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的乙亥年有什麼事

歷史上的乙亥年有什麼事

發布時間:2022-11-06 03:58:59

① 乙亥年是哪一年

1974年11月立冬到12月大雪、1979年11月立冬到12月大雪、1984年11月立冬到12月大雪、1989年11月立冬到12月大雪以及2019年11月立冬到12月大雪。

中國傳統紀年農歷的干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12年稱「乙亥年」。以下各個農歷年份,年份數除以60餘15,或年份數減3,除以10的余數是2,除以12的余數是0,自當年正月初一起至次年除夕止的歲次內均為「乙亥年」。

(1)歷史上的乙亥年有什麼事擴展閱讀:

己亥是自生自長之木,根深締固枝繁葉茂,不怕眾金來克害。如果見到辛亥釵釧金,辛巳白蠟金和癸酉劍鋒金略有不吉。若遇見乙卯大溪水,丁未天河水或癸未楊柳木者,沒有不大貴的。閻東叟說:己亥之木,得時則清貴,失時則辛苦。

己亥地官成,乃糞水育苗之木。水多土而臨旺,皆有成就。然逢敗絕為殃,亦主富貴榮盛。干支財祿,畏彼官鬼。注釋:己亥納音木,木長生在亥,甲為己官成於地,故地官成。亥主江河,此水為滋潤萬物之命道,糞者為苗之肥料,故是為糞水之木而多壯也。

水土同宮為旺,水潤土而木生,是土得水而生木也,借物而旺。水土絕巳敗酉而為殃,木之依然,但祿生於亥,亦主富貴榮盛。干支財祿相承,畏官鬼之木也。

2019年為己亥年,五行土水組合,相比之前幾年,明年的水是最旺的。流年重地支,地支亥水為陽水,且為大河之水,故而水是非常旺的,且亥水為十二地支最後一個,暗示一個小輪即將結束。

故而大多數的人都容易遭遇一些變動,或者是變化等。2019年太歲為亥水,則亥水為主神,有巳亥相沖,亥亥自刑,申亥相穿。

② 乙亥年是什麼意思 乙亥年是哪年

導讀:乙亥年六十甲子中的第十二個,乙亥年出生的人生肖屬豬,屬豬人向來直來直往,為人心直口快,因此年少時期命不太好,但是人到中年,運勢則會上升,家庭開始幸福起來。那麼,乙亥年是什麼意思?乙亥年是哪年呢?接下來和我一起去瞧瞧乙亥年出生的屬豬人命運吧。

乙亥年是什麼意思

乙亥為干支之一,六十甲子順序第十二位數。前一位是甲戌,後一位是丙子。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乙屬陰之木,地支之亥屬陰之水,是水生木相生。中國傳統紀年干支歷的干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十二年稱「乙亥年」,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歲次內均為「乙亥年」。

乙亥年是哪年

乙亥年是干支紀年法記年,干支紀年法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紀年方法,它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陽陽、陰陰組合成的六十個干支對,也叫六十甲子,干支紀年就是按六十甲子的順序,周而復始,不斷地循環。干支紀年據說出自黃帝時代,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就用干支紀年了。

大多數學者公認的第一個甲子年是公元前2697年,第二年為乙丑年,第十二年就為乙亥年,在早期這種方法基本上都是在民間流傳,未曾正式登上政治舞台。直到東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以詔書形式在全國民間頒行干支紀年。此後干支紀年法作為歷史紀年的輔助手段,一直延傳下來。

1、由於歷史上第一個甲子年就是公元前2697年,所以歷史第一個乙亥年就是公元前2686年。

2、第二個甲子輪回為公元前2637年,所以第二個乙亥年是公元前2626年。

3、這樣每隔六十年為一個甲子輪回,上一個甲子輪回為第78個輪回公元1924年,所以上一個甲子輪回的乙亥年是1935年。

4、現在是第79個甲子輪回公元1984年,所以最近的一個乙亥年是1995年。

乙亥年計算方法

年份數除以60餘15,或年份數減3,除以10的余數是2,除以12的余數是0,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歲次內均為「乙亥年」。

以下年份均為乙亥年:

第1千年(指從公元1年至1000年間的這一千年):15年、75年、135年、195年、255年、315年、375年、435年、495年、555年、615年、675年、735年、795年、855年、915年、975年。

第2千年:1035年、1095年、1155年、1215年、1275年、1335年、1395年、1455年、1515年、1575年、1635年、1695年、1755年、1815年、1875年、1935年、1995年。

第3千年:2055年、2115年、2175年、2235年、2295年、2355年、2415年、2475年、2535年、2595年、2655年、2715年、2775年、2835年、2895年、2955年。

