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莆田市歷史上有多少進士狀元

莆田市歷史上有多少進士狀元

發布時間:2022-10-24 16:38:01

① 莆田歷史上出了多少狀元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首先有必要對古代科舉制度及文武狀元的來歷作一番闡述。隋文帝統一全國後,開始以分科取士的辦法來充實官員隊伍,以取代九品中正制。大業二年(606年)設「進士」科,以「試策」即考試方式選拔官吏。唐朝開始把考試分為常科與制科兩大類共幾十科(種),制科是皇帝因特種需要而臨時設定的,屬非常措施,被視為「非正途。」常科考試的舉行較有規律,其中以進士科最難考,錄取比例非常低,含金量最高而特別受推崇。以至「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 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首創進士科的殿試之例,成績排在最前面的稱狀頭或狀元,但那時,其它無殿試的科考第一名也可稱狀頭(狀元)。到了北宋,錄取進士的名額大增,規格共分三甲,第一甲三人,繼殿試後排出狀元、榜眼、探花,均賜進士及第,這種確定文狀元的方式一直沿用到清代。但並非第一名就是狀元,也並不是每次都有狀元。唐代的一些科,只取一名進士,就無所謂狀元;還有一些繼復試後一個未取,當然也沒有狀元。宋代時有的會試後沒有殿試,雖有名次卻無狀元;還有個別科的狀元,事後因故被取消了。但也有相反情況,如元代十六次考舉都是兩榜,因而每次都有兩個狀元。清初也開過兩次兩榜的,各有兩名狀元。所以,取得文狀元的經過各有不同。 以此看來,人們所說的文狀元應該指「經殿試後確定的第一甲第一名的進士。」這樣定義才客觀公正。據此,下列幾位為興化歷史上的文狀元是毫無疑問的。 北宋 徐鐸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 南宋 黃公度 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 南宋 鄭僑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 吳叔告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 陳文龍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 元朝 林濟孫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 林亨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 林環 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 明朝 柯潛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綜上所述,自隋朝開創科舉制度,到清末科舉的廢止(1905年),興化共出了十一位狀元,其中文狀元九人,武狀元兩人。

② 中國古代福建籍的狀元和進士有多少

中國古代福建籍的狀元和進士共有8613名。

其中福州歷代文狀元19名,唐代文進士34名,宋代進士2247名,明清進士933名。莆田共有2308名,其中宋代1666人,明代興化533名,清代只有50多名。泉州進士總人數1773名,其中晉江進士1299名。

網傳約有4000多名進士,官方史料及地方通志並未考證,地方管轄地變動造成部分數量重合,數據不詳。



(2)莆田市歷史上有多少進士狀元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科舉所取進士較多的地方,自隋至清,江西吉安、江蘇蘇州、福建福州、浙江杭州、四川眉山等地所出的進士量乃全國之最。

一榜三鼎甲:宋寧宗嘉定元年,該科狀元鄭性之,榜眼孫德輿,探花黃桂全是福州人。三科三狀元:自宋乾道二年至八年,福州屬縣永福,蕭國梁、鄭僑、黃定三人連續三屆奪魁,以「一縣七里三狀元」打破科舉史記錄。

③ 為何福建能夠出,二十多名狀元和二十多名宰相呢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在古代,科舉考試是無數儒客文人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進士、舉人、秀才的錄取率都非常低,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特別是狀元,許多地方幾百年都難以產生一個狀元,顆粒無收,令人嗟嘆。

在福建省,有一個地級市,人傑地靈,科名鼎盛,號稱「人文甲於八閩」。從唐朝至今,這個地方一共產生了2482名進士、21名狀元,以及22名位極人臣的宰相。

這個地方叫莆田。


莆田鄉村

古代,參加科舉考試,是一件很燒錢的事情。許多農耕家庭根本供不起孩子讀書。宋朝以來,朝廷積極發展海外貿易,這給毗鄰海邊的莆田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大批荔枝乾果、銀器、曬鹽、蔗糖、福建印本書籍等商品,通過莆田運送到海外,又從海外運送占城稻、香料、木棉、象牙珍珠、番花異草等商品回到莆田。許多莆田家庭受益於繁榮的海外貿易,賺得盆滿缽滿,有錢供孩子讀書。

