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桐鄉著名景點介紹到底有哪些
1、烏鎮。烏鎮古時候稱為烏墩,春秋時此地為吳疆越界,到唐代咸通年間始稱烏鎮。這里歷史淵源流長,六千多年前,烏鎮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這里。烏鎮位於浙江省桐鄉縣北部,地勢低窪,為河流沖積和湖沼淤積平原,河港密布、縱橫交叉,具有濃厚的水鄉特色。
2、烏鎮茅盾故居。茅盾紀念堂位於烏鎮西柵,建築面積大約10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其間陳列有茅盾遺物59件,書籍近1000餘冊,圖片90多幅等珍貴歷史資料,整個展館以人生之路和文學之路為主線,展示了茅盾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浙江省桐鄉市烏鎮茅盾故居,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偉大的革命文學家、中國0最早的黨員之一茅盾(沈雁冰)同志誕生和度過童年、少年時代的地方。
3、桐鄉紅杉邨景區。紅杉邨(中國)旅遊景區坐落於「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譽的杭嘉湖平原桐鄉,位於桐鄉市龍翔街道楊園村。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南靠京杭大運河,北連龍翔街道宗揚路,東臨金牛塘,西接江南水鄉特色的,錯落有致的田野和村莊。景區因遍地種有綠色大熊貓——紅豆杉樹而得名,融合人文觀光、生態農家樂、科普教育、休閑養生、特色商鋪、水鄉度假多種風格於一身,配套建設有楊園先生故居、紅豆杉園林、生態農家四園、水上會議室、音樂主題餐廳、徽派別院式客房、農家體驗和特色購物中心。
2. 桐鄉的來歷
今桐鄉市境內發現的羅家角、新橋、譚家灣、吳家牆門和小六房、楊家車、路家園、楊家大橋、岑山等數十處古文化遺址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氏族部落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其中1979年發掘的石門羅家角遺址,經碳l4測定,距今已有6905±l55年,屬馬家浜文化早期類型。從出土的石器、陶器、木器、骨器、帶有榫卯結構的建築木構件,以及稻穀、葫蘆、蘆葦等植物遺存和大量動物遺骸考證,當時已種植水稻,飼養家畜,營建木構房屋,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明。
春秋(前770~前476)
今市境初屬越,為吳越接壤爭戰地區。南有御兒(語兒),東有隆和攜李(醉李、就李)。這是境內最早的地名,皆見於《春秋》經傳及《國語》、《史記》等典籍。《春秋》魯定公十四年(越王勾踐元年,吳王闔閭十九年,公元前496年),「五月,於越敗吳於攜李(杜預注∶攜李-,吳郡嘉興縣南醉李城)。」吳國於今石門鎮壘石為門以為吳越之界。越王勾踐三年(吳王夫差二年,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夫椒山,在太湖中),人越。今縣境屬吳。
戰國(前475~前221)
戰國初年,吳越戰事又起。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吳王夫差二十三年,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冬,越滅吳,盡有吳地。縣境復歸越。
勾踐滅吳後,傳六世,至王無疆,無疆九年(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疆,盡取故吳地至浙江(錢塘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此後,市境屬楚(楚滅越年代,說法不一,此從《史記》、《資治通鑒》)。
秦(前221~前207)
