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陳氏歷史上出過多少位宰相

陳氏歷史上出過多少位宰相

發布時間:2022-02-14 14:11:37

㈠ 張姓在歷史上出過很多個宰相,一共有過多少個啊

張姓在歷史上出過很多個宰相,一共有過個34個。如下:

1、張九齡

唐韶州曲江(今廣東)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後受李林甫排擠,罷相。

2、張鎬

唐博州(今山東平西)人。肅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亂。

3、張鎰

蘇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罷相,謫鳳翔右節度使,後為叛將所殺。

4、張延賞

德宗貞元元年(785)拜相,旋罷。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於相位。

5、張弘靖

唐德宗宰相張延賞之子。肅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6、張浚

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順二年(891)免相,貶為武昌軍節度使。後被朱溫殺害。

7、張文蔚

河間(今屬河北)人,唐昭宗天復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滅唐,任後梁宰相。

8、張策

敦煌人。後梁開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辭相。

9、張延朗

開封人。後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後被石敬塘殺害。

10、張孝傑

遼永霸(今遼寧朝陽)人。咸雍八年(1072),封陳國公、北府宰相,賜國姓耶律氏。

11、張琳

瀋州(今沈陽)人。遼乾同四年(1104)為南府宰相。

12、張齊賢

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罷。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罷相。

13、張知白

北宋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仁宗天聖三年(1025),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後卒於相位。

14、張士遜

北宋陰城(今湖北光化)人。天聖六年(1028)拜相,次年罷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罷相,寶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機務悉由裁奪。

15、張商英

北宋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大觀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16、張邦昌

宋東光(今屬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議和。次年金滅北宋立他為楚帝。南宋初被處死於潭洲。

17、張浚

宋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紹興五年(1135)拜相,督師抗金。憂郁而死。

18、張浩

金代遼陽(今屬遼寧)人。本姓高,改姓張。大定二年(1102)拜相。

19、張璁

明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嘉靖八年,為內閣首輔。在位六年,從政剛明果敢,痛懲貪官。

20、張璧

明石首(今屬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21、張治

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22、張居正

明政治家。江陵(今屬湖北)人。隆慶元年(1567)入閣。穆宗死後他代為首輔,主持國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23、張四維

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遂代為內閣首輔,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喪離職。

24、張位

明新建(今屬江西)人。隆慶十九年(1591)入閣,參預機務,為相果敢善斷。

25、張瑞圖

明晉江(今屬福建)人,天啟六年(1626)入閣,累升中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等職。崇禎元年(1628)被罷相。

26、張至發

明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天啟十年(1631)代溫體仁為內閣首輔大學士。無大作為。次年,罷相歸家。

27、張四知

明費縣(今山東費縣)人。崇禎十二年(1639)入閣,參預機務,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後降清。

28、張瑞

山東掖縣人。順治十年()拜相,任國史院大學士。次年卒於相位。

29、張玉書

清江南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等職,頗得康熙信任

30、張英

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頗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辭職,七年後逝世。

31、張鵬翮

清四川遂寧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於相位。

32、張廷玉

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軍機大臣,備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33、張之萬

清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光緒十年(1884)任軍機大臣,十五年加體仁閣大學士,轉東閣大學士。為相十年。

34、張之洞

清末洋務派首領。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歷任內閣學士、兩廣總督、軍機大臣等職。

㈡ 歷史上比較有名氣是幾位宰相,是哪幾位呢

第一名:李斯

李斯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文學,書法,並且精通帝王之術,所以才被呂不韋賞識,並升任為侍郎,後來通過自己的口才說服秦王嬴政剿滅的諸國王侯,幫助嬴政贏得的帝王的位子,所以才有秦始皇的傳奇歷史。李斯作為宰相時,幫助秦王朝建立的各種制度,禮儀規定,均對秦王朝,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的推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很多想法都開辟了歷史的先河,奠定了中國這么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礎格局,所以李斯位列第一位,當之無愧。


房玄齡當了宰相十一年,在皇帝眼中深受寵愛,以至於皇帝將高陽公主都許配給了他的兒子,並且他修建的《高祖實錄》、《太宗實錄》、等書流傳至今,為我國文化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第四名:魏徵

魏徵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古奸臣數魏徵,魏徵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宰相,也是歷史上第一個連皇帝都害怕的宰相,以他的說話直接,諫言直白出名於世,幫助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成就了一代明君,唐太宗在魏徵死後,還發出了感嘆,魏徵一死,朕好像失去了一面可以穿透我內心的鏡子啊!

第五名:王安石

王安石是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一個宰相,大家都知道王安石,但是大家都是因為王安石的詩句廣為流傳才知道他的,很少有人知道他也精通朝政,王安石領導了熙寧變法,就是因為這個變法,讓他的名譽備受杌隉,司馬光對他破口大罵,列寧對他滿口稱贊,楊鎮卻說他是古往今來的第一個小人。

㈢ 陳姓歷史名人

陳姓也是知名大姓之一。歷史上知名的陳姓名人有,比如陳勝吳廣的陳勝,南北朝南朝建立者陳霸先和最後一位皇帝陳霸先,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陳友諒,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中國共產黨奠基人之一陳獨秀。

㈣ 歷史上姓陳的名人有哪些

陳姓是中國的第五大姓,目前大陸地區共有6330萬。同時,陳姓也是海外華人十大姓之一,越南的第二大姓,全球約有9800萬,有「陳林半天下」之稱。


陳姓主要源自姚姓和媯姓,另有少數民族改姓。陳姓不僅在古代中國建立政權,海外也有極大影響力,越南、蘇利南、秘魯、新加坡、韓國都有陳姓領導人。


當今,陳姓主要分布於南方地區,尤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台灣和廣東兩省,陳氏約占當地人口的10%以上。

晚清時期,江西九江陳氏聞名天下,有陳氏五傑之稱。陳氏五傑的第一傑是陳寶箴,晚清開明大臣,是地方督撫中唯一傾向維新變法的實權派人物。

陳寅恪是陳寶箴的孫子,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不世出的國學大師,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被譽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除了在中國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陳姓在海外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僅20世紀,陳姓在海外擔任總統、總理級別的政治人物就超過十位,以越南最多。

(參考資料:網路。)

