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朱自清 《笑的歷史》 全文 發下 謝謝
?況且到了後來,便是要笑,也不敢了。記得有一回,不知誰說了什麼,引得我開口大笑。這其實是偶然又偶然的事。但婆婆卻發話了。她說,「少奶奶真愛笑!家裡到這地步,怎麼一點不曉得愁呢!怎麼還能這樣嘻嘻哈哈的呢!」她的神氣嚴厲極了,叫我害怕,更叫我難堪!——當著眾人面前,受這樣的責備,真是我生平第一回!我還有甚麼臉面呢!我氣得發抖,只有回房去暗哭!你想,從此以後,我還敢笑么?我還去自討沒趣么!況且家裡又是這個樣子!一直等到你在上海有事的時候,我才高興起來,才又笑了幾回。但是後來卻更不敢笑了!為什麼呢②?你有了事以後,雖統共只拿了七十塊錢一月,他們卻指望你很大。他們恨不得你將這七十塊錢全給家裡!你自然不能夠。你雖然曾寄給他們一半的錢,他們那裡會滿意!況你的寄錢,又沒有定期;家裡等著用,又是焦急!婆婆便只向我●唆,說你怎樣不懂事,怎樣不顧家,怎樣只管自己用。她又說,「『養兒防老,積谷防飢。』他想不問嗎,怎能夠哩!」她說這些話,雖不曾怪我,但她既不高興你,自然更不高興我了!從前她對我雖然也存著心眼兒,但卻不恨我。所以還容易相處。現在她似乎漸漸的有些恨我了!這全是因為你!她恨我,更要挑剔我了。我就更難了!家裡是這樣艱窘,你又終年在外面,婆婆又有心和我作對。這真真逼死我了!那知後來還要不行!前年暑假,你回來了,身邊只剩兩個角子。婆婆第一個不高興。她不是盡著問你錢到那裡去了么?你在家三天,她便嘮叨了三天。你本來不響的,後來大約忍不住了,也說了幾句。她卻和你大吵!第二天,你賭氣走了。——我何嘗不勸你;但怎麼勸得住呢?午飯的時候,他們才問起你。我只好直說。婆婆聽了,立刻變臉大罵,又硬說是我挑唆你的!她飯不吃了,跳到廚房裡向傭人們數說。接著又和左右鄰舍說了一回。晚上公公回來,她一五一十的告訴他。她說,「這總是少奶奶的鬼!我們家真晦氣,媳婦也娶不到一個好的!自從她進門,你就不曾有過好差事,家境是一天壞似一天!現在又給大金出主意,想教他不寄錢回家;又挑唆他和我吵,使你們一家不和!真真八敗命!」——她在對面房裡,故意的高聲說,教我聽得清楚。——後來公公接著道,「不寄錢?——哼!他敢!讓我寫信問他去。我不能給他白養活女人;孩子!——現在才曉得,少奶奶真不是東西!」……以後聲音漸低,我也再不能聽下去了!那天我不曾吃飯。我又是害怕,又是寒心!我和他們彷彿是敵國了,但是我只有一個人!知道他們怎樣來呢?我在床上哭了半夜,只恨自己命苦!從第二天起,我處處提防著。果然第四天的下午,公公便指著一件不相乾的事,向我大發脾氣。他罵我:「不要發昏!」這是四年來不曾有過的!他的罵比婆婆那回更是凶惡。但是我,除了忍受,有什麼法子?我那晚又哭到半夜。現在是哭比笑多了。世間婆婆罵媳婦是常事;公公罵,卻是你家特別的!你看你家的媳婦可是人做的!從那回起,我竟變了罪人!婆婆的明譏暗諷,不用說了。姨娘看見公公不高興我,本來只是暗中弄送我的,現在卻明明的來挑撥我了!四弟,五妹也常說我的壞話了!婆婆和姨娘向我發話的時候,他們也要幫襯幾句了!傭人們也呼喚不靈了!總之,「牆倒眾人推」了。那時候,他們的眼睛都看著我,他們的耳朵都聽著我。誰都要在我身上找出些錯處,嘲弄一番。你想我怎樣當得住呢?我的臉色,話語,舉動,幾乎都不中他們的意,幾乎都要受他們的挑剔。——真成了「眼中釘」了!我成日躲在房裡,不敢出來。出來時也不敢多說,不敢多動,只如泥塑木雕的一般!這時那裡還想到笑?笑早已到爪哇國里去了,連影子也不見了!本來到我家裡住住,也可暫避一時。湊巧那年春天,爸爸過生日。郭媽媽要穿紅裙,和她大鬧。我幫著爸爸,罵了她一頓。她從此恨我切骨!