乙亥年出生的屬豬人命運

乙亥年生,五行屬火,【過往之豬】。

乙亥年出生的人心直口快,胸懷大志,年少之時多災多難,邢克父母,可重拜爹娘;心術正者,中年食祿有得;夫妻琴瑟和鳴,白頭偕老,唯子女有克,宜見遲為好。

春、夏出生的人富貴綿長;秋、冬出生的人衣祿有足;日間出生的人平安享樂;夜間出生的人享盡榮華;十二月生的人勞累奔波。

1995年屬豬是什麼命

木豬之命:1995年1月31日-1995年12月31日,農歷乙亥年。

命格查詢到1995年為農歷乙亥年,納音為「山頭火」,我們俗稱這為「木豬」命。

1995年出生於農歷乙亥年,天干為乙,地支為亥,乙五行屬木,亥為生肖豬,五行納音山頭火,故為木豬之命。

火命之特質:火主「禮」。性剛烈、上升、前進,外陽內陰,外明內暗,脾氣一發即過。可以「火」的性質,聯想個人的個性。火命立命行限所忌:在太歲、大小二限行運忌逢酉宮。(兌宮)西方方向。

甲戌為野焚之火。喜春,夏生則吉中有凶。喜見大林木與松柏木以及癸丑桑柘木,有則為貴,別木無用。遇澗下水為吉,見甲寅大溪水亦吉。遇大海水為凶,日時見金,有山木相助則吉,無山木則凶。土中唯有砂中上無妨,余上皆無益,若無木見土,都為下賤之命。遇火,多為不利,火多而遇木,為多禍之人。此格入貴局為富貴之人。

乙亥為伏明之火,喜忌大致同上。由於它如火的熱氣和濃煙,故有仗於已亥、辛卯、己巳、壬午之木相助才能旺盛,而忌癸亥、丙午之水。遇乙卯大溪水則吉。入貴格者為高人君子。

③ 乙亥年是哪一年 具體年份詳解

干支歷法屬於中華傳統文化當中的一員,這就說明每個年份都有對應的干支,一共有六十干支,每逢六十年就輪回一次,這種紀年法在中國的歷史非常久遠。那麼乙亥年是哪一年?有哪些年份?要如何來做出具體的分析?

乙亥年是哪一年,有哪些年份

乙亥年在干支歷法紀年裡排行第十二,前一個年份為甲戌年,後一個年份為丙子年;

1、第1千年中為乙亥年的年份:

15年、75年、135年、195年、255年、315年、375年、435年、495年、555年、615年、675年、735年、795年、855年、915年、975年。

2、第2千年中為乙亥年的年份:

1035年、1095年、1155年、1215年、1275年、1335年、1395年、1455年、1515年、1575年、1635年、1695年、1755年、1815年、1875年、1935年、1995年。

3、第3千年中為乙亥年的年份:

2055年、2115年、2175年、2235年、2295年、2355年、2415年、2475年、2535年、2595年、2655年、2715年、2775年、2835年、2895年、2955年。

乙亥年出生的人命運解析

木豬(乙亥年1935、1995年出生)

木豬有著憨厚可愛的特點,具有堅強的耐力,不會輕易被挫折壓垮,個性比較隨和,與人相處很和睦,但個性比較急躁,自己有一些事情突然半途而廢,凡事一定要依計劃進度,冷靜地去完成。戀愛方面,他們比較朴實,因此愛情會發展得比較平穩而愉快。

木豬不拘泥於任何的豪爽個性,決定他們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而且沒有錢也不在乎,總認為車到山前必有路,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但是為了預防萬一,即使是錢財不多,也應該努力去培養儲蓄的習慣。另外,木豬欠缺必要的靈活性,最好不要在貿易方面投資過大。

④ 中國在已亥年發生了什麼事

中國歷史上已亥年發生的事件:

1、公元999年,己亥年。

這一年,遼宋之間爆發遂城之戰,這是楊延昭,也就是演義中的楊六郎最著名的一戰。

河北保定附近的遂城被契丹人團團圍困,眼看城池就要被攻破。楊延昭靈機一動,趁著天寒地凍,往城牆上大量澆水,製造出一座冰城,讓契丹人徒呼奈何,創造了歷史上一個經典的守城戰例。

2、1419年,明朝永樂十七年

1419年初,倭寇侵擾沿海地區,成為一大禍患,明朝廷嚴為防禦,派遼東總兵中軍左都督劉榮(名榮、初冒父名江)專理備倭事宜。劉榮巡視各島,到達金州衛金線島西北的望海堝上,見此地寬廣,且處濱海咽喉要道,便築城堡,設烽堠,嚴陣以待倭寇。

當年6月,瞭望哨報告倭寇將至,劉榮迅速率兵赴望海堝,犒勞軍卒,厲兵秣馬,准備迎戰;另派都指揮徐剛伏兵山下,百戶江隆率壯士暗中燒毀敵船,以斷其退路。

同時,劉榮自率步軍與敵交戰,假裝敗退,將敵引入伏擊地,大敗倭寇,斬首千餘級、生擒數百人,無一逃脫者。望海堝大捷是明代軍事史上的重大勝利,此後百餘年間,倭寇不敢再犯遼東。

3、1479年,明朝成化十五年

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並稱為"江南四大才子"的徐禎卿於1479年出生,後於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取進士。代表詩詞:「風霜獨卧閑中病,時節偏催壑口蛇。籬下落英秋半掬,燈前新夢鬢雙華。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會待此心銷滅盡,好持齋缽禮毗耶。」