㈤ 歷史上的陳氏名人

1.農民起義領袖陳勝

陳勝,字涉,陽城人。陳勝年輕時靠給別人當長工為生,一次跟夥伴們在田間休息,他對夥伴們說:「如果我們之中有的人將來富貴了,可不要忘了老朋友啊!」大夥聽了好笑,說:「你給人家賣力氣種地,哪裡來的富貴呢?」陳勝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唉,燕雀怎麼能懂得鴻雁的志向!」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等人被征去屯戍漁陽。當他們走到大澤鄉的時候,連降暴雨使他們耽誤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應該處斬。陳勝、吳廣決定起義。他們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在一塊白綢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把它塞在別人家捉的魚的肚子里。兵士們買了魚回來,發現了這塊白綢上面的字,十分驚奇。到了半夜,吳廣又悄悄跑到營房附近的一座破廟里,點起篝火,先裝作狐狸叫,接著喊道:「大楚興,陳勝王。」全營的兵士聽了,更加又驚又怕。

陳勝、吳廣見起義時機成熟了,於是殺掉帶領他們的兩個軍官,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起義隊伍發展迅速,並在陳縣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自立為王。接著陳勝派兵攻打趙、魏等地,並派主力進攻關中地區,但由於秦軍優勢兵力的反撲,陳勝兵敗後被叛徒庄賈殺害。

2.《三國志》的作者陳壽

陳壽,字承祚,巴西郡安漢(今四川南充)人。他自幼師從著名學者譙周,成年後在蜀漢任衛將軍的屬官主簿,後來成為皇帝身邊管理奏章的重要官員。蜀漢後期,他被劉禪降為無級別的文書小吏——書佐。西晉建立以後,晉武帝又舉他為孝廉,讓他負責編修國史。他所著《三國志》被視為史學名著「四史」之一。

傳說陳壽將要編纂《三國志》的時候,一天偶然遇到一位姓丁的梁州刺史,此人是丁儀、丁兄弟的後人。陳壽非常傲慢地對他說:「如果你給我一千斛米,那麼我就給你的父輩們寫一個非常好的傳記。」那位刺史對他未加理睬,於是陳壽竟真的沒有給丁氏兄弟立傳。因此,當時的人們都以此事鄙薄其為人。不過陳壽所著《三國志》,文筆簡潔,記事詳實,是研究三國鼎立時期的重要史料,也成為後世《三國演義》的藍本。

3.醉眼丹青陳洪綬

陳洪綬,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凈名、老遲、悔遲、悔僧等,浙江諸暨楓橋人,明末著名畫家。

陳洪綬幼年即喜愛畫畫,傳說他五歲時,母親叫他到舅舅家借竹篩,他見舅舅家新粉刷的牆案,忍不住登案畫起了關羽像。畫中關羽一手捋須,一手執《春秋》,長八九尺,神采奕奕,嚇得舅舅直叩頭。陳洪綬10歲時,拜著名畫家孫伙、藍瑛為師。據周亮工《讀畫錄》上說,陳洪綬少年時曾把杭州府學李公麟所書的七十二賢石刻拿回家來反復進行臨摹,並拿摹本向藍瑛徵求意見。藍瑛說很像了,他很高興;再進行臨摹後又問,藍瑛說,不像了,他反而更高興了。由此可見,陳洪綬自幼就領悟出摹古不能擬古,而要從學習前人成就中創造自己的風格來。

陳洪綬的習畫興趣主要集中在人物畫。14歲那年,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就有人出錢購買。15歲時他就應邀為人作壽圖、壽文。他的代表作有《水滸葉子》、《博古葉子》、《九歌》、《西廂記》等綉像插圖,均被名工木刻,被當代國際學者推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寶綸堂集》、《避亂草》等。

陳洪綬雖然是明末傑出的畫家,但一生境遇坎坷。他年輕時曾數次赴京應試而不中,不得已賣畫積錢進入國子監,後看透了朝政上的黑暗、腐敗,就拂袖而去。清朝政權建立後,有位王姓朋友勸陳洪綬去應試,他在詩中寫道:「二王莫勸我為官……一雙醉眼看青山。」他對明王朝既留戀又絕望,終於落發為僧,死時55歲。

在政治上,唐朝時期有宰相陳叔達、陳希烈、陳夷行;宋代有與宦官斗爭的陳禾、剛正不阿的陳俊卿。在文學、詩歌上,唐代有陳子昂、陳鴻、陳陶;宋代有陳彭年、陳師道、陳與義。此外,還有思想家、文學家陳亮,畫家陳居中。唐宋時期還涌現出一批農民起義領袖,如唐末農民起義軍的女首領陳碩真,南宋時期的陳、陳峒、陳三槍等。

㈥ 中國古代歷史上姓陳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陳姓名人:
漢代:東漢宰相太傅陳藩、東漢宰相司空陳球、東漢宰相尚書令陳忠、東漢宰相司空陳寵 、西漢宰相御史大夫陳萬年、中國十大賢相之一西漢陳平。
宋朝:北宋名相陳恕、北宋狀元宰相陳堯叟、北宋名相陳堯佐北宋名相陳執中陳恕之子、宋朝宰相陳旭、宋朝宰相陳過庭、南宋詩人宰相陳與義、同知樞密院事陳誠之、宋朝宰相陳康伯、南宋宰相陳俊卿、宋朝宰相陳騤、宋朝宰相陳自強、宋朝宰相陳貴誼、陳卓同簽書樞密院事、宋朝宰相陳韡、宋朝宰相陳宗禮、陳合同簽書樞密院事、抗元狀元宰相陳文龍、宋朝宰相陳宜中、宋朝宰相太師陳宗召、宋朝宰相樞密使秀國公陳升之、宋朝宰相參知政事陳彭年、名相陳省華堯叟堯咨堯佐父、北宋名相維護統一的陳洪進。
元朝:元朝宰相陳天祥、元朝宰相陳祖仁、元朝宰相陳敬伯、元朝宰相陳秉。
唐朝:唐末宰相陳儒、唐朝名相陳叔達、唐朝名相陳希烈、唐朝名相陳夷行、唐朝宰相太師穎川王陳敬瑄、唐末宰相太尉陳少游。
明朝:明朝宰相戶部尚書大學士陳山、明朝參知政事宰相陳亮、明朝名相陳以勤、明朝名相陳於陛、明朝首輔宰相陳循、明朝首輔宰相陳演、明朝首輔宰相陳文、明朝宰相陳子壯。
清朝:陳泰國史院大學士寧南靖寇大將軍戶部尚書、陳名夏弘文院大學士吏部尚書太子太保、陳之遴弘文院大學士禮部尚書、陳廷敬文淵閣大學士左都御史工部尚書明史總裁官、陳世倌文淵閣大學士工部尚書、陳大受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陳宏謀東閣大學士、陳孚恩軍機大臣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陳官俊、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陳遠龍、內閣大學士陳寶琛。

