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中國近代史書籍
主要推薦《流產的革命》、《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天朝的崩潰》、《山雨欲來:辛亥革命前的中國》、《中國前近代思想的屈折與展開》。
一、《山雨欲來:辛亥革命前的中國》
作者:陸建德,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羅志田,北大歷史系教授;許紀霖,華師大思勉高等研究院教授。
內容簡介:辛亥革命99周年之際,六位在不同領域對這段歷史有深入研究的知名學者,齊聚一堂,將視角前移至革命的對立面,審視清王朝的最後歲月。山雨欲來的不確定感貫穿著晚清的最後十年,且看六位學者共議清政府豪賭改革的十年,那部事與願違的歷史如何展開。
中國近代思想在短短幾十年內,從封建主義到社會主義,像雷奔電馳似的,越過了歐洲思想發生成熟的數百年行程。從洪秀全到魯迅,本書論述的是中國近代走向未的浪潮。
『貳』 想了解中國歷史看什麼書 想了解中國歷史的書籍介紹
1、《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十六朝1362年的歷史。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三百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2、《中華上下五千年》。《中華上下五千年》從華夏始祖盤古開天闢地開始,將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朝漢代,三國西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兩宋遼金,元朝,太明王朝,大清帝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輝煌燦爛和滄海桑田都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止,一代接一代,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偉大的歷史人物。像政治家秦始皇、曹操,謀略家張良、諸葛亮,思想家孔子、孟子,民族英雄林則徐、鄧世昌,科學家張衡、沈括,醫學家華佗、李時珍,文學家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詩人李白、陸游,革命家孫中山、李大釗等等。他們為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數的世界之最和令人嘆為觀止的奇跡。當然,在中國歷史上也出現了不少像奸臣秦檜、竊國大盜袁世凱那樣的民族敗類。但歷史是一面鏡子,會讓後人去借鑒,去思考,去創新,要不,唐太宗李世民怎麼會留下「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的名句呢?因此,雖然歷史上出現過無數次血雨腥風,但還是沒有影響到中國歷史的進程和人類的進步以及社會的發展。
3、《國語》。《國語》是關於西周(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時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人物、事跡、言論的國別史雜記,也叫《春秋外傳》。原來傳說是春秋末期魯人左丘明所作,與《左傳》並列為解說《春秋》的著作。近代學者研究證實,春秋時有盲史官,專門記誦、講述古今歷史。左丘明就是稍早於孔子的著名盲史官,他講的歷史得到過孔子的贊賞。盲史官講述的史事被後人集錄成書,叫做《語》,再按照國別區分,就是《周語》、《魯語》等,總稱《國語》。
『叄』 歷史類書籍
歷史,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文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下面是我整理的歷史類書籍推薦,歡迎大家閱讀!
