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甘肅省有多少年的歷史
甘肅古屬雍州,省會蘭州。地處黃河上游,位於我國的地理中心,介於北緯32°3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它東接陝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古、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並與蒙古國接壤,它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東西蜿蜒1600多公里,縱橫45.3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4.72%。人口2600萬(1949年968萬人),有漢族、回族、藏族、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薩克族、土族、撒拉族、滿族等民族。 甘肅一名始於11世紀,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於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監軍司,甘肅為其一,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全國分為九州,甘肅省境大部屬雍、梁二州,舊稱「雍梁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全國為36郡,省境東南地區為北地郡和隴西郡。漢代先在省境置涼州,至元封五年(前106)省境先後改置武都、隴西、金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10郡。唐代改郡為道,省境分屬關內道、隴右道和山南道,共轄22州。元代始設甘肅行中書省,轄黃河以西七路二州,黃河以東地區為陝西興遠路。明代廢省設司,省境屬陝西布政司、陝西都司、陝西行都指揮使司。清代設陝西右布政司,後改甘肅布政司,行政中心從鞏昌(今隴西縣)遷至蘭州市,轄今甘肅、新疆、青海、寧夏省區范圍。光緒十年(1884)分出新疆。1912年省境又劃分為寧夏(原朔方)、西寧(原海東)、蘭山、涇原(原隴東)、渭川(原隴南)、甘涼(原河西)、安肅(原邊關)七道。1927年廢道,1929年分出青海和寧夏兩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省境隴東地區屬陝甘寧邊區的隴東和關中兩分區。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肅行政公署。1950年1月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甘肅省名相沿至今。 甘肅建省約有700多年的歷史;縣的建制早於省的,從春秋時開始萌芽算起,迄今己達2200餘年。北宋初期西夏統治河西時設有甘肅軍司(駐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這是最早出現的甘肅之名。但作為地方行政區劃名稱,元代才正式設置甘肅省。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張掖市)、肅州(今酒泉市)的第一個字合成。簡稱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隴山之西,故亦稱隴西、隴右,或簡稱隴。 甘肅位於黃河中、上游。遠古時期這里的氣候比現在溫暖、濕潤,是個稀疏的草原環境。低凹地豐富的水源,高山茂密的灌木叢,台地上疏鬆的黃土,灌木、草地上生活的多種動物,為原始人類生存提供了天然適宜的環境。因此,這里是我國歷史上經濟開發,特別是農業墾殖和古代文化發展較早的地區之一,是形成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根據考古發掘的大量文物證明,遠在一二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我們的先民就在這塊地方生息、繁衍,利用簡陋的石器頑強地同大自然作斗爭。建國以來,先後在鎮原縣姜家灣、寺溝口、黑土梁,慶陽巨家塬,環縣樓房子和劉家岔處,發現了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石器、骨器、動物化石和早期人類用火的遺跡。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跡,己發現的有1000處,其中著名的有受仰韶文化影響而發展起來的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中下游為中心,處於母系氏族公社階段的齊家文化;還有晚於齊家文化,發現己有銅器,已經進入原始社會末期或奴隸社會早期的辛店、寺窪和卡窯文化。古代傳說中的四千年前的炎帝(號神農氏)、黃帝(號有熊氏,又號軒轅氏)也起於西北。近幾年來,我省考古工作者在省境東部秦安縣大地灣發現並挖掘了一處距今7800至4500年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址,出土文物8000餘件,其中發現的7000年前的地畫、5000年前的混凝土和一座建築面積達450平方米的原始社會會堂式宏偉建築,系國內首次發現。這處遺址堪與西安半坡村遺址相媲美。這里發現的罕見的三足缽、三足罐珍品,比仰韶文化半坡類型要早1000多年。大地灣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史前史特別是研究古代建築、文字起源和人類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採納哦
