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了阻止日軍北進,穆丹烏拉計劃的目的是什麼呢
看電視劇《勝算》,很多人都以為唐飛為了營救親人和戰友而出賣了成田將軍,但是這其中有一個問題:成田照著自己的太陽穴開了一槍,穆丹烏拉計劃並沒有終止,而且以唐飛的性格,也絕不會那麼容易叛變。
如果我們了解那一段歷史,就會結合史料得出一個結論:唐飛並沒有叛變,除掉成田是穆丹烏拉計劃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為了阻止日軍北進——成田根本就不是間諜,當然也就不存在唐飛出賣他的問題了。
2. 牡丹江地名的來源
牡丹江,其實是一句滿語演變而來的,「穆丹烏拉」就是她原來的名字。穆丹,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彎曲,穆丹烏拉就是彎曲的江,30年代初,鐵路在這里設站,可能是為漢族稱呼的方便,就改為了牡丹江站,1938年又設立了牡丹江市,從此牡丹江就代替了穆丹烏拉,滿語的色彩也隨即消失。
傳說:
據說,在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條大長蟲居住在長白山的上邊,這傢伙身長有十幾丈,像盛水的大缸那麼粗,仗著它身子大、有力氣、凈做傷害人的事,走路故意捲起狂風,把樹木颳倒,莊稼刮平,人和牲畜拋上天空,然後掉下摔死。更恨人的是,它把長白山附近的水都喝乾,天池裡的水喝不幹,就用身子把水口堵起來,一滴水也不讓往下流,留著水獨自享用。山上堵住了泉水,山下的河河溝溝全乾涸了。沒有了水,花草、樹木枯黃了,莊稼瞎了,雀鳥飛走了,牲畜渴死了。從此,年年鬧旱災,真是萬里一片焦土,人們過著沒吃沒喝的艱難日子。人們日夜盼望,天池裡的水能流下來,好灌溉山下的萬畝良田,可是那條萬惡的、兇狠的長蟲總守在天池邊,多少好漢去跟它搏鬥爭水,都被它吞進肚裡邊。從那以後,山下更加乾旱。
在長白山腳下,有個柳樹屯,屯裡有個姑娘名叫水仙,她聰明伶俐、沉著勇敢。從小就經受了乾旱年頭的苦難,那個害人的長蟲,也聽老人們講了無數遍。小水仙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練一身本事,長大了好去殺長蟲,把天池裡的水放下來,讓山下的人免遭乾旱。
小水仙練本事吃得苦,捨得力氣,不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天,她每天都要頂著星星起來,在石壁上練拳術,迎著風練射箭。老阿媽為了鼓勵她繼續苦練,把水仙的名字改為「牡丹」。「牡丹」兩個字,在當地民族的語言中是「曲折」的意思,告誡水仙要經住曲折的考驗。姑娘發誓不辜負阿媽的期望,一定要練出真本事,為鄉親們除害報仇。
大雁飛走了十次又飛回來十次,姑娘從沒有間斷過一天,達子香花開了十次又謝了十次,姑娘的武藝練得十分神奇,揮拳能擊碎石壁,放箭能射斷空中的細線,雙腳一跺能躥出九十九丈遠,可是她不滿足,還繼續練……。
就在牡丹十七歲那年,長白山下更加乾旱,天池不往下流水,老天也不把雨露降到人間,毒辣辣的太陽烤得大地冒煙,乾燥的熱風吹得莊稼、樹木沾火就燃。牡丹下決心要上山去斗惡魔,把天池裡的水引到山下,好解救乾旱。人們聽說牡丹要去戰凶惡的長蟲,都為她獻酒祭天,都祝願她早日凱旋。阿媽給她做了雙千層底鞋,一百九十九歲的老爺爺,給了她一把祖傳的斬妖寶劍。鄉親們囑咐的話兒說了一遍又一遍,送來的禮物一件又一件。牡丹含淚告別了鄉親,把父老的話都牢記在心間,暗暗發下誓言,不消滅長蟲奪下來天池裡的水,就永不回還。
牡丹身背寶劍,一直向長白山頂上走去。長白山高入雲端,長白山樹密不見天。長白山路程遠,要走七七四十九天。牡丹走的腳起了泡,牡丹走的腿疼腰兒酸,可是她不懈勁,鄉親們囑咐的話,一直響在耳邊。長白山的霧濃,看不見路,牡丹眼前有明燈一盞,為鄉親們造福,是她的堅強信念。長白山上的雨多,衣服總也不得干,牡丹心中有團烈火,為引天池裡的水,她不懼火海刀山。長白山上的毒蟲猛獸多,經常出來把路攔,牡丹渾身是膽,因為她身上背著老人給的斬妖寶劍!走了一天又一天,牡丹終於到了長白山頂,一眼就望見長蟲卧在天池邊。它飲著清涼的水,尾巴也泡在水裡邊,那樣子實在清閑。它身旁是堆堆白骨,到處扔著生銹的戈矛、刀劍。見到仇敵,怒火沖天,都是你這惡魔,霸佔著天池裡的水,製造了一個又一個乾旱年,荒蕪多少土地,餓死多少老人孩子,我為了除你,風風雨雨苦練了多少年。今天見到了你,不把你除掉,我決不回還!
