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昆明有多少年的歷史

昆明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2-14 08:04:12

㈠ 昆明歷史是什麼

一、遠古時期

滇池周邊及附近地區是地球生物起源地之一。在昆明海口發現的「海口華夏魚」和「中新魚」,隱藏著人類生命起源的奧秘。

距今300多萬年前,正處於雛形的昆明盆地只有幾條小河緩緩流過。距今290萬年至260萬年前,形成了一些面積較小且彼此孤立的湖泊;距今102萬年前到20萬年前,現在意義上的滇池出現。

遠古時期的滇池周圍,山上是原始森林,山下壩子則竹草豐盛,亞洲象、犀牛、大熊貓等動物在此繁衍生息。九鄉張口洞發現的牙齒化石證明,30萬年前,昆明地區就有早期智人生存。稍晚些時候,滇池地區,開始有「現代人」活動的蹤跡。

在呈貢區龍潭山,考古工作者發現了滇池周邊迄今為止最早的人類顱骨、頜骨、體骨、牙齒化石。經科學測定,年代為距今30500年,±800年,屬晩期智人(現代人),專家們將其命名為「昆明人」。

當時,「昆明人」住在溶洞中,能使用簡單、粗糙的石制、骨制、蚌制工具。比「昆明人」時代稍晚的大板橋遺址、小石壩野貓洞遺址、石林板橋鄉的舊石器遺址,也都發現了許多古人類活動的遺跡。

新石器時代,滇池地區原始人群大為增加,已有了「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

2、先秦時期

滇池地區居住著不同的部落,他們與巴(在今川東)、蜀(在今川西)和中原地區都有聯系。《禹貢》將夏代的昆明地區劃入九州之一的梁州。商沿夏制。周朝合梁於雍。公元前七八世紀,即內地的西周時代,滇池地區進入了原始社會末期,開始出現了階級分化。

春秋戰國時期,滇池及周邊地區出現了數以千計的部落聯盟,其中「滇」的規模最大。當時滇池周圍,「河土平敞,多出鸚鵡孔雀,有鹽池田漁之饒,金銀畜產之富」。

戰國時期,楚國大將庄蹻入滇,統一了滇池流域各大大小小的部落,建立起統一的滇國政權。滇國的都城在今晉寧縣晉城鎮,庄蹻還在今昆明市區修建了一座「苴蘭城」。「庄蹻開滇」,將楚國和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帶到滇池地區,加速了當時以「滇族」部落為首的滇池地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滇國各族創造出了享譽世界、獨成體系、燦爛奪目的青銅文化——晉寧石寨山文化。這些青銅器工藝精湛、題材廣泛,具有濃厚的地方民族特色,反映了古滇國的社會發展水平。

3、秦漢時期

秦朝時開通五尺道,於夜郎、滇、邛都等地設置郡縣,派遣官吏前往治理。西南邊疆的少數民族被稱為「西南夷」。

漢朝初年,曾一度放棄秦朝對「西南夷」地區的經營。至漢武帝時,決定開拓西南夷。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開滇,滇國舉國歸附漢朝。漢武帝封嘗羌為「滇王」,並賜「滇王之印」,以滇池地區為中心設立益州郡,郡治滇池縣(今晉寧晉城)。

時益州郡所領24縣中屬今昆明地區的有滇池縣(今晉城一帶)、谷昌縣(范圍約當清代昆明縣范圍)、連然縣(今安寧市)、建伶縣(今晉寧縣昆陽鎮周圍至易門一帶)、昆澤縣(今宜良縣)、牧靡縣(今嵩明縣、尋甸縣地)、秦臧縣(今富民縣、祿豐縣地)。

益州郡的設立,是古代雲南直接接受中央王朝統治的開始,東漢永平十二年(69),從益州郡西部劃出6縣,設永昌郡。今昆明地區仍屬益州郡范圍。

漢朝實施屯田實邊政策,大量漢族移民來到昆明地區,他們與土著居民共同開發生產,推動社會經濟向前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這些漢族移民,因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逐漸殷富。其中不少人成為有權有勢的「大姓」。

4、魏晉南北朝時期

漢朝末年,南中大姓豪強時叛時服。為穩固蜀漢在南中地區的統治,建興三年(225)春,諸葛亮率軍征討,平定了南中。此後,採取「和撫」政策,把南中四郡調整為南中七郡,將益州郡改名為建寧郡,郡治從滇池縣遷駐味縣(今曲靖)。

晉武帝泰始年間,在南中地區設置寧州,為全國19州之一,今昆明屬寧州所轄之建寧郡。太康三年(282),廢寧州,建寧郡歸並入益州。太安元年(302),西晉王朝再設寧州,又把建寧郡西部的滇池等七縣劃出來設益州郡(今滇中地區),郡治滇池縣。

