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知道新中國成立後關於禁武的詳細內容
禁武:禁止上映《武訓傳》的簡稱。
1950年年底,由孫瑜編導、趙丹主演的《武訓傳》在全國公映,這是趙丹在新中國成立後主演的第一部影片。一年之後,竟掀起全國性大批判,為窮孩子辦學的武訓成了大地主、大流氓。《武訓傳》也被禁止上映,成為新中國首部禁片。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寫的社論《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電影《武訓傳》描寫和歌頌了清末武訓行乞興學的事跡。《武訓傳》上映後,引起了兩種截然相反意見的爭論。贊揚者認為,這「是一部富有教育意義的好電影」,武訓是「永垂不朽值得學習的榜樣」。批評者認為,電影《武訓傳》是一種「缺乏思想性有嚴重錯誤的作品」、「武訓不足為訓」。這本是文藝界不同意見的正常爭論。而毛澤東卻認為,電影《武訓傳》宣傳了反歷史唯物主義的反動思想,必須嚴肅批判。他嚴厲地指出:《武訓傳》所提出的問題帶有根本的性質。承認或者容忍對它的歌頌,「就是承認或者容忍污衊農民革命斗爭,污衊中國歷史,污衊中國民族的反動宣傳為正當的宣傳」。他說「一些號稱學好了馬克思主義的共產黨員……竟至向這種反動思想投降」。並由引得出「資產階級思想侵入了戰斗的共產黨」的嚴重結論。
7月23日,《人民日報》又公布了經毛澤東親筆修改的《武訓歷史調查記》,說武訓是一個「大流氓、大債主和大地主」。這樣,《武訓傳》的討論就變成了全國性的政治大批判。批判持續一年多。這一批判嚴重地混淆了思想藝術和政治問題的界限,使著名的編導孫瑜受到沉重的打擊,40多位同志受到牽連。也給新中國的電影藝術創作的發展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據統計,1950年,我國拍攝國產故事片29部,1951年僅有1部。1951年至1954年4年中,共計拍攝了16部。
武訓是清末山東邑縣人,生於1838年,死於1896年。據傳他出身貧寒,青年時因苦於不識字而受人欺騙,決心行乞興學,以便讓窮人的孩子都能讀書識字,免受有錢人的欺壓,過上好日子。武訓經過30年的乞討,積累了一些錢,在他50歲以後陸續在堂邑柳林集、館陶、臨清辦起了3所義學,而他自己仍然乞討過活,直至死去。武訓的行乞興學活動,受到當時統治階級的贊揚,清末山東巡撫張曜曾奏准光緒帝給予「建坊施表」。武訓死後,其事跡「宣付史館」,被尊為「義乞」、「乞聖」。
❷ 中國廣電總局禁播的國內外電影、電視劇有哪些
東京食屍鬼,心理罪,一路向西,五十度灰……一些暴力色情不健康的吧
❸ 歷史 禁毒 史事
虎門硝煙
虎門銷煙(1839年6月)是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令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國際禁毒日。
[編輯本段]背景
自從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敗亡和工業革命之後,英國已晉身為工業大國。1757年,英國消滅莫卧兒帝國,將印度納入殖民統治,是為英屬印度。英國東印度公司於1773年取得印度專賣權,大量生產鴉片,運送到加爾各答的倉庫等待輸出。英國政府和英國東印度公司董事會開始對華貿易之時,並不支持販賣鴉片,認為有損國家的體面。
1833年8月23日,英國國會通過《東印度公司改革法案》,英國樞密院下令廢止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華的貿易專利權和壟斷權。英國東印度公司大班被駐華商務總監取代。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任命律勞卑勛爵為首任駐廣州商務總監,並任命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後一任大班德庇時(又譯戴維斯、爹核士、大衛斯)及G·B·羅拔臣爵士為副手。
英國方面已訓令律勞卑可作武力行動,道光十四年六月十三(1834年7月15日),就在律勞卑成為商務總監不久,就從澳門乘船,打算硬闖廣州進駐,結果與兩廣總督盧坤發生沖突。盧坤下令將律勞卑等人驅逐回澳門,律勞卑退回澳門不久就病亡,德庇時成為第二任駐華商務總監。
