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說為什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的共同理想
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分別說明,我們國家的這種主義是完全正確的,非常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 歷史與現實的關系
歷史與現實的關系如下:
1、歷史與現實在定義上是相對的。
歷史是相較於現在和現實而言,發生在現在和現實以前的事情稱之為歷史,現實是歷史和未來的分割點。歷史是過去的一段時間,而現實則是當下的一個時間點。歷史是指一切事物以往的運動發展過程,是過去發生的一切,現實是指客觀存在的事物。
2、歷史和現實在時間上是連續的整體,兩者互相聯系。
歷史是以往的現實,現實有歷史的影子,歷史對現實會產生影響,現實是未來的歷史。
3、歷史和現實的認知會相互影響。
人們可以從歷史中得到經驗和借鑒,來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指導,吸取歷史的經驗。現實從歷史中借鑒,再用現實的眼光去反思歷史。
4、歷史和現實是同步發展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當下的現實都會逐漸變成歷史,歷史逐漸延長,而現實永遠是一個當下的時間點。兩者同步的向前發展和移動。
③ 從社會現實或歷史角度,談談我們為什麼要思考人生
思考人生沒有壞處,甚至越早想越有好處。好處此處列出三點:
1.可以盡快明白自己人生的追求。這點很重要,因為有追求了,才好樹立目標、制定計劃,指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代替掉原來盲目的人生。兩種人生的成就大不一樣,外國大學做過類似的調查研究,有長遠目標的人、短期目標的人和無目標的人,十年、二十年後的成就差距非常大。所以,盡早樹立目標,明確努力的方向,成功的概率才更高,人生過得也更充實。即使仍然暫時找不到長遠目標,也可以樹立短期目標,增加時間的利用效果。
2.更容易獲得幸福感。有了第一點,再面對別人的批評或表揚,看到別人的優渥生活、高職位、高工資、各種度假,我們的內心不再只是焦慮、嫉妒、糾結,代替的是認清自我、接受差距,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思想,愉悅地度過自己的日子。無論如何,人生只有那麼長,幸福的過不是更好嗎?
3.更容易做出選擇。有人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當然這句話是片面的,因為沒有努力,很多機會你沒有資格去選擇。但也指出了選擇的重要性,畢竟人生如在海中航行,努力如同搖槳,選擇順風與逆風,造成的結果差別很大。一般人面對選擇,只會比較好與壞,很少聽從內心世界的呼喚。而擁有了人生的智慧後,面對各項選擇,考慮的標准就會添加自身幸福的需要,而不僅僅是外在的東西。這會大大減少我們糾結的次數和時間。
④ 結合歷史與現實,談談中國為什麼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1)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基本內涵.
①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
②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創新實現發展,同時堅持實行對外開放;
③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實現與各國的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
④堅持和平、發展、合作,與各國共同致力於建設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總之,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就是堅持和平、開放、合作、和諧、共贏的理念,努力實現和平的發展、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和諧的發展.
(2)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政治學依據.
①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是時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②我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必須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走和平發展道路.
③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我國走和平發展道路,能夠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有利於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3)中國如何走和平發展道路?
①應該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環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②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③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
④積極參與國際社會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努力,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新的貢獻.⑤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改變舊的國際秩序,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⑥發展才是硬道理.要大力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綜合國力,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⑤ 從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闡述我們為什麼要堅持走社會道路
一、社會主義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所作出的歷史性選擇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曾經創造了燦爛文化、為人類文明作出過重要貢獻的中華民族被甩在了世界發展大潮的後面。國家四分五裂,社會戰亂不已,人民水深火熱。近代中國的歷史就是中國人民奮起抗爭、追趕潮流,救亡圖存、奮發圖強,謀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呼喚著偉大的社會變革;實現偉大的社會變革,必須具有代表中國社會前進方向、能夠引領中國社會進步的先進的階級力量。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個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徹底的民主主義革命,才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什麼樣的階級力量才能肩負起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領導責任呢?在鴉片戰爭之後的近百年時間里,中國不同的階級階層和政治力量,紛紛登上政治舞台,提出並實踐過各式各樣的救國方案。然而,從洋務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到孫中山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都未能把中國從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境況中解救出來。只是在中國工人階級及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台後,中國革命才掀開了嶄新的一頁,古老的東方大地才透出復旦的曙光。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救國於危亡、拯民於水火的領導責任歷史地落在了工人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必須找到正確的路徑。對近代中國人民而言,尋求救亡和復興的道路是那樣山重水復,艱辛多難。「落後就要挨打」,這是近代中國人的切膚之痛。痛感於別人的先進和我們的落後,一開始,許許多多的人把「取經」和學習的目光投向了西方。主張「師夷而制夷」者有之,主張「全盤西化」者有之。然而,「學生」欲師從「老師」,「老師」卻總是侵略「學生」,學「西方」談何容易!幾經挫折和困惑,終於使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步西方資本主義的後塵沒有出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列寧締造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橫空出世,對中國人民是一個巨大的啟蒙。對此,毛澤東同志有過非常貼切的描述:「就是這樣,西方資產階級的文明,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一齊破了產。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讓位給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
