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初中七年級歷史論文
歷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初中七年級歷史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講故事更加符合現代初中生的心理狀態
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可能很難適應現代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傳統的課堂理論講授只能挫傷初中生學習興趣,不能有效地調動孩子對初中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很多時候不是中考的壓力,許多學生就會放棄對歷史的學習。將一些歷史故事加入課堂講解中有利於孩子們學習興趣的提高。例如,我們的川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其中一課是《遠古的傳說》,在講授之前可以准備一個故事——“大禹治水”,說的是大禹這個人物帶領當地居民,與洪水作斗爭的故事,大禹進一步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認為洪水不是堵就能堵住的,需要進一步疏導,通過泄洪完成水患的治理,這樣的一個故事開場將有效引導初中生從下課的興奮勁中迅速安靜下來,激發他們認真聽故事的情緒,從而進一步過渡到整個《遠古的傳說》這個課程的講解之中。可以在課程講解之中進一步穿插“大禹治水”的故事,讓學生疲勞的神經進一步激發出學習的興趣,課程結束之後,也可以進一步講述“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和思維拓展,培養學生“有了大家才有小家”的奉獻精神。
二、講故事更加符合現代初中生思維發展的需要
初中生的思維開發還不夠完善,學習的邏輯思維、發散思維、抽象思維等還不是很全面,有時遇到一些抽象的問題,初中生很難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川教版教材七年級的《西周的興亡》這節課中,講了西周的崛起是因為商紂王的昏庸造成商王朝的落敗最終成就了西周的崛起。這個過程對於初中生來說,相對比較枯燥而且沒有什麼樣的感性認識,商紂王是怎樣的昏庸,沒有具體的概念,當時的西周是怎樣休養生息的,這些都是學生知識空虛的基礎問題,建立在這樣基礎之上的知識結構就是海市蜃樓,過了一段時間,學生就將這段歷史知識點還給教師,如果教師在商紂王如何的昏庸方面具體說一些故事,例如,酒池肉林、丞相比干迫害等這些故事可以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商紂王昏庸無道的具體形象,也加深了學生對於商王朝覆滅的理解,這種理解將使學生對這《西周的興亡》這節內容的記憶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有效築牢了他們學習的根基,完全符合初中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因為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關於古代歷史的講解時間跨度相對比較大,很多時候古人的想法和思維方式由於這個原因而很難被學生理解,通過對“姜尚垂釣”等經典故事的講述,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西周興起必然性的認識。
三、講故事完全符合歷史教學的特點
整個歷史教學就是在講故事,講述中國發展的5000年經歷的點點滴滴,講述世界幾千年文明的豐富事件。因此,講故事完全符合歷史教學的特徵。例如,川教版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從開皇之治說起,說的唐、宋、元、明、清,再從政治談到文化、談到科技的發展。整個七年級下冊都是在述說中國古代的各個歷史時期的典故,只有有時其中時間跨度加大很難實現我們真正講故事的效果,也就是因為其中的時間跨度問題將整個歷史教學變得抽象。因此,這教學過程之中進一步加入歷史故事的講解,不斷提高學生由於時間跨度造成一些歷史事件難以理解的問題。在川教版教材七年級課本中有一節——《漢武帝的文治武功》中可以講解“夜郎自大”的歷史典故,就是說在漢朝時代有一個小國家叫夜郎,這里的國王被自己的大臣們奉承後,認為自己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當時漢朝的使節出使該國,夜郎的國王就問,漢朝和他們夜郎哪個更大哈?當時來使感到十分震驚。通過這樣的故事講解,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夜郎自大”成語的含義,進一步了解了當時的漢朝的歷史背景,當時的中國並不是只有一個漢朝,周邊還有很多小的國家,進而進一步理解了漢武帝為什麼要進一步收復邊疆等。只是一個簡單的歷史故事,但是可以進一步說明漢武帝的一些重要的治國之道的歷史背景,使得漢武帝這個歷史人物更加的鮮明突出。
四、講故事的題材進一步符合歷史課程的需要