㈡ 蘭州甘肅蘭州 的中山橋有多少年的 歷史了
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舊名鎮遠橋,位於中山路北端白塔山下,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它建於公元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國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橋兩端原來分別築有兩座大石坊,上刻「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橋有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橋上面的弧形鋼架拱梁,是後來進行加固工程時增建的。1919年,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月,後經補修而復通。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橋名沿用至今。
㈢ 甘肅的歷史是什麼
甘肅建省約有700多年的歷史,從春秋時開始萌芽算起,迄今己達2200餘年。先秦時期,中國分為九州,甘肅省境大部屬雍、涼二州,舊稱「雍涼之地」。
商代,居於涇河、渭河流域尚處於氏族部落階段的周朝的祖先周部落,改善耕作,開拓了我國最早的農業。周文王滅商以前,戰敗了西戎混夷,把境域擴展到密。
這一時期,甘肅境內有羌方、共、密等方國部落。西周時,秦人的祖先在省境東部,即天水地區定居下來,開始了由游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的緩慢過渡,而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
秦朝時期,公元前688年秦國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區,設邽縣(天水麥積區南)、冀縣(今甘谷縣),這是中國歷史上建立最早的兩個縣。
北宋初期西夏統治河西時設有甘肅軍司(駐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這是最早出現的甘肅之名。
(3)蘭州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漢、唐以來,甘肅就成了中西文化交流、貿易往來的孔道。漢朝張賽出使西域,唐朝僧人玄獎西去印度取經,都取道甘肅,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省內有我國偉大藝術寶庫教煌莫高窟,還有天水麥積山、永靖炳靈寺石窟等重要文物古跡。我國新石器時代產生的實用面優美的工藝品一一甘肅彩陶,以其歷史悠久、豐富多彩而著稱。
位於甘南夏河縣的拉卜楞寺為我國喇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位子平涼西郊的崆峒山是全國道教源地之一。武威出土的東漢銅奔馬,亦轟動國內外。
甘肅省出土的漢簡、魏晉壁畫墓也都是十分寶貴的歷史遺存。甘肅位於我國黃土高原、內蒙高原與青藏高原的交匯處,地形復雜,海拔大都在一千米以上。
東部是土層肥厚的黃土高原,西南部是祁連山地和甘南高山草原,西部是土壤肥沃的河西走廊,北部為阿拉善高原,有巴丹吉林沙澳。我國第二大河流—黃河,流經甘肅。
對農業生產的發展極為有利。甘肅的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特徵。全省干早缺雨,溫差較大。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暫溫熱,春秋轉瞬即逝。
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從西北往東南,由攝氏零下十四度遞升到零上四度: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從祁連山向北和向白龍江流域,由攝氏十六度遞升到二十六度。
年平均降雨量在三十毫米至六百毫米之間,從東南往西北遞減。西北部日照充足,但春季風沙大。東南部夏季多暴雨,並有冰雹為害。甘肅地域遼闊,地區差異顯著。
為發展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糜子、穀子、高粱、黃豆、蠶豆、青稞、筱麥等二十多個品種。蘭州一帶盛產瓜果和水煙。
甘甫南部的高山草原所產的.河曲馬」和「歐拉羊」,均以品種優良聞名全國。甘肅野生動物資源也比較豐富,省內出產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世界珍貴野生動物。
還有梅花鹿、麝等名貴動物以及雪豹、雪雞、沙雞、白唇鹿、野駱駝等稀有動物。甘肅的隴南山地,盛產三百多種中葯材,是一座天然的中葯材寶庫。甘肅當歸,數量、質最均名列全國首位。
㈣ 蘭州的歷史大概有多長
從舊時器時代算起有100多萬年了
㈤ 蘭州的歷史和包括有什麼名人拜託了各位 謝謝