由於清朝政府不許在陸地上買賣鴉片,也不準將鴉片存於澳門,於是英商就把鴉片倉庫設在船上,名為「躉船」,停泊在伶仃洋至台灣的周邊海域,讓走私鴉片者接貨立券,憑券使可在廣州取錢,當時,加爾各答的英國人報紙如此報道
[編輯本段]全國禁煙
以琦善為首的弛煙派評擊黃爵滋,以各種理由將煙害問題歸疚於其他社會問題上,而且主張禁煙的官員不過是少數人,就連道光帝即位前也嘗過鴉片,後來醒覺才戒掉煙癮,使他對禁煙一事猶疑不決。但林則徐早已於江蘇巡撫及湖廣總督任內時禁煙,把煙販及鴉片吸食者一掃而空。鑒於林則徐的成功,令道光帝認為禁煙並非不可行,於是道光帝下定決心,革除吸食鴉片的慶親王奕竇、輔國公溥喜之爵位,又將弛煙派的許乃濟品位降級。道光帝召林則徐入京,一連八日,天天皆召見林則徐商談禁煙,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關防,全國禁煙。
林則徐成為欽差大臣之後,引起弛煙派和滿州貴族不滿,但礙於道光帝的皇威,不敢公開反對,只得暗中阻撓。弛煙派首領琦善向林則徐威迫利誘,後人記述當時的情況:
龔自珍亦對林則徐的安危擔憂,他提議林則徐帶同重兵巧匠,一旦發生戰爭,便可即時還擊,更願隨林則徐一同南下,但林則徐不願他捲入政治旋渦,婉拒了龔自珍的好意。
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巡撫怡良通力合作,發佈道光帝聖旨,查封煙館,逮捕煙販,下令處死了中國煙販馮安剛。林則徐最大的阻力是怡和洋行的威廉·渣甸及寶順洋行的蘭士祿·顛地。威廉·渣甸為阻止林則徐,返回英國,游說政府對清廷採取強硬行動。林則徐一知道人稱「鐵頭老鼠」的威廉·渣甸離去便高興表示:「鐵頭老鼠,狡猾的鴉片走私頭目,畏懼天朝的憤怒,已經回到煙霧之地。」
[編輯本段]封鎖十三行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正式抵粵,受九響禮炮之禮,所有廣東高官員皆來迎接。美國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觀禮,他留下了有關林則徐相貌的重要文獻:「氣度莊重,表情相當嚴厲,身材肥胖,上唇濃密的黑短髭,下巴留著長髯,看來六十歲左右。」林則徐首先參觀越華書院,並提了一對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眾鴉片煙商以為賄賂就能打動新來的欽差大臣,偏是林則徐就與歷來的官員不同,視錢財如無物,他限定所有煙商三日內交出全數鴉片,並簽切結書,聲明以後不販鴉片,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少數的煙商屈服,交出鴉片,但大部份的煙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辦,皆無所動。林則徐便宣告:「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知識界的士人與他同一陣線,召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三大書院六百四十五學子入貢院「考試」。這次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四道:「1.鴉片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2.零售商;3.過去禁煙弊端;4.禁絕之法。」自此林則徐掌握了所有煙商、貪官污吏之名單。
禁煙期間,林則徐寫了一封致維多利亞女王的照會,質問女王明知鴉片有害,在國土上包括倫敦、蘇格蘭和愛爾蘭等地不產鴉片,嚴禁國民吸食。但卻在其管轄的印度種植生產鴉片,批准國民在中國進行鴉片貿易。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鴉片,並通知女王中國已經通過《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全面禁煙,使英國國民放棄鴉片貿易。