秦王贏政二十五年(前222),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會稽郡下設由拳(今嘉興)、烏程(今湖州)等縣。元《至元嘉禾志》有「御兒為由拳縣之西鄙,介於錢塘、烏程之間」的記載。
西漢(前206~公元8)
時,御兒亦稱語兒。高祖五年(前202),東海、會稽、泅水、陳郡、薛郡人楚國。今市境屬楚國。六年(前20l),東陽、吳郡、鄣郡人荊國。今縣境屬荊國。十二年(前195),改荊國為吳國。今縣境屬吳國。前元四年(前l53)以後,恢復會稽郡。今縣境屬會稽郡。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會稽郡屬揚州。今市境屬揚州會稽郡。
東漢(25~220)
永建四年(129),割錢塘江以東為會稽郡,錢塘江以西為吳郡。今市境隸吳郡。三國(220~265)吳黃龍三年(231),由拳縣「野稻自生,改為禾興,,(元《至元嘉禾志》)。吳赤烏五年(242),避太子和諱,改禾興縣為嘉興縣,屬吳郡。今市境為嘉興縣西鄉。
晉(265~420)至南朝宋、齊、粱、陳(420~589)
市境「俱為嘉興之西鄉」,屬吳郡。至南朝陳永定(557~559)初年,立海寧郡,「桐地隸海寧」(清《光緒桐鄉縣志》)。
隋(581~618)
隋平定陳後,撤嘉興縣,並人吳縣(今蘇州)。今市境屬吳縣南境,隸蘇州(明正德《桐鄉縣志》稱隋開皇九年〈589〉,廢嘉興,入錢塘,屬杭州。隋仁壽二年〈602〉,復設嘉興縣。此從清嘉慶《嘉興府志》)。
唐(618~907)
武德七年(624)復置嘉興縣,屬蘇州。今市境屬蘇州嘉興縣。翌年,又撤嘉興縣,縣境人蘇州吳縣。貞觀八年(634)(明正德、清光緒《桐鄉縣志》皆作貞觀元年;此從《舊唐書.地理》),復置嘉興縣,屬蘇州(曾兩次改稱吳郡)。今市境屬蘇州嘉興縣。
五代(粱唐晉漢周,907~960)
今市境隨嘉興隸屬杭州,為吳越國錢氏地。吳越王錢嘉興設義和鎮(後改稱市,在今崇福鎮)。後晉天福三年(938),析杭州嘉興縣西南的崇德、南津、語兒、千乘、積善、石門、募化七鄉,置崇德縣,設縣治於義和市,屬杭州。
天福五年(940),吳越王錢元攘在嘉興縣設置秀州,為吳越國所轄十三州之一,下轄嘉興、鹽、華亭、崇德四縣。
北宋(960~1126)
熙寧十年(l077),再割嘉興縣的梧桐、永新、清風、保寧、千金五鄉入崇德縣。至此,崇德縣共轄十二鄉,直至元代至元年間未變。
政和七年(1117),賜秀州名為嘉禾郡。崇德縣隸嘉禾郡。
南宋(1127~1279)
慶元元年(1l95),升秀州為府,改稱嘉興府。嘉定元年(l208),又升嘉興府為嘉興軍節度。崇德等四縣仍隸屬嘉興。
元(1271~1368)
至元十四年(l277),改嘉興軍節度為嘉興路,置嘉興路總管府,後屬於江浙行省,下轄崇德等三縣一府(華亭府)。
元貞元年(l295),升崇德縣為崇德州,屬嘉興路。
明(1368~1644)
洪武二年(l369),復嘉興路為嘉興府,復崇德州為崇德縣。
洪武十四年(1381)嘉興改隸浙江布政司,從此,崇德隨嘉興隸屬於浙江。
宣德五年(l430),析崇德東境募化、千金、保寧、清風、永新、梧桐六鄉置桐鄉縣,設縣治於梧桐鄉鳳鳴市(今梧桐鎮)。
清(1644~1911)
崇德、桐鄉兩縣同隸嘉興府。康熙元年(1662),因崇德之名與清太宗皇太極年號同,故避諱稱石門縣,同時改石門鎮為玉溪鎮。
中華民國(1912~1949)
民國元年(1912),廢嘉興府,石門、桐鄉兩縣屬錢塘道。3年,石門復稱崇德。16年廢道制,兩縣直屬浙江省政府。27年劃屬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區。28年至36年屬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區。37年後屬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崇德、桐鄉兩縣同屬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一專員公署(後改為嘉興專署)。l958年11月,兩縣合並稱桐鄉縣。1970年,改嘉興專區為嘉興地區,桐鄉縣隸嘉興地區。1983年,撤銷嘉興地區,分設嘉興市、湖州市,桐鄉縣隸嘉興市。1993年5月撤消桐鄉縣設立桐鄉市,至此,桐鄉走進了蓬勃發展的新紀元。
3. 浙江桐鄉的什麼最有名啊!