蘭州 蘭州位於甘肅省中部,是甘肅省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也是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和旅客集散地。是歷史上的軍事要塞,又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之一,古稱"金城為固若金湯之意"。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古代蘭州,是中國人民與亞、非、歐三大洲人民友好往來的交通要道,是長安進入西域的黃河三渡口之一,也是河西走廊的起點。古「絲綢之路」,唐僧玄奘(見西安大雁塔玄奘介紹)西去印度,馬可·波羅探險游歷,成吉思汗南征北戰,蘭州都是必經之路。 蘭州現轄城關區、七里河區、安寧區、西固區、紅固區五區,及皋蘭、榆中、永登三縣,總面積13,086平方公里,有人口283萬,其中城市人口148萬。 蘭州地處中國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有「陸都心臟」之說;蘭州盛產瓜果,有「瓜果城」之稱,鮮桃、白蘭瓜、黃河密瓜、麻皮醉瓜、籽瓜等二十多種瓜果都久負盛名。 蘭州市是沿絲綢古道尋古訪勝旅遊的熱點城市,文物古跡眾多,風景名勝各異。市內有黃河穿境而過,可沿濱河路綠色長廊欣賞黃河、水車園、黃河母親雕像,並參觀白塔山、中山鐵橋、省博物館、五泉山等景點;郊縣有興隆山、魯土司衙門、吐魯溝等景點。遊客可以在蘭州當地參觀游覽,也可從這里中轉到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青海塔爾寺及天水麥積山旅遊。 著名人物 科學家:秦大河(首個橫穿南極的中國人,原國家氣象局局長) 王隴德(現任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李栓科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 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隊長) 學者:王汝平(中國十大傑出營銷人,智慧型組織研究創始人,2008年中國管理科學大會上被評為「改革開發30年中國百位管理創新人物」,其著作《C管理模式》同時獲得「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管理學專著」。) 記者:王克勤(《中國經濟時報》首席記者) 笑星:張保和 王海 畫家:楊麟(現揚州市國畫院院長) 影星:羅海瓊、孫茜(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演員)、鄭玉昊傑、李欣汝、李海、商蓉、任柯諾 主持人:朱軍 水均益 李修平 張騰岳 鄭玉昊傑 孟盛楠 張莉 沈凌 音樂人:魏晨(2007快樂男聲季軍)、李霄雲(2009快樂女聲亞軍)、顏峻(樂評人)、郭展翔(美好葯店樂隊成員)、張瑋瑋(美好葯店樂隊成員)
㈥ 介紹一下蘭州的歷史
蘭州已經有2094年的歷史。蘭州,始建於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
兩漢、魏晉時在此設置金城縣。十六國前涼時又移金城郡治於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於史冊。後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設道,並蘭山、鞏昌二府為蘭山道,轄管皋蘭、紅水、榆中、狄道、導河、寧定、洮沙、靖遠、渭源、定西、臨潭、隴西、岷縣、會寧、漳縣等十五縣。道尹駐省會皋蘭縣。
1949年08月,蘭州解放。建國以來,蘭州市建置曾幾度變更。
(6)蘭州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蘭州歷史人物介紹
1、本理,1946年5月生於甘肅省蘭州市,1969年9月參加工作,197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9月至1976年6月,先後在甘肅省農宣隊清水分隊、清水縣委報道組、辦公室工作。
1976年6月任清水縣委、縣革委會辦公室副主任。1981年9月任清水縣委辦公室主任、機關黨總支書記。1983年10月任清水縣委書記。
2、王庚山(1877~1959)
王庚山,名鑫潤,祖籍皋蘭縣。1877年出生於蘭州寧卧庄。1901年考取清朝舉人。畢業於北京高等法律學堂。1909年—1911年任西北大學教授,1913年4月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成立。
選為參議院議員,參與《天壇憲草》的制訂工作。1923年不為5000銀元所動,拒不投票選曹錕為總統。
3、李世傑(1895~1979)
李世傑,字北屏。1895年5月5日生,甘肅皋蘭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騎兵科、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三期畢業。1926年9月任山西陸軍第5旅中校參謀。
1927年6月任第15師參謀處上校處長。7月任國民革命軍北方軍第15師參謀處上校處長。
㈦ 蘭州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蘭州,始建於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兩漢、魏晉時在此設置金城縣。十六國前涼時又移金城郡治於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於史冊。後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屬隴西郡地。
西漢初,依秦建制,蘭州仍為隴西郡轄地。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軍西征匈奴,在蘭州西設令居塞駐軍,為漢開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蘭州始置金城縣,屬天水郡管轄。
