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閻良區有什麼歷史景區

閻良區有什麼歷史景區

發布時間:2022-11-03 08:05:03

❶ 閻良一日游有哪裡好玩

閻良一日游,航空科技館好玩。

西安閻良航空科技館位於西安市閻良區藍天路88號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管理委員會北側,坐落在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中央部位,佔地15畝,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

建築結構形式為一層鋼架結構,整體外觀呈動感飛機造型,體現出現代航空產業和航空教育事業展翅騰飛的態勢。西安閻良航空科技館作為閻良飛機城的一個特色項目,憑借其無以倫比的航空文化特色,已成為飛機城一大標志景觀和對外窗口。

自然資源:

閻良區境內主要有3條過境河流,即石川河、清河、葦子河,都發源於渭北山地,由西北向東南流經境內平原區注入渭河,均屬黃河水系。境內自然土壤屬褐土,是我國華北廣大褐土帶向西北的延伸。

由於境內農業歷史悠久,在人類長期耕作熟化過程中,特別是在施加土糞堆積覆蓋下,原來的褐土漸漸演變為壚土。地貌類型的差異和水文地質條件不同,耕作歷史的長短形成了境內以壚土為主的還有黃土性土、淤土等土壤類型結構。閻良區土壤面積267788.4畝,佔全區總面積的73%。

❷ 西安閻良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閻良區建區於1966年8月1日,位於西安市東北端,距市中心50公里(西閻高速公路39.34公里)。四周與渭南市、三原縣、臨潼區、富平縣接壤,東西長24公里,南北寬10公里,總面積244.4平方公里,人口23.92萬。全區地勢平坦,物產豐富。西(安)韓(城)鐵路與咸(陽)銅(川)鐵路交匯於此,西(安)延(安)鐵路縱貫其中,西禹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城區綠樹成蔭,環境優美。

西安市閻良區,一座小城。因為與中國飛機業的密切關系,
又被成為飛機城。據說小克來西安專機就是在閻良降落的。

小城裡只有四條主要街道,三個大單位。小城沒有公共汽車,計程車,
甚至馬路上見到的汽車也很少,人力三輪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花一兩元錢就可以到達目的地。在我活動的范圍內還有一個大的超市,
一個網吧,一個電影院,一個書店,幾家銀行,這已經足夠了,

一個我喜歡的小城。
沒有喧囂的車流,三輪師傅和氣熱情地和你聊天,
寬闊的馬路鋪著濃濃的樹蔭,
小孩自由地在書店裡讀著童話書,沒有人來打擾,
夜色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銀河和頭頂的牛郎織女星。
路旁小店的肉夾饃很好吃,每天早上都有許多人排隊等候。

小城裡大多是西北人,臉型長長的,眼睛細細的,
在你問路時放下手裡的活,一定給你說個明白才罷休。
還有許多外地人,單位里住著來自全國各個地方的人,
有的人因為項目常常一呆就是幾年。
另外,我還遇到來自東北,安徽的三輪師傅,
路邊偶爾能聽到河南口音的人在交談。

小城的物價有的比北京還貴,也許是交通不便的原因吧。
在這里還要呆一段時間,這里的故事,以後慢慢寫吧...