講故事的目的是使得學生學習相應課程的內容不感到枯燥、乏味、空洞,進一步加深對相應課程內容事件的理解。很多時候教學目的首先要明確,選擇的典型故事要能夠說明歷史事件。例如,在川教版七年級的歷史教科書有這樣一段《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國時代的形成,是各方勢力相當比較平衡,三國時代之前,蜀、吳勢力遠遠不如魏,但是經過一個風雲人物的不斷操控,時局發生的翻天覆地地變化,在這一節里,教師可以將草船借箭、諸葛亮借東風等典型故事編排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三國鼎立時代的歷史格局主要是由這樣因素造成的,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諸葛亮不可能助力蜀國建立一代偉業。假設三顧茅廬的是曹操,諸葛亮的宏圖大志也就很難實現,但是筆者也認為,蜀、吳、魏,也只有當時的劉備回去請諸葛亮出山。這些故事案例都是為了說明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歷史背景。只有這樣的故事才是符合教學目的和本意的。五、結語歷史教學應該是一個十分有趣的過程,但是傳統意義上講授可能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講故事這種方式是一種符合學生心理,符合歷史教學特點,符合學生思維發展方式的教學手段,有助於歷史教學的發展。
1概念
1.1史料:史料,就是認識、解釋和重構客觀歷史過程的那些資料,是人類社會歷史在發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各種痕跡。
1.2史料教學:史料教學是20世紀70年代在英國興起的“新歷史科”所倡導的教學模式,它強調“學校歷史學習的重心不應該再是過去發生了什麼,而是學習怎樣去獲得知識。”其基本理念是:學生不能僅僅被教導固化的知識,還應該被教導探究歷史知識的方式,因而這就涉及到讓學生自己去運用史料的問題。惟有通過運用史料的實際經驗,學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究歷史知識的方式。
2史料教學的必要
2.1學生的需要:對學生來說,探究和活動的過程更加難能可貴,史料的學習可以使他們增強歷對史的真實感受,直接參與歷史問題的解決活動,用歷史語言說話,而不是考試之前背背書那麼簡單。
2.2課堂的需要:梁啟超先生曾雲:“史料為史之組織細胞,史料不具或不確,則無復史可言。”對於歷史學科而言,要帶領學習和研究歷史學時,不能僅僅依靠教材給出的一些現成的結論,來組織課堂,歷史課堂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史料是組織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2.3課標的需要:《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對此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在這里,存儲“歷史信息”的載體無疑是指史料。《課標》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要學會從史料中獲取歷史信息的基本技能。可見,史料是研究歷史和從事歷史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3歷史教學中有關史料運用存在的問題
3.1史料選擇不夠嚴謹: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雖說是入門級別,但是會影響到學生對歷史的直觀感受,在史料的選擇上要嚴謹,切記在網路上隨便網路,因為網路的史料很多都是沒出處的,這樣丟給學生讓學生分析,且不說有沒有完成教學目標,如果史料選擇不好,會給學生增加額外的學業負擔,理解起來枯燥無味,反而使學生厭煩學習歷史。
3.2史料選擇的單一性:提到史料,想必大家第一時間反應就是文字或者是厚厚的歷史書籍,讓人望而卻步,別說初中生不喜歡看,就是我們這些成年人也未必有興趣全部看完。那麼史料的種類有哪些?具體的史料分為文字、實物和音像三大類。文字史料即用文字記載下來的關於人類歷史活動的資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最經常使用的就是文字史料。文字史料是中考的主要內容,也是我們一線歷史教師所要關注的重點,但是如何把文字史料內化成相關知識點,這就需要實物史料和音像史料的輔助。實物史料它是人類歷史在發展過程中被保留或遺留下來的前人創造歷史活動的場所和前人創造發明的有形物品。在歷史課堂中的呈現主要以實物為主。音像史料是指現代化視聽媒體所承載的教學材料包括錄音、錄像、唱片、幻燈片、影視,微縮膠片,還包括計算機軟體。音像史料可以真實、生動、形象地再現“歷史”情景,在學生的腦海中搭建美麗的歷史空間,幫助學生掌握生動具體的歷史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更多的歷史現象和歷史事物。
3.3史料濫用,充斥了課堂主題:每個歷史都有大量的史料,所以不能毫無原則的運用史料,史料選擇要慎重。面對大量的史料,教師應該注意合理取捨,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和課程標準的要求,選用那些最具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啟發性的材料作為問題素材,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和主動創新實踐能力的訓練。