㈦ 歷史上的陳氏名人

陳姓主要得姓於周朝初年的陳胡公滿。相傳,胡公滿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後代。
歷代皆有不少陳姓名人。首推的自然就是陳勝。以下大致羅列,有不全之處,望諒!
1、陳勝(?-前208),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首領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
2、陳平(?-前178),西漢王朝開國功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宰相之一。
3、陳湯,漢族,西漢山陽瑕丘人,漢帝國大將。西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出奇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於,為保衛西漢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
4、陳琳(?-217),漢末文學 家。字孔璋,東漢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建安七子"之一。
5、陳登,字元龍,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為人爽朗,性格沈靜,智謀過人,少年時有扶世濟民之志,並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二十五歲時,舉孝廉,任東陽(治今江蘇省金湖縣西)縣長。
6、陳宮(?-198年),字公台,東 漢末年呂布帳下謀士、大將,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
7、陳壽(233-297),西 晉史學家。又作長壽,字承祚。蜀 國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著《三國志》。

8、陳霸先,南朝陳創建者。陳高祖,保衛了漢文明和漢文化,讓飽經戰亂的南國大地脫離了水火,有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穩定發展階段開創了我國江南文化經濟繁榮發展的歷史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動亂時期。陳霸先受到重用不久,就遇到了"侯景之亂", 是梁朝末年,東魏降將侯景發動的一場反叛梁朝統治的戰爭。公元549年,侯景攻入了梁朝都城建康,梁朝皇帝被困餓死。
9、陳後主(553-604),南朝陳皇帝。即陳叔寶。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嫡長子。天嘉三年(562)立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宮室,親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長江天險,不設邊防。禎明三年(589)隋軍直入建康,被俘至長安。隋仁壽四年卒於洛陽,追封長城縣公,謚號煬。明人輯有《陳後主集》。
10、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陳褘,洛川緱氏(今河南偃師)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褘,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玄奘13歲出家,629年從長安西遊,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印度,645年回到長安,帶回經書657部,十年間與弟子共譯出75部1335卷,還著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他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11、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
12、陳文龍(1232-1277),莆田人,莆田玉湖陳,宋代抗蒙古軍隊民族英雄,保衛莆田,陳文龍全家殉城,滿門忠烈,其從叔陳瓚、弟陳用虎,族人陳吊眼皆忠貞不屈,為國捐軀。原名子龍,字剛中,號如心。宋咸淳四年(1268)考取狀元,度宗為之改名文龍,賜字君賁;授鎮東節度判官,有"不屈不撓,不可干以私"之譽。
13、陳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宋代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字同甫,學者稱龍川先生。紹熙四年(1193)進士第一。
14、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
15、陳圓圓,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蘇州妓女。吳三桂納為妾。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中的紅顏就是她。
16、陳永華(?-1680),鄭成 功謀士。字復甫,福建同安人。《鹿鼎記》中韋小寶的師傅就是他。
17、陳潢(1637-1688),清水利家。字天一號省齋,浙江嘉興人。
18、陳廷敬(1639-1712),清代政治家,原名陳敬,順治帝賜子"敬",字子端,號說岩,晚號午亭,山西澤州人。順治年間進士,選庶吉士。