永嘉二年(308)西晉王朝又把益州郡改名為晉寧郡,領七縣,今昆明市縣(市)區當時大部分在晉寧郡、建寧郡范圍內。西晉末年至東晉初年,寧州實為霍氏、爨氏等地方大姓所控制。

東晉時期,晉寧郡仍領七郡,除西晉時的冷丘縣復改稱建伶縣外,其餘均沿襲西晉制。建寧郡中屬今昆明範圍的談槁、牧靡、昆澤等縣沿西晉制,仍屬建寧郡。

南朝劉宋、蕭齊、蕭梁等政權及西魏時期,寧州(西魏時稱南寧州)及所轄之建寧、晉寧郡隸屬關系及管理范圍時有變化,表面上仍由中原政權控制,實際上已經為地方大姓爨氏家族控制。北周時,任命土長爨瓚為南寧州刺史,南寧州完全為爨氏控制。

爨氏統治時期,與內地混亂局面相比,南寧州保持了較為安定的社會局面,滇池地區的社會經濟有了新的發展。爨龍顏任建寧太守時,達到了極盛,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爨氏統治區域又有東爨、西爨之分,並有東爨烏蠻、西爨白蠻之稱,今昆明地區屬西爨白蠻地。

5、隋、唐(南詔)時期

隋朝,今昆明地區屬南寧州總管府所轄之昆州(亦稱昆川)。委任爨翫為昆州刺史,後因不能直接統治而廢昆州。

唐王朝建立後,重設昆州,委爨宏達為昆州刺史。武德四年(621),唐朝於味縣(今曲靖),設南寧州總管府(後改為都督府),昆州屬之。昆州治所在益寧縣(今昆明市,具體城址不詳)。昆州管轄益寧(今昆明)、晉寧(今晉寧縣晉城)、安寧(今安寧)、秦臧(今祿豐、富民)等4縣。

公元8世紀初,南詔勢力在大理地區崛起。時唐朝想打開一條南北縱貫爨氏地區的交通線,觸犯了爨氏貴族們利益,導致爨氏的反對並發生叛亂。天寶五至六年(746~747),唐王朝令「雲南王」皮羅閣率部從大理地區到東部爨地鎮壓爨氏貴族的叛亂。

南詔的勢力借鎮壓爨氏叛亂之機從滇西伸入滇中和滇東地帶。此後,唐與南詔間發生天寶戰爭,唐失敗,南詔便脫離唐朝,建立了南詔政權。

763年,南詔王閣羅鳳視察滇池地區,765年閣羅鳳即命其長子鳳伽異在今昆明市區范圍內築拓東城,又稱拓東節度城。拓東城成為南詔的副都,後因拓東城地位的重要,先後稱為東都、東京、上京。拓東城是有準確史料可查的今昆明的建城之始。

南詔築成拓東城後不久,即設置了拓東節度。在拓東節度的軍事防守區域內,南詔仿效唐設置府、州、郡、縣。拓東城立為副都後,又設置了鄯闡府(駐今昆明市,拓東城亦稱鄯闡城),與拓東節度同城。

府領鎮一城三賧一部一,即安寧鎮(今安寧),拓東城(今昆明市)、龍和城(今祿豐腰站)、呈貢城(今呈貢),次賧(今羅次),強宗部(今呈貢東南)。

902年,南詔政權滅亡。隨後的36年間有3個政權更替,期間行政區劃無詳載。

6、宋(大理國)時期

後晉天福二年(937),段思平推翻了楊干貞的義寧國,建立了大理國。宋紹聖元年(1094),大理國權臣高升泰奪取政權,改國號「大中國」。宋紹聖三年(1096),高升泰之子高泰明還位段正淳,仍稱「大理國」,史家稱為「後理國」。傳8世至段興智,為蒙古軍所滅。前後兩個時期同為段氏家族統治,同稱大理國。

大理國的行政區劃和政權機構,前期與後期不同。大理前期沿襲南詔時的制度。與南詔不同的地方是設郡,郡隸屬於節度或都督,與稱為「部」「賧」的行政單位並列;大理後期則廢節度、都督,而以府、郡統率部、賧。

大理國前期在今昆明地區,設鄯闡節度,並置鄯闡府,其轄境分別與南詔時期的拓東節度、鄯闡府相同。鄯闡城(今昆明)一如南詔國的拓東城,為大理國的副都,稱為「東京」,是大理國東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大理國後期,廢節度,鄯闡府成為大理國東部重鎮。

