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蕭縣有哪些旅遊景點呢除了城隍廟,還有哪三個地方值得遊玩呢
蕭縣,安徽省宿州市下轄縣,地處安徽省北大門,臨近徐州,是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地理位置優越,有「四省通衢」之稱。蕭縣有著悠久的歷史,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漢文化、孝道文化的發祥地,因此歷史遺留的遺址很多。那麼到蕭縣旅遊,可以去哪些地方遊玩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四處值得遊玩的旅遊景點。
第四處是蕭縣城隍廟,有這樣一個說法「到蕭縣不去城隍廟,等於沒到過蕭縣」,因此可以說城隍廟是蕭縣的地標建築。蕭縣城隍廟始建於於明朝萬曆年間,總佔地面積9988平方米,建築面積11814平方米,由南樓、北樓、中樓和東西樓相互連接,建築宏偉,金碧輝煌,可以登高遠眺。這里附近還有小吃街和一些特色的商鋪,琳琅滿目,是購物不錯的選擇。
⑵ 宿州有哪幾個區哪幾個縣
宿州市有1個市轄區,4個縣。
宿州,安徽省地級市,建設為皖蘇魯豫四省交匯區域的新興中心城市,地處安徽省北部,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截至到2021年,宿州市下轄1個區、4個縣,總面積9787平方千米。
宿州市的1個市轄區為埇橋區,4個縣包括蕭縣、泗縣、靈璧縣、碭山縣。
1、1949年3月25日,江淮邊區行政公署決定,將二專署並入三專署和豫皖蘇行政公署三專署、六專署之一部合並,成立宿縣專區。
2、1952年,安徽省宿縣專區濉溪縣的趙庄、鍾庄、王莊、小溝岸、邸庄、張庄等11個自然村劃歸河南省永城縣,碭山縣的雨亭區、新興區一並劃入。
3、1992年,撤銷宿縣,並入縣級宿州市,宿縣地區下轄宿州市、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共一市四縣,地區行署駐宿州市,1998年,國務院同意撤銷宿縣地區和縣級宿州市,設立地級宿州市。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宿州
⑶ 蕭縣的文化歷史是什麼
蕭縣位於安徽省最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古為蕭國,春秋時附屬於宋,秦置蕭縣,隋唐至清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屬江蘇省徐州,1955年由江蘇省劃歸安徽省,沿革至今。總面積1871平方公里,大部分為平原,東南部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嶺。人口130萬,轄18鎮5鄉708個行政村。開放的蕭縣日益顯現出其特有的發展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蕭縣緊靠徐州都市經濟圈中心城市徐州市,縣城距京航運河30公里、徐州觀音機場50公里、連雲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門」之稱。東臨京滬鐵路,隴海、徐阜鐵路縱橫穿過,連霍、合徐兩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310、311兩條國道和三條省道及星羅棋布的縣鄉道路形成的交通網路與周邊地區緊緊相連,承東啟西,南引北聯,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名優農產品基地眾多。蕭縣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年日照時數為2220至2480小時,年均氣溫14.4℃,年均無霜期208.3天,年均降雨量811.2毫米。蕭縣植被保存完好,工業污染程度低,具有生產加工綠色食品的自然條件。耕地面積10萬公頃,農作物主要有小麥、棉花、大豆、玉米、山芋及花生、芝麻等。全縣水果掛果面積50萬畝,主要有葡萄、蘋果、梨、黃白桃、巴斗杏、柿子、櫻桃、山楂等。孫圩子胡蘿卜、閆集黑皮冬瓜、馬井韭青韭黃、聖泉蕭國聖桃、黃河故道水晶梨、龍城石榴、新莊黃牛、黃口三元雜交豬、丁里華英鴨等名優農產品種養基地聞名全國。