4、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

當年1月3日,林則徐奉命為欽差大臣,到廣東查禁鴉片。3月22日--林則徐下令查拿英國鴉片販子顛地;6月3-25日,林則徐在虎門銷煙。

同年9月4日,義律率軍艦突然炮擊九龍山口,中國水師船和炮台發炮還擊。11月3日--義律率領軍艦闖入珠江,在穿鼻洋附近阻攔進口的英國船,並和水師提督關天培所率領的中國師船接戰。

11月4-13日--英艦向官涌山崗發動六次進攻。陳連升率領清軍官兵在官涌營盤有力地打退了侵犯的英艦,取得了關涌之戰的勝利。

5、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

當年11月16日,時任大清帝國欽差廣州灣法國租界地大臣蘇元春,不顧當地人民反對,竟與法國海軍提督高禮睿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把廣州灣租借給法國,期限99年。該條約將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灣)劃為法國租界。

統稱"廣州灣"(湛江市前身),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但懾於人民的反抗,法國不得不將租界西線從萬年橋(現遂溪縣新橋糖廠附近)退至赤坎西面的文章河橋,租界范圍從縱深一百幾十里縮小至三十里。從此,廣州灣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域。

⑤ 共和乙亥年是哪一年,乙亥年分別是哪些年呢

乙亥年是哪一年

膳夫山鼎歷日改寫西周元年歷史

文/毛天哲

導讀摘要:此文直接了司馬遷的”元年”說,將改寫中國歷史。通過膳夫山鼎歷日的推求校真,得以證實,周厲王奔彘在三十七年;西周行年數為三年,而不是司馬遷所說的十四年。如果一定要為共伯和行政確立一個歷點的話,公元前830年才是真正的”元年”。

關鍵詞:元年,膳夫山鼎,銅銘歷日,周厲王,奔彘年,前841年,共伯和,三正,金文斷代,月相,歲首,年首

㝬簋,亦稱厲王簋

周厲王及的紀年是個相當復雜的歷史遺留難題。史家有關周厲王在位年數及行政的相關問題,歷來頗多爭議,至今未有定論。厲王在位年數,《史記•周本紀》為三十七年,而《衛世家》、今本《竹書紀年》均不足三十年。

所謂”元年”的””二字,司馬遷認其為周公、召公相與行政之義,今之史家均已不認同其說。但目前史學界對元年是前841年的說法,還是普遍認同的。

梁啟超在1922年所撰的《最初可紀之年代》一文中說:”若采最謹嚴的態度,當宗《史記》,以西周之元年(註:庚申)為斷,其年當西紀前八百四十一年。”

稍微學過點歷史的人,應該都記得前841這個特殊的年份,從這一年開始,中國歷史有了確切紀年,這要歸功於司馬遷的整理。有人提出,”元年即公元前841年”這個歷史年代概念是怎麼來的?根據何在?卻似乎一直沒有人探究過,令人費解。

其實不難理解,《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載明周宣王元年為甲戌年,以西歷紀年上推,是可以推溯得出宣王元年為西紀前八百二十七年。而司馬遷年表記有十四年,元年干支在庚申,則上推”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正確無疑的。

1904年,在《安徽俗話報》上發表《十四年》,將「周召」界定為「貴族」

問題在於,在漢之前的典籍中,”元年”這個概念僅見於《史記》,可以說是司馬談遷父子的一家言說。2003年陝西眉縣新出土的銅器群反映出並不單獨紀年,這就對司馬遷的十四年說,以及斷代工程所擬定的西周後期王年提出了嚴重的挑戰。

由《竹書紀年》及出土銅銘(至今尚未發現帶年號者)來看,年間周王室仍承續厲王紀年,並未廢止。由此引發的問題,是《史記》中言之鑿鑿的紀年,在當時很可能是不存在的,至今也沒有十足的證據證明現有的西周晚期器物存在紀年器。

之事,按《史記》的說法是,在周厲王專利山澤之後,國人,厲王出奔於彘,然後有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十四年,厲王死於彘。太子靜長於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為王,是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輔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復宗周。這個歷史敘事,相信為大多數人熟知。但是從目前的史學研究和考古證據來看,所謂行政並不是召公、周公的”二相行政”。

最早把這個問題攪渾的記錄是西晉時期出土於河南汲縣的竹書紀年,竹書紀年稱:

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攝行事(原註:號為。)

此說不光存於今本《竹書紀年》,亦見於古本《竹書紀年》佚文中。這就提供了另一個完全迥異的歷史敘事,所謂””並不是”二相行政”而是指共伯和執政。《竹書紀年》是戰國時代魏國的官修史書,時代比司馬遷更接近西周晚期,所以這一則與《史記》完全不同的記錄就引起了史家的重視。

古本《竹書紀年》已經散佚,今輯校本《紀年》不以單獨紀年,而是列入厲王的紀年內,這點是清楚的。其文之末雖然也記有”十四年,大旱,火焚其屋,伯和篡位”雲雲一條,而出自《太平御覽》卷897所引”史記”,未必是古本《紀年》本文,王國維先生的校語也只說”《史記》無此文,當出《紀年》”。