牡丹姑娘躲在岩石後面,從身上取下弓箭,瞄準長蟲的左眼,長蟲突然一聲怪叫,張開大口,齜到外面的大牙像鋼叉一般,那嗓子眼猶如一口井,從裡面噴出毒涎,原來它嗅到了有人來在身邊。牡丹心沒驚,身沒顫,心中充滿了仇恨,一心要除掉這個惡魔。她牙一咬,心一橫,嗖地射出了一箭。這一箭不偏不歪,正好射穿了毒蛇的左眼。長蟲疼得在地上打滾,真如倒下來一架小山,周圍的樹木,全被滾倒,岩石也四處飛濺。那長蟲忽然縱身躍起,兇猛地撲向牡丹姑娘。牡丹姑娘雙腳一跺,跳到了對面的山頭上。長蟲吼叫著飛過來,張開大嘴,要把牡丹姑娘吞進肚裡。姑娘靈巧地閃到一邊,就勢向上一跳,跳到長蟲的腦袋上,拔出老人送給的斬妖寶劍,揮劍猛砍。長蟲又蹦又跳,又擺頭又甩尾,要把牡丹姑娘從頭上摔下來,牡丹姑娘牢牢地站在長蟲頭上,拚著力氣,寶劍猛砍。一劍接著一劍,鮮血涌如噴泉。就這樣從山上殺到山下,從這山殺到那山,只殺得天昏地暗,樹倒山顫,虎狼都跑了,雀鳥飛得遠遠。殺了七天七夜,牡丹姑娘沒喝一口水,沒吃一粒飯,可是她想起山下人受的苦難,勇氣倍增,繼續奮戰。後來她想出了一個絕招兒。當長蟲張著大嘴向她撲來時,她手握寶劍,嗖地一下,鑽進長蟲嘴裡面。長蟲高興的發瘋,心想:這回我又勝了,霎時讓你在肚裡變成糞便。
牡丹姑娘從長蟲嘴裡,又到了肚裡,感到又悶又熱,把手中寶劍猛的往下一插,寶劍插透長蟲肚皮,劍尖兒鑽進地里,長蟲疼的猛向前一躥,鋒利的寶劍把長蟲的肚子全都剖開了。長蟲哀叫幾聲,死去了。牡丹姑娘從長蟲肚裡爬到了外面,見到長蟲死了,她高興地真想放聲歡唱,可是眼前一黑,昏倒在山坡上了。她又累又乏,渾身上下血跡斑斑,再也站不起來了,長眠在天池旁邊。百鳥飛來為她歌唱,山風吹來為她把血跡擦乾。百花為她盛開了,天池裡的水,歡蹦亂跳地流下了山。流進池塘里,魚兒飛躍,流進田野里,禾苗迎風招展。流進花叢中,花兒更鮮艷。
山下的鄉親們,見天池裡的水流下來了,流成了一條美麗的江,人們把這條美麗的江叫做牡丹江。
3. 牡丹江的歷史 為何叫做牡丹江。
牡丹江,其實是一句滿語演變而來的,「穆丹烏拉」就是她原來的名字。穆丹,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彎曲,穆丹烏拉就是彎曲的江,30年代初,鐵路在這里設站,可能是為漢族稱呼的方便,就改為了牡丹江站,1938年又設立了牡丹江市,從此牡丹江就代替了穆丹烏拉,滿語的色彩也隨即消失。
4. 關於牡丹江名字的由來!