❷ 朱自清1922年的事情
1922年,於國家是動亂的一年,於朱自清是徬徨痛苦的一年。那一年,他不喜歡教書,但因為家庭的壓力但又沒有別的出路他不得不選擇了教書;他喜歡安定的生活,但命運不得不讓他輾轉到臨海;他喜歡光明的生活,但國際國內戰爭一直沒有消停過。
如果他一直徬徨,那他就成不了朱自清,徬徨是一種思考,徬徨是鳳凰涅槃前的掙扎。他不停地思索,不停地向別人請教。一朋友如是說:「……不管什麼法律,什麼道德,只求剎那的享樂。回顧與前瞻,都是可笑的。」他認為這是頹廢的剎那主義,不以為然。但他也正孕育著自己的剎那主義,他在給俞平伯的信中如是說:「我深感時日匆匆底可惜,自覺從前的錯誤與失敗,全在只知遠處、大處,卻忽略了近處、小處,時時只是做預備的工夫,時時卻不曾作正經的工夫,不免令人有不足之感!……所以我第一要使生活底各個過程都有它獨立之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每一剎那的意義和價值!」(1922年11月殘信)縱觀他這一年的行為與文章,他的「剎那主義」應有之義:抓住眼前的美好,不虛度光陰,讓生命每一剎那都有意義。
「丟去玄言,專崇實際」成為他的座右銘,他是這樣想的,也是做的。他不喜歡教書,但他對教學非常認真負責,當時沒有白話文教材,他就自編講義,認真講解。陳天倫回憶道:「……經常提一個黑色皮包,裝滿了書,不遲到,不早退,管教嚴,分數緊,課外另有作業,不能誤期,不能敷衍。說起他的教學方法,真是親切而嚴格,別致而善誘。……那個時候,我們讀和寫,都是文言文,朱先生一上來,就鼓勵我們多讀多寫白話文……我們得了不少思想上和文筆上的解放。」
臨海的冷清簡陋出乎他的意料,但他沒有悲觀絕望,對大自然的美好從來不吝付出激情。「到了校里,登樓一望,見遠山之上,都冪著白雲。四面全無人聲,也無人影;天上的鳥也無一隻。只背後山上謖謖的松風略略可聽而已。那時我真脫卻人間煙火氣而飄飄欲仙了!後來我雖然發見了那座樓實在太壞了:柱子如雞骨,地板如雞皮!但自然的寬大使我忘記了那房屋的狹窄。我於是曾好幾次爬到北固山的頂上,去領略那颼颼的高風,看那低低的,小小的,綠綠的田畝。這是我最高興的。……來信說起紫藤花,我真愛那!……我也曾幾度在花下徘徊:那時學生都上課去了,只剩我一人。暖和的晴日,鮮艷的花色,嗡嗡的蜜蜂,醞釀著一庭的春意。我自己如浮在茫茫的春之海里,不知怎麼是好!那花真好看:蒼老虯勁的枝幹,這么粗這么粗的枝幹,宛轉騰挪而上;誰知她的纖指會那樣嫩,那樣艷麗呢?那花真好看:一縷縷垂垂的細絲,將她們懸在那皴裂的臂上,臨風婀娜,真像嘻嘻哈哈的小姑娘,真像凝妝的少婦,像兩頰又像雙臂,像胭脂又像粉……我在他們下課的時候,又曾幾度在樓頭眺望:那豐姿更是撩人:雲喲,霞喲,仙女喲!」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使他如此熱愛生活,幾畦田野、幾樹紫藤花使他如此喜悅,生活的艱辛竟成為微不足道的點綴,這就是生活的強者,他不在痛苦中沉淪,而是勇敢地面對痛苦並控制住了痛苦!