外國煙商認為交少量鴉片給林則徐交差便了事,於是採取施延手法,稱對命令要詳加考慮,成立委員會作報告,七日內回復。林則徐非常氣憤,限令煙商依時交出鴉片,否則翌日十時親到十三行審判外國煙商。美國煙商表示願隨林則徐指示,遭蘭士祿·顛地阻止。結果三日之後,煙商決定象徵性交出一千零三十七箱鴉片。於是鄧廷楨下令封鎖廣州海岸,圍困十三行,蘭士祿·顛地意圖逃走,被鄧廷楨活捉。
其時商務總監為查理·義律,他一聽到十三行被圍困,立即從澳門趕到廣州。義律只見十三行皆有人把守,便提劍闖入,看守人只得放行,但絕不讓他走出來。林則徐下令十三行內所有華人遷出,斷絕通信,斷水斷糧。十三行內有三百五十名外國人,只得親自去烹調、洗滌、鋪床、擦燈、挑水、擠牛奶,做平時根本不用動手做的家務。
二月十一(1839年3月25日),義律屈服,願意約見任何一名官員。廣州知府與他見面,但義律又不出現。林則徐向義律作最後通牒——《示諭外商速交鴉片煙土四條稿》,痛斥義律,義律最終於二月十四(1839年3月28日)朝早六時服從林則徐之命令。向林則徐呈送了《義律遵諭呈單繳煙二萬零二百八十三箱稟》;從林則徐3月10日到達廣州,到義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繳出全部鴉片,總共18天。
不過義律留有後著,他不讓外國煙商直接交鴉片給林則徐,而是先交給他,再以「以不列顛女王陛下政府的名義」繳出鴉片,連利息、運費一共二萬零二百三十八箱鴉片。令商業沖突變相成中英兩大帝國的沖突。
封鎖十三行事件後被寫入《南京條約》,並以此為借口索取賠款600萬圓。條約寫道:「四、因大清欽差大憲等於道光十九年二月間經將大英國領事官及民人等強留粵省,嚇以死罪,索出鴉片以為贖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銀六百萬圓償補原價。」
銷煙過程
虎門銷煙場景展示(福州林則徐祠堂內)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日),林則徐、鄧廷楨及廣東海關監督豫坤乘船到達虎門,會同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驗收鴉片。煙販在沙角繳煙,並在路易莎號簽發收據。林則徐並建議繳出一箱鴉片,則賞茶葉五斤。
美國及荷蘭煙商承諾永不再販鴉片,義律卻從中破壞,繳煙途中運走鴉片,又以各種理由拖延繳煙時間。林則徐將計就計,也延長封鎖十三行的時間,義律無奈如數繳煙。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民間繳煙完畢,拘捕吸毒者、煙販一千六百人,收繳煙膏四十六萬一千五百二十六兩、煙槍四萬二千七百四十一桿、煙鍋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1839年5月18日),煙販繳煙完畢,共收一萬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蘭士祿·顛地等英國商販被驅逐出境,次日義律亦將十三行的英國人撤到澳門。
林則徐本想將鴉片運回京師銷毀,不過御史鄧瀛認為為防鴉片被偷偷換掉,就地銷毀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則徐決定於虎門公開銷煙,接下來林則徐就要找出銷毀鴉片的方法。林則徐曾使用傳統銷毀鴉片「煙土拌桐油焚毀法」,但膏余卻會滲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於是林則徐找出第二種方法「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化法的辦法是在海邊挑挖兩池,池底鋪石,為防鴉片滲漏,四周釘板,再挖一水溝。將鹽水倒入水溝,流入池中。接著把煙土割成四瓣,掉入鹽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煙土溶解。各工作人員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搞拌,務求煙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時,把池水送出大洋,並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當天日記里又說:「以日內消化鴉片,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暫徙,以避其毒也。」