『桐鄉特產』
杭白菊 、曬紅煙、小湖羊皮等傳統特色農產品,已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尤其是杭白菊,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全國之首;桐鄉又是全國蠶繭的主要產區,年產蠶繭2萬多噸;被譽為國際裘皮市場"四大羔皮"之一的小湖羊皮,年產量近30萬張;中國名曬煙之一的桐鄉曬紅煙,是傳統出口產品;果中珍品桐鄉檇李,栽培歷史悠久,相傳有"西施醉李"之美說,其品質風味在中國李中獨占鰲頭,古代被列為貢品;桐鄉榨菜為蔬菜中之佳品,年產鮮榨菜10萬噸左右,採用排鹵成形新工藝,鋁箔小包裝榨菜成了航空旅行佳品。
杭白菊又稱甘菊,是浙江省八大名葯材「浙八味」之一。以杭白菊加工精製的產品用以泡沏飲茶,其色、香、味、形堪稱「四絕」,有清心解渴、消暑除煩,潤喉生津之功效,能與西湖「龍井」媲美。杭白菊主要分布在浙江省桐鄉市,素有桐鄉一朵花之稱,已有三百多年栽種歷史。桐鄉在全國有「菊花之鄉」美譽,杭白菊栽培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90%以上。
4. 桐鄉有哪些鎮
桐鄉市轄3個街道、9個鎮:梧桐街道、鳳鳴街道、龍翔街道;濮院鎮、屠甸鎮、高橋鎮、河山鎮、烏鎮鎮、石門鎮、大麻鎮、崇福鎮、洲泉鎮。
1、烏鎮地處桐鄉市北端,南距梧桐鎮13公里。總面積32。8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3。5平方公里。民國以前為兩省(江、浙)三府(蘇、嘉、湖)七縣(桐鄉、崇德、秀水、烏程、歸安、吳江、震澤)錯壤之地,歷來為軍事要地和交通咽喉。
2、濮院鎮地處長三角平原腹地,滬、杭、蘇中間節點位置,區內有320國道、申嘉湖高速公路、嘉湖公路、嘉桐公路、京杭大運河等交通要道。
3、屠甸鎮位於桐鄉市境東南部,地處長山河兩側,西北依梧桐街道,東南接海寧市,北鄰嘉興市。地勢平坦,河流密布,長山河橫穿本鎮,為鎮內主要河流。為水陸交通,灌溉要脈。
4、石門是個江南水鄉,是著名文學家、藝術家豐子愷的故鄉,石門鎮古稱石門市,形成於春秋時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曾以養蠶業和絲綢業聞名。
5、河山鎮位於杭州第二繞城高速境內,是杭嘉湖平原腹地,「桐鄉臨杭經濟區」的中心,申嘉湖杭高速在河山設有互通區。交通便捷、氣候宜人。
6、洲泉鎮位於浙江省桐鄉市最西端,與杭州、湖州毗鄰。
7、大麻鎮是古運河畔一顆璀璨的明珠。位於茅盾故里——浙江省桐鄉市的西南,緊靠省城杭州市郊。鎮名來歷無確鑿記載,據傳舊時鎮上有麻姑墩,地名來歷似與此有關。
8、崇福鎮,古稱語溪,又名御兒,語兒,是一座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和1100多年建鎮史的江南古鎮。因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建有崇福禪寺而得名。
9、高橋鎮位於桐鄉市東南部,素有桐鄉「南大門」之稱。高橋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東至上海140公里,西距杭州50公里,南靠中國最大的皮革生產基地-海寧。
5. 浙江的歷史文化古跡。最好是桐鄉的。快!歷史作業。
桐鄉市素以「文化之邦」著稱,源遠流長,名人輩出。中國現代文學巨匠茅盾、著名漫畫家豐子愷、新聞界著名人士金仲華、篆刻書法家錢君陶,以及著名攝影家徐肖冰等等一批文人的故鄉。茅盾故居、豐子愷緣緣堂、君陶藝術院被譽為桐鄉的三隻「金鳳凰」。如今,古老的桐鄉大地靈氣依舊,璀璨勝昔,桐鄉兒女正創造著光輝的明天。1995年,桐鄉獲得全國文化模範縣(市)稱號。以烏鎮水鄉古鎮風情和福嚴寺宗教文化為特色的桐鄉旅遊業,得到開發和利用,1999年接待國內外遊客32.1萬人次。
6. 誰知道浙江嘉興有多少年歷史了
嘉興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春秋時,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雲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漢時煮海為鹽,屯田為糧。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
嘉興
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吳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改稱嘉興。兩晉、南北朝時,嘉興得到進一步開發,「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飢」。隋朝開鑿江南河,即杭州經嘉興到鎮江的大運河,給嘉興帶來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寶十年(751)析嘉興縣東境及海鹽、崑山等縣部分轄地置華亭縣。唐代嘉興屯田27處,「浙西三屯,嘉禾為大」,嘉興已成為中國東南重要產糧區,有「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的說法。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嘉興設置開元府,嘉興從此自蘇州分離出去,領嘉興、海鹽、華亭3縣,是為嘉興首次設州府級政權。後晉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吳越王錢元瓘 之奏請,在嘉興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北宋改秀州為嘉禾郡,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升郡為府,後改嘉興軍。