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袁大頭的歷史
清代國幣稱為龍洋,以銀幣為主幣,主要有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總重量為(26.3--27克),含純銀六錢四分八厘(25.7856808克),其含銀量90%進行鑄造 。
清朝滅亡之後,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北洋政府鑒於當時鑄幣、紙幣十分復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也想藉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把他的頭像鑄於幣面,「袁大頭」由此而來。
1914年2月7日,袁世凱以大總統令形式公布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其主要內容是規定錢幣的鑄造發行權歸民國政府所有,原先的各個官局所鑄造發行的1元銀元,由民國政府兌換並改鑄,在一點的時期內,承認它們的價值等同於國幣1元的價值。國幣中的主幣是1元銀元,其重量是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厘,材質是銀佔90%,銅佔10%,以後就改為了銀佔89%,銅佔11%,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7錢2分。規定國幣種類有銀幣4種(壹圓、中圓、貳角、壹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國幣條例》公布同年先在天津造幣廠鑄造「袁大頭」壹圓銀幣,後在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陸續鑄造。
當時錢幣的換算關系和現在一樣,以十進位,1元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厘。自從《國幣條例》公布以後,天津造幣廠就開始鑄造袁大頭1元銀元,後來,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也都開始陸續鑄造發行袁大頭銀元。由於袁大頭1元銀元幣型規整,圖案新穎,有明確的重量和成色,容易識別,因此,袁大頭銀元很快就被老百姓接受,並很快在全國的范圍內流通。因袁大頭壹圓銀幣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很快受到了社會認同和接受,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幣。
『貳』 袁大頭銀元至今有多少年
元大頭有多個年份的。3年袁大頭至今100年。
『叄』 袁大頭是什麼袁大頭的歷史意義
按照中國歷史的慣例,改朝換代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鑄新幣,把新皇帝的年號鑄在人人喜愛的錢幣上,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統治者已經來臨的事實。所以,錢幣是政權更迭的一個重要紀念物,許多歷史的真細節就隱藏在那裡。 從政治正統上說,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中華民國的開始。但這個財政窘困的中央政府只存在了兩個月,沒留下什麼像樣的錢幣,反倒是把臨時政府霸為己有的袁世凱志得意滿,造出了中華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錢幣之一——「袁大頭」。 這是一枚民國三年(1914年)鑄造的「袁大頭」。此時的袁世凱已經是真正的中華民國大總統,勢力如日中天,他本人那副老邁但剛硬倨傲的側像上了銀錢,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頭一遭。要知道,中國人自來是不能見到國家最高領導人的真容的,出現在錢幣上,那是個中國人就能見到自己的大總統長得啥樣了。只不過這個袁世凱的頭像確實顯得頭大了點,老百姓想不叫它「袁大頭」都不行了。 「袁大頭」壹元銀幣重量為七錢二分,其中包括純銀六錢四分八厘,剩下的重量為銅。這種銀含量是相當高的,而且因為當時政令統一,鑄造精良,「袁大頭」很快獲得了極高的聲譽,結束了清朝以來的錢幣大亂局面。到1928年的時候,「袁大頭」的實際鑄造量已經超過11億枚,遠遠壓倒了其他任何一種錢幣。「袁大頭」的成功說明了袁世凱政權的政治和經濟實力是相當雄厚的——這也是他戰勝孫中山陣營的真正原因。一種貨幣如果成功了,會超越政治的藩籬,「袁大頭」最初鑄於1914年,可1916年袁世凱稱帝旋即病故之後,「袁大頭」並沒有隨著真正的袁大頭的離去而離開政治舞台,各地政府還在繼續鑄造。1917年,政府甚至規定以「袁大頭」為稅收本位幣,把「袁大頭」在市場上的主幣地位徹底定死了。即使到了軍閥混戰時期,「袁大頭」仍然很流行,因為各地軍閥都沒能力創造出一種信譽較高的貨幣,只好繼續鑄造「袁大頭」來流通。「袁大頭」影響如此深遠,用事實說明了袁世凱被歷史埋沒的巨大的政治影響力。 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發行的孫中山頭像銀圓上,孫中山的神韻被刻畫出來了,與粗胖臃腫的袁世凱相比,孫中山顯得很安詳文雅,讓民眾能夠陡生敬畏。不過,孫中山頭像銀圓的政治地位雖然上升了,但經濟地位還是比不上「袁大頭」。畢竟,老百姓只會認那些實實在在的銀子,如果成色不好,頭像是誰也沒用。孫中山有一點超過「袁大頭」,那就是他出現在了紙幣上。 南京國民政府發行「法幣」。此時的孫中山已經被確認為「國父」。國父頭像上錢幣,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惜的是,這並沒有給孫中山帶來什麼光榮,因為法幣實在是太不爭氣,自從它出世就開始不斷貶值,到了民國末年,法幣已經貶值到可笑的數量。大量的法幣被丟棄,甚至被當作廢紙來點煙,這樣的遭遇恐怕是「國父」所不能想到的吧? 來源:特別文摘