——礦產資源豐富,水電供應充足。蕭縣為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已探明煤炭儲量 7.5億噸,現有17對礦井,年產能力120萬噸;探明石油儲量 7億噸,煤層氣儲量1000億立方米,石灰岩儲量30億噸;鐵礦石、瓷石、高嶺土等儲量可觀。蕭縣南北分屬淮、黃河水系,地下水量為2.6億立方米,水質優良,生產、生活用水充足。電力供應屬華東電網,設施完善,境內有11萬伏以上變電所2個,生產生活供電充足。
——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蕭縣工業發展歷史久遠,歷經滄桑。公元9年,出現鑄造銀、銅質錢幣的造錢工廠;北宋年間,開始出現陶瓷生產,神宗元豐年間,開始出現小煤窯,蘇東坡曾作《石炭歌》贊之。改革開放以來,蕭縣工業在調整和機制創新中快速發展,現有48個縣屬工業企業,近2萬家鄉鎮企業,廣東錦豐、江蘇維維、山東新汶、安徽古井、深圳康達爾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相繼來蕭投資。2003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7億元(1990年不變價),形成了煤炭開采、農副產品加工、建材、造紙、釀酒、化工、紡織、機械製造等八大主導產業,有較強的協作配套能力。經省政府批准,在連霍、合徐兩條高速公路交匯處設立的佔地500餘畝的工業園區,是蕭縣對外開放的窗口、體制改革的實驗區,現已成為國內外客商投資的熱土,是蕭縣工業發展的新亮點。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蕭縣春秋時期為蕭國地,秦置蕭縣。自古有「文獻之邦」之美譽,風騷人物薈翠,春秋三賢(閔子騫、顓孫子張、顏子柳)皆孔門高足;今為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全縣擅長丹青者2萬餘人,其中劉開渠、朱德群、王肇民、蕭龍士、卓然、吳燃等為國內外著名的藝術大師,各種風格的書畫作品猶如繁星璀璨,縣城書畫藝術一條街集書畫創作、裝裱、展覽、交易、鑒賞於一體,成為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吸引國內外書畫愛好者紛至沓來,投資近億元的書畫藝術博覽城已完成規劃設計。突出的人文優勢同時孕育了美食的醇厚和芳香,蕭縣飲食文化聞名大江南北,「蕭縣羊肉湯」、「皇藏峪蘑菇雞」、「聖泉寺燒全羊」等各種風味小吃成了黃淮地區城鄉人們的美味佳餚。
——旅遊資源豐富,特色獨具。蕭縣古跡遍布,千年古剎天門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固水庫、漢墓群、宋朝的古窖群遺跡、閔之騫鞭打蘆花處、三讓徐州的賢人陶謙墓、南朝宋國開國皇帝劉裕故里、蘇軾發現煤炭處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眾多,交相輝映;皇藏峪自然保護區於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審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0年被國家文物保護委員會授予「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稱號,是皖北地區正在崛起的旅遊熱點,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0萬餘人次。景區內有地球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落葉闊葉林帶,動植物種類繁多,總面積20平方公里,山、水、泉、澗等自然景觀渾然一體,小氣候明顯,素有「幽谷聖地」、「淮海佳境」之稱。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有漢高祖劉邦稱帝前為躲避秦追兵藏身的皇藏洞,以及美人洞、果老洞、仙人床、拔劍泉、蘇軾祈雪處、閔子祠等,山中瑞雲寺於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確定為佛教重點寺院;淮海戰役總前委指揮部遺址蔡窪、「蕭泗銅靈」抗日戰爭紀念館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生產生活設施完善,人居環境良好。蕭縣民風淳樸,社會治安穩定,郵電通訊發達,醫療衛生、環保、廣播電視和教育等社會事業發展迅速,旅遊、物流、金融、商貿、房地產等行業全面發展,服務規模不斷擴大。2003年,蕭縣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設示範縣。