3.4史料的去偽存真:現在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資料唾手可得,但是學習歷史不是文學創作,歷史是要將就根據的,尤其面對歷史材料的時候,第一個任務就是史料的去偽存真,對於教師和史學工作者來講,這是基本要求,但是在學生收集資料的時候,教師要交給學生辨別史料的方法,這樣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共同進步,共同受益。
4史料選擇的原則
4.1史料的出現要適時:所謂適時就是指補充史料的時間要恰當,根據知識點進行補充。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這種深入研究史料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過去那種教師直接說出結論或者直接在書上劃出結論,學生死記硬背的弊病,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深化。這就要求我們應用史料時一定要找准切入點,該出手時就出手。
4.2史料的使用要適度。史料的補充要以教材為主。在選擇史料時,盡量選擇通俗易懂的,有助於初中學生理解的內容。史料是對教材的補充,但不必是每一個知識點都進行補充。教師在補充史料時一定要注意不宜過多,否則難以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會沖淡教學中的主題。
5運用史料的意義
5.1尊重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中和老師掌握的很多史料,可以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素材。具有吸引力的史料在教材中和各種書籍中隨處可見。此外大量圖片和音像史料也能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5.2尊重學問,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歷史的過去性增加了中學生理解歷史的難度,很多情況下學生只是一知半解地死記教材現有結論,嚴重違背了歷史教育的初衷。史料能比較生動地反映歷史的本來面貌,既深化和活化了歷史知識,拓展了學生的歷史知識面的食療,幫助學生准確地領悟歷史。
❷ 初一歷史小論文怎麼寫
你首先認真審題,明確要寫的主題,切忌不要寫偏題,然後給主題命名。命名要准確清楚,緊扣主題。二,保證按照要求完成最基本的字數要求,要抓住主題結合內容寫。不要離題萬里,要史論結合。三要寫出與主題相關的歷史知識影響內容的。四要寫出與此相關的歷史啟示,如歷史啟示,精神教訓等要強調史論結合。我要寫出運用,即如何做,要吸取其中的精神力量,並運用到日常的生活學習中。注意一定要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歷史與個人相結合,歷史與內容緊密結合。六,請務必注意,不要把學以致用當成問題,是歷史類的文章,書寫要認真,格式要清楚。
❸ 歷史論文怎麼寫 初中生
初中生歷史論文寫法:
方法一:
首先,選題——或者說,確定你的中心論點。例如:論秦始皇的功過。
接著,論述——詳細陳述具體史實、事件。你可以單純敘說史實,也可以夾雜議論。注意分條,就是保證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要寫出與主題相關的歷史知識影響內容的,要寫出與此相關的歷史啟示。注意一定要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歷史與個人相結合,歷史與內容緊密結合。
❹ 七年級歷史論文怎麼寫
我不知道你七年級學的歷史內容有哪些,估計就是中國古代史吧,不知道你要寫什麼樣子的論文,就給你說一下一般的大體提綱吧,這個純屬福利,僅供參考。就與楚漢戰爭為例吧。
一:當然是要引入主題,引出你要寫的歷史話題,並且要明白你寫這個歷史話題要表達什麼東西,反應什麼問題。比如在寫之前你是要明確你寫楚漢戰爭是為了反應什麼,是為了反應傷心秦漢,生靈塗炭呢?還是贊揚劉邦不屈不饒的精神,每次失敗了每次都能站起來重新開始的精神?……切記歷史論文中表達出來的觀點沒有對錯之分的,只要不反黨反國家反社會就行。比如就與「贊揚劉邦不屈不饒的精神,每次失敗了每次都能站起來重新開始的精神」為主題開始這篇文章,開頭你可以這樣子寫:「從電影院出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王的盛宴》這部電影的畫面一直閃現在我的眼前,劉邦那種不屈不饒,不畏失敗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躺在床上,閉上雙眼,我彷彿穿越到了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
二:引出話題之後,就要簡單的介紹一下歷史事件,這個就可以抄歷史課本了。比如:「在歷史上,楚漢之爭發生在公元前2世紀……」
三:話題引出了,事件也介紹了,就開始評價了,開始寫感悟了,圍繞你要表達的主題長篇大論就行了。不過萬萬切記歷史論文的關鍵是「積極的思想必然戰勝邪惡自私的思想」、「所有的勝利都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四:該表達的也表達完了,該說的也說了,很多認為這樣文章就結束了。看起來是結束了,但是這一類文章的一個傳統是要從歷史事件想到現在的國家、社會和自己該怎麼做的問題。所以,最後一段務必要說「作為一名學生,一名21世紀有責任感的學生,我們要……」之類的話,才能使文章在老師心中提升一個高度。
歷史論文一般就這四步,別的就不多說了,一切都看自己的造化了!寥寥3000字,也不是什麼難事,主要是看自己有沒有掌握其中的技巧!
