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歷史試卷分析報告
一、試卷特點及分析:
1.立足基礎,重視主體
本套歷史試題遵循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強調對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幹內容的考查,試題靈活且易於入手。第一題選擇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占總分的30%,覆蓋面較全難度適中,強調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大部分題目通過創設的歷史情景,考查學生知識理解和知識遷移能力。第二題為簡答題,共15分,占總分的30%:第1題設問明確,答案唯一,重視知識的認知和能力再現;第2題題型新穎,共設置有3個小題,有一定梯度和難度,重視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共20分,占總分的40%:給出了三個材料,設置了四個問題。可以說是一個綜合題,主要考查學生歷史知識的再現能力,歷史的空間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設問由淺及深,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水平。
2.堅持注重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效體現了新課改要求的三維一體目標
歷史學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態度、價值觀。選擇題第10題,11題,13題等題的設置正是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啟迪。
3.體現學科性,突出論從史出的學科特點
注重考查學生閱讀歷史材料,從中獲取和運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強調歷史學科用史實說話,論從史出的原則是這套試題的一個突出特點。如:17題中第1小題,第3小題的設置,圖示材料與問題之間關系緊密,考查了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能力,這對今後的歷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總之,這套試題注重課本,重視基礎,更重點考查學生對該學科識記內容的掌握。雖然具有靈活,新穎的特點,但只要識記准確,學生都可以准確應答。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學生整體考的差,及格學生占不到30%,絕大多數學生成績在20分左右,部分學生得分出現個位數,甚至有的一分的學生,真讓人難以想像。就整體而言:第一題得分在7-10分之間的學生占總人數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間的學生約佔15%,還有一半學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題(示圖)材料題,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讀懂材料,失分尤為嚴重。一半以上學生該題沒有得分;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只有10%-20%的學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夠准確完整,因此得分不高。
三、兩點建議
1.加強雙基教學,突出「三維」目標
基礎教育重在「基礎」。在課改的探索過程中,要防止出現過分強調能力,忽略基礎知識的傾向。歷史知識的傳播是歷史教學活動的基礎,歷史知識的掌握是擴展學生學科能力的條件,所以應讓學生掌握最為基礎的歷史知識。課堂復習要突出基礎知識的掌握,只有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點知識。可以說,八年級歷史學科內容都是基礎也都是重點,八年級歷史教學更應注重基礎,注重課本。目前的考試反對的是過分強調識記,反對死記硬背,但絕不是不要識記。熟悉課本並有一定的識記是必要的,這也是現在考試要求的。如果課本知識不熟悉,沒有掌握基礎知識,就根本無從作答試卷。
2.端正態度,明確目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我覺得在培養良好習慣的同時要擺正態度,明確目標。從這次考試得分來看,大多數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目標不明確,因而學習、復習比較浮躁,課本沒有認真學習和復習,才導致如此結果。
歷史知識需要記憶,更需要理解和融會貫通。歷史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好教材和社會生活素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發掘信息、識別信息、獲取信息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針對性、准確性和全面性。只有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其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才能使歷史學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總體來看,試卷設置全面實效,命題角度靈活,提問新穎,對今後命題設計和歷史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性。
一、學生考試情況分析
本次素質檢測是西昌市統考,總分 100 分 ,七年級平均分64.3 分,及格線為52.5,優秀線為75.1。七(4)班班平均分為66.31,優生率為37.1%,八年級平均分73.3分,及格線為63.0,優秀線為82.2。八(1)班班平均分為68.79,優生率為31.2%。歷史試卷,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會感到試題變得更靈活了,更務實了,一切都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了。
二、試題結構特點
試卷共分兩大部分:選擇題部分,非選擇題部分
