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植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多久

植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多久

發布時間:2022-11-12 08:46:12

Ⅰ 人類對植物的認識最早可以追溯到什麼時候

人類對植物的認識和使用,最早要追溯到遠古的舊石器時代,這些認識都是人類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通過採集不同植物的種子、莖、根和果實的過程中慢慢累積起來的。在希臘、埃及、巴比倫、中國、印度等文明古國中,有很多的有關植物知識的記述。如中國《詩經》就記載了古人「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Ⅱ 我們把植物作為食物有多久了

人類一向以植物為食。數百萬年來,我們的祖先以各種果實、葉片和種子等雜食維生。農耕帶來了定居生活、產生了人類文明,造就了第一批城市。

在希臘和羅馬神話所描述的黃金時期,大地自行滋長萬物,無須耕作,而人類則只吃堅果和果實。

但在另一方面,人類攝取的植物食品也隨著文明歷程而不斷減少。蔬果漸漸成為輔食、裝飾,甚至變得可有可無。

直到最近我們才開始了解,人類身體要長期維持健康,需要富含蔬、果、香草和香料的多樣化飲食。

糧食,最早是作為肉的替代品出現的。這一點無論是在中國還是西方都一樣。

人們大約在1萬年前開始培育各種穀物、種子類莢果和塊莖(小麥、大豆、土豆),這些植物不但能量高、蛋白質成分豐富,而且還能大量栽植、儲藏。

因為掌握了食物供給流程,所以單憑一小片土地養活了眾多人口。

中華文化以糧食為神聖,即「民以食為天」。出自《書經》的成語「暴遣天物」形容用糧食喂禽獸是傷天害理的事情。

神農嘗百草中的「百草」指的其實是無數植物。人們普遍認為嘗百草是中草葯的發明史,但主人公是「神農」而不是「神醫」。

百草之所以在後事被歸為醫葯,大概是因為後人們更關心治病,一般人多是從醫葯常識的角度聽說「嘗百草」的。

最基本的草葯朽《神農本草經》約成書於秦漢時代。早期的中華文化食與醫不分,但更早的古書說得很清楚:神農求的是「可食之物」。

當找不到獵物沒有肉吃了,部落群體們開始一起吃草。剛開始能吃的都吃,慢慢發現那種有穗的草,上面的籽粒特別解飽。《禮記·祭法》說,神農選出了上百種谷類。

今天我們可以了解,谷穗上細小的穀粒跟果子一樣屬於植株的精華,是太陽能熱量的高度凝聚,秋天這些穀粒會變得「實成」,「糧食」的概念才算形成。

華夏祖先們從沒肉可吃到找出和肉類類似的新食物——「糧食」,其中經歷的曲折是可以想像的。

西方從畢達哥拉斯時代至今,有不少個人和團體都只吃素食,有宗教原因,也有避免其他動物因人類而受苦。

然而對於歷史上的多數人而言,吃素也是被迫的,因為肉的獲取成本要遠高於栽培穀物和塊莖。

小麥是人類最早栽培的食用植物之一,和其他溫帶穀物相比,小麥算是很難照料的作物。小麥在溫暖、潮濕地區很容易受到疾病感染,比較適合種在低溫氣候區。

不過在全球范圍的分布依然比不上黑麥和燕麥。

小麥在歷史上長期缺席,在17世紀早期傳入美洲,19世紀卷土重來成為歐洲全境的主要作物。

因為這些歷史文化淵源,人們至今抱有一種觀念:「植物是人類最早的食物,也因此是唯一適當的食物」。

素食料理師們可以用穀子、豆子和堅果調理出味道甘鮮、質地耐嚼的料理。他們利用種子的蛋白質萃取出可製成肉類蛋白質般的纖維,還能發酵醞釀出甘鮮的肉品風味。

比如麵筋、豆皮和腐竹,主要原料是小麥和大豆。

如果把種子混合料理,其中的全谷帶有嚼勁,豆類提供較柔軟的質地,還能帶來甜味和復合風味,堅果會讓味道更顯濃郁,甚至讓「素肉」散發出烘烤的味道。

除了小麥和稻穀等植物種子之外,我們吃的的植物食品中最重要就是果實和蔬菜。

曾經關於西紅柿是水果還是蔬菜,有這樣一場案例:

19世紀90年代,紐約一名進口商認為番茄是水果,所以他他進口的番茄享有免稅資格,根據當年法令規定應該得以免繳進口關稅。

但海關裁定番茄是蔬菜,必須繳納關稅。

美國最高法院認定,番茄「通常在晚餐時加入或搭配湯、魚、肉食,因此是主餐的一部分,而不是像水果那般通常作為點心食用」。

因此,番茄是蔬菜,進口商必須繳稅。

嫁接法在中世紀時代就有了,羅馬人征服歐洲時帶去了喬木果實、藤蔓、甘藍,還有大量使用香料的習性。人們從合適喬木上砍下成長中的嫩枝,接到其他植株上。

當時叫得出名字的蘋果約有25種,梨則有35種。果實可採用浸漬法保藏,連果柄整顆泡在蜂蜜裡面,美食家阿比休斯Apicius還曾提出過一份腌漬桃子的食譜。

根據希臘人和羅馬人的膳食,就可以看出現代西式料理的大致樣貌。

希臘人喜愛 萵苣 ,也習慣在餐後吃水果。羅馬人開始和結束用餐時也都會食用 萵苣 ,還拿水果當甜點。不過在中世紀食譜中收入的蔬菜料理種類很少。

約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來自遠東地區的胡椒已經納入食材,而且很快就成為古代世界最熱門的香料。

根據留存下來的羅馬食譜,當時擺上桌的食物幾乎都會添加數種濃郁的調味料。

14世紀的調味醬食譜和阿比休斯的配方很像,英國的生菜沙拉雖然沒有萵苣,味道卻一向辛辣。

根據考古證據研判,最初歐洲似乎靠小麥、蠶豆、豌豆、蕪菁、洋蔥、蘿卜和甘藍維生。

公元前3500年左右,玉米、豆類、硬皮南瓜、番茄和酪梨已經成為中美洲的重要作物,秘魯各聚落則極其仰賴馬鈴薯(土豆)。

亞洲北部(也就是我們)一開始是栽種粟、甘藍的近親、大豆,還有蘋果、桃子家族等喬木類果實。南亞種植米、香蕉、椰子、薯蕷、甘藍近親還有柑橘類果實。

非洲原住民的作物包括幾種近緣卻又各具特色的粟、高粱、稻和香蕉,還有薯蕷和豇豆。

到了約5000年前,蘇美爾和埃及發展出最早的文明,今日人們食用的當地原生植物在那時多半都已納入食材。中東和亞洲間的往來貿易也可追溯至遠古。

根據公元前1200年左右埃及的文獻記載,當時已有為數龐大的斯里蘭卡肉桂貢品。

由上可見,過去5個世紀以來,植物也協助塑造世界史,其中香料植物的作用不容小覷。

香料與香草的區別在於,香草取自植物的綠色部位,通常都是葉片,像是歐芹、百里香和羅勒等。而香料通常都是種子、樹皮和地下莖,如黑胡椒、肉桂和姜等。

香料的起源於人類的嗅覺和味覺。

人類最早的祖先是雜食性的:在非洲草原可以找到的任何食物,他們都可以吃下,從動物腐屍上的殘肉,乃至堅果、果實、葉片和塊莖。

人們靠味覺和嗅覺來判斷第一次見到的東西能不能吃。

甜味代表滋養的糖分,苦味代表毒性生物鹼,惡臭表示腐敗危險。也藉助這類感覺來辨識、回憶先前遇到的東西所帶來的結果。

由於吃的東西千變萬化,涵蓋的食物可能有好幾百種,因而腦中也有許多風味可供比對。

大約1萬年前,人類發展出農耕技術。食物也改成了穩定且較為單調的食物:小麥、大麥、米飯和玉米等,以此來維生。

這些糧食含有豐盛的能量和豐富的蛋白質,但都較清淡乏味。這時人們腦中可供比對的風味所剩不多,不過仍然保有味覺和嗅覺感受。

水果蔬菜這些植物食物對身體是有好處的,而香料和香草的作用更甚。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香草和香料具有醫療價值,並且有事實根據。

