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漢族歷史上共融合了多少個民族

漢族歷史上共融合了多少個民族

發布時間:2022-11-01 16:41:03

⑴ 漢族人中歷史上融入了多少個其他民族!

樓主和樓上的說的都有道理,漢族實際是中華大地上各民族共同融合出的一個民族,是以蒙古利亞人種為主,其中從體質人類學上講,分屬於蒙古利亞人種,阿爾泰人,通古斯人,北方人,南方人,部分馬來人。幾乎涵蓋除了印第安和波利尼西亞等太平洋人以外的所有蒙古利亞人種,同時也融入不少高加索人種(白種人的體質人類學正式學名)。從語言學分類多的講不完,但是漢族人是通過文化傳承被近現代民族學學術確定的民族,用任何一種狹隘的民族學角度,並不存在所謂純種的漢族,但大家同時要記住的事實是:也幾乎不存在任何所謂純種的民族。正如羅馬人後期羅馬人名目被各個民族所盜用一樣,漢族當中華夏古族早已消亡融合的歷史長河當中,現在居住在中國的,實際上是以中華文明為核心,以文字和共同歷史為傳承,以法定官話為媒介的民族共同體。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文字傳承為表徵的民族。是仰慕中華文化,自願歸化居住在中華大地的各民族共同體。經歷了血緣-生產-政治-語言-歷史認同-宗教等共同體雜糅合並而成,被稱為某民族實在有點勉強,不如就叫華夏文化共同體吧。

⑵ 我請問漢族人歷史上到底融合了哪些民族,有沒有融合

漢族本身有華夏族融合其他民族而來。
如果以漢朝所形成的中國主流人群算作漢族的話,那麼之後其融合的民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可認為完全融入或基本融入漢族。最典型代表為鮮卑族,鮮卑族漢化之後基本就被認為是漢族,李唐王室就有鮮卑血統,但是一直被視為漢族正統。此外還有兩晉南北朝時的兩湖一帶蠻,俚,僚等土著民族;五胡中的羯(該族也有可能是被滅絕了),南匈奴;個人認為滿族也是;還有一些分化出來的小部族(如唐末牛逼哄哄的沙陀族)
(2)部分融入漢族。建立遼的契丹和建立金的女真。可以認為大部分人(如女真同族的渤海國,早就漢化了)都已經融入漢族,不過也有部分分別成為了其他民族,如達斡爾(契丹裔)和滿族(女真裔),當然現在滿族也融入了漢族。
(3)不完全融入漢族。主要是西南蠻族和南方苗越等,大體與漢族相近,但是仍保留一定族群差異,多數目前還被認作是少數民族。
此外,有一些歷史上的民族下落不明,可能也是融入漢族了(如西夏的黨項)。
個人認為,漢族同化北方民族基本上被征服後被動漢化,同化南方民族則是統治中心難移後(被北方異族打跑到南方)的主動漢化。

⑶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漢族同化了許多少數民族,漢族是如何做到的

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華夏族的生活區域主要在黃河一帶。漢族最早形成於漢代(漢族的名字就這么來的),這時已經將南方的百越融合了進來,可以說,華夏和百越是漢族的兩大先祖,華夏的祖先是炎黃,百越的祖先是蚩尤。在此後的文明進程中,很多少數民族的全部或者部分融入了漢族,比如南匈奴、鮮卑、東胡、羌、羯、突厥、黨項、契丹、女真(金王朝)、南詔等等,漢族的認同是建立在文化認同上的,血緣並非民族辨異的依據。相反,漢族知識分子提出夷狄可以進而為中華,中華可以退而為夷狄的說法,也就是說接受中華文明的外族人也是中華人,放棄文明而接受野蠻的漢族人也是夷狄。 凡是融入漢族的外族,都無一例外地接受了漢語漢文,地方口語中也有不少因為民族融合而帶來的因素,比如胡同、把式來自於蒙古語,然而這些影響主要體現在詞彙方面,同一句話,用各地的方言說出來,其發音都是類似的,主要體現在聲母的一致,韻母比較相近。 鮮卑,匈奴這些少數民族認為自己與漢族同祖宗說明了漢族是個多民族融合的民族。

⑷ 我國歷史上有幾次民族大融合

我國歷史上主要有四次民族大融合: 一、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是春秋、戰國時期,特點是在中國腹心地區進行的,形成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漢民族。 二、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特點是民族遷徙出現對流,一部分漢族往周邊去,周邊少數民族往內地來。 三、宋遼金元時期。這一時期民族融合的特點,是在邊疆地區進行的,不僅少數民族融合於漢族,而且大量的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 四、第四次民族大融合時期是清代。這一時期奠定了現在中國疆域和以漢民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基礎。希望本回答可以幫到你!

