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貼春聯大約有多少年的歷史

貼春聯大約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11-06 11:43:57

① 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春節貼春聯的歷史由來

古代貼春聯是為了避邪,現代貼春聯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貼春聯的由來

1、春聯能辟邪得從桃木說起,據《山海經》記載,誇父追日臨死前將神木拋出,化成了一片桃林,因為離太陽最近,吸取陽氣精華,所以桃木自古以來就被稱為「神木」。

2、《山海經》記載,在東海東少山上住著神荼、郁壘二位神仙,手持桃枝,專司捉妖拿邪。因為天下百鬼都畏懼這兄弟倆,於是人們就用能夠辟邪的桃木做成小木板,刻上神荼、郁壘的雕像,或刻上他們的名字做成了「桃符」,掛在門兩旁,以壓邪祛鬼,就是這個了。其實「桃符」就是春聯和門神畫的前身。

3、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所以後來大家貼春聯就是一種寄託,對未來的希望。所以每年也都會貼春聯。

貼春聯的講究

傳統貼春聯的方法為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批文字從右到左。當然,現在的書寫格式改為由左向右,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批文字也相應從左至右。但要注意的是,兩種貼法切忌混合使用,不然非驢非馬,反而不對了。

如「春回大地百花爭艷,日暖神州萬物生輝」,上下聯不可貼反,否則在平仄、語氣和邏輯都不對了。

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貼法叫「倒福」字。春節期間,「福」字十分常見,其中既有正貼,也有倒貼,如將「福」字倒著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是「福到了」,這也是一種美好的祝願。

② 貼對聯這種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始於五代十國,明代普及。

春聯起源於貼桃符,是為了用來驅除妖魔鬼怪。傳說,古代有一種極其兇猛的怪獸,它時常作惡多端,危害百姓,卻又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降住它,後來,有兩位專門除妖的神仙,他們用桃枝降住了怪獸。於是,民間便傳出,直呼偶在門上掛上刻有兩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

在五代十國時期,桃符演變成了春聯,後來紙張的出現,桃木換成了紅紙。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准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

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

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

③ 對聯的歷史有多少年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樓上說的明朝朱元璋可以說是胡言亂語。
孟昶(919~965年),五代時後蜀國君。公元934~965年在位。所以對聯大約產生了1050年,有一點我要強調,這里是把對聯當作春聯來對待了,如果把詩歌和文章裡面的對偶都算作對聯的話,在易經裡面就有了對聯,那麼對聯的歷史就有兩千多年了