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興軍為嘉興府安撫司,旋升為嘉興路總管府。宋元時,嘉興經濟較發達,被稱為「百工技藝與蘇杭等」,「生齒蕃而貨財阜,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龍等港口外貿頻繁,海運興隆。明宣德四年(1429)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析東北境為嘉善縣;析海鹽縣置平湖縣;析崇德縣置桐鄉縣,嘉興府下轄7縣,稱一府七縣。此後四五百年內嘉興府縣體制基本未再變動。其時,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經濟日漸繁榮,棉布絲綢行銷南北,遠至海外,嘉興王江涇鎮的絲綢有「衣被天下」的美譽,嘉善有「收不完的魏塘紗」的諺語,桐鄉濮院鎮絲綢「日產萬匹」,名聞遐邇。明弘治《嘉興府志》記載:「嘉興為浙西大府」,「江東一都會也」。明末清初,清軍攻破此處進行後進行了屠殺,使嘉興損失慘重,
中共「一大」正是在嘉興的遊船上召開的
不復當年繁華。清朝中期,清政府進行了賦稅改革和整頓,並多次對杭州灣沿岸海塘進行修築,嘉興社會經濟才逐漸好轉,市鎮恢復繁榮。清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克嘉興,建聽王府為當地軍政領導機構。清朝中期以後,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嘉興的經濟和城市面貌日漸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黨人光復嘉興,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民國初廢府存縣,改稱嘉禾縣,後復稱嘉興縣。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閉幕,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
1949年5月7日嘉興解放,分設嘉興縣、嘉興市,後撤並頻繁。1983年8月,撤銷嘉興地區行政公署,分設嘉興、湖州市,嘉興市設城區和郊區,下轄嘉善、平湖、桐鄉、海寧、海鹽5縣。1985年1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嘉興市區及所轄嘉善、桐鄉、海寧縣被列為長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至1988年,嘉興市及所轄5縣均被列為經濟開放區。1993年11月,嘉興城區更名為秀城區;1999年6月21日,郊區更名為秀洲區,2005年嘉興秀城區更名為南湖區。[5]
7. 誰能告訴我浙江嘉興桐鄉濮院的歷史謝謝!!!
濮院鎮位於桐鄉市東部,濮院鎮古地名為李墟,又稱御兒。秦朝始建的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宋朝建炎以前系一草市,習稱「幽湖」、「梅涇」、「濮川」。宋高宗南渡,著作郎濮鳳以附馬都尉駕臨安(今杭州),後遷居幽湖,遂為濮氏世居地。其六世孫濮斗南援宋理宗有功升任吏部侍郎,詔賜其第濮院,鎮因此得名。元朝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濮鑒出資構屋開街,建四大牙行,收積機產,「召民貿易」,「遠方商賈旋至」,無羈泊之苦,故又名永樂市。
8. 桐鄉有什麼名人以及介紹
漫畫大師豐子愷
豐子愷(1898-1975)現代畫家、文學家、
藝術教育家。早年曾從李叔同學習繪畫、
音樂,深受其佛學思想影響。五四後,
開始進行漫畫創作。早期漫畫作品多取自
現實題材,帶有「溫情的諷刺」,後期常
作古詩新畫,特別喜愛取材兒童題材。
他的漫畫風格簡易朴實、意境雋永含蓄,
是溝通文學與繪畫的一座橋梁。
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人。名仁,又名嬰行。自幼愛好美術。1941年進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19年畢業。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回國後,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1924年,與友人創辦立達學園。抗戰期間,輾轉於西南各地,在一些大專院校執教。1943年起結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繪畫和寫作。建國後,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著有《音樂入門》、《緣緣堂隨筆》
還有在http://daj.tx.gov.cn/wszt_311.asp
9. 嘉興的歷史
嘉興的歷史:
嘉興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春秋時,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雲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漢時煮海為鹽,屯田為糧。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吳黃龍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改稱嘉興。兩晉、南北朝時,嘉興得到進一步開發,「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飢」。
