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革命分哪兩個階段兩個階段的關系是什麼
中國革命分成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1840年——1949年是民主革命時期,1949年後進入社會主義革命時期。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認清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同時又認清二者的聯系,才能正確地領導中國革命。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而不是社會主義革命。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的根本任務是要實現國家和民族的獨立,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資本的統治,走上民主發展的道路。社會主義革命要求消滅資產階級,實現生產關系的變革,這些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都是不能實現的。
❷ 中國革命歷程是什麼
(一)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和舊民主主義革命
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外國資本主義的侵華戰爭和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點。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
2.近代中國探索國家出路的斗爭
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及其歷史意義和教訓。 維新運動及其歷史意義與教訓。
3.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反清革命活動和三民主義。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辛亥革命的經驗與教訓。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和國民革命
1.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轉變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早期革命活動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歷史意義。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
3.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
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路線。中共三大制定的國共合作方針。國共合作與統一戰線的形成。統一戰線中爭奪革命領導權的斗爭。北伐戰爭的勝利發展與工農運動的高漲。共產黨人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澤東的《中國
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毛澤東思想的萌芽。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歷史經驗與教訓。
(三)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救亡運動
1.土地革命的開展和中國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國民黨新軍閥的獨裁統治及其對內對外政策。中共「八七」會議和黨領導的武裝起義。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特點和優點之一。中共六大。井岡山等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古田會議決議。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毛澤東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農村革命根據地存在與發展的原因和條件。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根據地建設三者的關系。中國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反對本本主義》,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提出。土地革命的深入開展。工農紅軍第四次反軍事「圍剿」的勝利。紅軍作戰的基本方針和原則。
2.中國革命的危機與歷史性轉折
以教條主義為特徵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與危害。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紅軍長征的勝利及其歷史意義。
3.抗日救亡運動
九一八事變。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華北事變。「一二·九」運動。中國共產黨瓦窯堡會議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的制定。毛澤東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四)全民族抗日戰爭
1.全民族抗日戰爭的發動
七七事變。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及其特點。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的方針及其在中國的暴行。中國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中國共產黨敵後戰場的開辟。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
2.堅持團結抗戰與反對分裂投降的斗爭
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到來。日本侵華戰爭政策的變化及其影響。「皖南事變」。中國共產黨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合同頑固派斗爭的原則。
3.中國共產黨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
毛澤東的《〈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經濟、文化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個主要法寶。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科學體系的構建,毛澤東思想得到系統總結和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
4.敵後軍民克服抗日戰爭的嚴重困難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統一戰線的形成。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政權建設。抗日根據地在抗日戰爭中的戰略地位。整風運動,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中共中央《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5.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中共七大,毛澤東思想確立為全黨指導思想。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及其歷史意義。
(五)全國解放戰爭
1.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國際形勢和國內時局。重慶談判與政治協商會議。各派政治力量在建國問題上的較量。
2.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
全面內戰的爆發。中國共產黨打敗蔣介石的政治方針和軍事原則。毛澤東關於一切發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人民解放戰爭的戰略防禦與戰略進攻。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第二條戰線的形成。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的破產。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壯大。毛澤東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國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科學概括。人民解放軍戰略決戰的勝利。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方針和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途徑。國民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政權的覆滅。
3.中國革命的勝利
毛澤東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國共產黨關於新中國政權建設的基本構想。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基本原因、歷史經驗與意義。
❸ 中國革命的道路是什麼為什麼必須走這條路
中國革命的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走這條道路的原因有3點:
1、中國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內部沒有民主制度,外部沒有民族獨立,只能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農民佔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中國共產黨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就必須深入農村,發動武裝農民。
3、中國革命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並且長期占據著中心城市。弱小的革命力量要在城市同佔有絕對優勢的敵人進行武裝決戰是非常困難的。而廣大農村,則是敵人統治力量的薄弱環節,這就為革命力量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可能。
因此,中國革命只有在農村積蓄力量,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才能最終取得全國的勝利。
(3)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路線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井岡山等農村根據地建立、發展的同時,黨領導的上百次以奪取城市為目標的武裝起義相繼失敗,黨在城市的工作始終處於困難境地。但是,這一時期,黨領導的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的農村游擊戰爭卻已廣泛發展起來。
到1930年上半年,全國紅軍已發展到十幾個軍,約7萬人,在十幾個省的100多個縣境內建立了十幾個革命根據地。從1929年到1930年,處在農村武裝斗爭第一線的毛澤東,從中國的國情出發,總結各根據地的斗爭經驗,提出了中國革命要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
在農村建立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運用和發展。
它反映了中國特殊的歷史條件及由此決定的中國革命發展的特殊規律,指明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中國革命正是循著這樣一條正確道路走向勝利的。
❹ 如何理解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思想
(1)近代的中國,面臨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勢力的壓迫,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企圖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實現現代化,是根本行不通的。許多志士仁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但由於缺乏先進政黨的領導和正確的指導思想,都沒能夠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這個歷史重任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2)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澤東根據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特點,指出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第二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國家。
(3)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不可逾越,其原因在於:第一,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只有首先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才能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第二,社會主義革命需要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第三,不同性質的革命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務和階級陣線,否則會把革命的同盟者民族資產階級當作革命的對象,混淆階級陣線,削弱革命的力量。
(4)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革命既不同於舊式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又不同於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而是一種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一,革命領導權不同,不再由資產階級領導,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第二,革命范疇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時代,從這以後,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進行的反帝斗爭,都屬於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范疇。第三,指導思想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不再是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第四,革命的前途不同。歷史證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兩重任務的領導,都是擔負在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肩上,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 。
(5)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國革命的客觀規律,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學說。
❺ 中國革命的道路是
革命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戰略方針。
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總戰略。
其基本內容是,中國民主革命首先在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動農民武裝起義,建立人民軍隊,建立革命根據地,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建立政權結合起來,使之建成支持長期革命戰爭的戰略基地。
依託根據地積累發展革命力量,隨著革命戰爭、人民武裝和根據地的發展,逐步造成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態勢,最後奪取全國勝利。
理論體系: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的這條革命道路,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戰爭史上僅有的,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暴力革命的學說:
1、創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戰爭首先把主要戰略方向指向農村的理論和斗爭藝術。
2、成功地解決了依託根據地積累、發展革命力量的問題。隨著根據地的發展、擴建,革命力量不斷得以發展、壯大。
3、解決了以農民為主體發展革命軍隊、進行革命戰爭的問題。解放了的廣大翻身農民,為保衛自己的利益,踴躍參軍、支前。中國革命戰爭,實質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戰爭。
4、成功地解決了由游擊戰向運動戰發展的問題。
毛澤東同志在分析了近代中國的具體實際後,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 的革命發展道路。在從具體實際出發,獨辟蹊徑的中國特色革命方針的指引下,我國取得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偉大勝利。
現當代,在當今社會主義中國,這個革命史上偉大的創造對於我們依然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舊社會層面來講,該理論可以更好地指引我們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更好地促進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更好地加快「三農問題」的解決。
(5)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路線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歷史背景:
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新道路的歷史背景,從大的方面講就是大革命的失敗。
1962年召開了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毛澤東在會上發言時對黨探索革命規律的情況作了總結,黨在成立之初,對革命形勢判斷的並不十分精準、對革命規律的認識也並不十分清晰,而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和經驗來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進行的。
所以在革命初期黨也自然地將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並且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但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失敗為標志,第一次工運高潮很快又跌入谷底,在共產國際的促動下,黨的三大決定與國民黨合作。
