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街道是怎樣劃分的
1 歷史形成的: 特別是歷史比較悠久的城市,有些街道的名字往往包含著一些特定的含義或者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
2 政府指定的:
如沈陽市皇姑區就有:黑龍江街、北京街、黃河大街、長江街、泰山路,華山路等等。 和平區有 南京南街,太原街……等
3 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在社會上徵集的:這些街道大部分是新開發區中的新建道路。
❷ 有關街名的來歷
走在西安的大街上,便會發現很多街道有著一些有趣的街名,每一條街道的名字背後,都有著它悠久而古老的歷史,每一個街名,都在見證著這座古城的發展與輝煌的明天·
東木頭市
東起東廳門,西至南大街,長890米。此街宋代時稱菜市,金時稱草場。明時這里成為府城的木頭市、枋板市,故更名為木頭市。明末,因其與聚居木器作坊的西木頭市相對,改稱為東木頭市。
東廳門
西起東木頭市,東至東縣門,長400米。因清代咸寧縣在東,稱為東縣,當時清軍廳同知署和咸寧縣初級審判、檢察兩廳設於此街,故得名東廳門。
東縣門
東起東羊市,西至東廳門,長265米。明清時期,此街中段路北為咸寧縣署,街北有縣署大門與縣門街,又因咸寧縣署在府城4、貢院門街位於西大街西段北側,南起西大街,北至西舉院巷,長145米。因位於「貢院」正門前得名為貢院門街。「貢院」為明清陝西省舉行鄉試的考場,位於府城西北(今兒童公園)。
東舉街院巷
位於今兒童公園東側,為南北巷,西起早慈巷,北至新寺巷,長424米。因西側「貢院」俗稱「舉院」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為奮發巷,1972年恢復原名。
西舉院巷
位於今兒童公園北側,東起早慈巷南口,西至牌樓巷北口,長331米。因北側「貢院」俗稱「舉院」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為圖強巷,1972年恢復原名。
早慈巷
位於今兒童公園東牆外,南起西舉院巷東口,北至香米園南巷,長409米。因靠「貢院」考場,為防止越牆舞弊,在院牆頭插滿棗刺而得名棗刺巷。1917年雅化為早慈巷,1966年曾改名為富強巷,1972年恢復原名。開拓與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當時西側是貢院,是舉行鄉試、會試的考場。為防止越牆作弊,在周圍牆原頭蓬滿棗刺而得名棗刺巷,後雅化為早慈巷。
牌樓巷
位於西門里北側,南起西大街,北至西舉院巷西口,長157米。因巷南口有貢院牌樓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為反帝巷,1972年恢復原名。之東,習稱東縣,所以該街取名東縣
灑金橋
為南北縱街,南起大麥市街北口,北至蓮湖路中段的老關廟什字正南,長800米。在南宋和元代稱為鐵爐街,明代改為鐵爐坊,清末以沙姓人住此街北段,得名沙家橋,後改為灑金橋。1966年曾改名為前衛路中段,1972年恢復原名。
橋梓口
為南北縱街,北起西大街西段,南至含光街,長200米。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沿唐清明渠(為唐皇城、宮城供水的渠道)故道分出的通濟渠由西門南側入城,再沿西大街南緣築暗渠至鍾樓東,遠至北院門巡撫衙門。沿渠十戶一口井,供居民食用。在此街北口分一渠,經灑金橋到蓮花池,渠經西大街有橋,故名橋梓口。原以西大街分南北橋梓口,北橋梓口清末改為大麥市街,南橋梓口遂簡稱為橋梓口。1966年曾改名為前衛路南段,1972年恢復原名。
北馬道巷
為南北縱街,位於西門內盤道北側,南起西門盤道,北至蓮湖路,長979米。明代困巷內中部有一上城牆的坡道名為馬道,相對南馬道巷而得名北馬道巷。1966 年曾改名為聯盟巷,1972年將玉祥門以南恢復為北馬道巷,北部仍稱為聯盟巷。門。11、二府街位於北大街中段西側,為東西橫街。東起北大街,西至紅埠街,長381米。因明初秦王朱樉次子的府第在此而得名。清代駐陝西地方審判、檢察兩廳。1966年曾改名為紅衛街東段,1972年恢復原名。
