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七月十二日有什麼事件

歷史上七月十二日有什麼事件

發布時間:2022-11-04 09:56:29

⑴ 7.12號是什麼日子

7月12日是公歷一年中的第193天(閏年第194天),離全年結束還有172天,重大事件如下:

1913年——孫中山興兵討伐袁世凱,發動「二次革命」。

1915年——台灣余清風發起抗日暴動。

1917年——溥儀復辟帝制結束。

1926年——廣東大學改名為中山大學。

1927——中共中央改組,陳獨秀停職。

1933年——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向多倫發起全線進攻。

(1)歷史上七月十二日有什麼事件擴展閱讀:

1927年7月12日 根據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指示,中共中央進行改組,陳獨秀從此離開最高領導崗位

1927年7月12日 根據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指示,中共中央進行改組,由張國燾、李維漢、周恩來、李立三、張太雷組成中央臨時常務委員會。陳獨秀從此離開中共中央最高領導崗位。13日,中共中央發表對政局宣言,譴責武漢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的反動行徑,宣布撤回參加國民政府的共產黨員,同時嚴正聲明,中國共產黨將繼續支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願意同國民黨的革命分子繼續合作。

⑵ 2018年7月12日是什麼節日

2018年7月12日不是節日。
歷史上7月12日發生的大事有:
1884年——義大利畫家莫迪利阿尼誕辰年
1901年——地方實力派三請變法
1904年——智利詩人聶魯達誕辰
1906年——冤案終於昭雪
1913年——孫中山興兵討伐袁世凱,發動「二次革命」
1927年——中共中央改組陳獨秀停職
1988年——鑽井平台「風笛手阿爾發」號爆炸
1991年——香港發生開埠以來最大劫款案 1.676億港元被劫走
1993年——軍事家李達逝世

⑶ 7月12日是什麼日子

7月12日歷史事件精選

167年7月12日,漢朝第一次黨錮之禍發生。

1799年7月12日,英國發布禁令禁止政局結社。

1806年7月12日,在法國保護下,成立了萊茵聯邦,參加的有巴伐利亞,符騰堡、美因茨、巴登和八個小公國。

1898年7月12日,清政府頒布《振興工藝給獎章程》,是中國近代第一個獎勵科學發明的條例。

1900年7月12日,敦煌莫高窟發現藏經洞。

1901年7月12日,地方實力派三請變法。

1902年7月12日,澳大利亞通過限制移民法,並給予婦女選舉權。
1906年7月12日,德雷福斯冤案昭雪。
1913年7月12日,發動「二次革命」。
1915年7月12日,台灣余清風發起抗日暴動。
1917年7月12日,溥儀復辟帝制結束。
1937年7月12日,張寒暉譜寫《松花江上》。
1941年7月12日,蘇聯和英國在莫斯科簽訂協定,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943年7月12日,二戰:蘇聯紅軍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轉入全面反攻。
1949年7月12日,根據七屆二中全會的決定,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在北平正式成立,計劃並領導國家的財政經濟工作,後在此基礎上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
1967年7月12日,香港政府宣布香港島及九龍實施宵禁。
1979年7月12日,吉爾伯特群島脫離英國統治而獨立,定國名為吉里巴斯共和國。
1991年7月12日,香港發生開埠以來最大劫款案,1.676億港元被劫走。
1998年7月12日,盧安達胡圖族極端分子向首都一家卡車旅館內的電視觀眾射擊,造成304人當場死亡。
1998年7月12日,法國足球隊在世界盃決賽中以3比0戰勝巴西足球隊,首奪世界盃冠軍。
2006年7月12日,劉翔在瑞士洛桑以12秒88打破了塵封13年的110米跨欄紀錄。

⑷ 成吉思汗的歷史事跡

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
出生地:斡難河右岸迭里溫孛勒塔合(蒙古國境內,孛勒塔合有「孤山」 孛兒只斤·鐵木真[1]之意)
武 器:蘇魯定(槍)
身 高:1.80米
屬 相:馬
卒 年:宋理宗寳慶二年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 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年)
享 年:65歲
廟 號:太祖(1265年上廟號)
謚 號:聖武皇帝(1266年上謚號) 加謚:法天啟運聖武皇帝(1309年加謚)
陵 寢:蒙古肯特山起輦谷
父 親:孛兒只斤·也速該把阿禿兒
母 親:弘吉剌氏·訶額侖(也譯月倫)
兄 弟:拙赤合撒兒(簡稱合撒兒),合赤溫,帖木格,別勒古台,別克貼兒(別勒古台,別克貼兒均為也速該別妻所生,別克貼兒被鐵木真與合撒兒聯手殺死,當時三人均為少年。別克帖兒對待兄弟幾人傲慢,鐵木真與合撒兒本想向別克帖兒屁股射箭以報復其傲慢,結果由於年少射技不佳,正中後心而死)
妹妹:鐵木倫
驕 傲:
公元1206年統一蒙古各部
野狐嶺一戰擊敗金國主力軍【以少勝多】
公元1218年滅西遼
橫掃中亞,重擊花喇子模國
遺 憾:
父被塔塔爾人以毒酒毒死
妻被蔑兒乞人搶走
十三翼之戰失敗
妹鐵木倫的丈夫被堂兄忽察兒射殺
孫與婿在花刺子模被射殺(後屠城報仇)
生未見西夏覆滅
1227年農歷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謚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謚號為聖武皇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至大二年(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謚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從此之後,成吉思汗的謚號變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鐵木真·成吉思汗」的出生地,蒙古國史學家推測不一:
成吉思汗生於12世紀60年代初(1162)。後因父親被殺,所部就分散了。經不斷努力,聯合札木合以及父親的安答脫斡領勒,重組乞顏部,最後慢慢發展以至統一蒙古。當時,今中國北方區域處在女真金朝統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獨立, 互不統屬。金對其實行「分而治之」和屠殺掠奪的「減丁」政策。
1146年,蒙古部首領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懲治叛部法」的名義釘死在木驢上。蒙古部落聯盟曾經組織了多次反抗斗爭,他們的幾代先人為此付出了鮮血與生命。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出生的鐵木真,自然也將對金國的勝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奮斗目標。 [3]
編輯本段
兒時經歷

他一直把這個仇恨記在心裡,正是這種幾代冤讎導致了草原內外的長期征戰,鐵木真的母親訶額侖夫人出身於弘吉剌部,同蔑兒乞人赤列都結親。1161年秋,蒙古乞顏部首領也速該在斡難河畔打獵,發現了途經蒙古部駐地的訶額侖。他在幾位兄弟朋友的協助下,根據當時的「搶親」傳統,打敗了蔑兒乞人,搶來了訶額侖夫人,於是訶額侖成為也速該的妻子。
第二年,也速該生擒塔塔爾部首領鐵木真兀格,恰好這時第一個兒子降生了。為了慶祝戰爭的勝利,也速該給自己剛出生的長子取名「鐵木真」。鐵木真9歲時,父親被鐵木真兀格之子札鄰不合毒死。也速該死後,俺巴孩汗孫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機興風作浪,煽動蒙古部眾拋棄鐵木真母子,使其一家從部落首領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難的深淵。 [4]
編輯本段
唯一戰敗

