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柏拉圖有誰給我解釋解釋指什麼最好是具體點!
柏拉圖(希臘語:∏λάτων,英語:Plato,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不僅是古希臘哲學,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原名叫亞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後因強壯的身軀和寬廣的前額,改名為柏拉圖(在希臘語中,Platus一詞是「平坦、寬闊」等意思)。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圖是其體育老師給他起的綽號。
他出生於雅典,父母為名門望族之後,從小受到了完備的教育。他早年喜愛文學,寫過詩歌和悲劇,並且對政治感興趣,20歲左右同蘇格拉底交往後,醉心於哲學研究。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受審並被判死刑,使他對現存的政體完全失望,老師的死給柏拉圖以沉重的打擊,他同自己的老師一樣,反對民主政治,認為一個人應該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農民只管種田,手工業者只管做工,商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參與國家大事。蘇格拉底的死更加深了他對平民政體的成見。他說,我們做一雙鞋子還要找一個手藝好的人,生了病還要清一位良醫,而治理國家這樣一件大事競交給隨便什麼人,這豈不是荒唐?
老師死後,柏拉圖不想在雅典呆下去了。28歲至40歲,他都在海外漫遊,先後到過埃及、義大利、西西里等地,他邊考察、邊宣傳他的政治主張。公元前388年,他到了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城,想說服統治者建立一個由哲學家管理的理想國,但目的沒有達到。返回途中他不幸被賣為奴隸,他的朋友花了許多錢才把他贖回來。
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回到雅典,在城外西北角一座為紀念希臘英雄阿卡德穆而設的花園和運動場附近創立了自己的學校_--學園(或稱「阿卡得米」,Academy)。學園的名字與學園的地址有關,學園的校址所在地與希臘的傳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關,因而以此命名。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學府,後世的高等學術機構(Academy)也因此而得名,它是中世紀時在西方發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學園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關閉為止。學園受到畢達哥拉斯的影響較大,課程設置類似於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傳統課題,包括了算術、幾何學、天文學以及聲學。
公元前367年,柏拉圖再度出遊,此時學園已經創立二十多年了。他兩次赴西西里島企圖實現政治抱負,並將自己的理念付諸實施,但是卻遭到強行放逐,於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繼續在學園講學、寫作。直到公元前347年,柏拉圖以80高齡去世。
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三人對古希臘以及後來的西方思想和文明有深遠的影響。
柏拉圖主要著作
柏拉圖才思敏捷,研究廣泛,著述頗豐。以他的名義流傳下來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書信。柏拉圖的主要哲學思想都是通過對話的形式記載下來的。在柏拉圖的對話中,有很多是以蘇格拉底之名進行的談話,因此人們很難區分哪些是蘇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圖的思想。經過後世一代代學者艱苦細致的考證,其中有24篇和4封書信被確定為真品,主要有:
I《伊壁鳩魯篇》《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篇》 《斐多篇》
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 《政治家篇》
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 《饗宴篇》《斐德羅篇篇》
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 《高爾吉亞篇》
《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國》
柏拉圖偽作也有重要的學術意義,以下著作被認為是後世偽托的作品:
《米諾斯》(Minos)《歐律克西亞斯》(Eryxias)《泰戈斯》(Theages)《克里托芬》cleitophon《愛人》(Lovers)
柏拉圖的著作大多是用對話體裁寫成的,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有趣,語言優美華麗,論證嚴密細致,內容豐富深刻,達到了哲學與文學、邏輯與修辭的高度統一,不僅在哲學上而且在文學上亦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中譯本的譯者主要有嚴群、陳康、王曉朝等。目前使用廣泛的是《柏拉圖全集》(四卷本),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曉朝譯。
柏拉圖思想
柏拉圖認為任何一種哲學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須包括一個關於自然和宇宙的學說在內。柏拉圖試圖掌握有關個人和大自然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發展一種適合並從屬於他的政治見解和神學見解的自然哲學。
柏拉圖認為,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但是構成這些有形物質的「形式」或「理念」卻是永恆不變的。柏拉圖指出,當我們說到「馬」時,我們沒有指任何一匹馬,而是稱任何一種馬。而「馬」的含義本身獨立於各種馬(「有形的」),它不存在於空間和時間中,因此是永恆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於感官世界的馬,卻是「流動」的,會死亡,會腐爛。這可以作為柏拉圖的「理念論」的一個初步的解說。
柏拉圖認為,我們對那些變換的、流動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認識,我們對它們只有意見或看法,我們唯一能夠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們能夠運用我們的理智來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圖認為,知識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錯誤的知識。但是意見是有可能錯誤的。
柏拉圖的洞穴比喻在柏拉圖的《理想國》(The Republic)中,有這么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來解釋理念論:有一群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身,只能背對著洞口。他們面前有一堵白牆,他們身後燃燒著一堆火。在那面白牆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後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於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群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最後,一個人掙脫了枷鎖,並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並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並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於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並向他宣稱,除了牆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
柏拉圖利用這個故事來告訴我們,「形式」其實就是那陽光照耀下的實物,而我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牆上的影子而已。我們的大自然比起鮮明的理型世界來說,是黑暗而單調的。不懂哲學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學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柏拉圖的《理想國》還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理想的烏托邦的畫面,柏拉圖認為,國家應當由哲學家來統治。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的公民劃分為衛國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個階級。衛國者是少部分管理國家的精英。他們可以被繼承,但是其他階級的優秀兒童也可以被培養成衛國者,而衛國者中的後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階級。衛國者的任務是監督法典的制定和執行情況。為達到該目的柏拉圖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他的理想國要求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滿足社會的整體需要。但是在這個國家中,女人和男人有著同樣的權利,存在著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為了公眾利益時撒謊。每一個人應該去做自己份內的事而不應該打擾到別人。在今天看來,柏拉圖描繪的理想國是一個可怕的極權主義國家。但是「理想國其實是用正確的方式管理國家的科學家的觀點」,柏拉圖本人並沒有試圖實現理想國中的國家機器。
柏拉圖在《律法》(The Laws)則指出,「憲法國家」是僅次於理想國的最好的國家。他在該書中同樣指出,婦女和男人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和訓練。