❸ 西安有什麼名勝古跡

西安城牆
在西安市。明代初年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建築,為我國中世紀後期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用黃土分層夯築。東牆長2590米,西牆長2631.2米,南牆長3441.6米,北牆長3244米,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牆頂內、外沿築矮牆(又稱女牆),外沿牆有垛口5894個,內沿牆無垛口。城牆外壁四周有馬面98個,上建墩樓,馬面長12米,寬20米,高與城牆齊。城四角各有角樓一座,近南門東側有奎星樓一座。城牆外有城壕。城門有四:東名長樂,西名安定,南名永寧,北名安遠。每門門樓有三重:闕樓、箭樓、正樓。
鼓樓
在西安市西大街北,東與鍾樓對峙。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及乾隆五年(1740年)先後重修,但樓體仍保持原建築特點。通高33米,面闊7間,進深3間,四面設施迴廊,為歇山頂重檐三滴水木構建築,各層檐下均施斗拱,層次更為分明。樓座為長方形,全用青磚砌築,座高7.7米,長52.6米,寬38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寬各6米的券門,門洞內路面和基座部分,通用青石條,樓建於基座中心。
鍾樓
在西安市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會處。初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廣濟街口,明萬曆十年(1582年)重修。基座為正方形,高8.6米,每面寬35.5米,用青磚砌築。四面各有高、寬均為6米的券形門洞。由地面至樓頂,高36米。樓的整體為重檐覆屋四角攢尖頂的木質結構。每層均施斗拱裝飾,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新建巨鍾一口。
西安碑林
在西安市三學街。原文廟所在地。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為保存唐開成年間(836-840)鐫刻的《十三經》而建立,歷代都有增添,規模逐漸擴大,清初始稱「碑林」。現有7個陳列室、6個游廊和1個碑亭,共展出碑石墓誌1000多塊,自漢迄清,薈萃各代名家手筆。特別唐代書法名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李陽冰、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智永、李隆基、史維則等人的手筆刻石,最為珍貴。宋、元、明、清的名家墨跡,如米芾、蔡京、蘇軾、趙孟頫、董其昌、林則徐等也為人們所注意。
碑頭、碑側、碑座上浮雕、線雕、減地雕的各種花紋,成為美術工作者借鑒的藍本。碑文內容保存了各種史料,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唐不空和尚碑」以及唐中尼合文的陀羅尼經幢,是研究中外關系的重要實物。114石的《開成石經》,兩面刻《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等12部經文,共計65萬余字,是一座大型的石質書庫。此外,昭陵六駿浮雕石刻等亦移入碑林。
西安事變舊址
在西安市,包括張學良公館和楊虎城公館止園等建築。張公館在建國路69號(原金家巷1號)。建於1932年,為東西排列三座三層磚木結構西式樓房。外有圍牆。東樓是機要樓,中樓有客廳、會議室,西樓為張學良居室(在三樓)。「西安事變」發生後,周恩來、葉劍英率中共代表團來西安,住在東樓。中共代表團與張楊會談及與南京政府代表談判多在中樓。止園在北大街青年路。建於1933年。主樓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拱頂、飛檐、碧瓦、朱柱。「西安事變」前夕,張、楊在此密商發動兵諫,1936年12月17日,周恩來親到止園,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986年在張學良公館建立西安事變紀念館。
東岳廟
在西安市東門內昌仁里。東岳即指泰山,歷代統治者認為山高有靈,修廟祭祀,因之東岳廟遍及全國。此廟建於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明弘治年間(1488-1505)及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先後重修。廟院由大殿、後殿、東西兩廡及三門組成,院內有石牌坊一座。大殿建築宏偉,東西牆面滿布大幅彩色壁畫,內容為樓閣仕女,超出了宗教題材范圍,頗具元、明時代氣韻。
廣仁寺
在西安市西北角。原為西北和康藏一帶喇嘛進北京路過陝西時的住宿地,故又稱喇嘛寺。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為西安地區唯一的西藏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供奉藏密宗諸佛。有康熙皇帝御書「慈雲西蔭」匾額一塊。寺前有六角攢尖頂御碑亭。寺內排列著大殿、藏經殿、講經堂三座宏偉的殿宇。每年農歷十月二十四、五兩日,舉行紀念黃教祖宗喀巴大師成道日燈會,遊人很多。平時西藏僧眾來內地,多去寺內禪禮。
八路軍駐陝辦事處舊址
在西安市北新街七賢庄。舊址包括七賢庄第一、三、四、七號院。建於1936年。一號院是主要辦公地點。建築為磚木結構平房,硬山頂,下設地下室。三、四、七號院結構與一號院基本相同。三、四號院為辦事處下屬各部門和工作人員居室,七號院為招待所,「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中國共產黨在西安市七賢庄一號設立了「紅軍聯絡處」。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紅軍聯絡處」改名為「八路軍駐陝辦事處」。周恩來、朱德、劉少奇、林伯渠、董必武、彭德懷、葉劍英、鄧小平、鄧穎超等,都曾先後在這里居住過。白求恩、柯棣華和巴蘇以及美國作家史沫特萊等亦曾在此居住和工作過。1946年9月,辦事處奉命撤回延安。
