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千年中國白酒發展史
中國白酒發展歷史
白酒行業,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得到快速發展。
其一,從白酒的質量看,1952年全國第一屆評酒會評選出全國人大名酒,其中白酒4種,稱為中國四大名酒。隨後連續舉行至第五屆全國評酒會,共評出國家級名酒17種、優質酒55種;1979年全國第三屆評酒會開始,將評比的酒樣分為清:香、濃香、醬香、米香和其他香五種,稱為全國白酒五大香型,嗣後其他香發展為兼香、芝麻香,風型,豉想和特型5種,共稱為會同白前十大香型。
其二,從白酒產量看,1949年全國白酒產量僅為10.8萬噸,至1996年發展到頂峰為801.3萬噸,是建國初期的80倍。近幾年來基本穩定在350萬左右,全國注冊企業達3.7萬家,從業人員約幾十萬。
其三,從白酒稅利看,每年為我國創稅利約120億以上,僅次於煙草行業,其經濟效益歷來在酒類產品中名列前茅。
其四,從白酒科技看,中央組織全國科技力量進行總結試點工作,如四川糯高粱小曲操作法、煙台釀酒操作法、瀘州老窖、貴州茅台釀酒、山西汾酒和新工藝白酒等總結試點,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業內人士一致認為總結試點就是科研,而科研就是生產力。
其五,從白酒工藝看,它的生產可分小曲法、大麴法、液態法(新工藝白酒)和麩曲法,以傳統固態發酵生產名優白酒,新工藝法為普遍白酒,已佔全國白酒總
產量的70%。
其六,從白酒發展看,全國釀酒行業的重點在鼓勵低度的葡萄酒和黃酒,控制白酒生產總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節糧和滿足消費為目標,以認真貫徹「優質、低度、多品種、低消耗、少污染和高效益」為方向。
白酒是我國世代相傳的酒精飲料,通過跟蹤研究和總結工作,對傳統工藝進行了改進,如從作坊式操作到工業化生產,從肩扛背挑到半機械作業,從口授心傳、靈活掌握到有文字資料傳授。這些都使白酒產業不斷得到發展與創新,提高了生產技術水平及產品質量,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份寶貴的財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酒文化,將白酒行業發揚光大。
2. 中國最早八大名酒
中國八大名酒是茅台酒、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特曲、汾酒、西鳳酒、董酒、古井貢酒。
1、茅台酒,是中國大麴醬香型酒的鼻祖,被尊稱為「國酒」。它具有色清透明、醬香突出、醇香馥郁、幽雅細膩、入口柔綿、清冽甘爽、酒體醇厚豐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
茅台酒液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餘種。茅台酒香而不艷,在釀制過程中從不加半點香料,香氣成分全是在反復發酵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穩定在52°—54°之間,曾長期是全國名白酒中度數最低的。具有喉嚨不痛、也不上頭、能消除疲勞、安定精神」等特點。
2、五糧液,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以「包包曲」為動力,經陳年老窖發酵,長年陳釀、精心勾兌而成,並以「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酒味全面」的獨特風格聞名於世。
3、劍南春,前身劍南燒春,是正史記載的大唐御酒。《唐國補史》劍南春入載正史劍南春榮膺「大唐國酒」並被錄入《唐國補史》、《德宗本紀》,成為唯一載入正史的當代中國名酒。
1662年的清康熙初年,陝西三原縣人朱煜,因見綿竹水好,便移居至此,辦起了最早的曲酒作坊名「朱天益酢坊」。據《綿竹縣志》記載,當時的綿竹大麴達到了「味醇香,色味白,狀若清露」的美妙境地。
4、瀘州老窖酒,釀造技藝發源於古江陽,是在秦漢以來的川南酒業發展這一特定歷史時空氛圍下,逐漸孕育,興於唐宋,並在元、明、清三代得以創制、雛型、定型及成熟的。兩千年來,世代相傳,形成了獨特的、舉世無雙的酒文化。
5、汾酒,以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余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
歷史上,汾酒曾經過了三次輝煌。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被譽為最早國酒,國之瑰寶,是凝聚著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和勞動成果。
6、西鳳酒,古稱秦酒、柳林酒,是產於鳳酒之鄉的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柳林鎮的地方傳統名酒,為中國四大名酒之一。始於殷商,盛於唐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有蘇軾詠酒等諸多典故。西鳳酒無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艷,集清香、濃香之優點融於一體,以「醇香典雅、甘潤挺爽、諸位協調、尾凈悠長」和「不上頭、不幹喉、回味愉快」的獨特風格聞名。
7、董酒產於貴州遵義,因廠址坐落在北郊董公寺而得名。董酒公司主要產品為酒精度28~68度董酒。
董酒是我國白酒中釀造工藝非常特殊的一種酒品。它採用優質高梁為原料,以貴州大婁山脈地下泉水為釀造用水,小曲、小窖製取酒醅,大麴、大窖製取香醅,酒醅香醅「串香」而成。風格即有大麴酒的濃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回甜,還有淡雅舒適的「百草香」植物芳香。
8、古井貢酒,在中國釀酒史上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其淵源始於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將家鄉亳州產的「九醞春酒」和釀造方法進獻給漢獻帝劉協。以「色清如水晶、香純似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獨特風格,贏得了海內外的一致贊譽。
(2)評酒會有什麼歷史作用擴展閱讀:
中國八大名酒的評比:
1952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評酒會在北京舉行,全國的釀造專家、評酒專家和學者,從數以萬計的名酒中,評選出了八種國家級名酒:茅台酒、汾酒、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酒、紹興鑒湖黃酒(今古越龍山集團)、紅玫瑰葡萄酒(張裕)、味美思酒(張裕)、金獎白蘭地酒(張裕)。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對白酒共進行過五次的國際級評比,茅台酒、汾酒、瀘州老窖在歷次國家評酒會上都被評為名酒,五糧液、西鳳酒、董酒、古井貢酒在其中四次被評為名酒。
3. 「新八大名酒」和「老八大名酒」,兩者有何不同
中國酒事中,普遍認同最具權威性的,是1952年至1989年的五屆全國評酒會。評酒會評選出的名酒名單,成為老酒收藏者必知的基本常識。而這些名酒,亦是收藏界的香餑餑,有些甚至因為市場稀缺一酒難求,炒出數十萬元的高價。
白酒評比在此次評酒會上的歷史作用是重大的,因為它統一了各種主流香型的風格描述,這種對於香型的認可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消費者選購產品的一大標准。值得一提的是,清、濃、醬、米四大香型酒中,只有米香型白酒沒有一個代表性品牌能夠躋身中國名酒行列,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第三屆評酒會後,中國的白酒業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一時間,白酒市場風起雲涌,各廠家為了求生存發展、增進銷量都鉚足了勁。
「老八大」與「新八大」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評選的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酒、全興大麴、茅台酒、西鳳酒、汾酒、董酒,在陳年白酒收藏界俗稱「老八大名酒」。老八大名酒第三屆評酒會上西鳳、全興大麴落選,取而代之的則是劍南春和洋河大麴。這樣的組合,則被稱為「新八大名酒」。新、老八大名酒迄今仍是中國酒業之翹楚,其中不少名酒甚至一改形象,推出了華麗的高端產品——曾經的瀘州老窖 ,如今變成了國窖1573,全興大麴更名為水井坊,而洋河大麴則推出了以夢之藍為代表的高端系列。
4. 中國國酒是什麼酒
茅台
有著紅色彰顯的歷史
我們說茅台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國酒,還不僅僅在於它的悠遠的歷史,獨特的工藝,卓然的品質。同時,茅台對中國革命特殊的貢獻,也是任何其他產品不能比肩並提的。基於此,新中國剛一成立,茅台就被評為國酒。如同井岡山、遵義、延安一樣,她們哺育了中國革命,她們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名城、聖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就會給予她們特別的榮譽,就會永遠將她們對革命的貢獻銘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茅台,紅色彰顯的歷史始於中國工農紅軍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3月16日,紅軍攻佔茅台。為了保護遐邇聞名的茅台酒生產作坊不受損失,軍委政治部分別在茅台鎮上生產茅台酒最多的成義、榮和、恆興三家酒坊門口貼上布告:「民族工商業應鼓勵發展,屬於我軍保護范圍。私營企業釀制的茅台老酒,酒好質佳,一舉奪得國際巴拿馬大賽金獎,為國人爭光,我軍只能在酒廠公買公賣,對酒灶、酒窖、酒壇、酒甑、酒瓶等一切設備,均應加以保護,不得損壞,望我軍全體將士切切遵照。」從這張通告中可以看出紅軍對民族工業、對知名產品的高度重視。
為了歡迎紅軍,當地群眾捧出茅台酒。茅台酒好,當時紅軍的很多高級領導人都知道。紅軍工兵連長王躍南回憶說,他與毛澤東的警衛員陳奉昌從酒坊買酒回來,正巧碰上毛澤東同志,毛澤東問,你們提的么子?陳奉昌回答,買的酒,驅驅疲勞擦擦腿。毛澤東笑著說:「茅台是出名酒的地方,不過,用這酒擦腳太可惜了!」周恩來也向很多同志介紹「這是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了金獎的茅台啊」!
然而,對於當時的紅軍隊伍來說,茅台酒恢復疲勞的功能和治病療傷作用更是終生難忘。據參加過長征的我軍第一位女將軍李真後來回憶:「1935年3月,我們長徵到貴州仁懷縣茅台鎮。由於長途勞累和暫時甩掉蔣介石軍隊的圍追堵截,大家都希望能輕松一下。當時聽說當地酒好,芳香味美,大家很高興。有的用酒揉揉手腳,擦擦臉,擦過之後,真有舒筋活血的作用,渾身感到痛快。同志們喝了酒後,長途行軍的疲乏全消失了,因風寒而引起瀉肚子的同志喝了酒也好了。」
著名作家成仿吾在其《長征回憶錄》中寫道:「因軍情緊急,不敢多飲,主要用來擦腳,恢復行路的疲勞。而茅台酒擦腳確有奇效,大家莫不稱贊。」
抗戰末期,周恩來在重慶曾經對作家姚雪垠說:「1935年,我們長徵到茅台時,當地群眾捧出茅台酒來歡迎,戰士們用茅台酒擦洗腳腿傷口,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療瀉肚子,暫時解決了我們當時缺醫少葯的一大困難。紅軍長征勝利了,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勞。」
1949年末貴州剛一解放,中央就來電,要求貴州省委、仁懷縣委要正確執行黨的工商業政策,保護好茅台酒廠的生產設備,繼續進行生產。貴州省根據中央的指示,對成義、榮和、恆興三家燒房在經濟上給予有力支持,幫助其發展。對其老闆還給予政治待遇,在人民政府中安排了職位。1951年,貴州省將最大的成義燒房收購,並將另兩家燒房合並進來,成立了國營茅台酒廠。政府隨即調入得力幹部,投入大量資金擴大生產規模,茅台酒從此開始了欣欣向榮的歷史。
1949年10月,開國大典前夜,茅台酒就進了中南海懷仁堂,共和國的開國元勛們以此互為敬賀。據中新社報道:開國大典當晚的開國第一宴在北京飯店舉行,從廚師選擇到菜單酒品都經周恩來親自審定,主酒為茅台。國運興,國酒興,當年為紅軍療傷洗塵的茅台酒終於成為共和國的「開國喜酒」。
茅台酒雖然對中國革命做出了特殊貢獻,但是它從被尊為「開國第一酒」到兩年後的中國「國酒」,卻是在全國性的評酒會上評出來的。
1952年9月,中國有史以來的全國第一屆評酒會在北京舉行。周恩來總理不僅批准舉行評酒會,而且再三叮囑,要認真組織,嚴格把關,評出好酒。評酒會由中國專賣事業總公司主持,全國各地送來了上萬種參評樣酒,到評酒會正式開會前,已篩選出103種酒樣供評酒會品評。經過來自全國的釀造專家、評酒專家及學者的認真評品,最終選出並命名了中國八大名酒,茅台酒名列榜首,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的國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評選,既是歷史的認定,又是人民的認定,茅台酒被評為國酒當之無愧!