紅埠街
為東西橫街,東起二府街西口,西至教場門東口,長384米。其得名似與唐代宮城城牆為紅色有關,1966年曾改名為紅衛街中段,1972年恢復原名。
教場門
為東西橫街,東起紅埠街西口,西至勞務巷南口,長325米。清初沿明代教場建有撫標教場(撫標:清代稱巡撫所直轄的綠營兵為撫標;教場:操練和檢閱軍隊的場地),故名教場門。1966年曾改名為紅衛街,1972年恢復原名。
青年路
為東西橫街,東起北大街,西至西北三路,分東、西兩段。原西段叫九府街,因明初秦王朱樉第九子府第在此而名九府街。原東段叫梁府街,因清順治年間武進士梁化鳳府第在此街而稱梁府街。1947年,九府街與梁府街因三民主義青年團陝西支部設在梁府街公字5號而統改名為青年路。
竹笆市
為南北縱街,位於西大街鼓樓什字南端,南起南院門,北至西大街,長417米。明代此地商市集中,有瓷器市、鞭子市、竹笆市、書店、金店等,而以買賣竹器最具規模,故名竹笆市。1966年曾改名為革命街,1972年恢復原名。
五味什字
為東西橫街,東起南院門,西至五星街,長290米。明、清兩代直至民國初年這里葯業匯集,曾有藻露堂、樹仁堂、萬年堂等多家中葯店。此街以我國中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66年改名為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復原名。
冰窖巷
因為明代秦藩王宮和清代滿族官僚夏季藏冰的地方而得名。冰窖就是在地面挖掘不深的溝道,冬季鑿冰儲入,周圍鋪墊鋸木等隔熱物質,以備夏季取冰消暑。
大差市
因此地擁有西北最大的驛站--京兆驛,車馬過往,宋、金時這一代名"大草市",明清時演化為大差市。
端履門
明朝初期在今天的新城建立了秦王府,並在今東大街南沿、北大街街心建秦府蕭牆,蕭牆內稱王城,當時在此街北口蕭牆開一城門叫端履門,北面正對秦王府南門端禮門。此門是僚臣晉見秦王等候傳喻的地方,端履以示行止檢點之意。今為花市一條街。
下馬陵
在今西安城內和平門處,漢代大儒董仲舒的陵墓位於此地。漢武帝時,所有文武百官每經過此處都要下馬,故名。今西安人到此均以注目禮以示對這位大儒的尊敬。
竇府巷
相傳,隋定洲總管府神公竇毅居此,他的女兒竇氏才貌聞名。竇毅曾根據女兒的意願在府門前畫了一隻孔雀,出榜說,誰能在百步之外射中孔雀眼睛,他的女兒就嫁給誰。這一天,李淵路過這里,搭箭一試,兩箭具中孔雀雙目,於是李淵便在竇府成親。
東大街
為鍾樓至長樂門,長2150米。隋開皇二年建新都大興城,此街位於皇城東牆南門景風門內外兩側,名景風門街。景風門遺址在今炭市街南口東側。唐末,長安城毀,佑國軍節度使韓建縮建長安新城,新城東西兩側築萬年,長安兩個縣城,成為母子三城拱衛之形制,此街分為城內外兩段。城內至元代仍稱景風門街。城外為萬年縣城北門外橫街。因縣城有西北最大的驛站京兆驛,車馬過往,商賈雲集,宋金時期這一帶名大草市,明清時演化為大差市。明初擴大西安府城,拆景風門東移 1300米建東門,始統名東門大街。利用元奉元城東北隅建秦王府,今為新城,又在此街南沿和今北大街中線築秦王府蕭牆,蕭牆內為王城,俗稱皇城,將此街包入王城內。清原王城改為八旗駐防城,俗稱滿城,此街又稱順城街。街西端即鍾樓東門洞,亦即滿城西南角門。辛亥革命,新軍即由大差市東薄弱處攻入滿城。民國二年九月,張鳳翔督陝,拆滿城,利用賑陝款對此街大加修築,取名中山大街。1953年部分拓寬,改名東大街。
南大街
鍾樓至永寧門,長670米,寬60米。最初為隋唐皇城安上門街。當時寬90米,兩側栽植槐樹,並砌水溝。因南端有皇城南牆東門安上門故名。路兩側有尚書省六部衙署,門內東側有斗雞場,今演化為大吉廠巷,宋之問有『日晚斗雞場,經過狹斜看』句。今大吉廠古樂社仍流傳著唐代的鼓樂。宋至元仍稱安上街。明初改築南門,朱元璋欽定永寧門,意為南方永遠安寧,為示不用出兵之心故今永寧門瓮城外牆無正門。此街也就稱南門大街。明清時是西安最繁華的大街之一。清中期每遇雨積水成河,人不能過,戲稱滴水河。民國初年改稱南大街至今。
南廣濟街