城隍廟
在西安市西大街路北。建於明宣德八年(1433年)。廟內原有建築,大都不存,僅有清雍正元年(1723年)建造的大殿一座。斗拱出檐,雄偉壯觀,屋頂覆蓋琉璃瓦,前檐隔扇門窗浮雕各種精美的圖案花紋,雕工極其巧麗。廟內原有明嘉靖年間(1522-1566)鑄造的銅獅一對,已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館大門外。
清真寺
在西安市內西北隅化覺巷。始建於唐天寶元年(74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建。其建築風格採用內地建築範式。坐西面東,佔地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全寺沿東西向中軸線前後共四進院落,主體建築為前後大殿、省心樓、鳳凰亭、朝陽殿,合稱五鳳朝陽殿。大殿可容千人禮拜。系明代風格,藻井和神龕兩側則採用伊斯蘭教慣用的花草紋作裝飾。最西端為禮拜大殿,七楹,高踞殿台之上,階墀皆用白石,雕琢精緻。另有石牌坊一座,亦系明代建築,寺內有自明以來的各種石碑多通和明天啟二年(1622年)董其昌題「敕賜禮拜寺」木匾、阿拉伯文「一真」木匾、清末慈禧太後題「派衍天方」匾等20餘塊。
關中書院
在西安市南城門內東側書院門街中段。關中書院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為陝西最高學府,是當時著名學者馮從吾講學之處。書院建築規模宏大。清康熙三年(1664年),西安知府葉承祧,咸寧(今長安區)知縣黃家鼎督修關中書院,擴充院址,使關中書院曾一度成為督學使署。光緒七年(1881年)曾修葺。光緒三十二年廢書院,改為學堂。民國時期又改為陝西省立師范學校。1963年後,為西安市第五中學所用。現為西安師范學校校址。
寶慶寺塔
在西安市南門內書院門街北側。隋文帝仁壽初年於大興城安仁坊內建寶慶寺,五代初年遷塔於寺內。塔始建於唐太和、開成年間,以五色磚築成。後寺毀塔存。明清屢經重修。現存寶慶寺磚塔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重建。為六角七層密檐式磚塔,通高23米。塔身第二、三層的六個面和第六層正東面佛龕內鑲嵌著北魏、隋、唐時期的石刻造像13塊。
大雁塔
在西安市南4公里慈恩寺內。全稱「慈恩寺大雁塔」。寺為唐高宗為其母追薦冥福而建。唐永徽三年(652年),慈恩寺住持僧玄奘為保護由印度帶回的經籍,由唐高宗資助,在寺內西院修建。初建為磚表土心5層方形。長安年間(701-704),純用青磚改修成方形樓閣式的7層,登塔攀梯也改成盤道。大歷年間(766-779)又改建為10層。後經戰火破壞,剩下7層,明代塔又殘壞,在外表加砌面磚予以保護,即為今塔。高59.9米。塔基座東西45.9米,南北48.8米,高4.2米,合底座與塔身總高64.1米。塔南面兩側鑲嵌唐太宗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撰《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二通,書者為書法家褚遂良,字體秀麗,為唐代遺留於後世的名碑。
小雁塔
在西安市南約1公里薦福寺內。全稱薦福寺小雁塔。寺創建於唐文明元年(684年)。初名獻福寺,是為唐高宗獻福而建立的寺院。塔修建於景龍年間(707-710),因比慈恩寺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塔身為密檐式方形磚構建築,初為15級,後經多次地震,塔頂被震坍,塔身破裂,現餘13級,塔基座亦呈方形,塔底層每面長11.83米,通高43米。型體秀麗美觀。
大興善寺
在西安市南2.5公里。始建於晉泰始至太康年間。隋開皇二年(582年)建大興城,寺占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改名大興善寺。隋唐時為京師名剎。隋開皇時印度僧人那連提黎耶舍、闍那崛多、達摩笈多先後來長安傳授密宗時住此。唐開元四年至八年(716-720)號稱開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在這里翻譯出密宗經典500多部,為當時長安城內佛經三大譯場之一。日本僧人也有來此學習的。其後在一行和尚住持時,寺內僧眾對天文、數學的研究曾作出重大貢獻。子午經緯度的長度就是一行計算出來的。唐時建築早已毀損,僅遺留有唐刻青石龍頭和歷代整修寺院的碑碣。現存的佛殿、禪堂、配房、鍾鼓樓等,都是明清時的建築物。
大明宮遺址
在西安市北1公里龍首原上。初建於唐貞觀八年(634年),名永安宮,是唐太宗為其父李淵修建的夏宮。工程未完,李淵死後改名大明宮。爾後兩次易名,神龍三年(707年)大明宮的名稱才固定下來。宮殿區范圍,東西1.5公里,南北2.5公里,共33門,正殿為含元殿。唐末為朱溫所破壞,又經韓建縮小長安城時拆毀,已成廢墟。今遺址內含元殿、麟德殿、翔鸞和棲鳳兩閣以及太液池、蓬萊亭等遺跡,尚可辨識。1957-1959年考古工作者發掘了四座城門和含元、麟德兩殿遺址。
陝西歷史博物館
在西安市南郊小寨東路91號。是我國在「七五」期間重點建設的一座大型現代化博物館。佔地約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1987年7月1日主體建築動工,歷時四年,1991年6月20日建成開館。建築融古典風格與現代建築藝術為一體,吸收唐代建築雄渾博大的風格特色,借鑒中國傳統宮殿「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結構特徵。
曲江池
在西安市南約5公里之低凹地帶。隋宇文愷設計大興城時,為人工挖鑿屈曲的湖泊而得名。唐代此地宮殿連綿,樓閣起伏,每逢上巳(三月三日)、中元(七月十五)、重陽(九月九日)皇室貴族,達官顯貴都來此游賞,樽壺酒漿,笙歌畫船,宴樂於曲江池上。每當新進士及第,常到這里聚會慶賀,四方居民都來觀賞,唐皇帝也攜帶嬪妃前來取樂。天寶末年「安史之亂」,這里遭到嚴重破壞。現在的曲江池,一片平凹,禾苗青翠,綠茵被野,當年彩霞亭和紫雲樓兩座建築遺址,猶清晰可見。