從此以後,茅台酒作為國酒,不僅成為規格最高、彰顯高貴的國宴酒、外交禮儀酒,而且成為中國民間彌足珍貴的上乘佳品。同時,黨和國家為了茅台酒的生產和質量保證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即使是在「文革」中,身患重病的周恩來總理仍在強調「不準污染茅台河水」。
199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50周年之際,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了一瓶50年的陳釀茅台,並為茅台酒廠頒發了收藏證書:「茲因茅台酒與共和國的世紀情緣和卓越品質而尊為國酒,暨在共和國五十華誕中以窖藏五十年之『開國第一酒』晉京獻禮而譽為歷史見證和文化象徵。現我館接受貴州茅台五十陳釀酒捐贈,並予永久收藏。」
這份收藏證書,從一個側面明確地肯定了茅台酒與中國革命的紅色情緣、特殊貢獻、卓越品質,以及茅台酒作為國酒的尊貴而崇高的地位。
5. 新八大名酒和老八大名酒,有什麼不同
首次定規,「老八大」出爐
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在北京召開,並首次制定了評酒規則,共評出國家級名酒十八種。其中白酒八種,黃酒二種,啤酒一種,葡萄酒類六種,露酒一種。 其中的八大名白酒分別是:茅台、古井貢、董酒、汾酒、五糧液、西鳳酒、瀘州老窖、全興大麴。由於後來評出了新八大名酒,這次評出的八大名酒便被稱為「老八大」。
」十七大「
然而,這個時期是上世紀80、90年代,正處改革開放後,我國商品經濟飛速發展,各酒企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市場條件下,受經濟利益的影響,全國評酒會的含金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為保護「中國名酒」這一稱號的權威性,國家毅然決定停辦全國評酒會。
1952年「四大名酒」已成「絕唱」,是全國白酒行業不可復制的巔峰。
坊間的說法更加直接,直接說「越評越不正規,期間開始有行業潛規則了,名酒評選活動變了味道。」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需求主導白酒消費,官方也沒有再進行組織評選活動。行業更是盛興「17大名酒之後,再無名酒」的說法,也有說「13大名酒之後再無名酒」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名酒不只是一個噱頭,對很多酒友來說確實是一種分辨好酒與否的辦法,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雖有「中國四大名酒」的說法,「中國十大名酒」的說法是不存在的,其實,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的酒企也在不斷發展和變化,要是現在還有評酒會,可能名酒榜也會重新洗牌呢?
6. 關於中國酒文化的文章
酒文化簡介
中國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國,中國是酒的故鄉,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是屬於物質的,但酒又融於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首先,中國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因此一切政治、經濟活動都以農業發展為立足點。而中國的酒,絕大多數是以糧食釀造的,酒緊緊依附於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的一部分。糧食生產的豐歉是酒業興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統治者根據糧食的收成情況,通過發布酒禁或開禁,來調節酒的生產,從而確保民食。康永盛世文化傳播
中國是酒的王國。酒,形態萬千,色澤紛呈;品種之多,產量之豐,皆堪稱世界之冠。中國又是酒人的樂土,地無分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少,族無分漢滿蒙回藏,飲酒之風,歷經數干年而不衰。中國更是酒文化的極盛地,飲酒的意義遠不止生理性消費,遠不止口腹之樂;在許多場合,它都是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一種文化消費,用來表示一種禮儀,一種氣氛,一種情趣,一種心境;酒與詩,從來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不僅如此,中國眾多的名酒不單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給人以美的啟示與力的鼓舞;每一種名酒的發展,都包容勞動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奮斗,英勇獻身,因此名酒精神與民族自豪息息相通,與大無畏氣概緊密相接。這就是中華民族的酒魂!與歐洲標榜的「酒神」,甚稱伯仲。似乎可以認為,有了名酒,中國餐飲才得以升華為誇耀世界的飲食文化。
酒,作為世界客觀物質的存在,它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精靈,它熾熱似火,冷酷像冰;它纏綿如夢縈,狠毒似惡魔,它柔軟如錦緞,鋒利似鋼刀;它無所不在,力大無窮,它可敬可泣,該殺該戮;它能叫人超脫曠達,才華橫溢,放盪無常;它能叫人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和煩惱到絕對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無忌,勇敢地沉淪到深淵的最底處,叫人丟掉面具,原形畢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它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徵,即酒神精神的象徵。
在中國,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學為源頭。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莊周高唱絕對自由之歌,倡導「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無何有之鄉」。莊子寧願做自由的在爛泥塘里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追求絕對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現象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種植業和釀酒業之神狄奧尼蘇斯為象徵,到古希臘悲劇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論高度,德國哲學家尼採的哲學使這種酒神精神得以升華,尼采認為,酒神精神喻示著情緒的發泄,是拋棄傳統束縛回歸原始狀態的生存體驗,人類在消失個體與世界合一的絕望痛苦的哀號中獲得生的極大快意。