㈧ 歷史上被殺的宰相有多少位

替你搜了歷代宰相名單,網路有比較全的版本。洪武之後所列的內閣學士我認為不是宰相。
其中誰沒有善終,你還是挨個查吧。

商朝 伊尹 仲虺 伊陟 巫咸 巫賢 甘盤 傅說 箕子
周朝 周公旦 召公奭 太公望 畢公高 毛叔鄭 康叔封 閎夭 太顛 散宜生 南宮括 榮伯 衛侯 毛公 祭公 君牙 祭公謀父 呂侯 伯邑父 伯俗父 榮夷公 芮良夫 周定公 召伯虎 兮甲 虢文公 仲山甫 虢石父 鄭桓公 鄭武公 鄭庄公 虢公忌父 虢公林父 周公黑肩 周公忌父 宰孔 王子虎 周公閱 王叔桓公 王孫蘇 單襄公 劉康公 周公楚 尹武公 王叔陳生 伯輿 單靖公 劉定公 單獻公 成簡公 單成公 劉獻公 單穆公 劉文公 單武公 劉桓公 單平公
春秋戰國
齊國
管仲 隰朋 鮑叔牙 豎刁 開方 陳完 國書 闞止 崔杼 慶封 晏嬰 田乞 田常 鄒忌 孟嘗君 蘇秦 淖齒 韓珉 田單 後勝
魯國
季文子 季武子 季桓子 季康子 季孫夙 臧孫辰
晉國
先軫 荀林父 趙盾 趙武 趙鞅 趙襄子 士會 范宣子 范吉射 郤缺 郤克 欒書 韓厥 韓起 魏舒
衛國
孔達
宋國
華督 華元 華亥 華閱 華合比 華費遂 向戌
鄭國
祭足 子孔 子展 子駟 子皮 子產 游吉 駟歂
吳國
伍子胥(官職為相國) 伯嚭
越國
范蠡 文種
楚國
子文 子玉 子上 子孔 子越 孫叔敖 子重 子囊 子庚 子木 蔿子馮 公子圉 囊瓦 吳起 景鯉 子蘭 昭魚 昭獻 春申君 李園
趙國
成午 李兌 肥義 平原君 藺相如 廉頗 田單 虞卿 皮相國 公仲連
韓國
韓傀 公仲朋 申不害 韓侈 韓伯嬰 昭獻 韓辰
魏國
李悝 任章 范座 孔斌 田蠕 翟強 惠施 公孫衍 張儀
燕國
子之 公孫操
秦國
百里奚 蹇叔 屈蓋 商鞅 張儀 甘茂 甘羅 樗里疾 魏冉 羋戎 孟嘗君 樓緩 壽燭 范雎 蔡澤 呂不韋 昌平君
秦朝王綰 李斯 馮去疾 趙高
西漢高帝朝
蕭何
惠帝朝
曹參 陳平 王陵
高後朝
審食其
文帝朝
周勃 陳平 灌嬰 張蒼 申屠嘉
景帝朝
陶青 周亞夫 衛綰 劉舍
武帝:衛綰 竇嬰 許昌 田鼢 薛澤 公孫弘 李蔡 庄青翟 趙周 石慶 公孫賀 劉屈氂 田千秋
昭帝朝 霍光 田千秋 王頤 楊敞 蔡義
宣帝朝
霍禹 霍山 韋賢 魏相 丙吉 黃霸 於定國
元帝朝
史高、蕭望之
韋玄成 匡衡
成帝朝
王鳳、王音、王商、王根、王莽 王商 張禹 薛宣 翟方進 孔光
哀帝朝
師丹 傅喜、丁明、傅賞、韋賞、董賢 朱博 平當 王嘉 孔光 馬宮
平帝朝
王莽 平晏
新朝王莽
王尋 張邯
更始劉縯 劉賜 李松
東漢光武朝
鄧禹 吳漢 王梁 宋弘 伏湛 侯霸 李通 馬成 韓歆 竇融 戴涉 蔡茂 朱浮 劉隆 杜林 張純 玉況 趙熹 馮勒 馮魴 李雲
明帝朝 趙熹 馮魴 李雲 虞延 郭丹 范遷 伏恭 牟融 周澤 邢穆 王敏 鮑昱
章帝朝 趙熹 牟融 鮑昱 第五倫 桓虞 鄧彪 鄭弘 宋由 袁安 任瑰
和帝朝 竇憲 宋由 袁安 任瑰 丁鴻 尹睦 劉方 張酺 張奮 呂蓋 韓棱 巢堪 張禹 徐防 魯恭 陳寵
殤帝朝
鄧騭 張禹 徐防 陳寵 梁鮪 尹勤
安帝朝
鄧騭 張禹 徐防 魯恭 梁鮪 尹勤 周章 張敏 夏勤 李修 劉愷 司馬苞 馬英 袁敞 李郃 陳褒 楊震 劉授 劉憙 馮石 閻顯
順帝朝
梁商 梁冀 劉授 劉憙 馮石 李郃 陶敦 朱寵 朱倀 劉光 許敬 張皓 龐參 施延 王龔 劉崎 孔夫 黃尚 王卓 郭虔 劉壽 桓焉 趙戒 趙峻 胡廣 李固
沖帝朝
梁冀 趙戒 趙峻 胡廣 李固
質帝朝
梁冀 趙戒 胡廣 李固
桓帝朝
梁冀 趙戒 胡廣 李固 袁湯 杜喬 張歆 吳雄 黃瓊 房植 尹頌 韓縯 孫朗 祝恬 盛允 虞放 種皓 劉矩 劉寵 楊秉 許栩 周景 陳蕃 劉茂 宣酆
靈帝朝
竇武 胡廣 陳蕃 劉矩 劉寵 許栩 周景 宣酆 王暢 聞人襲 劉囂 許訓 郭禧 橋玄 李咸 來艷 宗俱 袁隗 楊賜 段熲 唐珍 陳耽 劉逸 劉寬 陳球 孟戫 張顥 袁滂 袁逢 劉郃 張濟 許戫 鄧盛 張溫 崔烈 張延 許相 丁宮 曹嵩 樊陵 馬日磾 劉弘 劉虞 何進
獻帝朝 董卓 劉虞 楊彪 黃琬 荀爽 趙謙 種拂 馬日磾 淳於嘉 王允 皇甫嵩 周忠 朱俊 趙溫 張喜 曹操 曹丕
蜀漢
昭烈帝朝
諸葛亮
後主朝 諸葛亮 蔣琬 費禕 董允 呂乂 姜維 陳袛 董厥 樊建 諸葛瞻

大帝朝 孫邵 顧雍 陸遜 步騭 闞澤 朱據
廢帝朝
諸葛恪 孫峻 孫綝
景帝朝
孫綝 濮陽興
末帝朝
濮陽興 陸凱 萬彧 張悌

文帝朝 夏侯惇 賈詡 王朗 華歆 鍾繇 曹仁 曹休 曹真
明帝朝 王朗 華歆 鍾繇 曹休 陳群 董昭 衛臻 陳矯 韓暨 崔林 曹宇 曹爽 司馬懿
齊王朝 孫資 劉放 衛臻 曹爽 司馬懿 滿寵 蔣濟 趙儼 高柔 王凌 孫禮 司馬孚 司馬師 鄭沖 高貴鄉公朝 司馬孚 司馬師 司馬昭 高柔 鄭沖 盧毓 諸葛誕 王昶
元帝朝 司馬昭 王昶 王觀 王祥 鍾會 鄧艾 何曾 荀顗 司馬望 司馬炎
西晉
武帝朝 賈充 王沈 裴秀 荀勖 武陔 羊祜 李熹 司馬伷 司馬圭 司馬亮 司馬晃 司馬泰 王業 李胤 盧欽 山濤 劉毅 王渾 胡奮 朱整 衛瓘 魏舒 楊駿 楊珧
惠帝朝 楊駿 楊珧 華廙 王渾 荀愷 何劭 衛瓘 張華 裴頠 王戎 王衍 崔隨 樂廣 羊玄之 荀藩 司馬亮 司馬晃 司馬泰 司馬彤 司馬繇 司馬越 司馬倫 司馬穎 王湛 高光
懷帝朝 司馬越 王衍 高光 荀藩 和郁 鄭球 傅袛 山簡 劉暾 曹馥
愍帝朝 索綝 司馬保 司馬睿
東晉元帝朝 王導 王敦 刁協 司馬羕 周顗 荀菘 王邃 紀瞻 荀組
明帝朝 王導 陸曄 司馬羕 荀菘 紀瞻 郗鑒 卞壺 鄧牧 陸玩 諸葛恢 戴邈
成帝朝 王導 蘇峻 祖約 庾亮 庾冰 何充 孔愉 王舒 王彬 褚翜 陸曄 司馬羕 荀菘 紀瞻 郗鑒 卞壺 鄧牧 陸玩 諸葛恢
康帝朝 庾冰 何充 諸葛恢 蔡謨 顧和
穆帝朝 何充 諸葛恢 蔡謨 顧和 顧眾 謝尚 周閔 江斑 司馬昱 王彪之
哀帝朝 桓溫 司馬昱 王彪之 王述
海西朝
桓溫 司馬昱 王彪之 王述
簡文朝 桓溫 王彪之
孝武朝 桓溫 王彪之 謝安 謝石 謝玄 謝琰 王劭 王蘊 王珣 陸納 司馬恬 司馬道子
安帝朝 司馬道子 司馬元顯 桓玄 王國寶 王珣 王雅 王謐 何澄 孔安國 孔靖 孟昶 桓謙 桓胤 謝琨 謝裕 劉柳 劉耽 袁湛 劉道憐 王弘 司馬德文 劉穆之 徐羨之 劉裕
恭帝朝 徐羨之 劉裕
南朝劉宋
武帝朝
徐羨之 傅亮
少帝朝 徐羨之 傅亮 謝晦
文帝朝 徐羨之 傅亮 王弘 王敬弘 鄭鮮之 江夷 殷景仁 王球 劉宏 何尚之 褚湛之 徐湛之 王僧達 劉恢 劉義康 劉義慶 劉義宣 劉義恭
孝武朝 劉義恭 何尚之 褚湛之 劉延孫 劉秀之 王僧達 蕭思活 劉遵考 劉宏 戴法興 柳元景 劉恢
前廢帝朝 劉義恭 劉禕 劉昶 柳元景 顏師伯
明帝朝 謝庄 劉禕 劉休仁 劉休范 王景文 蔡興宗 袁粲 褚淵
後廢帝朝 王景文 蔡興宗 袁粲 褚淵 劉秉 王僧虔 蕭緬 蕭道成
順帝朝 袁粲 褚淵 劉秉 王僧虔 王延之 柳世隆 何戢 蕭道成
南齊
高帝朝 褚淵 蕭嶷 王儉 王延之 蕭嵩
武帝朝 王儉 王延之 蕭嵩 李安民 王奐 柳世隆 蕭嶷 蕭曄 蕭子良
鬱林王朝 蕭子良 王晏 謝胐 徐孝嗣 蕭鸞 蕭鏘 蕭鑠
海陵王朝 蕭鸞 蕭鏘 王晏 徐孝嗣 蕭子懋 蕭子明 蕭鈞 蕭鉉 沈文季 何胤
明帝朝 王晏 徐孝嗣 蕭鉉 沈文季 蕭昭粲
煬帝朝 沈文季 徐孝嗣 江祏 王亮 王瑩 任昉 蕭昭粲 蕭坦之 蕭惠休 蕭遙光 蕭懿
和帝朝 王亮 王瑩 任昉 蕭穎胄 蕭衍