❺ 歷史小論文怎麼寫
所謂論文就是討論或研究某個問題的文章,歷史論文則是針對某個歷史問題,結合歷史資料開展討論的文章,是一種圍繞歷史問題進行思辨性思考的論文。需要結合歷史淵源和實際,從中挖掘出研究價值。
結合自身對歷史感悟,確認論文寫作方向。寫歷史類論文應從課堂老師所授並結合自身興趣,從感興趣的歷史問題出發,從而確定方向。
收集資料並加以分析,為論文鋪下基礎。在分析和收集的過程中,老師應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科學性,實踐性的指導。學生應從多個角度並運用豐富的知識進行分析總結。
制定研究計劃,並以論文形式結題。學生應廣泛閱讀歷史資料,從中分解出自己感興趣的歷史問題並加以研究,從而制定研究計劃。在研究過程中,展開問題開拓創新思維。以達到歷史研究的一定高度,體現論文價值的最大化。
進行歷史小論文寫作時,應注重該文章中歷史對後世的借鑒作用,體現文章的研究價值
❻ 初中歷史小論文精選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歷史教學必須滿足教學改革的需要,實現與時俱進。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歷史小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教學具體方法
1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指的是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教學,可以通過學生排演話劇的形式來進行教學,一方面能夠使得歷史教學更具有活躍性,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得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得到提升。例如在講述中國近代歷史演變的過程中,可以採用人物扮演的方式,直觀、明確地向學生展示歷史演變的進程,使得學生在整體上對歷史事件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課本的閱讀和教師的講解,不斷豐富對歷史事件的了解。
2事件回顧
在對歷史事件進行回顧時,能夠有效使學生對所學歷史進行梳理,從而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不同事件之間的相互聯系,也能夠培養學生對於歷史調查和歷史分析的興趣,學生在了解了歷史事件之間的關聯後,也會對歷史調查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增加自我的歷史閱讀量,形成自我分析歷史的觀點。
3史料展示
學生在初中階段往往缺乏閱讀量,其了解的史料較為欠缺。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及時向學生展示史料能夠在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得歷史觀點更具有豐富性,避免了歷史學習過程中觀點的局限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側面了解歷史,全面了解歷史做了鋪墊。史料的展示也能夠彌補書本知識的不足,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與此同時,在對史料圖片和文字進行展示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對身邊的歷史事物進行觀察和了解,避免歷史學習進入空洞無力的學習過程,逐漸認識到身邊歷史即是真正的歷史的觀點。
4歷史評點
在對於重大歷史事件和重大歷史時期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於歷史的評價和分析。學生通過對秦始皇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分析,從而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評價標准。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綜合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使學生全面對歷史學習內容進行梳理。
二、總結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階段,如何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將龐雜的歷史內容轉變為富於趣味性的歷史故事,是歷史教學的關鍵所在。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完善,使得更多的歷史內容能夠為學生所接受,逐漸培養學生的歷史觀點和歷史評價標准。初中歷史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因此應根據其實際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來分析對待,實現歷史教學的豐富和全面。
新課程改革更加註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具能動性,成為知識的主人。對於初中歷史教學來說,必須進行教學創新方法的探索,改變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使學生擁有獨到的歷史見解。
一、初中歷史教學創新的意義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歷史教學的創新,能夠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願意主動通過思考來解開歷史謎團。
(二)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初中歷史教學的創新會使教師更加註重人文性知識的傳授,在幫助學生學到基本的歷史知識之後,還會啟發學生產生獨到的感性認識與見解。學生在學習歷史時,能夠感知到社會的進步,建立起正確的發展觀。另外,學生還會通過對優秀品質的傳承來進行自我品德教育,以此來指導自己的學習行為,面對生活中的各類困境,成長為有思想、有品德的高素質人才,最終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很大提升。