『肆』 中華明國三年袁大頭多少年歷史,有收藏價值嗎
102年歷史了,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算不上古董,但有些紀念意義,推薦不要出手,留在自己手裡收藏不錯
『伍』 袁大頭一共有多少年份
一元面值的有三年八年九年十年,半圓面值的只有3年,兩角面值的有三年和五年!一角面值的我只見過三年!純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陸』 中華明國三年袁大頭有多少年歷史,是有沒有收藏價值的
中華明國三年(1914年)袁大頭有102年歷史,還是有收藏價值的。
『柒』 袁大頭的歷史及價值,你知道多少
原文在這里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 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介於當時國情動盪不穩,市面上鑄幣、紙幣十分復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也想藉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
1914年2月7日,袁世凱以大總統身份發布《國幣條例》,為鞏固自己統治地位,邀請義大利設計師「魯爾治-喬治」設計銀幣,一面自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另一面嘉禾紋飾與幣值。其重量是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厘,材質是銀佔89%,銅佔10%,錫佔1%,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7錢2分,至此袁大頭開始進入歷史舞台,成為民國至中國解放以前使用最廣泛也是購買力最高的貨幣。
袁大頭共有中華民國三年、中華民國八年造、中華民國九年造、中華民國十年造四種發行年號,鑄造跨度從1914年至1951年,總發行量超過 7.5 億枚,新中國成立後重新制定發行新貨幣,袁大頭貨幣時代從此結束。民間遺留袁大頭被回收回爐重塑,至存世量稀少,現市面上假幣居多,請收藏愛好者認真識別。自收藏市場轉好,因鑄造工藝精美、含銀量高,受到各界收藏家的追捧。
『捌』 袁大頭有中華民國四年的嗎
袁大頭沒有中華民國四年的,只有中華民國三年,八年,九年,十年的。
(8)袁大頭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
北洋政府為了整頓幣制,劃一銀幣,於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頒布《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厘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即以一圓銀幣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
根據這一規定,於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後由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開鑄一圓銀幣,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
鑄造跨度從1914年至1929年,總發行量超過7.5 億枚。該系列幣分別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別為89.1%、84.5%、80.4%和82.5%;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另外,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
『玖』 袁大頭有七年的嗎