首先植物是生化發明大師,也一向是眾多重要葯物的來源, 比如阿司匹林、毛地黃、奎寧和紫杉醇等。

香草和香料特有的酚類和萜烯類化合物,具備3項顯著的效益。

酚類化合物 通常具有抗氧化活性,奧勒岡、月桂葉、蒔蘿、迷迭香和姜黃都是效用數一數二的例子,

抗氧化物 對身體很有益,能保護DNA、膽固醇顆粒和其他身體重要材料免受損傷,對也能延緩食物變味。

萜烯類 無法預防氧化,不過它們確實能抑制身體製造出會損傷DNA 的致癌分子,並協助控制腫瘤成長。

有些酚類化合物和萜烯類物質本身就是抗炎物質,能調節身體對細胞損傷所產生的反應,否則一旦反應過度,會提高心臟病和癌症發作的概率。

而至於食用香草和香料是否能大幅度降低罹患任何疾病的風險,這點我們並不清楚。

古代歐洲人迷戀香料,過去地中海一帶和歐洲的人們都靠阿拉伯商人買賣香料, 肉桂、胡椒和姜 都是來自熱帶亞洲地區珍寶。

這促使了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發展航海技術,成為文藝復興時代的海上強權。

哥倫布、達·伽馬、卡伯特和麥哲倫不斷探尋通往印度群島的新航路,就是為了突破威尼斯和南阿拉伯的古代貿易壟斷,以直接取得肉桂、丁香、肉豆蔻和黑胡椒。

雖然探尋之路失敗了,但找到了美洲大陸。

雖然美洲新大陸找不到最初想要的香料,但美洲的新蔬菜也多半都能適應歐洲氣候,因此菜豆、玉米、南瓜、番茄、馬鈴薯和甜辣椒最後都成為歐洲新料理的主要食材。

辣椒一度是美洲重要的香料,歐洲和亞洲一向用芥菜籽來調味,有時也用姜。

一顆植物的組成包括帶土味的根部、苦辣醒腦的葉片、芳香的花朵、讓人滿口生津的果實、帶堅果風味的種子,還有甜、酸、澀、苦、辣以及成千上萬種芳香氣味。

植物不能像動物那般自由移動,而為了適應這種無法移動又毫無遮蔽的處境,它們發展出整套高明的化學本領。

事實顯示,這個繁茂而蓬勃的多樣世界,卻是由單純、嚴苛的環境孕育而成。

它們以泥土、水和岩石等最單純的材料,再加上空氣和陽光,建構出自己的生命,並將泥土轉換成所有動物賴以生存的食物。

植物用色彩、味道和氣味來威嚇敵人並吸引朋友,這些化學反應造就了我們視覺美感和味覺美味的來源。

而保護植物免受日常化學壓力威脅的物質,也同樣能保障我們平安。

所以,當我們吃下蔬菜、果實、穀物和香料,也就是吃下對我們生命有益的食物,同時也向我們的生命打開一個感官的、愉悅的繽紛世界。

Ⅲ 白芷植物發現距今多少年

白芷(拉丁文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圓柱形,莖基部徑2-5厘米,基生葉一回羽狀分裂,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果實長圓形至卵圓形。 以根入葯,有祛病除濕、排膿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風寒感冒、頭痛、鼻炎、牙痛。赤白帶下、痛癤腫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區有栽培,多自產自銷,少數調省外。一般生於林下、林緣、溪旁、灌叢和山穀草地。
栽培白芷歷史悠久,有史記載的可以追溯到600年前。據1253年成書的《濟生方》記載,明朝時期,遂州有席、黃、呂、曠四大家族,他們均有人在外地做官,分別從江浙帶回種籽,試種後立即成功,於是在家族內推廣,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漸漸形成氣候。