鐵木真18歲時,昔日仇敵蔑兒乞部的脫脫部長又搶走了他的妻子。鐵木真向蔑兒乞部開戰,打敗了蔑兒乞人。1184年前後,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
鐵木真稱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糾合塔塔兒、泰赤兀等13部向鐵木真發動了「十三翼之戰」。這是鐵木真一生所經歷60餘場戰爭中唯一一次戰敗。[5]
編輯本段
統一部落

隨著自己力量的不斷強大,鐵木真開始向殺害父祖的敵人尋仇。敗主兒乞部,殺其首領,部將木華黎父子投誠。後木華黎成為鐵木真的第一名將,封太師國王,讓他獨當一面地侵略中原。
草原各部貴族害怕鐵木真的崛起,推舉札木合為「古兒汗」,即眾汗之汗,誓與鐵木真為敵。他們組建12部聯軍,向鐵木真和克烈部發動了闊亦田之戰。札木合率領的烏合之眾經不住鐵木真王汗聯軍的猛烈打擊,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札木合投降王汗。隨後鐵木真進攻塔塔兒部,其首領札鄰不合服毒自殺,塔塔兒部另一首領也客扯連投降。鐵木真追擊泰赤兀部,在指揮作戰中被泰赤兀部將射中脖頸,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眾向鐵木真投降。
泰赤兀部的覆滅,鏟除了鐵木真進一步統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礙,而其幾員部將如神箭手哲別、納牙阿等卻成為鐵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和一代英雄。後來遠征西遼消滅屈出律的是他們,第一次在西征中哲別和速不台作用最為特殊,追趕蘇丹的是他們,活捉禿兒罕太後的是他們,敗羅斯基輔大公的也是他們。
1202年秋,鐵木真集中兵力,消滅了其宿敵塔塔兒部。1203年秋,鐵木真襲擊了一直與自己爭戰不休的王汗的金帳,王汗父子被打敗。1204年,鐵木真征服乃蠻部。
王汗隻身一人想投奔乃蠻部,在乃蠻邊界被邊將當作奸細殺死,其子桑昆身死異鄉。
強大的克烈部被滅,鐵木真占據了水草豐美的東部草原——呼倫貝爾草原。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蠻部還有力量能夠與鐵木真對抗,敗於鐵木真之手的各部貴族先後匯集於乃蠻汗廷,企圖藉助太陽汗的支持奪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場。但草原人民並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經戰陣的「太陽汗」也不堪一擊,經過納忽崖之戰,乃蠻部被其徹底消滅。
編輯本段
崛起擴張

成吉思汗立國後,勢力益盛,實行千戶制,建立護衛軍。開始對外發動大規模征服戰爭。經二十餘年與西夏的戰爭 孛兒只斤·鐵木真出征雕像,屢創西夏軍主力,迫西夏國王乞降,除金朝西北屏障以順利南下攻金。六年,親率大軍伐金,開始了為時 24年的蒙金戰爭。首戰烏沙堡(今河北張北西北)獲捷;再戰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西北)、會河堡(今懷安東南),殲滅金軍大量精銳;又戰懷來(今屬河北)、縉山(今北京延慶),大敗金軍十餘萬;重創金軍於東京(今遼寧遼陽)、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關等地。後不斷改變戰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遼西地區。
成吉思汗九年三月,集兵大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時難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獻岐國公主、金帛和馬匹,引兵退出居庸關。六月,以金朝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而「違約」為藉口,乘金人心浮動及憋軍嘩變降蒙之機遣部將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軍,會合降蒙乣(jiǔ 遼、金、元時代對被征服北方諸部族人泛稱)軍進攻中都,以圍城打援和招降之策,於次年五月克城。為適應攻城需要,成吉思汗採納部將建策逐步建立炮軍,攻城以炮石為先。後來攻城作戰,一次用炮即達數百座,迅即破城。同時,為吸取各民族的先進技術四處掠奪工匠藝人,一城即掠數萬。隨後建工匠軍,設廠冶鐵製造兵器。在通信聯絡上創建「箭速傳騎」,日速數百里,軍令傳遞和軍隊調遣速度增快。善於發揮騎兵之長,有「蒙古旋風」之稱。
成吉思汗十二年,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指揮攻金戰爭,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備西征。
十三年,遣先鋒將領哲別滅西遼屈出律勢力,掃清西征障礙。
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國殺蒙古商人和使者為由,以軍事擴張和擄掠財物為目的,親率大軍約20萬分路西征。數年間先後攻破訛答剌(在今錫爾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馬爾罕等地。遣哲別、速不台率軍追擊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迫其逃至寬田吉思海(今裏海)中小島(後病死)。再命哲別、速不台繼續西進,遠抵克里米亞半島;自率一軍追擊摩訶末之子札蘭丁至申河(印度河)。
十九年,班師返漠北。
二十一年,率軍10萬殲滅西夏軍主力(次年西夏滅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於二十二年七月十二(1227年8月25日)在六盤山下清水縣(今屬甘肅)病逝,年66歲。臨終遺囑: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聯宋滅金。其子窩闊台和拖雷遵此遺策,於窩闊台汗六年(1234)滅金。
編輯本段
領戶分封

軍隊是國家政權的主要組成部分。有兵就有權,兵強則國固。在以征服戰爭為職業的歷史階段尤其如此。因此,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後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戰爭中已經實行的千戶制進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創立了軍政合一的千戶制,先後任命了一批千戶官、萬戶官和宗室諸王,建立了一個層層隸屬、指揮靈活、便於統治、能征善戰的軍政組織。成吉思汗把佔領區的人戶編為95個千戶,分封給開國功臣和貴戚們,分別進行統治。
《史集》和《蒙古秘史》一一列舉了這些千戶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經歷以及各千戶的組成情況,其中包括78位功臣,10位駙馬,有3位駙馬共領有10千戶,因此當時實際分封的只有88人,這就是蒙古汗國歷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千戶制的建立,標志著部落和氏族制的最後瓦解。這是一種軍事、政治、經濟三位一體的制度,是蒙古汗國統治體制中最重要的一環。建立特殊功勛的那顏,還被授予種種特權,那顏階層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統治蒙古人民的支柱。這實際上是用戰爭打敗了原來各部的奴隸主和氏族貴族,又重新培植了一個新的奴隸主階層,這是以成吉思汗所在的黃金家族為主、各級功臣為輔的新的奴隸主階層。
編輯本段
蒙古文字

塔塔統阿創蒙古文字
蒙古族原來沒有文字,只靠結草刻木記事。在鐵木真討伐乃蠻部的戰爭中,捉住一個名叫塔塔統阿的畏兀兒人。他是乃蠻部太陽汗的掌印官,太陽汗尊他為國傅,讓他掌握金印和錢谷。鐵木真讓塔塔統阿留在自己左右,「是後,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仍命掌之」。不久,鐵木真又讓塔塔統阿用畏兀兒文字母拼寫蒙古語,教太子諸王學習,這就是所謂的「畏兀字書」。從此以後,蒙古汗國的文書,「行於回回者則用回回字」,「回回字只有二十一個字母,其餘只就偏旁上湊成。
行於漢人、契丹、女真諸亡國者只用漢字」。而在一個相當時期內,在蒙古本土還是「只用小木」。「回回字」就是指的「畏兀字書」。雖然忽必烈時曾讓國師八思巴創制「蒙古新字」,但元朝退出中原後就基本上不用了,而「畏兀字書」經過14世紀初的改革,更趨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塔塔統阿創制蒙古文字,這在蒙古汗國歷史上是一個創舉。正是由於有了這種文字,成吉思汗才有可能頒布成文法和青冊,而在他死後不久成書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這種畏兀字書寫成的。
編輯本段
頒布文法

