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許昌有多少年的歷史
從三國時代就有許昌了 。那時候許昌叫魏都也就是曹操佔領的地方
㈡ 許昌有什麼歷史什麼好玩的
許昌歷史悠久,早在1、5萬年之前,人們的祖先就棲居於此。傳說唐堯時,許的始祖許由,德高望眾,善治理,孚眾望,堯以天下讓由,許由堅辭不受,隱居箕山。為避堯糾纏,率部落沿潁河東南而下,躬耕於「許田」,這里就稱為許。許昌是原始社會末期夏王朝活動的中心區域。禹受封夏伯於夏邑,夏禹之子啟,即位於夏邑,大享諸侯於鈞台。「少康中興」都康城。夏帝廑四年,昆吾氏分支遷於許,商周封國有櫟、鄢、許、西不羹等國。春秋分屬許、鄭、楚;戰國分隸韓、魏、楚。秦置潁川郡於陽翟,治今禹州市朱閣鄉八里營。漢遷郡治今禹州市區、屬豫州。新改稱左隊郡。東漢仍復潁川郡,建安元年(196年),漢獻帝遷都於許。三國魏以「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並遷郡治於許昌縣。晉析潁川郡置襄城郡。南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遷郡治於長社。在今長葛市老城鎮西轆轤灣,東魏天平初年(534年)在長社置潁州;武定四年(546年)廣州移治襄城,襄城郡屬之;武定七年(549年)遷潁州、潁川郡治於潁陰,今魏都區改稱鄭州。北周改稱許州,改廣州稱汝州。隋仍復潁川郡、省襄城郡為縣歸之;唐武德元年(618年)在襄城置汝州;四年(621年)仍復許州;天寶元年復稱潁川郡;乾元元年(758年)仍謂許州。宋元豐三年(1080年)升為潁昌府。金復許州,並在陽翟設鈞州。明萬曆三年(1575年)因避皇帝朱翊鈞諱,取禹受封意改稱禹州。清雍正十二(1734年)升為許州府,禹州歸之。乾隆六年(1741年)仍分設許、禹二州。1912年廢州為縣。1926年河南省第二行政區治許昌,1932年改為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改稱許昌專區。1970年改為許昌地區。1986年許昌地區撤銷,升許昌市為地級市。2002年10月許昌市政府遷健康路東段北側。 許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遺地有靈井舊石器晚期遺址,石固新時期早期遺址,許昌故城遺址,鈞窯遺址、扒村瓷窯遺址等。古墓葬有劉知遠墓、周定王墓,愍帝陵、八龍冢等。古建築有文峰塔、乾明寺塔、興國寺塔、天寶宮、義勇武安王大殿、春秋樓、乾明寺等。碑碣有尹宙碑、禪靜寺造像碑等。另有灞陵橋景區、紫雲山風景名勝區等。
求採納
㈢ 許昌有什麼歷史
帝堯時期
許昌古稱「許」,源於堯時,高士許由牧耕此地,洗耳於潁水之濱而得名。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許地先後為鄭、楚所據。分屬韓、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置潁川郡,治陽翟(音狄,今禹州市)。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魏稱潁川郡,屬豫州,建安區、潁陰縣、鄢陵縣、長社縣等皆屬潁川郡。許昌為魏五都之一。魏國魏黃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
元明清時期
元代許仍為州,長社、長葛、襄城縣屬之。鄢陵屬開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長社縣,並入許州,領4縣,長葛、襄城屬之。
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將禹州改為均平府。清初,許州、禹州屬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許州升為直隸州,長葛屬之。鄢陵屬開封府。
雍正十三年(1735)許州升為許州府,臨潁、郾城、襄城、長葛、密縣(今新密市)、新鄭屬之。許州府、開封府均隸河南省。
(3)許昌有多少年歷史了擴展閱讀:
許昌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許昌古文化旅遊資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漢文化系列、三國文化系列、寺廟建築文化系列、鈞瓷文化系列等。
許昌交通便利,市區距省會鄭州80公里,距新鄭國際機場50公里,311國道、地方鐵路橫穿東西;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南北。2017年,許昌市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2018年3月,許昌成為第一批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驗收城市。許昌同時還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㈣ 歷史上的許昌是現在的哪裡
許昌之名始於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則更為悠久。相傳,「許」源於堯時,因許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後許地是夏王朝活動的中心區域,夏啟建都於夏邑,「大饗諸侯於鈞台」(鈞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東麓)。
殷商時期許地分布的諸侯國和部落有歷(今禹州市境內),有熊氏(今長葛市境內),昆吾(今許昌縣境內),康(今禹州市境內)。
春秋戰國時期許地先後為鄭、楚所據。分屬韓、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潁川郡,治陽翟(音狄,今禹州市)。潁川郡轄12縣,許縣(今許昌縣)、陽翟縣(今禹州市)、長社縣(今長葛市)、鄢陵縣、襄城縣屬之。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許縣,置潁陰縣(治今魏都區)。許縣、潁陰縣、陽翟縣、長社縣(治今長葛市老城)、鄢陵縣(治今鄢陵縣彭店鄉古城村)、襄城縣均屬潁川郡。