⑸ 漢族從何時形成又融入了多少個少數民族

從約公元前5000年起,當今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在黃河流域起源並開始逐漸發展,進入了新石器時期,並先後經歷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公元前2700年,活動於陝西中部地區的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其南面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之後兩個部落結為聯盟,並攻佔了周邊各個部落,華夏族的前身由此產生. 是漢族融入其他民族,不是別的民族融入漢族

事實上從五胡亂華開始,中國就一直不是漢族在統治

五胡亂華,經過了近二百多年殺戮,中原的漢人終於從七八千萬殺到了兩百萬不到,真正的漢人在淮河以北的中原終於成了少數民族。

當唐朝鮮卑人統一這片土地的時候,匈奴人、氐人、羌人和鮮卑人取了一漢人的姓名,於是幾百萬的假漢人和二百萬不到真正的漢人「融合」了一下 又變成了「北方漢人」。唐朝王室是鮮卑血統,並保持游牧民族的風俗習慣

當唐朝開始分裂的時候,契丹人成立了大遼。

北宋的時候,西夏人(羌人的一支)成立了西夏國

當北宋南遷的時候,女真人打敗了契丹人,並且打下了北宋的國都東京(汴梁)。成立了大金國。

當暖風熏的遊人醉 只把杭州當汴州的時候
蒙古人打敗了女真人,但是他們看到江南的花花世界後 發現中原其實破落不堪。於是他們在逼陸秀夫帶著宋朝的小皇帝跳崖自盡後,建立了元朝。
於是在北方的中原,村裡要是有結婚的新人 ,新娘都要統統被類似現在村長的蒙古人,先**一夜。

明代,女真(金人的一支)經過了揚州大屠殺(嘉定三日) 嘉定大屠殺(嘉定十屠) 。。。廣州大屠殺 等等,最後建立了清朝,定國都於北京。

在北京這些少數民族和他們的後代來到了北京後,創造出了滿洲方言,因為政權的強勢,他們把這種話以北京話或者普通話的名義強勢的推廣。(北京話或普通話有一個特點就是捲舌音,而真正的漢人說話是不捲舌頭的,只有那些不會說漢語的S數民族把捲起舌頭不倫不類的語言的結果。)

因此,中國3000年歷史當中被外族統治就至少有2300年

1、商:東夷。

2、周:姬姓,來自西歧,今日陜西,與羌人混血。

3、春秋:

1)齊:姜姓,三苗後裔(南蠻)。
2)晉:漢人。
3)秦:西戎。
4)吳、楚、越:都是南蠻。

4、秦:西戎,今之藏族系,可能是氐人,故後來氐
人符堅建國也叫秦。史家為了區別,稱之為
前秦。

5、漢:自稱是漢人,其實很可疑。劉邦出身卑微,
而當時位居公、侯、伯以上者才有族譜。沒
有族譜,而中原已被外族統治兩千年,如何
確定是漢人?

6、三國:魏不詳,蜀漢自稱是漢人,吳為南蠻。

7、南北朝:
1) 南朝:晉室南遷壓迫苗越,晉之血統不詳。
2) 北朝:前涼:自稱漢人。
後涼:氐族。
南涼:鮮卑。
北涼:匈奴。
西涼:漢族。
前趙:匈奴。
後趙:匈奴。
前秦:氐族。
後秦:羌族。
西秦:鮮卑。
前燕:鮮卑。
後燕:鮮卑。
南燕:鮮卑。
北燕:漢族。
大夏:匈奴。
成漢:氐族。
北魏:鮮卑。
北齊:漢族。
北周:鮮卑。

8、隋:楊堅為北周外戚,與鮮卑混血。

9、唐:李淵為「漢」與鮮卑混血。

10、五代十國:

1) 五代:

後梁:漢族。
後唐:突厥。
後晉:突厥。
後漢:突厥。
後周:漢族。

2). 十國:除北漢在山西之外,余皆在江南,與漢族根據地中原無關。

11、北宋:自稱為漢族。比劉邦更可疑

12、金:西元1127年滿清始祖女真人佔領中原。

13、元:蒙古人,屬匈奴。
中原至此已被外族統治2000多年,那來漢族?