武帝朝 沈約 范雲 謝胐 王亮 王瑩 王志 蕭秀 蕭憺 柳惔 王份 袁昂 夏侯詳 王茂 王暕 張稷 張充 柳仲禮 張纘 徐勉 何敬容 謝舉 王騫 王克 朱異 蕭宏 蕭樽 蕭偉 蕭倫 蕭淵藻 侯景
簡文帝朝 王克 柳仲禮 蕭會理 蕭恪 侯景
元帝朝 張綰 王褒 王僧辯 蕭恪
敬帝朝 王沖 王通 王勱 王僧辯 陳霸先
陳 武帝朝 王通 沈眾
文帝朝 王通 王勱 謝哲 到仲舉 王固 沈君理 陳頊
廢帝朝 陳頊 王通 謝哲 到仲舉 袁樞 沈欽
宣帝朝 袁簡懿 沈欽 徐陵 謝嘏 袁憲 張種 王勱 王瑒 沈君理 周弘正 陸繕 陳伯固 陳伯恭 王克 孔奐
後主朝 陳伯恭 陳伯智 陳叔卿 袁憲 徐陵 謝伷 蔡征 姚察 江總
十六國
前秦 王猛(其他沒有記載)
北朝
北魏 道武朝 長孫嵩 拓跋儀 拓跋遵 崔逞 崔宏 拓跋嗣
明元朝 長孫嵩 拓跋屈 崔宏 崔浩 奚斤 拓跋燾 車路頭 王洛兒 盧魯元
太武朝 長孫嵩 崔浩 劉潔 羅潔 魯元 安原 古弼 屈垣 屈道賜 蘭延 韓茂 長孫渴侯
文成朝 長孫渴侯 劉泥 元樂壽 尉眷 和其奴 韓茂 閭毗 常英 目辰 古弼 蘭延 閭昆 於洛拔
獻文朝 乙渾 和其奴 目辰 叔孫鄰 拓跋丕 白曜
孝文朝 目辰 拓跋丕 陳建 穆亮 陸睿 李沖 陸俊 趙黑 張祐 元忠 王襲 元羽 元贊 元澄 尉元 樓毅 穆太 元詳 元嘉
宣武朝 王肅 元澄 元詳 元嘉 源懷 穆亮 高肇 郭祚 元雍 元懌 元英 元珍
孝明朝 元雍 郭祚 元暉 於忠 李平 李崇 元澄 元暉 元欽 元纂 元修義 元彧 元乂 元延明 元徽 元略 元順 元羅 蕭寶寅 長孫稚 游肇 皇甫度 崔亮 陸麗
孝庄朝 爾朱榮 元彧 元諶 元延明 元徽 元略 元順 元羅 元誨 元頊 穆紹 於暉 樊子鵠 魏蘭根 源子恭 鄭先護
長廣王朝 爾朱兆 爾朱世隆 元亶 元羅 長孫稚 元寶炬
節閔朝 爾朱兆 爾朱世隆 元羅 長孫稚 魏蘭根 元諶 孫騰 元寶炬
安定王朝 高歡 孫騰 侯景 高盛 魏蘭根
孝武朝 高歡 孫騰 元羅 高隆之 長孫稚 辛雄 任祥 元寶炬 樊子鵠 魏蘭根 賈顯度 宇文泰
東魏 高歡 高澄 高洋 高隆之 高岳 司馬子如 封祖裔 封隆之 慕容紹宗 元坦 元弼 元旭 元斌 元嶷 元悰 元暹 元韶 孫騰 侯景 薛琡 元暉業
北齊 文宣朝 楊愔 高隆之 元韶 段韶 薛琡 崔暹 高歸彥 賀拔仁 高淹 高演 高渙 高湛
廢帝朝 楊愔 高睿 高歸彥 高德正 燕子獻 崔昂 劉洪徽 高浟 高演 高湛 高湜 高孝琬
孝昭朝 高浟 高湛 高湜 高歸彥 高睿 劉洪徽
武成朝高浟 高湝 高潤 高歸彥 高睿 段韶 高孝琬 高長恭 劉洪徽 尉粲 魏收 斛律光 趙彥深 高普
後主朝 高睿 段韶 高孝珩 高長恭 斛律光 趙彥深 高普 高儼 尉瑾 元文遙 徐之才 高仁堅 許季良 高紹義 胡長仁 賀拔仁 魏收 馮子琮 皮景和 高貞 許惇 段孝言 婁定遠 和士開 唐邕 祖珽 高阿那肱 穆提婆 高元海 高勱 高寶德 陽休之
安德王朝 高阿那肱 穆提婆 高元海 唐邕 段孝言 陽休之 韓晉明 鮮於世榮
幼主朝 高阿那肱 高元海 陽休之 鮮於世榮
西魏 文帝朝 宇文泰 斛斯椿 萬俟洛 元昺 元孚 元季海 梁御 趙善 周惠達 元紀 長孫儉 申徽 於謹 元贊 元子孝 尉遲迥 獨孤信
廢帝朝 宇文泰 申徽 楊寬 尉遲迥 元子孝 李遠
恭帝朝 宇文泰 獨孤信 元子孝 李遠 柳慶 賀蘭祥 豆盧寧 侯莫陳崇 韋孝寬
北周 孝閔朝
宇文護 趙貴 獨孤信 李弼
明帝朝 宇文護 侯莫陳崇 於謹
武帝朝 宇文護 侯莫陳崇 於謹 宇文貴 宇文憲 宇文直 宇文亮
宣帝朝 宇文儉 宇文盛 宇文亮 長孫覽
靜帝朝 於翼 宇文盛 宇文貞 王誼 劉昉 鄭譯 楊堅
隋朝文帝朝
高熲 趙煚 虞慶則 李德林 柳機 蘇威 趙芬 楊爽 楊素 楊雄 楊達 楊廣 楊秀 楊昭 楊暕 柳述
煬帝朝 宰相十二人 蘇威 楊素 楊達 蕭琮 楊文思 楊約 宇文述 元壽 裴矩 裴蘊 蕭瑀 虞世基
恭帝朝 李淵
皇泰帝朝 王世充 段達 元文都 盧楚 王世惲 皇甫無逸 郭文懿 趙長文 李密
秦王朝 宇文化及 宇文智及 裴矩 宇文士及 封德彝
唐朝高祖朝 宰相十六人 李世民 裴寂 劉文靜 蕭瑀 竇威 竇抗 陳叔達 楊恭仁 封德彝 裴矩 高士廉 李元吉 宇文士及 長孫無忌 杜如晦 房玄齡
太宗朝 裴寂 蕭瑀 陳叔達 李靖 封德彝 宇文士及 長孫無忌 杜如晦 房玄齡 高士廉 溫彥博 岑文本 魏徵 侯君集 楊師道 戴胄 劉洎 李世績 張亮 馬周 褚遂良 崔仁師 楊宏禮 王圭 杜淹 楊恭仁 許敬宗 高季輔 張行成
高宗朝 長孫無忌 褚遂良 於志寧 張行成 高季輔 李世績 柳?#93; 宇文節 韓瑗 來濟 崔敦禮 李義府 許敬宗 杜正倫 辛茂將 任雅相 盧承慶 許圉師 上官儀 劉祥道 竇德元 樂彥瑋 孫處約 姜恪 陸敦信 戴至德 劉仁軌 楊武 李安期 張文瓘 趙仁本 閻立本 李敬元 郝處俊 來恆 薛元超 李義琰 高智周 張大安 裴炎 王德真 崔知溫 郭待舉 岑長倩 郭正一 魏元同 劉齊賢
武周朝則天朝
劉仁軌 薛元超 郭正一 姚元崇 裴炎 袁恕己 敬暉 岑長倩 郭待舉 魏元同 劉齊賢 韋宏敏 桓彥范 王德真 劉褘之 武承嗣 騫味道 崔察 李景諶 韋方質 沉君諒 裴居道 韋思謙 蘇良嗣 韋待價 張光輔 王本立 范履冰 邢文偉 武攸寧 傅游藝 史務滋 宗秦客 格輔元 樂思誨 任知古 歐陽通 裴行本 狄仁傑 楊執柔 李游道 袁智宏 崔神基 崔元綜 李昭德 姚崇 李元素 王璇 婁師德 韋巨源 陸元方 豆盧欽望 蘇味道 王孝傑 武什方 楊再思 杜景佺 周允元 孫元亨 李道廣 王方慶 王及善 宗楚客 武三思 吉頊 李嶠 張錫 韋安石 李懷遠 顧琮 李迥秀 朱敬則 唐休璟 韋嗣立 崔元暐 張柬之 房融 韋承慶