三國時期,魏稱潁川郡,屬豫州,許昌縣、潁陰縣、鄢陵縣、長社縣等皆屬潁川郡。許昌為魏五都之一。魏黃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置許昌郡(治今許昌縣張潘故城)。景平元年(423年),許昌郡城被北魏大將周幾夷為平地,其地為北魏所據。北魏置潁川郡,治長社(今長葛市老城)。西魏置許昌郡(今長葛市老城)。東魏天平元年(534年)改為潁州。武定七年(549年)改潁州為鄭州,治移潁陰(今魏都區),領陽翟、潁川、許昌三郡。北齊將潁陰縣並入長社,以長社為潁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鄭州為許州,治長社(今魏都區)。
隋時改許州為潁川郡,轄14縣,潁川(今禹州市)、長葛、許昌、氵〖KG-2〗隱強(今鄢陵陶城)、鄢陵、襄城諸縣屬之。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潁川郡為許州,鄢陵、長葛、陽翟、許昌諸縣屬許州。天寶元年(742年),許州改稱潁川郡,屬河南道。長社(今魏都區)、長葛、陽翟、許昌、鄢陵諸縣屬潁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稱許州。北宋初,許州,隸京西路。元豐三年(1080年),升許州為潁昌府,隸京西北路。大觀四年(1110年)稱許州,隸京西北路。
到了元代許仍為州,長社、長葛、襄城縣屬之。鄢陵屬開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長社縣,並入許州,領4縣,長葛、襄城屬之。許州、鈞州均隸開封府。萬曆三年(1575年)鈞州改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將禹州改為均平府。清初,許州、禹州屬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許州升為直隸州,長葛屬之。鄢陵屬開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許州升為許州府,臨潁、郾城、襄城、長葛、密縣(今新密市)、新鄭屬之。許州府、開封府均隸河南省。
中華民國成立後,許州改為許昌縣,改禹州為禹縣,與長葛縣均屬河南省豫東道。鄢陵縣直屬河南省。 1926年,廢道為區,許昌為河南省第二行政區,治許昌(今魏都區)。長葛、禹縣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治鄭縣(今鄭州市)。鄢陵直屬河南省。
1932年,許昌為河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許昌,轄許昌、鄢陵、襄城等9縣。長葛、禹縣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
1944年5月,長葛、許昌、鄢陵、禹縣先後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同年10月,八路軍進入豫西,開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鄭市三地交界處)、禹郟(今禹州市、郟縣交界處)抗日根據地,建立了禹密新辦事處和禹郟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5月,八路軍冀魯豫部隊在鄢陵、扶溝交界處開辟了水西抗日根據地,建立鄢扶縣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許昌復為國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許昌(今魏都區),轄許縣、鄢陵、襄城等9縣。長葛、禹縣仍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
1947年12月15日,許昌解放。1948年初至1949年,先後成立許昌縣、許西縣、沙北縣、長洧縣、鄢陵縣臨時人民政府與許昌市(今魏都區)人民民主政府。許昌、鄢陵、長洧屬豫蘇皖區五專署;許西、沙北、禹縣屬豫西行署五專區。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專區與五專區合並,成立許昌專區(專員公署駐許昌市今魏都區),轄許昌市(今魏都區)、許昌縣、長葛、鄢陵、臨潁、漯河市、郾城縣、舞陽、葉縣、襄城、禹縣、郟縣、寶豐、魯山、臨汝15個縣市。
1953年1月,淮陽專區所屬周口市及扶溝、商水、西華三縣劃入許昌專區。
1954年9月,臨汝縣劃入洛陽專區。
1958年4月,撤銷周口市,設鎮,劃入商水縣。同年12月,平頂山市劃入許昌專區。
1960年,撤銷許昌縣,並入許昌市(今魏都區)。1961年10月,恢復許昌縣建制。
1964年3月,平頂山市改稱平頂山特區,從許昌專區劃出。
1965年5月,扶溝、西華、商水3縣劃入周口專區。
1970年,許昌專區改稱許昌地區,轄禹縣、長葛縣、許昌縣、鄢陵縣、臨潁縣、郾城縣、舞陽縣、襄城縣、葉縣、寶豐縣、魯山縣、郟縣12縣和許昌市(今魏都區)、漯河市。
1979年,舞鋼區從平頂山市劃入許昌地區。1982年11月復劃入平頂山市。
1983年10月,許昌地區所屬的魯山、寶豐、葉縣劃入平頂山市。
1986年2月,許昌地區撤銷,許昌市升為省轄市,轄魏都區、許昌縣、長葛縣、鄢陵縣、禹縣。襄城、郟縣劃歸平頂山市。舞陽、臨潁、郾城劃歸漯河市。
1988年6月25日,禹縣改為禹州市。
1993年12月14日,長葛縣改為長葛市。
1997年8月25日,襄城縣從平頂山市劃入許昌市。
㈤ 許昌魏朝漢朝歷史
許昌有著遠古的歷史,一萬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們在這里繁衍生息。據傳,唐堯時一個叫許由的部落酋長,帶領部族從嵩山下陽城一帶東下於許昌縣東部,鄢陵縣以西。後人把它們活動的地方稱為「許地」。許由墓也一直保留至今。
秦朝時,在此設許縣,在今許昌縣張潘鄉古城村附近。後來許縣西部劃為潁陰縣,縣城即現在的許昌城。