⑷ 蕭縣葡萄有一千年歷史了嗎
據記載,蕭縣葡萄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四大葡萄基地之一。蕭縣葡萄品種繁多,約近百個,其中尤以「玫瑰香」葡萄為最佳。這種葡萄紫里透紅,宛如珊瑚瑪瑙,並有穗大、粒飽、肉肥、多汁、透明、清香、食後生津等優點。其次,「白羽」葡萄亦別具風味,它猶如水晶白玉,晶瑩透明,果粒嚴實,皮薄汁多,既酸又甜,香郁爽口。此外,還有金皇後、龍眼、黑罕、佳利釀、北醇等品種也頗受人們歡迎。蕭縣葡萄除生食外,大量用來釀酒,並加工罐頭。同時,蕭縣葡萄還具有葯用價值,能壯筋骨、治瘺痹。從葡萄中提取的單寧,酒石酸,可用於鎮靜和食物防腐等。
蕭縣是全國重要的葡萄生產基地。全縣共有葡萄種植面積近7萬畝。該縣制訂了葡萄生產標准,以白土鎮萬畝葡萄基地、黃河故道園藝場、縣園藝總場為試點,從葡萄的栽培、剪枝、施肥、噴葯到成熟採摘、運輸等環節,嚴格做到依標管理,依標生產。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省城有關專家,來到蕭縣入園檢查驗收,認定園區葡萄已完全達到標准化農業生產要求。
蕭縣素有葡萄之鄉的美譽,上個世紀50年代,創辦的蕭縣紅雙喜葡萄酒公司是全國四大葡萄酒廠之一,「紅雙喜」干紅、干白曾多次榮獲國際金獎,是享譽全國的名牌產品。但是,受經濟轉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上個世紀末期,蕭縣果農及葡萄生產企業相繼陷入了困境。近年來,為了重振蕭縣葡萄產業雄風,我縣依靠科技,大力改造傳統葡萄種植,引導農民發展優質高產葡萄,蕭縣葡萄種植面積迅速發展到10萬多畝,年產葡萄12萬噸。蕭縣在白土、官橋、永土固、聖泉、楊樓、劉套等鄉鎮建立了優質葡萄園區,依託這些葡萄生產基地,蕭縣著力打造強勢葡萄加工產業,先後通過合資引進古井公司的資金、管理經驗等,建立了安徽古井雙喜葡萄酒有限責任公司,使「古井干紅」、「古井干白」再度躋身全國名牌產品行列,產品暢銷全國,並且出口到東南亞、美國、歐洲等地。蕭縣還通過工藝改造、機制創新等,使蕭縣園藝總場釀酒公司等一批當地葡萄加工企業重新煥發了活力。
與此同時,蕭縣積極對外推介葡萄這一主導產業,吸引了一批有實力的葡萄加工企業前來投資建廠,西班牙籍華人金雪梅投資7600萬元創辦了安徽納瓦拉酒業公司已落戶蕭縣經濟開發區。據了解,中法合資葡萄酒生產項目也即將入駐蕭縣。目前蕭縣葡萄酒生產加工企業已達到12家,年可加工葡萄6萬噸,產葡萄酒4萬噸,年產值達2億多元。
⑸ 蕭國的歷史狀況
蕭縣是秦漢古縣,原為古蕭國,現稱蕭縣,蕭縣春秋時期為蕭國地,秦置蕭縣, 是安徽省最北端的一個縣,屬安徽省宿州市管轄,人口140多萬。距江蘇省徐州市僅25餘公里,歷史上絕大多數時間屬於徐州管轄。蕭縣以漢族為主,有回、蒙古、藏、維吾爾、苗、彝、布依、壯等24個少數民族。面積1861平方公里。春秋屬蕭國。秦置蕭縣。北齊天保七年(556)更名為承高縣。隋開皇六年(586)改為龍城縣,十八年改為臨沛縣,大業元年(605)復為蕭縣。這里是蕭氏始祖蕭叔大心世居邑地和建立蕭國的封地,也是蕭氏的發源地。
眾所周知蕭國是蕭姓的起源地,無可爭辯,古蕭國古城址在今天安徽蕭縣,蕭國雖不存在了,但蕭字一直延續至今,已有3700多年,現蕭縣人民生活方式都與蕭國有關,涉及餐飲業、衣、住、行等等,蕭縣人們不會忘記幾千年前的古國,位於蕭縣聖泉鄉某村至今有一蕭姓聚集地,滄海桑田,蕭姓現遍布華夏,因蕭縣在安徽最北面,且蕭縣是建國後劃給安徽的,安徽不予重視發展,雖交通方便,幾條高速公路鐵路,高鐵穿境,但也略微有些頹廢落魄,全球蕭姓宗親有900多萬,能人頗多,蕭縣自古有「文獻之邦」之美譽,風騷人物薈萃,春秋三賢(閔子騫、顓孫子張、顏子柳)皆孔門高足;今為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全縣擅長丹青者2萬餘人。