試卷難易程度基本適中,本次考試試卷突出顯示了以人為本,回歸歷史學科的特點。以課本為載體,輻射相應的訓練項目。這份試卷命題堅持力求體現新課標精神,拓寬歷史教學領域,打通課內外學習歷史的渠道,檢查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及課內外閱讀能力。通過試卷我們不難看出:命題人員希望通過試卷,對教師的教學提出建議:不要只圍繞課本教書,而應注重課外閱讀的輔導,以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試卷力求通過一些開放性的試題,答案多元的試題,引導學生設計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試卷還力求體現人文性、趣味性和靈活性,打破舊的命題模式。同時整份試卷還體現了「三重」,即重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積累運用能力),重創新(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三、學生答題情況
1、答卷情況
通過學生答卷情況來看,學生掌握及運用知識的情況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 掌握較好的是基本知識題:「基礎知識」中的非選擇題部分第、二題,學生的'得分情況很好,基本上沒有什麼失分。若根據史實結合所學知識答題,學生的回答不是很好,有些回答有些困難,這說明學生平時課外閱讀不是很豐富,今後應加強這方面的練習。靈活性較強的題,學生回答較差。對於靈活性強的題,學生回答更差。比如針對某一事件談自己 的看法或提建議,有學生就不能動筆。
2、從考卷中發現的問題。
這份試題做到全、新、活,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在考查「雙基」的基礎上求提高、求發展。以適應新課標提出的「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總目標。縱觀這次質量檢測,可以看出還存在許多問題。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學生記憶方法不當,多數靠死記硬背,到考場上一緊張就混淆了。
(2)綜合能力薄弱。 由於學生平時學的知識較規范,缺乏對知識整合的處理,故失分較多。本次考查的內容不僅涉及基礎歷史知識,邏輯思維訓練,還考查學生對史料內容准確理解能力。由於平時訓練相對少些,導致學生對綜合性較強試題缺乏獨立分析能力,失分較多。
(3)書寫不規范。 從整體卷面看,學生的書寫情況不容樂觀。書寫不夠端正,字體潦草不規范。
四、教學反思
1、要繼續重基礎知識。 從本次考試可以看出,基礎知識得分率較高,學生掌握較好,因此在今後教學中必須繼續重視這方面教學。
2、教會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方法比知識更為重要」。學生養成好的讀書方法,掌握「活」的讀寫有機結合的方法,將有助於提高閱讀與習作的效能。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度地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進行實踐,獲取的不僅僅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識的方法。充分發揮「授之以漁」的重要作用,多教怎麼學,少教怎麼做。
3、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創新精神。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將更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充分讓其獨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輸知識。要在學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點燃其創新思維的火花。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寬松的民主氛圍,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爭辯,善於思考的創新能力。這樣學生就不至於對於開放性的試題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4、要樹立大歷史觀,拓展思維。
要樹立大語文觀,立足於課內,延伸於課外,注重課內外知識點交融滲透,融會貫通。首先教師要多讀書,不僅自己能讀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積淀;其次要求教師能多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讓學生學會讀各種史料。這樣,學生平時就有了充實的閱讀素材,增加了對語言的悟性,提升了歷史綜合素養。
總之,要教好歷史,讓學生真正學好歷史,必須靠廣大歷史教師本著一顆積極探索、努力鑽研的心去不斷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適應時代的要求才行。
⑵ 怎麼寫試卷分析歷史
歷史試卷分析(一):
一、試卷分析
本試題注重基礎知識,考查知識的覆蓋面大,面向全體學生,試題難度適中,試題依據新教材、課標對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聯系實際為背景設置題目,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試題體現新課程的理念、課程改革的要求,體現了過程和方法。
試卷結構:滿分100分,時間是60分鍾。考查資料是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試題分兩種類型題型。選取題,50分非選取題值50分。滿分100分。
二、學生答題存在問題及原因
問題一:選取題共20題。題的難易程度中等每單元的「之最累」「人物類」「文化類」。
問題二:非選取題21—24題。題的難易程度中等偏難。「商業經濟」「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權特點」「和同為一家—民族祖先、與唐往來史實、對西藏管轄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時間歸類」「對我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評價」。
1、學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習不夠系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有待提高。與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不夠端正有關,部分學生偏科思想嚴重,認為歷史學平時不用學,考試之前看練習冊或單元過關題就能夠了。還有的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歷史學的方法,對歷史學知識不理解,死記硬背,平時達標檢測反饋不及時有關,與平時訓練和鞏固練習少都有關系。