大理國時期,鄯闡府成了高智升家族的世襲領地,鄯闡府轄區內,「白蠻」與「烏蠻」交錯居住,或分別組成「部」,或共居於甸,或築城自守。各部、甸、城以相當於縣一級的行政區隸屬於府。大理國東方烏蠻三十七部,其中的一部分即在鄯闡府轄區內,以些莫徒人組成的部最多。

宋宣和元年(1119),烏蠻三十七部起事,攻陷鄯闡城,全城夷為平地,後稱作「廢城」。高氏鑒於鄯闡城廢棄,擴大佔地面積重建土城,稱新城,沿稱鄯闡城。到大理國末期,鄯闡已發展成為一座「城大而名貴,商工甚眾」的繁華城市。

7、元代

1253年,忽必烈率兵攻滅大理,後又經過兩年多的戰爭,征服大理政權全境。

兀良合台征服大理後,設鴨赤(今昆明)、哈剌章、茶罕章、金齒、赤禿哥兒五城,進行軍事統治,系元初設置雲南行省以前的五個行政區域。鴨赤即鄯闡,為五大行政區域之一,包括大理國時期的鄯闡府、東川郡、河陽郡、石城郡、秀山郡以及三十七部之地。

蒙古憲宗五年(1255),元朝在大理段氏行政區劃的基礎上,根據其勢大小,設置了19個萬戶府,各萬戶府之下又分設千戶、百戶所,遞相統率。鄯闡萬戶府管轄約當今昆明地區范圍。時鄯闡萬戶府設置有「昆明二千戶」,「昆明」作為地名,第一次在滇池地區出現。

憲宗七年(1257),設大元帥府於大理,統帥19個萬戶府。1260年又把19個萬戶府合並為5個總管府。總管府分別管轄若干個萬戶所。其中鄯闡總管府范圍,相當於今昆明市及嵩明縣、尋甸縣、宜良縣、易門縣等地,管轄鄯闡萬戶府、陽城堡萬戶府、巨橋萬戶府、嵩明萬戶府。

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回回人賽典赤·贍思丁為雲南行省平章政事,建雲南行省,行政中心在大理。至元十三年(1276),將行政中心由今大理遷到今昆明。

昆明成為了雲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賽典赤撤銷原來的萬戶、千戶、百戶等軍事組織,改設路、府、州、縣等行政機構。昆明地區設中慶路,領3縣4州。

8、明代

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任命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左右副將軍,率軍征討雲南。洪武十五年(1382)初佔領昆明。經兩年征戰招撫,明軍佔領雲南各地。洪武十六年(1383),留沐英鎮守雲南,鞏固明朝對雲南的統治。

洪武十五年(1382),明朝改元代雲南行中書省為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實行「三司」制,即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掌行政、軍事、司法。布政使司下轄府、州、縣;都指揮使司統帥軍隊,其編制為衛、所;提刑按察使司分巡各道,並察諸府、州、縣、司、衛、所及驛站。

洪武十五年由元朝的中慶路改設雲南府,府治昆明縣,布、都、按三司及隨後的巡撫皆駐於此。洪武十五年,修築了昆明磚城(元代為土城),周圍九里左右,高近三丈,有六座城門,城外有護城河,河上可行舟楫。

明代,在雲南實行大規模移民屯田,大量內地人口移民到雲南。沐英剛入滇時,昆明還是「人民半雜夷」,少數民族還占相當大的數量。經移民屯田,滇池地區民族結構得到根本性改變,漢族人口全面超過了土著民族人口。所以,至今有的昆明人說祖籍是「南京應天府」,是有一定歷史根據的。

1647年,明末農民起義軍張獻忠大西軍余部李定國等四將軍,入雲南建立抗清政權,於1650年把雲南省改為雲興省,雲南府改為昆明府,昆明縣改為昆海縣。後南明永曆帝入滇,以貢院為皇宮,稱昆明為滇都。

9、清代

清順治十五年(1658),清兵由吳三桂、鐸尼、趙布泰等人率領,分川、黔、桂三路入滇。清軍佔領雲南之後改明代承宣布政使司為雲南省,設巡撫,並設雲貴總督在雲南、貴州兩省互駐。省轄府、州(廳)、縣。雲南府轄區基本沿襲明朝時期設置,共有4州,7縣,府治昆明。

吳三桂入滇後,不斷坐大,雲貴逐漸成為不為清廷控制的獨立王國,歷史上把他與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合稱「三藩」。吳三桂割據期間,在雲南實行一系列殘暴統治,激起了雲南各族人民的反抗,各地起義不斷。