⑹ 蕭縣在哪
蕭縣,簡稱「蕭」,別名龍城,古為蕭國都城。地處安徽省最北部,東臨徐州,南接淮北,位於淮海經濟區、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長三角城市群北翼。是蘇、魯、豫、皖四省邊界一座快速崛起的現代化中等工業商貿旅遊城市,被譽為淮海明珠。
蕭縣是中國中東部地區較早迎接人類文明曙光、進行開發建設的歷史名縣,有距今超過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夏代,被封蕭國。秦朝置蕭縣。隋唐,始燒蕭窯。明清,形成龍城畫派。古有「文獻之邦」之稱,地處中原文化、東夷文化的交匯區,是中國兩漢文化、孝善文化、陶瓷文化、伏羊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⑺ 蕭縣歷史上出多少名人
有很多名人,比如:曹國舅、朱熹等。
蕭縣,簡稱「蕭」,別名龍城,古為蕭國都城。地處安徽省最北部,東臨徐州,南接淮北,位於淮海經濟區、徐州都市圈、宿淮城市組群的中心部位,長三角城市群北翼。是蘇、魯、豫、皖四省邊界一座快速崛起的現代化中等工業商貿旅遊城市,被譽為淮海明珠。
蕭縣是中國中東部地區較早迎接人類文明曙光、進行開發建設的歷史名縣,有距今超過6000多年的文明史,3100多年的建城史。 夏代,被封蕭國。秦朝置蕭縣。隋唐,始燒蕭窯。明清,形成龍城畫派。古有「文獻之邦」之稱,地處中原文化、東夷文化的交匯區,是中國漢文化、孝善文化、陶瓷文化、伏羊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⑻ 蕭縣為什麼叫蕭縣
蕭縣是秦漢古縣, 原為古蕭國。古蕭國是夏朝殷商氏族方國。此處因荒涼蕭條,所以《蕭縣毛傳》說「蕭」為「藁」,即蓬藁。夏代殷商六族遷此,「斬其蓬藁、藜藿而處之」,並在此建古蕭國。《路史》也有夏啟封孟作土於蕭的記載。後廢為蕭邑。西周在故蕭地封了一個子姓小國。《括地誌輯校》說:「蕭縣,古蕭叔之國。春秋時為宋附庸。」經考證,周成王封商紂王庶子微子啟為宋公國於殷,位今魯豫蘇皖交界地區。今查《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這個蕭叔是宋戴公子的裔孫,被封為蕭宰,故曰「蕭叔」。據《左傳》魯庄公十一年(前年)載,宋大夫南宮長萬弒宋閔公,以閔公從弟公子游為宋君,盡逐戴、武、宣、穆、庄族,宋群公子奔蕭,公子御說奔亳。冬十月,蕭叔率五族之眾擊敗南宮長萬,迎御說(閔公弟)即宋公位,是為宋桓公。桓公因大心平亂迎立之功封於蕭國,作為宋的附庸。古籍上這類記載很多,如《漢書·地理志》說蕭縣,「故蕭叔國,宋別封為附庸也。」《史記·項羽本紀》張守節《正義》引《括地誌》也說:「徐州蕭縣,古蕭叔之國,春秋時為宋國附庸。」應劭《風俗通義》也對宋附庸蕭國作了宋國樂叔因功封於蕭,後世以國為姓,子孫繁衍,漢相國蕭何就是其後的記載。這個作為宋附庸的古蕭國從魯庄公十二年受封,至宣公十二年(前597年)為楚國滅亡,成為楚國蕭邑,立國不足90年。考其遺址,位今縣城龍城鎮北5公里郭庄鄉歐村北。秦至唐為古蕭縣舊治。宋時因水患,於舊邑南半里築新城,北連舊城,又稱為南城。明萬曆五年(1577年),遷今治,因為是故龍城縣治,又稱龍城,建國後為龍城鎮,史稱故地為蕭故城。故址圮為沙灘,今為莊稼地,每逢午季,可見一個環形早熟圈,基本上是故蕭城遺址。
⑼ 蕭縣郵政編碼
235200。
蕭縣,安徽省宿州市轄縣,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地處安徽省北大門、徐州近郊,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淮海經濟區的中心部位和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素有「四省通衢」之稱,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中原經濟區」等全局性戰略和安徽省實施「東向發展」、「皖北振興」等區域性戰略的節點。
文化底蘊:
蕭縣歷史文化深厚。蕭縣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漢文化、孝道文化的發祥地,有金寨文化遺址、花甲寺遺址等新石器晚期遺留的文化遺址。