司馬遷

今本《紀年》則明確無疑地不以紀年,而以十四年為厲王二十六年,亦即厲王實際在位只有12年。李仲操先生認為厲王奔彘前年數為23年,是竹書參考了魯國世系修正了魯歷公的年數,增加了2年,卻把魯獻公的年數錯減去了11年。故推至元年,發現周、魯年數相差11年,而以下的歷史紀年已成定論,無法更改,故竹書從厲王奔彘前23年中減去11年,使前的厲王年數變為十二年。(具體見李仲操《周厲王年數釋疑》一文)

李仲操先生的分析是很有見地的,哲非常認可。西晉學者在整理汲冢竹書時,勢必參考了《史記》等文獻。但要指出的是,周厲王奔彘前年數或是26年,這三年的差值 於西晉學者在整理汲冢竹書時的錯斷。也即周昭王死於十六年,並不是死於十九年。故《竹書紀年》所推,自周穆王以下,龔、懿、夷諸王的在位元年就已經錯位了三年。

由此為基點分析,今古本《紀年》所推所記厲王年數蓋皆為二十六年。不過因受《史記》十四年說的影響,今本竹書將厲王奔彘前年數移位錯訂為十二年,將厲王元年誤系為戊申年(西歷前853年)。如果我們將厲王奔彘前二十六年數,加上司馬遷誤說的十四年數,則周厲王元年至於宣王即位(含共伯和干政),概有四十年。這就合了《周本紀》厲王三十七年奔彘的說法。

《十二諸侯年表》元年下,記這年當衛厘侯之十四年。參考《衛世家》:”頃侯厚賂周夷王,夷王命衛為侯。頃侯立十二年卒,子厘侯立。厘侯十三年,周厲王出奔於彘,行政焉。二,周宣王立。”衛頃侯元年至衛厘侯十三年(厲王奔彘年)共計二十五年,這其中 周夷王年數和周厲王奔彘前年數。按常理,頃侯得立後方能厚賂周夷王,那麼厲王奔彘前在位年數下限為十三年,上限至少在二十四年。這和史馬遷公的三十七年奔彘的說法就產生了齟齬。

竹書紀年

厲王三十七年奔彘這一年份應有來由,它當是漢初尚傳的厲王在位年數。從《史記》相關記載可以看出,司馬遷並不認為厲王奔彘後年份 於周厲王在位年數。梁玉繩《史記志疑》謂:”按厲王在位之年,漢初已無可考,故史公作表斷自。而據《本紀》所書是三十七年流彘,五十一年崩,後人皆從之。”

然厲王在位年數加奔彘後年數長達五十一年是值得懷疑的。我們知王在位有四十六年之久,則厲宣父子在位總年數長達九十六年,這是超乎常理的。夏含夷先生質疑認為:”父子相襲,按照常理,父在位長,則子在位就短;子在位長,則父在位就短。”夏先生的這個推說雖然也會存在例外,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司馬遷《史記》厲王奔彘時,國人圍召公家索太子靜。召公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脫。”太子靜長於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為王,是為宣王。”

但這事經不起推敲。如果厲王奔彘前已在位三十七年,則太子靜應已成年。然依史記所言,厲王奔彘時宣王尚年幼,此一不也。

十四年的時間,從年幼到,男子相貌變化是很大的。召公立太子靜,則國人能不疑乎?此二不也。

出土㝬簋表明,厲王是個願意有所作為的,文獻金文都記載了厲王曾親自征伐鄂侯、南淮夷之叛,且北抗犬戎的襲擾,表明了周厲王並不是隔甘於平淡的庸主,共伯和干政長達十四年,周厲王能安心流彘乎?此三不也。

召公諫言周厲王

行政和周公攝政雖然有點類似,但本質上還是有所不同。西周奉行父死子繼的宗法制度,父在子不得繼位。天無二王,厲王奔彘後,尚在世則宣王不得立(不管長幼)。但天又不可無主,於是畿內貴族就推舉了共伯和攝政。以大臣代王行政是權宜之計,史官記錄必然還是以厲王為紀年。

周公攝政是因成王年幼不能踐祚,故周初確實存在過周公攝政紀年,傳統文獻和出土銅銘及《竹書紀年》隱約有類似的記載。司馬遷或許是參考了周初的情形,才認定厲王奔彘後不在王位,故把厲王三十七年全當做了奔彘前年數。

但凡司馬遷能反自檢下其所著”衛世家”篇,當能自省其所斷之誤。所謂”元年”、”周召二相”、”年數長達十四年”說,皆出自司馬談、遷父子的一家之言。傳統文獻、出土戰國竹簡、青銅銘文等材料都不支持這類說法,那麼有理由相信,元年應該是司馬遷為方便整理史料而自定的一個歷點而已,他取的就是厲王奔彘後一年。

今學者多認為,周厲王在位年數必是包括了十四年在內的三十七年。如果司馬遷”厲王三十七年奔彘”說確有所據,那麼可以推論厲王元年到其去世必然還應再多加數年,這個數年才是共伯和行政年數。司馬遷認為有十四年,所以他以宣王元年(甲戌)上推,得出了元年歷點在庚申年(前841年)。