2、應用歷史學知識遷移的潛力差,不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識,對基礎知識在新課標下不能正確應用,對問題不善於分析。
3、審題潛力差,不能提取題目中的隱含信息,不能依據題目帶給的信息分析解決問題,對題意一知半解就憑經驗或印象答題。與學生閱讀理解潛力較差有關,不會找關鍵詞,不會總結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師要轉變歷史學教學觀念,牢固樹立新課程理念,明確歷史學教學的功能和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歷史學的興趣,設法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持續下去並轉化為學習動力,從而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落實三維目標,切實提高每節課的教學質量,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真研究課標和新教材,充分認識學生的差異,有效開展分層次教學和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張揚個性,認真鑽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擴展教材的廣度,整合課程資源,認真備好每節課,提高自己駕馭教材的潛力。
2、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創設生動搞笑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按課標的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精講多練,扎扎實實落實好基礎知識,方法靈活多樣,要啟發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記硬背,要引導,不要代替,要讓學生思考,不要一講到底,要因學論教,而不要因教論學,要注重改變教學方法,變注重學習結果為注重學習過程。
3、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再背下來。
⑶ 初中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怎麼寫
一、試題分析 1、試卷的基本情況:歷史考試時間為:90分鍾 卷面總分為:100分,歷史學科的題型包括: 單項選擇題、填空題、材料題、在思維鏈接中運用歷史識圖題、材料分析題、列舉題。 2、試卷所涉及的教材內容: 試卷考查的歷史知識點,分布於七年級下前八課教材內容。 3、試卷的基本特點: (1)依綱據本,據初一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沒有超出規定的范圍。 (2)基礎性強,試題立足於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 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3)標高適度,前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初中歷史教學的 現狀,試卷沒出現較大的偏題、怪題,只有個別題目稍難點。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說是適中的。 (4)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 簡單明了,學生審題時一目瞭然。
二、學生考試成績情況分析: 通過本次考試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解題方法, 基本上能依託已知知識和藉助課本知識進行解題並按質按量完成考試。從試題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學生在歷史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比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當大提 高。開始注重歷史與社會,歷史與個人生活的聯系,特別是在具體情 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重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綜合。但通過本次考試仍暴露出一些問題:1.審題不認真。①、對題目的限定詞或關鍵詞沒有認真審讀 沒有注意分析,導致失分。②、在材料解析題的解答中,有的學生沒 有對材料內容及設問進行認真閱讀,沒有抓住關鍵詞回答問題而影響 了得分。2.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如選擇題的第5,6、8小題,小字部分的題,材料解析題等這些都是課本出現或平時練習過的基礎知識,但錯誤的學生還比較多。3.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包括識記能力、材料的閱讀、分析及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歷史知識的遷移能力、分析和比較能力。特別是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歷史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養成,應足夠的重視。
三、改進措施。 1、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虛心接 受學生提出的有益建議,使教與學兩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提高教 學質量。 2、每個單元教學任務完成後,及時進行單元測試,測試題目應 做到難度適中,知識覆蓋面廣,以良好的導向督促學生加強對基礎知 識的掌握。 3、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 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4、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 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 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5、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 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6、根據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後主觀性題目還 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⑷ 歷史試卷分析(500字)