中宗朝 宰相三十八人 劉景先 岑長倩 郭待舉 韋宏敏 崔元暐 楊再思 張柬之 房融 韋承慶 袁恕己 桓彥范 敬暉 武三思 祝欽明 魏元忠 李懷遠 豆盧欽望 韋巨源 李嶠 於惟謙 蘇瑰 宗楚客 蕭至忠 紀處訥 張仁亶 韋嗣立 崔湜 趙彥昭 韋溫 鄭愔 張錫 裴談 岑羲 張嘉福
睿宗朝
宰相二十五人 李隆基 李嶠 蕭至忠 張仁亶 韋嗣立 趙彥昭 韋安石 蘇瑰 唐休璟 裴談 張錫 岑羲 崔湜 劉幽求 鍾紹京 李日知 薛稷 姚元之 崔日用 宋璟 郭元振 張說 竇懷貞 魏知古 陸象先
玄宗朝
宰相三十四人 劉幽求 韋安石 魏知古 崔湜 陸象先 竇懷貞 岑羲 蕭至忠 郭元振 張說 姚元之 盧懷慎 源乾曜 宋璟 蘇頲 張嘉貞 王晙 李元紘 杜暹 蕭嵩 宇文融 裴光庭 韓休 裴耀卿 張九齡 李林甫 牛仙客 李適之 陳希烈 楊國忠 韋見素 崔圓 房管 崔渙
肅宗朝
宰相十六人 韋見素 崔圓 房管 裴冕 崔渙 李麟 苗晉卿 張鎬 王玙 呂諲 李峴 第五琦 李揆 蕭華 裴遵慶 元載
代宗朝
宰相十二人 李適 苗晉卿 裴遵慶 元載 李輔國 劉晏 李峴 王縉 杜鴻漸 裴冕 楊綰 常袞
德宗朝
宰相三十五人 崔佑甫 常袞 李勉 楊炎 盧杞 馬燧 關播 蕭復 喬琳 劉從一 姜公輔 盧翰 李晟 張延賞 韓滉 崔造 柳渾 李泌 董晉 趙憬 陸贄 賈耽 盧邁 崔損 趙宗儒 鄭余慶 杜佑 齊抗 高郢 鄭珣瑜 張鎰 劉滋 齊映 渾瑊 竇參
順宗朝
宰相七人 賈耽 杜佑 鄭珣瑜 高郢 韋執誼 杜黃裳 袁滋
憲宗朝
宰相共二十九人 賈耽 韋執誼 杜佑 杜黃裳 袁滋 鄭余慶 於頔 鄭絪 武元衡 李吉甫 韓宏 裴洎 李藩 權德輿 李絳 張宏靖 韋貫之 裴度 李逢吉 王涯 崔群 李墉 李夷簡 皇甫鎛 程異 令狐楚 蕭俯 段文昌 崔植
穆宗朝
宰相十四人 韓宏 裴度 李夷簡 皇甫鎛 令狐楚 張宏靖 蕭俯 段文昌 崔植 杜元穎 王播 元稹 李逢吉 牛僧孺
敬宗朝
宰相七人 杜元穎 王播 李逢吉 牛僧孺 李程 裴度 竇易直
文宗朝
宰相二十四人 杜元穎 王播 李逢吉 牛僧孺 竇易直 裴度 韋處厚 楊嗣復 李珏? 路隨 李宗閔 段文昌 宋申錫 李德裕 李固言 鄭覃 王涯 李訓 賈餗 舒元輿 李石 陳夷行 崔珙 崔鄲 李紳
武宗朝
宰相十五人 李固言 李石 楊嗣復 李珏? 崔鄲 牛僧孺 崔珙 李德裕 陳夷行 李紳 李讓夷 崔鉉 杜悰 李回 鄭肅
宣宗朝
宰相二十三人 李讓夷 李紳 鄭肅 李回 白敏中 韋琮 崔元式 李德裕 盧商 馬植 周墀 崔龜從 任銘 魏扶 令狐綯 裴休 魏謨? 崔慎由 鄭朗 蕭鄴 劉瑑 夏侯孜 蔣伸
懿宗朝
宰相二十一人 令狐綯 白敏中 蕭鄴 夏侯孜 蔣伸 杜審權 杜悰 畢諴 楊收 曹確 高璩 蕭置 徐商 路岩 於琮 韋保衡 王鐸 劉鄴 趙隱 蕭仿 崔彥昭
僖宗朝
宰相二十三人 蕭仿 崔彥昭 鄭畋 盧攜 王鐸 李蔚 鄭從讜 崔沆 豆盧瑑 王徽 裴澈 蕭遘 韋昭度 鄭昌圖 杜讓能 孔緯 張浚 韋保衡 趙隱 劉鄴 裴坦 劉瞻 劉崇望
昭宗朝
宰相二十五人 朱溫 韋昭度 孔緯 杜讓能 張濬 楊行密 劉崇望 崔昭緯 徐彥若 鄭延昌 王摶 崔胤 李溪 陸扆 孫偓 鄭綮 朱朴 崔遠 裴贄 裴樞 王溥 獨孤損 柳璨 陸希聲 蘇檢 盧光啟 韋貽范
哀帝朝
宰相六人 裴樞 獨孤損 崔遠 柳璨 張文蔚 楊涉
五代
後梁
太祖朝
張文蔚 楊涉 薛貽矩 王景仁 韓建 於競 張策 趙光逢 杜曉 敬翔
郢王朝
趙光逢 杜曉 敬翔
末帝朝
趙光逢 杜曉 敬翔 姚洎 於競 鄭珏 蕭頃 李琪
後唐
庄宗朝
豆盧革 盧程 趙光胤 韋說
明宗朝
豆盧革 韋說 鄭珏 任圜 馮道 崔協 王建立 趙鳳 李愚 劉昫
閔宗朝
陳興雲 劉昫 李愚
末帝朝
劉昫 李愚 盧文紀 姚顗 張延朗 韓昭胤 馬胤孫 馮道
後晉
高祖朝
馮道 趙瑩 桑維翰 李嵩 和凝
出帝朝
馮道 趙瑩 桑維翰 李嵩 和凝 劉昫 馮玉 景延廣
後漢
高祖朝
蘇維吉 蘇禹圭 竇貞固 李濤
隱帝朝
蘇維吉 蘇禹圭 竇貞固 李濤 楊邠 馮道
後周
太祖朝
馮道 蘇禹圭 竇貞固 王峻 李榖 范質
世宗朝
范質 李榖 景范 王溥 魏仁浦
恭帝朝
范質 王溥 魏仁浦
北漢
世祖朝
鄭珙 趙華
睿宗朝
趙華 衛融 趙弘 郭無為 張昭敏
少主朝
郭無為 張昭敏
英武帝朝
郭無為 劉繼文 劉繼顒 李惲
前蜀
高祖朝
王宗佶 韋庄 張格 王鍇 周庠 庾傳素
後主朝
張格 王鍇 周庠 庾傳素 許寂
後蜀
高祖朝
孟仁贊 趙季良
後主朝
趙季良 毋昭裔 張業 李昊 徐光溥 范仁恕 歐陽迥
吳 高祖朝
徐溫 嚴可求 徐知誥
睿帝朝
徐溫 嚴可求 王令謀 宋齊丘 徐知訓 徐知誥 徐知詢 周本 徐景通 徐景遷 徐景遂 徐景達
南唐
烈祖朝
宋齊丘 張延翰 張居詠 李建勛 徐玠 李景遂
元宗朝 宋齊丘 張居詠 徐玠 周宗 李建勛 李景遂 李景運 馮延巳 杜昌業 常夢錫 孫晟 鍾謨 嚴續 游夢言 殷崇義 李弘冀 李從嘉
後主朝 嚴續 游夢言 殷崇義
南漢 高祖朝 趙光裔 楊洞潛 李殷衡 倪曙 劉浚 趙損 王定保 王翻
殤帝朝 趙光裔 楊洞潛 劉浚 劉弘昌
中宗朝 劉浚 王翻 劉弘昌 劉弘杲 陳渥 黃瓊芝 盧膺
後主朝
陳延壽 李托 鍾允章 龔澄樞