軹道
在西安市東北灞水西岸的一條大道上。秦時為一亭名,漢高祖元年(前207年),劉邦入關,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在此投降,劉邦遂西入咸陽,結束了秦朝的暴政。
銅人原
在西安市東南10公里。《關中記》:「秦為金人十二,董卓壞以為錢,餘二枚,魏明帝欲徙詣洛陽,到霸城重不可致,今在霸城大道南。」銅人原在漢長安城東門外偏南處,是西漢時的墓葬區。成帝曾在這里營造呂陵,因費工太大,經劉向等諫阻中止,今遺址尚存,農民稱八角琉璃井。
灞橋
在西安市東10公里,橫跨在灞水上。又稱霸橋。是歷史上一座富有詩意的古橋。早在春秋初秦穆公時,與東方諸侯爭雄,改滋水為灞水,就修了橋梁。《史記·王翦列傳》載:王翦伐荊,「始皇自送至灞上」。《漢書·高帝紀》漢元年「沛公軍霸上」。灞橋就是長安向東方出入的要道。隋開皇三年(583年),又在秦漢橋南里許修了南橋,後經歷代重修。該橋橋面寬2.5-2.6米,橋洞跨4米,全用青石和砂岩石砌築。全長400多米,是一座多跨石拱橋。唐人送客多到灞橋,折柳贈別,至此黯然,故又名銷魂橋。「灞柳風雪」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
白鹿原
在西安市東南約10公里。原上有霸陵(漢文帝墓)、薄太後墓、滕公冢(灌嬰墓)。《三秦記》載:「周平王東遷,有白鹿游於此,以是得名。」因此霸陵又稱霸陵原。東晉永和十年(354年),東晉桓溫伐秦,與苻雄戰於此。
終南山
在西安市南40公里。一名中南山,又稱太乙山。是秦嶺西自周至縣境,東至藍田縣境的總稱,包括翠華山、南五台、圭峰山、驪山等峭壁秀麗的山峰。如錦綉的畫屏,屹立在古長安之南,為西安市郊遊覽勝地之一。
南五台
在終南山中段。以有大台、文殊、清涼、靈應、捨身五個小台(即五座小峰)而得名。有磴道直登峰頂,南望終南群峰,如翠屏環列。北望秦川,莽莽蒼蒼。最高峰1688米。為我國佛教聖地之一。這里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大小廟宇40多處。塔寺溝聖壽寺內有隋建七級方形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高33.5米,塔身底層每邊長7.33米,塔剎、相輪為鐵制。另外還有大殿、廊房和1943年秋修建的「印光法師影堂」石塔一座。石塔四方形三層,通高7.8米。大台頂端隋建的圓光寺,雖僅留廢墟,但登臨其上,「一覽眾山小」,別具風趣。
翠華山
終南山一個支峰。漢武帝曾在這里祭過太乙神,故又名太乙山。山間有太乙谷,谷口有漢元封二年(前109年)修造的太乙宮遺址,自入山約5公里,便到達名勝集中點的大正峪村。村前怪石林立,盤旋而上,俗稱「十八盤」;村居峰頂,三面翠峰環列,只有西南方較開曠;村旁有太乙池,傳說是唐天寶年間(742-756),山峰崩裂,山水堵塞,匯集成池,池水碧青,面積約7萬平方米。山影倒映池中,令人有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之感。村東南有龍涎窩,瀑布洶涌,村東北有老君庵、金勝堂。村西有冰洞,雖盛夏亦有堅冰垂凌。村東金華祠、玉案峰等峭壁聳立。
半坡遺址
在西安市東郊滻河東岸關坡村北。是黃河流域一個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距今六千年左右。遺址面積5萬平方米,由居住區、制陶作坊區和氏族公共墓葬區組成。1953-1957年,經過五次發掘,掘出房屋遺跡45處,圈欄2處,儲藏窖穴200多處,陶窯遺址6處,墓葬250座。
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約萬件。生產工具主要為石器和骨器。骨器有骨針和魚鉤,陶制的有刮削器和陶銼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缽、盆、碗、壺、瓮、罐、瓶等。陶器底部多有席紋和布紋,細泥陶器上多施紅底黑花彩繪,以幾何紋最多,兼有動、植物形象。有些陶器還刻劃著筆劃簡單的符號,可能為記事記數的文字。墓葬都是土壙葬,無葬具。隨葬品多為生活用具和裝飾品。1958年在原遺址上建成半坡博物館。
阿房宮遺址
在西安市西郊阿房村一帶。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以咸陽宮城規模狹小,驅使70萬人在渭河南上林苑中營建朝宮,始皇在位時只建成一座前殿。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繼續修建。楚項羽入關以後,將宮殿付之一炬。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個大土台基,周長310米,高約10餘米,全用夯土築起,遠望宛如丘陵,當地群眾稱為始皇上天台,村西南還有一個長方形台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群眾稱為郿塢嶺。這兩處是阿房宮最顯著的建築遺址。
漢長安城遺址
在西安市西北5公里。為西漢首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將秦朝的興樂宮重加修飾並改名長樂宮,七年由櫟陽遷都於此,並建成未央宮,惠帝元年(前194年)開始修築長安城牆。太初元年(前104年)又興建了北宮、明光宮和建章宮,並在城西修擴上林苑,開鑿了昆明池等。各宮之間架設飛閣和地面復道連接,彼此往來,外人不能看見。至此,長安城的規模,歷經九十多年始告齊備。現殘存東、西城牆及未央宮、長樂宮、建章宮、太液池和承露殿等夯土建築遺址。
未央宮遺址
在西安市西北約8公里、漢長安城西南部西安門里。漢長安城內的主要宮殿之一。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建成。由承明、清涼、宣室等40多個宮殿台閣組成。宮內還有魚池、酒池。周長11公里,宏偉壯麗。為西漢及以後的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至隋初等八個朝代的行政中樞。現在遺留在地面上的有未央宮前殿以及相傳為石渠閣、天祿閣等高台遺址,其中未央宮前殿台基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00多米,北端最高處10餘米。
