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華夏 中的 華 出自什麼典故
這里推薦兩片文章:
其一:中華為什麼叫"華"?
《春秋》[疏〕的解釋是"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形容"服章之美"的文字很多,我們的祖先為什麼一定要稱中國為"中華",而不可以稱「中美」、「中麗」、「中采」呢? 其實在"披樹葉、裹獸皮"的原始社會,哪有什麼"服章之美"?中國歷史上也找不出以服章之美作為民族自稱的先例。歷史上常提到的「有巢氏」以巢居樹上為特徵,「燧人氏」以鑽木取火為特徵,"伏羲氏"以食、用瓠瓜為特徵,"神農氏"以首創農耕為特徵,"軒轅氏"以善於駕車為特徵,幾曾有過以服飾華美為族稱的古代民族呢? 中華民族即「華族」,要回答「中華為什麼叫華」這個問題,應該到古代那些叫「華」的民族中去找,只有弄清了"華族"為什麼要叫"華",才能夠找到答案。 中國是有一個叫"華"的原始民族的,那就是"華胥氏"。"華胥氏"為什麼要叫「華」呢?在甲骨文中,只有"華"字而"花"字,"華"字畫的是一株長滿了花果的花樹。《通訓定聲》說:"開花謂之華",如《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在我們的祖先還沒有創造"花"字以前,"華"字可以泛指一切的花草瓜果。此外,"華"字還可以象徵日、月、星、辰與火的光華,如"日華"、"月華"、"華光"等。因,"華"字最早是對一切光彩奪目的東西的總稱。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在人類處在採集階段,手還不足以捕獵飛鳥,足還不足以追殺野獸的時候,"衣食父母"主要是植物的花木瓜果,也就是說,人類對花木瓜果的依賴超過對其他食物的依賴。他們見到了如日月光華一般光彩奪目的花木瓜果,必然會發出"華!華!"的叫喊聲,招呼同伴一齊去採摘(就像我們今天表示驚喜時還會發出"哇!"的尖叫聲一樣),久而久之,"華"便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們這個氏族的名稱了。 中國神話時代的歷史,過去疑古風太盛,不是 "存疑"便是"不求甚解"。其實,祖先們往往在無意中留下了非常寶貴的資料。例如古人留下來的古帝世系,在有巢氏之後,依次是燧人氏、華胥氏、庖犧氏和神農氏,就是非常真實的。在燧人氏之前,人類都是無名的,所謂有巢氏、燧人氏並不是他們的"自稱",而是後人的"他稱"。到了燧人氏時代末期,由於氏族的不斷繁榮和分支,大家再沒有名稱就會相互混淆,必須創造氏姓以相互區分。因此,古人說"伏犧、燧人始名物蟲鳥獸",便是與歷史非常吻合的真實記錄。從無氏姓的"有巢氏"與"燧人氏"到有氏姓的"華胥氏"與"庖犧氏",的確是中國文化史一大進步。據《遁甲開山圖》說:"女禍氏歿,大庭氏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凡十五代,皆襲包犧氏之號"。說得雖不一定準確,但卻足夠證明伏羲氏時代的種姓制已相當豐富,民族語言也相當發達,她的"子系統"各氏族,都已知道在"包犧氏"這一"母系統"之下,為自己的族群分別命名了。 正由於"華胥氏"是中國第一個有名稱的"民族之母",是庖犧、炎帝、黃帝等氏族之母,而且還是創立中華民族語言的人文始祖;因此,"華胥氏"理應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中的"始祖"。古人出於"尊母崇祖"的原因,以"華"為我們民族的總稱,而不"燧"、"庖"、"炎"、"黃"為民族的總稱,就順理成章了。 當我們找到了"中華"為什麼要叫"華"的原因後,華胥氏是哪裡人就成了我們要探索的第二個問題。 由於中國史學界一直是"黃河中心論",華胥氏也理所當然地被人視為黃河上的一個原始民族。甘肅的華池、陝西的華山等都被認為是因華胥氏而得名。這一地區的老官台遺址曾出土了距今7000多年前的彩陶文化,畫面上又以花卉紋為主,更進一步證明了甘、陝地區的確有一個以花為民族標志的氏族,她的名字也許就是「華胥氏」或「花胥氏」? 