就在兩宋300年間,莆田一共產生了9名文武狀元和14名宰相,這與莆田強大的經濟基礎密不可分。

④ 莆田的科舉史上,什麼姓氏中進士的人數最多

宋代莆田(時稱興化軍)雖偏居東南沿海一隅,但科甲鼎盛,俊秀如林,名揚天下,有「文獻之邦」的美譽,成為無可爭議的科舉文化發達地區。

進士及第者官居高位多。宋代是莆田政治精英輩出的時代,而入仕者官居高位更是莆田科舉文化的一大特色。終宋之世,莆田人在《宋史》中立傳的有34名,其中進士出身的就佔26名;出仕官員中位居宰相者3人:蔡京、葉顒、陳俊卿,執政者7人:蔡卞、蔡攸、龔茂良、鄭僑、陳卓、陳文龍、黃庸。還有官至六部尚書者12人:林英、徐鐸、蔡修、林大鼐、陳居仁、薛元鼎、劉榘、方大琮、卓得慶、葉大有、劉克庄、方應發;侍郎者14人:蔡襄、方會、許敦仁、蘇樺、傅義夫、宋棐、林光朝、陳讜、黃黼、黃艾、余崇龜、劉彌正、趙時願、林彬之。

登進士第者「文賦名里」多。為文,是莆田進士入仕後追求的另一個目標。他們從政之餘,不忘詩文,繼續勤奮勵學。許多人不僅以詩賦揚名科場,更多的則是著書立說,留傳後世,為華夏文化寶庫增磚添瓦。可以說,宋代也是莆田人文薈萃的時代,筆耕高手層出不窮。

⑤ 莆田有哪些歷史名人陳宗勇遮浪人。

莆田市歷史上素有「文獻名邦」之譽,自唐代以來的1200多年間,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在各個時期勇領風騷,垂範後人。出現林默、林兆恩、蔡襄、鄭樵、劉克庄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舉進士者多達2400多名、其中文武狀元22名、宰相14名、尚書近70名,還有許多至今傳為佳話的科甲風流。諸如「一家九刺史」,「一門五學士」,「兄弟兩宰相」,「魁亞占雙標」,「一方文武魁天下」,「中央六部尚書佔五部」。還有保持唐章宋韻的莆仙方言,被譽為「南戲活化石」的莆仙戲。

⑥ 誰知道莆田科舉史上佳話,能說一個嗎謝謝!