2009-2010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測試
1、試卷結構
本次考試採取閉卷形式進行,題型分:選擇題(四選一)、歷史診斷題、圖說歷史題、材料分析題、以史為鑒題五種,題型穩中有變。
2、考試質量
從這次考試中反映出學生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較多的題目為選擇題的第12、13、14、19、24題;材料分析題第一小題;以史為鑒題。從總的來說,本份試卷難度較大,很好地體現了對學生學習的階段評價。
3、試卷的主要特點:
(1) 、歷史責任感、時代感強
這種時代感在選擇題與問答題均有突出表現。這種把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的試卷風格,不論是對初中歷史教學還是學生的歷史學習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導意義。它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絕不是過去的簡單再現和復述,而是和現實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我們常說:「忘記歷史就是背叛」。對這句話的體驗在今年的歷史試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證。這種強烈的時代色彩必將對中學歷史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產生深遠的良性影響。
(2)、立足強調學生提高綜合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現在選擇題與材料分析題。結合問題談感想,使學生立足本國國情,增強使命感。從這不難看出,對歷史學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歷史教學的日程,這不能不引起中學歷史教師的反思。
⑸ 試卷分析怎麼寫歷史
方法如下:
1、試卷結構:
本次考試採取閉卷形式進行,題型分:選擇題、歷史診斷題、圖說歷史題、材料分析題、以史為鑒題五種,題型穩中有變。
2、考試質量:
從這次考試中反映出學生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較多的題目;材料分析題目;以史為鑒題。從總的來說,本份試卷難度較大,很好地體現了對學生學習的階段評價。
3、試卷的主要特點:
歷史責任感、時代感強:
這種時代感在選擇題與問答題均有突出表現。這種把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的試卷風格,不論是對初中歷史教學還是學生的歷史學習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導意義。它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絕不是過去的簡單再現和復述,而是和現實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我們常說:忘記歷史就是背叛。對這句話的體驗在今年的歷史試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證。這種強烈的時代色彩必將對中學歷史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產生深遠的良性影響。
⑹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
一、基本情況
本次期末考試初一年級參加考試的學生有 5411人,其中70分以上的有1040人,占參考人數的19%;64分以上的有1940人,占參考人數的35%;48分以上的有3766人,佔70%;均分為55分;最高分為80分,最低分15分,總體來看,考出了學生的水平。
二、試題分析
1、題型全面,符合中考,
從這次初一年級歷史試題的題型來看,有選擇題、識圖題,材料分析題、綜合探究題等,題型與中考試題相吻合。
2、考查面廣,綜合性強
從試題考查的知識來看,考查的知識面非常廣,中國古代史的上冊知識都涉及到了,且試題的綜合性強,如第二大題的第1小題,第三大題的2、3兩個試題等,都體現了這一點。
3、難易適中,重點突出
本次歷史試題從難易的程度來看設計的也比較合理,且對重點知識的考查很突出,如第三大題的第一小題,對絲綢之路的考查,第二小題對三國知識的考查,第四大題對秦始皇和漢武帝的考查,都緊扣課標要求,突出重點。有如第三大題
(一)題的2、3小題設計較難,能考出學生的層次和水平。
4、試題靈活,側重雙基
本份試題命題很靈活,但考查的知識點都在課本。如第一大題的1、8、9試題,第三大題的(一)的2、3小題等,命題靈活,側重對課本基本知識點的考查。
總之,本份歷史試題是一份比較成功的試題,既能考出學生的知識,又能考出學生的能力,不足之處是題量有點大,對於初一學生來說,時間有點倉促。
三、試卷分析
(一)選擇題
選擇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這次試題的選擇題有部分學生得滿分30分,70%的學生得分在24分左右,有一少部分學生成績太差,得分4—8分。選擇題中出錯率較高的是7、13題,原因是學生不能活學活用,因而導致失分。
(二)非選擇題
1、按順序排列朝代,全對的佔30%,得2分的佔40%,有個別學生得0分。2、3、4題學生做的不錯,失分主要是3題的'A、C,學生不能正確的書寫答案,錯別字較多。整個(二)大題,學生做的不錯,失分較少。
(三)材料分析題
1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學生得分大多在6---8分之間,失分主要是(2)、(3)小題,學生對絲綢之路途經的國家和地名不能准確掌握,知識學的比較死,從西域引進的水果,學生能全回答正確的較少。
2題考查三國時期的歷史知識,所出的題目不難,但考查面廣。其中(1)(3)題比較簡單,(2)題稍有難度,難在審題上,尤其是,諸葛亮給劉備提出了什麼建議?學生答不出來。這個試題學生得分大多在7---8分。這個試題不僅考出了學生的真實水平,還把學生的檔次很好的拉開了。
3題考的是兩次改革,學生得分多在5分左右,失分主要是(1)題和(3)題,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試題的問法,很多學生產生了歧義,因而導致出錯。
(四)綜合探究題
本題學生答題情況是本份試題最好的,學生失分較少,知識掌握的准確到位
四、教學建議
1、落實好基礎知識
對於課本的一些歷史基本知識,一定要扎扎實實的落實好,讓學生要掌握准確無誤。
2、培養基本能力