在「剎那主義」的指引下,他開始了在文學創作上的探索,這探索使他找到了自己的光明,成就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1922年3月,他感覺到時間的匆匆流逝,發表了第一篇散文《匆匆》;同年7-12月,長詩《毀滅》寫定。《毀滅》的原稿,是每句分行寫的,黏接起來,稿紙有二丈多長。先生寫完這稿,沒有重抄的工夫,同學們幫忙重抄一份。先生說:「這樣抄寫太費紙了」,務實的作風使他思考更好的方法,也堅定了他寫散文的決心。1923年,他開始從詩歌轉入散文的創作,其中家喻戶曉的幾篇名作都是作於這期間:1923年,發表《笑的歷史》和《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一文,後者發表後,時人評為「白話美文的模範」;1924年發表《溫州的蹤跡》,《溫州的蹤跡》包括四篇小散文,分別是《「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綠》、《白水祭》、《生命的價格——七毛錢》;1927年,發表《荷塘月色》和《背影》;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
當時,從事散文創作的人很多,朱自清稱之「極一時之盛」「絢爛極了」的散文百花園里,有周作人的雋永,俞平伯的綿密,徐志摩的艷麗,冰心的飄逸,為「散文百花園」,而他的散文因「真摯清幽的神態」屹立於「五四」散文之林(鍾敬文《柳花集》)。朱的散文因為感情的真摯、熟練掌握白話文的技巧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樹立了「白話美文的模範」。五四運動帶來了白話文運動,而白話文運動所追求的就是中國語文的現代化:即語言的共同化、文體的口語化、文字的簡便化。當時作家們都還在各自摸索路徑。較老的人們寫白話文,大半從文言文解放過來,有如裹小的腳經過放大,沒有抓住語體文的真正的氣韻和節奏;略懂西文的人們處處模仿西文的文法結構,往往冗長拖沓,文章讀起來不順口;至於青年作家們大半過信自然流露,任筆直書,根本不注意到文字問題,所以文字一經推敲,便見出種種字義上和文法上的毛病。談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在語文現代化運動中的價值和作用,朱光潛先生的一段話極有概括性,他說:「……佩弦先生是極少數人中的一個,摸上了真正語體文的大路。他的文章簡潔精煉不讓於上品古文,而用字確是日常語言所用的字,語句聲調也確是日常語言所有的聲調。就剪裁錘煉說,它的確是『文』;就字句習慣和節奏說,它的確是『語』。任文法家們去推敲它,不會推敲出什麼毛病;可是念給一般老百姓聽,他們也不會感覺有什麼別扭。」
1923年浙六師並回浙江省第六中學校統轄,臨海註定不是朱自清南方最後一站,他的思緒還要再沉澱,他的人生還要經歷幾個浮沉才更清淅。雖然是匆匆的一年,這一年他有彷徨也有收獲,有苦悶也有喜悅,1925年他回憶起南方,回憶起1922年,寫下了詩《我的南方》:
我的南方,
我的南方,
那兒是山鄉水鄉!
那兒是醉鄉夢鄉!
五年來的徬徨,
羽毛般地飛揚!
1922年,朱自清來過又走了,他給臨海留下了一個偉岸的背影。而1922年也在朱自清心目中畫下了濃厚的一筆,後在1927年,當他在清華過上安穩的生活後,回顧起這段生活,認為漂泊的生活更有人生味,在那裡他形成了自己的「剎那主義」,這主義一直指引著他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走出了絢爛的人生,「剎那」成為了永恆。
❸ 朱自清寫了幾個文章
朱自清的作品可分為3種:1、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題的;2、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3、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作品。