柏拉圖企圖使天文學成為數學的一個部門。他認為:「天文學和幾何學一樣,可以靠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來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柏拉圖認為宇宙開頭是沒有區別的一片混沌。這片混沌的開辟是一個超自然的神的活動的結果。依照柏拉圖的說法,宇宙由混沌變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徵就是造物主為世界制定了一個理性方案;關於這個方案付諸實施的機械過程,則是一種想當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圖的宇宙觀基本上是一種數學的宇宙觀。他設想宇宙開頭有兩種直角三角形,一種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種是等邊三角形的一半。從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產生出四種正多面體,這就組成四種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正四面體,氣微粒是正八面體,水微粒是正二十面體,土微粒是立方體。第五種正多面體是由正五邊形形成的十二面體,這是組成天上物質的第五種元素,叫做以太。整個宇宙是一個圓球,因為圓球是對稱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點都是一樣。宇宙也是活的,運動的,有一個靈魂充溢全部空間。宇宙的運動是一種環行運動,因為圓周運動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腳來推動。四大元素中每一種元素在宇宙內的數量是這樣的:火對氣的比例等於氣對水的比例和水對土的比例。萬物都可以用一個數目來定名,這個數目就是表現它們所含元素的比例。
柏拉圖的教育觀
柏拉圖還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完整的學前教育思想並建立了完整的教育體系的人。他從理念先於物質而存在的哲學思想出發,在其教育體系中強調理性的鍛煉。他要求3~6歲的兒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監護,會集在村莊的神廟里,進行游戲、聽故事和童話。柏拉圖認為這些都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7歲以後,兒童就要開始學習軍人所需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包括讀、寫、算、騎馬、投槍、射箭等等。從20~30歲,那些對抽象思維表現特殊興趣的學生就要繼續深造,學習算術、幾何、天文學與和聲學等學科,以鍛煉他的思考能力,使他開始探索宇宙的奧妙。柏拉圖指出了每門學科對於發展抽象思維的意義。他主張未來的統治者在30歲以後,要進一步學習辯證法,以洞察理念世界。經過5年後,他就可以成為統治國家的哲學王了。
柏拉圖對體育的看法
柏拉圖中年開始從事教育研究活動。在他的奴隸主教育學體系中,體育佔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圖對婦女體育也很重視。他認為:「做女孩的應該練習各種跳舞和角力;結婚以後,便要參加戰斗演習、行營布陣和使用武器……因為一旦當所有的軍隊出動去打敵人的時候,她們就能保衛兒童和城市」(《柏拉圖論教育》)。在柏拉圖的論述中,幾乎涉及到當時體育的各個方面。他認為,體育應包括教育手段和健康術。他對當時雅典出現的競技主義和競技職業化傾向曾給予猛烈的抨擊,同時也批評市民輕視體育的思想和態度。他主張心身和諧發展,強調「用體育鍛煉身體,用音樂陶冶心靈」。柏拉圖豐富的體育思想對後世體育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柏拉圖的政治思想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設計了一幅正義之邦的圖景:國家規模適中,以站在城中高處能將全國盡收眼底,國人彼此面識為度。柏拉圖認為國家起源於勞動分工,因而他將理想國中的公民分為治國者、武士、勞動者3個等級,分別代表智慧、勇敢和慾望3種品性。治國者依靠自己的哲學智慧和道德力量統治國家;武士們輔助治國,用忠誠和勇敢保衛國家的安全;勞動者則為全國提供物質生活資料。3個等級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在這樣的國家中,治國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學家,只有哲學家才能認識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義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國家。治國者和武士沒有私產和家庭,因為私產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勞動者也絕不允許擁有奢華的物品。理想國還很重視教育,因為國民素質與品德的優劣決定國家的好壞。柏拉圖甚至設想在建國之初就把所有10歲以上的人遣送出國,因為他們已受到舊文化的熏染,難以改變。全體公民從兒童時代開始就要接受音樂、體育、數學到哲學的終身教育。教育內容要經嚴格選擇,荷馬、赫西俄德的史詩以及悲劇詩人們的作品,一律不準傳入國境,因為它們會毒害青年的心靈。 柏拉圖自稱這是「第一等好」的理想國,其他的政體都是這一理想政體的蛻變。理想政體由於婚配的不善引起3個等級的混雜,導致爭斗,軍人政體(Timocracy)隨之興起。軍人政體中, 少數握有權勢者聚斂財富, 形成寡頭政體(Oligarchy)。貧富矛盾的尖銳化導致民眾的革命,產生民主政體(Democracy)。民主政體發展到極端時又會被僭主政體(Tyranny)所取代。
《政治家篇》約作於柏拉圖後兩次去敘拉古之間(公元前367~前361),這是他在敘拉古的政治實踐受到挫折,思想發生變化的時期。《政治家篇》主旨是討論真政治家及政治的定義。柏拉圖在這篇對話中提出了政治中道、混合的概念;首次明確論述了法律的作用並以法律作為劃分政體的標准。他認為,真政治家(哲學王)無需用法律統治,但現實中真政治家極為罕見,即使有真政治家,法律也還有一定的作用。因為政治不僅是一種藝術,亦是一門科學。法律對於政治家,猶如教練和醫生的訓練方案和處方一樣,法律雖然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實踐中卻是必要的。
柏拉圖在其最後的作品《法律篇》中進一步發揮了關於法律的作用的思想。從理想出發,他推崇哲學王的統治,「沒有任何法律或條例比知識更有威力」;從現實出發,他強調人類必須有法律並且遵守法律,否則他們的生活將如同最野蠻的獸類。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他在12卷的《法律篇》中,設計了他的「第二等好」的城邦,包括地理環境、疆域大小、人口規模與來源、國家經濟生活、階級結構、政治制度、法律等細則。由於指導思想的變化,第二等好的城邦與《理想國》中的正義之邦相比,在具體措施上有很大區別。主要有:政治制度由哲學王執政的賢人政體轉為混合政體,以防止個人專權。《理想國》主張統治者實行公產、公妻、公餐、公育制,《法律篇》則恢復了私有財產和家庭。《理想國》中劃分公民等級是依照其先天稟賦的優劣,而《法律篇》則是按照後天財產的多寡。
柏拉圖在西方的地位
柏拉圖與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比起來,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因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獻。在西方哲學的各個學派中,很難找到沒有吸收過他的著作的學派。在後世哲學家和基督教神學中,柏拉圖的思想保持著巨大的輻射力。有的哲學史家認為,直到近代,西方哲學才逐漸擺脫了柏拉圖思想的控制。
公元12世紀以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一直被教廷排斥,甚至歐洲已經不再流傳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當時,柏拉圖的學說占統治地位,因為聖奧古斯丁借用和改造了柏拉圖的思想,以服務神學教義。直到13世紀,托馬斯·阿奎那利用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解釋宗教教義,建立了煩瑣和龐大的經院哲學。亞里士多德才重新被重視。
柏拉圖在中國
柏拉圖的理念論,被1949年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為是唯心主義的。但他對西方哲學的啟蒙作用被普遍認可,也因為他卓越的人格而備受尊重。
究竟什麼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呢?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有影響的人,而在他們兩個人中間,柏拉圖對於後代所起的影響尤其來得大。柏拉圖著書以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之口表述說,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
在歐洲,很早就有被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臟的,認為愛情和情慾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因此,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的愛情觀讓人不可思議。而有一位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一書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經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而美國的社會學者對"柏拉圖式的愛情"是只有神交的"純愛情",還是雖有形交卻偏重神交的高雅愛情,也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圖認為愛情能夠讓人得到升華。他說,對活得高尚的男人來說,指導他行為的不是血緣,不是榮譽,不是財富,而是愛情。世上再也沒有一種情感像愛情那樣深植人心。一個處在熱戀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為,被他的父親、朋友或別的什麼人看見,都不會像被自己的戀人看見那樣,使他頓時蒼白失色。
愛情,無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經濟學圖表:柏拉圖
柏拉圖是為尋找影響產品質量的主要問題,用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成矩形,表示各原因出現頻率高低的一種圖表。
柏拉圖是美國品管大師朱蘭博士運用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Pareto)的統計圖加以延伸所創造出來的,柏拉圖又稱排列圖。
2. 用英文描述一位歷史偉人
Qin Shi Huang (Chinese: 秦始皇; pinyin: Qín Shǐhuáng; Wade-Giles: Ch'in Shih-huang) (259 BCE – 210 BCE),personal name Ying Zheng (Chinese: 嬴政; pinyin: Yíng Zhèng), was king of the Chinese State of Qin from 246 BCE to 221 BCE 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He became the first emperor of a unified China in 221 BCE. He ruled until his death in 210 BCE at the age of 50.