1、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錢穆
簡介:《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為作者的專題演講合集,分別就中國漢、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組織、百官職權、考試監察、財經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觀與比照,敘述因革演變,指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了中國歷史與政治的精要大義,又點明了近現代國人對傳統文化和精神的種種誤解。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實不失為一部簡明的「中國政治制度史」。
2、國史大綱
錢穆
簡介:這是一部中國通史,因用大學教科書體例寫成,不得不力求簡要,僅舉大納,刪其瑣節。內容於學術思想,政治制度,社會風氣,國際形勢,兼有顧及,惟但求其通為一體,明其治亂盛衰之所由,聞其一貫相承之為統,以指陳吾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詳,事業之備,則待教者讀者之自加參考,自為引伸。本書主旨則在發明其相互影響,及先後之演變發展,以作國人如何應付現時代之種種事變作根據之借鑒。
3、天朝的崩潰
茅海建
簡介:《天朝的崩潰》是作者系統研究鴉片戰爭十餘年所得的成果。作者詳盡考訂了與戰爭相關的一系列重要史實,力圖以當時的道德觀念、思維方式與行為規范去理解歷史,使許多在今人看來是荒謬的現象得以顯示其在當時環境中的「合理性」。同時,通過對有關人物及其言行活動分析,觀察清王朝在歷史轉折關頭的作為,揭示歷史進程中的偶然與必然。鴉片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影響重大,有關著述已出版不少。這本書的研究可謂推陳出新,作者一系列獨到創見可能在學術界引起爭議,相信這種爭議將有助於深化中國近代史研究。
4、中國通史
呂思勉
簡介:本書是呂思勉先生史學論著之一,完成於1939年,分上、下兩冊。上冊分門別類地敘述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婚姻、族制、政體、階級、財產、官制、選舉、賦稅、兵制、刑法、實業、貨幣、衣食、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等十八類;下冊按歷史順序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本書此次列入《呂思勉文集》出版,以上海開明書店的初版為底本,吸收了楊寬、呂翼仁先生的校訂成果,將原書的繁體直排夾注,改為繁體橫排夾注,同時盡量保留了著作的原貌。
5、血酬定律
吳思
簡介:本書提出了血酬和元規則等概述,這些概念代表了我力所能及的深度。所謂血酬,即流血拚命所得的酬報,體現著生命與生存資源的交換關系。從晚清到民國,吃這碗飯的人比產業工人多得多。血酬的價值,取決於所拼搶的東西,這就是「血酬定律」。這個道理很淺顯,卻可以推出許多驚人的結論。如果再引入一些因素,一層一層地推論下去,還可以解釋書中的其他概念,成為貫穿全書的基本邏輯。因此,作者把「血酬定律」當作書名。
6、隱蔽的秩序
吳思
簡介:本書主要描述當時歐洲形成了沖擊農業文明的力量。那裡的工商業吸納了大量人口,工業的發展又為農業提供了化肥農葯等新投入的生產要素,從而提高了農業產出的水平;發達的商業也保證了外來的食品供應,支撐著工商業分工的神話和繁榮。如此分工與專業化交互促進又相互支持,逐步改變了經濟結構和勞動力結構。這種新的文明體系及其市場色彩濃厚的激勵機制,改造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育意願,最後達到了人口增長率和生產方式的承受能力的基本平衡。
7、蔣介石與現代中國
簡介:《蔣介石與現代中國》內容簡介:一九四九年兩岸分治,此後蔣介石的歷史評價始終擺脫不掉「丟掉中國的人」。其專制性格,加上白色恐怖的印象,也似乎掩蓋了他的'復雜功過。然而蔣介石是唯一在中國大陸與台灣都曾掌權的政治領袖,終其一生不斷參與具世界影響力的政治事件,且其時間長度近代少有人能及。蔣介石的一生牽動著現代中國的掙扎以及世界局勢的復雜變換。
哈佛學者、前美國駐華外交官陶涵的這本《蔣介石與現代中國》,通過近幾年公開的蔣介石日記以及一系列難得一見的檔案,在歷史還原到那個風雷激盪的年代,以第三方視角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政治家。他一方面敵視中共,卻敬佩他們的紀律與效率;他多次受史迪威侮辱、冒犯,但訓斥後便不再記恨;他年少時曾經風流,卻對宋美齡情有獨鍾;他思念兒子卻謹守家國分際,不願用條件與斯大林換回蔣經國。他要求屬下忠誠至上,卻也會行徑殘暴,運用一些拙劣的外交手腕。《蔣介石與現代中國》是緊扣時代、貼近人物的蔣介石傳記。不論你怎麼看待蔣介石一生動盪歲月的功過,這本書里他的故事大有可觀。
8、中國人史綱
簡介:《中國人史綱》是柏楊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監獄歲月里「埋頭整理中國歷史」而成的一部皇皇巨著。說它是巨著,一是就篇幅而言,全書近八十萬字,從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時代一直講到二十世紀葉滿清王朝末期最不堪的那段屈辱歲月;二是就影響力來說,《史綱》自出版以來,一直是廣大讀者了解中國通史的首選書籍;還有第三,那就是《史綱》的成就代表了作家寫史的一種高度,在將歷史寫得精彩好看又不乏深刻洞察力方面,柏楊做出了傑出的成就。
《中國人史綱》的寫作特點包括灑脫自在、游刃有餘的表述。對歷史事件和人物持有鮮明的態度。每章最後的「東西方世界」一節,別具匠心和視野。特有的以世紀分章和以問題分節,不以帝王年號而以普遍的公歷演算法來紀年,和將一個世紀分成十個年代來分別表示,等等做法,都使得全書脈絡清晰,重點主題一目瞭然,大大地方便了閱讀。
『肆』 推薦幾本歷史類的書籍看看
1、《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
在本書中,黃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筆觸分析一個皇朝從興盛走向衰頹的原因,而這些平淡的敘述自有