(三)有利於歷史課改的全面推進
課改的推進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參與,作為歷史教師願意積極主動地進行教學方法創新,對課改的全面推進有很大助力。教師在創新的過程中,會加強對新課改具體要求的研究,以此為依據來探索與之相契合的教學方法,由此而形成的教學經驗會對歷史教學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二、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
新課程改革出台之後,歷史教材也更新換代,在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更加重視學生思維水平的培養。但部分歷史教師並未跟上教學進步的步伐,仍然固守原本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更新不夠及時,影響創新教學的實現。
(二)教師備課用心程度不足
教師備課的質量高低將對教學成果產生很大影響,教師在備課中如果能夠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夠使課堂更具操控性,提高教學效率。但部分教師未對備課給予足夠的重視,而是寄希望於教學經驗或突發靈感,這樣的備課態度會對歷史教學的效果帶來不良影響。
(三)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待改進
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習慣於單純地聽教師的講解,將教師的思想全盤接收,缺乏必要的思考。在新課程改革推行以來,學生仍很難克服以往的學習習慣,對自身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缺乏正確的認識,學習方法仍是墨守成規。對於教師留出的討論與思考時間,卻不知如何運用。總體來說,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還有待改進。
三、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創新的方法
(一)利用“角色扮演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改理念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學生課堂主人的地位,而教師充當的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角色扮演法”中的“角色”是學生扮演的,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素材或話題自主編寫歷史話劇,並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再現歷史。例如:在《美國南北戰爭》這課,為了解決南北戰爭爆發原因這個難點,可以把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代表北方資產階級,一組代表南方種植園奴隸主。讓他們站在自己代表方的立場上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出發,就當時雙方關注的:“關稅、勞動力、市場、原料”等問題進行一個簡短的針鋒相對的利益爭論。通過這個“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很真切、直觀地感受到:種植園主和資產階級在原料、市場、關稅和勞動力問題上矛盾尖銳,奴隸制存廢成為焦點。南北雙方各有各的理,已經不能達成共識,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武力來解決,從而突破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這個難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是主角,而是配角,學生通過置身於表演,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中把握歷史知識,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提升綜合素質能力。同時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了傳統歷史課堂教師“滿堂灌”和“一言堂”的沉悶狀態。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拓展學生的思維
初中歷史教材中有很多具有趣味性的內容,歷史教師應將這部分內容利用起來,在學生本身就對其充滿興趣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進行活靈活現的演繹,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同時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思維情境。比如:在講解三國時代的紛爭局面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草船借箭、敗走麥城、望梅止渴等經典故事的動畫,幫助學生逐漸理清脈絡關系,使學生的歷史視角更加廣闊,將原本熟悉的歷史故事與真正的歷史對接起來。在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適時進行問題創設,將學生置於思維情境當中,鼓勵學生根據看到的畫面來進行聯想、思考與討論。例如在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陳勝、吳廣起義全過程的圖片之後,問學生“如果陳勝、吳廣沒有在途中遇到大雨,那麼他們還會揭竿起義嗎?”學生會通過觀看圖片,結合教師的講解開始多角度的思考與討論。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會得到很大鍛煉,歷史素養也會隨之提高。