宋代莆田(時稱興化軍)雖偏居東南沿海一隅,但科甲鼎盛,俊秀如林,名揚天下,有「文獻之邦」的美譽,成為無可爭議的科舉文化發達地區。
進士及第人數眾多。據統計,兩宋319年間共舉行118次進士考試,錄取進士約39000餘人,其中福建籍進士7000多人,名列全國第一。而區區只有三個縣的興化軍卻「舉進士者970餘人,預諸科、特奏名者640餘人」。為福建進士總數的1/7強,同時占整個莆田進士總數(自唐至清約2300餘人)的70%左右。這就是說,宋代所取進士中,每39人中就有一個是莆田人。難怪一代名相王安石會發出贊嘆:「興化多進士。」
另據《宋史·地理志》和明弘治《興化府志》的統計,當時興化軍的人口數只佔全國總人口的0.5%,但考取的進士數卻佔全國進士總數的2.5%。正如邑人蔡襄在《興化軍仙游縣登第記序》中所言:「每朝廷取士,率登第言之,舉天下郡縣,無有絕過吾郡縣者。甚乎,其盛也哉!」所以,無論從考取進士的絕對數來看,還是按照人口比例考取進士數而言,宋代莆田科舉都居於福建乃至全國前列,莆田科甲鼎盛由此窺見一斑。
考取進士者等級較高。在莆田考取的近1000餘名進士中,獲等級較高者眾多。據《宋歷科狀元錄》載,宋代共有118名文狀元,福建籍狀元有19名,其中莆田人就佔5名(徐鐸、黃公度、鄭僑、吳叔告、陳文龍)占福建狀元的1/4多。這些狀元及第入仕後,在文學、政事等方面作出相當的成就,並擔任了重要職務。如鄭僑、陳文龍官至副宰相,參與執掌朝政;徐鐸則任至尚書,著述甚豐;黃公度更是詩文詞賦兼備。此外,在眾多進士中,獲榜眼的有6名:陳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師、陳俊卿、黃艾;「以賦魁天下者」6名:鄭厚、劉夙、林旗、吳錫疇、葉大有、鄭涇甫;「為別試所第一」3名:宋椿、林慮、林益嚴。
進士及第者官居高位多。宋代是莆田政治精英輩出的時代,而入仕者官居高位更是莆田科舉文化的一大特色。終宋之世,莆田人在《宋史》中立傳的有34名,其中進士出身的就佔26名;出仕官員中位居宰相者3人:蔡京、葉顒、陳俊卿,執政者7人:蔡卞、蔡攸、龔茂良、鄭僑、陳卓、陳文龍、黃庸。還有官至六部尚書者12人:林英、徐鐸、蔡修、林大鼐、陳居仁、薛元鼎、劉榘、方大琮、卓得慶、葉大有、劉克庄、方應發;侍郎者14人:蔡襄、方會、許敦仁、蘇樺、傅義夫、宋棐、林光朝、陳讜、黃黼、黃艾、余崇龜、劉彌正、趙時願、林彬之。
登進士第者「文賦名里」多。為文,是莆田進士入仕後追求的另一個目標。他們從政之餘,不忘詩文,繼續勤奮勵學。許多人不僅以詩賦揚名科場,更多的則是著書立說,留傳後世,為華夏文化寶庫增磚添瓦。可以說,宋代也是莆田人文薈萃的時代,筆耕高手層出不窮。據不完全統計,宋時文采煥發、見重名家的莆田進士作家就有二、三十人,其中有以文名當世、為歐陽修深愛的陳動之;有朱熹稱其「文章見重外夷」的蔡襄;有著書百卷、劉敞以為「似兩漢儒者」的黃君俞;有宋徽宗和曾鞏、曾布推重的傅楫;有孫覿稱其文賦「魁琦瑋麗」的傅諒友;有徽宗朝四大名儒的徐師仁;有紹興間奏賦第一、號稱莆陽文字「開山祖」的鄭厚;有下筆數千言、王十朋嘆為「傳世之文」的蔣邕等。而成就最大、影響最深的當屬被譽為南宋三大詞人之一的劉克庄了。
宋代莆田科舉的興盛還體現了考取者具有集中性的特點。有的縣,甚至一些村莊涌現出一批科甲世家,產生父子進士、兄弟進士、叔侄進士以及「三世登雲、四代攀桂」等連續幾代登進士的奇特現象。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仙游縣楓亭蔡氏,從北宋天聖五年(1027)蔡滾考中進士開始,一直到南宋淳�七年(1247)蔡儀國被錄取為進士為止。蔡氏一共為宋朝廷提供了23名進士,其中1名榜眼即蔡佃;2名宰執即蔡京、蔡卞兄弟。此外,還有一村一姓數十名進士,如莆田縣的方氏、陳氏、林氏,仙游縣的許氏、葉氏等。甚至有19對兄弟雙雙同科及第,168對兄弟先後考中進士,不一而足。
總之,興化軍莘莘學子不僅創造了科學史上的罕見奇觀,而且留下了許多至今仍廣為流傳的科甲風流,諸如「龍虎榜頭孫嗣祖,鳳凰池上弟聯兄」、「一科兩狀元」、「枌榆未三里,魁亞占雙標」、「四異同科」、「兄弟共相」、「相樞同朝」等等。這些活生生的事實為確立莆田「文獻名邦」、「海濱鄒魯」的歷史地位奠定了堅實的人文基礎。

⑦ 莆田有哪些歷史名人

莆田極具代表性十大人物你知道是哪些人嗎?