在文學藝術的王國中,酒神精神無所不往,它對文學藝術家及其創造的登峰造極之作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因為,自由、藝術和美是三位一體的,因自由而藝術,因藝術而產生美。
因醉酒而獲得藝術的自由狀態,這是古老中國的藝術家解脫束縛獲得藝術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志氣曠達,以宇宙為狹」的魏晉名士、第一「醉鬼」劉伶在《酒德頌》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有扃牖,八荒為庭衢。」「幕天席地,縱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孰視不睹山嶽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這種「至人」境界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典型體現。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杜甫《獨酌成詩》)「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蘇軾《和陶淵明〈飲酒〉》)「一杯未盡詩已成,涌詩向天天亦驚。」(楊萬里《重九後二月登萬花川穀月下傳觴》)。南宋政治詩人張元年說:「雨後飛花知底數,醉來贏得自由身。」酒醉而成傳世詩作,這樣的例子在中國詩史中俯拾皆是。
不僅為詩如是,在繪畫和中國文化特有的藝術書法中,酒神的精靈更是活潑萬端。畫家中,鄭板橋的字畫不能輕易得到,於是求者拿狗肉與美酒款待,在鄭板橋的醉意中求字畫者即可如願。鄭板橋也知道求畫者的把戲,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誘惑,只好寫詩自嘲:「看月不妨人去盡,對月只恨酒來遲。笑他縑素求書輩,又要先生爛醉時。」「吳帶當風」的畫聖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後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聖」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李白寫醉僧懷素:「吾師醉後依胡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飛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懷素酒醉潑墨,方留其神鬼皆驚的《自敘帖》。草聖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於是有其「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古詩四帖》。
酒的起源
上天造酒說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說法。《晉書》中有關於酒旗星座的記載:「軒轅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飲食。」軒轅,中國古稱星名,共十七顆星,其中十二顆屬獅子星座。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邊緊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顆星。明朗的夜晚,對照星圖仔細在天空中搜尋,獅子座中的軒轅十四和長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則因亮度太小或太遙遠,而用肉眼很難辨認。
酒旗星的發現,最早見於《周禮》一書中,據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二十八宿的廉潔,始於殷代而確立於周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偉大發現之一。在當時天文科學儀器極其簡陋的情況下,能在浩焱的星漢中觀察到這幾顆並不怎樣明亮的「酒旗星」,給予命名並留下關於酒旗星的種種記載與傳說,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
"大體上,古酒約分兩種:一為果實谷類釀成之色酒,二為蒸餾酒。有色酒起源於古代,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於遠古與神農時代。《世本八種》(增訂本)陳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儀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為此種酒,恐是果實花木為之,非谷類之酒。谷類之酒應起於農業興盛之後。陸祚蕃著《粵西偶記》關於果實花木之酒,有如下記載:
(廣西)平樂等府深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猿酒。
若此記載真有其事,則先民於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採花作酒,自是可能。谷類釀成之酒,應始於殷。殷代農業生產盛,已為多數學者公認。農產物既盛,用之作酒,勢所必然。而殷人以酗酒亡國,史書所載,斑斑可考。(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猿猴造酒說
唐人李肇所撰《國史補》一書,對人類如何捕捉聰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極精彩的記載。
猿猴是十分機敏的動物,它們居於深山野林中,出沒無常,很難捉到,經過細致的觀察,人們發現猿猴「嗜酒」。於是,人們便在猿猴出沒的地方,擺上香甜濃郁的美酒。猿猴聞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連不前,接著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嘗。時間一久,終因經受不住美酒的誘惑,而暢飲起來,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這種捕捉猿猴的方法並非中國獨有,東南亞一帶的群眾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採用類似的方法。
