體和字跡各有所不同,但基本內容都是一樣的。就在詩詞之五中,字體是行楷書法體了,而其中的「旄頭」已改為「紅旗」了,這樣寫成的詩詞就是我們以後看到的《清平樂•六盤山》詩詞的全部內容了。在詩詞之六中的手跡又是另一種書法風格了,其中最後一句話是「他年縛住蒼龍」。
在詩詞之七中,就是人們最熟悉的真跡原樣。這首詩詞,是寫在長70cm寬50cm的宣紙上的,每張宣紙是3行豎寫,分成兩句或三句不等,每行有兩字或三字的。只是在以後的書籍中或宣傳畫中,才把分開的文字組合在一起的,是橫排豎寫格式。
在詩詞之八中的詩詞,是毛主席在1962年4月20日寫成的。這個時間,毛主席又寫了《長征》詩。這也是我們目前所見到的,最後一幅《清平樂•六盤山》手跡了。
Ⅲ 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歷史沿革
1980年,國務院將六盤山確定為黃土高原水源泉涵養區。
198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四屆人大四次會議決定建立六盤山自然保護區。
1988年,國家批准成立了寧夏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0年,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啟動實施,六盤山全面禁伐封育。
Ⅳ 清平樂六盤山的歷史背景是什麼請回答100字
《清平樂 六盤山》的歷史背景:1935年10月7日,紅軍一鼓作氣,翻越六盤山。之後,長驅直入,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北保安縣吳起鎮(今吳旗縣),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完成長征。這首詞就是在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
Ⅳ 毛澤東詩詞《清平樂.六盤山》的寫作背景
「《清平樂 六盤山》」 是偉人毛澤東一九三五年十月寫成的,其寫作背景:1935年8月,毛澤東粉碎了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機會主義路線後,率紅一方面軍繼續向陝北根據地挺進。9月中旬,攻克天險臘子口,奇跡般越過岷山草地,進入甘肅南部。10月初,國民黨一方面調集重兵「圍剿」陝北革命根據地,另一方面在六盤山一帶建立防線,妄圖圍殲長征紅軍。我工農紅軍在毛澤東指揮下,佯攻天水,示行於東,然後出敵不意,從哈達鋪掉頭北進,攻克通渭城,進入平涼、固原大道。10月7日,在六盤山的青石嘴,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掃清了阻礙,擺脫了追敵,當天下午,一鼓作氣,翻越六盤山。之後,長驅直入,於10月19日到達陝北保安縣吳起鎮(今吳旗縣),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這首《清平樂 六盤山》就是毛澤東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
Ⅵ 清平樂·六盤山的寫作背景
《清平樂·六盤山》寫作背景:
1935年10月初,中央紅軍經回民區連續突破會寧、靜寧之間封鎖線,到達六盤山西麓。10月7日上午,紅軍來到青石嘴,發現敵騎兵正在村裡休息,立即發起圍攻,經過3個多小時戰斗,殲敵兩個連,繳獲戰馬百餘匹。
當天下午,紅軍翻過六盤山,夜宿東山側。敵騎兵仍尾隨不舍。翌日拂曉紅軍出發,再次突破敵人平涼、固原之間的封鎖線後,翻越了長征路上最後一座大山,於10月19日抵達吳起鎮,與陝北根據地紅十五團勝利會師。
在六盤山上,毛澤東縱目遠眺,回思來路,寄望將來,吟出了這首詞。
《清平樂·六盤山》是毛澤東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該詩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1961年9月為寧夏幹部書寫此詞時改為「紅旗」,手跡發表在1961年10月七日的《光明日報》。
近代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譯文:
長空高闊白雲清朗, 南飛的大雁已望到了天邊。不登臨長城關口絕不是英雄, 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
六盤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風漫卷著紅旗。今天我長繩之武裝緊握手中, 哪一天才會將那蔣家狂龍捆縛?
(6)六盤山的歷史背景在哪裡擴展閱讀
詩詞賞析
上闋「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起筆境界遼闊,寫站在六盤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見。兩句詞緊扣十月天空景象:天空凈朗,雲層疏淡,大雁往南飛。
「望斷」一句有兩種解釋,一是由於山高路險鳥飛不過而看不見大雁,大雁到此再也不飛而回頭了;二是作者凝神遠眺,深切關注與掛念尚在艱難跋涉中的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的廣大將士,直到再也看不到南飛的大雁。
二者都通,合二為一,塑造出了詩人幾分惆悵、幾分懷念、幾分耽於回想不免感傷的秋思凝神圖。但隨之筆鋒一轉,出語堅定,氣韻鏗鏘,毋庸置疑:「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此處「長城」也有兩解,一是喻指烽火連天的抗日前線,正合紅軍「北上抗日」的宗旨;二是指橫亘陝西北部的萬里長城中段,借指陝北革命根據地。
總之,表達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絕信念,這也成了人們今天廣泛引用該句的引申義,該句也成了流傳最廣的毛澤東詩詞名句之一,因為它太符合毛澤東一以貫之的戰斗精神了。
下闋「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經過崎嶇山路登上六盤最高峰,毛澤東極目四野,只見紅旗翻卷,十里連營,他們都是轉戰萬里、從槍林彈雨中沖殺出來的、又剛剛挫敗張國燾企圖分裂黨和紅軍的陰謀的鐵血戰士,是革命的種子,燎原的星火,英雄中的精英,以一當十的無敵勇士。
正是因為有他們,毛澤東才心雄萬夫,勝券在握,堅信「今日長纓在手」,敢問「何時縛住蒼龍」?此處「蒼龍」又有兩解:毛自注為蔣介石——與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工農紅軍死磕了近10年的死對頭,但指向中華民族大敵當前的日本帝國主義也許更貼切。貌似疑問存焉:何時縛住蒼龍?實則斬釘截鐵:必須縛住蒼龍!
