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五四運動完成了什麼歷史使命

五四運動完成了什麼歷史使命

發布時間:2022-10-28 16:30:47

⑴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2、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即由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發展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3、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的內容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合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⑵ 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意義是什麼

⑶ 五四運動的結果是什麼和對中國有何影響

五四運動的結果:中國收回了山東半島的主權,1922年2月4日,中國和日本還在華盛頓簽訂了《中日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及其附約。

五四運動的影響:

1、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准備。

在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工人階級力量的偉大,積極投身到工人中間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組織工作,極大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2、五四運動促進了全國民眾的思想解放,西方的各種新思想陸續傳入中國,其中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對中國的思想和政局帶來巨大影響。

(3)五四運動完成了什麼歷史使命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五四運動是一次自覺發動的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幹部上作了准備。中國大陸一直存在紀念五四運動的活動,尤其在黨活動中被視為重要紀念,各級黨組織、共青團組織、學校、機關都對其形式非常重視,每年都有大型的紀念活動。

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群眾愛國運動。它的斗爭對象直指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表現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史五四運動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發動了群眾,工、商、學聯合起來,農民也有部分參加了,實際上揭開了全民族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序幕。

五四運動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帝國主義侵略的本質和軍閥統治的黑暗,同時進一步提高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決心和覺悟;促進了全國人民對改造中國的問題的反思和探索,也促進了新思潮的蓬勃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五四運動既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又開創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從此,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動等,這些不僅使五四運動本身具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內涵,還直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條件 。

五四運動起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

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

此消息傳到中國後,北京學生群情激憤,學生、工商業者、教育界和許多愛國團體紛紛通電,斥責日本的無理行徑,並且要求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

在這種情況下,和會代表提交了關於山東問題的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在山東的德租界和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不合法條約。但結果,北洋政府屈服於帝國主義的壓力,居然准備在《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上簽字。

最終,英、美、法、日、意等國不顧中國民眾呼聲,在1919年6月28日還是簽訂了《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仍然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送日本。

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

⑷ 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它標志著中國民主革命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這次運動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弘揚民主、科學的精神,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幹部上准備了條件。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五四運動的前夕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這兩座大山,卻仍然壓在中國人民的頭上。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革命的果實,又在1915年,為實現他的皇帝夢而接受了日本帝國主義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使中國面臨民族存亡的緊急關頭。袁世凱死後,各帝國主義支持的各派軍閥連年混戰,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發生了新的變化。

在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歐洲帝國主義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侵略和壓迫。中國的民族資本工業在這時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中國工人階級的隊伍也壯大起來了,產業工人的數目由1913年的約65萬人發展到1919年的200萬人左右。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和參加斗爭,是五四運動能夠取得勝利的主要因素。

五四運動發生前,軍閥勢力利用封建思想禁錮人們的頭腦,推崇作為封建專制制度精神支柱的孔孟之道,藉以維持統治。嚴酷的現實引發當時先進分子的反思。他們認為,辛亥革命由於忽視了思想文化戰線上反對封建主義的斗爭,致使革命成果遭到破壞。因此,為了完成改造社會的使命,必須「沖決過去歷史之網羅,破壞陳腐學說之囹圄」。於是,作為五四運動的先導,標志著中國人民新覺醒的新文化運動便應運而生。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1916年起改名《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是民主和科學。新文化運動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是中國近代史上未曾有過的思想解放運動,它為適合中國社會需要的新思潮的傳播開辟了道路,為五四運動的發動作了思想准備。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指出了道路。正如毛澤東同志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所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五四運動前夕中國的社會情況可以說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不久,五四運動就由「巴黎和會」作為導火線而爆發了。

⑸ 五四運動的原因,結果,性質和歷史意義分別是什麼

原因:1919法國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全盤失敗。

結果:釋放被關押學生,罷免曹汝霖 章宗祥 陸宗輿 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性質意義:徹底反帝國主義,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5)五四運動完成了什麼歷史使命擴展閱讀:

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勝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

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4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⑹ 五四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中的地位

五四運動作為中國近現代歷史的重要轉折點,五四愛國主義既繼承了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又具有了本質的進步和新的時代特徵,將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由於五四運動是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所不具備的一些特點。主要為: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反映了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五四運動既是提倡民主與科學、思想解放的偉大文化運動,又是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政治運動,它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

⑺ 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地位

從它的歷史意義來看,首先,五四運動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繼續和發展它將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推向了新的階段