但考古發現很快又在中國的南方找到了比陝西老官台更古老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江西萬年縣的仙人洞、吊桶環和湖南道縣的蛤蟆洞,距今都在IO,000年以上,兩遺址有一個很少見的共同現象:出土的原始陶器內壁也有雜亂的草搓紋或粗繩紋。有人認為原始陶器的紋飾是出於人類 「愛美」的本性,這是一種膚淺的見識,如果說陶器外壁的紋飾還可以用"美"來解釋的話,陶器內壁的紋飾又與"美"有何干呢?在有神論的世界裡,把最美好的東西獻給神是人們的共同心願,脫離宗教信仰而去追求「美」,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是觸犯禁忌的。陶器上加紋飾應該是出於人們原始思維中賦予陶器以靈魂的巫術行為。原始陶最先可能是用於烹煮雜谷類的食物,這些食物也許就是他們心目中的"日月之華"的結晶,因此,在陶器內外打上草木紋或繩紋的印記,很有可能是在賦予陶器以"草木花華"的靈魂。特別是繩紋,在古人心目中有約束萬物和捆妖縛怪的能力,在陶器上施以繩紋,是不是有利用"草木之華"以約束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巫術觀念在內呢? 崇拜日月之華與草木之華這一現象,到了8OOO年以前的湖南彭頭山與河南賈湖遺址更加突出,這兩個遺址出土的陶器紋飾,都有日華紋、月華紋,繩紋也日益豐富,出現了與戮印紋、拍印紋、滾壓紋相結合的繩紋。因為彭頭山比老官台要早一兩千年,不可能出現彩陶,但卻出現了紅色的陶衣,這種紅色陶衣很可能就是彩陶的前身?特別是彭頭山出土的刻畫紋中,出現了一種X形的巫術符號,這種X形符號既是老官台花卉紋彩陶的主體風格,也是整個原始時代彩陶的主體風格,這一考古信息似在告訴我們:中華民族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新的氏族名稱雖然不斷增多,但以"日月花草之華"為民族主體標志、尊"華胥氏"為"民族之母"的思想卻是根深蒂固的。於是,"華"就這樣 了我們民族不可替代的民族族稱。 在中國最早出現花卉彩陶的江漢魚米之鄉,洞庭蒼梧之野,民間對花的深情和崇拜是異乎尋常的。人們認為:花就是人的靈魂,而花魂是由花林女神(華胥氏?)掌管著的。當婦女懷孕之後,人們就要去祈求"花林女神"賜予花魂,只有花魂進入了胎體之後,嬰兒才會獲得生命。胎死腹中,是因為花林女神沒有賜予花魂,夫妻無子,要雙雙去花樹下求子。嬰兒出生,要為嬰兒栽一棵花樹,作為生命樹陪伴小兒一生;小兒病了,便認為是花樹有病,要請巫師來為花樹澆水除蟲;老人死了,便認為是花魂已被花林女神召回,要請巫師來唱《散花歌》,歡送花魂返回花林。 2OOO年前,屈原《九歌》的最後一章《禮魂》,內容就是"傳芭兮代舞",2000年後的今天,苗、侗等族巫師,在祭祀完畢以後,同樣還是要"傳芭兮代舞",搶著迎奉"花魂"。西南的少數民族青年男女的 "跳花",有立花樹、跳蘆笙、拋花包、贈花帶的風俗,兩廣地區普遍有祭祀"花王父母"和"金華夫人"的風俗等等,都是"華胥氏"時代的風俗在過去和今天的反映。 2OOO 年前,屈原《九歌》的最後一章《禮魂》,內容就是"傳芭兮代舞",2000年後的今天,苗、侗等族巫師,在祭祀完畢以後,同樣還是要"傳芭兮代舞",搶著迎奉"花魂"。西南的少數民族青年男女的"跳花",有立花樹、跳蘆笙、拋花包、贈花帶的風俗,兩廣地區普遍有祭祀"花王父母"和"金華夫人"的風俗等等,都是"華胥氏"時代的風俗在過去和今天的反映。 "華胥氏"的"胥"字,用漢語解讀不出意思,應該是方言,楊雄《方言》說;楚人稱女人為"嬰"。按古語同音相假的規律,"華胥氏" 的" 胥"與伏羲氏的"羲"、包犧氏的"犧"、宓戲氏的"戲"、屈原《離騷》中"女嬰"的"嬰"應可通假,都是女性之意。中國南方壯侗語族中,多稱"花林女神" 為"嬰華",讀作xia-fa(胥華),譯成漢語,就是"華胥"。"華胥』在楚越方言中就是"華女"或"華巫"。因此,華肯氏應是中國母系氏族社會里對" 華族大巫女"和"華族女領袖"的尊稱。
其二:中國為什麼又稱為華夏民族?