1673年農歷11月21日,吳三桂在昆明豎起反清大旗,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下令恢復漢族服裝發式,打擊滿清貴族統治,儼然以民族代表自居。1678年3月,吳三桂在湖南衡陽稱帝,國號「周」,年號「昭武」。

8月,吳三桂病死,其孫吳世璠在貴陽繼位,改元「洪化」,不久後退回昆明,以五華山為宮城,其新府後稱「洪化府」。1681年,清軍攻入昆明,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結束。

清朝後期,自鴉片戰爭,特別是1885年中法戰爭以後,法、英等帝國主義勢力進入雲南。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昆明自辟為商埠(與約開商埠不同,自辟商埠有較大的自主權,可盡量減少西方列強的控制)。

1910年(宣統二年),滇越鐵路修通,昆明開放程度加大。光緒十年(1884)雲南機器局創立,成為昆明近代工業的開端,昆明開始了近代化歷程。

10、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二年(1913)4月,「廢府存縣」,裁去雲南府,保留昆明縣,由省政府直接領導。昆明城區在建制上仍屬昆明縣,但劃歸省會警察廳管轄。

民國八年(1919),省長唐繼堯「廢督裁兵,實行民治」,把省會所在地劃出來為市,設雲南市政公所於翠湖的湖心亭,為市政機關萌芽。當時,昆明為開辦市政較早的省會之一。

1920年,因顧品珍發動政變,逼走唐繼堯,雲南市政公所即撤裁。1922年春,唐繼堯回雲南,復掌省政,於同年8月1日恢復成立市政公所,劃定省會區域,脫離昆明縣,隸屬於市,並按歷史地理關系命名為昆明市。

市政公所直接受省政府的監督,督辦由省長任命。昆明市政公所管轄區域東西長5.4里,南北寬6.3里,面積17.96方里(4.49平方公里)。行政上分為6個區。

1928年8月1日,昆明市政公所改組,正式成立昆明市政府。1930年7月,民國政府頒布《修正市組織法》,昆明市因人口、稅收條件不符合設市規定,民國政府內務部「不準予備案」。

1934年,昆明市政府呈准將昆明縣附近市郊村落大小27村劃入市區管轄。市轄區域總面積77方里(19.25平方千米)。

至此,昆明市人口、稅收始符合《修正市組織法》規定。1935年2月雲南省政府正式向國民政府內務部呈遞建市備案報告。同年4月23日,國民政府內務部正式頒發昆明市政府暨昆明市參議會銅質印信各1枚。至此,成立了5年多的昆明市政府才正式辦妥合法的法律手續。

抗日戰爭期間,由於人口劇增,昆明戰略地位更顯得重要,雲南省政府又於1939年11月正式批准昆明市為雲南省政府直轄市。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起義。1950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昆明,成立昆明軍事管制委員會。同時成立昆明市人民政府。當時接管的8個區公所,均為市政府派出機構。昆明市的轄區范圍總面積7.8平方公里左右。昆明縣由武定專區管轄。

1951年市轄8個區調整為5個區,昆明縣由武定專區劃歸昆明市。1953年市區由5個區調整為4個區。撤銷昆明縣,將原縣屬8個區調整為5個郊區,共轄9個區。1954年昆陽縣第三區(海口)劃歸昆明市,設立第十區。

1956年,第一、第三區合並設立盤龍區;第二、第四區合並設立五華區;第五、第六區合並成立官渡區;第七區改為龍泉區;第八、第九區合並設立西山區;第十區改為海口區;安寧市從楚雄專區劃歸昆明市,改設安寧區。

1959年撤銷安寧區、海口區,轄區合並恢復安寧縣;富民縣從楚雄州劃歸昆明市;晉寧縣從玉溪專區劃歸昆明市,全市管轄4區3縣。

1963年將原屬晉寧縣的呈貢行政區域劃出設立呈貢區。全市管轄5區3縣。1965年撤銷呈貢區,恢復呈貢縣,全市管轄4區4縣。

1983年宜良縣、嵩明縣、路南彝族自治縣從曲靖地區劃歸昆明市;祿勸縣從楚雄彝族自治州劃歸昆明市,全市管轄4區8縣。

1985年撤銷祿勸縣,設立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仍屬昆明市。

1995年10月,安寧撤縣建市。

1998年10月8日,國務院批准路南彝族自治縣更名為石林彝族自治縣;12月正式更名。

1998年12月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地級東川市,設立昆明市東川區;將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劃歸昆明市。至此,昆明市轄區為5區1市8縣。

2011年,經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呈貢縣,設立昆明市呈貢區;同意昆明市人民政府駐地由昆明市盤龍區東風東路遷移至昆明市呈貢區錦綉大街。