14、明:自稱漢族。但是,比劉邦、趙匡胤的「漢」血統更可疑。

15、清:滿族,亦即女真人。

16、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血統上自稱漢
人,而國籍上自稱中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人口統計,公開通報的總人口12億多之中,自
稱漢族人口佔10億多,其餘約2億,為滿、蒙、
藏、回、苗等53個少數民族。事實上,這12、3
億人口,都不是漢族。

現在,中國人的血統,在中華民國稱為中華民
族,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民族。不管如何稱
呼,兩種名稱都只有政治意義而無血統意義。根據以
上的分析,漢族名存實亡,中國人的血統不是屬滿、
蒙、藏、回、苗等五個主要族群,就是屬其他48個少
數民族。實際上,中國大陸30幾省的土地,自古就是
這53族的固有領土,中國統治下的各民族不但應該仔
細尋根,更應知道土地的歷史。中國民族、中華民族
都是虛構的族名,都經不起歷史、血統的檢驗,閩客
是越族,不是漢族。本網站為了遷就既有的錯誤,才
把閩客也稱為漢人。

⑹ 歷朝歷代中,漢民都與哪些民族進行融合

在歷史上,漢族與多個少數民族融合,造成這一點原因的還是民族之間的利益。從古到今,漢民與北方的匈奴,西邊的吐蕃人,鮮卑人、胡人等。歷朝歷代,民族融合有的利於社會的發展,但大多數是攻城略地,一些遺留下的百姓和防守的兵士,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被胡化。不過有的時期,民族之間的融合,誕生了新的時期,各民族之間友好發展,社會處於穩定的狀態。

在各個時期,漢民與多個少數民族進行融合,但最終的結果無一不是被同化或戰勝了敵人。雖說也有一些被胡化,但是漢人以自己的信仰立於各個朝代。民族之間的融合相對應解決了社會的矛盾,所以它的優勢是非常大的。

⑺ 中國歷史上有過幾次民族大融合當時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第一次大規模融合:華夏四夷融合為漢族

夏商周時期的華夏大地,星羅棋布地者形態各異的民族。總的說來,有古羌、夷、苗蠻、巴蜀、百越、西南夷幾大群體。

古羌又被稱為戎狄,圖騰為羊,炎黃族就是出自於古羌,分布在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地區,直到春秋時期,依然有姜氏之戎和姬姓之狄。

夷擅長於射箭,圖騰為鳥,主要分布在東方的山東半島和淮河流域,被稱為“東夷”。商朝的建立者就是夷的一支。

苗蠻在上古稱為“三苗”,商朝稱為“荊蠻”,西周時期建立了楚國。

百越位於東南沿海地區,主要有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巴蜀也就是四川地區古巴國和古蜀國。他們創造了先進的青銅文明。

西周建立後,周人自認為是夏朝的繼承者,於是稱呼自己為“夏人”,“華夏”,分封到了中原的諸侯國統稱為“諸夏”。實際上,周人也是來源於羌,是羌族中最先進的一支,周人也是姬姓和姜姓長期通婚產生的民族。周人建立了周朝後,就將分布在四周的民族叫做“東夷”、“北狄”、“西戎”、“南蠻”,統稱為“四夷”。華夷之辨的民族關系就形成了。


清朝建立後,廢除了明朝推行了“華夷之辨”,認為漢族和周邊的各族都是中國的民族。清朝第一次在外交上使用中國為國名,奠定了中國的法理基礎。清朝開疆拓土,基本統一了東亞大陸,為現代中國的疆域奠定了基礎。清朝入關後,滿族積極學習漢族文化,到了清朝後期,滿族已經和漢族沒有多大的區別。於是乎,清末的梁啟超提出了中華民族的概念,革命派如孫中山則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思想。