《左傳》記載:「以服事諸夏。」「楚食華夏。」「商不謀夏,夷不亂華。」由此知,我國人民從古代起,就自稱諸夏、華夏,或單稱夏或華,到春秋戰國以後,華夏就成了我們種族的名稱。而把之外的民族叫作夷、狄、戎、蠻。
那麼,華夏族是怎樣形成的呢?
我們說,一個民族的形成,在經過了漫長歲月的磨合、融匯甚至犧牲,才能凝結成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情感、共同文化、共同經濟、共同疆域的整體。完全可以說民族的形成是一部野蠻的爭斗史,也是一部文明團結史。
秦漢時期所說的中國人,在古代實際上來源於華夏、東夷、南蠻三大民族集團。而三大集團中的華夏集團的代表,一個叫炎帝,一個叫黃帝。炎帝神農氏沒落時期,黃帝軒轅氏「慣用干戈,以征不享」,經過阪泉之戰和琢鹿之戰後,黃帝排除了異己,兼並、融合、統一了中原區的諸多民族,形成了華夏族主體。華夏、東夷、南蠻,三大集團是構成華夏族的核心部分。華夏集團發祥於今陝西省的黃土高原上,在有史以前已經漸漸地順著黃河兩岸散布於中國的北方及中部的一些地方。東夷氏族的代表人物是太昊氏。傳說中的黃帝與諸侯中最粗暴的蚩尤戰於涿鹿,並且擒殺了蚩尤,這蚩尤就屬於東夷集團。東夷集團所居住的地域,北至山東北部,西至河南東部,西南至河南的極南部,南至安徽的中部,東至海。南蠻集團的代表人物是伏羲與女媧。這一集團的地域以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為中心。華夏族的形成過程就是華夏、東夷、南蠻三個部落集團長期斗爭、相互融合的過程。經過戰爭,使得勝利者越來越強大。《史記》說黃帝「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xunyu),合符釜山,而邑於琢鹿之阿。」就是說黃帝臣服了炎帝以及其它一些部落,勢力東達勃海,西至甘肅,南到長江,北到幽陵,並在今河北省涿鹿縣建了「帝都」,形成了一個勢力強大、相對穩定的早期「國家」。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展,黃帝及其後裔的華夏集團與其它部落不斷融合。有虞氏虞舜與陶唐氏帝堯的兩個女兒的通婚,意味著華夏集團與東夷集團的進一步融合。舜帝征服三苗,就意味著一個親善大於仇視,友好大於爭奪,聯合大於離亂,世世代代通婚,不斷繁衍生息的民族大融合的共同體———華夏族基本形成了。
據前所說,華夏族早在堯舜時期已經形成。但是史學界也有持不同意見者認為華夏族是在夏朝時才形成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一個民族的形成是以破壞氏族部落為目的,淡化血緣概念為條件的。這個民族共同體的形成與夏代國家的建立是一個同步的歷史進程。而原始社會末期,炎黃時代的社會結構是以家族、氏族、胞族和部落構成的,不符合民族發展形成的規律。
認為華夏族在夏朝才形成的這個觀念,是以國家的形成作為華夏族形成的根據。但是,根據現代考古發現和研究,國家的形成應該從夏代往前推千餘年。那麼,還以為華夏族是在夏代才形成就顯得觀念落後了。長期以來的落後觀念來自於我們對自己國家夏以前的歷史非但半點不了解,而又不願深入往前研究,只認識商代的甲骨文,就以為中國以前只有傳說,沒有歷史。這種觀念一直束縛著中國史學界的思維。
也有學者認為華夏族起源於商、周和戰國時期。事實上,一個民族的形成的過程是漫長而艱難的,往往要經過分裂、統一、再分裂、再統一的反復磨合,因此很難准確地說明誕生在哪朝哪代。譬如漢民族的形成就是在堯舜時期形成的華夏族基礎上,歷經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幾代的民族統一,與周邊的少數民族不斷融合,才得以發展,成為擁有燦爛的古代文明和廣大人口的漢民族。
《尚書·武成》說:「華夏蠻貊,罔不率俾。」「夏,大也。故大國曰夏。華夏謂中國也。」三國魏曹植所著《曹子建集》說:「威慴萬乘,華夏稱雄。」《說文》對「華夏」這樣解釋:「華者,茶也,美也。」即是說「華夏」意味著美好、繁榮的中原地區繁衍著強大的國家和民族。《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故稱華。」又雲:「冕服彩章曰華,大國曰夏。」這實際上已經不是華夏的本意,而是引申之詞。
華夏」是漢族的前身。華夏族認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把居住的地方稱為中華。華夏、中華,初指我國中原地區,後來包舉我國全部領土而言——凡所統轄,皆稱華夏或中華,亦稱中國。而中華民族則是我國各民族的統稱,它既是血統概念,又是地理概念,還是文化概念,構成一個血統、地緣、文化認同的民族整體,是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域諸侯國諸族在歷史長河中整合而成.