Qin Shi Huangdi remains a controversial figure in Chinese history. After unifying China, he and his chief adviser Li Si passed a series of majo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forms.He undertook gigantic projects, including the first version of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the now famous city-sized mausoleum guarded by a life-sized Terracotta Army, and a massive national road system, all at the expense of many lives. To ensure stability, Qin Shi Huang outlawed Confucianism and buried many scholars alive. All books other than those officially decreed were banned and burned in what is known as the great Confucian purge. Despite the tyranny of his autocratic rule, Qin Shi Huang is regarded as a pivotal figure.
維基網路,屬於抄襲,用於口語參考。
3. 求肯尼迪就職演說(中英對照)
美國第35任總統肯尼迪就職演說全文
1961年1月20日 星期五
我們今天慶祝的並不是一次政黨的勝利,而是一次自由的慶典;它象徵著結束,也象徵著開始;意味著更新,也意味著變革。因為我已在你們和全能的上帝面前,作了跟我們祖先將近一又四分之三世紀以前所擬定的相同的庄嚴誓言。
現今世界已經很不同了,因為人在自己血肉之軀的手中握有足以消滅一切形式的人類貧困和一切形式的人類生命的力量。可是我們祖先奮斗不息所維護的革命信念,在世界各地仍處於爭論之中。那信念就是註定人權並非來自政府的慷慨施與,而是上帝所賜。
我們今天不敢忘記我們是那第一次革命的繼承人,讓我從此時此地告訴我們的朋友,並且也告訴我們的敵人,這支火炬已傳交新一代的美國人,他們出生在本世紀,經歷過戰爭的鍛煉,受過嚴酷而艱苦的和平的熏陶,以我們的古代傳統自豪,而且不願目睹或容許人權逐步被褫奪。對於這些人權我國一向堅貞不移,當前在國內和全世界我們也是對此力加維護的。
讓每一個國家知道,不管它盼我們好或盼我們壞,我們將付出任何代價,忍受任何重負,應付任何艱辛,支持任何朋友,反對任何敵人,以確保自由的存在與實現。
這是我們矢志不移的事--而且還不止此
對於那些和我們擁有共同文化和精神傳統的老盟邦,我們保證以摯友之誠相待。只要團結,則在許多合作事業中幾乎沒有什麼是辦不到的。倘若分裂,我們則無可作為,因為我們在意見分歧、各行其是的情況下,是不敢應付強大挑戰的。
對於那些我們歡迎其參與自由國家行列的新國家,我們要提出保證,絕不讓一種形成的殖民統治消失後,卻代之以另一種遠為殘酷的暴政。我們不能老是期望他們會支持我們的觀點,但我們卻一直希望他們能堅決維護他們自身的自由,並應記取,在過去,那些愚蠢得要騎在虎背上以壯聲勢的人,結果卻被虎所吞噬。
對於那些住在布滿半個地球的茅舍和鄉村中、力求打破普遍貧困的桎梏的人們,我們保證盡最大努力助其自救,不管需要多長時間。這並非因為共產黨會那樣做,也不是由於我們要求他們的選票,而是由於那樣做是正確的。自由社會若不能幫助眾多的窮人,也就不能保全那少數的富人。
對於我國邊界以內的各姐妹共和國,我們提出一項特殊的保證:要把我們的美好諾言化作善行,在爭取進步的新聯盟中援助自由人和自由政府來擺脫貧困的枷鎖。但這種為實現本身願望而進行的和平革命不應成為不懷好意的國家的俎上肉。讓我們所有的鄰邦都知道,我們將與他們聯合抵禦對美洲任何地區的侵略或顛覆。讓其它國家都知道,西半球的事西半球自己會管。
至於聯合國這個各主權國家的世界性議會,在今天這個戰爭工具的發展速度超過和平工具的時代中,它是我們最後的、最美好的希望。我們願重申我們的支持諾言;不讓它變成僅供謾罵的講壇,加強其對於新國弱國的保護,並擴大其權力所能運用的領域。
最後,對於那些與我們為敵的國家,我們所要提供的不是保證,而是要求:雙方重新著手尋求和平,不要等到科學所釋出的危險破壞力量在有意或無意中使全人類淪於自我毀滅。
我們不敢以示弱去誘惑他們。因為只有當我們的武力無可置疑地壯大時,我們才能毫無疑問地確信永遠不會使用武力。
可是這兩個強有力的國家集團,誰也不能對當前的趨勢放心--雙方都因現代武器的代價而感到不勝負擔,雙方都對於致命的原子力量不斷發展而產生應有的驚駭,可是雙方都在競謀改變那不穩定的恐怖均衡,而此種均衡卻可以暫時阻止人類最後從事戰爭。
因此讓我們重新開始,雙方都應記住,謙恭並非懦弱的徵象,而誠意則永遠須要驗證。讓我們永不因畏懼而談判。但讓我們永不要畏懼談判。
讓雙方探究能使我們團結在一起的是什麼問題,而不要虛耗心力於使我們分裂的問題。
讓雙方首次制訂有關視察和管制武器的真誠而確切的建議,並且把那足以毀滅其它國家的漫無限制的力量置於所有國家的絕對管制之下。
讓雙方都謀求激發科學的神奇力量而不是科學的恐怖因素。讓我們聯合起來去探索星球,治理沙漠,消除疾病,開發海洋深處,並鼓勵藝術和商務。
讓雙方攜手在世界各個角落遵循以賽亞的命令,去「卸下沉重的負擔……(並)讓被壓迫者得自由。」
如果建立合作的灘頭堡能夠遏制重重猜疑,那麼,讓雙方聯合作一次新的努力吧,這不是追求新的權力均衡,而是建立一個新的法治世界,在那世界上強者公正,弱者安全,和平在握。
凡此種種不會在最初的一百天中完成,不會在最初的一千天中完成,不會在本政府任期中完成,甚或也不能在我們活在地球上的畢生期間完成。但讓我們開始。
同胞們,我們事業的最後成效,主要不是掌握在我手裡,而是操在你們手中。自從我國建立以來,每一代的美國人都曾應召以驗證其對國家的忠誠。響應此項召喚而服軍役的美國青年人的墳墓遍布全球各處。
現在那號角又再度召喚我們--不是號召我們肩起武器,雖然武器是我們所需要的;不是號召我們去作戰,雖然我們准備應戰;那是號召我們年復一年肩負起持久和勝敗未分的斗爭,「在希望中歡樂,在患難中忍耐」;這是一場對抗人類公敵--暴政、貧困、疾病以及戰爭本身--的斗爭。
我們能否結成一個遍及東西南北的全球性偉大聯盟來對付這些敵人,來確保全人類享有更為富裕的生活?你們是否願意參與這歷史性的努力?