這里常出土「長樂未央」、「長生無極」等瓦當以及漢空心磚、水道等文物。1980-1983年,清理發掘了未央宮第二號遺址,有正殿,東西長54.7米,南北寬47.8-51.2米;配殿南北長86-87米,東西寬44.5-50米和廂房遺址。出土了陶器、玉器、銅器、鐵器和錢幣等文物。1986-1987年,對未央宮第三號建築遺址進行發掘,出土了建築材料、陶器、鐵器、銅器和大量刻有文字的骨簽。根據骨簽上的文字內容,未央宮第三號建築遺址當是西漢時期中央政府或皇室管轄各地郡國工官的官署。
建章宮遺址
在西安市漢長安城西。漢太初元年(前104年)修建,由36個宮殿組成,周圍10餘公里,號稱千門萬戶。建章宮與未央宮隔衢相望,兩宮之間有飛閣相連。現保存在地面上的有前殿、太液池以及許多高大夯土台基和建築遺跡。
青龍寺遺址
在西安市東南郊2.5公里祭台村。即唐長安城新昌坊的東南隅。建於隋開皇二年(582年)。唐景雲二年(711年)改名青龍寺,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以後寺院被毀。青龍寺是唐長安城內著名的寺院之一。寺內的高僧,如道世、道氤、法朗、釋光儀、曇壁、義操等人,在佛學著述、持咒、修禪觀等方面著稱於佛教史。先後在寺內求法的日本留學僧有空海、圓行、圓仁、圓珍、慧遠、圓載、宗睿等人。是日本真言宗的發源地。1979年開始發掘寺院遺址。1981-1982年在遺址上修建了紀念堂和空海紀念碑。
興慶宮遺址
在西安市和平門外咸寧路北興慶公園。原是唐玄宗李隆基在藩邸時,與其兄弟五人的住宅。開元二年(714年)以隆慶舊宅改建為離宮,因避玄宗諱,稱為興慶宮。開元十四年,又合並周圍的邸宅和寺院,重加擴建,謂之南內,有興慶殿、大同殿、南薰殿、花萼相輝樓、沉香亭等主要建築。當時興慶宮與大明宮、太極宮之間,有夾牆閣道相通,唐玄宗處理政務接見外國使者,多在這里。唐末朱全忠強迫唐昭宗遷都洛陽,興慶宮遭受很大破壞。宋代這里已變成了人們游賞憑吊的地方。建國後,曾對花萼相輝樓進行了部分發掘,證明該樓為火所焚。1958年在該遺址范圍內,修起了花萼相輝樓、沉香亭等建築,闢作公園。
沉香亭
沉香亭是興慶宮的主要建築之一,1958年在原址修建復原。
長樂宮遺址
在西安市漢長安城內。秦時系興樂宮,漢高祖五年(前202年)重加擴建,改為長樂宮。由前殿、臨華、長信、宣德、溫室等14個宮殿組成,周長10餘公里。漢高祖七年由櫟陽遷都長安居此。自惠帝以後,皇帝移住未央宮,長樂宮專供太後居住,稱為東宮或東朝,現僅存遺址。
驪山
在臨潼區城南。是全國著名的風景區勝區之一。因山形似驪馬,故稱驪山。唐代詩人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中有「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之句,故又稱綉嶺。驪山海拔1256米,山上松柏蒼翠,夕陽西下,霞映山巒,青山披金,人稱「驪山晚照」,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山上有周幽王戲諸侯娛褒姒的烽火台,女媧氏「煉石補天」的老母殿,道教始祖李耳的老君殿、煉丹爐,因飛泉瀑布激石成瓮而得名的石瓮寺,還有「西安事變」時在驪山半山腰捉住蔣介石的地方「兵諫亭」等。驪山北麓,溫泉長流不斷,水溫43°C,內含多種礦物質,是「自然之驗方,天地之元醫」。
華清池
在臨潼區城南驪山西北麓。相傳秦始皇在驪山觸怒神女,被唾一臉,後即發瘡,始皇求恕,神女用溫泉水給他洗好,因而又名神女湯。唐貞觀十八年(644年)在此建湯泉宮,咸亨二年(671年)改名溫泉宮,天寶六載(747年)再行擴建,改名華清宮。唐玄宗每年攜楊貴妃到此過冬,常在此沐浴。
白居易《長恨歌》:「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華清池水溫為43°C,水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適宜沐浴療養。1956年按原唐華清宮的名稱進行擴建。1982年3月,在溫泉水源以北,經考古發掘,先後清理出唐代御湯、太子湯、海棠湯(即貴妃池)、蓮花湯等宮廷湯池遺址。1990年9水,在唐代宮廷湯池遺址上,建成一座仿唐建築博物館。
坑儒谷
在臨潼區城西南10公里洪慶村。傳說為秦始皇坑殺儒生之處。《太平寰宇記》:「唐天寶年間玄宗詔為旌儒鄉,立廟,命賈至為碑文。」今唐刻旌儒廟碑已毀,僅存殘破的唐刻儒生石像。
秦始皇陵*
在臨潼區東5公里下河村附近。秦始皇嬴政的陵墓。冢高55.05米,周長2000米。經1974-1978年調查鑽探,陵園有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25.4米,外城周長6264米,在東側1500米處,現發現三個兵馬俑坑,坑內叢葬大量與真人真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繪兵馬俑和當時實戰使用的各種兵器。出土文物達萬件之多。1980年,在陵西約500米處,發現大量胥役墓坑,每坑二至四人,大都屈肢埋葬。《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蝕,度不滅者久之。」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兵馬俑叢葬坑*
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1974年春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坑內一組陶塑藝術作品,仿秦宿衛軍製作。近萬個陶質衛士分別組成步、弩、車、騎四個兵種,手各執弓、箭、弩及青銅戈、矛、戟等實戰兵器,或負弩前驅,或御車策馬,面向東方,均裝置在地下坑道中。1980年12月,秦始皇陵西側出土了兩組彩繪銅車馬。每輛車配4匹馬,雕鏤精緻,金碧輝煌。