猿猴不僅嗜酒,而且還會「造酒」,這在中國歷史的典籍中都有記載。清代文人李調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瓊州多猿.....嘗於石岩深處得猿酒,蓋猿酒以稻米與百花所造,一百六軋有五六升許,味最辣,然極難得。」的記載;清代的一本筆記小說中也道:「粵西平樂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百。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無獨有偶,早在明朝時期,這類猿猴「造」酒的傳說就有過記載。明代文人李日華在他的著述中,也有過類似的記載:「黃山多猿猱,春夏採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
昔年,《安徽日報》曾刊登老畫家程嘯天先生在黃山險峰深谷覓得「猴兒酒」的事情。這些不同時代人的記載,都證明在猿猴的聚居處,常常有類似「酒」的東西發現。由此也可推論酒的起源,當由果發酵開始,因為它比糧谷發酵容易得多。
酒是一種由發酵所得的食品,是由一咱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類產生的。酵母菌是一種分布極其廣泛的菌類,在廣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較高的水果中,這種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長。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節,收貯大量水果於「石窪中」,堆積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發酵,在石窪中將一種被後人稱為「酒」的液體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覺中「造」出酒來,是合乎邏輯與情理的。
儀狄造酒說
史籍中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記載。
一種說法叫「儀狄作酒撥,杜康作秣酒」。由字面看,是講他們在作不同的酒。「撥」,是一種糯米經過發酵加工而成的「酪糟兒」。性溫軟,其味甜,多座於江浙一帶。現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製醒糟兒。醋糟兒潔白細膩,稠狀的糟糊可當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頗近於酒。「林」,高粱的別稱。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由此看來,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粱酒創始人。
另一種說法是「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於儀狄」。意思是說,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時候,就有各種各樣的造酒的方法流行於民間,是儀狄將這些造酒的方法歸納總結起來,始之流傳於後世的。
儀狄是什麼時代的人呢?比起杜康來,古籍中關於儀狄的記載比較一致。例如《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中部認為他是夏禹時代的人。那麼,儀狄是不是釀酒的「始祖」呢?此說自古看法就不一致,甚至有與《世本》相矛盾的說法。例如孔子八世孫孔駙,說帝堯、帝舜部是飲酒量很大的君王。黃帝、堯、舜,部早於夏禹,早於夏禹的堯舜部善飲酒,他們飲的是誰人製造的酒呢?可見,說夏禹的臣屬儀狄「始作酒醪」並不確切。事實上用糧食釀酒是件程序、工藝都很難的事,單憑一個人力量是難以完成
評酒知識
對於飲料酒的品評鑒定,我國人民習慣稱之為評酒。
評酒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說它是一門技術,是因為我國和世界各國一樣,都要採用理化鑒定和感官鑒定兩種方法來對各種飲料酒進行品評;說它是一門藝術,是因為不同酒的色、香、味、體所形成的風格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和享受,使人「知味而飲"。加上酒是要求生命自由地、狂放地、藝術地表現在具體人身上,則對不同層次的藝術修養所帶來的藝術感覺更是千姿百態,奧妙無窮。
當然,只有能夠領略這種奧妙的人,才能談得上評酒。倘若嗅到酒氣就退避三舍,只能說老天沒賜予他這份福分。《漢書·食貨志》稱酒為「天之美祿」,祿者, 福也,不能享受這份福的人,自然也就沒福了。但是, 縱然是有福之人,不擇其香,不辨其昧,不思其品,不探其趣,來者不拒,只顧牛飲,地瓜乾子酒也喝,葯用酒精兌白水也解饞,喝不出藝術的感覺,喝不出品位, 似乎又是一種悲哀了。
蘇軾《書東阜子傳後》中自述:「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這是他對自己酒量的一種評估,又說「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是說他對酒的喜歡程序,既沒酒量,又如此熱衷,當然是對酒趣一一其中包括品評這種體現酒文化的痴情了。宋代詩人范成大也曾說: 「余性不能酒,士友之飲少者,莫余若。而能知酒者,亦莫余若也。口敢下「知、酒」的斷言,評酒自在其中了。
評酒的歷史在我國源遠流長,不少古代文人學士寫下了許多品評鑒賞美酒佳釀的著作和詩篇。明·袁宏道的《筋政》中說:「凡酒以色清味冽為聖。色如金 而醇苦為賢。色黑味酸國離者為愚。以糯釀醉人者為君子。以臘釀醉人者為中人。以巷醒燒酒醉人者為小人。」 清·梁紹圭《兩般秋雨庵隨筆》中對酒品的香、昧、色等方面均有精闢的品評論述。說明評灑在我國古代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十分關心這一古老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先後舉行了四屆全國評酒會議,對提高我國飲料酒的產品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前面提到的評酒的理化鑒定法,是藉助於各種科學儀器進行化學分析,准確地分析出不同酒類的組成成份,運用數字結果及互相比較,說明不同成份的數量對酒的品質關系,鑒定出對人體有害的成份的數量是否超出衛生標准。
感官鑒定就是通過人的感觀來對酒品進行鑒定。飲料酒是一種具有色、香、昧的味覺品,僅靠儀器的測定數值是不能全面地評價酒的品質優劣的。比如有的酒品在理化分析的數據方面,組成成份十分接近,而在風味上卻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這是因為一種酒品的獨特風格的形成,不僅決定於各種成份數量的多少,還決定於它們之間的協調、平衡、襯托、緩沖、掩蓋等關系, 而感官品評則正是綜合的復雜反映。
