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棉花在中國的種植歷史
棉花在中國的種植始於南北朝時期。
棉花的原產地是印度和阿拉伯。棉」字是從《宋書》起才開始出現的。棉花的傳入在南北朝時期,但是多在邊疆種植。
棉花大量傳入內地,當在宋末元初,關於棉花傳入中國的記載是這么說的:「宋元之間始傳種於中國,關陝閩廣首獲其利,蓋此物出外夷,閩廣通海舶,關陝通西域故也。」
❷ 棉花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棉花是夏禹時期傳入中國的。
我國棉花種植歷史悠久,可上溯到原始社會的夏禹時期,在《尚書•禹貢•揚州》中就有「島夷卉服,厥篚織貝」的記載。古時揚州就是我國現在的東南部和沿海一帶,所謂「織貝」就是南方當時流行的五色「斑布」,這就說明在四千多年前我們的兄弟民族就早已栽種棉花和利用棉花了。
秦漢時期在雲南一帶即有種植,海南島於公元前87年就以生產廣幅布而著名。三國時,棉花種植遍及珠江、閩江流域。
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大面積栽培的草棉和亞洲棉是從國外分兩路傳入的。主要傳入路徑有兩條,一條是通過甘肅、新疆境內的「西北絲綢之路」,另一條則是經過四川、雲南境內的「西南絲綢之路」。
❸ 我國是什麼時候開始種植棉花的
棉花的歷史
人類利用棉花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5000年甚至公元前7000年前,中美洲已開始利用,在南亞次大陸也有5000年歷史。我國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廣西、雲南、新疆等地區已採用棉纖維作紡織原料。起初人們並未認識到它的經濟價值。古代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蘇萊曼在其《蘇萊曼游記》中記述,在今北京地區所見到的棉花,還是在花園里被作為「花」來觀賞的。《梁書·高昌傳》記載:其地有「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纊,名為白疊子。」由此可見,現今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棉花,最初是被人當作花、草一類的東西看待的。
棉花傳入我國,大約有3條不同的途徑。根據植物區系結合史料分析,一般認為棉花是由南北兩路向中原傳播的。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亞洲棉,經東南亞傳入海南島和兩廣地區,據史料記載,至少在秦漢時期,之後傳入福建、廣東、四川等地區。第二條途徑是由印度經緬甸傳入雲南,時間大約在秦漢時期。第三條途徑是非洲棉經西亞傳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帶,時間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際,棉花傳播到長江和黃河流域廣大地區,到13世紀,北路棉花已傳到陝西渭水流域。
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證明,中國邊疆地區各族人民對棉花的種植和利用遠比中原早,直到漢代,中原地區的棉紡織品還比較稀奇珍貴。唐宋時期,棉花開始向中原移植。目前中原地區所見到的最早的棉紡織品遺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發現的一條棉線毯。也就是從這時期起,棉布逐漸替代絲綢,成為我國人民主要的服飾材料。元代初年,政府設立了木棉提舉司,大規模向人民徵收棉布實物,每年多達10萬匹,後來又把棉布作為夏稅(布、絹、絲、棉)之首,可見棉布已成為主要的紡織衣料。元以後統治這都極力徵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術書籍,勸民植棉。從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所記載的「棉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可知當時植棉和棉紡織已遍布全國。
由於非洲棉和亞洲棉質量不好,產量也低,所以到了清末,我國又陸續從美國引進了陸地棉良種,現在我國種植的全是各國陸地棉及其變種。
本世紀60年代,許多國家相繼開展彩色棉的研究、試驗,進入90年代,美國率先在改造利用野生彩色棉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彩色棉,即自然生長的帶有顏色的棉花,因其具有天然色彩,無需印染、漂白等我國工序,不僅避免了染料對水質的污染和織物的危害,也降低了工業成本,因而彩色棉織品成為「綠色環保產品」,「市場未來的寵兒」,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❹ 棉花歷史沿革
