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價大陸的歷史教科書
所有的歷史教科書都存在一定偏見,所以說,真正的歷史已是秘密。
2. 對必修一歷史課本的任意一個事件進行評價 寫一篇800字的作文
一、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原則 (1)必須運用客觀、公正而合理的基本原則。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必須堅持用實踐的標准。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也是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唯一標准。有的歷史人物的活動的主觀動機雖然是好的,但是實踐效果不一定好。有的雖然主觀動機不好,但是客觀效果卻是誰也意想不到的,可能也能促進人類歷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必須堅持用生產力的標准。衡量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標准,主要是看這一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或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了還是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的進步,這就是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歷史作用的最基本的標准。促進的就是進步的,反之就是落後的,甚至是反動的。 為此,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應當先將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置於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都要把其放在一定的歷史范圍內(或特定的歷史階段)進行考察和評價。首先要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如果脫離了時代,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評價任何一個 歷史人物時,都應當尋找該歷史人物個人活動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之間的內在聯系。 (2)必須運用全面的原則。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應把所有人物的所有活動或歷史事件集中起來,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和評價。絕對不能只根據某一人物的某一件事,進行片面的或局部的分析和斷定。 (3)必須運用「史論結合」的原則。「史論結合法」是我們評價歷史問題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種評價方法。評價時應當有史又有論,而且史實要典型,要有較強的說服力;結論要客觀、公正、合理、准確而精練。 二、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2)應當堅持以「階級角度」來衡量,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都是一定社會的一定階級的利益的代表,為本階級服務,充分體現了本階級的一些階級利益。我們應當准確地確定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階級屬性。 綜上所述,我們在評價任何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時,都必須堅持以上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和基本標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進行全面而准確的評價,從而才能夠得出正確的科學的歷史結論。
3. 如何評價教育部新編初中歷史教科書刪除全部有關匈奴
謹此發表愚見,我以為教育部這么做非常不妥。
首先,中國是個開放的多民族國家,近代「中華民族」理論形成以前,中原主體民族「漢」與少說民族沖突,1.中原民族為主的史料記錄體系中存在對於少說民族同胞的「華夷」之論的描述是無可爭議歷史事實的,更是不能曖昧避免的話題!現代網路發達,如果我們稍微去研究發現歷史,甚至是稍微看點歷史還原性很強的影視作品,更會發現這一點。所以,「擊敗匈奴」明顯是會被人知道,不會因為歷史教科書刪減就消弭。
2.更有可能,如果一段時間後,一些帶著不純潔的目的的人發表「你不知道的初中不教的歷史」吸引眼球,大放厥詞傷害民族感情更是值得未雨綢繆。不是說像韓國朝鮮一樣否認曾經長期屬於中原政權管轄的事實,而是刪減這段歷史會像日本「南京大屠殺」的教科書刪減一樣可疑。這是行為上的不科學。