牡丹江,其實是一句滿語演變而來的,「穆丹烏拉」就是她原來的名字。穆丹,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彎曲,穆丹烏拉就是彎曲的江,30年代初,鐵路在這里設站,可能是為漢族稱呼的方便,就改為了牡丹江站,1938年又設立了牡丹江市,從此牡丹江就代替了穆丹烏拉,滿語的色彩也隨即消失。其實,這里原來就是滿族的集聚地,很多東西都還有滿族的痕跡,有一個小鎮叫「下乜(音mie)河」,也是一句滿語,意思是野鴨子。早年這里有成群的野鴨子,由此而得名。另外,《林海雪原》中多次提到的老爺嶺,也不是漢語,老爺,在滿語中是蔫巴的意思,而老爺嶺的意思是一座蔫巴的山,原來,由於這座山峰很高,峰頂的氣候很冷,在山下面的植物還是鬱郁蔥蔥的時候,山上的樹葉就蔫巴了,由此而得名。
5. 誰知道牡丹江這個城市名字的由來嗎
牡丹江是由滿語「穆丹烏拉」轉變為漢語的,「穆丹」在滿語中是「彎曲」的意思,「烏拉」是江的意思。牡丹江的名字實際上是「彎彎曲曲的江」。
記得採納啊
6. 牡丹江為什麼不叫杜丹江呢請您告訴我好嗎百度
你好!樂意回答你的問題。
你的問題涉及到「牡丹江」地名的來歷。牡丹江名稱最早與女真人相關。
牡丹江,古稱忽汗水、瑚爾哈河。據文獻記載,古代的牡丹江,自鏡泊湖以下稱「忽汗」(「湖爾哈」、「呼爾哈」、「虎爾哈」、「富爾翰」、「胡里改」)江(海、河)等,文字雖略有出入,實為同一名稱的音轉。鏡泊湖以上稱「穆丹」(「木丹」、「牡丹」)江,亦系同一名稱的音轉,清代始稱為牡丹江。牡丹江之稱,系因發源於女真人所稱的穆丹哈達而得。「哈達」,滿語,意為山嶺,「穆丹」,滿語,意為彎曲。《金史》曾稱牡丹江為「曲江」其「曲」字,恐與「穆丹」有關。
注:完全沒有問題,希望幫助到您。請及時點擊採納。
7. 牡丹江以前是怎樣的
牡丹:滿語稱「穆丹烏拉」,「穆丹」漢譯為「曲曲彎彎」之意。 「烏拉」為「江」之意。即彎彎曲曲的江。此江在唐代時期稱「敖羅河」;以後又稱「忽漢河」;金代稱「胡里改江」;元代稱「窩多里江」,又稱「忽爾哈江」; 清代稱「庫爾堪江」、「忽爾哈河」,後稱牡丹江。上述所涉及的「敖羅」、「忽汗」、「庫爾堪」、「忽爾哈」等滿語的含義均是「圍網」的意思。
牡丹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在漫長的歷史變革中,由於各個朝代的更替,其稱呼也不盡相同。在夏、商、周時期,被稱為肅慎、息慎和稷慎。在兩漢、三國、魏晉時期,肅慎人改稱為「挹婁」。南北朝時期,挹婁人又轉稱勿吉。隋唐時期,勿吉又轉稱靺鞨,靺鞨族當時分為七個部落,其中佛涅部居張廣才嶺東牡丹江和寧安境內,呈寶部居綏芬河流域。五代時靺鞨族改稱女真,居住在牡丹江流域的舊日渤海國邊民被稱為生女真。到了清朝皇太極即位後,便將族名定為「滿洲」,簡稱滿族,由此牡丹江流域的土著居民又稱為滿族。
公元698年,栗末靺鞨族首領大祚榮在牡丹江上游敦化敖東城建立了「震國」,史稱「舊國」。公元705年,大祚榮受招唐朝改國號為「渤海」,正式成為唐朝管轄下的地方自治政權。公元755年,大祚榮之孫,渤海三世王大欽茂將國都遷到今天寧安市渤海鎮,定首都名為上京龍泉府。渤海強盛時期設五京十五府六十二洲,疆域包括今吉林省、黑龍江省的大部,遼寧省少部以及俄羅斯濱海地區和朝鮮咸鏡北道、兩江道、慈江道及平安北道的一部分,幅員五千餘里,有戶十餘萬,常備兵數萬,號稱「海東盛國」。公元十世紀初,渤海國開始衰落。公元926年,契丹攻佔上京龍泉府。渤海末王大湮撰率眾出城投降,渤海國滅亡。公元928年,契丹將渤海國王族及城內居民財特遷到契丹腹地今遼南地區,為使渤海人忘其國土,臨行前放火將渤海故都化為灰燼。渤海國眾698年建國到926年滅亡,共傳十五世,歷時229年。