朱自清有著作27部,共長約190萬字,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後開始新詩創作,但是,1923年發表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的散文創作方面的才能。從此以後他致力於散文創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1928年出版的紀實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他著名的詩集有《蹤跡》,散文集有《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文藝論著有《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還有《綠》、《春》等。
朱先生的散文偏愛敘事和抒情。敘事散文主要以描寫社會現實為主;而抒情散文,一類是以《背影》、《兒女》為代表、描寫個人及家庭生活、具有濃厚的人情味;還有一類就是以描繪自然景物為主,抒發個人情感的小品文,如《綠》、《春》、《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說到借景抒情,朱先生有一篇佳作,借著對舊時光、老景緻的回憶,抒發了自己對故人的深切懷念之情,這就是《白馬湖》。
比較著名的作品:作品列表
朱自清
《雪朝》(1922年;文學研究會的成員的合集)
《毀滅》(1923年;長詩)
短篇小說
《別》(1921年)
《笑的歷史》(1923年),以妻子武鍾謙為原型[9]
散文:
《蹤跡》(1924年;朱自清首本詩與散文集)
《背影》(1928年)
《歐游雜記》(1934年)
《倫敦雜記》(1943年)
《你我》
語文論述:
《新詩雜話》
《經典常談》
《詩言辨志研究》
《標准和尺度》
《語文零拾》
《論雅俗共賞》
《書評與議文》
❹ 朱自清的寫作背景
朱自清父親朱鴻均為了自己一個人的歡娛,在官納妾、氣死母親
1917
年冬天朱自清的祖母去世。當時他的父親朱鴻均在徐州任煙酒公賣局長的
差事卸。
作者從北京趕至徐州隨父回揚州奔喪。
喪事完畢與他父親同車至浦口車
站分手。
從文本看朱自清是抒寫了在父病後不能侍候左右的歉疚進而表達作為兒
子對父親的眷念之。但是還有一個朱自清內衷的秘密
:
這就是朱自清想藉此回憶
使父子矛盾和解。
朱自清對其父的納妾很有意見內心很有不滿緒。
加上妻子嫁到朱家後蒙受公婆尤
其是作者庶母的委屈父親還經常寫信給朱自清說兒媳的不是
;
兒子不僅不批評媳
婦反而寫了記實小說
《笑的歷史》
揭露了封建家庭禮教的苛嚴。
這兩方面的原因
造了長時間的父子不和。
1923
年上半年,為緩解父子矛盾,朱自清一度回到家鄉揚州教書。由於他選擇
了教師這一行業,
很讓他的父親失望,
加上當時朱自清父親失業在家,
缺少了經
濟來源,生活拮據,心中十分郁悶不快。朱自清教書的收入也不多,還有自己的
家庭負擔比較重,給父親的錢就少了些。於是,他就臆測是兒子變心,還有後妻
的攛掇,
就把自己內心不快都發泄到兒子身上。
發生了父親通過校長把兒子朱自
清薪水全部給支走的事情,
而且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幾個月。
如此一來,
朱自清自
己一家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之中,
他不得不靠向朋友舉債度日。
從此,
父子反目成
仇,形同路人。其時,朱自清正好接到清華大學的邀他去任教的信函,學期一結
束,他就辟下妻兒,獨自一人動身北上北京就職。這便是《背影》開頭講到兩年
余里和父親不相見的原由
事實也正如朱自清所願。據朱國華的回憶《背影》在的
00
期《文學周報》上發
表之後作者把這篇散文特地從北京寄到揚州東關街路北仁豐里的老宅
;
父親看過
後很激動立即跑到樓上一字一句地讀給朱自清的母親聽。從此父子「盡釋前
嫌」。
「《背影》記敘的是1917年冬天的事。」
❺ 急求朱自清母親的資料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朱自清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一個舊式家庭婦女,
朱自清在《笑的歷史》提到他的母親.母親親選武鍾謙這個媳婦給朱自清.剛開始應該說是喜歡這個媳婦的。但是,舊式家庭婦女見識少,她將家境的敗落歸咎於媳婦的愛笑,嚇得媳婦再也不敢笑。她又害怕武鍾謙有朝一日會爬到自己的頭上,所以處處對武鍾謙嚴加防範,以至1921年朱自清從揚州八中辭職離揚,也懷疑是她挑唆,繼而將她和孩子趕回家。
《笑的歷史》里寫道:婆婆卻發話了。她說,「少奶奶真愛笑!家裡到這地步,怎麼一點不曉得愁呢!怎麼還能這樣嘻嘻哈哈的呢!」她的神氣嚴厲極了,叫我害怕,更叫我難堪!