3.我看過舊版的教科書,覺得這里部分問題,整本歷史都是在以講中原發展為主,這本沒有錯誤,但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民族融合」上花費的篇幅不夠,而且沒有一個連貫的整體思想。而在沖突上,更是完全沒有記錄一些事件。另外,擊敗匈奴一節主要以漢民族振興壯大為口吻寫的。但是先前教科書中內容存在偏頗的內容可以予以修正,而不是避而不談。在民族思想方面,壓根沒有中華民族理論。
綜合考慮,教育部這樣做還不如
修改民族融合和沖突的所有內容,建立一個開放、包容、理解的民族融合觀念,告訴學生們民族形成過程,什麼是中華民族,為什麼會有沖突,並不是說絕對善惡什麼的,而是歷史偶然必然。(當然,一定要白)
可以打擊主體民族優越感,教科書應該適當增加少數民族文化成果描述(例如少數民族漢詩歌作品等),增加少數民族政權描述,以「中華」蓋之,增加中華民族文化的證論。闡述漢民族形成和北方民族和南方少數民族沖突與融合的說明,使人們明白「南方漢人」與原住民關系,「漢民族」一直以來就不是什麼單民族,而是像「中華民族」一樣的大集體。
3.添加更多民族間友誼情感的故事。
還有更多比「刪減」更好的法子。
4. 孩子歷史課本畫畫而且很好看怎麼評價呢
你是個聰明聽話的孩子,上課認真,作畫也很不錯,希望你繼續努力,相信你會繪出更優秀的作品。
你很聰明,很有自己的想法,上課積極發表個人見解,但只有想法是不夠的,還要有一定的技法,努力吧。
你每次作畫都很細心,畫面內容豐富,構思獨特,想像能力強,每次作畫都很細心,畫面內容豐富,構思獨特,想像能力強,線條大膽流暢,想像奇特,你是一個聰明的小機靈,飛揚的畫筆充滿整個畫面。
5. 如何評歷史課
如何評價歷史課
歷史課是生動而有趣的,
許多時候,
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不在於書本知識的
講授,而是老師對課外知識的拓展。但是,一堂課的評價,並不僅僅是看老
師講了多少,
學生課堂氛圍如何,
更有其他各個方面。
那麼如何評價一堂歷
史課呢?筆者以為,主要應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教學目的
歷史課堂教學必須思路清晰,
目的明確,
一是看知識教育,
二是看思想教育,
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不可偏廢。同時.還要注意能力的培養。例如,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本為「通過掌握張騫、
班超出使
西域、
中央政府對西域實行管轄及絲綢之路,
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我國
古代歷史上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和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
歷史過程奠定基礎」。
但有的教師僅僅簡單的定義為:
「使學生了解『張騫
出使西域和絲綢之路的形成』」,
這樣一來,
教學的目的就僅是使學生了解
到「過程」、「結果」,而忽視了鍛煉學生透過歷史現象發現事件的本質,
推導其歷史影響的能力。
從而把教學目的簡單的變成了教學內容索引,
從而
丟棄了思想教育目的,
也沒考慮到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一堂課的教學目的要
能體現教材的中心思想,對學生來說又要深淺適度。
二、教學內容
首先,
歷史課堂的教學內容要講求科學性,
這就要要求教師所講的史實必須
真實可靠,
遣詞用字必須准確無誤。
要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對歷史事實作出
科學的分析,
得出科學的結論。
歷史教學內容的思想性要求在傳授科學知識
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
觀。
教師在教學中易出現的錯誤有,
在評述歷史人物方面不承認矛盾,
也不
承認發展變化,好便絕對的好,壞便絕對的壞。例如.講三國鼎立,對曹操
的歷史地位一刀切,
或者象三國演義中成為絕對的反面人物,
或者象現在某
些流行的翻案文一樣,
被塑造成一位行為楷模。
這就違背了歷史,
違反了教
學內容的科學性。同理,在評議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思想性方面,還需注意
概念正確把握,
否則往往一字之差,
也容易對學生產生誤導。
比如講「華夏
之祖」炎黃二帝,
如果說成是「中華之祖」,
那就是混淆了華夏族與漢族及
中華民族的歷史承繼關系。
其次,
歷史學科是以一門以具體史實為基礎的學科。
對史實的具體化是歷史
教學的特點,
所以在教學中應以此為出發點。
但由於教科書囿於篇幅,
所以
課文中的史實往往是經過極度提煉的,
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濃
縮的教材展開,
使之具體化,
才能在學生的思維中形成生動的歷史表象,
為
進一步形成歷史概念打下基礎。
而這一過程則處處體現著教師處理教材的藝
術,
也是評價一堂課好壞的重要指標。
例如,
「甲午中日戰爭」一課的教學
重點之一是《馬關條約》的簽訂。教科書對簽約過程講述簡單。教師可對此
進行特別加工,
補充當時條約簽訂時的一些相關史實,
如李鴻章在日本被極
右勢力刺殺後的丑態,
慈禧知道條約簽定後馬上忙於准備自己生日的無恥表
現等等,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同時同時也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及對賣國賊、
侵略者的仇恨,實現思想教育目標。