⑻ 漢族究竟融合了多少民族

歷史上很少有漢族融合其他民族的資料。
倒是有很多漢族消滅其他民族的資料。我無法想像在漢族文化非常發達的時候或者漢族合其他民族矛盾尖銳的時候,能否大規模通婚。
至於南蠻集團、東夷集團、淮夷集團,東越,百越,東胡、契丹、黨項、女真、匈奴、羌、羯、氐、突厥、蒙古。
歷史上也沒有大規模通婚的記載。反倒是互相殘殺的記載更多一些。舉例: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能否發生中日人民融合的情況嗎?不能。因此,很難想像漢族和上述民族融合的情況。
只有一個例外,就是鮮卑人。他們由於需要漢族人的支持,所以大規模和漢族通婚,因此融合到漢族裡了,但他們人數少,對漢族血統構成沒有什麼影響。
反而,現在國家政策照顧少數民族。凡是有一點少數民族的漢族人,為了高考,為了工作,都改為少數民族。
因此,漢族中擁有少數民族血統的人很少很少了。

⑼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幾次民族大融合

【第一次】 春秋戰國時期進行於中國腹心地區,形成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族。 據載,雁北一帶上古屬冀州,春秋時為北狄所居,聚居的少數民族有林胡、樓煩等部。戰國時,趙國的勢力擴展到這里,趙武靈王曾胡服騎射,向北開拓疆土,傍陰山築長城,與匈奴、樓煩、林胡為界。當時雁北一帶為少數游牧部落居住。 到秦統一時,一直處於北方的匈奴成為秦的強敵。秦始皇築萬里長城防匈奴。秦末漢初,匈奴在冒頓單於統治下,武力達到了空前未有的強盛。它滅東胡,敗渾庚,征樓蘭,擁騎兵三十萬。西漢初年,連年侵入邊境,劫掠人口牲畜,「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成為邊境的大患。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三十萬北擊匈奴,被冒頓騎兵四十萬圍於平城,用陳平秘計才算解圍。至此以後的六十多年時間里,西漢政權一直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任其在邊境地帶肆虐。當時的雁北一帶,居民是極其有限的。除平城外,大約只有馬邑一座小城。到漢景帝時,由於經濟上的逐漸繁榮,軍事實力也逐漸增強,漢與匈奴的軍事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匈奴只能「小入盜邊」。公元前133年,漢武帝開始對匈奴進行長期的討伐戰爭。漢兵三十萬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谷中,遣馬邑人聶翁壹誘匈奴主力,准備一鼓聚殲,不幸謀泄未成。從此就拉開了討伐匈奴大戰的序幕。之後的二十多年,漢派將軍衛青、霍去病連續三次討伐匈奴,大敗之。匈奴內部分裂後,南匈奴投降了漢朝,北匈奴遠逃荒漠。不久首領郅支單於被漢擊殺。從此匈奴親漢,北方邊境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塞外高原第一次出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的和平景象。匈奴降漢後,漢安置降眾於朔方(內蒙)、雲中(雁北)一帶,稱為屬圍。 此後,西晉時期的十六國大亂,雁門一帶被一部新起的少數民族——鮮卑部佔領。 【第二次】 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遷徙出現對流,一部分漢族往周邊去,周邊少數民族往內地來。 東胡鮮卑族本來是居住在遼西的一個少數民族,東漢桓帝時,檀不愧建國。檀不愧死後,部眾離散。魏晉時,鮮卑部宇文氏,慕容氏,拓拔氏相繼興起,這些部落乘中原大亂之機,紛紛出兵侵佔中原,建都立國,如慕容部建前燕,宇文部建北周,拓拔部建魏。當時的雁北一帶較長時間都為鮮卑拓拔部佔領。拓拔部正處在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度階段,完全是游牧部落,居並州塞外。此時黃河流域正經受前所未有的大破壞,塞外高原在這些游牧部落的統治下的經濟也不可能發達。 西晉初期(310)晉朝封鮮卑首領猗盧為代公,割剄領以北地(代縣勾注山以北)給猗盧。314年進封代王,建都盛樂(呼市南)。之後鮮卑內部混亂,互相殘殺。直到333年什翼犍即代王位,統一諸部,又開始強盛起來,但不久被前秦苻堅擊敗,逃漠北。386年什翼犍孫拓拔圭繼代王位,改國號魏,他東攻西掠,南伐中原,在參合陂大破後燕軍,佔領了黃河以北,398年建都平城(大同)。次年稱帝(魏道武帝),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北朝。從此,鮮卑部又在雁北定居。 北魏建都平城後,雁北一帶出現了第二次經濟繁榮時期,桑乾河兩岸又開始建立城邑。天興中(398-404)置恆州(雁北一帶)領八郡、十四縣。 這一時期,社會比較安定,各族人民和睦相處,農業生產得到了發展,據《魏書》載:跋謂毗曰:「壘北地瘠,可居水南,就耕良田,廣為產甘,各相勸勵」(《北史·和跋傳》)。