素有文獻之邦美譽,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安徽省文物大縣。國內外著名的藝術大師有吳作樟、吳柳庵、張太平、侯子安、王子雲、劉開渠、朱德群、王肇民、蕭龍士等。
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蔡窪。
以上內容參考:蕭縣人民政府——蕭縣概況
⑽ 蕭縣古代屬於哪個國家
夏代,蕭縣是蕭國都城。
蕭城風光
蕭城風光 (2張)
春秋,復建蕭國,為宋附庸。
楚,置蕭邑,屬楚國。
秦,置蕭縣,屬泗水郡。此為蕭縣縣名之始,沿用至今。
西漢,漢王元年(前206年),設蕭縣(治蕭故城)屬項羽西楚國泗水郡,高祖五年(前202年),改屬韓信楚國泗水郡。設杼秋縣,屬彭越梁國碭郡。本始三年(前71年),宣帝封丞相韋賢為扶陽侯,建扶陽侯國(都今蕭縣西南30千米的岱河東岸),屬沛郡。
王莽新朝,改沛郡為「吾符郡」,又作「吾府郡」,改梁國為「陳定郡」,改扶陽侯國為縣,又改作「合洽縣」,改杼秋縣為「予秋縣」。更始元年(23年),劉秀封為蕭王。[3]
東漢,今縣境設蕭縣、杼秋縣(屬沛郡)、扶陽縣(屬碭郡)。建武十三年(37年),扶陽縣改為韓歆的扶陽侯國。
三國,魏朝設蕭縣(屬豫州)、杼秋縣(屬沛郡)。黃初二年(221年),封曹熊為蕭公。太和三年(229年),改蕭公國為蕭王國(都蕭故城)。
西晉,咸熙二年(265年),置蕭縣(曾封司馬丙於此)、杼秋縣,屬沛國、豫州。
東晉,杼秋縣在東晉亂後廢,設蕭縣、相縣屬僑置沛郡。
南北朝,南朝宋置蕭縣、相縣,屬北徐州沛郡。永初三年(422年),去「 北」字,屬徐州。北朝·北魏設龍城縣(治龍城鎮),屬徐州彭城郡、蕭縣(治蕭故城)屬沛郡。南朝·梁設蕭縣,屬睢州沛郡。北朝·東魏設蕭縣(治蕭故城),屬徐州沛郡。北朝·北齊改蕭縣為承高縣,屬徐州彭城郡。北朝·北周設承高縣(蕭故城)、龍城縣(治龍城鎮東)屬徐州彭城郡。
隋,設承高縣(治蕭故城)、龍城縣(今龍城鎮),屬徐州彭城郡。大定二年(583年)撤郡,直屬徐州。六年,撤銷龍城縣,並入承高縣。十八年,改承高縣為臨沛縣。大業二年(606年),改臨沛縣為蕭縣,仍屬徐州。
唐,設蕭縣(治蕭故城),屬徐州。
宋,實行路、府、(州、軍)縣三級制,設蕭縣,屬京東西路徐州武寧軍。紹聖年間(1094~1097年),為避黃河水患於城南半里重築新城,世稱南城,與之相對的前蕭故城則稱北城。
元,撤銷蕭縣、永堌縣建置,並入徐州。至元十二年復立蕭縣,屬歸德府徐州。
明,明洪武四年(1371)二月,屬中都臨豪府。洪武十四年十一月,屬南京(南直隸)徐州。萬曆五年蕭縣南城圮於黃河決口。蕭故城作為蕭縣政治中心退出歷史舞台。朝廷批准在鳳山南的陽邊集(今龍城鎮)創建新城,延用其東的龍城廢城舊名,改稱龍城。以區別故蕭城,是蕭縣城址的第二次大遷徙,明清稱蕭城。民國期間,先後稱龍城市、龍城鎮、城關鎮。1950年,改稱龍城鎮。1958年,改稱虛實人民公社。1960年,改稱蕭城鎮。1980年,復稱龍城鎮,至今不變。
清,清順治(1644~1661)屬江南省徐州。康熙六年(1667)析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屬江蘇省徐州,雍正十一年(1733)徐州升為府,屬江蘇省徐州府。
龍城美景
龍城美景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1月,廢道、府,蕭縣(治今龍城鎮)屬江蘇省。民國3年6月2日,屬江蘇省徐海道。廢道後,蕭縣直屬江蘇省。民國16年6月2日晨,國民革命軍第三路前敵總指揮王天培部佔領徐州,經蕭城,進入南京國民政府江蘇省控制區。民國21年(1932年)10月10日,蕭縣屬江蘇省銅山專區又稱第九專區,專員駐銅山,今徐州市區。1938年5月18日,蕭城淪陷,蕭縣政府解體,蕭縣政府為抗日民主政府取代。1940年3~5月,國民黨蕭縣流亡政府在七區迎風口一帶活動。5月14日,駐臨黃鎮(今管粥集村),時稱「北政府」,後據蕭西地區。1944年11月25日,偽頑合流,在臨黃鎮及附近的親民村、勝利村、陸庄組建蕭銅豐沛四縣聯防政府,並以四村鎮為臨時流亡縣府駐地。1946年7月18日,國民黨軍隊佔領蕭城。24日,蕭縣政府從臨黃鎮遷往蕭城。1948年11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蕭城,屬豫皖蘇第三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