第三,
還要主要看教師講課過程中對教材之間的縱橫聯系的把握。
教學大綱
歷史老照片不能說的秘密
慈禧軍閥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和教科書的系統性只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的基礎,
學生是否真正能夠學到系
統的知識,
還取決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具體幫助學生實現書本知識向學
生頭腦中的知識的轉化。
教師在備課時就必須注意一節課在整個歷史知識體
系中的地位,
並且在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
要在學生頭腦中不斷形成歷史知
識的框架結構,
使學生學會把孤立的知識聯系起來,
從而深化教學,
使學生
真正掌握知識。
例如,
講法國大革命時,
可先引導學生回憶英國資產階級革
命和美國獨立戰爭,比較其形式和意義,從而形成系統知識。
三、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也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方面。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
但是具體操作
時,
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評價。
首先是看這種教學方法是否是最適合本課教學
內容需求,
其次是看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能力的鍛煉情況。
合適的教學方
法,能調動學生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
析問題,積極思考,做出結論。從而由被動的學習接受者變成學習的主人。
當然,
最後還有一點,
就是教學效果也是檢驗教學方法運用情況的重要方面。
綜上所述,以上三點,就是筆者對如何評價一堂歷史課的個人見解
相關參考:http://wenku..com/view/e96253c68bd63186bcebbcae.html
6. 如何評價歷史課
組織、參與聽課評課活動,目的在於考察課堂教學的信度和效度,研討課堂教學的經驗與教訓。怎樣去發掘、整理課堂教學價值呢?可以從以下方面去思考、入手:
(1)從課程目標和課程價值的角度,去評判一節課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方面有何獨特的價值;
(2)從橫向、縱向對比的角度,去分析評判一位教師在對教材知識內容的處理和知識之間內在邏輯關系的發掘上,有何獨特的價值;
(3)從課堂導入、教學過程、教學總結等幾個部分的各個教學環節上,,去分析評判這些環節的設計實施是否到位、是否簡潔有效、是否有機銜接、是否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4)從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去分析評判是否關注到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是否關注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是否關注到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針對了全班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要;
(5)從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次數、人數、態度,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在課堂上的生成性認識上,去分析評判課堂教學價值實現的深度與廣度。
在新課程中,「一堂好課」應該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一、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三維目標清晰。
教師必須明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包括需要重點講解和解決的知識點,重點培養的能力,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更有針對性,使學生在每堂課上都能學有所獲。對教學難點,採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對難點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透徹講解。評價一堂好課的重要標准主要是看 「學生的表現,即學生能否在教師的組織下獲得有效的學習」,而衡量學生有效學習的標準是看三維目標的實現程度,即歷史知識目標是否完整、課題的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二、教師基本功扎實, 駕馭課堂能力強。