在世界的悠久歷史中,只有很少幾個世代的人賦有這種在自由遭遇最大危機時保衛自由的任務。我決不在這責任之前退縮;我歡迎它。我不相信我們中間會有人願意跟別人及別的世代交換地位。我們在這場努力中所獻出的精力、信念與虔誠、將照亮我們的國家以及所有為國家服務的人,而從這一火焰所聚出的光輝必能照明全世界。
所以,同胞們:不要問你們的國家能為你們做些什麼,而要問你們能為國家做些什麼。
全世界的公民:不要問美國願為你們做些什麼,而應問我們在一起能為人類的自由做些什麼。
最後,不管你是美國的公民或世界它國的公民,請將我們所要求於你們的有關力量與犧牲的高標准拿來要求我們。我們唯一可靠的報酬是問心無愧,我們行為的最後裁判者是歷史,讓我們向前引導我們所摯愛的國土,企求上帝的保佑與扶攜,但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上帝的任務肯定就是我們自己所應肩負的任務。
4.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書籍有哪些
《全面戰爭》(Total War)的修訂版(倫敦,1989年)——卡沃科雷西(P. Calvocoressi)、文特(G. Wint)和普里查德(J. Pritchard)。
《國防軍最高統帥部戰場日記》(Kriegstagebuch des OKW der Wehrmacht),第1冊至第8冊,1963年在慕尼黑出版——施拉姆(P. Schramm)主編。
《西點軍校版美國戰爭地圖集》(The West Point Atlas of American Wars),兩卷,1959年在紐約出版——文森特·艾斯波西多(Vincent J. Esposito)上校。
《希特勒,一個暴政的研究》(Hitler, a Study in Tyranny)——阿倫·布洛克(Alan Bullock),出版於1965年。
《希特勒的戰爭》(Hitler』s War)——戴維·歐文(David Irving)
《德國陸軍和納粹黨》(The German Army and the Nazi Party)出版於1966年——羅伯特·奧內爾(Robert O』Neill)。
《德國國防軍大本營》(Inside Hitler』s Headquarters)——瓦利蒙特(W. Warlimont),1962年出版。
《第三帝國內幕》(Inside the Third Reich)——施佩爾(A. Speer),1970年出版。
《希特勒的戰爭指令》(Hitler』s War Directives),1964年出版,另一本是《希特勒末日記》(The Last Days of Hitler),1971年出版——特雷弗·羅珀(H. Trevor-Roper)。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泰勒。
《將要戰敗》(To Lose a Battle),1969年出版——阿利斯泰爾·霍恩(Alistair Horne)。
《法國為何陷落》(Why France Fell)——蓋伊·查普曼(Guy Chapman)。
《維希的遊行和政治》(Parades and Politics at Vichy)——羅伯特·帕克斯頓(Robert Paxton)。
《破碎波》(The Breaking Wave),1967年出版,——泰爾夫·泰勒(Telford Taylor)。
《希特勒的戰略,巴爾干線索》(Hitler』s Strategy, the Balkan Clue)——馬丁·范·克里韋爾德(Martin van Creveld)。
《克里特之爭》(The Struggle for Crete),1955年出版——斯圖爾特(I. M. D. Stewart)。
《沙漠將軍》(The Desert Generals),出版於1983年——科內利·巴尼特(Correlli Barnett)。
《蘇聯最高統帥部》(The Soviet High Command),1962年出版的;《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The Road to Stalingrad),1975年出版;《通往柏林之路》(The Road to Berlin),1983年出版——約翰·埃里克森比。
巴爾干戰爭是希特勒進攻蘇聯的前奏。所有其他用英文撰寫東線戰爭的史家都更勝一籌,他出版了三部權威著作:
《德國在蘇聯的統治》(German Rule in Russia),1957年在紐約出版——達林(A. Dallin)。
《武裝起來的同志們》(Comrades in Arms),出版於1980年——瓊·博蒙特(Joan Beaumont)。
《歐陸的承諾》(The Continental Commitment),1972年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中海戰略》(The Mediterranean Strategy in the Second World War),1968年出版——邁克爾·霍華德(Michael Howard)。
《1941年至1942年聯合作戰的戰略計劃》(Strategic Planning for Coalition Warfare, 1941-2),1953年在華盛頓出版——斯涅耳(E. Snell)
《1943年至1944年聯合作戰的戰略計劃》(Strategic Planning for Coalition Warfare, 1943-4),1959年在華盛頓出版——馬特洛夫(M. Matloff)。
《指揮部的決策》(Command Decisions),1960年出版於華盛頓——格林菲爾德(K. R. Greenfield)。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情報》(British Intelligence in the Second World War),1979年出版——欣斯利(F. H. Hinsley)。
《小屋的六個故事》(The Hut Six Story)——戈登·韋爾什曼。
《厄爾特拉走向戰爭》(Ultra Goes to War),1978年出版;《美國的魔法》(The American Magic),1982年出版——羅納德·列文(Ronald Lewin)。
《極為特別的情報》(Very Special Intelligence),出版於1977年——比斯利(P. Beesly)。
《厄爾特拉在西方》(Ultra in the West),出版於1979年——班尼特(R. Bennett)。
《日本現代史》(A History of Modern Japan),1960年出版——理查德·斯多瑞(Richard Storry)。
《平衡中的帝國》(Empires in the Balance),1982年出版——威爾莫特(H. P. Willmott)。
《鷹擊驕陽》(Eagle against the Sun),出版於1988年——羅納德·斯佩克特(Ronald Spector)。
《珊瑚海、中途島和潛艇行動》(Coral Sea, Midway and Submarine Operations),1949年在波士頓出版——塞繆爾·埃利奧特·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
《同一類盟友》(Allies of a Kind),1978年出版——克里斯托夫·索恩(Christopher Thorne)。