況你的寄錢,又沒有定期;家裡等著用,又是焦急!婆婆便只向我●唆,說你怎樣不懂事,怎樣不顧家,怎樣只管自己用。她又說,「『養兒防老,積谷防飢。』他想不問嗎,怎能夠哩!」她說這些話,雖不曾怪我,但她既不高興你,自然更不高興我了!從前她對我雖然也存著心眼兒,但卻不恨我。所以還容易相處。現在她似乎漸漸的有些恨我了!這全是因為你!她恨我,更要挑剔我了。我就更難了!家裡是這樣艱窘,你又終年在外面,婆婆又有心和我作對。這真真逼死我了!那知後來還要不行!前年暑假,你回來了,身邊只剩兩個角子。婆婆第一個不高興。她不是盡著問你錢到那裡去了么?你在家三天,她便嘮叨了三天。你本來不響的,後來大約忍不住了,也說了幾句。她卻和你大吵!第二天,你賭氣走了。——我何嘗不勸你;但怎麼勸得住呢?午飯的時候,他們才問起你。我只好直說。婆婆聽了,立刻變臉大罵,又硬說是我挑唆你的!她飯不吃了,跳到廚房裡向傭人們數說。接著又和左右鄰舍說了一回。晚上公公回來,她一五一十的告訴他。她說,「這總是少奶奶的鬼!我們家真晦氣,媳婦也娶不到一個好的!自從她進門,你就不曾有過好差事,家境是一天壞似一天!現在又給大金出主意,想教他不寄錢回家;又挑唆他和我吵,使你們一家不和!真真八敗命!」——她在對面房裡,故意的高聲說,教我聽得清楚。
另外現實生活中,朱自清和父親之間的沖突是尖銳的、長時間的
1924年,朱自清以前妻武仲謙女士為原型寫的小說《笑的歷史》發表後,父親大為不滿,父子矛盾加深,1925年朱自清借《背影》表達了自己對父親的孝敬,父子矛盾得以緩解.這里寫得挺詳細,你可以去看看: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709/27652.html
參考文獻:http://www.whxw.com.cn/Article/xs/200605/20060509120250_8111
❻ 朱自清的小說代表作
朱自清的短篇小說《別》
以前只知道
朱自清先生文學創作在於散文和詩。最近收羅五四時期短篇小說,才知道先生還寫過兩篇短篇小說,分別是寫於1921年5月5日的《別》和1923年的《笑的歷史》。兩篇小說都帶有自敘傳性質,寫自己與武鍾謙女士溫情而又艱難的家庭婚姻生活。
《別》的創作方式是將朱自清與妻子的情感經歷移植於人物「他」身上,重在展現「他」與妻子一年間由相聚到不得不因為100元的生活費而再次分別的情感波動,寫得細膩感人。《笑的歷史》則以武鍾謙為原型,將其經歷移植於第一人稱人物「我」的身上,通過妻子「我」向丈夫「你」傾訴,來展現在舊式家庭中,「我」由愛笑到不敢笑到不願笑以至於厭惡笑的情感歷程,揭露舊家庭對人性的束縛和扭曲。小說結尾「我」說「幾時讓我再能像『娘在時』那樣隨隨便便,痛痛快快的笑一回呢?」讓人悵然若失。
兩篇小說雖然都有著散文抒情的筆調,但從其人物身份的虛構意識來看,的確不同於相同題材的散文《擇偶記》、《給亡婦》、《冬天》、《背影》、《兒女》諸篇,而應屬於小說創作。
小說《別》選擇夫妻相聚時與分別前的兩個時間片段,深入人物的內心情感體驗,進行細膩的心理描寫,著力表現夫妻情感的起伏變化:
小說一開始,「他」得到妻子與孩子要來的消息,考慮到自己生活的拮據,想他們來了之後「可麻煩哩!」,不由地感到焦躁。但在等他們到來的過程中,他「那藏在厭煩中的期待底情開始搖撼他柔弱的心了。」
妻子和孩子到來之後,「他」和妻子之間感到異樣的陌生。作者深入到人物的感覺中去,寫他們雖然相對無言,但感到電燈光也和往日不同,覺得他們是被陌生的「不安」和相聚的「歡樂」「力的漩渦」包圍著,在不安和歡樂的沉默中交流。睡下以後,半夜的話,才終於消除了陌生感,只剩下「歡樂彌漫著他倆」,感情又恢復到「最近分別前的一秒時」的狀態。
一年後,由於妻子生產需要100元的生活支出,他不得不讓妻子再次回去。當妻子聽到這個消息後,「忽然一噤,象被針刺了那裡,掩著面坐下哭了。」接她回去的人來了後,她「像觸著閃電似的」「撐不住要哭了。」妻子打理好行李後,安慰我,為我准備好明天的飯食,並囑咐「我走後,你別傷心!晚上早些睡,躺下總的自己將被蓋上——著了涼誰問你呢?」——夫妻之情,何其切切!此時,房子里的一切都異樣了,這種別離前的異樣光景彷彿一種強力「逼迫」著他和妻子,內心特別痛楚。看到屋內的床空了,想到明日的分別,自是讓人內心痛楚異常。妻子很快從夢中哭醒,一夜難眠,微睜著眼睛,一點一點地等著那個時間的來臨。——分別愁緒,何其凄凄!