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前,由於蒙古族還沒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有成文法。1206年成吉思汗建國時,就命令失吉忽禿忽著手制定青冊,這是蒙古族正式頒布成文法的開端。但蒙古族的第一部成文法——《札撒大典》卻是十幾年之後,在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制定的。據《史集》記載,1219年,「成吉思汗高舉征服世界的旗幟出征花剌子模」,臨出師前,「他召集了會議,舉行了忽里勒台,在他們中間對自己的領導規則、律令和古代習慣重新做了規定」,這就是所謂《札撒大典》。志費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專門寫了一章「成吉思汗制定的律令和他興起後頒布的札撒」,其中說:「因為韃靼人沒有自己的文字,他便下令蒙古兒童習寫畏兀文,並把有關的札撒和律令記在卷帙上。
這些卷帙,稱為『札撒大典』,保存在為首宗王的庫藏中。每逢新汗登基、大軍調動或諸王會集共商國是和朝政,他們就把這些卷帙拿出來,依照上面的話行事,並根據其中規定的方式去部署軍隊,毀滅州郡、城鎮。」現在,《札撒大典》已經失傳,但在中外史籍中還片斷記載了其中一部分條款。在蒙古社會中,大汗、合罕是最高統治者,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大汗的言論、命令就是法律,成吉思汗頒布的「大札撒」記錄的就是成吉思汗的命令。成吉思汗的「訓言」,也被稱為「大法令」。
編輯本段
信仰自由

實行開明的宗教政策
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建立的蒙古汗國橫跨歐亞兩洲,當時世界上的各種宗教在其統治的范圍之內幾乎應有盡有。其中包括蒙古人原來信奉的薩滿教,西藏、西夏和漢人信奉的佛教,金和南宋的道教、摩尼教,畏兀兒和西方各國信奉的伊斯蘭教(回回教、答失蠻),蒙古高原一些部落乃至欽察、斡羅思各國信奉的基督教(包括景教,即聶斯托利派;也里可溫,羅馬派)等等。蒙古貴族征服天下,基本上是採取屠殺和掠奪政策,但其宗教政策卻比較開明,並不強迫被征服者改信蒙古人的宗教,而是宣布信教自由,允許各個教派存在,而且允許蒙古人自由參加各種教派,對教徒基本上免除賦稅和徭役。實行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被征服者的反抗,對蒙古貴族的得天下和治天下都曾發揮過不小的作用。
隨著中亞、波斯等地被征服,來到東方的回回人空前增加。蒙古貴族利用回回上層和富商大賈作為壓迫與剝削中原漢民的幫手,如花剌子模人牙剌瓦赤,不花剌貴族賽典赤贍思丁,富商奧都剌合蠻、阿合馬等,都在統治機構中擔任很重要的職務。移居漠北與中原各地的回回人被允許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其聚居地建立清真寺,回教教師答失蠻、苦行者迭里威失,享受與僧道、也里可溫同樣的免稅待遇。但一般的回教徒——木速魯蠻則同編民一樣要交納賦稅,負擔差發。
總之,「在中國,由於蒙古人採取『信仰自由』和『兼容並包』的政策,伊斯蘭教乘機往東發展,大批穆斯林遷居來華,為穆斯林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自忽必烈以後,元朝統治者主要提倡喇嘛教,西藏人八思巴被尊為「大寶法王」、「大元帝師」。以後每一帝師死,必自西藏取一人為嗣,一直到元朝滅亡。由此佛教掌握了西藏地方的政權,並將教義傳入了蒙古地區。
編輯本段
西征花剌

導火線
剌子模訛答剌城的海兒汗殺死了蒙古汗國的499名和平商人,其國王摩訶末又武斷地殺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
這成為成吉思汗西征的導火線。
如何看待成吉思汗西征,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爭議。蒙古族是個馬上民族,他們在馬背上降生,在馬背上成長,甚至在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個馬上皇帝,他跨馬揮刀統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又將馬蹄所到之處視為自己的領土,掠奪人口和財物,為自己的子孫經營一片理想的領地,這確實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
出師前爭吵
出師之前,成吉思汗諸子之間發生了一場關於長子術赤的出身與汗位繼承問題的爭吵:術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親生骨肉,並非當時爭論的焦點,其關鍵在於究竟由誰繼承汗位。能否使自己的事業發揚光大,是成吉思汗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在這場沖突中,成吉思汗確定三子窩闊台為汗位繼承人,主要就是從政治穩定和個人才能方面考慮的。同時它說明當時蒙古汗位的繼承還沒有實行嫡長子繼承製,而是保留了一些原始社會末期推舉制的痕跡:從嫡子的「賢者」中選拔繼位者,最後由庫里台大會予以確認。正是這種汗位繼承製度,導致了成吉思汗死後蒙古皇族的皇位之爭。
術赤是長子,當時關於此人是不是成吉思汗親兒子的爭論,在成吉思汗心理上留下了陰影,這個陰影一直伴隨他走完自己的一生。察合台是孛兒帖生的二兒子,打起仗來不失為一個勇士,有不服輸的性格。不過他魯莽、好鬥、殘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繼承自己事業的材料。窩闊台是老三,論戰功和勇敢他都不如兩個哥哥。可是他比兩個哥哥聰明,能體察成吉思汗的心思,為人也隨和,不參與兄弟之間的爭斗,從不對繼承汗位表現出任何熱衷。正是這一點,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賴,並把汗位傳給了他。
掃清邊界 中間突破
成吉思汗對花剌子模的進攻採取了「掃清邊界,中間突破」的戰略。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馬爾罕在不花剌以東,舊都玉龍傑赤在不花剌西北。國王駐新都,母後禿兒罕駐舊都。成吉思汗首戰的目標是攻取訛答剌等邊界城市,同時親率中軍進攻不花剌,目的在於避實擊虛,從中間突破,切斷花剌子模新舊二都之間的聯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顧。這場戰爭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訛答剌城,海兒汗最後被活捉。成吉思汗為了給被殺的商隊和使臣報仇,融化了銀液灌在他的眼睛裡。
摩訶末國王之死花剌子模在當時相當強大,國王摩訶末蘇丹號稱世界征服者。中東地區和相鄰的歐洲諸國都十分懼怕他,連斡羅思的不少公國,也常常被他們襲擾,以致花剌子模的集市上常常有斡羅思人被拍賣。摩訶末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他除了對母後有所忌憚之外,將西遼人、乃蠻人全不放在眼裡。對於蒙古人,開始他知之甚少,太後的兄弟海兒汗貪財害死了蒙古商隊,他並不贊成,也不知情,但因為太後支持國舅,他也只得以強硬的態度對待蒙古的使團。當時他真的相信那是一群野蠻的異教徒,騎著像兔子一樣矮小的馬,根本不堪一擊。他第一次在西遼邊境同哲別率領的蒙古小股部隊遭遇的時候,才領略了蒙古人的戰鬥力。
面對著蒙古大軍的進攻,摩訶末國王拒絕了集中兵力決戰的建議,分兵 鐵木真和蒙古帝國把關、城自為戰,導致被動挨打。而當蒙古大軍日益逼近時,他又放棄都城和天險,率眾逃跑,從未組織過一次像樣的抵抗。根據成吉思汗的命令,蒙古名將者別、速不台率軍追擊摩訶末。成吉思汗要求他們要像獵犬一樣咬住自己的獵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島,也要像疾風閃電般追上去。躲入山林的禿兒罕王後被迫投降了,逃往海島的摩訶末也悲慘地死去。
摩訶末死後,哲別、速不台又揮軍北上,進入欽察草原與斡羅思地區。因術赤與察合台意見不合,玉龍傑赤久攻不下。成吉思汗命令窩闊台為前線指揮,最後才攻下玉龍傑赤城。不可一世的花剌子模被消滅了,欽察騎兵和斡羅思諸公國也一敗塗地,古印度河、伏爾加河一帶成為激烈爭奪的戰場。花剌子模的王子札蘭丁率領殘部進行抵抗,在八魯彎之戰中一舉消滅了近3萬蒙古兵。但花剌子模大勢己去,札蘭丁被成吉思汗圍困在申河邊上,最後突圍逃往印度。
編輯本段
長春真人