燕風出使前秦時對苻堅說,魏:「控弦之士數十萬,見馬一百萬匹,」堅曰:「雲中川自東川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餘里,每歲孟秋,馬常大集,略為滿川,以此推之,使人言猶未盡。」這些片段的記載說明,處於畿內地的雁北地區生產是大發展了,這一時期,鮮卑族又與漢族人民逐漸融合,這種狀況大約維持了一百多年。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隨著北魏的衰落,雁北一帶由畿地再次變成了邊疆,處於鮮卑北方的柔然逐漸強盛。魏在外長城設懷荒等六鎮防柔然。孝昌中年(526)柔然陷恆州。魏只好把雁北各州、郡、縣寄自肆州(忻州),從此,塞北經濟再次遭到破壞。北齊時,雖然再次統一北方,但由於時間短促(僅20餘年),經濟未來得及恢復。恆州一帶又被滅柔然而起的突厥部佔領。公元563年,突厥與周通婚,出騎兵十萬,自恆州分三路進關,合周兵攻齊晉陽,突厥沿路大掠,人畜不留。 【第三次】 宋、遼、金、元時期,進行於邊疆地區,不僅少數民族融合於漢族,而且大量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 中原結束了西晉以來三百多年的戰亂,到南北統一的社會繁榮時期——隋王朝時,雁北一帶仍為突厥佔領。隋文帝離間突厥內部,派兵出朔州道大破突厥沙缽略軍。沙缽略逃走。突厥分東西兩部。隋再次收復塞外。這時雁北一帶僅有馬邑、定襄兩郡,馬邑郡統縣四,戶四千六百七十四,定襄郡統縣一,戶三百七十四。(《隋書》)人口如此稀少,可見其經濟狀況了。但這種狀況也沒有維持多久。隋末,中原大亂,突厥再次成為北方強國。荒淫無恥的隋煬帝曾到北境遊玩,遭到突厥始畢可汗騎兵的襲擊,慌忙逃回雁門,突厥兵圍雁門,城中兵民死守,等待援軍到來方才解圍,突厥望北撤去。之後,雁門各郡雖屬隋,但實際為突厥所佔據,隋末大亂時,馬邑劉武周起兵反隋,就是依靠突厥起兵的。 唐初,李世民兼並割據,打敗據並州稱帝的劉武周和割據朔方作亂的梁師都,擊敗突厥兵。630年,突厥被唐滅,從此雁被一帶再次為中原所有。此後的三百年,塞外雖然仍是邊防要帝,但生產有了一定的發展,經濟沙鍋內進入了第三此繁榮時期。 天寶初,默啜興起,經常深入內地擄掠人畜,唐朔方節度使王忠嗣破默啜,再次鞏固邊防。據說唐時的金城縣舊城即是王忠嗣所築。這說明唐中葉以後,雁北的經濟又逐漸趨向繁榮。 但是,唐末至五代後晉天福年間,雁北一帶又換了主人,經濟也再次繁榮。這與李克用父子在此經營多年是分不開的。 五代前期的安定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李嗣源死後,代唐而立的後晉高祖石敬瑭(李嗣源女婿),為了取得中原政權,拜北方契丹主為父,出賣國土,換取兒皇帝名號。936年,石敬瑭即皇帝位。派桑維翰為使,割幽、薊、瀛、涿、檀、莫、順、新、媯、儒、武、雲、應、寰、朔、蔚十六州給契丹。此後的三百多年,雁北一帶長期與中原分離。 宋遼大戰後,遼主派禮部侍郎刑抱朴(應州人)鎮撫州民。經遼統治者的多年經營,經濟才逐漸恢復和發展起來,這期間也正是遼王朝的鼎盛時期,邊境也相安無事。這從遼清寧二年建築的、耗資巨萬的應縣木塔和清寧八年建築的大同華嚴寺可以看出來。遼主敢於在邊境地帶大興土木,說明這時期的雁北一帶生產有了發展,經濟趨向繁榮。 此後又經過六十多年,女真族金興起,遼朝衰敗。公元1124年,金滅遼。從此,繼契丹之後,女真族又成為雁北的主人。 金朝末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部落興起,從1271年開始,連年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每過一地,大肆擄掠,處於邊陲之地的雁北又遭到了戰亂的禍害。這次戰亂一直延續了近二十年。直到1230年7月,蒙古軍窩闊台部攻下天成堡,經西京(大同)至應州,在雁門關與金兵激戰,破代州,佔領山西。從此雁北又歸屬蒙古。蒙古族在與漢族人民的共同生活中,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從民間流傳的夜滅元朝的傳說中,可以看出當時的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的激烈。但是,盡管這樣,各族人民卻在長期的斗爭生活中,逐漸融合了。 由於金元以來統治階級對人民殘酷的經濟剝削與政治壓迫,加上當時連年發生的水、旱災荒,雁北的經濟也遭到很大的破壞。人口大量逃亡。 明初,明成祖為了發展邊疆經濟,曾從山西腹地大量移民充實塞外。明朝末年,興起的後金兵也曾進入雁北靈邱、應縣一帶。 清朝,雁北沒有經過大的戰亂,經濟由所發展,而且逐步移來一部分滿族人民。使幾千年以來的民族大融洽更穩定地向前發展。 「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他們征服了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生產關系落後的少數民族在和漢族人民的不斷交往中,很快被漢族的高度文明所征服。他們在和漢族人民相處中,發展了經濟,交流了文化,逐漸與漢族融合,形成了我們今天人口繁衍的中華民族。