全詞造語朴實自然,情感深沉真摯,意境高遠縹緲,充滿了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用四兩撥千斤的高妙手法輕松而又不失厚重地表達了從國內戰爭的長征向民族戰爭的長征轉捩之際的毛澤東的心聲。
Ⅶ 六盤山在我國什麼地方,為什麼叫六盤山
六盤山在我國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南部、甘肅省東部。南段稱隴山,南延至陝西省西端寶雞以北。橫貫陝甘寧三省區。
六盤山是近南北走向的狹長山地。山脊海拔超過2500米,最高峰米缸山達2942米。山路曲折險狹,須經六重盤道才能到達頂峰,因此得名。
六盤山,是中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六盤山指的是橫貫陝甘寧三省區的整條山脈。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嶺,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均發源於此。狹義的六盤山為六盤山脈的第二高峰,位於固原原州區境內,海拔2928米。
(7)六盤山的歷史背景在哪裡擴展閱讀:
六盤山歷來就有「山高太華三千丈,險居秦關二百重」之譽,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 在長期內外營力作用下,形成了強烈切割的中山地貌,海拔高,相對高度達400米以上。六盤山山地東坡陡峭,西坡和緩。為強烈地震帶。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西部黃土高原上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基地和風景名勝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富集的動植物與昆蟲資源和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使之被稱為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和清涼勝境。金錢豹、林麝、金雕、紅腹錦雞等30多種國家珍稀動物都在這兒。
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亭位於六盤山之巔。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的紅一方面軍長征翻越六盤山,打開了通往陝北革命根據地的最後信道。毛澤東等上六盤山,即興寫下了《清平樂-六盤山》,從而使六盤山名揚海內外。
Ⅷ 清平樂六盤山主要內容和時代背景
《清平樂·六盤山》是現代思想家、革命家、詩人毛澤東於1935年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闋從眺望遠景起筆,寫了登上六盤山所見到的北國清秋的景色,回顧了長征的勝利,表達了紅軍北上抗日的堅強意志;下闋則寫近處,如火的紅旗在高山之巔,迎著西風舒捲,烘託了紅軍將士勝利的英姿。
創作背景:1935年8月,毛澤東主席粉碎了張國燾分裂紅軍的路線後,率紅一方面軍繼續向陝北根據地挺進。9月中旬,紅軍攻克天險臘子口,奇跡般越過岷山草地,進入甘肅南部。
10月7日,紅軍在寧夏六盤山的青石嘴,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掃清了阻礙,擺脫了追敵,當天下午,一鼓作氣,翻越了六盤山。此詞即是作者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
此詞最早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
(8)六盤山的歷史背景在哪裡擴展閱讀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
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Ⅸ 固原六盤山的由來是什麼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什麼時候縛住蒼龍?這首氣勢恢弘、豪邁的《清平樂·六盤山》一詞,是毛澤東當年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翻越長征中最後一座大山六盤山,即將完成兩萬五千里長征時,寫下的激揚文字。而六盤山,作為中國革命一段光輝歷程的見證,也因而名傳天下。
六盤山位於寧夏固原縣的西南。因山嶺盤曲有致,要經過六重盤道才能到達頂端,因而得名。六盤山南北綿延數千里,山嶺巍峨,主峰海拔達2900多米,自古以來就是險峻雄壯的兵家必爭之地。古人有峰高太華三千丈,險據秦關二百重的詩句,形象地描繪了六盤山的重要戰略地位。唐宋以來,這里留下了許多名將把守關口的歷史故事。成吉思汗西征時曾在此築宮避暑,後來客死在六盤山。明朝時,中山王徐達曾在這里大破元兵,完成了西北邊地的平復。
六盤山因山路曲折,古時稱作絡盤道。當地民間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候有個老和尚住在山下的廟里,總因為找不到上山頂的路而發愁。有一天,老和尚遇見一隻到溪邊喝水的梅花鹿,直沖他點頭。他便跟在鹿的後邊往山上爬,居然順利地爬到了頂峰。從此,鹿攀山之名便傳開了。當地人卻鹿、六不分,加上山嶺逶迤,後來傳成六盤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