五四運動所表現出來的反帝徹底性,是以前歷次愛國反帝運動所不具備的。在此以前,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曾掀起過太平天國運動、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大規模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但在發展過程中,這些革命斗爭都存在著某種幼稚病,要麼將主要目標集中於反對封建勢力,對帝國主義則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缺乏明確的反帝目標和堅決的反帝決心,如維新運動和辛亥革命;要麼缺乏必要的反帝斗爭的策略,對帝國主義本質認識不清,出現盲目排外傾向,如義和團運動。五四運動則不然。五四時期的人們,民族意識高漲。巴黎和會上中國收回山東權益的合理要求被否定,使中國先進分子看到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當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後,有人在《每周評論》上指出:「巴黎的和會,各國都重本國的權利,什麼公理,什麼永久和平,什麼威爾遜總統十四條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此前人們以為「公理戰勝」,現在則看到,還是帝國主義的權力戰勝了,一度對帝國主義抱有的幻想破滅了。五四運動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內懲國賊、外爭國權」口號,把斗爭的矛頭直接指向近代中國的兩大敵人——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

五四運動表現出來的徹底反封建性,首先體現在,它將斗爭目標針對封建勢力的總代表——北洋軍閥政府,指向那些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的賣國賊。廣大青年學生和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及部分資產階級,聯合行動,不畏強權,不怕反動政府的威脅和鎮壓,不受反動政府的利誘,表現了一種不達目標決不罷休的決心。這種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是近代以來反對封建統治者斗爭傳統的繼續和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反對無恥勾結帝國主義的北洋軍閥政府時,覺悟的人們提出了根本改造中國社會的主張,「另起爐灶,組織新政府」,為中國先進分子進一步提出「根本改造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主張奠定了基礎。

五四運動所表現出來的徹底反封建性,還表現在對封建主義的猛烈抨擊和對民主科學精神的追求上。以往的反封建斗爭,多以當權的封建統治者為直接對象,雖也對封建主義進行批判,但其深度和規模都無法與五四運動同日而語。五四運動既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政治運動,又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啟蒙運動、思想解放運動。在新文化運動中,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已經開始從思想文化領域向封建主義展開了猛烈的、不妥協的斗爭。所謂反封建主義的徹底性,是指它的堅決性而言的,即徹底與封建文化決裂,猛烈向中國封建主義進攻,用陳獨秀的話說就是「拖四十二生的大炮」,向之猛烈轟擊。他公開聲明:「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壓,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這是何等的勇猛與無畏!五四運動的參加者許德珩回憶說:「同樣是愛國的革命運動,然而五四運動卻高於辛亥革命。高在哪裡呢?高就高在它從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中,進一步明確認識到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是我們國家民族的死敵,為了救國救民必須與之作殊死的戰斗。」在封建主義根深蒂固的國度里,能夠以無畏的革命氣概,大聲呼喊「民主、自由、平等」的口號,真是破天荒的壯舉。

其次,五四運動所倡導的民主與科學,是一面不朽的光輝旗幟以民主與科學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一種愛國主義的精神,更是一種革命的精神,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追求進步和光明。

五四時期所倡導的民主,並非僅僅指作為政治制度的民主,而是泛指民主觀念和民主精神,是一種與封建倫理道德和專制制度相對立的精神。「法律上之平等人權,倫理上之獨立人格,學術上之破除迷信,思想自由」,就是對五四時期民主涵意的概括。作為五四新文化旗幟的科學,並不是單指提倡自然科學的具體研究,而是提倡科學精神或科學思想。民主是專制主義的對立物,科學是蒙昧主義的對立物。主張自由平等和個性解放的民主精神與反對愚昧落後和迷信盲從的科學精神,在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和蒙昧主義的目標下緊密地結合起來,成為五四時期反對封建主義的一面光輝的旗幟。以民主和科學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一種革命的精神。

最後,五四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貢獻,就是以徹底的批判精神從思想上動搖了封建主義的統治,促進了人們思想的空前解放。在「德先生」、 「賽先生」旗幟引導下的徹底的反封建斗爭,與戊戌和辛亥時期的反封建相比,更加旗幟鮮明,更加豐富多采,更加理直氣壯。沒有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啟蒙和思想解放,就沒有五四如此宏大的群眾愛國運動,更不會出現五四運動後的馬克思主義傳播高潮。毛澤東贊譽說: 「五四運動所進行的文化革命則是徹底地反對封建文化的運動,自有中國歷史以來,還沒有過這樣偉大而徹底的文化革命。當時以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為文化革命的兩大旗幟,立下了偉大的功勞。」

另外,五四新文化運動發生在資本主義衰敗、社會主義興盛的世界發展大趨勢中,發生在辛亥革命失敗、十月革命勝利和中國無產階級發展壯大之時,就必然為社會主義新思想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掃清道路。五四運動後,社會主義思潮勃興,馬克思主義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五四時期的思想大解放,為中國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條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在這種歷史前提下產生的,這是五四運動發展演化的內在邏輯,是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

總之,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它標志著中國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掀開了近代中國爭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興偉大斗爭的序幕。五四運動昭示人們,反帝反封建是民族救亡的必由之路;愛國、進步、民主和科學,是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柱;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標志著國家發展的方向。這就是五四運動的偉大歷史意義。