回軍路上接見長春真人——在西征回軍的路上,成吉思汗接見中國北方道教全真派首領長春真人丘處機,日本學者稱之為是為西征送去的一股清風。丘處機是道教全真龍門派掌教,成吉思汗待他也如師友。丘處機與成吉思汗的相會時間不長,但是在成吉思汗人生道路上起的作用卻相當大,使其性格也發生了不小變化。
丘處機清楚地告訴他,人是不能長生不老的,只能養生。還告訴他一條治國之道,勸他要清靜無為,不要濫殺無辜等。
編輯本段
人生遺憾

回軍滅西夏(1225年)秋,經過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將木華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顧64歲高齡,堅持親征西夏。途中圍獵受傷,高燒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
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盤山休養,留下了三條著名的遺囑。太祖二十二年(1227)秋,成吉思汗死於六盤山附近的清水縣。
他雖然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滅亡西夏,更未能征服中原,卻為自己的子孫留下了滅夏、滅金的方略。
編輯本段
死因傳說

關於成吉思汗的死因,概有五種,多與西夏有關。 秦沛 飾 鐵木真1、雷擊。蒙古人迷信「上天以雷電警告不孝者」,成吉思汗因惹母親生氣導致母親去世,有不孝之嫌,所以特別害怕雷電,1227年夏,成吉思汗誤入雷區,被雷擊致死。
2、被刺。據俄羅斯探險家搜集的資料表明,成吉思汗在西夏作戰時俘獲一西夏後妃,在寵幸她時,這位後妃切下了他的那「一部分」為夫報仇,然後投河自盡。成吉思汗也因傷重不治而亡。其後繼者實現了對西夏的征服。並對西夏人展開報復性大屠殺。
3、中箭死亡
4、墜馬。蒙古人撰編的《元朝秘史》(卷十四)記載,「成吉思既住過冬,欲征唐兀。從新整點軍馬,至狗兒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從行。冬間,於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墜馬跌傷,就於搠斡兒合惕地面下營。」
孛兒只斤·鐵木真陵墓5、中毒。民間另有傳說,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但卻不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讓被俘虜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乘陪寑之機下毒毒殺。
6、病死。

下葬地點

1227年六十六歲的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盤山。他葬於今天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起攆谷。蒙古族盛行「密葬」,故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現今的成吉思汗陵是一座衣冠冢,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縣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陵墓坐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中部的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頭市185公里。藍天綠草之間,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肅然佇立,明黃的牆壁、朱紅的門窗、輝煌奪目的金黃琉璃寶頂,使這座帝陵顯得格外庄嚴。陵園佔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與之相連的廊房組成。陵園分作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六個部分。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雄鷹,極富濃厚的蒙古民族藝術風格。

⑸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是怎樣的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帶大勝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戰爭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