《戰爭、經濟和社會,1939—1945年》(War, Economy and Society, 1939-45),1977年出版——阿倫·米爾沃德(Alan Milward)。
《武器的設計和發展》(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Weapons),1965年出版——波斯坦(M. M. Postan)。
《轟炸機司令部》(Bomber Command),1987年出版——馬克斯·哈斯丁(Max Hastings)。
《歐洲爭奪戰》(The Struggle for Europe)——切斯特·威爾莫特(Chester Wilmot)。
《暗戰》(The Shadow War),1972年出版——邁克爾的(H. Michel)。
《四面楚歌的山巒》(The Embattled Mountain),出版於1971年——迪肯(F. W. Deakin)。
《與敵共存》(Life with the Enemy),1982年出版——瑞恩斯(W. Rings)。
《最終解決方案》(The Final Solution),1953年出版——賴特林格(G. Reitlinger)。
《老獵犬》(With the Old Breed),1981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諾瓦托(Novato)出版——斯萊奇(E. B. Sledge)。
《柏林日記》(Berlin Diaries),1985年出版——瑪麗·瓦西契可夫(Marie Vassiltchikov)。
《戰時》(Wartime),1977年出版——吉拉斯(M. Djilas)。
《過去的我》(The Past is Myself),出版於1968年——克麗斯特貝爾·比倫貝格(Christabel Bielenberg)。
5. 有什麼好玩的策略戰棋類單機游戲
策略戰棋類 游戲 戰略性強,可玩性高,豐富的劇情以及人物養成系統是它的特點。
我不知道提問者的年齡段,我只能從玩過的戰棋類 游戲 推薦幾款個人比較喜歡的 游戲 吧。
一,《炎龍騎士團》系列,有1、2及外傳共3部,以2代最為經典。台灣漢堂 游戲 公司製作,DOS 游戲 ,可以用電腦模擬DOS進行 游戲 ,目前也有手機版,完全和原版一樣。 游戲 角色主要是劍士,騎士,魔法師,龍人等等,有轉職系統。
二,《火焰紋章》系列,歷代產品很多, 游戲 平台包括家用機FC,SFC掌機GBC,GBA等等,現在基本上都可以用電腦模擬器玩。 游戲 以中世紀劍與魔法的奇幻題材為背景。
三,《英傑傳》系列,日本光榮公司出品,包括中國的三國題材和日本戰國題材,有《孔明傳》《曹操傳》《織田信長傳》《毛利元就傳》等。後期網路上出現眾多MOD,像《岳飛傳》《楊家將傳》等等有興趣可以自行搜索。
其他好玩的戰棋類 游戲 有很多很多,不過我個人玩的不是很多,就只能推薦上面這些了。
題主可以玩的太多了,你隨便選一個玩都能讓你的生活搞到時間不夠用。
1: 神界原罪系列
你做的每個選擇會有不同的劇情,每回合要計算好自己的ap值, 游戲 角色眾多劇情引人矚目,而且可以要多周目,steam上策略 游戲 的常青樹你值得擁有。
2: 文明五文明6
這個是策略 游戲 里的扛鼎之作,文明五可玩性最高,記得打上超級大國mod文明5的經典就經典在mod上了,再來一局你發現天亮了。
3: 殺戮尖塔
非常好玩且考驗你的指揮與智慧的策略卡牌 游戲 可選四個角色,每個都有其獨特的技能
剩下就是國產了河洛俠客風雲傳系列都很好玩。
(先解釋一下,我回答這個題目時,問的是要求「場面大」、「配置低」的「即時戰略」 游戲 ,誰知道題目咋改了……)
一、首先我不得不說的是地球帝國。 僅限一代! 看見這場面了么?難以想像這是一款2001年的 游戲 ,即使放至今日,依然是可圈可點的 游戲 。
地球帝國,繼承了帝國時代的復雜性。資源採集種類繁多。
但是,超越帝國時代的是他能連升9個時代,最新的時代。 科技 發達,飛機滿天飛,機器人滿地走,小兵基本淪為雞肋。 場面浩大。
通常情況幾隊飛機佔領制空,然後中間原子彈飛機一落下原子彈,效果拔群。
或是戰略核潛艇,定點轟炸等等,戰術多樣。
飛機在空中集結,盤旋。陣容效果,十分震撼,2001年的 游戲 實在讓人驚喜。(上圖,航母的飛機還沒出來,否則更壯觀)
然而地球帝國後幾代實在讓人失望,一味追求競技、平衡性,忽略了 游戲 性。沒有了大場面、豪華陣容,這款 游戲 還有什麼價值。(你可以另出一個系列,別糟蹋地球帝國唉……)
打這個 游戲 ,如果你並不了解他的魅力,你可以直接從最後的 科技 時代開始打(因為前面跟帝國時代很像,實話說沒有帝國時代精緻)。
整個 游戲 還是挺科學的。 早期從原始部落路上為王,到海上艦船制霸,再到最後天空之主。感覺特明顯。
做為2001年的 游戲 ,配置絕對要求不高。而且安裝包也就三百多M,實在是良心 游戲 啊。
一點5 、 《國家的崛起:王座與愛國者》 這個 游戲 也很有意思,又是一個場面巨制。領土的概念在這裡面很明顯。干很多事情都要注意在自己的領域內。
後期 科技 提升後,出兵秒出。所以場面很宏達。
而且從 游戲 設計上就能看出來,這個 游戲 要的就是大場面。造一個小兵,動畫上是出來三個。所以你造十幾個小兵,地圖上密密麻麻一大片。 很壯觀的。
二、哥薩克3
這個 游戲 倒是近期出的,不過配置要求不高。
整體 游戲 非常講究陣型、方陣。造兵不能單純造兵,得裡面有個領導,吹號的打鼓的,然後這一方陣士氣就高。才算一個整編。
一兩百個士兵也就是一個中、大方陣。整體一打起來,幾千個單位的軍團大戰。
造兵直接就有無限造兵的設置,兵營不停的出兵。有這種設定,這場面怎麼會小……
這裡面光農民採集資源可能都要100多人。上來啥都不幹先敲三個基地爆農民再說。
嘖嘖嘖,很宏達啊。
三、經典 紅色警戒3
紅警3場面更加宏大,更加精美,更加……復雜。
紅警3其實也不能說做的不好,還是非常有創意的。但是可能有點不倫不類吧,可能跟地球帝國後續一樣,有點定位不準確了。
想當年 星際爭霸 再牛b,再標榜競技性。你實實在在的就是不如紅警2,國民 游戲 。
然後紅警3,紅警好像要說創意我也有,復雜我也有,場面我也有,精緻我還有。
紅警3每個兵種都有特殊技能,說起來真心不簡單了。但可能也正是這樣,導致失去了自己身為「國民 游戲 」的資本了。太難上手了。
如果不打任務,都有點不會打 游戲 了。而快餐式的國民 游戲 一般都是從「遭遇戰」開始的……
同時紅警 歷來沒有人口上限,場面又很浩大,再加上技能,紅警3如果真的要認真打起來,操作強度簡直沒上限……
不過紅警3打打任務,瞎玩玩 看看場面 精美畫面,還是很不錯的。單機消遣……
四、沒玩懂 家園2
這個 游戲 在星際中的戰略 游戲 ,因為當年玩的是全英的,又沒人教。沒玩懂。
但是場面不小。而且也正是因為場面太大,再加上純3d的玩的沒多久,我都要吐了……太暈了。
後來也沒再玩過。但是作為03年出的 游戲 。
在那個年代真的是把我驚艷到了,好叼的 游戲 。
雖然自己沒玩懂……
火焰文章系列,任天堂的看家作品,有精美的 游戲 畫面,一定深度的故事情節,性格鮮明的 游戲 人物,復雜的人物關系每一樣都深深吸引著玩家,基本上每一章都有隱藏要素可供玩家挖掘,嚴謹的 游戲 機制要玩家盡可能保護好自己的每一個夥伴,萬一陣亡了就真的陣亡了,後續也無法再次使用(除後續作品簡單模式可以下章節復活),每一步都要算好。 游戲 中各角色的職業非常豐富,不同職業組合搭配也非常值得研究,基本上沒有萬能型的職業,還是要講協作打配合,武器種類也非常豐富,但有耐久度,什麼時候用怎麼用就考驗玩家的能力了。