飲酒養生
古人對飲酒與養生保健的關系早就有所認識。《詩經·豳風》中便載有「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稱彼兕觥,萬事無疆」的詩句。上句的意思是說用酒幫助長嘉,下旬的意思是說舉胱敬酒祝長壽,都把酒和長壽聯繫到了一起。
由於條件所限,古人雖然無法准確地測定出酒中所合的各種成分,但他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所得出的經驗卻是非常具有秤學性的。根據現代科學測定,酒液中酒精含量較高,有害成分也就越高。如蒸餾酒和發酵酒比較,有害成分主要存在於蒸餾酒中,而發酵酒中部相對較少。高度的蒸餾酒中除合有較高的乙醇外,還合有雜醇油(包括升戊醇、戊醇、異丁醇、丙醇等)、醛類(包括甲醛、乙醛、糖醛等)、甲醇、氫氧酸、鉛、黃麴黴毒素等多種有害成分。人長期或過量飲用丁這種有害成分含量高的低質酒,就會中毒。輕者會出現頭暈、頭痛、胃病、咳嗽、胸痛、惡心、嘔吐、視力模糊等症狀,嚴重的則會出現呼吸困難、昏迷、甚至死亡。而低度的發酵酒、配製酒、如黃酒、果露酒、葯酒、奶等,有害成分極少,卻富合糖、有機酸、氨基酸、甘酒、糊精、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
開始的時候,古人認為質量皎高,有利於延年益壽的酒主要有黃酒、葡萄酒、桂花酒、菊花酒、椒酒等,後來才發展到白酒及以白酒為原料的各種葯酒。
發酵而成的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酒之一。合有豐富的氯基酸、多種糖類、有機酸、維生素等,發熱量較高。自古至今一直被視為養生健身的「仙酒」、「珍漿」,深受人們喜愛。這也是紹興等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一直盛行不衰,甚至成為宮廷和國宴用酒的重要原因。
葡萄酒合有校多的糖分和礦物質以及多種氦基酸、檸檬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是古人喜愛的一種養生酒。三國時的魏文帝曹丕曾經盛贊它「甘於曲櫱,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況親食之邪!」唐太宗李世民不僅十分喜愛飲用,而且還親見督造。大臣魏徵擅長釀制葡萄酒,他曾親自寫詩稱贊他釀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新修本草》已將葡萄列為補酒,認為它有「暖腰腎、駐顏色、耐寒」的功效。元人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稱它有「益氣調中,耐飢強志」的作用。李時珍也說葡萄酒有「駐顏色、耐寒」的作用。高濂在《運生八箋》中也將它列為「養生酒」。
桂花酒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為古人所飲用。屈原在《九歇)中說:「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這種祭把儀式上所用的桂酒,就是用桂花釀制的桂花酒,古代也叫桂醣、桂花醋、桂漿等古人認為桂為百葯之長 ,所以用桂花釀制的酒能「飲之嘉干歲」。《四民月今》裁,漢代桂花酒是人們敬神祭祖的佳品,祭里完畢,晚輩向長輩敬此酒,長輩們飲此酒後便會長壽。除此而外,桂花酒還是人們宴賓待客的上品。《漢書.禮樂志》說:「尊桂酒,賓八鄉。」不少封建帝王還將桂花酒作為禮品賞賜給大臣。歷代文人士大夫對桂花酒也贊不絕口,白居易曾用「線惠不香饒桂酒,紅櫻無色浪花細」的詩句來贊美桂花酒。宋代蘇軾更作有《桂酒頌》,可見古人對桂花酒的珍愛。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己了解丁菊花的葯用和食用價值。魏文帝曹丕認為菊花「輔體延年,莫斯之貴。」蘇軾也認為菊花的花、葉、根、責「皆長生葯也」。漢代,人們已用葯花釀酒。劉款《西京雜記》裁:「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古人認為菊花是經霜不凋之花,所以菊花酒可以抗衰老。《本草綱目》等醫書說菊花有去風、明目、平肝、清熱等功效,對老年人的聽見、視覺尤其有益,所以古代菊花酒倍受青睞,是重陽節的必備之物。
現代科學已證實丁古人的這些認識和說法是正確的。飲酒過量,不僅會使人的知覺、思維、情感、智能、行為等方面失去控制,飄飄然忘乎所以。還會摧殘人的肌體,導致營養障礙、精神失常、胃腸不適、肝臟損傷,甚至引起心臟、癌症等多種病變和中毒身亡的嚴重後果。長期過量飲酒者的患病率極高,死亡率也大。如果一個人長期過量飲酒:他的壽命便會縮短十至十二年。
飲法得當
也許有人認為,飲酒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其實則不然。飲酒實際上是一種境界頗高的藝術享受,有許多學問。特別是在古代,人們不僅注重酒的質量和強調節制飲酒,而且還十分講究飲酒的環境和方法,如什麼時候能飲、什麼時候不宜飲、在什麼地方飲酒、飲什麼酒、如何飲酒等,都有許多規矩和講究。比如關於飲酒的理想環境,昊彬就曾做過如下概括:
飲人:高雅、衰俠、直率、忘機、知己、故交、玉人、可兒。
飲地:花下、竹林、高間、畫舫、幽館、曲石間、平嘻、荷亭。另,春飲宜庭,夏飲宜效,秋飲宜舟,冬飲宜室,夜飲宜月。
飲候:春效、花時、情秋、瓣綠、寸霧、積雪、新月、晚涼。
飲趣:清淡、妙今、聯吟、焚香、傳花、度曲、返棹、圍爐。
飲禁:華誕、座宵、苦勸、爭執、避酒、惡譫、唷穢、佯醉。
飲闌:散步、歌枕、踞石、分匏、垂釣、岸岸、煮泉、投壺(《檀幾叢書全集》卷下昊彬《酒政三則》)。
具體而言,古人飲酒的經驗和方法主要表現在:
(一)飲時心境要好
古人認為,酒不能亂飲,只有在身體和情緒正常的情況下才能飲用。身體不適、過分憂愁或盛怒之時部不能飲酒。否則會損害身體健康。情人徐坷在《情裨類鈔》中談到飲食衛生時說:『於飲食而講衛生,宣研究食時之方法,凡遇憤怒或夏郁時,皆不宜食,食之不能消化,易於成病,此人人所當切戒者也。』飲酒更應如此,按中醫的理論說,人在發怒時,肝氣上逆,面紅耳赤,頭痛頭暈,如再飲酒,加上乙醇的作用,勢如火上澆油,更宜失控,以致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二)溫酒而喝
古人飲酒多溫熱了喝。商周時期的溫酒器皿等,便是有力的證明。酒為什麼要溫了喝呢?元人賈銘說:「凡飲酒宜溫,不宜熱」但喝冷酒也不好,認為「飲冷酒成手戰(即顫抖)。」明人陸容在《菽固雜記》中記裁了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經歷:「嘗聞一醫者雲:『酒不宜冷飲』頗忽之,謂其未知丹溪之論而雲然耳。數年後,秋間病痢,致此醫治之,雲:『公莫非多飲涼酒乎?』子宣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飲醇酒。醫雲:『丹溪知熱酒之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予因其吉而恩之,熱酒固能傷肺,然行氣和血之功居多;冷酒於肺無傷,而胃性惡寒,多飲之,必致郎滯其氣。而為亭飲,蓋不冷不熱,適其中和 ,斯無患害。」