❹ 西安地區名勝古跡有哪些

  1. 秦始皇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❺ 閻良有什麼好玩的

閻良是飛機城,但一般人卻進不去機場,因為軍用機較多。閻良是甜瓜基地,每年五六月份,瓜農都比較熱情朴實,你徵得允許可以自行採摘。

❻ 西安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大慈恩寺(玄奘法師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大雁塔(安置玄奘法師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小雁塔(建於唐代景龍年間,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築藝術遺產)、西安碑林博物館(全國最多的碑石藏地)、明城牆(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鍾樓(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鍾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鼓樓(比鍾樓大四歲,迄今已有625年歷史)、曲江寒窖(是傳說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等待丈夫薛平貴的地方)、翠華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南五台(佛教聖地之一)、太白山(關中八景之一)、大唐芙蓉園(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唐朝盛世的皇宮)、西安漢城湖(西安漢文化、水文化為主題的旅遊景點)、西安半坡博物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藍田猿人遺址(舊石器朝代猿人遺址)、華山(五嶽之一)、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陪葬陶俑)、華清池(唐玄宗和楊貴妃的行宮別墅)、大唐華清城(人文景觀的歷史遺跡)、秦始皇陵、兵諫亭(西安事變時蔣介石藏身處)、臨潼博物館(地方誌歷史博物館)、驪山(被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烽火戲諸侯的「烽火台」;紀念西安事變的兵諫亭;紀念女媧補天的老母殿)、法門寺(供奉釋迦牟尼佛舍利之處)、乾陵(唐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永泰公主墓(武則天之女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墓(武則天之子懿德太子)、章懷太子墓(武則天之子章懷太子)、黃帝陵軒轅廟(中華民族始祖軒轅帝的陵園)、茂陵博物館(漢武帝劉徹的陵墓)、昭陵博物館(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漢陽陵(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後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到漢陽陵博物館必看幻影成像)、大唐西市(絲綢之路的起點和中心)、都城隍廟(明朝天下三大城隍廟之一)、回民街(西安回民聚居之地和回民小吃街)、化覺巷清真寺(西安建築最早、規模最大、保存較完善的清真寺)、興慶公園(唐玄宗朝政的重心,唐玄宗和楊貴妃長期居住的地方)、青龍寺遺址公園(中國佛教密宗寺院,西安最大賞櫻花地方)、罔極寺(太平公主為母後武則天祈福而修建的皇家寺院)、廣仁寺(喇嘛寺。是康熙1703年來陝西巡視時撥專款敕建。為全國唯一綠度母主道場)。

❼ 陝西的古村落里有哪些是特別值得推薦的

陝西的古村落里是特別值得推薦的有:

袁家村,隸屬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鎮,是非常有名的中國傳統村落,村內的房屋布局根據地形地勢安排得非常巧妙,房舍都是正南正北,方方正正,秉承了中國建築的傳統風貌,這里因有1994年華國鋒給袁家村的兩處題字,為這個鄉村旅遊地增色不少。一處是路邊石頭上華國鋒題寫的“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發展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建設現代化新農村”,另一處是隨處可見的華國鋒題寫的“袁家村”三個大字。旅遊至此的人們,看到這兩處華國鋒的字體,無不露出驚喜的神色,紛紛駐足拍照留念。

❽ 西安郊區六大區縣景點大盤點

西安郊區六大區縣景點大盤點

陝西地傑人靈,不僅僅在西安市區內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景點,其實在西安市的周邊縣城也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景點,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西安周邊的那些值得一去的區域吧!

一、閻良區

西安市閻良區位於西安市東北部,距離市中心50公里。全區航空工業高度發達,是集飛機設計、製造、鑒定、試飛、教學、研究於一體的著名中國航空城。

閻良歷史悠久。境內發現的康橋義和、關山城南原始社會自然村落遺址,均系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晚期遺址。春秋時期,晉國已在閻良設立“櫟邑”大城。從秦獻公十一年(前374)至唐貞觀八年(634),境地先後設置過櫟陽、萬年、異赤、師亭、廣陽、平陵、栗邑7個縣治。

櫟陽遺址:

古櫟陽都遺址(現閻良區武屯鎮官莊、新義、東西黨家、南丁、花劉、湯家村戰國-漢)1963、1980-1981年勘探、試掘。面積約4.2平方公里,城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500米,南北寬約1600米。城垣夯築。南牆殘垣1640米,高0.4-0.6米,基寬6米;西牆殘垣1420米,基寬8-16米;東、北牆未見。角門址1座,西門址2座。城內道路13條,其中東西路6條,南北路7條,街寬15.7-17.7米,城內夯築基址7處,呈長方形,最大者700米。有居住及作坊、水井等遺址15處。城東南、東北、西北為墓葬區,北城牆外還有一東西向渠道。歷年出土有鋪地磚、空心磚、繩紋筒瓦、板瓦,雲紋、葵紋、素麵瓦當、圓形陶水管、陶碗、盂、罐、甑、壺、缸、鬲、鼎、金餅、銅鏡、釜、鏃、“半兩”、“五珠”、莽幣、鏟、石磨、石范、石夯頭等。

二、藍田縣

藍田縣位於西安東南面,歷史悠久,自古以盛產美玉而聞名。水陸庵原名水陸殿,為六朝古剎,牆、梁、柱上鑲滿了三千七百多尊人物及自然界萬物的塑像,件件栩栩如生,個個活靈活現,是國內目前保存最大的壁塑群,被譽為“中國第二敦煌”。1964年,在藍田發現的猿人頭骨化石距今約有100萬年的歷史,比北京周口店猿人還要古老,這一發現,為研究人類文明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對考古有興趣的人不妨到藍田猿人遺址看一看。藍田蔥花大餅是陝西的傳統風味食品,該餅顏色黃亮,皮酥內軟,蔥香味美;藍田高饌蒸饃相傳為漢高祖劉邦所創,筋道耐嚼,老少都喜歡。

藍田湯峪:

位於西安大雁塔以南38公里的東湯峪—藍田湯峪,早在唐代一溫泉著名,“桃花三月湯泉水,春風醉人不知歸”,是古都長安的名勝之一。湯峪溫泉水,水溫58C。水質含幾十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全國各地旅客慕名前來洗浴、治療,千百萬名患者因洗浴棄疾健歸,故有“桃花水”、“功德水”、“神水”之傳說,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三、長安區

西安市長安區地處關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嶺,從西和南兩個方向環擁西安市區。

古長安曾是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的京畿之地,境內有豐鎬遺址等十大遺址、有翠華山等八座名山,有興教寺等四十二座寺院,佛教十大宗派的'法相宗、凈土宗、華嚴宗、律宗的發祥地均在長安。長安交通方便,鐵路公路連接四面八方;通訊發達,電力充足,水源豐沛,地下熱水蘊藏豐富。

秦嶺野生動物園:

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位於秦嶺北麓淺山地帶,距西安市區28公里,佔地2000餘畝,為省、市重點項目,由西旅集團投資3.6億元開發建設,2004年5月1日對外開放。秦嶺野生動物園是集野生動物移地保護、科普教育、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園林項目。

四、周至縣

周至縣屬西安市轄縣,距西安市區78公里,是關中平原著名的大縣之一。域內西南高,東北低,山區佔76.4%,為千里秦嶺最雄偉且資源豐富的一段。北部是一望無垠的關中平川,土肥水美。南部是重巒疊嶂、具有神奇色彩的秦嶺山脈。山、川、塬、灘皆有,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周至襟山帶河,以山重水復而得名,古有“從周至到戶縣,七十二道河腳不幹”之說,足見其河道縱橫,水力資源之豐富。自然條件優越,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素有“金周至”之美稱。

周至歷史悠久,山水擅關中第一,山川秀麗,風景名勝,文物古跡頗多,人文和自然景觀十分豐富,漢家離宮,唐家園林,星羅棋布。道教文化發祥地之一的樓觀台是老子講授《道德經》之地,樓觀台(9張)世稱“天下第一福地”,現有古跡60餘處,屬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黑水河畔的仙游寺,曾任周至縣尉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做的千古絕唱《長恨歌》誕生於此,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法王塔,以隋代佛舍利的出土而揚名海內外。屹立於縣城西的“八雲塔”為唐代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積雪六月天”的秦嶺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原始森林、高山湖泊神奇秀美,珍稀動物種類繁多,素有“北方的西雙版納”、“亞洲動植物園”。還有伯夷、叔奇隱居的首陽山,李白秋訪的玉真觀,馬召南塬的古戰場,南通馬蜀的古棧道,都蘊留著歷史名人的足跡韻事,也留傳著神奇美妙的美麗傳說,吸引著大批中外賓客觀光旅遊,縣城所在地二曲鎮則是因明清哲學家、與孫奇逢、黃宗羲並稱三大儒的李顒(號二曲)而得名。

五、戶縣

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的戶縣原稱鄠(hù)縣,1964年簡化為戶縣。戶縣地處關中平原腹地,南依世界地質公園秦嶺終南山,北臨渭水,是蜚聲中外的“中國第一畫鄉”、“中國詩詞之鄉”、“中國鼓舞之鄉”、“鍾馗故里”、財神“劉海故里”和“財神之鄉”。