問題在於,司馬遷何以認定有十四年之久?遍查先秦兩漢文獻,皆找不到出處。今古本《竹書》中倒有類似說辭,但哲以為,那是西晉學者參考了史記而作的整理,並不是出土文字的原貌。那麼,司馬遷所自定”元年”歷點的正確與否是值得懷疑的。

14年與厲王的37年是該並存接續還是合並,這個問題我看司馬遷當時也搞不清楚了,所以陳夢家先生說:”此說史公亦不自信,故其《十二諸侯年表》不始於厲王。”哲以為,厲王奔彘之年距太子靜得立,相距時間可能沒十四年之久。這個年數超過了孝王、夷王、幽王的在位年數,理論上來說不大可能。

其次共伯和只是代行王事,沒資格重建元年,所以共伯和即使執政,頒布的歷法紀年應該依然是周厲王紀年,而不應該是從元年開始重新紀年。也就是說,共伯和執政的頭一年就不可能是”唯王元年”,至於是周厲王幾年,這是一個至今未解的學術難題。

清華楚簡《系年》

2008年,清華大學入一批戰國楚簡,其中首次公布的被命名為《系年》的簡書應為楚國官修史書,其中記載的”共伯和代行執政”與《竹年》完全一致。以此可見,司馬遷的《史記》在 “周召二相”這點上,確實錯了。既然”周召二相說”確定是錯誤的,那麼司馬遷所定的元年歷點也存在錯誤的可能。

孤證不立,而另一條歷史記錄更為哲的這個判斷增添了新的證據,也表明司馬遷的十四年說並非空穴來風。司馬遷可能見過這類相似的材料,但遺憾的是,可能他錯解了史料,也可能是誤信了。 這一條,楚簡《系年》是這樣記載的:

至於厲王,厲王大瘧於周,卿李(士)、諸正、萬民弗忍於厥心,乃歸厲王於彘,共伯和立。十又四年,厲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歸於宋(宗)。

這就很清楚了,在戰國時楚國的主流歷史敘事中,所謂””就是指共伯和在位的時期。青銅器銘文與魏國、楚國的官修史書同樣將””指向了”共伯和攝政”,雖然仍然無法完全否認掉史記的記錄,但是也足夠有說服力了。

值得指出的是,此條記錄中,”十又四年,厲王生宣王。”今人多認為是共伯和在位十四年的證據,可佐證史公的的說法是正確的。但哲以為不然。從文意上理解,此”十又四年”並非指共伯和行政年數,而是指周厲王十四年生宣王,是史官對太子靜生年的解釋。

假如理解為共伯和當政十又四年,厲王始生宣王。宣王得立豈非在襁褓之中,那是絕無可能的,文獻並不支持。今人有這樣的誤讀,哲相信古會存在。這就能解釋司馬遷公為何不定元年為三年、五年、十年,而偏偏是十四年。

相信戰國時楚地流傳的這則史料到了司馬遷年代,或口頭,或文字,一定還有所傳續。只是有可能錯訛為年數有十四年之久,司馬遷採信了這個說法,故才有了”元年”歷點的錯誤推算。

國人 西周

那麼所謂的”元年”歷點,也就是說,周厲王奔彘之年以及真正的共伯和干政的始年具體在哪一年呢?出土青銅器膳夫山鼎銘文或許能告知我們答案。

膳夫山鼎,通高45、口徑42、腹深21厘米,重28.1公斤。前在陝西永壽縣好畤河出土,現陝西歷史博物館。立耳圜底蹄足,口沿下飾重環紋及弦紋一道。鑄銘文121字(其中重文2)。

銘文釋文:隹(唯)卅又(有)七年正月初吉庚戌,王才(在)周,各(格)圖室。南宮乎入右譱(佑膳)夫山,入門立中廷,北卿(向)。王乎(呼)史□令(命)山,王曰:”山,令女(命汝)官(司飲)獻人於□,用乍(作憲)司貯,(毋敢)不善;易女(錫汝)玄衣、黹屯(純)、赤巿(韍)、朱黃(衡)、(鑾)旗。”山拜稽首,受冊,佩(以)出,反入堇章(返納瑾璋)。山(敢)對(揚)休令(命),用乍(作)朕皇考吊(叔)碩父(尊)鼎,用(祈)匃眉壽,□□(綽綰)永令(命)霝冬(靈終),子子孫孫永寶用。

膳夫山鼎 拓片

該鼎銘文首句載歷日詞語,其中年、月、日干支月相俱全,且為長篇記事銘文,紀年又是三十七年,是已知西周金文紀年更高的一例。該件高紀年器物年代的確定,對於西周青銅器以及西周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但其確切年代 問題一直有所爭論,至今亦無定論,主要有夷、厲、宣三種說法。

陳夢家、日本學者白川靜持夷王說,他們是將膳夫山鼎和毛公鼎相對比,認為其屬於夷王時器。據哲考證,周夷王在位年數僅有九年,毛公鼎的命書年代確實在周夷王元年,但鑄造或在厲王初年。故是說可以排除。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朱捷元、黑光二位先生詳細分析了膳夫山鼎的造型、紀年、銘文內容及書體,並且以和其共出的琱生鬲為參照,認為該鼎鑄造於周宣王三十七年。雖然其後的劉啟益、王世民也信從此說,但對學界的影響不大。

