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寇準是歷史上什麼人物

寇準是歷史上什麼人物

發布時間:2022-11-12 19:25:58

Ⅰ 宋代著名宰相寇準,有什麼特殊的嗜好

宋代著名宰相寇準,有愛喝酒、愛擺闊、愛跳舞的特殊的嗜好。

寇準喜歡跳舞,尤其是一種「折枝舞」。這是西域的一個地名。折枝舞品種豐富,蒼勁活潑,婀娜俏麗,舞袖時而下垂,時而翹起,十分優美。寇準每次宴會都會跳折枝舞,而且會持續一整天。當時人們笑稱寇準為「哲智癲」,有點現代舞白痴的味道。神統治時期,沈括曾經在寇準的一次宴會上遇到一個曾經是舞女的老尼姑,據說寇準舞跳得相當好。以上就是對宋代著名宰相寇準,有什麼特殊的嗜好這個問題的解答。

Ⅱ 寇準是什麼朝代的人

寇準是宋代(北宋)的人。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授大理評事及知巴東、成安二縣。為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太宗重用,三十二歲時拜樞密副使,旋即升任參知政事。真宗即位後,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與參知政事畢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當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圍了澶洲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寇凖反對南遷,力主真宗親征,從而穩定了軍心,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復宰相職務。後因參與宮廷權力斗爭,被丁謂等人排擠,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天聖元年 (1023年),病逝於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詔為其立神道碑,並親於碑首撰「旌忠」字,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謚號「忠愍」,故後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寇凖善詩能文,其七絕詩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

Ⅲ 寇準生平簡介是什麼

1、簡介
寇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縣,改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歷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後兩度入相,一任樞密使,出為使相。乾興元年(1022年)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天聖元年 (1023) 九月,病逝於雷州。
2、人物小故事
據說雷州人民護送寇準靈樞北上,至雷州一渡口時,突然狂風大作,驟雨滂沱,大家無法北上,只好停下來,為了防止棺木被雨水沖走,大家就在靈柩前插上枯竹。第二天,等到雨過天晴的時候,護棺之竹竟然長出新芽。後人為了悼念這位賢相,遂把此渡命名為「寇竹渡」,至今地名尚存。
關帝靈簽第八十一簽就是「寇公任雷陽」,這是寇準在雷州任職的典故。此簽的意思是被人欺凌,暫時耐守,自可昭雪。宋仁宗為寇準平反後,雷州人民「悼其屈,而哀其忠」,把寇準的住所改為寇公祠。如今的寇公祠內,仍陳列著皇帝因寇準而下的一道道詔制。
3、評價
畢士安:寇準兼資忠義,善斷大事,此宰相才也。
王旦:准好人懷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避。而准乃為己任,此其短也。

Ⅳ 寇準是忠臣嗎

寇準是忠臣,說到北宋名臣寇準,很多人的腦海里馬上會浮現出一個穿著補丁衣服,腰間掛著醋葫蘆,干凈樸素到極致的寇老Xi兒的形象。在劉蘭芳的長歌行《楊家將》中,寇準是這樣出場的:「他頭上的紗帽翅膀可能太老了,又舊又破,有一隻翅膀綁著什麼東西,耷拉下來了。」寇老Xi兒招待駐京使臣的方式竟然是「摘下草帽,撕下來,用手搓一搓,放進鍋里,沏上水」。他還把它命名為「環茶」。

寇準的品質

然而,歷史上寇準的真實形象是怎樣的呢?宋代《寇準傳》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寇)准少年富有,縱欲無度,且飲喜劇,逢宴賓客,閉門脫奢。家裡沒嘗過油燈,點蠟燭是必然的。」寇準的後人司馬光在對兒子的教導中也談到了寇準——「近代時,寇來公(豐來公,寇準)奢靡一時,但因其功勛卓著,後人學其家風,如今一貧如洗。」

為什麼寇準的《花花公子》通過口口相傳變成了寇老喜兒?這個就從普通人的心理來分析。

千百年來,人們總是用單純的清貧來理想化忠廉,自覺不自覺地建立了一個等式,忠臣必清,清官必窮,彷彿做苦行僧就不是清官。

歷史上,寇準無疑是一個有名的忠臣。特別是在宋真宗旌德元年(1004),遼朝南下攻打宋朝,戰線達到黃河北岸。北宋朝野震驚,不少人甚至主張放棄都城,逃往城南。當時正是寇準力挽狂瀾,堅持真正的宗族歸屬,反對南遷,才逐漸穩定了軍心。在射殺了遼軍先鋒蕭塔蘭,挫敗了遼軍的囂張氣焰後,寇準主持談判,以相對有利的條件締結了「與遼國結盟」,結束了遼國與中原王朝近百年的戰爭,開啟了宋遼百餘年的和平時期。楊家將沒做的事,寇準做了。真的很神奇!