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宣帝神爵二年,趙充國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後,西漢在金城郡的統治得到加強,先後又新置七縣。東漢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並金城郡於隴西郡。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羌起義,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遷至襄武(今甘肅隴西縣),十二年後又遷回允吾。東漢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從此,金城郡治由允吾遷至榆中(今榆中縣城西)。
西晉建立後,仍置金城郡。西晉末年,前涼永安元年(公元314年),分金城郡所屬的枝陽、令居二縣,又與新立的永登縣(在今蘭州市紅古區窯街附近)三縣合置廣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遷至金城,從此金城郡治與縣治同駐一城。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子城縣為金城縣,復改蘭州為金城郡,領金城、狄道二縣,郡治金城。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校尉薛舉起兵反隋,稱西秦霸王,建都金城。不久遷都於天水,後為唐所滅。
唐統一中國後,於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復置蘭州。八年置都督府。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又改為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復改為金城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金城郡為蘭州,州治五泉,管轄五泉,廣武二縣。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蘭州被吐藩所佔,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河州人張義潮起義,收復隴右十一州地,蘭州又歸唐屬。然而此時的唐朝已經衰落,無力西顧。不久就被黨項族占據。
清初依明建制,蘭州隸屬臨洮府,衛屬陝西都指揮使司。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裁衛歸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復設蘭州衛。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陝甘分治,設甘肅行省,省會由鞏昌(今隴西)遷至蘭州。從此, 蘭州一直為甘肅的政治中心。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臨洮府治由狄道移至蘭州,改稱蘭州府,又改州為皋蘭縣。當時蘭州府轄管狄道、河州二州;皋蘭、金縣、渭源、靖遠四縣。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陝甘總督衙門自西安移駐蘭州,裁減甘肅巡撫。
辛亥革命後,於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州)設道,並蘭山、鞏昌二府為蘭山道,轄管皋蘭、紅水、榆中、狄道、導河、寧定、洮沙、靖遠、渭源、定西、臨潭、隴西、岷縣、會寧、漳縣等十五縣。道尹駐省會皋蘭縣。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道為區,變蘭山道為蘭山區。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劃甘肅省為七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皋蘭、榆中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岷縣)。民國三十年,即公元1941年7月1日,將皋蘭縣城郊劃出,新設置蘭州市,與皋蘭縣同治今蘭州城關區。市區面積16 平方公里,人口17.2萬餘人。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市區擴大,東至陽窪山,西至土門墩(不含馬灘),南到石咀子、八里窯、皋蘭山頂,北至鹽場堡、十里店,面積達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從此,蘭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建國以來,蘭州市建置曾幾度變更。蘭州市現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紅古五個區和榆中、皋蘭、永登三個縣。
參考資料:http://ciwo.lanlian.com.cn/cgi-bin/lb5000/view.cgi?forum=36&topic=3870
㈧ 蘭州的由來和歷史
蘭州名字的來歷
蘭州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古代曾稱「金城」。《漢書.地理志》應勛注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還有一種說法.「金城池湯」的典故,喻其堅固得名。漢代設金城郡,隋朝時,因城南有皋蘭山而更名為蘭州。後,幾經變故,至清代又為蘭州府。辛亥革命後,蘭州市從此成為了甘肅省的省會。具體參看 http://www.ww.gansu.gov.cn/difang/ReadNews.asp?NewsID=885
㈨ 甘肅有多長的歷史文化呢!