一般強調的教師基本功是:對教材熟練,講課自然;語言准確精煉而有感染力、親和力,溝通協調能力突出;板書規范,字體端正;駕馭課堂和教學應變能力強。尤其是語言和教態是否有親和力。有親和力的教學語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一種和諧的氣氛。所以音量、語速要合適,語言要生動、清楚,有鼓動性。而教態則是一種形體語言,有親和力的教態,能讓學生自然放鬆的狀態下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
三、精心設計新課導入語,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電視劇有一個激動人心的序幕,我們定會目不離屏;一本好的小說加上一個扣人心弦的序言,我們就會手不釋卷;一堂好課,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場,自然會把學生的全部精力攬引到我們的授課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師生同在知識的海洋中走向40分鍾的高潮。
那麼怎樣設計好每節課的導入語呢?教師需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自身的特點,來設計新穎、有趣多彩多樣的導入語。但導入語要切合教材內容實際,要與課文內容或史實相聯系,不能牽強附會,還必須是學生易於接受或熟識的;要靈活多樣,切記千篇一律;時間不宜過長。總之,在這短短的兩三分鍾的導入語中,要讓課堂一下子「熱」起來,能使學生在瞬息間呈現出生命活力,積極主動地與教師一道探究新知;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奧秘,領悟求知的真諦,激發學生學歷史的興趣;營造親切、和諧、溫馨的師生關系,讓師生在合作中開啟智慧之門,得到共同發展,讓彼此在交流中開啟思維之門,使能力得到提升,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流暢,充分體現歷史學科特色和人文特色。
一堂優秀歷史課的教學思路應該清晰、目的性強,教學策略正確,教學內容充實,銜接自然。講解條理清晰,明白易懂。歷史教學一定要體現歷史學科特有的人文關懷和愛國情感,體現「以史為鑒」的特點。能讓聽課的老師和學生獲得一種享受,獲得人生體驗。
五、構建和諧、民主、自由的生態課堂,注重教學情感交流。
好的課堂應當是能夠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以知識交流為目標,以情感交流為基礎,情感交流使知識交流能夠順利開展,同時又使知識交流得到升華。
講孔子,讓學生充分認識他是一位追求政治理想,精心培育弟子,晚年整理典籍,為後人留下許多寶貴精神財富的哲人;講司馬遷,讓學生感悟史學家的責任感和為事業忍辱負重的悲壯;講張騫,啟發學生思考什麼叫「開拓」精神。在一堂好的歷史課上,「教學變成了欣賞的過程,變成了體驗生命價值的活動」。通過體驗情感來熏陶情感,通過理解觀點而形成新的見解,通過探究切磋而培養思維能力,通過引導反思而培育歷史智慧。好的歷史課,應該給學生精神享受和多種收獲,並在潛移默化中完善學生的精神境界。
六、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形成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選擇合適他們的教學方法,並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一法為主,多法配合」。或採取啟發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或採取回顧式引導學生溫故知新,或採取討論式引導學生取長補短,或採取練習式引導學生規范和強化自己的學習。同時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同一教學內容時都有不同層次的收獲。
比如,在講授《改革開放後社會生活的變化》,教師可採用談話法、藉助老照片、材料了解、分析問題的方法,以及合作學習法等方法,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空間。教師為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身邊的生活與改革開放有著密切的聯系,積極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調查,向身邊熟悉的人(父母、鄰居、學校的老師等)調查,了解改革開放前後人們感受的到的變化,學生把搜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後,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七、課堂教學有效、高效。
一節好的歷史課,課堂教學是有效教學。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課堂教學不但有效,而且還要高效。通過一節課,要真正使學生能學到盡可能多的歷史知識,學會掌握歷史知識,怎樣學習歷史知識,對學生能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
八、潛心設計課堂小結,總結、升華教學內容。