㈡ 歷史名人,他是著名的醫生姓華。
華佗,准確來說是東漢末年的人物,麻沸散、「五禽戲」的創始人
㈢ 華月是什麼歷史人物
歷史上沒有這個人
《古劍奇譚二:永夜初晗凝碧天》中的角色。
華月乃是流月城高階祭司,封號廉貞。
她自小被前代大祭司選中,作為沈夜助手兼玩伴而被培養長大,因而自然地將輔助他人、關懷他人當做自身使命。在流月城中的地位高於其他幾位高階祭司,僅次於瞳,是沈夜最為信任的人。
最初的名字為「一」,代表她是流月城第一個活傀儡。後沈夜為其取名「華月」,意為「正月」。
華月擅長音律,常彈奏箜篌哄沈曦入睡,也以音律為武器。她所彈奏的樂曲之中,飽含著綿密的思念與追尋。然而對於這份感情,她始終保持緘默,從未向任何人提起。
㈣ 有誰知道一個叫華健的人啊是個歷史人物。幫幫忙了,詳細的介紹
華健,1982年進廠,師承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高級工藝美術師劉建平,從事紫砂工藝創新製作1986年進入紫砂工藝紫砂工藝廠研究所,隨顧紹培大師繼續深造,善制各類紫砂器皿,尤擅長方器造型的設計製作,所製作品古樸穩重大方,形神俱佳,線條剛柔相濟,且具張力,追求玉器般的質感,不求纖巧,不加無謂雕琢,口蓋挺括緊密。紫砂全手工製作技藝功底不凡,屬同輩藝人佼佼者。
1989年參加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造型設計進修班,使其茗壺倍增藝術風采,在傳統風格中又體現現代意境,其作品廣泛登載於「壺錦」、「砂壺集」、「壺藝寶典」、「天地方圓」、「茶與壺」等著名刊物
㈤ 中國近代史著名人物有哪些
中國近代史中偉人有: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關天培、馮玉祥、鄒容、林覺民、秋瑾、李大釗、方誌敏、魯迅等等。
1.林則徐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福建侯官縣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
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5.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參考資料網路-魯迅
網路-李大釗
網路-關天培
網路-李鴻章
網路-林則徐
㈥ 歷史上姓華的名人
1、華姓名人眾多,群星閃爍,自得姓以來,世代顯達,兩晉以前北方名人眾多,南北朝以後南方華姓顯貴,《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錄有華姓名人八十七位,數量之多比起排名一百位以前的姓氏來講,絲毫不見遜色。
2、華姓在宋人編著的《百家姓》中排行第二十八位,從一個偏面反映了華姓在宋代時的顯達。
部分華姓名人簡介:
華元:華督曾孫,春秋時宋國大夫。歷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執政四十年。雖曾戰敗遭諷,但致力彌兵,志意可嘉,也不失為一份創造。 華毋害:西漢將領。以越將從高祖起於留,定三秦,擊臧荼,有功,封為終陵侯,謚齊。
華佗: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醫學家。精內、婦、兒、針灸各科,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為世界醫學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又首創五禽戲,後為曹操所殺。
華歆: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三國時魏國大臣。曾依孫策,後附曹操為尚書令。曹操征討孫權時為軍師,轉御史大夫。文帝即位,拜相國,封安樂鄉侯,為司徒。明帝時,任太尉,進封博平侯。
華嶠:華歆孫,華表子,西晉史學家。官至侍中。因不滿《東觀漢記》,乃撰《後漢書》九十七卷,記東漢一代史事,文質事核,有司馬遷、班固之風,如今已散佚。
華恆:華表孫,東晉大臣。娶晉武帝女,拜附馬都尉,後任尚書、潁川令。西晉亡,南渡。領國子祭酒,封苑陵縣侯,官至左光祿大夫、開府,身後無余財。
華溫琪:宋州下邑(今安徽碭山)人,五代梁唐間將領。少從黃巢起義,巢敗後,仕後梁,官至齊、晉二州節度使。入後唐後,官至鎮國軍節度使,後以太子太保致仕,以固守稱勝。
華鎮: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官吏。神宗進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軍事。平生好讀書,工詩文。有《揚子法言訓解》、《雲溪居士集》等。