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對歷史學不感興趣的讀者,也心有戚戚焉。
2、《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 ——L·S·斯塔夫里阿諾斯
該書內容上起人類的起源,下迄20世紀70年代多極世界相對峙時期,上下數十萬年,一氣呵成。該
書材料新,范圍廣,除了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人口、移
民、種族關系、道德風尚、思想意識等各個方面。
3、《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約翰·赫斯特
作者從三大元素: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耳曼戰士文化開篇,描述了這三大元素如何
彼此強化,又相互對立,最終形塑為歐洲文明的內核。
4、《明朝那些事》——當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
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
5、《中國人史綱》——柏楊
《中國人史綱》,是柏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近代以來中國作家著史的最傑出代表作。該書完
成於監獄之中,以近八十萬字的篇幅,講述和評論了從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時代到二十世紀第一年八
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整部中國歷史。
此書有如下優點:首先是文字舒展漂亮,如行雲流水;評論尖銳深刻,可洞幽燭微。其次,在章節
安排上富於創造。全書以「世紀」分章,以問題分節,給人以明快的感覺。
6、《大秦帝國》 ——蕭然
嚴格尊重歷史事實,充分吸收最新歷史研究成果,讓深邃的目光穿越時空,以宏大浩盪的氣魄,充
滿激情的筆墨,刻畫了一大批個性鮮明、呼之欲出的歷史人物,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巨幅歷史畫
卷,展示了嬴秦家族五百年的奮斗史和秦王國、秦帝國的興亡歷程。
『伍』 中國歷史書籍有哪些
強推《上下五千年》、《國史大綱》等
『陸』 有關中國近代史的書籍有哪些
近代史老師 曾志輝 精心挑選給我們的書單,分享給大家,都是國內可買到的合法出版的書籍。
一、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北京三聯2005年版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夏笠:《第二次鴉片戰爭史》,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年
茅海建:《近代的尺度:兩次鴉片戰爭軍事與外交》(修訂本),三聯書店2011年。
三、太平天國(1851-1864)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四冊)》,中華書局1991年。
(美)史景遷 著,宋慶葆 等譯:《太平天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四、洋務運動(1861-1894)
『柒』 比較有名的中國歷史書籍
1、《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2、《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 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
3、《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斷代史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
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4、《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5、《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
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 。
『捌』 我國從古至今詳細歷史的書有哪些比較好,求推薦,謝謝
如果你想看歷史書,可以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這些書。
『玖』 中國的古代書籍有哪些
1、《論語》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2、《中庸》
《中庸》是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原是《小戴禮記》第三十一篇,作者現學術界普遍認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學者認為可能是由儒家學者在戰國寫成。
宋朝學者對《中庸》非常推崇,而將其從《禮記》中抽出獨立成書,朱熹則將其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編為《四書》
3、《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4、《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
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
5、《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
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庄》、《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以上這五種都是我們中國的古代著名的幾部書籍這幾部書籍講的都是我們一些比較重要的一些人情的一些事跡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