以上內容參考 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明歷史簡介

㈡ 昆明玉龍寺有多少年歷史

相傳在古老的南非,某個部落的王子深深愛上了一個窮人家的女兒,他們的愛情遭到了王室的反對,王子帶著女孩兒逃了出來。他們跑到一片長滿拉菲草的地方,決定在此舉行婚禮。一無所有的王子用拉菲草編成手繩、指環送給他的新娘,並許下了願望,希望和心愛的人永結同心,並且有朝一日能夠重返故園。有一天,拉菲草戒指突然斷了,這時兩個王宮的衛士出現在他們的面前,原來老國王和王後終因思念兒子,早就原諒了他們,讓人來接他們回王宮。所以人們把拉非草也叫許願草。

㈢ 昆明的名稱由來

「昆明」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寫作「昆」、「昆彌」或「昆淋」。早期並非城市名稱,而是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即今日的雲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

見諸記載,「昆明」一詞的出現,可追溯到漢武帝時期。「昆明」一詞是古代雲南一個少數民族的族稱。

「昆明」作為地名出現,則是在唐代。「武德二年,於鎮置昆明縣,蓋南接昆明之地,因此為名。」按此處置昆明縣,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鎮(今鹽源縣境)。

唐代為什麼把定笮鎮命名為「昆明」,記載當中已寫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此處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蓋漢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雲南西部地區。

直到南詔、大理國時期,烏蠻、白蠻興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為烏蠻、白蠻據有,昆明族才東遷滇中,聚居於滇池周圍。

宋寶祐二年(1254年),元滅大理,在鄯闡設「昆明千戶所」,「昆明」始作為地名出現,延續至今。

昆明市歷史:

昆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區擁有3000年的文明史。約3萬年前,即有人類生活在滇池地區。

新石器時代與青銅器時代滇池地區氏族部落林立,以百濮人為主。

公元271年(晉武帝泰始七年),晉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寧、雲南、永昌、興古)從益州(治成都)分劃出來,設立寧州,與益州同列,為全國十九州之一。

公元617年唐朝建立,先後在雲南設置了九十二州。滇池地區為九十二州的主要部分。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賽典赤主滇後,把軍事統治時期所設的萬戶、千戶、百戶改為路、府、州、縣,正式建立雲南行中書省。

置昆明縣,為中慶路治地(昆明命名即始於此),並把行政中心由大理遷到昆明。自此,昆明也正式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明朝進軍雲南後,改元代「路」一級行政區劃為府,仿內地建制,設置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揮使司。

清朝後期,自鴉片戰爭,特別是1885年(光緒十一年)中法戰爭以後,法、英等帝國主義勢力迅速侵入雲南。

1884年(光緒十年)創立的雲南機器局,成為昆明近代工業的開端。之後,造幣廠、製革廠、官印局、電報局、郵政局等官辦企業也應時而生。

(3)昆明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雲南名字來歷:

「雲南」,最早不是作為省名出現,而是以縣名出現的。

《雲南通志》載:「漢武年間,彩雲見於南中,譴吏跡之,雲南之名始於此。」《南詔野史》亦載:「彩雲現於龍興和鄉,縣在雲之南,故名雲南。」

這個以「彩雲南」冠名的縣就在今滇西門戶祥雲縣境內。從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設雲南縣於今祥雲縣雲南驛鎮至今,已經2100多年。

其間,蜀漢建興三年,改設雲南郡;南詔大理國時期,設雲南節度;元年間,設雲南行中書省,至此,「雲南」正式成為省級區劃的名稱。

㈣ 昆明市市情歷史概況

昆明市,別稱「春城」,是雲南省會,雲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和西南地區第三大城市(僅次於成都、重慶),是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旅遊、商貿城市,亦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東盟開放的重要樞紐城市。

2012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為653.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61‰,城鎮人口比重為67.05%。

2012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11億元,同比增長14%以上。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78.4億元,比2011年同期增收60.71億元,同比增長19.1%,完成年初預算的103.6%,地方財政收入繼續保持穩步增長,順利實現年初既定目標。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350億元,同比增長25%以上。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投資預計完成520億元,同比增長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70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200元,分別增長17%和18%。

昆明市下轄6區、1縣級市、4縣、3自治縣:
官渡區 、西山區、呈貢區、東川區、安寧市、晉寧縣、富民縣、嵩明縣、宜良縣、石林彝族自治縣、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昆明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區擁有3000年的文明史。約3萬年前,即有人類生活在滇池地區。