莆田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曾被譽為「海濱鄒魯」、「文獻名邦」。自唐以降1200多年間,涌現出2000多名進士,10名狀元,8名宰相。他們恰似燦爛的群星,在歷史的銀河裡閃爍,各領風騷,垂範後人。

林默

號為「通賢靈女」

林默,一名默娘,民間親切地稱她「姑媽」、「娘媽」或「媽祖」。莆田人。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於莆田縣湄洲嶼的一個仕宦家庭。生後直到滿月,從未啼哭過。因被名為「默」,又稱「默娘」。默娘聰慧過人,8歲從塾師讀書,就能解書中大意。稍長,好誦經禮佛。她精醫術,常為人治病,教人防疫避災,又熟習水性。

江采萍

懸壺濟世的醫道世家

梅妃江采萍(710年-756年),別名江妃、江東妃、梅精,唐玄宗早期寵妃,帝王後妃八大才女之一。梅妃擅長詩賦、樂器、歌舞,著有《謝賜珍珠》《樓東賦》等,是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驚鴻舞》乃唐玄宗梅妃的成名舞蹈,已失傳,在當時廣為流傳。安史之亂時,唐玄宗落逃未帶上困於冷宮的梅妃,梅妃白綾裹身投井自盡。

黃滔

授予「四門博士」

黃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內前埭(今荔城區東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學家,被譽為「福建文壇盟主」、閩中「文章初祖」。《四庫全書》收《黃御史集》10卷,附錄1卷。黃滔故居蕃衍出的後裔,有進士94人,其中狀元2人即後唐天成丁亥(927)科狀元、端明殿掌院學士潘湖翁黃仁穎居晉江潘湖。

劉克庄

文名久著,史學尤精

劉克庄(1187年-1269年),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於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初名灼,師事真德秀。寧宗嘉定二年(1209)補將仕郎,調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為沿江制司准遣,隨即知建陽縣。

許稷

安求一時譽,當期千載知

許稷,字君苗,莆田人。曾在京師與歐陽詹、林藻等酒會,激於林藻戲語,隱終南山,苦學三年,出就府薦,於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舉進士,歷南省員外,終衡州刺史。許稷少年,美鳳儀,善談論,警敏能文,性喜漫遊。嘗謁九鯉湖,知何氏兄弟九人之初至也,止於南山而煉丹於湖,丹成飼鯉化龍,乘之而去,故此山名九仙,湖曰九鯉,總名曰何岩,皆以何氏始。

林藻

胸有大志,敏而好學

林藻,字緯乾,莆田人。唐貞元七年(791)應試《珠還合浦賦》,辭彩過人,受到主考官杜黃裳的賞識,認為他「有神助」,終得進士及第,官至嶺南節度副使。林藻與其胞弟林蘊都以善書聞名,成為唐德宗貞元時期名書法家和文學家。林藻的書法學顏真卿,尤擅長於行書,極得智永遺法,筆意蕭疏古淡,意韻深古,其書作雜於魏晉書法藝林之中。

康大和

被朝廷譽為一代宗師

康大和,字原中,號勵峰。明正德二年(1507年)出生於莆田縣崇福里礪山(今秀嶼區月塘鄉前康村)。明嘉靖十四年(1535)考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後升遷南京工部尚書。康大和,少年聰穎,篤志好學,被人譽為「神童」。他立志日後要出人頭地,在學堂里比他人更加發奮,學業上都是名列前茅,頗受老師器重。

林環

精伏氏經方

林環,字崇璧,號?齋,福建莆田人。明永樂四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講。預修《永樂大典》,為《書經》部分總裁官。他曾兩次出任會試考官,所取多為真才。林環識略過人,通曉世務,深得成祖器重。永樂十二年二月,林環隨從明成祖出征瓦剌,途中染病,回到北京後不治而亡,年僅38歲。林環善詩文,著作頗豐。

戴大賓

未老思閣老,無才做秀才

戴大賓,字寅仲,福建莆田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呂?榜進士第三人。戴大賓出身於書香門第,3歲就學背詩文,5歲便能吟詩作文,尤善聯詩作對,在當地小有名氣,被稱為神童。8歲那年,有一天,他到縣里的學館去遊玩,老師知道他善對就指著廳堂里的椅子出了一聯:「虎皮褥蓋學士椅。」戴大賓對曰:「兔毫筆寫狀元坊。」老師聽後連連稱奇。