我們不禁想到,下次相聚時,是否又會如小說開始時,夫妻相互感到陌生和不安呢?小說讓人為大時代的顛簸中,夫妻的美好情感而感動,也為個體生命的情感遭際而側顏。
可以說,朱自清善於捕捉人物內心細微的情感反應,予以細膩地表現,把夫妻相聚到分別的情感,真切地表現了出來。正因如此,陳煒謨說:「他這篇《別》如他的詩一樣,初看起來似乎平淡,但仔細咀嚼,就像吃橄欖一樣,覺得有味了。他的悲哀,雖是天鵝絨樣的悲哀,但在這世界人類沒有絕滅以前,如雁冰先生所說,總不會滅掉的。」
小說的缺點是語言時時讓人感到生澀,沒有他後來散文語言的流利。所以作者後來說:「《別》的用字造句,那樣扭扭捏捏的,像半身不遂的病人,讀著真怪不好受的。」(朱自清《〈背影〉序》)
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❼ 朱自清與父親沖突與和解,妻子的笑為什麼成為父子斷絕關系的導火索
因為朱自清父親朱鴻鈞丟官失業後一直抑鬱暴躁。妻子武仲謙性格開朗,即便日子不太好過,也經常笑嘻嘻的。朱自清的妻子武仲謙無數次被公公冷嘲熱諷後,武仲謙的笑容變得越來越少。最後,她不僅笑不出來,還整天在房間里偷偷擦眼淚。過了很久,當武仲謙聽到別人的笑聲時,也覺得分外刺耳了。朱自清正忙著在外面工作,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切。
1923年,朱自清回家探親,這一次父子正式決裂。這一次,父子倆多年積累的怨恨終於爆發了。朱自清認為他的工資應該由自己控制。朱鴻鈞覺得父親花兒子的錢是很自然的。沖突期間,朱鴻鈞還提到武仲謙,說她愛笑的性格很煩人。他還指責朱自清沒有好好管教他的妻子。這樣的話完全刺激了朱自清。他最初對父親對待妻子的方式不滿意,但父親反過來責備他和妻子,這是他不能接受的。悲痛欲絕的朱自清轉身離開了家。
❽ 朱自清簡介
朱自清生平簡介
朱自清(1898-1948)
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
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筆名余捷、知白等,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11月22日生於江蘇東海縣。出身書香門第。其祖父朱則余,號菊坡,原籍紹興,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姓朱。祖母吳氏。父親名鴻鈞,號小坡,母親周氏。六歲時隨全家定居揚州。少年時即不苟言笑、學習認真、沉著倔犟、潔身自尊,品行與學業俱優,喜歡看小說,頗有志向,曾自命「文學家」。在揚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裡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懷里永遠洋溢著詩情和畫意。
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二百多萬言。遺著編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詩文選集》等。
❾ 朱自清簡歷,其人,作品風格,以此作文。800字以上。
朱自清(1898年11月 22日-1948年8月12 日),原名自華,字 佩弦,號秋實,中 國現代詩人、散文作 家。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長 大於江蘇揚州,故稱「我是揚州人」。北京 大學畢業,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系主任。文筆清新,所著合編為《朱自 清全集》。1948年朱自清患嚴重的胃 病,6月18日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 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字,8月12日 因胃穿孔在北大醫院去世。朱自清以散 文聞名,不僅以描寫見長,並且還在描 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散文有
《荷塘月色》、
跡》之二的《綠》等抒情散文。
職業:作家、詩人、教授、民主戰士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別名: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
中國、德國、法國、巴西、日本
1898年11月22日(戊戌年)
1948年8月12日
《蹤跡》,
朱自清先生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 清,字佩弦。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 人、散文家、學者,他的作品文字質朴,蘊 意深刻,風格沉鬱。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 佳作傳世,像《匆匆》、
《春》《春暉的一天》……
朱自清先生1898年11月22日生於江蘇東海 縣平明鎮。他六歲那年呢隨家人遷居揚州, 在那裡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期。朱自清先生 從小讀私塾,繼承了父輩的家學淵源。江南古
朱自清
然風光和濃郁的文化氛圍,也在不知不覺中 陶冶了少年朱自清平易的性情和嚮往自然美 的情趣,這些都潛移默化地融入了他後來的
1916年,十八歲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哲 學系,這使他有更多機會接受新文藝思潮的 影響,而 「五四」運動的爆發,則推動他堅定 地走上文學的道路。1920年,朱先生從北京 大學畢業,先後在江、浙兩省的多所中學擔 任國文教員。1922年,為生計所迫,他隻身 一人來到浙江台州第六師范學校任教。每 到夜晚,他常常會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緒 中。有一回,他在給俞平伯的信中寫 道:「我想將這宗心緒寫成一詩,名曰《匆 匆》。」於是,一篇早期廣為流傳的散文詩