數萬年前昆明人的祖先就已在這一帶過著茹毛飲血、穴居野處的原始生活。約四千至七千年前,滇池一帶已有了定居的農業民族,從事「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和狩獵、飼養畜禽等多種經營活動,並已能紡紗、織布。滇池地區和稻穀種植至今至少已約有數千年的歷史。

青銅器時代滇池地區各氏族部落,以叟族為主,屬氐羌族語系。氐羌,是中國古代分布在陝西、甘肅、青海、四川到雲南北部一帶的古老游牧民族。其中一部分從越西(今四川越西)渡金沙江而南進入滇池地區,與當地傣僮語系氏族「蒲」、「僚」等部落相融合,共同促進了滇池地區的開發和發展。

公元前三世紀(紀元前298~277年間),楚國大將庄蹻率眾入滇,抵滇池地區,與當地的叟族部落聯盟,建立了以叟族為主的「滇國」,自稱「滇王」,其故城在今晉寧縣晉城鎮。「庄開滇」帶來了楚國和中原內地先進的文化、技術,對促進當時以滇部落為主的滇池地區的政治、經濟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戰國至東漢初,滇池周圍的「滇人」建立滇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滇文化」。

西漢王朝建立後,積極謀求對「西南夷」地區的開發。公元前109年(西漢元封二年),漢武帝征發巴蜀地區士卒,滇王被迫歸降。漢王朝以滇池地區為中心設置了益州郡,郡治與滇王駐地同在今晉城附近。郡下設縣:昆明為谷昌縣,昆陽為建伶縣,晉寧為滇池縣,安寧為連然縣,富民為秦臧縣,宜良為昆澤縣,把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推行到了西南邊疆,標志著古代雲南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統治的開始。郡縣制度的施行,有力地促進了滇池地區奴隸制社會的解體。漢族移民和中原內地先進技術、文化的傳播,使滇池地區的經濟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蜀漢諸葛亮平定南中後,改益州郡為建寧郡,「郡治仍益州郡之舊」,任用「大姓」為地方官吏,實行促進民族團結的政策。

公元271年(晉武帝泰始七年),晉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寧、雲南、永昌、興古)從益州(治成都)分劃出來,設立寧州,與益州同列,為全國十九州之一。東晉以後,「方土大姓」爨氏勢力逐漸強盛,成為滇中地區的統治者。公元339年(成帝咸和十四年),晉王朝封爨琛為寧州刺史,並承認其世襲地位。

歷經南北朝隋初的二百多年間,在中原政治動亂、民族紛爭的形勢下,爨氏對昆川一隅的統治,保持了「力役齊平,教化清靜」的較為安定的社會局面,使滇池地區的社會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到梁末隋初爨瓚、爨震時代,滇池地區已是「戶口殷眾,金寶富饒」、「多駿馬、犀象、明珠」,成為當時西南在經濟上較為繁榮和富庶的地區。

公元617年唐王朝建立,先後在雲南設置了九十二州。滇池地區為九十二州的主要部分。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唐朝任命爨氏子孫爨弘達為昆州刺史,治理屬縣,治所仍設在益寧城。唐代中葉,蒙氏勢力在洱海地區崛起,建立南詔國。公元746~747年,蒙氏皮羅閣進兵安寧,攻滅爨氏。

公元765年,蒙氏閣邏風(南詔國國王)命長子鳳迦異於昆川(今昆明城區一帶)置拓東城,並令其駐守。拓東城就成為了當時南詔國的東部重鎮。拓東城的開辟,為古代昆明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並發展成為南詔的第二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往來廣西、貴州和安南(今越南)的重要通道,在當時大西南的社會經濟發展和與東南亞的國際交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公元765 年,南詔國築拓東城,為昆明建城之始。大理國時稱鄯闡城。拓東城、鄯闡城分別為南詔國、大理國的東京。

公元937年,大理段氏奪取南詔政權,建立大理國,統一了雲南,在拓東城的基礎上設鄯闡府,為大理國八府之一。府治沿襲拓東城。段氏政權在其內部經歷了較劇烈的社會變革,釋奴隸,免徭役,進一步瓦解南詔的貴族統治,解放了社會生產力。鄯闡府的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繁華的市中心逐漸移至盤龍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街)一帶,大理國國主也經常駐節於此。段氏統治者在鄯闡營造宮室園林,興修水利,到大理國末期,鄯闡城已發展成為滇中一座「商工頗眾」的繁華城市。