華雲龍:安徽定遠人,明初將領。從朱元璋起兵,南征北戰,立功無數。洪武三年,論功封淮安侯。
華蘅芳:江蘇無錫人,清末數學家。致力於翻譯工作,譯出算學、地質學等書十七種,包括《代數術》、《三角數理》、《微積溯源》等,己著有《行素軒算稿》。
華喦:福建上杭人,清代畫家。擅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為揚州畫派代表之一。詩亦古質、兼 工書,時稱三絕。有《離垢集》、《解弢館詩集》。
華羅庚:著名數學家。
㈦ 名字中帶有「華」的歷史名人
張華(232-300),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中國西晉時期政治人物、文學家,官至司空。晉惠帝執政時期,八王之亂暴發,張華被趙王司馬倫殺害。
㈧ 陝西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黃帝----起源於姬水,炎帝----在寶雞一帶 顓頊----黃帝之孫;帝嚳----黃帝的曾孫;禹----是黃帝的玄孫
周武王、文王----周建都於鎬京(今西安) 褒姒----歷史上第一個美女
白起----戰國後期軍事家,又稱公孫起,眉(今陝西眉縣東)人 蒙恬----秦大將; 西漢都西安
蘇武----西漢義士 班彪、班固、班超、班昭----西漢大將之家
張騫----西漢外交家 霍去病----西漢大將
孫思邈----葯王,華原(今陝西耀縣)人 寇準----北宋政治家,華州下(今陝西渭南東北)人
竇融、竇固----東漢初大臣,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 司馬遷----歷史學家,陝西韓城人 (唐都西安)
李靖----唐初軍事家,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 郭子儀----唐代大將,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
閻立本----唐代畫家,雍州萬年(今陝西臨潼)人 王昌齡----唐著名詩人,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韋應物----唐著名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白居易----唐著名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白行簡----唐著名詩人,華州下陝西渭南東北人,白居易之弟 杜牧----唐著名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顏真卿----唐著名書法家,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王嘉胤----陝北人;李自成----米脂人
呂布----陝北綏德人,貂蟬----陝北米脂人 張獻忠----陝北人
陝西名人(現代)
柳青----現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創業史》等 雷抒雁----陝西涇陽縣人,當代著名詩人,代表作〈小草在歌唱〉等
賈平凹----陝西丹鳳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商州散記》《小月前本》《臘月·正月》《浮躁》《廢都》等
路遙----陝西清澗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陳忠實----西安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有〈白鹿塬〉等 顧長衛----導演《孔雀》
張藝謀----陝西西安人,中國當代著名電影人。主要代表作有<一個和八個> <紅高粱> <英雄> <活著> <老井> <秋菊打官司> <一個都不能少>等
黃建新----陝西西安,中國當代著名電影導演。主要代表作品有《錯位》《黑炮事件》《背靠背,臉對臉》《站直嘍,別趴下》《紅燈停,綠燈行》《誰說我不在乎》《說出你的秘密》等
趙季平----生於甘肅平涼,後西安人,當代著名電影音樂家,與張藝謀多次合作
劉文西----籍貫浙江,後西安人。當代著名畫家 李若冰----s陝西涇陽人,當代著名畫家
㈨ 陝西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黃帝----起源於姬水,炎帝----在寶雞一帶 顓頊----黃帝之孫;帝嚳----黃帝的曾孫;禹----是黃帝的玄孫
周武王、文王----周建都於鎬京(今西安) 褒姒----歷史上第一個美女