袁世凱七分臉像中華民國三年嘉禾壹圓銀幣,為著名的近代民國時期珍稀銀幣。1914年由天津造幣廠鑄造,系中華民國財政部於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頒布《國幣條例》統一貨幣制度後正式鑄造發行的袁世凱肖像銀幣之一,因鑄額甚小而被很多銀幣學者和收藏家誤認為是試鑄幣。實際上袁世凱七分臉像中華民國三年嘉禾壹圓銀幣是天津造幣廠於中華民國三年正式鑄行的銀幣。長期以來,眾多銀幣學者和收藏家都以國民政府財政部頒布《國幣條例》的中華民國三年作為袁世凱側面像即「袁大頭」銀幣鑄行的起始年份,這完全不符合歷史事實。實際上「袁大頭」銀幣的稱謂早在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就有了。天津造幣廠從民國元年就開始鑄行袁世凱五分臉即「袁大頭」銀幣。由於鑄額極小,並且多是作為國民政府高級官員的薪酬,所以在市面上流通的極少,不為廣大民眾所熟悉。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國民政府財政部頒布《中華民國國幣條例》,整頓和統一幣制,規定重量為庫平七錢二分,成色銀九銅一,以後又改為銀八九銅十一,將已經於民國元年和二年小額鑄行了兩年的「袁世凱側面頭像壹圓」銀幣正式確定為標准國幣,因為天津造幣廠的鑄造能力很有限,無法滿足全國范圍的實際流通需要,所以國民政府決定由廣東、湖北、杭州、安慶、甘肅蘭州等造幣廠統一使用由財政部發給的銀幣鋼模,大規模鑄造發行「袁大頭」銀幣。民國三年、八年、九年和十年的「袁大頭」銀幣都是這樣鑄行的,所以這幾個年份的「袁大頭」銀幣鑄額大,成色多有達不到89%標准者,留存下來的也多。而中華民國元年、二年、四年、五年、六年和七年的「袁大頭」銀幣均由天津造幣廠單獨鑄造且鑄額極小,所以進入流通領域的極稀少,不為大多數國人所熟悉,傳世者更稀罕,這些年份鑄造的稀有袁大頭銀幣要求嚴格,成色都能達到含銀89-90%的標准。
『拾』 銀元袁大頭都有民國幾年的
銀元袁大頭都有:民國三年版、民國八年版、民國九年版、民國十年版。
「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民國三年版的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民國八、九、十年版的為「中華民國X年造」;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伍角)、「貳角」、「壹角」字樣,後幾種上方分別有「每二枚當一圓」、「每伍枚當一圓」和「每十枚當一圓」的字樣;
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袁大頭的官版的成色為89.1%;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另外,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在該系列幣中,民國三年、九年、十年等一元幣較為常見,民國八年的則較少些。
但是,在民國三年的「袁大頭」中,袁世凱「簽字版」則出類拔萃地被收藏愛好者所鍾愛。一類是民國三年天津造幣廠試鑄的義大利製版人的英文簽字版;另一類是袁世凱的左側面像後頸部位的簽字版(大寫英文L·GIORGI)。以上兩類(5種)均為樣品幣,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所以存世不多。
(10)袁大頭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鑒別方法:
一、銀質辨偽。
辨別銀圓的真假,首先從辨識銀質的真假說起。銀原子序數47,元素符號Ag,不易氧化,柔性好。真銀光澤柔和,潤白色。銀的成色越高其澤度越白,真銀圓清洗後雪白照人。銀圓硬度低,兩塊銀圓相疊摩擦,有油潤感,聽不到金屬磕碰聲音(外國銀幣或凸凹不平的銀幣除外)。
假銀圓或鋼鐵做胚、或銅鉛做胚、或鋁錫做胚,或金屬粉末水泥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無光澤。假銀圓用火燒後便「丑態」百出,有斷裂的、變形的、散化的,真銀圓火燒不變形、不變音,清洗後雪白有亮光。假銀圓清洗後泛黃、泛青、泛黑或泛灰。辨別銀質是收藏銀圓的前提。
二、聽音辨偽。
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對卡銀圓中心,或用中指托住銀圓中部,用另一枚銀圓撞擊,聲音清韻柔和的是真銀圓。聲音尖高的是鋼鐵做胚假幣,聲音嘶啞的是銅錫合金做胚假幣,聲音沉悶的是「銀包銅夾餡」假幣,無聲的是金屬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幣。
過去傳統的鑒定銀圓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掐住銀圓中心,用力猛吹,能聽到輕微韻音的是真銀圓,無韻音的是假銀圓。這種方法一是要聽力好,二是切忌手指與銀圓接觸面過大,三是要猛吹快聽。聽音辨偽是識別銀圓的基礎。
三、包漿辨偽。
傳世銀圓表面有一層氧化銀,就是人們常說的包漿。包漿主要有淺黑色、淺灰色、淺橙色和粟殼色。用鞋油擦塗和蠟火燒烤出來的包漿呈重黑色,一眼便識。辨認包漿是識別銀圓的有效方法。
四、銹色辨偽。
銀圓停止流通後,存放不當會生銹。傳世銀圓銹層很薄,呈墨綠色。出土銀圓一般銹層較厚,局部銹層凸起。兩枚銀圓銹在一起,磕開後,表面有分布不勻的白色亮點,迎光而視閃閃發光,俗稱「泛銀」,泛銀現象是無法作偽的。
陪葬出土銀圓多數泛醬紅色,局部有綠色銹斑。水坑銀圓通體泛綠銹。真銀圓的銹色是歷史的烙印,很難去掉,用鹼水沸煮而不退。假銀圓人工做作的銹呈淡綠色,用指甲就能刮掉,用針扎在上面可直立不倒,用鹼水沸煮半小時便銹色全無。假銀圓的銹用鼻子聞有腥味,用舌頭舔有酸味。銹色辨偽是識別銀圓的關鍵。
五、邊齒辯偽。
真幣邊齒平整,大小一致,齒深深淺一致;假幣邊齒則不工整,深淺不一,邊齒歪歪扭扭。
六、重量辯偽。
真幣重量標准應在26.86克,但是經過百年流通產生磨損也應達到26.5克,但袁大頭一般在26.5~26.6克。一些粗製假幣材與非銀質往往會低於26.5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