(三)通過優化課堂,開展教學辨析
在師生之間開展和諧的教學辨析,對於提升學生的綜合歷史水平大有裨益,符合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素質的要求。要確保教學辨析的順利開展,歷史教師應對課堂形態進行優化處理。首先,教師在授課時應考慮到初中學生接受知識的特點,尋找學生普遍關注的話題,將歷史知識努力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接受起來更加容易。比如:學生會利用假期時間外出旅遊,去過很多地方,教師可以對學生到過的旅遊地點進行統計,指定學生進行旅遊分享,然後將歷史知識穿插其中,加深學生記憶。如有的學生去過西安,見過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師就可將秦王掃六合的知識帶入其中。在教師講解到秦軍的奮勇之態時,學生會從自己看到的兵馬俑實態出發提出異議,認為很多士兵的神態十分祥和,與教師的講解存在出入,有價值的教學辨析就可由此開始。其次,教師要將課堂用活,在授課的過程中,學生會提出很多獨特的想法,打亂原本的教學計劃,如在講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時,學生會根據自己對世界格局的認識提出異議,如有的學生提出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到:我無法接受美國成為二等國家,是不是“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已然發生了變化?美國不再占據“一超”地位?這時就需要教師將世界大局分析給學生聽,與學生進行平等辨析,讓學生明白雖多國崛起,但世界格局在短期內不會產生根本改變,消除學生疑慮。使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習的趣味性與開放性,從而更加願意進行思考,歷史辨析能力也將大大提高。
(四)輔助學生改進歷史學習方法,提升自學能力
❼ 初中歷史小論文怎麼寫
初中歷史小論文怎麼寫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歷史小論文怎麼寫,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首先要擬定標題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好的標題能畫龍點睛。標題要准確、簡潔又富文采,不妨擬幾個標題,反復推敲,擇優選用。在重視科學性的前提下,論文命題要新,要有創意,切忌平淡無奇,要力爭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論文命題還要奇,不是指搞文字游戲或故弄玄虛,而是要用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態度為自己的論文命題,以達到文章能引人入勝的效果。再者論文標題,宜小不宜大,特別是剛剛學習寫作的中學生更是不要選大題目,選大題目的結果不是大而空,就是大而亂,想把文章寫得面面俱到,卻往往因為自身能力和水平限制會一面都不到。
2、接著進行組織材料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應當慎重:
①要圍繞主題選材。
②材料要真實准確。
③精心選擇富有創意的材料。一份新穎材料,能使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④材料不是越多越好。可以適當運用一些給出的資料,對材料也要進行整理、辨析,分析材料,通過自己的思考把材料組織起來,才能寫出文章。
3、開始正文寫作
好的歷史論文的正文結構需要具備四要素:論點、論據、論證、結論。論點是論文闡述的具體觀點,相當於文章的小標題;論據服務於論點,一般用歷史事實或作者自己的立論來說明論點;論證是用理論來闡述論題,可以引經據典或自我闡述;結論是對全文進行扼要概括或總結。一篇好論文,必須做到:
①論文論點明確新穎,富有創意。
②論文論據充分真實又恰倒好處。
③論文論證有力。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論證過程科學准確,邏輯嚴密。
④論文結論正確。能由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抓住本質,給人深刻啟示,具有較高的人文價值。
⑤論文語言風格要有史學之一般特點。切忌文學之朦朧浪漫,要真實准確又頗具文采,要講究理性又富感染力。文章開門見山,言簡意賅,「意則期多,字則唯少」;字斟句酌,一絲不苟,做到文字清新、簡潔、准確,使人讀之心中波瀾起伏。
⑥論文正文寫作前應擬寫提綱,搞好謀篇布局。以材料為基礎、觀點為軸心,科學地安排文章的層次和布局,內容詳盡、構思嚴密。
4、進行修改與潤飾
俄國作家契訶夫說:「寫文章的技巧,真實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文章需要多次反復修改,才能定稿。修改初稿;一是對內容和布局的修改,二是對文字的加工和潤飾。
要寫一篇好的歷史小論文除了在寫作、觀點上符合題目的要求以外,還要做到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這些要求決定了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除必須注重歷史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扎實歷史基本功以外,還要培養自己的材料閱讀、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的能力,做到運籌帷幄。學生是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篇幅中進行寫作的,這就限定了學生的思考、構思的時間,要在短時間內寫出一篇好的論文,必須掌握好寫作技巧,這樣才能在寫作中做到落筆有神。
;❽ 歷史小論文怎麼寫
寫歷史小論文既要符合寫論文的一般要求,又要體現歷史的特徵。
從基本原則上說,寫作歷史方面的文章,應該要客觀的,公正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