惠宗朝
王延稟 王繼鵬 李敏
康宗朝
王延曦 葉翹 王倓
景宗朝
李敏 李真 王亞澄 楊沂豐 余廷英 李仁遇 李光准
福王朝 繼昌 潘承祐
楚 馬賨 馬存 高郁 呂師周 廖偃 姚彥章 許德勛 吳越
武肅王朝
錢元瓘 杜建徽
文穆王朝
杜建徽 曹仲達 沈嵩 皮光業 陸仁章 仰仁詮 許明 錢弘佐
忠獻王朝
曹仲達 皮光業 仰仁詮 林鼎 郭師從 元德昭 吳程 錢弘倧
忠遜王朝
元德昭 吳程 錢弘俶
忠懿王朝
元德昭 錢弘億 吳程 裴堅 吳延福 鮑修讓 沈虎子 崔仁冀 錢惟浚
北宋
太祖朝
范質 王溥 魏仁浦 趙普 薛居正 沈義倫
太宗朝 趙普 薛居正 沈義倫 盧多遜 宋琪 李昉 呂蒙正 張齊賢 呂端
真宗
呂蒙正 張齊賢 呂端 李沆 向敏中 畢士安 寇準 王旦 王欽若 丁謂 李迪 馮拯
仁宗 王欽若 丁謂 馮拯 王曾 李迪 張知白 張士遜 呂夷簡 王隨 陳堯佐 章得象 晏殊 杜衍 賈昌朝 陳執中 文彥博 宋庠 龐籍 梁適 劉沆 富弼 韓琦 曾公亮
英宗朝 韓琦 曾公亮
神宗朝
富弼 韓琦 曾公亮 陳旭 王安石 韓絳 吳充 王圭 蔡確
哲宗朝 司馬光 文彥博 王圭 蔡確 韓縝 呂公著 呂大防 范純仁 劉摯 蘇頌 章惇 蘇轍
徽宗朝 章惇 韓忠彥 曾布 蔡京 趙挺之 何執中 張商英 劉正夫 余深 王黼 李邦彥 白時中
欽宗朝
李邦彥 白時中 張邦昌 吳敏 徐處仁 唐恪 許將、歐陽珣
南宋高宗朝
李綱 黃潛善 汪伯彥 朱勝非 呂頤浩 杜充 范宗尹 趙鼎 張浚 秦檜 萬俟卨 沈該 湯思退 陳康伯 朱倬
孝宗朝
張浚 湯思退 陳康伯 朱倬 史浩 洪適 葉顒 魏杞 蔣芾 陳俊卿 虞允文 梁克家 曾懷 葉衡 趙雄 王淮 周必大 留正
光宗朝 周必大 留正 葛邲 黃祖舜
寧宗朝 留正 趙汝愚 余端禮 京鏜 謝深甫 陳自強 韓侂胄 錢象祖 史彌遠
理宗朝 史彌遠 鄭清之 喬行簡 崔與之 李宗勉 史嵩之 范鍾 杜范 游侶 趙葵 謝方叔 吳潛 董槐 程元鳳 丁大全 賈似道
度宗朝 賈似道 程元鳳 葉夢鼎 江萬里 馬廷鸞
恭帝朝
賈似道 王爚 章鑒 陳宜中 留夢炎 吳堅 文天祥
端宗朝
陳宜中 李庭芝 文天祥 黃鏞
末帝朝
文天祥 陸秀夫
元朝 安童,崔斌,伯顏,桑哥,脫脫,哈麻,成遵,史天澤,阿合馬,蕭拜住,耶律楚材,鐵木迭兒,燕鐵木兒,鐵木兒塔識
明朝太祖朝
常遇春 楊憲 蔡哲 王溥 傅■劉惟敬 睢稼 宋冕 廖永忠
馮冕 侯善 胡惟庸