培養學生讀圖、識圖、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簡潔、准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3、提高答題技巧
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強答題規范性的培養,使學生答題時做到點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強學科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按題目的要求取捨和重新整合知識。
4、重視課本歷史圖片
對於課本的一些歷史圖片,一定讓學生看圖、讀圖、識圖,以圖來讀史、用圖來講史,使學生明確歷史圖片也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手段,進而能掌握課本的一些歷史圖片。
5、重視歷史知識的總結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強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⑺ 初二歷史月考試卷分析
月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試,在初二歷史考試結束之後,我們要做一些試卷的分析。現在請欣賞我帶來的關於初二歷史的月考試卷分析的內容。
初二歷史月考試卷分析(一)本周我校組織了第一次月考,現針對這次考試情況, 總結 如下:
一、試題分析
本次命題從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入手,選擇三種題型,具有以下特點:
1.命題符合以學生為本,切實體現素質 教育 面向全體一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校的教學實際,沒有偏題、漏題。
2.試題注重了基礎知識,注重了對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具體體現在第一題、第三題上。
3.試題體現了靈活性,從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出發,試題減少了死記硬背的考試內容,體現了創新教育,有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
存在問題
一、學生方面: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盡量多得分等等。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幸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念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工夫,主動去背去記積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八年級 是中學生兩極分化最嚴重的時期,好學生可以考90分左右,而差生只能考10分左右,差距太大。
二、教的方面:1、課時和內容所限,有許多時候是跨節授課,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3、 歷史 故事 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很少應用,今後的歷史課中應適度調整。4、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導致考試時有個別題型學生沒有接觸過,有的知識點,講課中根本沒有提到,結果學會無從回答。
三其他方面:1、本次考試試題出的偏難,題量大。2、月考前時間緊,內容多,期復習時間少,這也是考試成績差的一個原因。
針對上述原因,在今後的教學工作總我應作到:
1、課堂上老師的授課對社會知識的講解要透徹,觀點要明確,點評要到位。不能出現是是而非,模稜兩可的情況。
2、單元測試和課堂練習要圍繞教材,難易得當,切不可脫離學生的實際。
3、學生的課堂討論或合作學習,課前老師要作深入調研,要充分把握好這個“度”。
4、根據教學進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盡可能多安排一些理論聯系實際的 社會實踐 活動。
5、平時上新課過程中,課後作業中可適當安排一些回家作業,這些作業要求學生與家長一起合作完成。
6、對學生課堂聽課、討論、回答問題等的評價要客觀公正,不可盲目表揚和一昧的說好。
另外教給學生一些 學習 方法 和 復習方法 也很重要:
1、採用了領著學生復習,每一節課布置給學生具體的內容,然後小組抽背,課代表抽背,之後教師串聯知識體系,使學生有個完整的歷史概念。
2、老師統一思想,強化基礎訓練;多接觸了解學生,擺事實,講道理,使其明了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讓一些在歷史科成績有突飛猛進的同學介紹 學習 經驗 ,讓學生明白歷史成績的提高並不是高不可攀。
3、教給學生讀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習題講評不只是知識的再現,更關鍵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課堂,體現主體知識,重視結構體系;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
4、多搜集材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課上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對本科內容產生興趣。
5、課下,和學生進行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接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有助於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之,通過本次考試,我認識到在教學工作中自己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給我們老師和學生的教育、教學的實際體驗是全新,而我們的教學實踐經驗還相當有限,還有待於我們全體老師長期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從而在教改中求發展。
初二歷史月考試卷分析(二)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判斷說理題、識圖、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可以說題型多樣,接近中考試題類型。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覆蓋的知識面就是第一單元知識,基本上測出課標對學生一單元的知識部分所要求的掌握情況。