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門銷煙正式開始,虎門搭起了一座禮台,前面掛著一面黃綾長幡,上書「欽差大臣奉旨查辦廣東海口事務大臣節制水陸各營總督部堂林」,廣東各高級官員全部出席。由於銷煙是公開參觀的,加上是端午節前後,因此人們紛紛前往虎門淺灘。另外,不販鴉片的外商、領事、外國記者、傳教士等等,都專程由澳門或其他地方前來參觀,當中無一是英國人,以抗議清廷對英國人財產施加壓迫。
當中有帶同家眷之不販鴉片的美商C·W·金、傳教士裨治文、商船船長弁遜等十人,不信林則徐有辦法把所有鴉片完整銷毀,於是前來實地考證。林則徐乾脆給他們進入池邊,讓外國觀察員直接詳看銷煙方法,沿途講解。待觀看全部過程、反復考察後,皆心悅誠服,向林則徐脫帽致敬。事後,傳教士裨治文在任職的《中國叢報》中記述:
此外,《澳門月報》、《季度評論》、《新加坡自由新聞》、《廣州紀時報》等外國人報紙皆大編幅連續報道虎門銷煙,而且得到與鴉片貿易無關的外國人支持及肯定。英國本土方面也因此事件而物價增漲,尤其是大米、絲綢和銀。
澳葡政府亦對查禁鴉片一事相當合作,葡萄牙商人全部承諾不販鴉片,並歡迎林則徐親臨查辦。林則徐於是發表聲明,不但葡萄牙商人可以正常貿易,往中國貿易時更會得到保護,絕不被人欺凌。
從四月廿二至五月十日(1839年6月20日)當中,共銷毀兩百三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斤鴉片,其中少數鴉片運送京師作樣本,然後銷毀。
❹ 怎麼看被禁貼吧的帖子
這個需要 看有沒有以前被引擎收錄的 如果有收錄的 可以看下歷史記錄 或者看下快照信息
如果都被刪了 那肯定看不了了
❺ 哪位能告訴我:在哪裡可以讀到被禁的中國歷史呢
國家檔案館。。。當然你要是能進得去的話。。絕對的絕密啊。。。
❻ 為什麼要規定有些文物禁止出國展覽,我國首批被禁文物有多逆天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馮驥才賀蘭山下感慨之言》
文物,是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見證者,他們身上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記載著千年前的故事。
現代人通過高科技,利用這些文物溝通古今,將千百年前的故事講給現代人聽。這些文物,對現代研究歷史文化有著極大的價值。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現存的國家,驕傲的屹立於世界東方。我們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浩盪歷史,歷史不僅為我們留下了優秀的傳統文化,更為我們留下了眾多極富藝術鑒賞價值和研究價值的文物。
這些文物不僅在中國受到重視,同樣也吸引著國外專家對此抱有極大興趣,想將其借到自己國家展覽,加強文化交流。
物盡所用,讓每一樣東西在適合他的地方盡職盡責,在適合自己的地方發揮最大作用。要相信沒有無用之才,不要自怨自艾,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你便是自己的天才。
參考文獻:《馮驥才賀蘭山下感慨之言》
❼ 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被禁的原因是什麼
1937年10月,《西行漫記》(直譯應為《紅星照耀中國》)由戈蘭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紀引起巨大轟動。1938年12月18日上海復社翻譯出版中譯本時,由於當時抗日戰爭已經開始,考慮到聯合統一戰線等情況,書名改為《西行漫記》。盡管這樣,在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該書還是成了一部禁書。
全書共12篇,主要內容包括:
1、關於紅軍長征的介紹;
2、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采訪;