㈨ 陳姓歷史名人

1、陳完:春秋時陳國公族,陳厲公媯躍之子,字敬仲(一說敬是謚號);是戰國時期田氏齊國的始祖;其後裔中有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田穰苴,孟嘗君田文,新朝皇帝王莽等。

2、陳勝:字涉,秦末陽城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他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夫刺殺而死,陳勝死後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劉邦稱帝後,追封陳勝為「隱王」。

3、陳湯: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人,西漢大將。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經假託聖旨,脅迫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於,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官至射聲校尉、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在長安去世。王莽掌權後,追謚陳湯為破胡壯侯。

4、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漢靈帝末年,陳琳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於事敗被殺。

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府。袁紹失敗後,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劉楨、應瑒、徐乾等同染疫疾而亡。

5、陳後主:陳太建十四年(隋開皇二年,582年)至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陳頊長子,母皇後柳敬言,南北朝時期陳朝最後一位皇帝。

㈩ 姓陳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陳勝,字涉,陽城( 今河南登封市東南 ,一說今河南商水縣西南)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聯合吳廣率領戍卒發動大澤鄉(今安徽宿州市)起義,成為反抗暴秦起義的先驅;占據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為車夫庄賈所害,葬於芒碭山。劉邦稱帝後,追封陳勝為「隱王」。

2、陳湯,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西漢大將。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經假託聖旨,脅迫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於,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
官至射聲校尉、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在長安去世。王莽掌權後,追謚陳湯為破胡壯侯。
3、陳寔,字仲躬(《陳寔碑》誤作仲弓),潁川許縣(今河南許昌長葛縣古橋鄉陳故村)人 。東漢時期官員、名士。
陳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轉為督郵,遷西門亭長,四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將軍府。司空黃瓊辟選人才,補聞喜縣令,治理聞喜半歲;復除太丘長,後世稱為「陳太丘」。
其子陳紀、陳諶並著高名,時號「三君」。他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與鍾皓、荀淑、韓韶合稱為「潁川四長」。中平四年(187年),陳寔在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四。謚號文范先生,葬於郎城。
4、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
漢靈帝末年,陳琳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於事敗被殺。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府。
袁紹失敗後,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劉楨、應瑒、徐乾等同染疫疾而亡。
陳琳著作,據《隋書·經籍志》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5、陳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里人,祖籍潁川(今河南禹州),漢太丘長陳寔之後,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557年-559年在位)。
早年擔任新喻侯蕭映(梁武帝侄子)傳令吏,受器重。大同十年(544年),廣州兵亂,蕭映被圍,陳霸先一戰解圍,受梁武帝矚目。次年,受任為交州司馬,前往交州討伐李賁等人。侯景之亂,陳霸先得知都城被圍,立即准備赴援。
大寶三年三月,在建康摧毀侯景勢力。陳霸先奉命鎮守在京口(今江蘇鎮江),王僧辯鎮守在建康。梁承聖三年(554)九月,梁元帝被西魏所殺。陳霸先與王僧辯迎梁元帝第九子蕭方智至建康,准備稱帝。承聖四年,北齊派兵南向,護送貞陽侯蕭淵明即位。
九月,陳霸先在京口舉兵,除去王僧辯,把蕭淵明趕下台,蕭方智登基稱帝。陳霸先總攝梁朝軍國大事,分別於紹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先後擊潰北齊兩支武裝力量的大規模進犯。
後進爵為公,拜丞相、錄尚書事、鎮衛大將軍,進封義興郡公,拜大傅;又進位相國,總百揆,加九錫,封陳公,尋進爵為王。

閱讀全文

與陳氏歷史上出過多少位宰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