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歷史作業什麼叫西域
西域狹義上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的地區等。
B. 西域是什麼
「西域」一詞,最早見於西漢,其涵蓋面則分狹義、廣義兩種。狹義的西域,是指玉門關(今甘肅敦煌西北)、陽關(今甘肅敦煌西南)以西、蔥嶺以東,即今天巴爾喀什湖東、南和新疆廣大地區。廣義的西域,則包括蔥嶺以西的中亞、西亞和南亞的一部分,乃至東歐、北非地區,是中國當時對西方的統稱。西漢初年,西域共有36國,絕大多數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南北邊緣的綠洲上。
西域風光
C. 古代的「西域」指的是哪裡
自漢代以來,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等。
西域到了後來演變為我國的西部地區的含義,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屬於西域的范圍。
清代的「西域」的范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南至拉薩界,北至俄羅斯及左右哈薩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
(3)七年級歷史什麼是西域擴展閱讀:
漢武帝以前,西域小國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在此設西域都護府, 名為烏壘城(前名輪台國)是當時漢朝管理西域三十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當時西域都護由皇帝親自任命,3年1替(也有延長和縮短的)從未間斷,據《漢書》記載:西漢歷任都護18人,其中立傳可考的歷史上著名的有鄭吉、鄭宣、甘延壽、段會宗、廉褒、韓立、郭舜、孫健、李崇、但欽等10人。
當時輪台國是個城郭之國。都護府直接對其統轄,輪台王曾多次受皇帝親召幸朝。漢朝另設置戍已校尉、戍部候等行政、軍事、機構,對當地的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封以王、侯、將、相、大夫、都尉等官職,他們均受西域都護府的管轄。
D. 什麼是西域張騫通西域起點和終點在哪及意義
自漢代以來,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等。
西域到了後來演變為我國的西部地區的含義,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屬於西域的范圍。清代的「西域」的范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南至拉薩界,北至俄羅斯及左右哈薩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
張騫出使西域起點是長安,終點是大月氏。
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張騫西使,獲得了關於西域的社會、經濟、交通、氣候等方面的第一手資料,加深了中原地區對西域的了解,密切了兩地之間政治、經濟聯系,擴大了漢朝在西域諸地的政治影響,使西漢與西域諸國建立了友好關系,「絲綢之路」隨之暢通,並為漢朝統一西域創造了條件。
(4)七年級歷史什麼是西域擴展閱讀:
張騫出使西域: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歸途中,張騫又被匈奴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
E. 初一歷史常考的知識點總結
一、 “秦王掃六合”
一、秦統一六國和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1.滅六國時間: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3.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1)目的:為了加強統治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最高統治者是皇帝,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
(3)地方推行郡縣制度。(縣制起源於商鞅變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使用圓開方孔銅錢)、度量衡。
3.文化上: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文字)
4.思想上:焚書坑儒。
5.軍事上:反擊匈奴,北築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6.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二、大一統的漢朝
1.漢武帝的大一統具體措施:
(1)政治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削弱了諸侯國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的統治地位由此確立。
(3)軍事上:對匈奴展開多次大規模的反擊戰,基本解除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4)經濟上: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三、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
2.張騫兩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聯絡大月氏人夾擊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強與西域各國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護的設置: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於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絲綢之路:從長安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往西亞,再往歐洲,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作用: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的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對促進漢朝的興盛產生積極的作用。
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時間:1917年3月
2.結果: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
3.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4.革命後形勢: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臨時政府對內鎮壓革命,對外繼續進行一戰。
2.領導人及地點:列寧,彼得格勒。
3.經過:彼得格勒起義勝利,建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蘇維埃政權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
4.性質: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5.政權鞏固:粉碎了外國武裝干涉、國內反革命叛亂,取得了國內戰爭的勝利。
6.意義:
⑴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
⑵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
⑶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7.鞏固政權:經過三年國內戰爭,1920年蘇俄粉碎了外國的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反革命叛亂,取得了國內戰爭的`勝利,鞏固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勝的無產階級政權。此後,蘇俄進入和平建設時期。
8.對中國的影響:十月革命後,中國的新文化運動開始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一、新經濟政策
1.背景:
⑴國內戰爭結束,蘇維埃政權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恢復經濟。
⑵農民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強烈不滿。
2.時間:1921年
3.領導人:列寧
4.內容: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5.作用: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鞏固了政權。
6.評價:是列寧從俄國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典範。
二、蘇聯成立
1.時間:1922年底
2.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3.最初的四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4.擴大:後來擴大到15個加盟共和國。
5.解體:1991年底。
三、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1.領導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實施兩個五年計劃,使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為加強。
3.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基本實現。
4.斯大林模式(又叫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
(1)形成標志:1936年蘇聯新憲法頒布(蘇聯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標志)
(2)評價:在一定歷史階段里發揮過積極作用,但具有嚴重弊端,對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中國廉價的工業原料。
2.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中英貿易逆差。
3.虎門銷煙:
時間: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
經過: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二百多萬斤鴉片,在廣東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4.(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時間: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 2100萬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鴉片戰爭影響:
①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7.啟示:落後就會挨打!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努力提高綜合國力。
二、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1856-1860年
2.第二次鴉片戰爭目的: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
3.主凶:英法聯軍,幫凶:美俄。
4.列強侵華罪行:
①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後搶劫並火燒圓明園。
②俄國: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③美國:華爾的洋槍隊,鎮壓中國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
5.太平天國運動:
①爆發時間、地點、領導人: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領導太平天國運動
②定都: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③抗擊洋槍隊:A:1860年,李秀成指揮的青浦大捷,大敗洋槍隊。
F. 2013年七年級人教版歷史上冊張騫通西域課文
漢朝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亞以致更遠的廣大地區,稱為西域。由於道路艱險,又有匈奴阻隔,漢朝和西域幾乎處於隔絕狀態。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大月氏()夾擊匈奴,派張騫(qian)出使西域。
張騫率眾100多人,一路艱辛,途中亮兩度被匈奴扣留。13年後返回長安時,身邊只剩下所娶胡妻和助手胡人堂邑二人。此行雖然沒有達到聯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張騫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自己的經歷和見聞,使漢朝對西域諸國的情況有所了解。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這時,漢朝已經基本控制了西域地區。張騫一行300多人,攜帶數以萬計的牛羊和大量基金幣絲帛等豐厚禮品,再次西行。四年後,張騫帶著烏孫的使者回到長安。他派遣的副使相繼出使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國。
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
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這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東漢初年,北匈奴再度控制西域。公元73年,班超投筆從戎,受命出使西域,幫助西域各國擺脫匈奴的控制。班超經營西域30多年,進一步密切了中原與西域的聯系。(end)[兄弟給個贊吧]
G. 古代的西域是指現在的什麼地方 古代的西域的歷史
1、古時候的西域是指中國西部的疆域,就是現在的新疆。
2、在西漢王朝,有一個在我國北方草原活動的實力強盛的游牧民族——匈奴。在當時匈奴對整個北方地區及西域實行統一管轄,卻無意中為形成全國性的統一局面創造了條件。漢武帝劉徹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掃除來自匈奴的威脅,准備聯合西域地區以徹底打敗匈奴。為此,他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聯系共同對付匈奴。張騫不辱使命,兩次出使幫助中原地區加深了對西域的了解,加強了西域和中原地區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的關系,擴大了漢朝在西域的影響,最終漢朝打敗了匈奴統一西域,建立了西域都護府,標志著從此後西域成為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絲綢之路的出現,極大的帶動了西域地區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傳播的加深,西域的各項技術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手工業、毛紡織業、陶器製造、玉石加工技術都具有相當高的水平。經歷過繁榮昌盛的隋唐時期,清朝對西域的統一局面進一步加強。在乾隆二十四年,西域改為「新疆」,表示了故土新歸的含義。
4、從漢朝統一西域到清朝統治新疆,新疆地區的社會經濟在清朝時期得到前所未有的進步和發展。然而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王朝國力衰退,已是窮途末路。沙皇俄國等國垂涎位於祖國西北邊陲的新疆,開始蠶食和侵佔我國領土,並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清政府一面派軍隊駐守新疆,粉碎侵略陰謀,一面派使臣與沙俄進行艱苦談判,幾經周折之後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以中國對沙俄進行賠款、俄國商人在新疆貿易不納稅、俄國在新疆設領事等為代價,換來了沙俄軍隊從伊犁撤兵。
H. 什麼是西域
西域是地理方位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指我國玉門關、陽關以西的諸多國家和地區,在絲綢之路影響下,西域特指漢唐兩代朝廷安排的行政機構所管轄的,我國新疆大部及中亞部分地區。
西域位於歐亞大陸中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