揮鞭南征
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回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立即開始為南征做好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備。
軍事上:建造了玄武池訓練水軍,派遣張遼、樂進等駐兵許都以南,准備南征;同時為了解除後顧之憂,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上表天子封馬騰為衛尉,封其子馬超為偏將軍,繼續代替馬騰統領部隊,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作為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 政治上: 罷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捏造罪名殺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政敵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政治權威。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採用其首席戰略顧問尚書令、侍中荀彧「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的策略,自己親率大軍南征荊州,向宛城、葉縣進發。另遣揚武中郎將、諫議大夫曹洪等諸將從東面的小路發動奇襲。八月,荊州牧劉表病死,其次子劉琮繼位。九月,曹軍先鋒曹洪陸續在舞陰、博望等地大破荊州軍,曹軍先頭部隊已經進至新野。另外曹操在攻下章陵郡後,又命趙儼以章陵太守兼都督護軍,總領張遼、於禁、張郃、朱靈、李典、馮楷、路招七路人馬,駐扎於章陵郡,作為後備從東面策應支援。劉琮驚慌失措,於是接受了蒯越與傅巽等勸說,沒有通知屯兵於樊城前線一直在准備抵禦曹軍的時投荊州的左將軍劉備,偷偷地納表投降曹操。劉備直至曹操大軍已經到達宛城的附近時才意識到劉琮已向曹操投降,於是派人詢問劉琮,這時劉琮才派宋忠告知劉備,劉備既驚駭又氣憤,為避免陷入孤立,只好立即棄樊南逃。 在渡河至襄陽時,謀士諸葛亮曾勸劉備奪取襄陽,但劉備不願意,繼續南走,另派部將關羽率水軍從水路前進。然而,劉琮左右及荊州士民很多都投歸劉備,隨劉備逃走,結果使劉備軍隊的速度大大減慢,只能日行十多里。當時江陵(南郡治所)貯有大量糧草、兵器等,有人勸劉備留下民眾,先攻佔江陵,但劉備不願意。曹操聽到了劉備南走的消息,深怕他得到江陵軍實,於是放棄輜重,輕裝前進至襄陽,然後委任樂進守襄陽、徐晃另屯樊城,親自與曹純以及荊州降將文聘等率虎豹精騎五千追擊劉備。據《漢晉春秋》記載,劉琮麾下王威曾勸劉琮趁曹操來受降沒有防備之際,以奇兵擄獲曹操,乘勢奪得中原,可是劉琮不採納。
佔領江陵
曹軍虎豹騎以日行300里的速度在長坂追上了劉備,當時劉備雖有十多萬眾,輜重數千,但能作戰的士兵很少。劉備於是拋下妻兒,與張飛、趙雲、諸葛亮等數十騎逃走。曹軍奪得劉備軍馬、輜重不計其數,甚至擄獲劉備的兩個女兒。由於甘夫人與還是嬰孩的劉禪未能及時逃走,趙雲於是重新殺回把他們救出。與此同時,劉備命令張飛率領二十騎負責斷後,張飛先拆去橋梁,在河邊橫矛立馬說:「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曹軍無人敢近,劉備得以逃生,而曹操亦沒有繼續追擊劉備,而是趕往江陵。 此前,盤踞江東的吳侯、討虜將軍 [1]兼領會稽太守孫權勢力不斷壯大。建安十三年春,孫權擊敗守衛江夏的劉表部將黃祖,佔領了江夏數縣,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並荊襄;聽聞曹操南下後,孫權接受魯肅的建議以為劉表吊喪為名派遣魯肅前往荊州,而實際上是去探聽劉備等人的意向及消息。魯肅到達南郡時,劉琮投降、劉備南逃的消息傳來。魯肅於是北走,在當陽長阪與劉備會面,隨即勸說劉備與孫權聯合。劉備聽從,轉向東行,與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又遇到前來增援的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餘人,遂一起退至夏口。 曹操佔領江陵後,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大力宣傳荊州「服從之功」,荊人因此被封侯者就有十五位,任用荊州名士韓嵩、蒯越、鄧羲等人,任命文聘為江夏太守,蔡瑁為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而益州牧劉璋在曹操征荊州之初,就已經派遣屬下陰溥向曹操致敬。曹操為了安撫劉璋,加劉璋為振威將軍。不久後又派別駕從事張肅遣兵運送軍用物資交給曹操,表示願意接受征役。張肅被徵辟為丞相府椽,拜廣漢太守。曹操已佔領荊州後,劉璋再次派別駕從事張松來覲見曹操,但此時曹操已志得意滿,對劉璋不停地來討便宜也深感厭煩,便不加理睬。主簿楊修勸曹操也徵辟張松為僚屬,曹操不答應。張松因此心懷怨恨,為後來勸劉璋與劉備結交埋下伏筆。 曹操以投降過來的荊州水軍作水戰主力,准備東征,有說目標仍是劉備,亦有指為順勢侵吞江東的孫權。賈詡勸說曹操宜先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新佔地,可是曹操並不贊同他的意見,南朝史學家裴松之也認為賈詡這么說「未合當時之宜」。
唇齒之盟
建安十三年十月,曹操留曹仁駐守江陵,自己親率大軍東下。諸葛亮見曹操東下,乃對劉備說:「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遂與魯肅同回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見孫權。劉備也移師長江南岸,駐軍樊口。諸葛亮到達柴桑後,先用激將法刺激孫權。然後察覺到孫權既不願受制於曹操,但又擔心曹操勢強而不能匹敵。諸葛亮於是聲明劉備的軍力仍不下兩萬,有能力與曹操作戰。然後又分析出曹操的劣勢:勞師遠征,士卒疲憊;北人不習水戰;荊州之民尚未真心歸附曹操。諸葛亮認為如果孫劉聯合,是可以逆轉取勝的,並明示戰後將有三分天下之勢,孫權逐漸被說動了。 不過,當時曹操來勢洶洶,以張昭為代表的一部分僚屬主張投降,認為曹操託名漢相,是挾天子以征四方,抵抗的話於理不合;又曹操已佔長江,江東沒有天險可守;曹軍水陸俱下,攻勢強大,江東沒有能力抵抗,所以勸孫權迎接曹操;此時曹操又送來勸降書,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恐嚇意味極重。所以張昭等人更加堅定要投降曹操,孫權一時難以抉擇;魯肅趁孫權如廁機會,偷偷跟到孫權身邊,先指出張昭等不足以採用;又說他自己投降曹操,還可官至州郡,但身為一方之主的孫權投降的話,曹操是絕對容不下的。孫權大嘆張昭等人:「甚失孤望」,於是認同了魯肅的看法,魯肅建議召回往駐守鄱陽的周瑜共商對策。 周瑜回來後,亦堅決主張抗曹,他逐一分析曹軍的弱點,與諸葛亮的分析亦大致相同:曹軍疲憊不堪,必生疾病;天氣盛寒,馬無藁草;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中原士卒舍棄騎兵的優勢,卻不習水戰。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但已久戰疲憊,而新得劉表降卒的七八萬人,卻心懷猜疑。因此只要有五萬精兵就可以戰勝。於是孫權終於下定決心,並當眾拔劍砍下桌角說:「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任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籌劃戰略,率領黃蓋、韓當、呂蒙、凌統、甘寧、周泰、呂范等及三萬士卒沿江而上,與劉備共同抗曹。孫權則繼續駐守柴桑,作為後援為周瑜運輸輜重糧草,且告訴周瑜如果戰事不利,「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 此時,曹營之中許多人都認為孫權不敢抵抗曹操,會殺掉劉備,然後步劉琮後塵。而從曹操的勸降書中亦透露出這種想法,但程昱卻認為眾人對孫權缺乏了解,可能錯誤估計了孫權的膽識,而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又是萬人敵,孫權自知獨力難支,必會資助劉備 ,與劉備聯合來對抗曹操。其後果然如程昱所預測的。
鏖戰赤壁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周瑜率領軍隊在樊口與劉備會合。然後兩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正在渡江的曹軍相遇。曹軍當時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編水軍及新附荊州水軍難以磨合,士氣明顯不足,因此初戰被周瑜水軍打敗。曹操不得不把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操練水軍,等待良機。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與曹軍對峙。當時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將黃蓋於是建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黃蓋的火攻計策,並讓黃蓋向曹操詐降,以接近曹操戰船。 至戰日,黃蓋准備了十艘輕利之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旌旗龍幡。當時東南風急,十艘船在中江順風而前,黃蓋手鋸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刻之間,煙炎張天,曹軍人馬燒、溺死者無數。在對岸的孫劉聯軍橫渡長江,趁亂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回,當即自焚剩下的戰船,引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一直尾隨追擊。此戰中曹軍傷亡過半,曹操回到江陵後,恐赤壁失利而使後方政權不穩,立即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治所江陵),而後委任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於當陽。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赤壁之戰後,曹、劉、孫三家瓜分荊州。曹操占據南陽、南郡二郡(之後從南郡、南陽郡中分置襄陽郡、南鄉郡[一說章陵郡]),劉備占據長江以南的零陵 、武陵二郡,孫權則占據江夏、桂陽、長沙三郡。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機會以如此大規模進行南征。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