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從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引和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中國革命的面貌就峰迴路轉,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斗爭中逐步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開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這種新民主主義革命本質上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以社會主義為發展前途的。用一種形象化的說法,它是通向社會主義的「直通車」。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乃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統治的結束。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徹底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飽經苦難的中國人民,從此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中國的現代化從此有了社會制度的基本條件。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就是近現代中國史的一個根本結論。
有人提出中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的充分發展就進入了社會主義,是「歷史的誤會」。這種認識如果不是出於對資本主義的情有獨鍾,就是出於對歷史的無知。如前所述,近代中國不是不想走資本主義的路,但是走不通。因為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是要推行殖民主義,而不是要幫助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它們不願意看到、也不允許中國獨立和富強。為了實現長期奴役中國的目的,帝國主義勢力竭力維護中國腐朽落後的封建生產關系,竭力壓抑和摧殘中國的民族經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強大的西方資本主義和頑固愚昧的封建主義勢力的夾縫里艱難掙扎,難成氣候。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沒有能力和勇氣擔當起領導中國民主革命走向勝利的重任。那種希望中國先發展資本主義再進入社會主義的想法,是脫離近代中國實際而一廂情願的臆想。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從中國實際出發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形成了許多寶貴的思想成果,在短短十幾年內取得了舊中國幾十年所不可能有的建設成就,為中國的現代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但是,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由於國際國內種種原因,在相當長時間內,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上,「左」的思想逐漸佔了上風,使得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許多難能可貴的正確認識沒能貫徹和堅持下去,直至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全局性悲劇。
回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我們國家面臨的是十分困難的局面:十年內亂給黨和國家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創傷,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與此同時,全球范圍內新科技革命蓬勃興起,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千帆競發,中國落在了時代大潮的後面。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轉折,我們黨義無反顧地帶領人民走上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同時開始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探索、新思考。1982年在為黨的十二大所作的開幕詞中,鄧小平同志強調:「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是我們黨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時代命題。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發展,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創新和實踐活動,就是圍繞這樣一個鮮明的主題展開的。這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無比生動的、辯證發展的進程,是一個理論創新、實踐創新的過程。正是這樣一個歷史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勃勃生機,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13億中國人民穩步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燦爛曙光已經照臨東方的地平線。
30多年來,中國的發展成就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氣勢磅礴、雄渾而又絢麗多彩的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幅提升。2009年我國GDP已經超過33.5萬億元,居世界第2位,比1978年的世界第10位上升了8位。30年間GDP年均增長9.8%,較之世界經濟平均增速3.0%快3倍多。按照世界銀行標准,我國已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我們不僅在經濟建設上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跡」,而且在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上也取得了巨大進步,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社會主義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屹立在世界東方。
20世紀90年代後,社會主義運動在全球陷入低潮。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紛紛易幟,滿以為經過短暫「休克」之後就可復甦重生。然而實際情形並非如此,有的至今難出低谷。結果證明,資本主義的「新自由主義」並非濟世良方。「新自由主義」不但害了亞洲、拉美、蘇聯東歐等國家和地區,最終連兜售者自己也自食苦果。目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弊端。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卻「風景這邊獨好」,展現出勃勃生機,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們的目光。近幾年來,國外輿論界和學術界關於「北京共識」、「中國模式」或「中國經驗」、「中國發展道路」的議論十分熱烈。中國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已經並將繼續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歷史和現實無可辯駁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在新的偉大實踐中所作出的歷史性選擇,是一條光明之路、吉祥之路、希望之路,是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這條路我們找准了,走對了!找到這條路是國之大幸、民之洪福。在當代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而沒有別的什麼旗幟能夠最大限度地團結和凝聚不同社會階層、不同社會群體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而沒有別的什麼道路能夠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沒有別的什麼主義能夠引領中國的發展進步。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發展中國的惟一正確的道路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代表了中國先進生產力和整個社會的發展方向,體現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價值追求,因而能夠把13億人民凝聚起來,在黨的領導下萬眾一心地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追求消滅階級壓迫、消滅剝削制度的「大同世界」
⑥ 試論歷史與現實的聯系與區別
歷史和現實的關系
1)區別:
歷史是指一切事物以往的運動發展過程,是過去發生的一切,現實是指客觀存在的事物。
2)聯系:
客觀實際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各個時期、各個階段之間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歷史不僅屬於歷史,它是後續事件的生長點,是現實的根基。歷史變化發展的積累成為今天的現實。今天的現實又成為明天的歷史;歷史和現實都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屬於客觀的東西。
因此,我們必須尊重歷史和現實。
⑦ 結合歷史和現實說明為什麼中國革命歷史蘊含著豐富的營養劑