相傳兩千多年前,孔子在山東尼山,看到一條 大河,白天黑夜奔流不息,於是便發出「逝者 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慨。.朱自清先生寫 《匆匆》時也才24歲,因為早早悟到了時光 的飛逝和短暫,因而,對人生也更加珍惜,教 學之餘更加勤奮地從事文學創作。1922年, 他和俞平伯等人創辦了《詩》月刊,這是新 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1923年,他又發表 了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首抒情長詩《毀滅》, 在當時的詩壇產生了巨大影響。同年他還發 表了《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顯示出他散 文創作的才能。從此以後,他便開始專心致
朱先生的散文偏愛敘事和抒情。敘事散文主 要以描寫社會現實為主;而抒情散文,一類
《兒女》為代表、描寫個人 及家庭生活、具有濃厚的人情味;還有一類 就是以描繪自然景物為主,抒發個人情感的
《春》、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說 到借景抒情,朱先生有一篇佳作,借著對舊 時光、老景緻的回憶,抒發了自己對故人的 深切懷念之情,這就是《白馬湖》。
在這篇散文里,朱先生回憶起1924年應夏丏 尊先生之邀,來到寧波白馬湖畔的春暉中 學任教的情形。那時的春暉中學,匯集了中 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眾多驕子——夏丏尊、朱 自清、豐子愷、朱光潛、俞平伯、葉聖陶、 弘一法師……他們或以文學為業、或借文學 交友。事隔三年,先生筆下的白馬湖溫馨依 舊,卻又略帶了幾分淡淡的感傷……
1931年,朱先生留學英國,並在不到一年的 時間里漫遊了歐洲。回國後將旅歐歷程寫成 散文,陸續發表在《中學生》雜志上,後結 集為《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這段時 期,他的作品裡展現出一種輕松愉快、充滿 活力的抒情格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他 應約為中學語文教材而作的散文《春》,於
朱先生有很多名篇被選為大中學校的語文教 材,是因為他的散文不但美,而且更有情、 更風趣,被公認為是白話美文的典範。1925 年他創作的那篇感人至深的傳世之作《背 影》強烈感染了幾代讀者。著名散文家林非 先生曾著文寫道:「《背影》用樸素和流暢 的文字寫出了一種異常真摯與至誠的情感, 這又是談何容易的事情。只要能夠達到這一 點,肯定就會長久地打動讀者的心弦。」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先生因病在北平醫 院辭世,終年五十一歲。先生的一生是淡泊 的,但他平淡為人、朴實為文的品格卻為後 人景仰。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他是一個盡 職的、勝任的國文教室和文學教師。」
1992年10月,位於揚州安樂巷27號的朱自 清故居正式對外開放。
1898年11月22日生於江蘇東海(今江蘇 省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
長期定居揚州,故自稱「揚州人」(原籍實為 浙江紹興)。朱自清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 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今揚州中學),並且在 揚州當過教師(朱自清的孫子現也定居於揚 州,從事文化工作);他也曾在浙江省台州 中學任教,親手種下紫藤花,後來此花成為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笑的歷史》 1923年 以妻子武鍾謙為原型
(詩集)
(詩與散文) 1924,亞東圖書館
(散文)
(詩論)
(詩論)
書屋 《標准與尺度》 (雜文集) 1948,文光
(雜文集)
朱自清
武仲謙(1898年—1929年),江蘇揚州 人,在揚州長大。是名醫武威三的女兒,朱 自清先生的第一位夫人。1916年與朱自清先 生結婚。她屬於那種中國傳統式的典型的賢 妻良母型的女性,婚後。無聊!看見了8
❿ 朱自清的寫作背景
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以「五四」時期的成就為最高,影響最大,而朱自清的散文創作,又是這一時期實績最大,成就最高的;朱自清作為散文大家,他的名字永遠和中國現代散文的歷史寫在一起。
魯迅曾說:「『五四』時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幾乎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
的確,「五四」時期文學的諸門類中,散文的成就最為突出。朱自清在《論現代中國的小品文》中也高度評價了散文的成就,他說:「最發達的,要算是小品散文。三四年來風起雲涌的種種刊物,都有意無意地發表了許多散文,近一年這種刊物更多。……小品散文,於是乎極一時之盛。」在《〈背影〉序》中又說:「就散文論散文,這三四年的發展,確是絢爛極了。」在這「極一時之盛」「絢爛極了」的散文百花園里,有周作人的雋永,俞平伯的綿密,徐志摩的艷麗,冰心的飄逸,而朱自清先生則以其「真摯清幽的神態」屹立於「五四」散文之林(鍾敬文《柳花集》,群眾圖書公司1929年初版),他的散文以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徵,樹立了「白話美文的模範」。
