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蔚縣古稱是什麼是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曾是燕雲16州之一
蔚(yù)縣,河北省張家口市轄縣。古稱蔚州,為「燕雲十六州」之一。
Ⅱ 蔚縣古代都叫什麼什麼時候該蔚州市
蔚,一字多音,一般讀wei,地名和姓名讀yu。以地理命名為例,迄今為止為兩個地名(蔚州縣、蔚汾縣)、兩條可流(蔚汾河、蔚茹河)所專用,而當今只有蔚縣和蔚汾河了。
蔚縣名稱來歷追考
蔚縣歷史悠久,春秋時為代國(都今代王城),戰國時為趙國代郡地.秦屬代郡,並置代縣.漢屬代郡……東魏孝靜帝天平2年(公元535年)置蔚蔚州(台今蔚縣城),蔚自此始.①北周宣帝時(公元579年)又置蔚州,蔚縣置大昌縣,屬蔚州地.清朝康熙32年(公元1693年)始置蔚縣,蔚縣因蔚州得名。
世州又因何得名?名稱來由,因史載不詳,無專文論及,有種種說法。現就筆者考究,結合馬映同志《蔚縣名稱考》一文氘核這,綜合如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戰國時期趙國廉頗因屢立戰功,趙孝成王15年(公元前251年)把尉文封給他,號信平君。尉文即蔚州地。蔚州由此得名。見《史記 o 趙世家》第十三"(孝成王)十五年,以尉文封相國廉頗為信平君。"據《史記o索隱》註:"尉文蓋地名。或曰,尉,官;文,名。謂以尉文所食之地以封廉頗也。"《史記 o 正義》注釋:"尉文蓋蔚州地也。信平,廉頗號也。"②
另一說法:蔚州因蔚汾河(水)而得名。筆者在1990年5月曾寫信請教我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歷史地圖集》主編譚其驤教授,詢問蔚縣因何得名。譚老在同年10月復信,提出了這種說法。原信如下:"……承詢蔚縣得名所自,檢抗戰前北平出版呂式斌所著《今縣釋名》作'因蔚汾水為名'。不言何以蔚汾水在今山西興縣,與蔚縣相去甚遠。然呂氏之說似非出於臆造。疑以蔚為名之州縣,實自蔚汾河流域逐步東遷,終於定位今蔚縣,至其東遷過程,則有待詳考,大率不出魏至唐數百年間。代縣、靈丘,皆有可能曾為蔚州所在,還有惠書中提到的平遙。驤衰頹年邁,而日常瑣事甚繁,故不及細考。只能提出此看法供參考,甚望足下能細事考索解決之。如有的得,至希示及……"。譚老信中所提"蔚汾河",系黃河支流,在山西省興縣中部。發源於嵐縣西野雞山,西北流經界河口入興縣不斷改進虎灘,折向西流,注入明通溝水庫,納交樓水、太平水、南川水,至黑峪口西南注入黃河,長62公里③。"興縣"在山西省西部,蘆芽山以西,黃河支流嵐漪河、蔚汾河流貫。漢汾陽縣地,北齊置蔚汾縣、唐改合河縣,金、明改為興縣至今④。
從史籍考證看,蔚州的設置和轄境是有變化的、有移徙的。追溯蔚州最早建置於東魏永安中(公無528-530年)改懷荒、御夷二鎮(分別在張北縣與赤城縣北)置,寄治並州鄔縣界⑤。《中國歷史地圖集》北朝o 東魏圖(武定4年公元546年)中蔚州治,即標定在此。正如清朝順治16年版《蔚州志o古跡》載:"蔚州廢城:在平遙西北25里,後魏遷蔚州民居此,州廢。"當時領郡有三:即始昌郡、忠義郡、附恩郡。領縣有七;即於門縣、蘭泉縣、葦池縣、西涼縣、利石縣、化政縣。今之蔚州,東魏孝靜帝天平2年(公元535年)始置蔚州(治今蔚縣城),北周宣帝時(公元579年)又置蔚州,置大昌縣州治在靈丘(今山西省靈丘縣)蔚縣地屬之。隋大業3年(公元607年)罷蔚州置雁門郡,為雁門郡靈丘縣地。隋末陷於突厥。唐武德6年(公元623年)重軒蔚州,寄治並州陽曲縣,貞觀5年(公元631年)破突厥,復故地,移治靈丘縣,屬河北道。