翁承贊

右諫議大夫

翁承贊(859?932)字文堯(一作文饒),晚年號狎鷗翁,莆陽興福里竹嘯庄(今北高鎮竹庄村)人。翁氏為禮樂名家,東南茂族,其先京兆人也。曾祖何,官檢校右散騎常侍;祖則,官大理司直;父巨隅,榮王府咨議參軍,贈光祿少卿,累遷少府監,居興福里,見其地「前有海水朝宗,後有竹林環蔭」,遂名其鄉「竹嘯翁庄」。

作者:水瓶blank998

⑧ 莆田的科舉史上,哪個姓氏中進士的人數最多

莆田的科舉史上,陳這個姓氏中進士的人數最多。

莆田方時盛產「學霸」的秘訣是什麼?如果可以去看看萬卷樓,萬芳的易經堂,方漸成的文賦館等。,你也許能找到答案。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方老師說,方略萬卷樓又叫圖書館樓,因藏書五萬余冊,有「網路萬卷圖書館樓」之美譽。《宛樓》是宋天聖八年(1030年)著名藏書家方駿在其祖傳藏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方駿的曾孫戰略時期,藏書已經擴大到1200箱。以上就是對莆田的科舉史上,哪個姓氏中進士的人數最多這個問題的解答。

⑨ 莆田有哪些歷史名人

莆田市歷史上素有「文獻名邦」之譽,自唐代以來的1200多年間,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在各個時期勇領風騷,垂範後人。出現林默、林兆恩、蔡襄、鄭樵、劉克庄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舉進士者多達2400多名、其中文武狀元22名、宰相14名、尚書近70名,還有許多至今傳為佳話的科甲風流。諸如「一家九刺史」,「一門五學士」,「兄弟兩宰相」,「魁亞占雙標」,「一方文武魁天下」,「中央六部尚書佔五部」。還有保持唐章宋韻的莆仙方言,被譽為「南戲活化石」的莆仙戲。 郭沫若詩日:「荔城無處不荔枝,金復平疇碧復堤。圍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庫四時宜。梅妃生里傳猶在,夾漈藏書有孑遺。漫道江南風景好,水鄉魚米亦如之。」
科舉名邦、狀元之鄉 中國封建社會處隋朝至清朝末年整個科舉時代,全國各地進士達千名以上的進士縣,只有18個縣,其中福建省佔4個。而莆田縣的歷代進士,竟多達1700多人,因而雄踞福建省進士縣的榜首,其次為晉江、閩縣(今福州)和建安(今屬南平市),比已經包括一些全省人才再加上福州自己管轄的九個縣的人才的福州還多。其中莆田縣進士1700多人,唐朝中期從莆田縣分出而成立的仙游縣進士701人,莆田兩縣共有2400多人,以上數據沒有包括已經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所產生的人才。又據載,宋代所取進士中,每42人中,就有一個是莆仙人。不僅如此,單在宋代,莆仙人中狀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賦魁、別試第一名的人數,也是位居福建之首。其中中狀元的有陳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師、陳俊卿、黃艾等6人;中探花的有李昭遠1人;以賦魁天下者有鄭厚、劉夙、林旖、吳鑄疇、鄭從甫、葉大有等6人;
文武狀元名單
文科: 五代 徐寅 北宋徐鐸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 南宋黃公度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 南宋鄭僑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吳叔告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陳文龍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 元朝林濟孫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林亨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林環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 明朝柯潛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武科: 蔡必勝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武舉第一名 薛 奕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武舉第一名 陳從龍 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 武舉第一名 葉豈頁 宋宣和六年(1124)年殿試第一名 林定元 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武舉第一名 廖 標 明世宗嘉靖4年 公元1525年 吳泰來 清世宗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武舉第一名 林 洪 清高宗乾隆18年 公元(1753)年武舉第一名 黃振邦 清高宗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武舉第一名 康荔芳 清仁宗嘉慶21年 公元(1816)年武舉第一名 周玉輝 清德宗光緒15年 公元1889年武舉第一名

閱讀全文

與莆田市歷史上有多少進士狀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