此二人的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酒中除乙醇外,還合有甲醇、雜醇油、糠醛、丁醛、戊醛、乙醛、鉛等有害物質。甲醇對視力有害,十毫升甲醇就會導致眼睛失明,攝人量再多會危及生命。但甲醇的沸點是六十四點七攝氏度,比乙醇的沸點七十八點三攝氏度低,用沸水或酒精火加熱,它就會變成氣體蒸發掉。乙醛是酒的辛辣氣味的主要構成因素,過量吸人會出現頭暈等醉酒現象,而它的沸點只有二十一攝氏度,用稍熱一點的水即可使之揮發。同時,在酒加熱的過程中,酒精也會隨之揮發一些,這樣,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閏少丁許多,對人體的損害也就少些。當然,酒的溫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過熱了飲用,一是傷身體,二是乙醇揮發的太多,再好的酒也沒味了。
(三)「飲必小咽」
我們現代的許多人飲酒常講究乾杯,似乎一杯杯的幹才覺得痛怏,才顯得豪爽。其實這樣飲酒是不科學的。正確的飲法應該是輕酌慢飲。《呂氏春秋》說:「凡養生,……飲必小咽,端直無戾。」明龍遵釵在《飲食紳言)中說:「喝酒不宜太多大急,否則會損傷腸胃和肺。肺是心、肝、脾、腎、肺五臟中最重要的部分,好比帝王車子的車蓋,特別不能損傷。」情人朱彝尊在《食憲鴻秘》中也說:「飲酒不宜氣粗及速,粗速傷肺。肺為五臟華蓋,允不可傷。且粗速無品。」徐坷也認為:「急盥非所宜」,吃飯、飲酒都應慢慢地來,這樣才能品出味道,也有助於消化,不致於給脾胃造成過量的負擔。《調鼎集》中更明確地說:酒「忌速飲流飲」。
(四)勿混飲
元人貿銘在《飲食須知》中說:「飲食藉以養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己o,叢然雜講,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興禍患,是養生者亦未嘗不害生也。一酒也是如此,各種不同的酒中除都合有乙醇外,還合有其他一些互不相同的成分,其中有些成分不宜混雜。多種酒混雜飲用會產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會使人感覺胃不舒服、頭痛等。《清升錄》曾行誠人們:」酒不可雜飲。飲之,雖善酒者亦醉,乃飲家所深。「井舉一例說:」宛葉書生胡適,冬至日延客,以諸家群遺之酒為具。席半,客恐,私相告戒,適疑而問之,一人曰:『某忸君家百氏漿。』」
另外,葯酒也不宜用作飲宴用酒。葯酒中一般合有多種中草葯成分,如作飲宴用酒,某些葯物成分可能和食物中的一些成分發生矛盾,令人不適。
(五)空腹勿飲
中國有句古語叫「空腹盛怒,切勿飲酒」認為飲酒必佐佳餚。唐孫思邈《干金食治》中也提醒人們忌空腹飲酒。因為酒進入人體後,乙醇是靠肝臟分解的。肝臟在分解過程中又需要各種維生素來維持輔助,如果此時胃腸中空無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調、肝臟受損。因此,飲酒時應佐以營養價值比較高的菜餚、水果,這也是飲酒養生的一個竅門。當然,飲食後也不宜飲酒。
(六)勿強飲
飲酒時不能強逼硬勸別人,自己也不能賭氣爭勝,不能喝硬要往肚裡灌。張潮在黃九個《酒社芻吉》小引中說:「飲酒之人,有三種,其善飲者不待勸,其絕飲者不能勸。惟有一種能飲而故不飲者宜用勸,然能飲而故不飲,彼先已自欺矣,吾亦何為勸之哉。故恩謂不問作主作客,惟當率喜稱量而飲,人我皆不須勸。」情人阮葵生在所撰《荼余客話》中引陳畿亭的話說:「飲宴苦勸人醉,荀非即是客人,不然,變意谷也。君子飲酒,率真量情。文人懦雅,概有斯致。夫惟府井僕役,以通為恭敬,以譫為慷慨,以大醉為歡樂。」言語中雖然合有輕侮勞動群泉之意,但他說的不要勸人醉☆印是極為可取的。
(七)酒後少飲茶
自古以來,不少飲酒之人常常喜歡酒後喝茶,以為喝茶可以解酒。其實則不然。酒後喝茶對身體極為有害。李時珍說:「酒後飲茶,傷腎臟,腰腳重墜,膀胱冷痛,兼患痰飲水腫、消渴孿痛之疾。」未彝尊也說:「酒後渴,不可飲水及多啜茶。茶性寒,隨酒引入腎臟,為停毒之水。今腰腳重墜、膀胱冷痛,為水腫、消渴、孿」現代科學已證實了他們所說的酒後飲茶對腎臟的損害。據古人的養生之道,酒後宜以水果解酒,或以甘蔗與白蘿熬湯解酒。
◎飲酒詩的分類
一、宴會酒
二、餞行酒
三、傳統節日酒
四、獨酌、閑飲、詠懷酒
五、邊塞、軍中酒
六、祭祀神靈、村社酒
七、展現社會不合理的酒詩
7. 茅台酒被尊稱為「國酒」,有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的作用嗎
茅台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同時也是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之一。茅台酒之「貴」,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而茅台酒的歷史文化也是其堅實的後盾;全國評酒會對貴州茅台酒的風格作了「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的概括。茅台酒的醬香型白酒是純糧自然發酵的純天然產品。不添加任何香味成分(包括色素、甜味劑、香精等),這在國內外所有白酒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資源獨特性「國酒」的品牌價值:在「全球市值公司排行榜」中, 「茅台」以接近7000億元人民幣的品牌價值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白酒品牌,品牌價值比超過了「中石化」,「中石油」;在同類商品中,茅台的品牌價值超過了軒尼詩、酩悅香檳和人頭馬。
8. 關於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歷史史實
在瀘州老窖國寶窖池所在地瀘州南城營溝頭,在明清時代有著一條很深很長的酒巷。酒巷附近有8家手工作坊坊,據說瀘州最好的酒就出自這八家。其中,酒巷盡頭的那家作坊因為其窖池建造得最早,所以,在8家手工釀酒作坊中最為有名。人們為了喝上好酒,都要到巷子最裡面那一家去買。
傳說在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的時候,中國洋務運動的代表張之洞出任四川的學政,他沿途飲酒做詩來到了瀘州,剛上船,就聞到一股撲鼻的酒香。他心曠神怡,就請僕人給他打酒來。
誰知僕人一去就是一個上午,日到中午,張之洞等得又飢又渴,才看見僕人慌慌張張抬著一壇酒一陣小跑。正在生氣之間,僕人打開酒壇,頓時酒香沁人心脾,張之洞連說好酒,好酒,於是猛飲一口,頓覺甘甜清爽,於是氣也消了,問道,你是從那裡打來的酒?