開元12年(公元724年)置安邊縣(治今蔚縣城),天定元年(公元742年),改蔚州為安邊郡,並自靈丘移州治於安邊城。至德2年(公元757年)改安邊郡為興唐郡,並改安邊縣為興唐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置蔚州。遼屬西京道,仍為蔚州。金承遼制。元仍為蔚州。明初屬山西大同府蔚州,並置蔚州衛。清初因明制,康熙32年(公元1693年)改衛置蔚縣(縣名自此始),隸屬宣化府。乾隆22年(公元1757年)蔚縣歸入蔚州。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蔚州屬直隸省口北道,民國2年(公元1913年)改蔚州為蔚縣,民國17年(公元1928年)劃歸察哈爾省。1952年劃歸河北省……相沿至今。
譚老是研究中國歷史地理學的權威,他基本肯定了呂氏的說法,同時也指出還需作進一步細致考證。
此外,還有兩種說法:其一,以草木茂盛貌,泛指蔚州的自然優美,來解?quot;蔚州"的得名。這類似於《禹貢》的《爾雅註疏》中對中國古代"九州"的名稱的解釋。筆者認為這種說法似缺乏史籍根據。其二,以今之蔚州的"美良川"美稱,來解釋蔚州的得名根據前述蔚州設置的移徙過程,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妥當的。
Ⅲ 歷史上的蔚縣名人有哪些
魏象樞(1617—1687),字環溪,號庸齋,晚稱寒松老人,蔚縣人。順治三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刑科給事中、工科右給事中、刑科左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順天府尹、大理寺卿、戶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等職。
張蘇(1901--1988) 1901年10月生,河北蔚縣人。原名張希賢,曾用名張伯高、張更生。建國後曾任察哈爾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華北局委員,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馬寶玉(1920―1941)河北蔚縣人。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班長馬寶玉等五名戰士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全軍中國,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Ⅳ 清朝歷史上蔚縣有幾位縣令
清代蔚縣的知縣職務為康熙三十二年設,乾隆二十二年裁撤,共計13位知縣:
1、佟賦俊(正藍旗,康熙32年任)
2、桂天華(康熙36年任)
3、桂天華 (康熙37年任)
4、王景皋 (鑲黃旗,康熙41年任)
5、孔尚銑 (康熙45年任)
6、寇原然(康熙54年任)
7、郭允文 (漢軍鑲白旗,康熙58年任)
8、員以成 (雍正元年任)
9、張桓山 (雍正4年任)
10、祝萬章 (雍正8年任)
11、王育榞 (雍正9年任)
12、劉士伸 (乾隆8年任)
13、諸世鍾 (乾隆18年任,乾隆22年裁)
Ⅳ 蔚縣古稱什麼是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曾是燕雲16州之一
蔚(yù)縣,河北省張家口市轄縣。古稱蔚州,為「燕雲十六州」之一。位於河北省西北部,東臨北京,南接保定,西倚山西大同,北枕張家口。