孫劉反擊
孫權親率大軍北攻合肥,張昭率軍襲擊九江郡的當塗(詳見第一次合肥之戰)但其後均告失利;周瑜等亦進攻曹仁留守的江陵,隔江對峙,周瑜另遣甘寧襲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也分兵圍攻。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呂蒙之計,留凌統守後,自己就與呂蒙前往解救,甘寧之圍解決後,即引到北岸。吳軍先包圍前來迎戰的曹仁部將牛金,後來反被曹仁兩次突入救出自軍。後雙方剋期大戰。周瑜親自跨馬擽陣,卻被流矢射中右脅,頗為重傷,於是退還。後曹仁知道周瑜卧未起,勒兵到吳陣。周瑜便起來,案行軍營,激揚吏士,曹仁於是退回。以後雙方處於對峙,呂蒙後來回憶說:「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可見周、程之間的內部矛盾,也是令江陵久攻不下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劉備上表江夏太守劉琦為荊州刺史,自己率軍迅速攻打荊南四郡,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長沙、桂陽(郡治在今湖南郴縣)、零陵(今湖南永州),四郡先後投降,廬江郡的雷緒也率領數萬部曲歸降。劉備委任軍師中郎將諸葛亮負責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劉備於是再到江陵協助周瑜,將張飛及一千人撥給周瑜指揮,另外向周瑜借得二千士卒,派關羽、吳將蘇飛等到夏水斷絕北道,阻絕襄陽與江陵間的聯系,徹底圍困曹仁。樂進、徐晃與滿寵等率軍前來夏水、漢津討伐關羽,關羽於是撤退。其後汝南太守李通受命率眾來援救曹仁,他一路且戰且前,親自下馬拔鹿角入圍,勇冠諸將,但在途中隨即得病而逝。終於,曹仁在被圍困一年有餘後,糧盡援絕,傷亡甚多,被迫主動撤離。周瑜進駐江陵,被任命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又承認劉備已經佔領的南郡長江以南之地。建安十四年,劉備自領荊州牧,將治所及大本營安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建安十五年,周瑜死後,孫權納魯肅之議,把自己所據荊州部分的南郡、江夏郡「借」給劉備,於是劉備佔有荊州絕大部分地盤,並移治江陵。此間,劉表的不少故吏和將士都叛逃來投靠劉備。天下三分的雛型開始形成,問鼎江山的角逐拉開了新的序幕。
編輯本段戰爭評論
此次戰役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對曹操的人稱之為「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它諸侯自然在政治正確性上難以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不過在曹操兵敗赤壁中,傳統的史學家強調其思想輕敵驕傲。如張作耀《曹操傳》說:「曹操其人極易激動,易被勝利沖昏頭腦」,曹操沒有乘勝把劉備徹底擊潰,錯過了戰機。 為《三國志》作注的史學家裴松之則不以為然,他認為:「曹操當時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利,實震盪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裴松之又評論說:「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役大興,以損凌厲之峰,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他的觀點認為,曹操進行赤壁之戰時機是正確的,孫劉聯軍的勝利有運氣成分。 不過,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所以令孫劉聯軍的戰績更顯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而傳統的評論,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敗原因歸於疾病,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陳壽亦多次提及曹軍有疫病。 李友松的《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戰兵敗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蟲病。赤壁之戰的戰場恰恰是當時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而且時間又是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赤壁之戰是在冬天開始的,但曹軍在轉徙、訓練時間是在秋天。曹操水軍在赤壁之戰戰前染上血吸蟲病,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不堪一擊。 而劉、孫軍隊長期在血吸蟲流行的疫區中從事生產、生活,士兵體內或多或少已產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是這個觀點也有缺陷,曹操水軍主要來自荊州水軍,這些士兵對血吸蟲的免疫力應跟孫劉聯軍應該差別不大,所以該是其他疫病。 在遠流出版,陳正德撰寫的《曹操爭霸經營史》一書中,分析了曹操戰敗的原因。他將主要的失敗原因歸咎於東南風。 曹操用兵如神,俗語說:「說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兵的疾如風與侵略如火,劉備在徐州就因准備不及而棄軍逃亡,至荊州赤壁開戰前,又遇到類似狀況。曹操既然用兵謹慎,在赤壁兵敗如山倒的原因除周瑜自身分析的以外,周瑜可能還隱瞞了一個氣候學的事實。在洞庭湖一帶,因為地形風的原因,當天氣放晴時,可能會逆吹東南風。這一點是北方長大的曹操所始料未及,而長江水邊長大者的地利。
編輯本段戰前分析
長坂追擊戰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開始南征,他向荀彧問計,荀彧說:「現在您一統華夏(黃河流域),南方已經震動,您應該趁勢速出葉、宛,則荊襄恐懼,可以平定荊州。」(注二) 八月,劉表病死,果然劉備聽說曹操到宛城棄新野,走襄陽,劉琮投降曹操。此時一切太過順利,曹操已經基本達成此次南下戰略。 只剩下一個夙敵劉備而已,此刻他正帶著「十萬百姓」逃到當陽,即將前往軍事重鎮江陵。於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銳部隊「虎豹騎」五千人,「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在長阪追上劉備,並擊潰劉軍主力,「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注三) 《三國志·劉備傳》說:「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三國志·張飛傳》記載:「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國志·趙雲傳》記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總之其形式與《三國演義》描寫有很多相似之處,只是曹操沒有八十三萬大軍而已。應該說這次追擊戰顯示了曹軍精銳騎兵強大的戰鬥力,也說明劉備此人戎馬一生的經驗,從實力對比來看,雙方可以說不勝不敗。 關羽率領的水軍在漢津接應劉備,才使其沒有遭受滅頂之災,劉備逃到夏口。占據江陵對抗曹操的企圖失敗。 曹操率領部隊占據江陵,取得大批戰船的戰略物資,使曹操決定進一步南下,徹底消滅劉備和孫權。 早在曹操南征時,孫權就把部隊調往柴桑,並派遣魯肅前往荊州探勘虛實(注四),結果劉表死了,卻見到了劉備,雙方決定結成同盟,劉備派諸葛亮為使前往東吳。
兵力變化
曹操占據江陵後南下烏林,要渡江滅劉備,同時劉璋向江東送信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 這個時期劉備的兵力可以參考《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語:「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但這個說法明顯是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獲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A《三國志·魯肅傳》(應是周瑜、魯肅、呂蒙等人的合傳,下同)引《吳書》記載魯肅語:始與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 連「一校」兵都不夠,可見當時劉備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江表傳》記載:劉備「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是因為自建安十三年以來損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軍,沒能繼續南下。 那麼可見,雖然在赤壁的損失不小,但曹軍的總體實力仍然遠大於孫劉,只是暫時不足以繼續渡江作戰而已。要知道在兩年後曹操還大敗了西涼人馬。 所以,盡管曹操燒了自己的的水軍戰艦,但曹操的陸軍仍然保持了相當多的數量,其精銳部隊基本沒有損失,只是由於水軍的失敗導致曹操無法渡江登陸,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棄從赤壁一線登陸的企圖。 這些損失的戰艦絕大多數原荊州留下的,其水軍也都是原荊州籍士兵,赤壁之戰曹操的直接損失來自此處,而由於瘟疫間接損失的兵力雖然也不小(注十),但與荊州水軍比還不算多,可見什麼時候都是「嫡系」好呀! B這一時期劉備軍的兵力開始增加,《江表傳》記載: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 可見劉備在荊州的數年肯定沒閑著。 緊接著劉備收取荊南諸郡,進一步擴充實力。僅僅在兩年後,劉備就可以兩線作戰。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劉備這個人的確不簡單,只是得志晚了點。《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C至於吳軍起兵力變化不大,雖然收編了一些北方降兵,在攻擊曹仁時又獲得不少戰馬(注十一),但自己也有傷亡,應該還是只有原實力。