公元十二世紀初,女真完顏部崛起。據《金史·本記第一》記載:「始祖居完顏部仆干水之涯」,仆干水就是今天的牡丹江,女真完顏部最早就是居住在這里。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今寧安、海林、穆棱及牡丹江市區均屬金代胡里改路管轄。
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牡丹江流域女真族歸於元朝政府統治之下。公元1368年,元朝滅亡,明朝建立,建洲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綏芬河、長白山一帶。明永樂八年(1410年),建洲女真斡朵里部酋長努爾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耳率部從牡丹江西岸南行至寧古塔(今海林市舊街鄉)定居下來,這一支女真在歷史上被專稱為建洲女真。十年以後,他們東進至今俄羅斯雙城子對面克拉斯諾雅爾山城定居下來,再後來又經過多次遷移,最後定都於新賓的赫圖阿拉。明朝後期,建洲女真日益強大,努爾哈赤相繼統一了建洲諸部和海西女真四部。1608年,努爾哈赤派兵進駐寧古塔舊城,並以此為基地征服了今興凱湖、三岔口、烏蘇里斯克、穆棱、寧安、密山、琿春等地的女真部落。1666年,寧古塔將軍巴海率部在今寧安市寧安鎮修建新城,同年12月駐地遷往新城,原來的舊址便被稱為「舊城」或「舊街」,寧古塔舊城作為清朝各級章京駐地和治所,自1636年至1666年前後共存30年。
清王朝入主中原後,長期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後來,為了穩定政權,繼續擴張中原地區的疆域,清王朝從順治到康熙年間不斷往寧古塔一帶撥民和安置有戰功的八旗官兵及其家屬,滿族人逐漸增多。寧古塔遷往新城後,寧古塔作為清朝政府的流放地,先後有大批被朝遷罷職、刻黜的官員和一些有學識的文士被「謫戍」或「遺戍」到這里。他們的到來,對傳播中原文化,加速民族融合、開發建設邊疆都做出了積極貢獻。
1860年,清政府開始對東北地區局部解禁。1881年,清政府開放了寧古塔管轄下的鐵嶺河,1904年,牡丹江流域全部開禁,大批漢族人進入了這一地區。
到了二十世紀初,今天的牡丹江市還是一片人煙稀少、土地荒蕪的地區,當時的地圖記載這一帶叫「黃花甸子」,因有大片黃花點綴於草地上而得名,僅有四、五戶人家分散居住,屬於寧安第五區管轄。1903年,沙俄修築的中東鐵路在牡丹江沿岸修建了一座車站,因車站南臨牡丹江,便為車站命名為牡丹江車站,這便是今日牡丹江的雛形。從此,人口不斷增加,牡丹江站開始迅速發展。
1907年,清政府將東三省將軍制改為行省制,牡丹江境域屬吉林省寧安府管轄。民國初年,牡丹江地域沿襲清制,仍歸吉林管轄。
1932年5月,日本侵略軍佔領牡丹江站等地,1937年1月,成立偽牡丹江省公署,轄寧安、穆棱、東寧、密山、虎林五縣。同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偽牡丹江市公署,當時的牡丹江省共轄5縣1市,省會設在牡丹江。