④ 春聯的歷史有多久

我國古代春聯可以知識追溯到春秋時代,那時候的春聯是刻寫在門庭木掾或石柱上,也有篆刻在懸掛門庭的長幅竹片上,以後又墨寫在絲帛稠帶上(北方人稱之為幌子)以裝飾門庭。及至造紙術在我國古代發明後,春聯便由文人墨客書寫在紙制條幅上懸掛,進而再發展到人們用紅紙書寫並張貼在門亭與廳堂。有人又稱春聯為對聯,其實春聯只是對聯中的一種。眾多的對聯還包括祝賀新婚嫁娶,新屋落成,喬遷志禧,生日壽辰和其他喜慶節日,還有悼念已故親友的輓聯和孝聯等。而春聯則是在我國民間流傳最廣,應用最多又最為人民所喜聞樂見。它與鞭炮,喜筵相隨,為人們的喜慶節日平添幾分歡樂和吉祥。應該說,古人對春聯的內容和形式頗有研究。因為春聯的格式起源於我國的古典詩詞,因而最初的春聯要求象律詩一樣講究嚴格的字句相等與平仄對仗,即上下聯的每個字都應要求其聲調呈陰陽平仄相對,再配以具有章法技巧的書法墨寫,所以古代文人視春聯為一種既高深又典雅的藝術創作。
然而對聯發展到今天,隨著白話文和大眾文化的普及,現在人們已不太注重古人所奉行的那種嚴格的律詩般的字句對仗原則,但一副象樣的對聯至少應在選字用詞上講求對等,即字數與詞類應求相對。按照現代漢語規范應求上下聯中的名詞,形容詞,動詞,數詞等片語相對等排列有序,而在聲調上至少應求每個上下聯的最末一字平仄相對。如一般上聯末字為仄聲(即漢語拼音第三,四聲),則下聯末字應為平聲(即漢語拼音第一,二聲)。這應該是創作對聯的最起碼的要求,否則就不稱其為對聯了,至少是不規范的對聯。新春佳節之際,當你訪親會友或漫步大街小巷,趁著雅興留意欣賞張貼在各家各戶的新春聯,於字斟句酌與領略其意之中確實可以賞心悅目,陶冶情操。倘若你有心玩味並吟誦其中的妙聯佳句,這無異於一種別有雅趣的藝術欣賞。因為當你看到和讀到那些堪稱絕妙的春聯並加以品評的過程,這本身就是提高你的藝術鑒賞能力的有益嘗試。我還記得很早以前南昌電視台攝制的電視連續劇《聯林珍奇》,其中匯集了不少我國古代膾炙人口的妙聯佳作,可謂〃佳聯佳絕句,妙語妙詩章。〃
據說新中國誕生時有人曾作聯慶祝:〃北京重慶成都,西安南寧長春。〃作者巧用我國六大城市名稱成聯,但細細品味卻覺得不甚貼切。請看此上聯中的〃重慶〃是作為動詞之意,且〃成都〃與〃長春〃的詞義亦不對等,再則上下聯末字同為平聲。嚴格說來,此聯乃美中不足矣!
聞說又有人用江西省八個地名巧作對聯:〃新建石城萬年萬載,永修銅鼓樂平樂安。〃則注重了字,詞的義,音相對。此不失為絕妙之佳聯。筆者早年曾在瓷都景德鎮看到一副好春聯:〃三陽開泰光照日月,青花梧桐香飄春秋。〃此聯中的〃三陽開泰〃與〃青花梧桐〃同系景德鎮的傳統藝術名瓷,而上下聯的〃光照日月〃又與〃香飄春秋〃在字,詞的義,音上
巧妙相對。說明此聯作者是深諳古人作聯之道的。
我有一位朋友前年於某大學研究生院畢業並獲文學碩士學位。他的文學功底不淺,尤擅長吟詩繪畫。我記得有一次去他家做客,看到他的書房裡掛著他的一幅新作國畫,上面有他題寫的一副配畫對聯:〃窗外青枝吐翠日作畫,屋內紅袖添香夜讀書〃,其中詩情畫意引人入勝。那年春節時他於躊躇滿志中作聯自賞:〃三載寒窗拂掃冬雪遍地,萬里鵬程扶搖春風滿天。〃此聯意蘊深邃,不同凡響,又令我回味不已。
人們熟知的流傳甚廣的商業店鋪用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既不同於沿襲的古代對聯,又近乎於流傳的現代對聯。又如〃龍鳳呈祥歌盛世,五穀豐登慶太平〃,〃物華天寶揚海內,人傑地靈遍神州〃,〃爆竹聲聲辭舊歲,梅花朵朵報新春〃都是我國民間多少年來盛傳不衰的好春聯,直至今日仍具活力。我總忘不了自己孩提時代在故鄉景德鎮過年時看到的許多好春聯,至今仍吟誦不忘,記憶猶新。
春聯顧名思義用於新春佳節,但其他的對聯可用於一年四季。試舉古人曾以宋詩吟秋〃年華冉冉催人老,風物蕭蕭又變秋〃。亦有今人吟秋作聯曰〃彩虹映蒼松勁挺,金秋展少年文豐〃。讀罷便感意境大不相同。文革時期人們常用毛澤東詩詞代聯如〃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又如〃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展現了那個時代的歷史變遷,回首當年人們仍記憶猶新。
對聯多以五字與七字盛行,此與取源自古詩〃五言〃與〃七律〃很有干係,其他對聯有六字,八字,九字亦常見。除上述舉例外,五字聯如〃沃野千里綠,青山萬木春〃,〃古城皆春色,神州盡朝暉〃;六字聯如〃大鵬高翔萬里,小龍騰飛千年〃(蛇年春聯),〃金雞振翅勁舞,銀犬引亢高歌〃(狗年春聯);八字聯如〃六畜興旺千家同樂,五穀豐登萬象更新〃,〃辭舊歲捷報傳千里,迎新年春風吹萬家〃;九字聯如〃春風化雨又綠江南岸,瑞雪映日重輝英雄城〃。此外還有更精煉絕妙的四字春聯如〃除夕除舊,春節春臨〃,〃春回大地,勁滿神州〃,〃滿園桃李,一代風流〃。此聯亦可擴展為十一字春聯〃一代風流奮發抖擻抒壯志,滿園桃李爭奇斗芳竟英雄〃。據說古人曾作長達百餘字的巨幅對聯,但這種太多字的對聯用於春節畢竟不太適合。
除了家庭用春聯,還有用於各行各業的春聯。如學校用聯〃辛勤培育桃李滿天下,忠誠執教春光遍校園〃;企業用聯如〃生產捷報頓開千秋業,科研碩果更上一層樓〃。以上均為筆者所錄,散見我國城鄉的好春聯,其中不乏頗具積極意義與欣賞價值之佳作。
我國春聯發展至今,為人們歡度春節創造了許多令人感奮,意義深遠的好春聯。君不見,〃大江南北歌爛漫,長城內外舞翩躚〃;〃改革開放同添異彩,經濟建設共展宏圖〃。處於改革開放中的中國社會風貌正日新月異,使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擁有更加隆重的歡樂與吉祥。國家的長治久安,令生活在我們這個偉大國度的人們更加感到欣悅和振奮。可以想見,強烈的時代感將激發起人們投身改革和建設的勞動熱情。讓我們為歡度即將來臨的又一個中國改革之年的春節,為揚臂擁抱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春天揮毫潑墨,激揚文字,再展筆意風雲,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充滿時代氣息的新春聯。