火焰文章系列涉及到的平台比較多,包括fc,sfc,gba,3ds等等,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機器人大戰系列,比較適合喜歡動漫的玩家,基本上包括了所有機器人的雜燴作品,成熟的戰斗系統,駕駛員和戰機升級系統,也是一個比較出名的系列,相信題主也聽說過此作就不展開講述了。
希望回答能對題主有幫助,祝 游戲 愉快。
1.神界系列
神界系列可以說是大名鼎鼎,無論是之前的神界1還是2017年發售的神界2,都是好評如潮。無論是劇情還是戰斗體驗,都非常的引人入勝。特別是戰斗系統,除了人物的技能搭配外,對於環境的運用也非常的有趣。
2.XCOM2
幽浮2也是一款不錯的戰棋 游戲 ,這個 游戲 背景是在未來外星人統治的地球,而你需要從外星人手裡拯救它。 游戲 里有很多不同的職業,每個職業的裝備、技能,均需要你使用資源來升級。你需要在 游戲 里不斷的升級你的基地和成員,然後搭配不同的小分隊到世界各地進行任務。
3.永恆之柱1+2
永恆之柱系列,特別是去年發售的永恆之柱2,非常的有意思。這是一款基於DND規則的 游戲 ,1和2的故事是有銜接的,所以建議先玩1再玩2,不過這 游戲 的畫面並不討喜,但是劇情還有戰斗元素都非常的有意思,非常推薦。
4.Tyranny
這款 游戲 和上面提到的永恆之柱是一個開發商製作的,風格類似,也挺不錯的。
5.文明5+6
我覺得文明系列是最符合策略+戰棋這個定義的,這一系列非常有名,就不介紹了,玩起來注意身體就好。
6.三國志系列
三國志系列裡,個人比較喜歡三國志11,水墨風,畫面非常有感覺。
7.英雄無敵3死亡陰影
這個 游戲 非常經典,從小學到工作一直在我的電腦里,無聊的時候就回拿出來玩一把,神清氣爽。
XCOM系列
綽號戰棋版黑魂, 游戲 最大的特色是你需要在人數和裝備極度劣勢的情況下消滅掉敵人,然後通過搜集敵人的殘骸獲得 科技 碎片,提升自己的武器裝備,不斷彌補差距。但敵人也會隨著戰斗的深入不斷改良自己的武器和隊伍陣容,因此極為考驗玩家在戰術和戰略上的思考。
雖然一開始極度不適應,可後來一點點玩下去發現 游戲 還真有意思,每次無傷通關特別有成就感。這是過去很多傳統策略 游戲 所做不到的地方。不過這 游戲 的缺點也很明顯,一旦劇情通關我是再也不想碰這 游戲 了,因為實在太受罪了。
最近去看了似乎很火的《紅海行動》,確實讓人感覺熱血沸騰。聽說現在票房已經超過30億,正在挑戰《戰狼2》的57億。電影圈的爭奪與我無關,我反而跟關心有沒有很好玩的戰爭題材 游戲 ,可以讓我回味電影中血脈噴張的場景。
查了一下後,發現了15部質量相當不錯的 游戲 作品,下面推薦給大家。
潛航獵殺
游戲 以1941年至1944年的太平洋戰爭為背景,讓玩家體驗開德國U型潛艇。 游戲 做的很真實,玩家需要不停測量和計算才能順利航行。 游戲 很好地還原了潛艇的各種戰術,像是切斷海上運輸線,潛入後方偷襲等,都能體驗。
突襲系列
是不是很像小時候玩的《紅警》?這種小單位RTS 游戲 確實是一代人的共同回憶。 游戲 質量做得很好,門檻也不低,需要對兵種和地圖有著很好的把控度,才能在殘酷的戰爭中活下來。
閃電戰系列
非常經典的多人即時戰略 游戲 ,採用了全3D的圖形引擎,構建出一個逼真的世界。你可以操縱數百種武器轉戰地球上的四大戰場。從歐洲到炎熱的北非大沙漠到太平洋上的熱帶叢林,簡直不能更爽!
英雄連系列
二戰迷們心目中最好玩的即時戰略類 游戲 。 游戲 以真實戰役改變,玩家將控制一支作戰連隊從諾曼底一直往北精工,穿越納粹德軍的封鎖線,攻克重重難關。 游戲 的戰爭氛圍和 歷史 氛圍營造得很好,也是重溫 歷史 的好選擇。
鋼鐵雄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版三國志。 游戲 為玩家准備了 「1936·戰爭之路」、「1941·覺醒的巨人」等幾個大型劇本,玩家需要在其中選擇一個國家,通過內政經營和戰爭來改變世界格局,影響 歷史 發展。
盟軍敢死隊
這款 游戲 可以說是很經典的即時戰略 游戲 了,玩家需要帶領一隊特種兵潛入德軍後方,並完成一系列非常危險的任務。 游戲 中的每名角色都有非常獨特的能力,玩家需要熟悉每個角色的特點和能力,才能順利的完成任務。
破壞者
被稱為二戰版俠盜獵車手, 游戲 講述一個對納粹充滿仇恨的賽車手,在英法情報機關及反抗軍組織的協助下從事反抗納粹活動的故事。 游戲 的自由度很高,玩家可以用不同方式去完成任務,腦洞大的玩家可以開發一些邪道玩法。
血戰上海灘
即使你沒玩過也一定聽說過,這可以說是國產抗戰題材FPS中的扛鼎之作,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游戲 講述一名民間抗戰勇士,如果跨越重重困難,一路殺到日均司令部,手刃日均司令的故事。畫面雖渣,情懷不減!
鋼鐵前線:解放1944
也叫坦克前線。 游戲 講述1944年夏天的波蘭南部,蘇軍跟德軍的坦克部隊對峙。玩家可以選擇扮演蘇軍或德軍士兵,操作鋼鐵機器贏得戰爭勝利。
使命召喚系列
《使命召喚》的名頭如雷貫耳。盡管有一段時間《使命召喚》系列在二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但幸好去年的《使命召喚14》贏回了口碑,實際上這款系列可以說是二戰的代名詞,所有二戰戰役幾乎都能在《使命召喚》系列中找到。去年的《使命召喚14》聚焦歐洲戰場,就像是一部好萊塢大片一樣,不僅有激烈的戰爭還有對於戰爭的反思,可以說是非常經典的年貨系列。
狙擊精英
一款專門講述狙擊手的 游戲 ,可以說是某些FPS玩家的摯愛。尤其是第三部,好得超出預期,可開敵方位置雷達、有對方的感知狀態提示、瞄準鏡tag、有地圖和任務標記,迷你沙盒世界爽歪歪。
重返德軍總部
你能想像德軍總部里居然是不死人軍團的大本營?在這款腦洞很大劇情很出彩的 游戲 里,玩家的任務是潛入位於山上的德軍總部,殺死大批的不死人軍團,阻止納粹獲得不死人軍團的力量,幫助盟軍奪取勝利。
榮譽勛章系列
不誇張的說,這應該是包含二戰題材最多作品的FPS 游戲 了,從1999年到2012年,不提其他平台的眾多作品,僅PC版的7部《榮譽勛章》,除了《榮譽勛章》2010版和《榮譽勛章:戰士》外,其他五部都是二戰題材。
戰地1942
聚焦了在1942年二戰期間的著名戰役,玩家可以自由選擇戰役和陣營,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這款 游戲 的格局宏大,有多重武器和載具以及兵種供玩家選擇,玩家就是充當戰場指揮官,運籌帷幄,重溫 歷史 。
戰火兄弟連
這部 游戲 以二戰真實故事改編而成,以敘事手法聚焦在美軍第101空降師一個班的親身經歷上, 游戲 的劇情成分很重,立意也很深刻,玩家除了可以指揮身旁的士兵,體驗團隊配合外,對戰爭殘酷的刻畫也讓人稱道。
紅色管弦樂隊系列
這個系列的 游戲 在操作上和其他FPS 游戲 並無區別,但是擬真程度上是同類型 游戲 最高的。一比一還原戰場實景、彈道模擬、呼吸晃動、真實後坐力、受火力壓制時的壓力上升等等,都讓玩家在戰斗中的體驗更真實。PS.steam上的價格很親民,趕上打折17元就可以收入囊中。
戰斗位置:太平洋
玩家可以指揮美國海軍艦隊與日軍作戰,從瓜達爾卡納爾到沖繩,直到最終的勝利。同時,這款 游戲 里還有不同於 歷史 的日軍戰役,玩家可以指揮日本帝國海軍從襲擊珍珠港開始,一步步拓展帝國勢力范圍,不停地改變 歷史 ,直到佔領夏威夷,贏得戰爭勝利。
艦娘/碧藍航線
咳咳,我才不會承認,我對太平洋戰爭的知識都是我的老婆們告訴我的!