「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基本環節之一。好的課堂小結可以使知識得以概括、深化,使整個課堂教學結構完整、緊湊,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還可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使學生在課後主動收集信息、解決問題。如果新課導入是為將學生更好地引到教學勝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話;那麼課堂小結,就是要將教學小課堂帶入人生大課堂,將最佳效果從課堂之點輻射到課後。 但在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忽視課堂小結這一重要環節,這樣不但不能體現教學環節的完整性,而且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會大打折扣。總之,課堂小結只要教師認真挖掘教材,精心設計,定能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好課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舒展頭腦,煥發生命活力。真正讓人發自內心叫好的課,一定有其獨到的、體現教師個性魅力的東西:老師的個性品格、博學多識、老師的智慧熏陶和人生啟迪,還有老師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巧妙設問引導探究的技巧。不僅吸引學生喜歡這門課,而且也在影響和塑造著學生。好的歷史課,應該對學生的心靈有所觸動。好課與好教師分不開,只有用自己的一顆愛心去對待學生、對待事業的教師,才能教書育人。
當然, 「好課」也不會只是上述幾個特點,平時的課堂教學也不可能是每一特點都具備的精品課。但只要我們瞄準目標,不斷學習,經常反思,將教學的某一方面發揮到極致,使課堂教學具有自己的特色,又深受學生的歡迎,那這就是一節「好課」了。
7. 如何評價現在的初中《思想品德》《歷史》教科書
《思想品德》,初一初二的內容比較簡單,都是教如何做人、如何應對青春期、如何與他人相處、初步認識法律等內容。初三的思想品德課可以說是政治課了,因為涉及到很多國家層面(包括國家制度、法律、經濟制度等)的內容,初一初二的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總體來說,思想品德課實用程度比較低,像一個老人在對孩子說做人的道理,非常受用,但孩子聽不進去。另外說一點,思想品德課並沒有所謂的「洗腦」,說的做人處事道理都很正確,對於初三的政治內容基本都是客觀敘述,沒有對某一觀點進行強制教育。
《歷史》,初一是中國古代歷史,初二是中國近代歷史,初三是世界歷史。難度相差不大。古代歷史比較長,自然每個歷史節點也著墨較少,可以給學生建立一個基本的歷史框架,但無法涉及到每個歷史人物(比如歷史上很有名的王莽,在歷史書中只是小字部分草率提及了一下 )。但因為中國近代史比較短,所以比較詳細,而且對國民黨歷史功績、國軍戰績都給予了肯定,並對「大躍進」、文革等內容也作出了批評,比較客觀。世界歷史因為其范圍廣、時間長,古代內容比較少,只提到了幾個關鍵節點,對於資本主義的誕生和影響著墨較多。總體來說,歷史內容比較客觀,但是因為篇幅限制導致無法寫出史書的那種精彩。
8. 如何評價一節歷史課
樓下這分明做廣告的。我認為來評價一一節歷史課應該從三方面入手:首先,課堂上是否帶動學生積極性,是否引人入目。第二,歷史固然精確為主,但是我認為應當適應講些野史豐富學生知識。其次,怎樣讓學生學了這堂課便能深深記住,有深刻印象。這也是重點
9. 幫我指出歷史課本的缺點~~~~~~謝謝
第一:嚴重傾向性,比如對一些歷史,著重描寫,一些問題,全然不提,比如
對於遼金元、五代十國等等時期的歷史,講得很少
第二:沒有橫向比較,從編輯上來說,中國史和世界史完全分開,學生不能對應
同一時期國際國內的分別,不利於了解世界全面的發展
第三:不客觀,對於一些人物或者實踐,評價不夠客觀,比如描寫秦檜,林則徐
還有很多人都是,包括對另外一些國家的評價,明顯帶有個人色彩。
第四:簡單粗暴的劃分歷史,在歷史時期中,有很多朝代是交錯的,但是歷史書
完全沒有反應出來,而是簡單的用某個年代或者時間點劃分
第五:落後,和世界先進的研究理論不符合,還有對於很多有爭議的問題置之
不理,比如夏朝是否算一個朝代,國際上是不承認的。包括人類的起源
現在大都講非洲,可是我們完全不承認
第六:以事件為主題,而不是以方法為主題,歷史課本過於終於事件,人物,
而不能給學生一個開放的歷史觀去看待問題,不能教會學生一個正確的
研究和看待歷史的方法。
第七:死,讀史是為了更好的解決今天的問題,而不是強化記住某年某月某人
做了某事,不能給學生興趣不說,也沒有帶來任何要人思考和借鑒的能
力
還有很多,不多說了
10. 怎麼寫評價歷史的書評
一、對所評的書的內容作言簡意賅的概括敘述,讓讀者對該書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二、評述①要注意評價的科學性。要以科學的文學理論為指導,實事求是地進行評論,不要以個人的直覺和偏見任意地拔高或貶低。②要注意見解的獨創性。要反復閱讀、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確把握評論對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從而提出自己新穎、深刻、精闢的見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讀,分析不得要領,只是發表一些陳舊、膚淺、庸俗的見解。
三、使用有力度的詞語,盡量簡短地總結你對此書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