有影響的主要是李學勤先生力主的厲王說。據李學勤先生研究,從如下五方面考慮,可將膳夫山鼎定在厲王期:1)膳夫山鼎形制、紋飾近於宣王初的毛公鼎;2)山鼎銘文字體、格式類似宣王三年的頌鼎;3)山鼎所見圖室見於宣王早年的無惠鼎;4)山鼎所見南宮乎作有編鍾,鍾的形制、紋飾均似厲王未年的虢叔旅鍾;5)虢旅其人又見厲王三十一年的□攸從鼎。

李學勤先生認為,厲王執政之年,文獻記載有異。《周本紀》以為37年,而《衛世家》、《齊世家》《陳杞世家》《十二諸侯年表》則在14年至24年之間,今本《竹書紀年》僅13年。據晉侯蘇鍾已知,厲王在位年必超過33年。現據膳夫山鼎37年,可證《周本紀》載厲王37年奔彘說可信。今取厲王三十七年即元年說(為當年稱元),查張表,公元前841年,正月建丑壬子朔,初吉庚戌先實朔二日。

西周月相規制蠡測

李說晉侯蘇鍾為厲王三十三年器,對此哲並不同意。據哲考證,晉侯蘇編鍾歷日正合張培瑜《先秦史歷表》中的宣王三十四年,而周歷的王正月實際為上年的夏歷十三月,真正的年歲是以春王正月起始的。也就是說,晉侯蘇編鍾銘文歷日確實在宣王三十三年(丙午年)。膳夫山鼎歷日也存在類似的情形(後文詳解)。

雖如此,李學勤先生對膳夫山鼎的年證,哲還是非常認可的,認為是周厲王器無疑。哲和李先生稍有的分歧點,主要在於該鼎銘文歷日的推定上。李先生是以初吉為月朔為推,出發點就是錯誤的。金文中的初吉概指二、三日,並不在朔日。何況其說”前841年,正月建丑壬子朔,初吉庚戌先實朔二日。”可知銘文歷日偏離實朔有二日之多,要說銘文合歷譜恐怕過於空疏了。

哲通過多年的研究認為,金文月相不但是定點的,而且是有規律的。朔、望、上下弦月乃月相之四分矣,類節氣之二分二至。古先哲以朔不可見,轉而以初吉、既望、既生霸、既死霸以代。

生霸死霸即上下弦月,初吉即胐日。因大小月影響,初吉在二日,則既生霸在十日,既望在十六,既死霸在廿四;初吉在三日,則既生霸在十一日,既望在十七,既死霸在廿五。古人制定月相稱謂必指月之特定某日,而非王國維所說四分。明白了古之月相的其中關節,則用以考求銅銘歷日無不中的。

月相詞語各家觀點

膳夫山鼎銘文首句已載歷日:”隹(唯)卅又(有)七年正月初吉庚戌”。初吉在庚戌,則朔日在戊申或己酉,正月為大月,則初吉在戊申。查張培瑜《先秦史歷表》,自周懿王元年(前900年)下查,有三個年份合。一為前897年1月2日,一為856年1月26日,一為前830年1月10日。之一個年份在周懿王四年,自可排除。第二個年份下距司馬遷元年(前841)十五年,似有可能。但其距懿王元年(前900年)為四十九年。若以此為厲王三十七年,則懿孝夷三王年數被壓縮到12年,故此年份也可排除。

那麼銘文歷日最有可能是在前830年1月12日。此年下距宣王元年為三年,若以此為厲王三十七年,則年數可視為三年。這樣的話,共伯和干政僅為二、三年的光景。這個結論應該是合歷史事實的。

毛氏西周斷代年表2022 0920

依據毛氏西周斷代年表,周夷王元年為前876年,厲王元年在公元前867年,此結論能為銅銘歷日校讎確定。如此鼎:隹十又七年十又二月既生霸乙卯。可考求歷日在前851年11月3日,此器為周厲王器,據此可推周厲王元年。

師詢簋也是元年器,銘文歷日為”隹元年二月,既望庚寅。”且銘中有”古亡承於先王”,表明此簋所記史實是西周中晚期王位更迭中,某王承位並非是父死子繼,而是由大臣力主下得以繼承。這樣的現象僅發生在周夷王、宣上。搞清此簋的年代則能確定其王世 。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何景成先生對師詢簋的年代做過精湛的考證。他認為,西周時期”亡承於先王”的唯有夷王而非傳統舊說的宣王。宣王前雖有行政之說,但宣王是在歷王死於彘地後嗣位的,並不合該銘史實。故其比較研究後認為,師詢簋必是夷王器無疑。

哲對其說深以為然。結合銘中歷日以推,既望在庚寅,則得朔日在乙亥。以張培瑜《先秦史歷朔日表》查對校真,並結合哲所擬定毛氏西周斷代年表,則求得公元前876年2月22日(即周夷王元年周正二月既望庚寅日),正是師詢簋所記史實發生之日。

孝王元年可據曶鼎歷日:”隹(惟)王元年六月既朢乙亥”,求得在前884年。如此,孝王在位年數為八年,周夷王在位年數為九年。《御覽》八十四引《史記》:「周孝王七年,厲王生,冬大雨雹,牛馬死,江、漢俱凍。」此記載或為史實,則可推厲王12歲即位。