僕人連忙回答,小人聽說營溝頭溫永盛作坊里的酒最好,所以,小人倒拐拐,走彎彎,穿過長長的酒巷到了最後一家溫永盛作坊里買酒。張之洞點頭微笑:「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溫永盛是瀘州老窖在清代的商標名,明代叫舒聚源,舒家經歷了8代,最後舒家搬遷了,才把窖池賣給了溫家,溫家經歷了14代,所以,瀘州老窖在明清兩代有著22個掌門人歷史。
直到解放後的公私合營。如今,那條彎曲的酒巷也修建成宏偉的國窖廣場,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故事卻從這里飛出,伴著瀘州老窖的酒香,香透了整個中國名酒歷史。
(8)評酒會有什麼歷史作用擴展閱讀:
酒香不怕巷子深,也作」酒好不怕巷子深「,意思就是說如果酒釀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會有人聞香知味,慕名前來品嘗。陳窖一開香千里,要真正吸引酒客(消費者),讓他們不會因為巷子深而怯步,就需要在釀造上下大功夫。
物理原理:擴散現象。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無規則運動,酒精分子可以從深巷擴散到很遠地方,使人聞得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酒香不怕巷子深
9. 茅爺爺醬酒是指什麼酒
醬香型白酒因有一種類似豆類發酵時的醬香味而故名。但是醬香型的確立還是有一段故事的:中國成立後為了振興釀酒工業,輕工業部在1952年的時候舉辦了第一屆評酒會。
這次的評酒會雖然給酒行業帶來了榮耀和聲譽,但是因為當時對釀酒沒有科學深入地研究,只能根據「品德優良」、「廣受好評」、「歷史悠久」等條件來評選名酒。
隨著釀酒技術的不斷提升研究人員發現,雖然都是白酒,但是由於原料、工藝、發酵設備不同產出的白酒的差異很大,為香型的確立打下了基礎。20世紀60年代由李興發帶領的工作組,分析出了茅台鎮酒的三種典型香氣,分別是:"醬香」、「醇甜」、「窖底」。
到了第三屆全國評酒會(1979年)的時候,按照糖化發酵劑和將白酒分為5種香型: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不屬於前4種香型的白酒都統稱為其他香型。中國白酒從此開始有了香型的劃分,並確立了各香型的風格特點。
10. 中國老八大名酒是哪些
中國八大名酒是茅台酒、五糧液、古井貢酒、劍南春、瀘州老窖特曲、汾酒、西鳳酒、董酒。
中國八大名酒的掌門回顧酒企發展歷程,探討中國酒行業發展未來。
1952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評酒會在北京舉行,全國的釀造專家、評酒專家和學者,從數以萬計的名酒中,評選出了八種國家級名酒:茅台酒、汾酒、西鳳酒、瀘州老窖特曲酒、紹興鑒湖黃酒(今古越龍山集團)、紅玫瑰葡萄酒(張裕)、味美思酒(張裕)、金獎白蘭地酒(張裕)。
60年過去後,八大名酒再聚首。
高峰論壇上,來自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劉員,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分會秘書長趙建華,以及八大名酒的掌門人季克良、張良、李秋喜、徐可強、傅建偉、周洪江等表示:
2012年,是對中國名酒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的一年,中國名酒將要重新審視未來的發展道路,在傳承過去60年輝煌的同時,闖出一條更加適合自身發展的名酒之路。
論壇包括中國名酒60年發展進取之路、中國名酒的「創新·未來」、歷史新起點上的企業戰略、全球化競爭格局下與中國名酒應對戰略等5個議題。
「中國酒都」貴州仁懷市中醬酒業連鎖集團的代表認為,未來酒水營銷模式,或將邁向連鎖經營。這種運營方式,將在酒行業營銷中呈現一種集中性、規模性、品牌性、合作性的連鎖銷售風格,達到整合資源,規范市場,統一推廣,集中銷售,確保質量,平抑價格,放心消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