從難度上,試題比較簡單。沒有怪題、偏題,最高分為99分。
二、試卷分析
第一大題共18個選擇題,分值為36分,總體來看學生得分基本在34分左右,錯誤的主要是9、12、19、20小題,原因如下,對新中國成立後的土地改革在那個地區沒有注意到,平時也是講課比較容易忽視的地方.12是個組合式選擇,新中國在鞏固政權方面取得的成就的時間把握不準,審題的盲目造成了學生的失分現象。
第二大題為判斷解析題,學生審題能力不強,沒有讀懂題.由於平時沒有做過類似的題型,所以出現了9分多數得了6分、第三道題錯的比較多,讀題的側重點不對。
第三大題材料解析題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點,打敗“美帝野心狼”標志答成了抗美援朝戰爭勝利過程。4小題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只能答對兩點。
第四大題出錯的主要在第2小題,學生對“土地所有制的轉化認識不清”答題不看圖想當然。對農村科技創新提合理化建議提不出來正確的建議。最後一題第二問一五計劃的作用。實際是他的意義的變形。學生還是原封不動地答意義。
從卷面來看試卷出現的缺點是書寫不工整,不規范,說明了學生在思想上重視的程度不夠。
三、教學建議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歷史作為中考學科已經幾年了,初二的歷史相對也比較重要。從試卷來看,學生答題的質量不高,書寫不整齊,大題空白的試卷有六份,說明了學生從思想上不夠重視,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點,佔中考分值的近一半,保證教師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對於近代史的知識,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要求學生基本知識點掌握准確。
2、要依據《課標》進行教學
《課標》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准繩,《課標》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學什麼以及學到何種程度,都一一作了具體的規定和說明,所以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標。(兼職教師也可參看練習冊的學習目標)
3、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復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強訓練,注重鞏固
教師在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必須落實每一堂課後的作業練習,落實好練習冊的習題,反復落實基本知識點,注重鞏固。
5、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視讀圖、識圖、填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課本圖;以圖讀史,以圖講史,建立緊密的圖文聯系,進而挖掘課本圖的隱性知識。對於課本的一些圖片,一定要讓學生識記、理解、掌握。
7、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有關初二歷史期中試卷分析推薦:一、基本情況:
本次期中考試八年級參加共三個班,考試的學生達114人,年級最高分為95分,最低分10分,平均分分別為71.4;53.6;66分。總體來看,考出了學生的水平。
二、試題分析:
1、題型全面,符合中考。
2、考查面廣,綜合性強。
3、難易適中,重點突出。本次歷史試題從難易的程度來看設計的也比較合理,且對重點知識的考查很突出。
4、試題靈活,側重雙基。本份試題命題很靈活,但考查的知識點都在課本。
總之,本份歷史試題是一份比較成功的試題,既能考出學生的知識,又能考出學生的能力。
三、試卷分析:
(一)選擇題。
選擇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這次試題的選擇題有25道,總共50分,大部分學生能得到42分,有個別學生成績不好,得10-20分。選擇題中出錯率較高的是3、8、13題,原因是學生不能活學活用,因而導致失分。
(二)連線題。
本題學生答題情況是本份試題最好的,學生失分較少,知識掌握的准確到位。
(三)材料分析題。
本題學生答題情況是本份試題最不理想的,學生失分較多,知識點掌握的不夠到位。
這些問題的出現反映了學生歷史學習以及歷史考試的各項技能和綜合能力還是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的。其主要問題表現在:
①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扎實,這在選擇與非選擇試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分析原因與學生的 學習態度 及學習方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②審題不仔細,答題不認真,表述不清晰。卷面當中對題意理解不深、文字表達思維混亂不切要點、張冠李戴答非所問以及考慮問題不全面等造成丟分的現象很是普遍。如此這些反映出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加以訓練和指導。
③學生答題機械不靈活。從部分開放性試題的答題情況看,部分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很弱,一些同學對於老師給出答案的能一字不差的作答,否則就答非所問,不切題意。這就表明學生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回答問題的 創新思維 和應試能力亟待加以提高。
④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欠缺。學生在如何評價歷史問題上缺乏辯證的 邏輯思維 ,只片面地抓住一個方面不能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評價,這也與部分教師平時教學缺乏唯物史觀思想滲透有著一定的關系。
四、教學改進 措施 :
1、落實好基礎知識,對於課本的一些歷史基本知識,一定要扎扎實實的落實好,讓學生要掌握准確無誤。
2、培養基本能力,培養學生讀圖、識圖、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簡潔、准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3、提高答題技巧,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強答題規范性的培養,使學生答題時做到點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強學科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按題目的要求取捨和重新整合知識。