⑹ 有誰能夠確切的告訴我清朝時期所發生的各個歷史重大事件的背景、性質...

順治四年(1647年)

九月,楊耿部隊和莆仙抗清義軍合兵圍攻府城,明東閣大學士朱繼祚等起兵響應,清總兵張應元閉門不戰。

十一月,清新任分守彭遇屺率兵在西洙、馬峰擊敗楊耿,府城圍解,清兵大肆殺掠。

順治五年(1648年)

正月,朱繼祚、楊耿合兵再圍府城,莆田黃鳴俊、林嵋,仙游林蘭友起兵響應。三月,城中食盡,彭遇屺與知府胡允貢、知縣盧於唐開城投降,張應元逃往仙游,明軍遂克興化府城。

七月,清閩浙總督陳錕、靖南將軍陳泰率兵反攻,朱繼祚戰死,明軍敗退。

順治八年(1651年)

閏二月,鄭成功部攻克平海衛。八月,仙游郭爾隆於寨硒山起兵響應。

順治十一年(年)

春,郭爾隆引兵萬余佔領寒硎山(今仙游郊尾),並擊敗清軍楊瑞鳳部。

秋,郭爾隆中清軍誘降計遇難,義軍失敗。

十二月,鄭成功部將林勝攻仙游,清知縣陳有虞率官民堅守。

冬,下霜40多天,凍死草木六畜。

順治十二年(1655年)

正月初五,林勝用地道火炮攻克仙游縣城,兵民死傷慘重,知縣陳有虞自殺。十八日,林勝移兵攻府城,不克。二月,林勝回師廈門,清兵復占仙游縣城。

二月,瘴疫流行。

順治十三年(1656年)

正月,大雪,深3尺許,歷6、7日方消。

順治十四年(1657年)

七月十二日,鄭成功舟師自三江口登岸,進抵涵江、黃石等處籌糧後,從東角遮浪長堤運糧米撤退。

順治十六年(1659年)

九月三十日,颶風大作,東角一段長堤盡壞,海水流入平原,晚稻絕收。

順治十七年(1660年)

正月,大雪,清廷詔官司賑恤流民。

七月十三日,鄭成功的部隊攻至黃石等地扎營,3日後撤退。

順治十八年(1661年)

鄭成功派部將洪天賜、楊富、陳輝從水路進駐南日、湄洲、圍頭各島。接近金門,以防禦清兵。爾後,率師渡海收復台灣。

是年,清廷為防禦鄭成功部,下令在沿海「截界遷民」,以壺山、天馬側入岸沁為界,強令沿海居民內遷,將界外田園、村落盡皆焚毀廢棄。

康熙二年(1663年)

清軍圈佔府城內西北隅民房1200餘間,作為明降將楊富的兵營。

康熙三年(1664年)

春、夏,大旱。

康熙四年(1665年)

歲飢,清兵及楊富兵掠賣兒童,搶劫財物,偷割莊稼,民眾備受其害。

是年,幣制紊亂,民生維艱。

康熙七年(1668年)

正月,自江口至楓亭修築界牆,挖界溝。

康熙八年(1669年)

二月,界外地展出五里,許民築屋耕種。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再遷新界中的居民於內地。

康熙十三年(1674年)

二月,清駐涵江的水師嘩變,劫掠涵江、黃石等地。

三月,閩浙總督靖南王耿精忠叛清,駐莆、仙的清兵乘機大掠,駐涵水師燒毀民屋。

夏、冬,大災荒。

康熙十四年(1675年)

耿精忠與鄭成功長子鄭經議和,以楓亭為界,有事互援。

康熙十五年(1676年)

九月,耿精忠降清,府城守將馬成龍聯合鄭經部將許耀同拒清兵。

康熙十六年(1677年)

二月,清軍於莆田太平山擊敗許耀,佔領府城。

康熙十七年(1678年)

六月初二夜,大風自東北來,光焰燭地,飛石拔木,有紅、綠色火球,大如斗,隨風飄接天際。

十月,貝子(清宗室爵號)南下,要莆仙兩縣出民夫4萬人。

康熙十八年(1679年)

福建提督楊捷奏准復界。

康熙十九年(1680年)

年初,清軍攻佔鄭軍據守的莆田縣南日、湄洲和惠安縣崇武諸島,鄭經退守台灣。

三月,准許民眾展界復業,將界外荒地的十分之三歸鄭經降兵耕種。

春、夏,大旱,谷每石三兩銀,民有不堪飢餓而自殺者。

八月,暴雨,平地水漲數尺,房屋倒塌千餘間,死者千餘人。寧海橋傾圯5孔。

康熙二十年(1681年)

春、夏,大旱,萬井泉竭,四野地荒。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清水師督施琅率軍自平海起航攻澎湖、台灣,鄭克塽(鄭成功之孫)降,中

國重歸統一。

是年,全部復界,准許民眾在界外居住耕種。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七月,興化府發生地震,有聲如雷。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朝廷下令禁用前朝錢幣。

康熙三十年(1691年)

七月十日,風雨大作,海嘯,海水淹沒稻田。二十九日,再次發生海嘯,海

船漂入沙堤、五龍等村。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秋,大旱,仙游慈孝里(今園庄)民眾哄搶官糧。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秋,大水,木蘭陂基址塌陷。莆田人林禎捐資主持搶修木蘭陂新堤。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莆田人林麟焻、朱元春修《莆田縣志》36卷(今北京圖書館藏有一部)。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正月初五,仙游縣城西門外總濟樓因鞭炮失火,燒毀3條街道、民房數百間。

九月,輸林院檢討范光宗提學福建,將明崇禎初年興化府學泮額(招生名額)

分配不均的訟案上奏朝廷,獲得康熙皇帝批准,按《學政全書》規定辦理,歷時81年的莆仙泮額訟案得以公結。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春、夏,大旱,晚稻絕收。

康熙六十年(1721年)

大雪,滿眼皆白,平地深達1尺,數日始消。

是年,疫病流行,有全家死亡者。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六月二十四日,大雨,漂流許多民房。

夏,疫病流行,有的全家死亡。

雍正二年(1724年)

四月某日,有隕石爍芒數丈,墜地有聲如雷。

雍正四年(1726年)

莆田縣發生村民暴動,共分富戶財產。府守李汝霖派兵鎮壓,經數月始平息。

雍正七年(1729年)

在涵江設立海關卡口。

雍正十年(1732年)

八月中旬,連日暴雨,河水猛漲,舟可入府城,仙游縣城水上官堂,民屋倒

塌無數,多有死者。寧海橋傾圮丈余。

雍正十三年(1735年)

在仙游楓亭設置巡檢司。

是年,仙游知縣陳興祚重建金石書院。

乾隆十六年(1751年)

夏,大旱。

十二月初六日,莆仙兩縣夜半地震有聲。

乾隆十八年(1753年)

春夏間,大疫,有全家死亡者。

乾隆十九年(1754年)

仙游金石書院設圖書館。巡撫陳宏謀贈書51部156本。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莆田人廖必琦修成《莆田縣志》(通稱《乾隆志》)。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大旱,田野焦干,田皆裂。由浙江平陽海運糧米到莆仙,以平抑糧價。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二月,下大冰雹,如棋子形。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五月,有豹從仙游北門入城,全城大哄。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夏、秋旱,大飢。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葉和侃纂成《仙游縣志》53卷。

乾隆五十年(1785年)

莆田後洋雕匠製成貼金透雕花籃一隻,被送入宮中,至今仍陳列在北京故宮歷代藝術館。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霍亂由南日島傳染到涵江哆頭,該村死亡數百人。

嘉慶二年(1797年)