戶縣自然旅遊資源豐富,自古就是皇家上林苑。南部山區有42409公頃的天然森林“氧吧”,有亞洲最大的天然石拱橋“仙人橋”,有奇偉瑰麗的朱雀國家森林公園和享有“北方九寨溝”之稱的太平國家森林公園。中部平原沃野廣袤,四季瓜果飄香。北部渭河灘地雁鴨成群。這里富饒的物產、美好的生態環境給人以回歸自然的強烈視覺沖擊和心理感應。

朱雀森林公園:

西安朱雀森林公園位於戶縣南部,秦嶺北麓,東澇河上游,面積3000公頃,有朱雀崖、秦嶺梁、蘆花河、奇秀峰、龍潭子、冰河翠六個景區被列入國家級森林公園。

公園距戶縣縣城45公里。景區自然山水神奇,天然森林密布,無數奇崖怪石,清潭飛瀑掩映在密林巨樹、奇花異木之中,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冰晶頂”之雄、“龍潭子”之奇、“奇秀峰”之險、“蘆花河”之秀、“秦嶺梁”之幽,各顯特色,引人入勝。入園攬勝,有直插雲霄的天柱峰,青蓮峰,佛掌峰,渡仙峰,龍脊嶺,有奇姿美態的蓮台觀音、聚仙山、醉仙台、玉筍佛雲等,飛瀑、潭澗如飛龍串珠,高山落葉松若盆景古董,山美如畫,水秀若詩。遊人到此可欣賞自然天功的神奇,森林風光的野趣,處處感受到大自然幽靜古野的原始情調。

公園地處萬頃森林腹地,溝道開闊,森林茂密,山水神奇,氣候宜人,夏季最高溫度27℃。

六、臨潼區

臨潼地處關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東大門,南依驪山,東鄰渭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鄰滻灞生態區和新築國際港務區,北鄰閻良國家航空產業基地,地勢南 高北低,山塬川依次分布,分別佔15%、18%、67%。全區總面積915平方公里,轄20個街道、3個鄉,總人口70多萬,其中農業人口56.2萬。臨 潼距西安市中心20多公里,境內公路、鐵路縱橫交錯,西潼高速公路、108國道穿境而過,到咸陽國際機場40分鍾;隴海、西延等數十條鐵路交匯成西北最大 的新豐鐵路編組站,2002年實現了村村通油路目標,物流暢通,交通運輸條件十分便捷。

芷陽湖:

臨潼芷陽湖,依臨驪山之西,芝陽村側。原為臨潼農業灌溉水庫之一,現已開發成一處旅遊景點,期內有燒烤園(三十餘家)、游樂場,還可自助燒烤、劃船戲水。

芷陽湖原來就是一個堰塞湖,湖光山色到也秀麗,湖水清且漣漪。站在高處遠眺,可以看見驪山烽火台,周圍有千畝石榴園。

門票:

白日:5元。

夜間(七點以後):免費。

燒烤:20元/爐(帶一包木炭)。

乘車:

西安至臨潼306路、915路公交車,芷陽湖下,向南二百米。(西安在火車站東廣場乘車)

;

❾ 閻良區景點

西安閻良航空科技館、高家民俗大院、秦漢櫟陽城遺址、樊家義和遺址、古櫟陽橋等。西安閻良航空科技館:以「放飛夢想、航空報國」為主題思想。高家民俗大院:是磚木結構的四合院,西安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秦漢櫟陽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獻公二年秦國都城由雍城遷至櫟陽。

西安閻良航空科技館、高家民俗大院、秦漢櫟陽城遺址、樊家義和遺址、古櫟陽橋等。

1、西安閻良航空科技館:坐落在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中央部位,佔地15畝,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建築結構形式為一層鋼架結構,整體外觀呈動感飛機造型,體現出現代航空產業和航空教育事業展翅騰飛的態勢。以「放飛夢想、航空報國」為主題思想。

2、高家民俗大院:是磚木結構的四合院,西安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大院明朝末年崇禎時期開始興建,到清朝乾隆時期基本初具規模。大院主體完工在乾隆時期,到道光年間整個院子完成。

3、秦漢櫟陽城遺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獻公二年(前383)秦國都城由雍城遷至櫟陽。公元前356年孝公在此詔令天下,任用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起來,為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

4、樊家義和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義和遺址位於西安市閻良區關山鎮樊家村義和組東,石川河北二級台地上,沿石川河斷面上可見大量陶片、大多數為紅色、褐色。2001年2月義和遺址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5、古櫟陽橋:位於閻良區北屯鄉與臨潼區櫟陽鎮交界的清河上。距閻良城區7.5公里,是閻新公路一重要橋梁。是一青石條拱橋,堅固耐用,寬7.5米,長30米,高8米。1994年,由陝西省公路局,在古櫟陽橋上游150米處又建一新橋。

❿ 西安市閻良區怎麼樣

身為閻良人,很高興為你解答。閻良區,是陝西省西安市下轄的最東北的一個區,離西安市中心有50公里以上,屬於渭北工業園區。地勢平坦,北倚荊山塬(景區)和石川河,與富平縣毗鄰,南以清河與臨潼區交界。區內有國家重點飛機製造公司(俗稱「西飛」),所以每天閻良上空都有飛機掠過。

閱讀全文

與閻良區有什麼歷史景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9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5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41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10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94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7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6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5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5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8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10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5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6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20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9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8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7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7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53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