⑤ 中國人過年貼對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朱元璋有一次微服出巡,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代寫。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⑥ 新年大家都要貼春聯,春聯的起源是怎麼樣的

每逢春節,有項習俗是每家每戶都要遵守的,那就是在大年初一早上,需要在家門口貼上一副對仗工整的春聯。為何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在大門邊貼上春聯,這種貼門聯的習俗是何時傳出來的呢?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將「桃符」改為春聯,可是明朝洪武時期的事情了。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春聯,甚至洪武大帝為了讓大家都貼春聯,還下達正式的法律文書。他從金陵城開始,推廣正月初一貼春聯的習俗,如果有人膽敢在正月不貼春聯,將會被處以罰款或其他懲罰措施。

《燕京時歲記》:「春聯者,即桃符也。」就這樣,東漢時期誕生的「桃符」,到了朱元璋這一時期,就變成了春聯。

⑦ 貼春聯的習俗來源於什麼時候

春聯,也叫 「門對」、「春貼」,它由來已久,是由桃符演化而來。相傳在古代有「荼」和 「郁壘」兩兄弟善於捉鬼,所以五代以前,人們在除夕之夜,為避邪、御鬼,就把他倆名字,寫成「神荼」、「郁壘」(為了對稱,在荼之前加一神字),刻在桃木上,掛在門口。高承在《事物紀原》中記載:「元日施桃板著戶上,謂之仙木,以郁壘山桃百鬼畏之故也」。第二年,再以新換舊。北宋大詩人王安石的名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便是此景的寫照。
第一副春聯起源於何時呢?貼春聯之風又昌盛於何代呢?說法不一,七嘴八舌,有八、九種之多。現在介紹兩種:一種較為普遍的說法,認為第一副春聯是五代時後蜀皇帝孟昶所作。這位眼看要被趙匡胤滅掉的皇帝, 有一愛好,每年除夕,他召集大學士們來寢宮, 讓他們在寢宮的桃符上題辭。這一年他對大學士們的題辭很不滿意,於是自己動筆寫了兩句話:

新年納餘慶
佳節號長春

這便是後人認為的第一副春聯。這位皇帝當時是寫者無心,只是為了吉祥喜慶,寫出了這麼兩句話,不想有兩件事被他無意中說中了。這就是,新年過後,北宋大將呂餘慶率領大軍把他這個後蜀滅掉了。趙匡胤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大宋王朝。這位皇帝登基後,要把他的生日定為全國的一個節日,起名為長春節。你看,這不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麼。
也有人說不對,春聯的起源還要早幾百年,應算南朝梁代文學家劉孝綽和他的妹妹劉令嫻的門聯。根據《譚嗣同全集 · 石菊影廬筆記》中記載:劉孝綽被罷官, 躲在家中不出,在家門上貼了一副對聯:「閑門罷慶吊, 高卧謝公卿」。劉先生妹妹劉令嫻女士也貼了一副對聯是:「落花掃仍合, 叢蘭摘復生」,人們說這才是春聯的鼻祖。我們從詩律發展中看到,南朝梁代時,已出現了講究對仗工整和平仄聲韻的「永明體」新詩了,把這樣貼在門上的對偶句子,看作是春聯之始,也是不無道理的。
聯真正昌盛起來是到了明、清時代。這裏不能不提到另一個皇帝,那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斗大字不識幾個的朱元璋。朱皇帝酷愛春聯,被後人稱作「對聯天子 」。清人陳雲瞻在他《簪玉樓雜記》中就記載了這位皇帝曾下了一道聖旨,令首都金陵,不管達官貴人,還是黎民百姓,除夕家家都要貼春聯。你想皇帝一聲令下,哪個敢抗旨?還要不要腦袋了。而且這位皇帝還微服出宮,到大街上親自觀賞各種春聯。據說,他來到一家門前,發現這家沒貼春聯,仔細一問,原來這家主人是閹豬的,因為不識字,又請不到人寫,故此未貼。皇帝一時雅興大發,揮筆替這家寫了一副春聯:

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

這位大老粗皇帝的春聯倒是粗中有雅,有點兒意思。
過去貼春聯是有許多講究的。在北京,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平民百姓一律用紅紙,守制者(即有父喪或母喪)要用藍紙,廟宇則要用黃紙。
春聯是屬於楹聯的一種﹐所以寫春聯必須符合對對子的各種要求﹐上下聯字數要一樣﹐詞性要一致﹐句法要相同﹐平仄聲要反對﹐這樣讀起來才能琅琅上口。春聯的內容是吉祥喜慶,寫出美好的祝願﹐歌頌艷麗的春天﹐詩情畫意,萬般喜悅﹐都凝聚在這短短的二聯之中, 令人賞心悅目﹐比如﹐常見的傳統佳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等等﹐多年來一直在流傳﹐而且人們撰寫的新春聯更是數不勝數﹐比如﹕「年豐人壽福如海﹐柳暗花明春似潮」﹐ 「一夜連雙歲歲歲六畜興旺﹐五更分二年年年五穀豐登」﹐等等。人們還利用漢語、漢字獨有的特點, 匠心獨具的創造出了一些具有個性的春聯,一些行業店鋪聯﹐即屬此類﹐比如:

入門盡是彈冠客
去後應無搔首人

燙發推頭除舊貌
吹風修面換新容

這一看便知是理發美容店。近年來﹐一些文化人也很喜歡寫些具有個性的春聯﹐藉此表達自己的情懷。杭州一位鄭先生﹐他十分關注三峽移民在杭州的生活﹐於是他撰寫了一副春聯﹕

西湖碧波長江浪﹐浪涌碧波
杭州主人三峽客﹐客變主人
橫匹是﹕共建和諧

這副春聯無論內容還是文字﹐都是值得稱贊的。還有的春聯詼諧幽默﹐妙趣橫生,讀後令人捧腹。據說有一位窮書生,家貧如洗, 看見人家過年,大魚大肉, 而他囊中羞澀,於是它寫了一副春聯貼在門上:

別人過年下八上二
我辭舊歲外九內一

大家看了都不明白,仔細琢磨,才恍然大悟,原來別人過年都吃餃子,包餃子時,八個手指在下面,兩個手指在上面捏,他家過年吃的是玉米窩頭,作窩頭時,九個手指在外面團,一個手指作窩頭眼。這位先生用春聯在與自己和大家開個玩笑﹐也算「窮歡樂」﹐過個快樂年吧。

⑧ 貼春聯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

歷史上的第一幅春聯要追溯到五代十國的「蜀國」,在宋代時新年懸掛桃符,已經成為一種風氣。隨著紙張的出現,人們便將桃木板換成了紅紙張。到明代,桃符才正式以「春聯」的身份亮相。正式被稱為春聯從而盛行全國始於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過年張貼春聯。

最早的春聯叫「桃符」桃符在古代有祈福、祛災、驅鬼等說法,每到過年春節家家戶戶都在就自己家的們兩旁掛上桃符 用來祈福、祛災。這個就是春聯的前身了。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它以工整、對仗、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


⑨ 春節貼春聯的習俗起源於哪個朝代

貼春聯起源於周朝。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時,西蜀的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
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時出現。」

⑩ 春節貼春聯起源於哪個朝代

春節貼春聯起源於宋代。

關於春聯的起源,最早應追溯到周朝的「桃符」,所謂桃符,其實就是兩塊桃木板。當時的桃符並不是過年時候才懸掛,是平時就一直懸掛在大門的,大體就像現在屋前的「泰山石敢當」。

那時的桃木板上也寫有名字,即神荼、郁壘,桃木辟邪也正是來自二人的相關傳說。到後世,春聯的形成,此二人就直接當作了門神被人們張貼了。但以此為開端,過年的春聯也在慢慢形成了。

到漢朝,有相關記載,就直接言明,桃符是在正月初一懸掛的,具有辟邪驅鬼的作用。

真正被稱為「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在唐後的五代十國時期,當時的後蜀最後一代皇帝孟昶(chǎng),好學能文,就標新立意的命令一個叫辛寅遜的文臣,在懸掛的桃符上書寫文字,這樣就有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一聯的產生,即第一幅春聯。

閱讀全文

與貼春聯大約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