一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縣一個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原名自華,號秋實。六歲時隨家從東海移居揚州,他成長於揚州,故自稱「揚州人」。1916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八中學(即後來的揚州中學),並考入北大預科,後轉入哲學系。1920年畢業,到江浙一帶做了五年的中學國文教員。1925年清華學校設大學部,經俞平伯推薦,任清華大學教授,並任中文系主任,從此他一生服務於清華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他隨清華大學遷入昆明,在西南聯大任教授,1946年又隨清華大學遷回北平,仍為教授及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去世。
縱觀朱自清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學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進的民主鬥士。
作為詩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做過許多開創性的工作:他與人合作創辦了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並且加入了創作新詩的行列,寫下了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首抒情長詩——《毀滅》;同時,他還編選了《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並為之寫了《導言》,第一次對新詩創作進行了歷史性的總結。另外,他還第一次在大學課堂里開設現代文學課程——《中國新文學研究》,並且留有講義稿本《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無疑,他是「五四」新文學的拓荒者和創業者之一。朱自清對新文學的最大貢獻,是他所擅長的散文小品,它們在新文學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首先,他是繼冰心等人之後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散文家,他以「美文」的創作實績,徹底打破了復古派認為白話不能作「美文」的迷信,盡了對舊文學示威的任務;其次,他在中國古典文學的基礎上和「五四」
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再次,他的散文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認為是白話美文的典範,歷來一直被選為大中學校的語文教材,它為培養文學青年和繁榮散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
作為學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學、語文教育、語言學、文藝學、美學等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建樹。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尤以古典文學研究和語文教育最為突出。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系統評述《詩經》、《春秋》、《楚辭》、《史記》、《漢書》等古籍的論文結集,寫得深入淺出,至今仍是青年人研究古典文學的入門向導。《詩言志辨》是他功力最深的著作,對「詩言志」「詩教」「比興」「正變」四個方面的詩論,縱向作了精微的考察,理清了它們的來龍去脈和衍變史跡,從而糾正了謬說。他還先後對古詩十九首、樂府、唐宋詩作過深入的研究,對李賀、陶淵明作過認真的行年考證,寫有《十四家詩鈔》、《宋五家詩鈔》、《陶淵明年譜中之問題》、《李賀年譜》等著述。他治學嚴謹,取材翔實,思想敏銳,他這方面的著述凡近百萬言。朱自清始終關心著中學、大學的語文教育,他與葉聖陶聯璧,共同著有《國文教學》、《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等書。他編過多種教材和課本,臨終前還與葉聖陶、呂叔湘合編《開明高級國文課本》等。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語文教育家,正像葉聖陶說的:「他是個盡職的勝任的國文教師和文學教師。」(葉聖陶《朱佩弦先生》)作為民主鬥士的朱自清,從青年時代起,他就一直追求光明與真理,為之吶喊歌吟,上下求索。但生活不可避免地給他以時代的苦悶和個人彷徨,以至他較長時間躲進書齋。然而朱自清畢竟是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畢竟為他多災多難的祖國得以鳳凰涅盤而執著地尋找真理和光明,一旦他把祖國的命運和人民的解放斗爭聯系起來並且自覺地走向人們的時候,他就成為了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的戰士。1945年他回成都對夫人陳竹隱說:「以後中間路線是沒有了,我們總要把路線看清楚,勇敢地向前走。」而聞一多遇刺後,他更是不再彷徨,而成為人民斗爭行列中的一名堅強鬥士。1946年10月後重回北平的兩年,是黎明前最為黑暗的時期,卻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他執教之餘,越來越關心祖國的命運,盼望新中國的誕生,勇敢而堅定地投身到「反飢餓,反迫害」的民主斗爭中去。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稱贊他大義凜然的骨氣,「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綜上所述,朱自清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又是可歌可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