⑽ 我請問漢族人歷史上到底融合了哪些民族,有沒有融合其他人種

2000年完成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對全球各地的人群進行了DNA檢測,並進行了系統的對比,從而對人類的種族進行了重新劃分。

總的來說,北方漢族的民族源流比較單一,民族融合很少。南方漢族融合了很多南方少民,但是他們的外觀更接近原始黃種人。

模糊的歷史紀錄是不信的,而且較真兒的看,歷史中的明確的有關民間廣泛存在的民族融合記錄完全沒有。

棕色人種(高顴骨,小眼睛,單眼皮,眼窩淺,塌鼻樑,寬下頜)較早的到達了亞洲,今天的蒙古人有70%以上的棕種血統。原始的黃種人很像北歐人(大眼睛,雙眼皮,眼窩略深,中等鼻樑,低顴骨,高眉骨,尖圓臉),但是漢人的祖先到達東亞的時候,攜帶的女性太少,於是他們就殺光了棕種男人,掠奪了大批棕種女人,經過融合之後,漢族就長成現在的樣子了。然後漢族又擴張到全國各地。所以漢族的相貌介於純黃種人與棕色人種之間。

有些南方少數民族是從海邊向內陸走的,生活條件好,女人多,所以對棕種人的屠殺更徹底。南方漢族吸收了南方少民血統,黃種人血統有所回升,所以眼窩比北方較深,顴骨也比較低。

在漢族形成之後,北方漢族很少與少數民族融合。

突厥人的Y染色體編號中普遍存在R1a1),但是漢族裡只有比較古老的R,沒有R1a1。

蒙古人中有一個比較重要的C3c,這可能是成吉思汗的標記,北方少數民族普遍存在。漢族有很少的C3,C3c一個也沒有。

通古斯人中普遍存在從中國南方遷徙來的O2產生的O2b,在南方沒有這個分支。而中國北方漢族別說O2b,連O2根本就沒有。

這些抽樣基本上是幾百人幾百人抽的,總數也就幾千到一兩萬(具體我沒統計過),就算上千萬的抽樣,這些沒抽到的類型也不會超過千分之一。從這里看,在中國北方,民族融合微乎其微。

閱讀全文

與漢族歷史上共融合了多少個民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