相信許多玩家都體驗過Gameloft旗下的《閃電部隊》,作為一款多人在線的射擊 游戲 ,畫面採用卡通風格, 游戲 動作流暢。如今該系列也將要推出續作《閃電部隊:策略戰爭》(BlitzBrigade:Rival Tactics),不過本次將會是一款策略 游戲 。據目前公開的情報, 游戲 中玩家和對手將會分列在戰場的兩端,中間有兩條道路連接起來。 游戲 採用能量槽作為消耗,玩家可以使用不同的作戰單位,並且消耗對應的能量是他們防止到戰場上。這看起來和《皇室戰爭》的玩法非常類似,而實際上也確實是如此。 游戲 中的作戰單位種類豐富,獲勝的條件同樣是擊破對方基地,同時對方也存在防禦塔,需要先行攻破。可以說目前公開的內容和《皇室戰爭》的玩法並無太大區別,不過 游戲 尚有許多情報未公開,屆時讓我們再看看《閃電部隊:策略戰爭》有什麼特別的元素。
戰爭迷福利
6. John F. Kennedy就職演說(中文版)
Vice President Johnson, Mr. Speaker, Mr. Chief Justice, President Eisenhower, Vice President Nixon, President Truman, Reverend Clergy, fellow citizens:
We observe today not a victory of party but a celebration of freedom, symbolizing an end as well as a beginning, signifying renewal as well as change. For I have sworn before you and Almighty God the same solemn oath our forebears prescribed nearly a century and three-quarters ago.
The world is very different now. For man holds in his mortal hands the power to abolish all forms of human poverty and all forms of human life. And yet the same revolutionary beliefs for which our forebears fought are still at issue around the globe -- the belief that the rights of man come not from the generosity of the state but from the hand of God.
We dare not forget today that we are the heirs of that first revolution. Let the word go forth from this time and place, to friend and foe alike, that the torch has been pass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 born in this century, tempered by war, disciplined by a hard and bitter peace, proud of our ancient heritage -- and unwilling to witness or permit the slow undoing of those human rights to which this nation has always been committed, and to which we are committed today at home and around the world.
Let every nation know, 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 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 bear any burden, meet any hardship, support any friend, oppose any foe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
This much we pledge -- and more.
To those old allies whos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origins we share, we pledge the loyalty of faithful friends. United there is little we cannot do in a host of cooperative ventures. Divided there is little we can do, for we dare not meet a powerful challenge at odds and split asunder.
To those new states whom we welcome to the ranks of the free, we pledge our word that one form of colonial control shall not have passed away merely to be replaced by a far more iron tyranny. We shall not always expect to find them supporting our view. But we shall always hope to find them strongly supporting their own freedom -- and to remember that, in the past, those who foolishly sought power by riding the back of the tiger ended up inside.
To those people in the huts and villages of half the globe struggling to break the bonds of mass misery, we pledge our best efforts to help them help themselves, for whatever period is required -- not because the communists may be doing it, not because we seek their votes, but because it is right.
If a free society cannot help the many who are poor, it cannot save the few who are rich.
To our sister republics south of our border, we offer a special pledge: to convert our good words into good deeds, in a new alliance for progress, to assist free men and free governments in casting off the chains of poverty. But this peaceful revolution of hope cannot become the prey of hostile powers. Let all our neighbors know that we shall join with them to oppose aggression or subversion anywhere in the Americas.
And let every other power know that this hemisphere intends to remain the master of its own house.
To that world assembly of sovereign states, the United Nations, our last best hope in an age where the instruments of war have far outpaced the instruments of peace, we renew our pledge of support -- to prevent it from becoming merely a forum for invective, to strengthen its shield of the new and the weak, and to enlarge the area in which its writ may run.
Finally, to those nations who would make themselves our adversary, we offer not a pledge but a request: that both sides begin anew the quest for peace -- before the dark powers of destruction unleashed by science engulf all humanity in planned or accidental self-destruction.
We dare not tempt them with weakness. For only when our arms are sufficient beyond doubt can we be certain beyond doubt that they will never be employed. But neither can two great and powerful groups of nations take comfort from our present course -- both sides overburdened by the cost of modern weapons, both rightly alarmed by the steady spread of the deadly atom, yet both racing to alter that uncertain balance of terror that stays the hand of mankind's final war. So let us begin anew -- remembering on both sides that civility is not a sign of weakness, and sincerity is always subject to proof.
Let us never negotiate out of fear. But let us never fear to negotiate.
Let both sides explore what problems unite us instead of belaboring those problems which divide us.
Let both sides, for the first time, formulate serious and precise proposals for the inspection and control of arms, and bring the absolute power to destroy other nations under the absolute control of all nations.
Let both sides seek to invoke the wonders of science instead of its terrors. Together let us explore the stars, conquer the deserts, eradicate disease, tap the ocean depths, and encourage the arts and commerce.
Let both sides unite to heed, in all corners of the earth, the command of Isaiah -- to "undo the heavy burdens . . . [and] let the oppressed go free."
And if a beachhead of cooperation may push back the jungle of suspicion, let both sides join in creating a new endeavor -- not a new balance of power, but a new world of law -- where the strong are just, and the weak secure, and the peace preserved.
All this will not be finished in the first one hundred days. Nor will it be finished in the first one thousand days; nor in the life of this Administration; nor even perhaps in our lifetime on this planet. But let us begin.
In your hands, my fellow citizens, more than mine, will rest the final success or failure of our course. Since this country was founded, each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has been summoned to give testimony to its national loyalty. The graves of young Americans who answered the call to service surround the globe.
Now the trumpet summons us again -- not as a call to bear arms, though arms we need -- not as a call to battle, though embattled we are -- but a call to bear the burden of a long twilight struggle, year in and year out, rejoicing in hope, patient in tribulation, a struggle against the common enemies of man: tyranny, poverty, disease, and war itself.
Can we forge against these enemies a grand and global alliance, North and South, East and West, that can assure a more fruitful life for all mankind? Will you join in that historic effort?
In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world, only a few generations have been granted the role of defending freedom in its hour of maximum danger. I do not shrink from this responsibility -- I welcome it. I do not believe that any of us would exchange places with any other people or any other generation. The energy, the faith, the devotion which we bring to this endeavor will light our country and all who serve it. And the glow from that fire can truly light the world.