六月,大水成災,船可自府城東、南兩門直至古樵樓,民房倒塌不少。

⑺ 歷史的今天

有很多,你自己也可以查: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7/17/
1405年7月11日 鄭和下西洋(圖)1936年7月11日 斯諾初訪毛澤東1946年7月11日 李公朴被害 周恩來發表嚴正聲明(圖)1960年7月11日 非洲四國宣布獨立1961年7月11日 《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在北京簽訂1962年7月11日 人造衛星首次播送全球電視(圖)1979年7月11日 美國「天空實驗室」燒毀(圖)1982年7月11日 義大利獲第十二屆世界盃足球賽冠軍(圖)1982年7月11日 當代大學生的榜樣張華為搶救群眾犧牲(圖)1987年7月11日 世界50億人口日1989年7月11日 哥倫比亞墨西哥委內瑞拉三國集團成立1989年7月11日 英國影星勞倫斯·奧立弗逝世(圖)1992年7月11日 鄧穎超逝世(圖)1993年7月11日 英國培育出世界第一隻轉基因公雞1998年7月11日 黑手黨頭目斯基亞沃內落網1998年7月11日 中央電視台首次現場直播法庭審理1998年7月11日 三峽工程水域因受洪峰影響全面封航1999年7月11日 巴拉克和阿拉法特雙方攜手推動和平進程

1536年7月12日 西歐著名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莫病逝1884年7月12日 義大利畫家莫迪利阿尼誕辰年(圖)1900年7月12日 敦煌莫高窟發現藏經洞1901年7月12日 地方實力派三請變法(圖)1904年7月12日 智利詩人聶魯達誕辰(圖)1906年7月12日 德雷福斯冤案終於昭雪(圖)1913年7月12日 孫中山興兵討伐袁世凱,發動「二次革命」(圖)1927年7月12日 中共中央改組 陳獨秀停職1948年7月12日 畫家喬治·布拉克獲威尼斯獎(圖)1970年7月12日 美國電影《巴頓將軍》上映(圖)1975年7月12日 英國掀起裸體飛跑熱潮(圖)1982年7月12日 不速之客夜闖英國女王寢室(圖)1988年7月12日 鑽井平台「風笛手阿爾發」號爆炸(圖)1991年7月12日 香港發生開埠以來最大劫款案 1.676億港元被劫走 1991年7月12日 《撒旦詩篇》日文版譯者五十嵐一遇刺身亡 1993年7月12日 軍事家李達逝世(圖)1998年7月12日 法國首奪世界盃足球賽冠軍(圖)

1881年7月13日 濟南教案發生1900年7月13日 盛宣懷出賣粵漢鐵路權利1904年7月13日 西伯利亞鐵路竣工1919年7月13日 英國飛艇往返飛越大西洋成功1924年7月13日 反帝運動大聯盟成立(圖)1936年7月13日 陳濟棠下野,兩廣事變結束1942年7月13日 美國影星哈里森·福特出生1944年7月13日 中共對大資產階級及英美資產階級的政策1946年7月13日 毛澤東、朱德致電李、聞家屬表示哀悼1947年7月13日 美國發現一批恐龍化石1950年7月13日 東北邊防軍組成1954年7月13日 玻璃紙發明人布蘭德伯格逝世1954年7月13日 中央指示加強市場管理和改造私營商業1956年7月13日 我國第一批解放牌汽車試製成功(圖)1956年7月13日 寶成鐵路全線接軌(圖)1961年7月13日 作曲家勛伯格去世(圖)1979年7月13日 國務院決定擴大國營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1979年7月13日 首鋼等8家企業開始進行擴大自主權試點(圖)1981年7月13日 柬埔寨問題國際會議召開1985年7月13日 英美舉行為非洲飢民募捐音樂會(圖)1994年7月13日 市委書記張鳴岐夜察災情以身殉職(圖)1998年7月13日 我國首例電腦黑客事件發生1998年7月13日 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辭職(圖)2001年7月13日 北京申奧成功(圖)

⑻ 7月12日是什麼日子

7月12日為甘肅隴中漢族節日。

是日為新麥上場後食新面之節,時值辣椒、茄子等蔬菜成熟,農家有諺語曰:「七月十二,辣椒茄兒」 。又有作麥蟬之習俗,用新面烙成穿裙娃娃形狀,魚兒形狀等動植物和人形的饃饃,名之曰「麥蟬」,分給家人食用,小兒尤為喜歡。新菜新面,合家飽餐,共享豐收之樂。

7月12日歷史事件精選

167年7月12日,漢朝第一次黨錮之禍發生。

1799年7月12日,英國發布禁令禁止政局結社。

1806年7月12日,在法國保護下,成立了萊茵聯邦,參加的有巴伐利亞,符騰堡、美因茨、巴登和八個小公國。

1898年7月12日,清政府頒布《振興工藝給獎章程》,是中國近代第一個獎勵科學發明的條例。

⑼ 歷史上7月12日發生過什麼大事么

7月12日
大事記

167年——漢朝第一次黨錮之禍發生。

1799年——英國發布禁令禁止政治結社。

1806年——在法國保護下,成立了萊茵聯邦,參加的有巴伐利亞,符騰堡、美因茨、巴登和八個小公國。

1898年——清政府頒布《振興工藝給獎章程》,是中國近代第一個獎勵科學發明的條例。

1900年——敦煌莫高窟發現藏經洞。

1901年——地方實力派三請變法。

1902年——澳大利亞通過限制移民法,並給予婦女選舉權。

1906年——德雷福斯冤案昭雪

1913—— 孫中山興兵討伐袁世凱,發動「二次革命」。

1915年——台灣余清風發起抗日暴動

1917年——溥儀復辟帝制結束

1926年——廣東大學改名為中山大學

1927—— 中共中央改組,陳獨秀停職。

1937年——張寒暉譜寫《松花江上》

1940年——英國在阿爾及利亞殲滅法國艦隊

1948年——畫家喬治-布拉克獲威尼斯獎

1970年——美國電影《巴頓將軍》上映

1975年——英國掀起裸體飛跑熱潮

1982年——不速之客夜闖英國女王寢室

1988年——鑽井平台「風笛手阿爾發」號爆炸

1991年——香港發生開埠以來最大劫款案,1.676億港元被劫走

2006年--劉翔在瑞士洛桑以12秒88打破了塵封13年的110米跨欄紀錄

出生

前102年——尤利烏斯·愷撒誕生,古羅馬統帥,政治家(+前44年)。

1817年——亨利·戴維·梭羅誕生,美國作家(+1862年)。

1884年——莫迪利阿尼誕生,義大利畫家。

1904年——智利詩人聶魯達誕生.

1915年——影星尤爾-伯連納出生

1986年——郎琳;馬天宇誕生

逝世

1536年——德希德里·伊拉斯莫逝世,神學家、思想家(1466年出生)

1991年——《撒旦詩篇》日文版譯者五十嵐一遇刺身亡

⑽ 7月12日是什麼節日 公歷7月12日是特別的節日嗎

1、公歷7月12日沒有什麼特別的節日,7月12日是公歷一年中的第193天(閏年第194天),離全年結束還有172天。

2、歷史上7月12日發生的大事有:

1884年——義大利畫家莫迪利阿尼誕辰年

1901年——地方實力派三請變法

1904年——智利詩人聶魯達誕辰

1906年——冤案終於昭雪

1913年——孫中山興兵討伐袁世凱,發動「二次革命」

1927年——中共中央改組陳獨秀停職

1988年——鑽井平台「風笛手阿爾發」號爆炸

1991年——香港發生開埠以來最大劫款案 1.676億港元被劫走

1993年——軍事家李達逝世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七月十二日有什麼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