隋朝開鑿江南河,即杭州經嘉興到鎮江的大運河,給嘉興帶來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寶十年(751)析嘉興縣東境及海鹽、崑山等縣部分轄地置華亭縣。唐代嘉興屯田27處,「浙西三屯,嘉禾為大」,嘉興已成為中國東南重要產糧區,有「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的說法。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嘉興設置開元府,領嘉興、海鹽、華亭3縣,是為嘉興首次設州府級政權。後晉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吳越王錢元瓘 之奏請,在嘉興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北宋改秀州為嘉禾郡,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升郡為府,後改嘉興軍。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興軍為嘉興府安撫司,旋升為嘉興路總管府。宋元時,嘉興經濟較發達,被稱為「百工技藝與蘇杭等」,「生齒蕃而貨財阜,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龍等港口外貿頻繁,海運興隆。明宣德五年(1430)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析東北境為嘉善縣;析海鹽縣置平湖縣;析崇德縣置桐鄉縣,嘉興府下轄7縣,稱一府七縣。此後四五百年內嘉興府縣體制基本未再變動。其時,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經濟日漸繁榮,棉布絲綢行銷南北,遠至海外,嘉興王江涇鎮的絲綢有「衣被天下」的美譽,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紗」的諺語,桐鄉濮院鎮絲綢「日產萬匹」,名聞遐邇。
明弘治《嘉興府志》記載:「嘉興為浙西大府」,「江東一都會也」。清朝初期,清政府進行了賦稅改革和整頓,並多次對杭州灣沿岸海塘進行修築,嘉興社會經濟不斷好轉,市鎮更加繁榮。清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克嘉興,建聽王府為當地軍政領導機構。清朝中期以後,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嘉興的經濟和城市面貌日漸衰落和凋敝。
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黨人光復嘉興,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民國初廢府存縣,改稱嘉禾縣,後復稱嘉興縣。
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閉幕,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
1949年5月7日嘉興解放,分設嘉興縣、嘉興市,後撤並頻繁。
1983年8月,撤銷嘉興地區行政公署,分設嘉興、湖州市,嘉興市設城區和郊區,下轄嘉善、平湖、桐鄉、海寧、海鹽5縣。
1985年1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嘉興市區及所轄嘉善、桐鄉、海寧縣被列為長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至1988年,嘉興市及所轄5縣均被列為經濟開放區。
1993年11月,嘉興城區更名為秀城區;1999年6月21日,郊區更名為秀洲區,2005年嘉興秀城區更名為南湖區。
10. 烏鎮有多少年歷史
烏鎮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是個具有6000餘年悠久歷史的古鎮,曾名烏墩和青墩,全鎮轄13個社區居委會和18個行政村。烏鎮地處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吳江縣,為二省三市交界之處。陸上交通有縣級公路姚震線貫穿鎮區,經姚震公路可與省道鹽湖公路、國道320公路、318公路、滬杭高速公路相銜接。烏鎮距桐鄉市區13公里,距周圍嘉興、湖州、吳江三市分別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從杭州出發走高速公路一個多小時的車程。
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一條流水貫穿全鎮,它以水為街,以岸為市,兩岸房屋建築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鄉迷人的風光。水中不時有烏篷船依呀往返;岸邊店鋪林立叫賣聲不絕於耳。烏鎮最著名的產品有三:三白酒系純糧釀造,工藝古樸,酒香醇厚,飲後三日不絕於口;蠟染花布藍白相間,點綴出江南特有風情;姑嫂餅香酥脆甜聲名遠播四海。烏鎮是中國江南的封面,傳承著千年的歷史文化。淳樸秀美的水鄉風景、風味獨特的美食佳餚、繽紛多彩的民俗節日、深厚的人文積淀和亘古不變的生活方式使烏鎮成為了東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傳承伴隨脈脈書香,在這兒展現一幅迷人的歷史畫卷。
烏鎮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和成衣製造、出口為特色。耕地6萬余畝,是全國糧食主產區之一。烏鎮自來水覆蓋率達100%,有廣播電視站及市級醫院、精神病專科醫院、衛生院及戒毒所。水上客運碼頭、汽車站、禽蛋專業市場、小商品市場及垃圾填埋場各一個,農貿市場3個,佔地50畝和15畝的停車場各一個。全鎮共有圖書館(室)16個,文化站,電影放映隊各一個。共有學校7所,在校學生約6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