白起----戰國後期軍事家,又稱公孫起,眉(今陝西眉縣東)人 蒙恬----秦大將; 西漢都西安
蘇武----西漢義士 班彪、班固、班超、班昭----西漢大將之家
張騫----西漢外交家 霍去病----西漢大將
孫思邈----葯王,華原(今陝西耀縣)人 寇準----北宋政治家,華州下(今陝西渭南東北)人
竇融、竇固----東漢初大臣,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 司馬遷----歷史學家,陝西韓城人 (唐都西安)
李靖----唐初軍事家,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 郭子儀----唐代大將,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
閻立本----唐代畫家,雍州萬年(今陝西臨潼)人 王昌齡----唐著名詩人,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韋應物----唐著名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白居易----唐著名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白行簡----唐著名詩人,華州下陝西渭南東北人,白居易之弟 杜牧----唐著名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顏真卿----唐著名書法家,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王嘉胤----陝北人;李自成----米脂人
呂布----陝北綏德人,貂蟬----陝北米脂人 張獻忠----陝北人
陝西名人(現代)
柳青----現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創業史》等 雷抒雁----陝西涇陽縣人,當代著名詩人,代表作〈小草在歌唱〉等
賈平凹----陝西丹鳳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商州散記》《小月前本》《臘月·正月》《浮躁》《廢都》等
路遙----陝西清澗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陳忠實----西安人,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有〈白鹿塬〉等 顧長衛----導演《孔雀》
張藝謀----陝西西安人,中國當代著名電影人。主要代表作有<一個和八個> <紅高粱> <英雄> <活著> <老井> <秋菊打官司> <一個都不能少>等
黃建新----陝西西安,中國當代著名電影導演。主要代表作品有《錯位》《黑炮事件》《背靠背,臉對臉》《站直嘍,別趴下》《紅燈停,綠燈行》《誰說我不在乎》《說出你的秘密》等
趙季平----生於甘肅平涼,後西安人,當代著名電影音樂家,與張藝謀多次合作
劉文西----籍貫浙江,後西安人。當代著名畫家 李若冰----s陝西涇陽人,當代著名畫家。
㈩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沒有姓「華」的、且有點名氣的人
華元:華督曾孫,
華毋害:西漢將領。以越將從高祖起於留,定三秦,擊臧荼,有功,封為終陵侯,
華佗: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醫學家。
華歆: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三國時魏國大臣。
華嶠:華歆孫,華表子,西晉史學家。官至侍中。因不滿《東觀漢記》,乃撰《後漢書》九十七卷,記東漢一代史事,文質事核,有司馬遷、班固之風,如今已散佚。
華恆:華表孫,東晉大臣。娶晉武帝女,拜附馬都尉,後任尚書、潁川令。西晉亡,南渡。領國子祭酒,封苑陵縣侯,官至左光祿大夫、開府,身後無余財。
華溫琪:宋州下邑(今安徽碭山)人,五代梁唐間將領。
華鎮: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官吏。
華雲龍:安徽定遠人,明初將領。
華蘅芳:江蘇無錫人,清末數學家。致力於翻譯工作,譯出算學、地質學等書十七種,包括《代數術》、《三角數理》、《微積溯源》等,己著有《行素軒算稿》。
華喦:福建上杭人,清代畫家。擅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為揚州畫派代表之一。
華羅庚:著名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