1945年8月14日,蘇聯紅軍進駐牡丹江。日本侵略者敗退,偽東滿省公署和牡丹江市公署同時解體。8月18日,在蘇聯紅軍的幫助下,成立了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維持會。受東北黨委員會派抗聯幹部20餘人進入牡丹江市,建立了牡丹江衛戍司令部,維持剛解放的地方治安。1945年10月14日,在中共領導下的民主政府成立,軍區司令員李荊璞擔任市長。隨後延安幹部團團長張聞天等高級幹部陸續到達牡丹江市,張聞天同志以中共中央東北及駐牡丹江地區代表的身份,指揮和領導了這里的工作。
8. 地名由來:牡丹江為什麼叫牡丹江
清朝時期的中國被稱為滿洲國,因為那是建朝的是滿族。黑龍江是滿族的發源地,牡丹江原本是一個省份,後來新中國成立被廢除了。那麼牡丹江的地名如何而來呢?一起來 牡丹江文化 里看看吧。
牡丹江,其實是一句滿語演變而來的,「穆丹烏拉」就是她原來的名字。穆丹,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彎曲,穆丹烏拉就是彎曲的江,30年代初,鐵路在這里設站,可能是為漢族稱呼的方便,就改為了牡丹江站,1938年又設立了牡丹江市,從此牡丹江就代替了穆丹烏拉,滿語的色彩也隨即消失。
牡丹江省位於黑龍江地區東南部。1937年7月1日,偽滿調整行政區劃,人口68.8萬人。1945年「九三」抗戰勝利後,從1946年4月起,先後設置綏寧省、牡丹江專區。1947年8月20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將牡丹江專區與合江省東安專區合並設置牡丹江省,10月1日省政府正式成立,駐牡丹江市。管轄牡丹江、東安2市和寧安、鏡泊、新海、五林、穆棱、東寧、綏陽、林口、雞寧、密山、虎林、寶清、饒河、永安14縣。同年9月,撤銷永安縣。
1948年7月9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撤銷牡丹江省建制,將牡丹江市和寧安、鏡泊、新海、五林、東寧、綏陽、穆棱7縣劃歸松江省管轄;將密山(東安市並入)、虎林、雞寧、林口、寶清、饒河6縣劃歸合江省管轄。後又全部劃歸如今的黑龍江省。
1937年7月1日,滿州國調整行政區劃,將濱江省東南部的寧安、穆棱、東寧、密山、虎林5縣和新設置的牡丹江市劃為牡丹江省,共轄1市、5縣,省會牡丹江市。1939年6月,增設綏陽縣;將密山、虎林2縣劃歸新設之東安省。是時,全省共1市、4縣。據1940年10月統計,全省總面積32948平方公里,人口68.8萬人。
1945年10月1日,將牡丹江省並入東滿總省。1945年5月28日,撤銷東滿總省,分設東滿省和間島省,將原牡丹江省和東安省合並為東滿省。1945年抗戰勝利後東北光復,從1946年4月起,先後設置綏寧省等區劃。1947年8月20日,東北行政委員會再次設置牡丹江省。1949年後劃歸黑龍江省管轄。
9. 勝算中的穆丹烏拉計劃是什麼 勝算中的穆丹烏拉計劃簡述
1、蘇方的「穆丹烏拉」任務,就是林河任務。
2、首先,「穆丹烏拉」在正常的語言詞彙當中,其實就是滿語當中的「牡丹江」的意思。當時的牡丹江,在東北的位置,是僅次於哈爾濱的。日寇的很多重要軍方人員,都是在牡丹江聚集的。
3、而《勝算》當中,故事發生的地點是林河市。在地圖當中,是沒有林河市這個地方。因此,這個地點,屬於電視劇編劇的創作,對應的,應該是哈爾濱旁邊的一個較為重要的城市。林河,拆開看,就是大森林和大河流。牡丹江市這個地方,恰好有原始大森林和牡丹江這個重要的河流。因此,蘇方的「穆丹烏拉」任務,就是林河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