8000年。
甘肅(Gansu Province),簡稱甘或隴,位於黃河上游,省會為蘭州。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於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甘肅地處北緯32°31′~42°57′,東經92°13′~108°46′,地控黃河上游,溝通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東通陝西,南瞰巴蜀、青海,西達新疆,北扼內蒙古、寧夏;西北出蒙古國,輻射中亞。甘肅省東西蜿蜒1600多公里,全省面積45.37萬平方公里,佔中國4.72%。全省總人口為2763.65萬人,常住人口2553.9萬人。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
甘肅歷史跨越八千餘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中醫葯學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河嶽根源、羲軒桑梓」。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和黃帝相傳誕生在甘肅。西王母降凡於涇川縣回中山。周人崛起於慶陽,秦人肇基於天水、隴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隴西。
2014年,甘肅省GDP達6835.27億元億元。經過建國以來的開發建設,甘肅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機械電子等為主的工業體系,成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
㈩ 蘭州的歷史文化有多悠久、
蘭州,始建於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兩漢、魏晉時在此設置金城縣。十六國前涼時又移金城郡治於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於史冊。後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屬隴西郡地。
西漢初,依秦建制,蘭州仍為隴西郡轄地。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軍西征匈奴,在蘭州西設令居塞駐軍,為漢開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蘭州始置金城縣,屬天水郡管轄。
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宣帝神爵二年,趙充國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後,西漢在金城郡的統治得到加強,先後又新置七縣。東漢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並金城郡於隴西郡。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羌起義,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遷至襄武(今甘肅隴西縣),十二年後又遷回允吾。東漢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從此,金城郡治由允吾遷至榆中(今榆中縣城西)。
西晉建立後,仍置金城郡。西晉末年,前涼永安元年(公元314年),分金城郡所屬的枝陽、令居二縣,又與新立的永登縣(在今蘭州市紅古區窯街附近)三縣合置廣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遷至金城,從此金城郡治與縣治同駐一城。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子城縣為金城縣,復改蘭州為金城郡,領金城、狄道二縣,郡治金城。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校尉薛舉起兵反隋,稱西秦霸王,建都金城。不久遷都於天水,後為唐所滅。
唐統一中國後,於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復置蘭州。八年置都督府。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又改為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復改為金城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金城郡為蘭州,州治五泉,管轄五泉,廣武二縣。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蘭州被吐蕃所佔,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河州人張義潮起義,收復隴右十一州地,蘭州又歸唐屬。然而此時的唐朝已經衰落,無力西顧。不久就被黨項族占據。
清初依明建制,蘭州隸屬臨洮府,衛屬陝西都指揮使司。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裁衛歸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復設蘭州衛。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陝甘分治,設甘肅行省,省會由鞏昌(今隴西)遷至蘭州。從此, 蘭州一直為甘肅的政治中心。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臨洮府治由狄道移至蘭州,改稱蘭州府,又改州為皋蘭縣。當時蘭州府轄管狄道、河州二州;皋蘭、金縣、渭源、靖遠四縣。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陝甘總督衙門自西安移駐蘭州,裁減甘肅巡撫。
辛亥革命後,於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州)設道,並蘭山、鞏昌二府為蘭山道,轄管皋蘭、紅水、榆中、狄道、導河、寧定、洮沙、靖遠、渭源、定西、臨潭、隴西、岷縣、會寧、漳縣等十五縣。道尹駐省會皋蘭縣。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道為區,變蘭山道為蘭山區。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劃甘肅省為七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皋蘭、榆中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岷縣)。民國三十年,即公元1941年7月1日,將皋蘭縣城郊劃出,新設置蘭州市,與皋蘭縣同治今蘭州城關區。市區面積16 平方公里,人口17.2萬餘人。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市區擴大,東至陽窪山,西至土門墩(不含馬灘),南到石咀子、八里窯、皋蘭山頂,北至鹽場堡、十里店,面積達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從此,蘭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建國以來,蘭州市建置曾幾度變更。蘭州市現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紅古五個區和榆中、皋蘭、永登三個縣 。
經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