漢朝承接秦朝設置,許縣仍隸屬於潁川郡(今禹州市)。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劉協遷都於許,許縣縣城一躍而稱「許都」。曹丕接受獻帝「禪讓」建魏,以「魏基昌於許」,於公元221年改許縣為許昌縣,列許昌為魏「五都」之一。
㈥ 許昌有什麼文化歷史
生活中,若許昌的文化歷史出現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出現了的事實。 許昌的文化歷史,發生了會如何,不發生又會如何。
問題的關鍵究竟為何? 許昌的文化歷史的發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許昌的文化歷史的發生,又會如何產生。 吉姆·羅恩曾經提到過,要麼你主宰生活,要麼你被生活主宰。這句話語雖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聯翩。 魯巴金曾經說過,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我希望諸位也能好好地體會這句話。 那麼, 既然如此, 許昌的文化歷史,發生了會如何,不發生又會如何。 從這個角度來看, 培根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深窺自己的心,而後發覺一切的奇跡在你自己。這句話語雖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聯翩。
日本諺語曾經提到過,不幸可能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梁。這啟發了我, 我認為, 從這個角度來看, 別林斯基在不經意間這樣說過,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帶著這句話,我們還要更加慎重的審視這個問題: 所謂許昌的文化歷史,關鍵是許昌的文化歷史需要如何寫。 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 對我個人而言,許昌的文化歷史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還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 我們一般認為,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其他一切則會迎刃而解。 所謂許昌的文化歷史,關鍵是許昌的文化歷史需要如何寫。 對我個人而言,許昌的文化歷史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還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 許昌的文化歷史因何而發生。
我們一般認為,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其他一切則會迎刃而解。 總結的來說, 現在,解決許昌的文化歷史的問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 既然如何, 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 一般來講,我們都必須務必慎重的考慮考慮。 這樣看來, 許昌的文化歷史,發生了會如何,不發生又會如何。 許昌的文化歷史,到底應該如何實現。
就我個人來說,許昌的文化歷史對我的意義,不能不說非常重大。 博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次失敗,只是證明我們成功的決心還夠堅強。 維帶著這句話,我們還要更加慎重的審視這個問題: 了解清楚許昌的文化歷史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白哲特在不經意間這樣說過,堅強的信念能贏得強者的心,並使他們變得更堅強。 這不禁令我深思。
邁克爾·F·斯特利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最具挑戰性的挑戰莫過於提升自我。這似乎解答了我的疑惑。
㈦ 許昌是那個朝代的古都
東漢和曹魏。
1、東漢時期
東漢建安元年八月(196年),曹操至東漢京都洛陽迎獻帝,遷都許都許縣(今河南許昌東),漢朝末代都城。
2、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魏稱潁川郡,屬豫州,建安區、潁陰縣、鄢陵縣、長社縣等皆屬潁川郡。許昌為魏五都之一。
(7)許昌有多少年歷史了擴展閱讀:
1、東漢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建立東漢並開創了光武中興。
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台權力得到提升。漢明帝、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
漢章帝後期,外戚日益跋扈。漢和帝繼位以後,掃滅外戚,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史稱之為永元之隆。
東漢中後期太後稱制、外戚干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藉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豪強勢力大肆兼並土地。
漢桓帝、漢靈帝在位時期,昏庸無道、橫征暴斂、賣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負,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將民變基本平定,卻導致地方豪強擁兵自重。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獻帝遷都長安,自此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董卓被殺死後,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覆滅,進入三國割據時期。