公元1253年(元憲宗三年),元軍攻佔雲南。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賽典赤主滇後,把軍事統治時期所設的萬戶、千戶、百戶改為路、府、州、縣,正式建立雲南行中書省。置昆明縣,為中慶路治地(昆明命名即始於此),並把行政中心由大理遷到昆明。自此,昆明」也正式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元朝統治時期,經過初期的軍事掠奪和民族鎮壓之後,逐漸代之以定賦稅和改善民族關系的政策,並大興民屯,整修水利,訂立租賦,免除徭役,「開雲南驛路」,「馳道路之禁,通民往來」。元朝官吏在昆明地區挖海口河,疏通螂螳川,降低了滇池水位,不僅解除了昆明城市的水患,還「得壤地萬余頃,皆為良田」,擴大了農田面積。並修金汁河、松花壩,引盤龍江水灌溉滇池東岸農田;還從內地引進養蠶技術,發展絲織業,使農民和手工業者「收利十倍於舊」,使滇池地區的政治經濟在元朝中期有了新的發展。

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明朝進軍雲南後,改元代「路」一級行政區劃為府,仿內地建制,設置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揮使司。明代,大量移民進入雲南,昆明漢族人口首次超過本地土著居民。明末清初,李定國等農民起義軍、永曆帝、吳三桂先後在昆明或建立政權、或建立皇宮。
到了清朝後期,自鴉片戰爭,特別是1885年(光緒十一年)中法戰爭以後,法、英等帝國主義勢力迅速侵入雲南。1884年(光緒十年)創立的雲南機器局,成為昆明近代工業的開端。之後,造幣廠、製革廠、官印局、電報局、郵政局等官辦企業也應時而生。1900年(光緒廿六年),昆明開始出現商辦企業。1905年(光緒三十年),清朝把昆明辟為商埠。1905年,昆明自辟為商埠及1910年滇越鐵路的修通,使昆明成為一個開放城市。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滇池出現小火輪,市內也開辦有「人力車公司」。1910年(宣統二年),滇越鐵路修通昆明。進一步加強了昆明作為全省商業、貿易中心的經濟地位和交通樞紐地位。到1911年(宣統三年),全市已有火柴、麵粉、玻璃、香煙、五金、制茶、皮貨加工、西葯加工、火腿罐頭等十多種行業,最多的為火柴業,已有廠商四家。此外,還有四十三處煤、鉛、銅、鐵、碗花(鈷)等礦產的小規模開采。

1911年的「重九起義」 ,推翻了清朝在雲南的統治。1915年,昆明爆發「護國首義」 ,全國響應。1919年,設雲南市政公所,為昆明設市的發端。

1922年改設昆明市政公所。1928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政府。抗戰時期,昆明成為支撐中國抗戰的經濟、文化、軍事重鎮之一,成為著名的「民主堡壘」。1949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
1937年抗日軍興,外地的工廠、學校內遷,大量的資金、設備和人才流入昆明,促進了昆明經濟的短暫繁榮。國民黨中央和雲南地方的官僚資本紛紛在昆明設置和開辦工廠企業,如中央機器廠、煉銅廠、電工廠、發電廠、53兵工廠、電力制鋼廠、紡紗廠、煙廠等相繼建立。

1950年2月24日,昆明和平解放。

㈤ 急!昆明的歷史

昆明是雲南省省會。位於滇東高原中部,東西最大橫距151公里,南北最大縱距218公里,總面積15561平方公里。現轄4區7縣,總人口380萬人。居民以漢族為主,佔87.4%,還有彝、白、回、苗、傣、哈尼等25個少數民族,佔12.6%。境內地形以高原陷落盆地與陷落河谷相交錯,中部高,四周低,境內河流分屬金沙江、珠江、紅河三大水系,形成高山大河與盆地共生、地面高差懸殊、水系復雜的地形特點,其中昆明壩子為全市最大的盆地。著名的高原湖泊滇池是雲南省最大的湖泊,總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境內85%左右為山地。昆明具有亞熱帶氣候特徵,干濕季節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四季如春,被人譽為「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昆明因此又有「春城」之稱。自元代起為中慶路,至元十三年設「雲南行中書省」於昆明,從此成為雲南政治文化中心。明洪武十五年改中慶路為雲南府,清沿襲。1928年設昆明市,1950年3月成立昆明市人民政府。
雲南石林。石林風景區是世界最典型的咯斯特地貌景觀,范圍達350平方公里,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館」之稱,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共有七個自然景觀。石林的民族風情也堪稱一絕,「阿詩瑪」的美麗傳說、絢麗多彩的薩尼刺綉、古老神奇的「火把節」、熱烈歡快的薩尼歌舞,石林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