And so,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My fellow citizens of the world, ask not what America will do for you, but what together we can do for the freedom of man.
Finally, whether you are citizens of America or citizens of the world, ask of us here the same high standards of strength and sacrifice which we ask of you. With a good conscience our only sure reward, with history the final judge of our deeds, let us go forth to lead the land we love, asking His blessing and His help, but knowing that here on earth God's work must truly be our own.
7. 情人用英語怎麼說
所謂情人,指有愛情的男女,它是介於朋友、紅顏知己、愛人邊緣的一種情,那麼你知道情人用英語怎麼說嗎?下面跟我一起學習一下情人的英語知識吧。
情人英語說法
lover
sweetheart
inamorato
情人的相關 短語情人節 Valentine's Day ; Saint-Valentin ;
致命情人 Bullet for My Valentine ;
迷宮情人 Maze Lover
後備情人 Spare Lover
雙面情人 Sliding Doors ; Lover With Two Faces ;
兩個情人 Two Lovers ;
天使情人 Angel Lover ;
完美情人 Perfect Lover ; A Perfect Match ;
小情人 Little darling
情人的英語例句1. He tried to throw police off the track of his lover.
他努力讓警方無法跟蹤他的情人。
2. Her lover walked out on her after she had aborted their child.
她的情人在她打掉胎兒後甩了她。
3. She lied to her husband so she could meet her lover.
她對丈夫撒了謊,好與情人幽會。
4. He sang "My Funny Valentine" to a piano accompaniment.
他在鋼琴的伴奏下演唱了《我可愛的情人》。
5. Police want to interview her jilted lover.
警方想找那個被她拋棄的情人來問話。
6. Every Thursday she would meet her lover Leon.
每周四她都會和情人利昂幽會。
7. He's every girl's dream!
他是所有姑娘的夢中情人!
8. The photos showed her cavorting on the beach with her new lover.
這些照片展現了她和新情人在海灘上放盪嬉戲的情景。
9. It's Valentine's Day and lurve is in the air.
今天是情人節,空氣中彌漫著愛情的氣息。
10. Fernand smiled piteously. " A lover is never terrible, " he said.
弗爾南多凄然微笑了一下, “ 一個情人是永遠不會使人害怕的! ” 他說.
11. She blushed at the mention of her lover's name.
她因說到她情人的名字而臉紅.
12. Love is a sweet tyranny , because the lover enres his torment willingly.
愛情是甜蜜的暴政, 情人甘心忍受它的折磨.
13. She sat in the house day after day, pining for her lover.
她一連幾天坐在房屋裡, 思念著自己的情人.
14. She's married but she has a lover on the side.
她雖然已婚,但暗地裡還有一個情人.
15. I met an old flame when I was in a pub.
我在酒店時遇見了舊情人.
關於情人的英文閱讀:Grandpa's Valentine 爺爺的情人卡I received a call from the nursing home. Grandpa was failing rapidly. I should come. There was nothing to do but hold his hand. "I love you, Grandpa. Thank you for always being there for me."
我接到了療養院的電話,爺爺的情況急轉直下,應該去了。我什麼也做不了,只能握著他的手說:“爺爺,我愛你。謝謝你一直陪伴著我。”
Memories...memories...six days a week, Grandpa in that old blue shirt caring for those cattle...on hot summer days plowing the soil, planting the corn and beans and harvesting them in the fall...always working from dawn to sk. Survival demanded work, work, work.
回憶…回憶…一周六天,爺爺總是穿著那件舊的藍襯衫照看著牛群…在炎熱的夏天耕種土地,種上玉米和豆子,秋天再把莊稼收獲…黎明而耕,黃昏而息,總是如此。生存需要勞作、勞作、不斷地勞作。
But on Sundays he put on his gray suit and hat. Grandma wore her wine-colored dress and ivory beads, and they went to church. Grandpa and Grandma were quiet, peaceful, unemotional people.
但是每逢周日,他就會穿上灰色西裝,戴上禮帽;奶奶則穿上酒紅色的連衣裙,戴上象牙珠鏈,兩人一起去做禮拜。爺爺和奶奶都是寧靜平和,感情從不外露的人。
The nurse apologized for having to ask me so soon to remove Grandpa's things from the room. It would not take long. There wasn't much. Then I found it in the top drawer of his nightstand. It looked like a very old handmade valentine. What must have been red paper at one time was a streaked faded pink. A piece of white paper had been glued to the center of the heart. On it, penned in Grandma's handwriting, were these words:
護士向我道歉,說不得不這么快就請我把爺爺的物品從房間里搬走,其實搬東西也用不了很久,爺爺身無長物。搬東西時,我在他的床頭幾最上面的抽屜里發現了一樣東西。那看起來像是一張舊的自製的情人卡,以前應該是紅色的紙現在退色了,變成了帶有斑紋的粉紅色,紅心的中央用膠水粘著一張白紙,上面是奶奶用鋼筆寫下的一段文字,內容是這樣的:
哈里特致李
以我全部的愛
1985年2月14情人節
TO LEE FROM HARRIET
With All My Love,
February 14, 1895
Are you alive? Real? Or are you the most beautiful dream that I have had in years? Are you an angel—or a figment of my imagination? Someone I fabricated to fill the void? To soothe the pain? Where did you find the time to listen? How could you understand?
你是真實的、活生生的嗎?難道說你是我這么多年來最美麗的夢?你是一個天使嗎?——或者你只是我想像中的幻影,為了填補空虛,為了撫平創傷臆造出來的人物?你是從哪裡找到時間來聽我訴說的?你又為何總能理解我呢?
You made me laugh when my heart was crying. You took me dancing when I couldn't take a step. You helped me set new goals when I was dying. You showed me dew drops and I had diamonds. You brought me wildflowers and I had orchids. You sang to me and angelic choirs burst forth in song. You held my hand and my whole being loved you. You gave me a ring and I belonged to you. I belonged to you and I have experienced all.
我的心痛哭時,你帶給我歡笑。我還沒學會舞步,你就帶我去了舞會。我行將就木時,你卻幫我設立了新的目標。你給我看那清新的露珠,我就擁有了璀璨的鑽石;你給我摘來野花,我就擁有了幽蘭;你給我唱一首歌,天使們就開始了合唱。你握住我的手,我的整個人都愛上了你;你給我一枚戒指,我全部屬於了你;我屬於你之後,就體驗了世間的全部。
全身心地愛你,
Tears streamed down my cheeks as I read the words. I pictured the old couple I had always known. It's difficult to imagine your grandparents in any other role than that. What I read was so beautiful and sacred. Grandpa had kept it all those years. Now it is framed on my dresser, a treasured part of family history.
我讀著這些話,淚水撲面而下。我想像著一直以來就認識的這對老夫婦。要把爺爺奶奶想像成其他角色是那樣的困難。我讀到的字句卻是如此美麗而神聖。爺爺這些年一直保存著這張卡,而現在,我把它裝上鏡框,放在梳妝台上。它成了一份彌足珍貴的家族歷史。
猜你喜歡:
1. 情人之間傷感的話語
2. 在乎情人的心情說說
3. 世界上最美的英文情詩
4. 情人節用英語怎麼說
5. 表白英語情書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