歷始革典

周夷王時,王室衰落,且與諸侯國之間矛盾激化。夷王用鼎烹殺了齊哀公,並立其弟齊胡公為新任齊侯,齊胡公繼位後將齊國的都城從營丘自己的封邑薄姑。但事後不久,齊哀公同母弟姜山又發動擊殺胡公,自立為齊君,稱齊獻公,把都城從薄姑遷到臨淄。此次齊國事變表明,周的權威已大大削弱。

與此同時,周朝的外患問題非但沒有被以往的征伐平息,反而愈發嚴重。尤其是南方的楚國,楚君熊渠叫囂”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封其三子為王,公然反判周。周夷王面對楚人這一明顯的挑釁行為卻只能默不作聲,毫無辦法,只得任其放肆無禮。周厲王即位以後為了扭轉王朝江河日下的局面,下定了革除舊典、實行新制的決心,大刀闊斧實行,史稱”厲始革典”。

㝬簋為厲王十二祀年器,銘文可謂是厲王的內心獨白。此年厲王23歲,作為一個銳意的孤家寡人,面對周夷王留下的爛攤子,難以沖邊一群陽奉陰違的既得利益者構築的藩籬,只能孤獨地向祖先祈求力量和勇氣。

結合前面所說,”十又四年,厲王生宣王”,表明厲王25歲生宣王,至三十七年奔彘時,宣王大致為23歲;三年後被立,為26歲;在位四十六年,則年壽為73歲。周厲王三十七年流彘,三年後崩,自元年即位到崩年為40年,加上在位前11歲,年壽蓋為51歲。

需要細說的是,膳夫山鼎銘文歷日在前830年1月12日(周正月初吉庚戌),貌似在周厲王三(辛未年),其實不然。

周人年歲的劃分亦是以立春日為起始的,銘文歷日的干支年是在庚午。和晉侯蘇編鍾一樣,周王正月實際是當年的夏歷十一月。西周春秋時期,王公即位皆在春王正月(夏正月),始稱元年。夏曰歲,周曰年,商曰祀,所指者同一也,皆從夏正月起算。可見,所謂周王正月,就是當年夏歲的十一月。

《尚書大傳》曰:”夏以孟春月為正,殷以季冬月為正,周以仲冬月為正。夏以十三月為正,色尚黑,以平旦為朔。殷以十二月為正,色尚白,以雞鳴為朔。周以十一月為正,色尚赤,以夜半為朔。不以二月後為正者,萬物不齊,莫適所統,故必以三微之月也。”所謂三正,實際上是司天者對本年和下年的調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也。夏人是以立春日為一年(卒)始。商認為,確定了大寒日,則可推溯出立春日,故以大寒日為殷正月之始。而周認為,確定了冬至日,則可推溯出立春日,故以冬至日為周正月之始。

逸周書《周月解》說,”周正歲首,數起於一而成於十,次一為首,其義則然。”所以周人取夏歲的十一月間的冬至日為歲首。《史記·歷書》有雲:”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於終。履端於始,序則不愆;舉正於中,民則不惑;歸於終,事則不悖。”這個原則,哲相信在年歷的規制中也存在,就是三正的真正含義。

通俗點說,就是金文中的周王正月,並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為周王年之始。西周時期,年的概念和我們今人是一樣的,是以立春日為年歲之始。我們現在也是以立春日為干支年的始分點,立春日前一日歸於上一干支年。

史記周厲王三十七年奔彘,而膳夫山鼎的歷日在厲王三十七年的夏歷十一月(周之正月),可以推知,國人就發生在周厲王命膳夫山之後,更大的可能就是發生在周厲王三十七年的夏歷十二月間,也就是厲王三十七年周正二月內。

可以定論,《史記》所謂的元年在庚申,是司馬遷誤信了戰國時代流傳下來的”年數有十四年”的,由宣王元年上推十四年所得,並非是真實的共伯和干政始年。通過對膳夫山鼎歷日的考證校真,證實了周厲王確實在位有三十七年。周厲王三十七年奔彘後,王位三年,由大臣共伯和代執政。周厲王四十年,王崩於彘,在共伯和下,”乃率諸侯會二相而立宣王,共伯歸共國。”西周行年數為三年,而不是司馬遷所說的十四年。如果一定要為共伯和行政確立一個歷點的話,公元前830年才是真正的”元年”。

毛家小子天哲寫於浙江金華

二〇二〇年九月初稿

參考文獻:

[1]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M].:中華書局,2004.290.

[2](日)白川靜.吳衛國譯.西周斷代與年歷譜[G].

[3]李學勤. 膳夫山鼎年世的確定[J].文物, 1999(06):54-56.

[4]李學勤. 膳夫山鼎輿周厲王在位年數[J].中華文史論叢, 2011.

[5]李仲操. 周厲王年數釋疑[J]. 文博(5期):36-38.

[6]張富祥. 《竹書紀年》與夏商周斷代工程西周王年的比較研究[J]. 史學月刊, 2006, 000(001):20-28.