棉花種植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大約9世紀的時候,摩爾人將棉花種植方法傳到了西班牙。15世紀,棉花傳入英國,然後傳入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而其實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紡織衣服和毯子。16世紀西班牙人進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島,發現當地植棉業已很發達,島民將彩色棉紡成土布,做成當地人的服裝。
❺ 新疆長絨棉的種植歷史
中國植棉大約有2000年的歷史。但到20世紀50年代末,陸地棉成為主要品種,其次是長絨棉,長絨棉纖維較長,在新疆一些地區有一定產量。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產棉國,其次是美國,第三是烏茲別克。
從自治區農業廳獲悉,農業部在新疆自治區石河子121團培育長絨棉新品系獲成功,並進行大面積種植,使長絨棉的種植緯度向北移了5度,將我國長絨棉種植區域擴大10倍,有望改善中國長絨棉長期以來大量依賴進口的局面。
(5)棉的種植歷史距今多久了擴展閱讀
新疆長絨棉長年供不應求:
記者3月24日晚從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獲悉,作為世界最大棉花消費國、第二大棉花生產國,我國2020/2021年度棉花產量約595萬噸,總需求量約780萬噸,年度缺口約185萬噸。其中,新疆棉產量520萬噸,占國內產量比重約87%,占國內消費比重約67%。
新疆長絨棉,世界頂級,做衣被,暖和、透氣、舒適,長年供不應求。為滿足國內需求,中國每年需進口200萬噸左右棉花,近年來積極拓展進口渠道,加強與巴西、印度等重要棉花生產國合作,確保國內棉花供應鏈穩定。我國還建立了棉花儲備制度,確保棉農無虞。至於採摘,隨著我國棉花機械化採摘推廣,2019年新疆棉機收比例就已經達到42%。
❻ 亞洲棉的歷史發展
早在古代,南亞次大陸已有植棉和棉織品出現,1929年在現巴基斯坦境內發現3塊棉布,據考證是公元前3000年的遺物。中國很早就有關於東南邊疆植種亞洲棉的記載。 公元前1世紀廣東雷州半島已能織廣幅布;第 6世紀在雲南大理、廣西桂林已有植棉的記載;13世紀初開始逐步傳播到長江、黃河流域種植,擴大了棉花生產。亞洲棉在中國種植歷史至少已有2000年,所以又稱中棉。亞洲棉一般為一年生草本,生長期短,成熟早,色澤呆白。
由於亞洲棉植株較適應亞洲土壤氣候,生長期短,抗逆性強等,對棉花育種有一定價值,至今在亞洲還保留少量的種植,其產量約佔世界棉花總產量的4%左右。印度種植亞洲棉較多,巴基斯坦和緬甸都有少量種植。中國自19世紀末開始種植陸地棉,亞洲棉已陸續被陸地棉代替,種植面積已不到2%。
❼ 我國種植棉花的歷史
我國棉花大發展時期是在宋末元初。據史料記述,由於當時社會經濟繁榮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公元13世紀中葉,南路棉花從福建、廣東、廣西傳至長江流域各省(區);西路棉花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下簡稱新疆)經甘肅和陝西傳至黃河流域各省(區)。棉花種植面積大幅擴大。
公元1289年,元朝統治者在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區)設「木棉提舉司」。這是一個專門徵收棉布的機構,每年要徵收棉布約十萬匹,可見當時我國內地棉花發展之快和紡織業興起的規模。
文章圖片2
文章圖片3
文章圖片4
宋代,一位偉大女性黃道婆的出現,促進了棉紡技術的普及。她學會了黎族人紡棉的技術,並將其與中原紡織技術結合,後繼續改進棉紡織技術,升級、開發新式紡車。由此,中國的棉紡織技術開始突飛猛進,並極大帶動了棉花種植的推廣。
康熙皇帝甚至說木綿之為利,功不在五穀之下。
從明清時期開始,長角洲地區形成棉業的「傳統工業區」。尤其是在清代經濟史中,棉紡織業的地位僅次於農業。
因此,明清時期「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江南地區出現「邑中種稻之田不能十一」「其民獨託命於木棉」的景象。
文章圖片5
古代生活場景
隨著棉花種植推廣,我國植棉和棉紡織技術快速發展。直到英國工業革命,中國紡棉的技術水平都具備世界較高水平。但此後由於在機械化程度和動力方面未能取得明顯的技術進步,中國紡織業逐漸落後於西方。
1831年,中國棉紡織品貿易由「出超」轉變為「入超」,手工最終敗給了機器。
但不管怎麼說,在歷史上較長一段時間,我國的棉花都曾因其產量高、品質好,棉織品輕盈柔軟、色澤艷麗開創了「美好時代」。它不僅為我國提供了精美織品,而且遠渡重洋,銷售至東南亞以至歐美各國
❽ 我國什麼時候開始生產棉布的
棉布生產最早始於東漢時期,但由於棉花種植少,棉布價格昂貴,一般人無法使用。