國民黨一大召開,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黨將主要的精力投向了開展民眾運動。在城市中領導了廣州沙面工人罷工、五卅運動等一系列規模浩大的工人運動,將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第一次國共合作初期,國民黨也是比較重視,但是有個問題,國民黨雖在政策上比較重視,但卻是只有政策而無行動,因為沒有人願意深入基層。毛澤東在國民黨一大上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隨後他積極參與了國民黨中央的領導工作。
看到了國民黨浮於上層、少於深入基層的現實,1924年2月召開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討論了十項提案,其中四項是毛澤東提出的,他在議案中提出了加強黨員作用、重視基層群眾工作等建議
孫中山說:「迄今為止我和國民黨還沒有與農民進行接觸。在國民運動中出現這一大的疏忽主要是由我的擁護者們的社會身份造成的。」「我本人是資產階級出身,我的大部分擁護者屬於大學生階層、城市知識分子,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商界。由此,我們沒有合適的人去深入農村,在那裡紮根。」
也即國民黨缺乏吃苦耐勞、深入基層、扎實工作的農運人才。毛澤東曾說:「孫中山這個人有個好處,到了沒有辦法的時候,他就找我們。」就來找我們共產黨,而國民黨的弱項正是我們共產黨的強項。
據中共廣東區委1926年6月的統計:「國民黨中央黨部農民部的特派員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是我們同志。
毛澤東、彭湃等人不畏艱險、深入鄉村、開展農運,為日後將工作重心轉向農村積累了經驗。1925至1927年間,毛澤東撰寫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就是這一時期開展農民運動的經驗總結。
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其歷史進程的路線是什麼
從農階級開始,企業的中國共產黨也是經過了很大面簽,財務部的是新中國成立
❼ 中國革命的發展歷史
中國革命史分為五個時期分別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和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和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救亡運動、全民族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
一、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
民主革命領導者是資產階級或無產階級,參與者包括農民、知識分子、手工業者,工人階級。革命的對象是封建主義君主專制或是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築。革命的任務是推翻其壓制資產階級自由貿易的舊的生產關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的生產關系。
二、五四運動和國民革命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對帝國主義、北洋軍閥的戰爭。
三、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救亡運動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階段。大革命失敗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地把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入農村,在農村建立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裝和工農政權,開創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各地工人、學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紛紛舉行罷工、罷課,向國民黨政府請願和示威遊行,反對不抵抗政策。一二八事變後,上海工人、農民、學生積極支援十九路軍抵抗日本侵略軍。
四、全民族的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五、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是一場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決戰。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並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❽ 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必須分為兩步其第1步是民主主義革命其第2步是社會主義革命
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必須分為兩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義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會主義 的革命,這是性質不同的兩個革命過程。而所謂民主主義,現在已不是舊范疇的民主主義,已不是舊民主 主義,而是新范疇的民主主義,而是新民主主義。
❾ 毛澤東闡明的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及其相互關系是什麼
第一步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壓迫,在中國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屬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
第二步是在此基礎上,繼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使中國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這兩個革命各有自己。特定的任務,是性質不同的兩個革命過程,但這兩個革命又緊密聯系不可分割。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9)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路線是什麼擴展閱讀:
毛澤東關於中國革命發展規律的經典論述,集中表現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和《新民主主義論》兩部著作中。
毛澤東把中國革命的全過程分為兩步、兩個革命過程,並且明確了兩步和兩個革命過程的相互關系。如果我們實事求是地分析毛澤東的這些觀點。
就不難發現毛澤東和陳獨秀對中國革命發展規律的分析基本是一致的,是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表現,而不是對著乾的產物。
至於他們論述問題的側重點不盡相同,這是由於不同的歷史時期的政治主題不斷發展變化所致,是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成熟的正常反映。
❿ 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內容是什麼
中國革命分兩步走內容:
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為社會主義革命。兩者不能同時進行,也就是說,不能把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合並在民主革命任務之中一起完成;中國革命必須先進行民主主義革命,然後發展到社會主義革命,其前途是社會主義。
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最終前途:
民主革命的勝利,在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但中國革命的前途不是資本主義而是社會主義。民主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的勝利主要是無產階級的勝利。
通過民主革命,共產黨得到了中國人民的廣泛擁護,革命力量空前壯大,革命後共產黨在政權中居於領導地位,而且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
(10)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路線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緣由:
從根本上來說,是由於近代中國的國情決定的。 近代的中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是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是中國人民最凶惡的敵人。
中國革命的首要任務就是推翻壓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由於它們的力量異常強大,中國革命的任務也因此而異常艱巨。 如何完成這一艱巨任務,便成為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嚴峻課題。
農民階級所受的災難深重且人數眾多,是革命的主力軍,但受落後生產方式的制約,它不能領導中國革命。 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就是有力的證明。
民族資產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深受三座大山的束縛、壓迫和欺凌,因而有革命要求,但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妥協的一面,城市小資產階級也具有過於分散和往往動搖的特性,所以它們也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失敗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