位於西大街中段南側。北對北廣濟街,南至南院門西口。為唐長安城承天門街的一段。宋長安志有『承天門街東西廣百步,南出皇城之朱雀門』曾是長安最寬的大街。元代稱葯市街,為中葯集散地。明清時,北段稱南廣濟街,南端稱五味十字,以中葯配方重視酸甘苦辛咸五味而得名。民國初年為銀號錢庄集中地。
書院門 位於南門內東側,東至安居巷接三學街。明萬曆七年間,學者馮從吾,今長安縣人,因與閹黨斗爭失利,辭官歸里,在寶慶寺講學。後辟新址,在街北側建立關中書院,學生常至千人,為著名學府。後為閹黨所迫,書院毀馮從吾在此坐兩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規模修建。現為西安師范學校,遺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書院門前而得名。於佑任曾住32號。西口有唐寶慶寺華塔。1991年修整街容保留明清風格建為文化旅遊街。
三學街
位於文昌門內西側之南。東起柏樹林西至書院門。唐代這一帶為太廟,唐末太學遷至此。前院為孔廟,門前數株古槐為當時所栽。宋金時唐太學改為京兆府學,此街名南城巷。元代府學和管理考試的機構貢院及管理人事的機構提舉司相鄰,表明府學明確的目地性。縣學是縣級學府,始於宋金。明代前長安縣學在西關,明洪武三年移往西大街縣衙西側,萬曆九年移於府學西側,今縣坡巷,明成化七年移府學東側。後來門前形成三條南北小街,稱為府學巷,長安學巷,咸寧學巷。此街因北側有此三學,改稱三學街。唐代的孔廟即現在的碑林。
馬廠子
位於東大街中段南側。南至東縣門接東倉門。唐代,京兆驛站是全國最大的公文郵件和官旅護送機構。街南端所對市第八中學院內,尚有唐代所刻青石馬槽。唐代以後至明清,經千餘年,京兆驛名稱不改,仍為中國西部最大驛站。此街兩側為驛站喂馬處,故稱馬廠子。
新城廣場
為於市中心偏北。原為唐長安皇城東北隅,宋為京兆府城東北隅。元為中央駐地方監察機構台察院,明改建為秦王府。明末為李自成的順王府。清出改為八旗校場。1926年慶祝西安解圍改稱紅城。1***年南部辟為廣場,延續至今。
案板街
元代稱南巷。清順治年間因有售案板店鋪而改名至今。
炭市街
清中葉西安生活供熱由南山薪木轉變為北山煤炭。當時只是一個堆放煤炭的無名小街。後因商而聲名大振並得名炭市街。1927年拓寬。解放前為乾果海味市場。現多為副食品。1989年建門牌樓。
南新街
明為秦王府南門端禮門至蕭牆南門端履門的大街。北端王府門兩側城牆尚存而左右原有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所鑄銅獅一對。明崇禎十六年李自成佔領西安此處為順王府前門。1645年清軍佔領西安將順王府拆毀。原秦藩故府貴妃太湖石移出,今在革命公園南門內,門前銅獅則移往城隍廟前,今碑林博物館,原府第毀為八旗校場。1927年因此街在新城以南改為今名。
後宰門
明代秦王府北門廣智門北。有專管王室衣食供給的機構,稱為後宰。此街東段與北新街相交十字稱為後宰門。清初滿城西牆北段新開一個城門名新城門,此街名新城門大街,後從習慣仍稱為後宰門。通濟坊 1936年在西安擁有相當經濟實力的通濟信託公司在這里開拓街道,大量建房。臨北大街建成四層鋼骨水泥磚木混合結構樓房。是西安最早的西式大樓。1949年後為市百貨公司批發部。
韓森寨
因有韓森冢並為近郊最大的墳冢。相傳明代在冢旁駐軍而得名韓森寨。水經注圖。滻水篇曰,冢為悼皇帝冢和史良悌墓。漢武帝征和二年發生了歷史上罕有的冤獄治巫蠱獄。武帝夢見被木人圍打,以為有人在咒他。便派江沖之治巫蠱獄。由於江沖與太子劉據平日有隙,欲誣陷太子,在搜宮時太子被迫殺死江沖,起兵據守長安,血戰五日,後兵敗逃於湖縣而死。武帝孫劉進,即劉據之子也死於亂軍。武帝臨終前真相大白,此案平反,對死者起冢追葬。史稱劉進為皇孫,冢稱皇孫冢。公元前74年劉進之子劉病已繼位,是為宣帝,追封其父為悼皇帝,母為悼皇後。皇孫冢能見宣帝杜陵便是。
❸ 現存的清朝古街道,在哪個地方
它就是寬窄巷子,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附近,包括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個巷子,是目前城市中保存最為完整的清朝古街道。寬窄巷子修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是平定準葛爾叛亂之後,駐守成都的留守士兵修建的滿清建築。寬窄巷子是國家AA旅遊景區,四川省歷史文化名街,也是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之一,每年吸引大量的海內外遊客。