㈥ 昆明的滇池有多少年歷史

如果您說的,是滇池形成的歷史,那可太悠久了,比人類歷史悠久得多。

滇池,地質上屬於地震斷層陷落型湖泊,學術界一般認為,距今七千萬年左右,中生代末期,新生代初期,古盤龍江已經發育形成,長期的流水侵蝕作用,使昆明附近,成為寬淺的谷地。到了距今一千兩百萬年左右,雲南大地發生多次,間歇性的不等量上升,後又出現南北向大斷裂。

斷層線以西,地殼受到抬升,形成山體陡峻的西山。斷層線以東,相對下沉,加之晉寧縣西南部,與玉溪市交界的刺桐關山地抬升,導致古盤龍江南流通路被阻,積水形成古滇池。

㈦ 昆明歷史不同時期的名稱

昆明歷史不同時期的名稱:
「鴨池」為元初蒙古人對昆明的稱呼,也作「押赤」或「雅歧」,名稱由來古族名。漢晉時,居住在滇西滇東和滇中山區的「編發,隨畜行徙」的一些部族,叫昆明諸種,或昆明之屬。是雲南境內人數最多和分布最廣的民族集團。當時,漢人把雲南境內各少數民族又泛稱為「夷」或「夷種」。稱大種曰「昆」,小種曰「叟」。與昆明人同時存在的還仍有嶲(音西)、笮、邛等同族部落。屬於「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的原始社會時期。他們多次阻斷了漢武帝尋求通身毒(印度)的通道。
東漢時,劉尚渡瀘擊「昆明諸種」追至不韋(今施甸)並在洱海和保山地區設西部都尉(後改為永昌郡),管理這一帶的「昆明」人。住在滇池以東的「昆明」人,在他們住地都留有「昆明」這個地名。諸葛亮南征後,移南中勁卒青羌萬余家於蜀。「青羌」,與交納賦稅的賨叟不同。他們當是住在山區從事游牧的「昆明」人,與住在壩區從事農耕的「僰」、「叟」人處於垂直分布狀態。史載三國時雲南有所謂「上方夷」和「下方夷」之分。「上方夷」即是山居的昆明人。西晉以後,朱提郡的「叟」人和「僰」人大量西遷,滇東遂成為「昆明」人的主要聚居地區。
由於居住在「爨」氏統治地區的東部,後來又稱為「東爨」。但族屬上區別於「西爨」。蜀漢時,原居住在滇西的「昆明人」,又大量移居至滇中和滇東北與原來居住在那裡的「昆明」人匯合。隋唐五代時聚居在滇東北的昆明人曾建立過「羅殿國」。「滇僰」西遷和「昆明」東遷,是東漢至隋唐時期民族遷徙的主流。
民國時期,昆明曾改稱「雲南」,後又改回「昆明」。

㈧ 昆明的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

昆明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 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區擁有3000年的文明史。約3萬年前,即有人類生活在滇池地區。戰國至東漢初,滇池周圍的「滇人」建立滇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滇文化」。公元前109年,西漢設益州郡,將滇池地區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公元765 年,南詔國築拓東城,為昆明建城之始。大理國時稱鄯闡城。拓東城、鄯闡城分別為南詔

㈨ 昆明的六十年變遷

就在這六十年的變遷里,昆明由一三八二年,明洪武十五年,一座僅七點八平方公里的小城變喂主城一百八十平方公里的都市。
《昆明城市建設計劃綱要》
1943年,昆明首次有了一個系統、全面地反映昆明人生活、工作、城市的規劃——《昆明城市建設計劃綱要》。它描繪的城市發展形態為依託老城同心圓外擴,商貿等核心功能布局,依託火車站、盤龍江,向東、向北拓展,文教區安排在西北部,工業區安排在東部丘陵地為主,同時,規劃中還將居住區安排在西南部靠近滇池的地方。城市規劃中的總人口為85萬,規劃用地面積170平方公里,人均綜合用地200平方米。
昆明城市經濟社會進入快速發展期
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加快和全面深入,昆明的城市形象大為提升,城市功能有了拓展,城市人口和用地規模也出現突破性增長。春城昆明由一個邊疆城市發展成為面向東南亞和南亞的前沿口岸城市。
《昆明城市總體規劃調整大綱》誕生
1987年意味著昆明的城市發展從此駛入了快車道。昆明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採取搶救、保護、恢復、發展的方法。從地域空間上,劃分為舊城區、滇池地區和遠郊地區三個層次,分別提出保護和發展內容。昆明的城市發展正式駛入快車道。
昆明,我們的家。在以後的日子裡願他越變越好!

㈩ 雲南昆明火車站有幾年歷史

1966年貴昆鐵路通車啟用 所以有50年的歷史了

閱讀全文

與昆明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