4、重視課本歷史圖片,對於課本的一些歷史圖片,一定讓學生看圖、讀圖、識圖,以圖來讀史、用圖來講史,使學生明確歷史圖片也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手段。
5、重視歷史知識的總結,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⑻ 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試卷分析
九年義務教育中學歷史中國歷史七年級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於20XX年6月29日結束。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鍾,試卷共6頁。選擇題25小題共計50分,非選擇題四大題14小題共計50分。
一、考試目的:
歷史期末考試是檢測本學期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和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對在教教師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諸種問題,以便日後教學予以加強。在考核中,使教師了解到教學中不足之處,以及日後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及加強的問題,使日後的任教更加得當,為教師教學指明方向,為今後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依據。
二、試題分析:
1、試題結構分析:本次試題由客觀題(選擇)和主觀題(材料分析)構成,其中客觀題佔50分,主觀題佔50分。試題側重對第二單元的知識點的考察,第一單元知識佔16%,、二單元知識佔44%,第三單元佔34%,七年級上冊知識佔6%,如27題的1小題「焚書坑儒」考查的是秦朝知識。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和新人教版版教材為命題依據。
2、突出學生綜合分析歸納能力考查:本次考試,試題內容靈活,難度適中,「死」的.東西少,「活」的東西多,基本脫離了「死讀書,讀死書」的狀態,熟練的掌握了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才能考出好成績,二者缺一不可,基礎知識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題,如選擇題開始四道題非常典型,第1小題隋煬帝開鑿到運河,第,2小題武則天的功績與無字碑,第3小題四大發明,第4小題景德鎮瓷都。材料分析題的27題封建王朝加強思想控制幾影響,28題中國資本主義生關系的萌芽等。要想答出題必須熟練的掌握基礎知識,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學生的能力。
3、難易搭配合理:側重對基礎知識考察的同時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難度的提高題(書本基礎知識佔55%左右,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識佔45%左右),難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較為適當,既有利於知識的鞏固,也考察和鍛煉了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選擇題5、6、7、8、9、10、11等,材料分析題的26題都屬於基礎性題,材料分析題27、28需要分析思考,難度提高。基礎性知識題出題方式符合了現今歷史試題命題緊密聯系實際、答案開放性等趨勢,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揮空間,調動學生的思維。
4、題型更科學,符合新課改要求:本次考試中
(一)選擇題,直接考書中的基礎知識點,但是個別題在拐點兒彎之後才能答出知識點,這考核了教學目標之一——知識目標,考核基礎知識,這對教學來說有益無弊,須知萬丈高樓平地起,首要重視的就是基礎。但以往「死讀書」就能出成績的日子一去不返復了,更多的考題需要利用基礎知識和運用能力二者結合進行解答。像14小題這種對應列舉題直觀性題基本沒有了。
(二)材料題從當中反映出的問題:學生不會看題,也不會答題,兩個問題答案不全,答題不全面。這需要以後多加強平時習題的練習。如26題「民族政策」和29題「經濟重心南移」。
本次試題,有利於學生擴大視野,舒展個人才情,突出了學以致用,通過身邊的事物,提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暴露出的問題和教學建議:
通過本次測試,反映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
1、部分學生對於圖畫的識讀能力不強,如第5小題「四川的交子」、 第9小題「唐朝的曲轅梨、筒車」,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歷史書上直觀畫圖知識的認識,點明與之相關的重要知識點。
2、材料分析題一直是學生回答的一個弱項,表明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27題的第3小問和26小題的第4小題。往往在答題時學生容易將史實過程作為理論分析的內容,建議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閱讀分析訓練,充分搜集相關素材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訓練機會;同時提高學生對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為後期難度的提高作好准備。26、27、28、29四個材料分析題基本都引用了文言文,如果文言文功底較差就很難理解題意和做答。
3、在課堂教學中的事例和例證盡量貼近生活,讓學生感覺距離很近,這樣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今後教學打算:
在期末復習中,按學校規定製定了復習計劃,但在考試後,仍然發現問題,這說明教學中仍有不足需改進。考試的方向就是今後教學的方向,我決定以後教學中:
① 繼續穩扎穩打,抓好基礎知識教學;
② 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③ 學生不會答題,以後加強平時多做練習,訓練答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