從它的現實意義來看,五四運動孕育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成為中國人民和中國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寶貴精神財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五四運動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我國幾千年來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振興中華:「振興中華」的口號,是孫中山1894年在《興中會宣言》中最早提出來的。從那之後,大多數愛國志士無不以此為終生奮斗的最終目的。可以說,中國從此之後的一切革命斗爭,無一不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所取得的一切進步和成就,無一不是由於它的催動和鼓舞。五四運動的發生,就是這種精神的直接繼續。愛國學生的奔走呼號,浴血奮斗,廣大知識分子、市民、工人的積極響應和支援,最根本的動因就在於此。響遍全國的「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喚醒同胞,一致救國」等口號,最根本的含義也在於此。有的人當時在思想上雖然還沒有明確認識到這一點,純粹為愛國熱情所驅使,但他們愛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保持中國的落後,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挽救中國的危亡,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振興中華民族。

愛國主義:在五四運動中,廣大學生之所以不顧高壓,奔走呼號,他們的愛國行動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層人物和廣大工商界群眾的支持,就是由於愛國主義的有力號召,愛國精神的強烈感染。今天,要勝利跨人21世紀,實現四個現代化,真正使中華民族振興起來,更要大力發揚愛國主義。

民主精神:新文化運動最先提出科學與人權並重(青年雜志創刊詞中的提法),隨後講「賽先生」(科學)和「德先生」(民主,當時把人權和民主當作基本上同一的概念)。後來「賽先生」和「德先生」成為「賽同志」和「德同志」,就是說,民主和科學一道,是中國共產黨歷來為之奮斗的目標。在五四運動中,民主即「德先生」是一面反封建、反專制的大旗,大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五四愛國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與民主精神的推動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民主的啟蒙和民主意識的覺醒,就不可能發生那麼大規模的愛國運動。現在,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已經有了顯著的進步,在許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距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目標還相差甚遠。要想盡快振興中華民族,就應該繼續高舉「德先生」的大旗,發揚民主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科學精神:在五四運動中,科學即「賽先生」與「德先生」一樣,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另外一面大旗,並有力地促進了民主意識的發揚,反封建斗爭的開展。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的六條新的思想,第六條就是「科學的而非想像的」。他說:「近代歐洲之所以優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之下,若舟車之有兩輪焉」,「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並重。」①[《獨秀文存》,第9頁,安徽人民出版社,合肥,1987。]因此,在發揚民主精神的同時,還應該發揚科學精神。

解放思想:在五四時期,先進的思想家們大膽地沖破舊傳統,提出了許多振聾發聵的主張,出現了一種在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並有力地帶動了其他領域的大解放。正如毛澤東當時所形容的:「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經濟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從九重冤獄,求見青天。」

五四運動已經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那一代青年早已完成了歷史賦予他們的使命。新一代的青年朋友們,讓我們繼承和發揚五四光榮傳統,繼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吧!

⑻ 五四運動有哪些歷史功績

五四運動簡介: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群眾運動,革命浪潮迅速席捲全國,各界民眾同仇敵愾,共同奏起一曲浩氣長存的時代壯歌。是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了戰後和平會議。會上,中國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強某些特權的七項希望條件及廢除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的要求均被無理否決,最後和會竟將原德國在山東攫取的一切權益轉由日本接管。

消息傳入國內,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抗議。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幾所學校3000餘名學生聚集天安門廣場,喊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遊行隊伍到東交民巷使館區請願未果,就前往趙家樓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是北洋政府與日本具體交涉的親日派官僚。當時,曹已嚇得躲了起來,憤怒的學生就將在曹宅的章宗祥痛打一頓,並放火焚燒了曹宅。這時,大批軍警趕到,當場逮捕了32名學生。在廣大學生針鋒相對的斗爭下,在各界的強烈聲援下,被捕學生很快被釋放了,但運動的目的並未實現。5月19日,北京大中學校2.5萬多人舉行總罷課,並進行大規模的愛國運動。6月3、4、5日,更多的學生走向街頭,抗議軍閥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學生被捕入獄,當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臨時監獄來關押學生。

駭人聽聞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國各地更強烈的反抗。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群起響應,正義凜然、不畏強暴的愛國斗爭從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據統計,全國有20多個省區,100多個大中城市捲入到這場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發的六三運動規模最大。6月5日,上海工人自動舉行罷工,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以日商內外棉第三、四、五紗廠工人帶頭,全市六七萬工人罷工。同時,上海商人也舉行了罷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積極響應,推動了斗爭的發展。迅猛擴大的斗爭形勢給反動當局以極大壓力。6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下令撤銷了曹、章、陸的職務。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電令中國代表,同意在和約上簽字。為此,又引發了新的一輪抗爭,拒絕和約簽字的呼聲如潮,全國各地發往巴黎抗議簽字的電報就達7000餘份,中國代表終於沒有出席和約簽字儀式。


賣國賊被罷黜,和約被拒簽,這場反帝愛國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偉大斗爭。


五四運動的影響: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一場學生運動,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新文化運動促進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再加上歐洲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巴黎和約」的簽訂,引爆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良好的條件。

閱讀全文

與五四運動完成了什麼歷史使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