三、寬窄巷子的文化價值和保護措施。寬窄巷子可以很好的體現巴蜀文化特點,襯托出成都休閑市,安逸生活的真實情景。它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歷史演變,在當今城市大潮中成為稀缺的文化資源。如今寬窄巷子被列為成都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獲得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的稱號。
❹ 廣州歷史廣州街道名的由來
都府街:
於越秀區第一人民醫院旁邊的都府街,是一條只有約5米寬、200多米長的小路。路面由光滑的麻石鋪成,似乎在上面曾走過許多歷史的足跡。
據歷史記載稱,之所以命名為「都府」是因為這里歷來都是嶺南地區的行政文化中心,最高權力機關就設在這一帶。因此,「都府街」這個名字的存在堪稱是一塊珍貴的「歷史化石」。
據說,早在唐太宗時期,全國劃分為12個「道」,其中嶺南道包括廣東、廣西、海南,最高權力機關叫嶺南道署,又稱「都府」(都督府的簡稱),今都府街因緊鄰此處而得名。
當年的「都府」規模宏大、富麗雄偉,北起今都府街、南至今中山四路、東抵今忠佑大街、西到今廣大路。「都府」前半部分為森嚴肅穆的衙署,後半部分為山水花石裝點的園林。唐朝滅亡後,節度使劉岩在「都府」稱帝,成為南漢政權的中心。
明清兩代,人們對「都府」一詞開始陌生,因為「都府」已改為廣東布政司。之後,由於戰亂頻繁,昔日「都府」的建築物,已盪然無存。它本來含有的儀門3間、公廳5正間、常衙廳5正間、設廳5間、抱廈3間,竟悉數被毀。唯有「都府街」這個名字,還被後人繼續使用以紀念此地昔日的顯赫。
❺ 長治街道古名的由來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
1、宏門街
此街因潞安府城隍廟正門南面建有宏偉的廟門而得名。由南往北原依次建有六龍壁、宏門、木牌樓、石牌樓、山門、玄鑒樓、戲樓、獻殿、正殿、寢宮及各院東西配殿、廊房等建築。
2、甜水巷
古時,上黨古城內水鹼性大,多數水井苦澀難飲。相傳有一年,一位老者來到古城內,在該巷的一個飯鋪飲酒吃飯,酒足飯飽後卻無錢付賬,飯鋪老闆是個好心人,不僅不向他要錢,還送給他些銅錢作路費。
這位老者大概喝醉了,起身向旁邊的一口水井嘔吐。但井裡的水從此變得甘甜無比,人們都說那位老者就是酒仙李白,後該巷得名甜水巷。
3、東獅子街、西獅子街
東獅子街位於延安南路東側,西起長興南路,東至延安南路,全長約560米,以鐵匙巷(現為長興南路)為界,分東獅子巷和西獅子巷。過去沿街住戶門前多雕刻精美的石獅,故名。
西獅子街位於延安路西側。西起爐坊巷,東達延安路,全長約560米,寬10米。以鐵匙巷為界,西獅子街過去沿街有若干尊石獅,故名。
4、廟道巷
位於長興中路東側。西起長興中路,東達延安中路,東西走向,巷長約430米。因是潞安府城隍廟正門前東西方向的小巷,故名。
5、府坡街
位於上黨古城西大街北側,南起西大街,北至東州門街,全長約460米。以上黨門為界,分為府上街和府坡街,為古時進入潞安府的重要官道。
6、中山巷
位於新市西街西端,為東西走向的小巷,西起兵士巷,東至新市西街,長約240米。原名「張皮巷」,明清時期,為皮貨生產銷售聚集地。1932年國民黨長治縣黨部設於此巷,遂命名中山巷。
7、梅輝坡巷
位於古城大十字街西南、太行太岳烈士陵園東側,舊為煤市,堆積煤炭,地勢南高北低,形成坡狀,俗稱「煤灰坡」,命名雅化為梅輝坡巷,分為上梅輝坡和下梅輝坡。
8、石頭街
位於英雄南路東側,西起英雄南路,東至花園街,長約270米,是明朝時皇城沈王府通向其花園之路,因路面用石頭輔成,故名。
9、花園街
位於延安路西側。東起延安路,西至鐵匙巷(現為長興路),長約360米。這里是明清時期沈王府花園,民國時期為孟家范圍,故名。
10、英雄街
明清時稱衛前街。衛為明代軍事編制,於要地設衛。明永樂年間設潞州衛,按所處方位分衛前、衛後、衛東、衛西4個街巷。