到宋代和元代,社會商品經濟繁榮,棉花種植面積擴大,棉紡織業極大發展,棉布大規模生產,為一般人所有。元代出現了黃道婆一人,改進技術,使用新的織機,大大促進了江南地區的棉紡織業發展。
明清時期,江南沿海地區的棉紡織業由於成為人們日常用品而大大發展,出現了中國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
(8)棉的種植歷史距今多久了擴展閱讀
植棉和棉紡織技術的起源和傳布歷史文獻和出土的棉紡織品實物證明,中國邊疆地區各族人民對棉花的種植和利用遠較中原為早。在古代,由於交通不便,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商品生產不夠發達,邊疆地區早已發展起來的植棉和棉紡織技術向中原的傳布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直到漢代,中原地區的棉紡織品還比較稀奇珍貴。到了宋代,邊疆地區與內地的交往頻繁,大量棉紡織品輸入中原,棉花和棉布在內地廣為流行,植棉和棉紡織技術逐漸傳入。
1979年在福建崇安武夷山岩墓的船棺中發現了距今3200多年的一塊青灰色棉布。1966年在浙江蘭溪宋墓中出土一條完整的拉絨棉毯。這兩件出土文物,為研究中國東南地區的植棉和棉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線索。
❾ 棉花何時傳入中國
棉花最開始是在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的。
在宋末元初,棉花大量傳入內地;在明朝初期的時候,朱元璋用強制的方法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棉花。
(9)棉的種植歷史距今多久了擴展閱讀:
棉花的原產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沒有可以織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國只有帶絲旁的「綿」字,沒有帶木旁的「棉」字。「棉」字是從《宋書》起才開始出現的。可見棉花的傳入,至遲在南北朝時期,但是多在邊疆種植。
棉花大量傳入內地,當在宋末元初,關於棉花傳入中國的記載是這么說的:「宋元之間始傳種於中國,關陝閩廣首獲其利,蓋此物出外夷,閩廣通海舶,關陝通西域故也。」
棉花的花朵乳白色,開花後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棉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纖維白色或白中帶黃,長約2至4厘米(0.75~1.5寸),含纖維素約87~90%,水5~8%,其他物質4~6%。
棉花根據顏色分類:白棉、黃棉、灰棉、彩棉。
參考資料:網路-棉花
❿ 新疆棉花有哪些歷史,你知道有哪些嗎
新疆棉花歷史:
我國是一個棉花生產大國
據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稱,作為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費國和第二大棉花生產國,中國2020/2021年棉花產量約為595萬噸,總需求約為780萬噸,年缺口約為185萬噸。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籽棉(無籽滾棉)產量一直處於世界前列,2018年和2019年均居世界第一。其中,新疆是我國主要的棉花產區。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的數據,1949年,新疆的棉花產量僅佔全國的1%。2012年新疆棉花產量佔比50%以上,這一數據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持續上升。到2020年,新疆棉花產量已佔全國棉花產量的87%。雖然產量大,但還是供不應求。為了滿足國內需求,中國平均每年仍需要進口約200萬噸棉花。近年來,我們積極拓展進口渠道,加強與巴西、印度等重要棉花生產國的合作,確保國內棉花供應鏈的穩定。
採摘棉花機械化水平提高
隨著我國棉花機械化採摘的推廣,新疆棉花收獲率逐年提高,從2017年的27%提高到2018年的38%,2019年達到42%。2020年,新疆棉花播種面積將達到2419.66萬畝,其中機械采棉模式種植面積將達到1689.63萬畝,占棉花總種植面積的69.83%。
2020年,新疆共投入采棉機3383台(當地采棉機2626台),其中將有1233台采棉機參與跨區域作業。未來棉花採摘機械化將繼續推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和農村機械化發展中心2021年工作要點中提到,2021年要加快提高棉花生產機械化水平,引導棉花生產向機械化全過程轉變。新疆新增采棉面積160多萬畝,棉花生產機械化率是全過程。達到88%,棉花機采率提高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