Ⅵ 蔚縣餄餎有多少年的歷史
蘿川蕎面餄餎
蔚縣古稱蔚州,又名蘿川,是河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在蔚縣十鎮,每逢集
日,賣餄餎的叫喊聲,潔白的帆布篷組成的一排排餄餎攤,為繁榮的市場增
添了景色。從鄉村來趕集的村民,大都要吃上一兩碗飄著香氣的蕎面餄餎。
外地到蔚縣的旅客,也要到攤前品嘗這種食品。
蕎麥屬草本植物類,生長期短,葉為三角形,有長柄,子實磨面如小麥
麵粉,可供食用。蔚縣養麥種植面積頗廣,不論河川、丘陵、山區均有,方
志稱「蔚多山崗砂澗,其土燥。以列六清六穀」,蕎麥即屬谷類。
製做餄餎時,須將養面用溫水和成面劑,在一口大鍋上放置餄餎床,為
使鍋中湯清餄餎不粘,一般要在湯中放適量的白灰,待水開後,將面劑放入
餄餎床內,用一、二人壓床把餄餎即慢慢進入開水鍋中,連壓二、三劑,用
筷子打斷餄餎,盛碗涼水點個滾頭,即用笊籬搭出放入涼水盆中,再撈到大
籮筐里,擺成一個個團狀備用。集市上的餄餎攤前,一般都有用以熱餄餎的
小鍋台,火爐上有一口小鐵鍋,肉湯里放著各種輔菜,如黃花、蘑菇、紫菜、
炸豆腐、西紅柿和蔥、姜等調味品。攤前備有長桌、小凳,桌上備有醋、辣
椒、香菜等供顧客選用。傾客光顧,賣主先從籮筐里取出一團餄餎,用笊籬
放入開水鍋中燙熱,撈進碗里,添上肉湯即可食用。
蕎面營養價值很高,除蛋白質、脂肪、澱粉外,還含有鐵、磷、鈣、銅
等無機鹽和檸檬酸、蘋果酸、草酸等有機酸,以及維生素B1、B2、P 等,對
兒童、老人和糖尿病患者尤其適用。李時珍《本草綱目》有蕎麥具「實腸胃,
益氣力,續精神,能煉五臟滓穢�6�8�6�8降氣,寬腸,磨積滯,消熱腫風痛」的
作用的記載,常吃蕎面對於腸胃病、貧血症、神經系統紊亂、粥樣動脈硬化
等疾病有明顯療效。用蕎面做的餄餎既筋道又細膩,可現吃現熱。盛暑期則
可冷食,調以香油和麻醬,再撒些蔥絲與香菜,味道清醇素淡。因此,每逢
集日,餄餎攤前的一排排桌凳,圍坐著眾多的顧客,賣主高聲貶唱:「熱乎
乎的肉湯餄餎,不好吃的不要錢,吃了一碗想第二碗!」
蕎面餄餎不僅是旅途的佳饌,在婚配嫁娶、祈年過節的大典中,亦被列
入傳統食譜,並賦予美好的象徵意義。舊日,蔚縣人舉行婚禮的前一天(俗
稱「安棚」),午餐一定要吃餄餎,此謂「安棚餄餎起轎糕」,認為「安棚
吃餄餎,白頭能偕老」。農歷二月二,也要吃蕎面餄餎,俗謂「龍行舊道,
人吃餄餎;龍行舊道五穀豐,人吃餄餎運行通。」尤其是每年除夕,家家戶
戶必吃養面餄餎,以象徵「年經歲末,全家和(餄)樂(餎)」。
「蕎面餄餎肉湯香,趕集上鎮充肌腸」,「可嘆省錢,吃碗餄餎解解饞」。
這是在蔚縣廣泛流傳的民謠。近幾年,在蔚縣城和桃花鎮等幾個城鎮,出現
了蕎面加工企業,人們將蕎面壓成拉麵,暢銷全國各地,深受顧客歡迎。蔚
縣蕎面餄餎成了聞名省內外的一種地方風味小吃。
Ⅶ 蔚縣古稱什麼是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曾是燕雲十六州之一
蔚縣古稱蔚州古城是燕雲十六州之一
Ⅷ 蔚縣歷史文化名城 蔚縣為什麼能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蔚縣歷史悠久,古城形制獨特,風貌保存較好,文化遺存豐富多樣,古代建築數量眾多,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蔚縣城始建於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全縣現有國保單位22處。省保單位23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