1946年,為了慶祝和紀念太行區第二次群英會的勝利召開,長治人民在衛前街築起了一座雄偉壯觀的英雄門,門楣上嵌有雄鷹,並將長治當時最繁華的衛前街更名為英雄街,同時命名的還有英雄廣場和英雄台。
❻ 唐人街是從唐朝開始的嗎
不是啊,唐人街又叫中國城,是唐朝在世界上有名點,外國人就叫中國人集居的地方叫唐人街
❼ 武漢街道地名的歷史由來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於此),築城為守,建樓以嘹望。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
後 來 各 朝 代 屢 毀 屢 建, 現 在 的 黃 鶴
樓 是 1 9 8 5 年 重 建 的 。 樓 址 在 武 昌 橋 頭 。 樓高 5 層 , 氣 魄 宏 偉 。
主 樓 南 面 風 景 區 有 南 大 門 、 南 樓 、 東 西 曲 廊 、白 龍 池 、 鵝 池
等 景 點 。 黃 鶴 廊 依 武 漢 長 江 大 橋 引 橋 馬 路 建 造, 與 黃 鶴 樓 隔
街 相 望 。 亭 、 廊 、 軒 、 樓 自 成 一 格 又 相 互 銜 接, 曲 折 迂 回 , 古 色 古 香 , 蔚 為 大 觀 。
❽ 美國的唐人街是如何形成的
唐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強盛的朝代。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往往稱自己是「唐人」,
他們聚居的地方便稱為「唐人街」。
美國最大的「唐人街」在舊金山。舊金山唐人街始於1850年前後。當年開發美國西海岸的華工初來異國,人生地疏,言語不通,因此他們便集中住在一起,團結互助,休戚與共
。起初,他們開設方便華工的小茶館、小飯鋪,接著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漸形成了華工生活區。後來,越來越多的當地人,也經常光顧這里,他們稱這里為「中國鎮」,愛上了這里的中國飯菜。後來,「唐人街」成了繁華街道,街上除了飲食業外,刺綉、中國古玩等也都在當地享有盛名。同時,唐人街辦起了華人子弟學校,從事中文教育。還有各種同鄉會
、俱樂部、影劇院等,成了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區。
每逢春節,這里均耍龍燈、舞獅子,爆竹聲中除舊歲,保留著中國傳統的種種風俗。事實上,唐人街遍及世界許多地方,只是有的地方不這么叫就是了。
❾ 唐人街是怎樣形成的
唐人街是華人國外的城市或地區聚居的地方,其形成源於早期華人移居海外,在當地屬少數族群,面對異國的新環境發揮中華民族同舟共濟的傳統,聚居一地,最早叫「大唐街」。1673年,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日本,唐時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謂之『大唐街』,今且長十里矣。」因此,唐人街也是華僑歷史的一種見證。其稱謂源於華人對唐王朝的崇敬與嚮往,由於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的強盛時期,因此華僑、華人稱自己是「唐人」, 久之其聚居地則被稱為「唐人街」。
❿ 豐城街道的歷史沿革
豐城街道歷史悠久,據從出土的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明隆慶六年(1572)新豐縣治遷建至本地,先築城於鴻雁洲(今城東村大營),後於萬曆元年(1573)遷建於君子嶂下(今縣城)。自此以後,豐城均為縣治所。明清時期,豐城地區設黃陂、瀧長、塘肚圍3個約和太平、文昌、聚奎3個坊。民間十四年(1925年)為新豐縣第一區;建國後,豐城曾先後稱為第一區,附城區,新豐紅旗公社第一團,黃陂公社、城郊公社、豐郊區等。1986年撤區改鎮,換稱豐城鎮。2005年12月撤鎮改稱街道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