[7]王宏. 膳夫山鼎年代再議[J]. 史志學刊,2009(6).

[8]彭裕商. 西周青銅器年代綜合研究(精)[M]. 巴蜀書社, 2003.

[9]梁玉繩. 史記志疑[M]. 中華書局, 1981.

聲明:本文極具學術價值,由毛天哲 首發於微信 和今日,嚴禁抄襲或洗稿,有報刊想刊登的可 本人。

簡介

以上就是與乙亥年是哪一年相關內容,是關於周厲王的分享。看完乙亥年分別是哪些年呢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⑥ 清朝有幾個乙亥年

清朝是從1644年到1912年,而1935年就是乙亥年,以60年一個周期,有:1875,1815,1755,1695這四個乙亥年。

⑦ 乙亥年是哪一年

乙亥年是「豬年」

地支有十二個,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們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轉六圈而地支轉五圈,正好一個循環)所以,古人把動物和地支結合到了一起,依次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己亥年——

己亥為干支之一,順序為第36個。前一位是戊戌,後一位是庚子。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己屬陰之土,地支之亥屬陰之水,是土水相剋。

中國傳統紀年農歷的干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36年稱「己亥年」。以下各個公歷年份,年份數除以60餘39,或年份數減3,除以10的余數是6,除以12的余數是0,自當年正月初一起至次年除夕止的歲次均為「己亥年」。

豬年計算方法——

公元年號除以12餘數是3的年份,都是豬年。

列成公式為:公元年號÷12=某個商,同時余數是3。

例如: 2007÷12=商167,同時余數是3。所以2007年是豬年。

例如1935年、1947年、1959年、1971年、1983年、1995年、2007年 、2019年、2031年...都是「豬年」。每十二年一輪回。注意以上只是大概的對應關系,因為世界通用的公歷和中國的干支歷是兩種不同的歷法。

(7)歷史上的乙亥年有什麼事擴展閱讀:

乙亥年為60年一個周期——

也就是說,己亥年就是農歷一甲子中的一個,比如1299,1359,1419,1479,1539,1599,1659,1719,1779,1839,1899,1959,2019,2079(60年一個周期)以此類推, 所謂農歷的干支紀年,也就是:干支就字面意義來說,就相當於樹乾和枝葉。

我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干相連叫天干,地和支相連叫地支,合起來叫天乾地支,簡稱干支。所謂農歷的干支紀年,也就是:干支就字面意義來說,就相當於樹乾和枝葉。

我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干相連叫天干,地和支相連叫地支,合起來叫天乾地支,簡稱干支。在六十甲子當中,10個天干,12個地支,乙亥年最近的年是1995年。

⑧ 乙亥年是什麼意思!

中國傳統紀年農歷的干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12年稱「乙亥年」。以下各個公元年份,年份數除以60餘15,或年份數減3,除以10的余數是2,除以12的余數是0,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歲次內均為「乙亥年」。

⑨ 【六十甲子年】乙亥年五行屬什麼


還想要了解》》 乙亥年是哪一年

乙亥年五行屬什麼?五行屬火
山頭火命是什麼意思:
乙亥山頭火
乙亥,伏明之火,其氣湮鬱而不發藉,己亥,辛卯,己巳,壬午,癸未木生之,則精神旺相,癸亥,丙午水,有之則不吉,閻東叟雲:乙亥火自絕,含明敏自靜之氣,葆光晦跡,寂然無形,稟之得數者,為玄道高人,基德君子。

注釋:乙亥是陰暗伏明之火,火氣受壓抑而不發,要借己亥平地木,辛卯松柏木,己巳大林木,壬午楊柳木而助長旺勢,才能精氣十足而興發。最怕遇見癸亥大海水和丙午天河水。甲戌是自庫之火,大抵不怕眾水克制,只嫌壬戌大海水,正所謂墓中受克,禍患難逃。《五行要論》說:「甲戌火為印為庫,合至陽而藏憂患之氣,若是入貴格,名利雙收;若是生於夏令,吉中藏凶,禍患無窮。

乙亥地祿承,為氣散遊魂之火。生於木,火榮方上下,不逢相制,僅而成達,多助尤崇。真官相制,得貴亦崇。註:乙亥納音火,火祿於寅,寅即甲也生於亥,故祿自承。火絕於亥,乃自死之火,雖死不絕,火氣散於水,木魂游於亥,然未泯滅,有木相助火自榮,不逢旺土,會於亥卯未,方之一鄉,必為崇者。真官以得,須巳午為貴,命旺之方。
吉凶性質:熱能氣,喜土和夏季。吉天德貴人;凶煞,曲腳。

乙亥出生的人性格命運
乙亥年生,五行屬火,【過往之豬】
乙亥年出生的人心直口快,胸懷大志,年少之時多災多難,邢克父母,可重拜爹娘;心術正者,中年食祿有得;夫妻琴瑟和鳴,白頭偕老,唯子女有克,宜見遲為好。

春、夏出生的人富貴綿長;秋、冬出生的人衣祿有足;日間出生的人平安享樂;夜間出生的人享盡榮華;十二月生的人勞累奔波。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的乙亥年有什麼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