Ⅳ 植物起源於何時距今多少億年

植物起源中心理論
19世紀以來,許多植物學家開展了廣泛的植物調查,並進行了植物地理學、古生物學、生態學、考古學、語言學和歷史學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先後總結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理論。
1.德坎道爾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論
通常認為,德坎道爾是最早研究世界栽培植物起源的學者。他通過植物學、歷史學及語言學等方面研究栽培植物的地理起源,出版了《世界植物地理》(1855)、《栽培植物的起源》(1882)這兩部著作。他在《栽培植物起源》(1882)一書中考證了247種栽培植物,其中起源於舊大陸的199種,占總數的88%以上。他指出這些作物最早被馴化的地方可能是中國、西南亞和埃及、熱帶亞洲。
2.瓦維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學說
世界上研究栽培植物起源最著名的學者是瓦維洛夫(Н.И.Вавилов),他綜合前人的學說和方法來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問題。1923 - 1931年,他組織了植物考察隊,在世界上60個國家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察,搜集了25萬份栽培植物材料,對這些材料進行了綜合分析,並做了一系列科學實驗,出版了《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書,發表了「育種的植物地理基礎」的論文,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學說,把世界分為八個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論述了主要栽培植物,包括蔬菜、果樹、農作物和其它近緣植物600多個物種的起源地。
3.勃基爾的栽培植物起源觀
勃基爾(I. H. Burkill)在《人的習慣與栽培植物的起源》(1951)中系統地考證了植物隨人類氏族的活動、習慣和遷徙而馴化的過程,論證了東半球多種栽培植物的起源,認為瓦維洛夫方法學上主要缺點是「全部證據都取自植物而不問栽培植物的人。」他提出影響馴化和栽培植物起源的一些重要觀點,如「馴化由自然產地與新產地之間的差別而引起。」對馴化來說「隔離的價值是絕對重要的。」
4.達林頓的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達林頓(C. D. Darlington)利用細胞學方法從染色體分析栽培植物的起源,並根據許多人的意見,將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劃為9個大區和4個亞區,即(1)西南亞洲;(2)地中海,附歐洲亞區;(3)衣索比亞,附中非亞區;(4)中亞;(5)印度 - 緬甸;(6)東南亞;(7)中國;(8)墨西哥,附北美(在瓦維洛夫基礎上增加的一個中心)及中美亞區;(9)秘魯,附智利及巴西 - 巴拉圭亞區。他的劃分除了增加歐洲亞區以外,基本上與瓦維洛夫的劃分相近。
5.茹科夫斯基的栽培植物大基因中心
茹考夫斯基(Л. М. Жуковский)1970年提出不同作物物種的地理基因小中心達100餘處之多,他認為這種小中心的變異種類對作物育種有重要的利用價值。他還將瓦維洛夫確定的8個栽培植物起源中心所包括的地區范圍加以擴大,並增加了4個起源中心,使之能包括所有已發現的栽培植物種類。他稱這12個起源中心為大基因中心。這12 個大基因中心(圖1-2)。大基因中心或多樣化變異區域都包括作物的原生起源地和次生起源地。1979年荷蘭育種學家澤文(A. C. Zeven)在與茹考夫斯基合編的《栽培植物及其近緣植物中心辭典》中,按12個多樣性中心列入167科2 297種栽培植物及其近緣植物。書中認為在此12個起源中心中,以東亞(中國 - 緬甸)、近東和中美三區是農業的搖籃,對栽培植物的起源貢獻最大。然而,由於12個「中心」覆蓋的范圍過於廣泛,幾乎包括地球上除兩極以外的全部陸地。
6.哈蘭的栽培植物起源分類
哈蘭(J. R. Harlan,1971)認為,在世界上某些地區(如中東、中國北部和中美地區)發生的馴化與瓦維洛夫起源中心模式相符,而在另一些地區(如非洲、東南亞和南美—東印度群島)發生的馴化則與起源中心模式不符。他根據作物馴化中擴散的特點,把栽培植物分為5類。
植物的特點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說它可以藉助光能及動物體內所不具備的葉綠素,利用水、礦物質和二氧化碳生產食物。釋放氧氣後,剩下葡萄糖——含有豐富能量的物質,作為植物細胞的組成部分。
據信,所有植物的祖先都是單細胞非光合生物,它們吞食了光合細菌,二者形成一種互利關系:光合細菌生存在植物細胞內(即所謂的內共生現象)。最後細菌蛻變成葉綠體,它是一種植物通常是不運動的,因為它們不需要尋找食物。

Ⅳ 最早的蕨類植物生長在多少年前

大約在2.6億年到1.36億年前,蕨類植物的優勢漸漸被裸子植物所取代。到了1億年前,地球上的氣候發生了變化,之後又出現了幾次冰川時期,大多數的裸子植物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被子植物,它們一直繁榮直到現在。

在無比殘酷的自然選擇之下,多數的種類由於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被淘汰了,只有極少部分的種類,由於軀體結構的不斷變化而變得適應性強,成了少數的「倖存者」。那麼,遠古時代就已經出現的蕨類植物為什麼能夠存活到現在?現代蕨類植物還能夠進化嗎?

其實,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低等級的生物是不會完全消失的,也不會進化到結構更為復雜的等級。正因為這樣,現今世界上才會存在結構復雜的被子植物和結構簡單的單細胞藻類植物。這里有一點必須說明,那就是生物的進化是不可逆的,某些已經進化的植物也不可能再回到祖先的形態。現代蕨類植物雖然和幾億年前的蕨類植物都屬於同一個類群,但是它們的構造及器官都不是原先的樣子,而且現在的自然條件也不再是當初種子植物出現時的狀況,因此,現代蕨類植物不可能再進化成種子植物。