1、從中國革命史中吸取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的崇高精神。學習中國革命史,我們可以了解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為了救國救民,中國先進分子怎樣努力找到馬克思主義這一真理,建立起中國共產黨,從而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走向、改變了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2、從中國革命史中吸取成功經驗、失敗教訓的深刻啟迪。學習中國革命史,我們可以了解到,在黨的歷史上,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成功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成功開辟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成功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3、從中國革命史中吸取攻堅克難、奮勇前進的強大力量。學習中國革命史,我們可以了解到,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是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懼艱難險阻、英勇頑強奮斗的歷史,蘊含著攻城拔寨、攻堅克難的巨大力量。
(7)請結合歷史和現實思考為什麼擴展閱讀
一部中國革命的歷史,就是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推動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創業史,就是我們黨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奮斗史,就是我們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發展史。
歷史之中有營養,歷史之中有智慧,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作為黨員幹部,應當深入學習中國革命史,學習黨的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治國理政、幹事創業的豐富智慧和有益營養,進一步認清歷史脈絡,把握歷史規律。
⑧ 從歷史與現實兩個角度分析為什麼要堅持 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
愛國主義是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深厚的崇高感情的體現,歷來是鼓舞人民團結奮斗,是我國社會歷史不斷前進的巨大力量和精神支柱;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在當代中國,從現實角度出發,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身於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獻身於促進祖國統一的事業。
近代歷史證明,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是歷史和現實已經正在證明的真理。
只有把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有機地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才能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地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早日實現中國夢。
⑨ 結合史實說明歷史和人民為什麼要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
當時的中國,因為外強長時間的壓迫,使得佔有人口絕大比例的農民生活困苦不堪,人民對改善現有生活的願望強烈,而依靠脆弱的資產階級、腐朽的地主階級建立的國民政府沒有正視這一主要矛盾,中國選擇聯合無產階級進行斗爭的馬克思不是歷史的偶然。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具有系統的思想觀點和完備的理論形式、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思想家們始終找不到社會變革的真正力量。
社會主義就不再只是對資本主義進行道義譴責的空想,而是現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最終目標和必然結果。馬克思主義從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與私有制的內在矛盾中,得出了私有制的喪鍾必然要敲響、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歷史的必然這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從理論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的個性與馬克思主義的共性在實踐邏輯與理論邏輯層面的探索和創新。馬克思主義在當今中國的指導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在近代史上,中國進入新舊更替的轉折時期。
都不能徹底解決中國社會的根本問題,達不到救國救民的目的。民族危機愈發嚴重的情況促使近代中國的先進分子尋找新的道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格局。
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未來走向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封建主義的壓迫,經濟文化落後,有識之士不斷尋找革命真理,這是中國與十月革命以前俄國的相近之處。馬克思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程度,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
中國之所以在近代最終選擇馬克思主義,在於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指明了世界歷史發展的根本趨勢和最終歸宿,為中國發展指明了方向,是近代中國社會各階級階層民眾探索國家出路的必然結果。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迅速成立並主動挑起歷史重任,帶領全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最終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馬克思主義來源於資本主義大機器工業和產業革命時期的生產實踐。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實踐、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這三項實踐活動,揭示了人類解放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開辟了在實踐中不斷認識真理和發展真理的廣闊道路。馬克思主義來源於實踐統一於實踐,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在實踐中得以檢驗。
在實踐中不斷發展,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後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而豐富自己的歷史。中國共產黨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大旗。
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實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正確道路,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使中國人民真正站了起來,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曲折。
有人宣稱「歷史已經終結」於資本主義制度;有人甚至妄稱,社會主義中國也將隨著「多米諾骨牌」效應而倒下。20多年過去了,中國在世界上舉住了、舉穩了社會主義旗幟,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成功開創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⑩ 結合近代以來中國的歷史和現實,談談你如何看待中華民族的苦難和希望
在磨難中成長,從苦難走向輝煌。
近代史上中國遭遇了史無前例的災難和困難。有人統計過,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中國遭受過西方國家482次侵略,英國割去了香港,日本侵佔了台灣,沙皇俄國攫奪了中國東北、西北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領土。
不計由外國侵略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破壞,僅支付戰爭賠款一項,中國就損失白銀十幾億兩(含利息),而當時清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不過8000多萬兩白銀。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10)請結合歷史和現實思考為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在戰勝艱難險阻中凝聚出斗爭精神、忍耐精神、團結精神和崛起精神
一是中國人民的夢想精神和斗爭精神促進自然改造和社會進步。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翻開災難深重的中國歷史,這句話顯得尤為真實而有力量。在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斗爭中,中國人民面對災難,以大無畏的容忍精神,作出了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偉大創舉。
二是中國人民戰勝困難、博取勝利的精神推動華夏文明生生不息。
中國人民在學習自然、收獲自然的過程中,經過千錘百煉,精神不斷升華。這些精神包括:第一是忍辱負重、順應自然的生存法則。第二是觀察、分析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
在學習中了解和把握規律,逐步形成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並把自然規律總結為道,上升為哲學以指導行為。在社會興衰更替中形成規律性的認識,把握社會治理的方法。中國古人向玉石學習鍥而不舍、切磋琢磨、玉汝於成的精神;向原上草學習生生不息、綿綿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