2、曹魏
魏國(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由於曹魏在三國中占據中原地區,國力遠勝於蜀漢和東吳。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兩晉南北朝的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在疆域上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在毌丘儉征伐高句麗後將朝鮮半島北部並入了版圖,南部諸州大致以秦嶺淮河與蜀、吳為界。
公元263年,攻滅蜀漢將益州和南中納入版圖,曹魏國土約達四百萬平方公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許昌
㈧ 誰知道許昌的歷史
概 況位於河南省中部,黃河以南。北靠經濟繁榮的省會鄭州市和歷史文化名城開封市,西靠煤城平頂山市,南接新發展的漯河市,東連農業資源豐富的周口地區。面積5002平方公里,人口425萬,轄1區2市3縣,83個鄉鎮,2326個行政村。
許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相傳遠古時期以許由為首的游牧部落曾在此活動,故稱許地。自大禹帝之子啟在這里建立華夏史上第一個國都夏都開始,盡管朝代更替,世事滄桑,許昌一直是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特別在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劉協都許,許昌又成為東漢王朝的統治中心和曹操的軍事大本營,兵家注目,名士雲集,創造了燦爛的建安文學,彪炳於中華文學史冊。唐、宋、元、明、清時,許昌均為郡、府、州治所在地。解放前許昌為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所在地。1949年2月成立許昌專員公署,轄14個縣市。1986年實行以市帶縣,許昌市為地級市。1997年8月襄城縣整建制劃歸許昌市。
自然環境地處伏牛山余脈向東平原過渡地帶,地勢大體由西向東南傾斜,東西長117公里,南北寬75公里,呈東西狹長地帶。最高點大洪寨海拔1150.6米,最低點海拔50.4米。西部和西北部為低山丘陵地帶,中部和東部是黃淮沖積平原。年平均氣溫14.3一14.6C,年平均降水量671一736毫米,無霜期為217.5天。全市總土地面積4996平方公里。截止1997年底,全市轄禹州市、長葛市、許昌縣、鄢陵縣、襄城縣、魏都區6個縣(市、區),82個鄉(鎮)。
經濟現狀國內生產總值為145.1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37.98億元,第二產業67.94億元,第三產業39.2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4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l8元。現有耕地面積384.93萬畝。現已建成以煤炭、電力、冶金、建材、機械、食品等為主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紅薯、穀子為主。經濟作物有煙草、棉花、油菜、芝麻、花生等品種。森林覆蓋率為13.9%。礦產資源以煤為主,還有耐火粘土、水泥灰岩、鐵、銅、水晶等22個品種。禹州市是全國著名的中葯材集散地之一,中葯材品種有847種,大宗珍貴葯材有白芷、何首烏、五味子、白附、天南星、紅花、全蟲、鹿茸等35種。土特產有鄢陵花卉,歷史達一千年,素有「花縣」之稱,其中臘梅常做貢品,有"鄢陵臘梅冠天下"之譽。鈞瓷出於神生鎮,有1000多年生產歷史。神生鈞瓷"窯變"成色,絢麗燦爛,因同一窯燒出的產品顏色各一,形成了鈞瓷無雙的獨特風格。
交通狀況境內公路總里程162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2.3公里。有國道107、311線穿過,全長138公里;省道6條共長281公里,縣鄉公路全長1163公里,專用公路全長38公里,其中二級公路313公里;晴雨暢通里程1249公里,橋梁268座7967延米,其中大中橋68座4829延米。鄉鎮公路晴雨暢通,1876個行政村通公路。有46公里京廣鐵路經過,市轄內有官亭、長葛、蘇橋、許昌等4個火車站,南部有孟寶鐵路29公里,轄區內有前聶、丁營、姜庄3火個車站。地方鐵路神鄲線經境內110公里,平禹線44公里。年客運量1529萬人,貨運量741萬噸,旅客周轉量74305萬人公里,貨物周轉量75765萬噸公里。民用汽車保有量21089輛,轄內有郵電局和所103處,電報電路70路,長話電路1562路,年郵電業務總量9432萬元。
交通規劃到2010年建成國家道主幹線京珠高速公路45.15公里,完成國道311線62公里及省道31線23公里的改建工程。到2000年全市2162個行政村通汽車,全市晴雨通車里程達1700公里,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36公里。到2010年全市公路總里程達2154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3.1公里。
名勝古跡許昌是省級歷史文化古城,旅遊資源以文物古跡為主。全市現有國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近百處。劃分為中心旅遊區、禹州旅遊區、長葛旅遊區、襄城縣旅遊區和鄢陵旅遊區。已推出的專項旅遊線路有:關羽之路(春秋樓、灞陵橋、關帝廟),三國旅遊線(三國真跡與名勝、漢魏名人故里、遺跡與墓冢),尋根朝敬旅遊(陳氏、方氏、許氏、鍾氏),民俗民風旅遊(禹州鈞瓷),風景游覽線(西湖公園、灞陵公園、鄢陵臘梅盆景園、白沙水庫、禹州橡膠壩、紫雲山風景區)。 現有古遺址56處,古墓葬37座,古碑刻27通,古建築20餘所,歷史名人故里17處,出土文物萬余件,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7處。宋代鈞台窯遺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