Ⅵ 我國觀賞植物栽培歷史追溯到多少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一些植物花形、花色或葉形、葉色或姿態等給人以美感,為人們所喜愛,可被稱為觀賞植物。
觀賞植物為人們栽植於公園中、道路邊以及盆栽陳設於室內,一方面可美化環境,另一方面因為植物具有凈化空氣,調節氣溫、濕度等功能,所以可以改善環境質量。
根據植物可供觀賞的部位、結合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可將觀賞植物分為觀花、觀果、觀葉、藤蔓類、行道樹和庭園樹、地被植物等。

Ⅶ 植物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最早陸地植物出現在七億年前

第一批從海洋「遷移並落戶」到曾經是一片荒蕪、滿是岩石的陸地上的植物和真菌類要比我們以往所設想的還要早上幾億年。這是8月10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們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迄今為止,基於早期發現的化石,科學家們一直相信最早出現在乾渴陸地上的植物和真菌類距今大約有4. 8億年的歷史。然而,這次新發現的結果表明,最早苔蘚式的陸地植物出現在7億年前,而地衣式的陸地真菌類則要更早地追溯到13億年前。

領導此次研究工作的進化論生物學家布萊爾·黑格表示說:「這實在是太早了!」他研究了很多那些早期生物體「後代」的基因,最終發現其中有119種基因與現存的真菌類、植物和動物都很類似,而這些生物正好可以滿足科學家們把他們作為「分子鍾」的標准,通過「分子鍾」的分析,研究者們把最早出現陸地植物的時間又提前了幾億年。

此項研究結果不僅僅是把最早的陸地植物歷史向前追溯了幾億年,而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它暗示了一種關於生態變化的全新可能,這一可能性把兩種現象緊緊地聯繫到了一起:地球溫度的下降,又稱為「雪球地球」和動物進化的加速,就此我們可以談到「寒武紀爆炸」以及早期植物的出現。寒武紀是古生代地質時代的一個時期,也可代表古新世時代第一時期的岩石體系以及沉積物,它以海洋的溫暖和陸地的荒漠為特徵。

布萊爾是這樣解釋這種可能性的:沒有人曾經把「雪球地球」和「寒武紀爆炸」跟陸地上出現植物生命聯系起來,因為沒有人想到植物的生命可以一直延續存在到這兩個事件發生以後。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突然的物種激增,進而導致了這場生物進化論進程中的「宇宙大爆炸」已經成為科學家們的研究中心。布萊爾說現在還沒有任何被廣泛接受的理論可以說明引發「寒武紀爆炸」的初因,然而至今更多的解釋都是集中在地質事件的產生和消亡中。例如:它有可能與古代超級大陸的崩潰和地球磁極的逆轉有關。而此次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研究無疑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探討了這些古生物時代生態及物種的演變軌跡。

植物和大氣有著某種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植物沒有從海洋中漂流到陸地上之前,地球曾經是一片貧瘠的荒地,到處是岩石,有的甚至是埋藏在冰面以下。布萊爾·黑格和他的研究同伴們作了這樣的假設:當植物出現在陸地上時,它們通過清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而使地球的氣溫下降。很多的植物都可以消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而增加氧氣的含量。從我們今天的觀點看來這正是全球變暖的逆反現象,與我們燃燒燃料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的行為相比也恰恰相反。與此同時植物也釋放出更多的氧氣到大氣中,所以一個比較被廣泛接受的看法是「寒武紀爆炸」可能與當時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增加有關,因為氧氣的缺乏可能會限制動物的身形,一個動物長得越大,它對氧氣的需求量也越高。有理由相信植物使大氣中氧氣的含量增進到了一定的水平,而這些氧氣足夠使動物開始發育它們的骨骼、長得更大、進化得更多樣化。

Ⅷ 植物大約有多少年的歷史

距今二十五億年前元古代,地球史上最早出現的植物屬於菌類和藻類

Ⅸ 火麻這種植物已經存在多少年了有很久的歷史嗎

是的,火麻這種古老而又神奇的植物,迄今已有8000多年歷史。無論是在中國還是西方國家,人類使用火麻的歷史都由來已久。公元前2800多年前,神農氏就教導百姓種植和使用火麻;《呂氏春秋》《齊民要術》和《黃帝素問》都稱「麻、麥、稷、黍、豆」為五穀,其中「麻」為五穀之首;美國的《獨立宣言》就寫在火麻製造的紙張上;據世界哥倫比亞史記載,火麻是世界最早的纖維紡織物。

Ⅹ 植物在地球上有怎樣的發展史

大約30億年前,地球上已出現了植物。最初的植物,結構極為簡單,種類也很貧乏,並且都生活在水域中;經過數億年的漫長歲月,有些植物從水中轉移到陸上生活。

閱讀全文

與植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