3、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紅軍的軍事策略;
4、作者的整個采訪經歷和感受等。
毛澤東和周恩來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7)怎麼查看中國被禁的歷史擴展閱讀:
《紅星》被毛澤東稱贊為「外國人報道中國人民革命的最成功的兩部著作之一」,近八十年來它在中國艱難曲折跌宕起伏的出版歷程中,也帶有不少神秘色彩,充滿傳奇。
1938年2月在中共地下黨支持下,由胡愈之出面主持,經林淡秋、梅益等12人集體動手、分別承譯,僅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就將《紅星》全書譯完,並改名為《西行漫記》,以實際並無社址和門牌的「復社」名義,在淪陷後的上海「孤島」秘密出版了。
為避免查禁便於流傳而更名的中譯本《西行漫記》,全書共12章56小節,其中第5章《長征》和第4章《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可說是全書的骨骼與靈魂。同時書中還配有斯諾在陝北所攝的數十幀珍貴照片,又另附兩張描繪精緻的長征路線圖和西北邊區圖。
因此該書雖秘密印行卻不脛而走,大受歡迎,短短十個月即印行4版,發行5萬冊,轟動了國內及國外華僑聚集地。許多讀者冒著極大風險爭相傳閱乃至輾轉傳抄,一些進步青年則懷揣該書奔往紅星升起的革命聖地延安,投身到抭戰的時代洪流中。
為擴大影響和攜帶方便,《紅星》 還曾以節譯本和抽印本——將第4、第5兩章更名為《毛澤東自傳》與《二萬五千里長征》單獨出版,大量翻印發行。《紅星》的巨大影響,使日本駐上海憲兵隊驚恐萬分,他們嚴加查禁,並千方百計搜尋「復社」成員的下落,逮捕拷打進步文化人士,雖絞盡腦汁,仍一無所獲,直至1945年戰敗投降,也始終沒能搞清「復社」到底是怎麼回事!在國統區,當局也對此書和斯諾的不少著作,嚴加查禁,不準發行。
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上海又出版了據美國蘭登版譯出含第13章的兩種新譯本:即史家康等六人所譯《長征二萬五千里》和亦愚翻譯的《西行漫記》,新增第13章6小節文字,著重介紹紅軍的游擊戰術。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接二連三的政治運動和路線斗爭,《西行漫記》僅1960年2月由三聯書店據「復社」版印行一次,當時它雖因斯諾訪華得以再版問世,但限「內部發行」,印數有限。及至「文革」爆發,它也慘遭禁錮。尤為荒唐可笑的是在聞名全國的圖書館里,《西行漫記》竟與蔣介石的著作、希特勒的《我的奮斗》等並排列為「嚴加控制」的書籍,深深封存起來。
1979年12月北京同時出版兩種新的重要譯本:一是由人民出版社所出、經吳黎平整理定稿具有文獻性的版本《毛澤東1936年同斯諾的談話》;另一重要全新譯本系三聯書店版、出自資深翻譯名家董樂山之手的《西行漫記》。
全書據1937年倫敦版忠實譯出,增補了「復社」版因故未譯的涉及共產國際李德的《那個外國智囊》(見第11章第5節),使全書還原為12章57小節,恢復了在英美各國風行一時的英文本初版的歷史原貌。同時對英文版中一些史實錯誤以及人名、地名、書刊名稱的拼寫錯誤也作了一些必要校正。因此它可稱之為《紅星》在中國流傳數十年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嶄新全譯本,初版30萬冊,很快售罄,兩年左右即發行165萬冊。
❽ 中國歷史上的禁武令
頒布這套法令的皇帝,正是大世王朝的第五任皇帝:景任。他是大世開國以來,繼位年紀最小的皇帝。即位之時,他只不過是年僅九歲的孩童。正是在他即位的121年,幾乎橫掃整個大世王朝的「七王之亂」興起於朝野。這個孩子的童年,應該說一直生活在一個緊張的氛圍之中。因為叛亂之事,無論朝廷還是家室,都無法顧及到他的成長環境,也無法照顧到他的心理成長。所以[景任在後來的執政之後,表現了一種比較冷漠,卻又非常固執的性格。
因為在戰亂的氛圍中成長。他的天性中自然對一切帶有武力的事物非常厭惡。這一點,對後來禁武令的頒布創造了先天性的條件。再加上這位皇帝固執的性格,通常行事也以難照顧周全。這正是禁武令倉促頒布的內因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