既然是有名的忠臣,按照臉書的理論,寇準應該是紅臉;既然是紅臉,就應該窮。如果一個紅臉整天「縱欲,喝喜劇」,人們會有多難接受?!結果寇準的酒肉宴沒了,蠟燭也關了,只好喝「環茶」,讓人心情舒暢。

雖然在理想中,老百姓總是期望所有的官員都是公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俯首甘為孺子牛,吃草吃奶...但不幸的是,在現實世界中,這樣的情況幾乎不存在,如果不是完全不存在的話。清官也是人啊!除了一些聖賢和苦行僧,人們都想過上好日子,不想喝「戒茶」。千千有成千上萬的清官,包括寇準,他也不例外。這是基本的人性和社會規律,沒什麼好驚訝的。

當然,也絕不是說貪腐無罪有理,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不能滿足官員的所有需求,必須嚴厲打擊過度貪婪。但是,一個好的制度應該讓一個清官過上體面正常的生活。否則,你就分不清「腐敗」是出於正常需要還是過度貪婪,就無法真正有效地打擊腐敗。http://i.qulishi.com/uploads/news/201702/1486956375459250.jpg

Ⅳ 寇準在歷史上是怎樣的一個人

《宋史寇準傳》載:「(寇)准少年富貴,性豪侈,喜劇飲,每宴賓客,多闔扉脫驂。家未嘗爇油燈,雖庖匽所在,必然炬燭。」

寇準少年時就被稱為天才,文采出眾,又是宋遼戰爭的關鍵性人物,名氣卻比蘇軾范仲淹等人小,那麼,他在歷史上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趙光義:朕得寇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趙恆:准剛忿如昔。

呂端:准性剛自任。

畢士安:寇凖兼資忠義,善斷大事,此宰相才也。准方正慷慨有大節,忘身徇國,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積,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為流俗所喜。今天下之民雖蒙休德,涵養安佚,而西北跳梁為邊境患,若准者正所宜用也。

於是,等到新君宋仁宗繼位後,寇準就被貶為雷州司戶參軍,不久又貶衡州司馬,一句話,當時大宋哪個地方條件最艱苦,寇準就被整到哪裡。

當時的雷州瘴氣彌漫,熱浪滾滾,犯官又不能坐轎遮陽,只得騎馬顛簸,沒多久寇準就病死了,終年六十三。

直到十一年後,寇準才被「平反」,恢復太子太傅之銜,謚「忠愍」,贈萊國公。

據說寇準死後,雷州民眾護送靈樞北上,到雷州一渡口時,突然狂風卷天,暴雨驟下,護送靈樞的隊伍一時無法北上,只好暫停,為防止棺木被雨水沖走,就在靈柩前插上枯竹。次日,雨過天晴,護棺之竹竟長出新芽。

於是後人為悼念寇準,就將此渡命名為「寇竹渡」,至今還在那裡。

Ⅵ 寇準是北宋時期的什麼名將

寇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縣,改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歷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後兩度入相,一任樞密使,出為使相。乾興元年(1022年)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天聖元年(1023年)九月,病逝於雷州。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謚「忠愍」,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仁宗親篆其首曰「旌忠」。故後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
書香門第
寇準雕像圖冊
寇準出身於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寇相學問很好,在五代後晉時中過進士,曾在一個貴族府第做秘書一類的小官。寇準出生後不久,父親就去世了,因此家境貧寒,可是深受書香世家影響的寇母十分重視寇準的學習。少年時的寇準,聰明好學,從書本上學得許多知識和道理。尤其對《春秋》三傳,讀得爛熟,理解得很透徹。這為他以後入仕從政打下了初步的知識基礎。
步入仕途
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19歲的寇準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大理評事,次年又被派往歸州巴東任知縣。以後他又先後升任鹽鐵判官、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等官。寇準官運亨通:並不是由於阿諛逢迎,依附權貴,相反,他剛正廉明不畏權。寇準的青雲直上靠的是自己的忠誠與智謀,用宋太宗的話來就是「臨事明敏」。端拱二年(989年),寇準曾奏事殿中,極利害。由於忠言逆耳,太宗聽不進去,生氣地離開了龍座,轉要回內宮。寇準卻扯住太宗的衣角,勸他重新落座,聽他把話講完。事後,宋太宗十分贊賞寇準,高興地說:「我得到寇準;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寇準被欽譽為魏徵,可見他在宋太宋智囊團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寇準在太宗朝群臣中,以剛直足智著名。淳化初年,北宋朝廷處理了兩樁受賄案。情節嚴重的王淮,贓錢以千萬計,僅被撤職仗責,不久又恢復了原職;而情節較輕的祖吉,卻被處以死刑。寇準知道這是王淮的哥哥、參政王沔搞的鬼,心中忿忿不平。淳化二年(991年)春天發生了一次大旱災,宋太宗召集近臣詢問時政得失。群臣多認為是天數所致,寇準則借用當時十分流行的天人感應學說,指出旱災是上天對朝廷刑罰不平的警告。宋太宗聽後,生氣地轉人禁中,但又覺得寇準的話必有根據,就召問寇準朝廷的刑罰怎麼不平?寇準回答說:「請將二府大臣都叫來,我當面解釋。」當王沔等人上殿後,寇準就把王淮、祖吉二案述說了一遍,然後看了王沔一眼問道:「這難道不是刑罰不平嗎?』』宋太宗當即責問王沔。王沔嚇得魂不附體,連連謝罪。從此寇準更加受到太宗的賞識,被任命為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又改為同知樞密院事,開始直接參預北宋朝廷的軍國大事。
寇準在樞密院與知院張遜發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由於受張遜誣陷,寇準被貶至青州。但這時宋太宗已離不開寇準了,寇準去青州後,太宗悶悶不樂,經常詢問有關寇準在青州的情況。第二年,寇準就被召回京師,拜為參知政事。至道元年(995年)又加給事中。
勸帝立儲
寇準 圖冊
當時宋太宗在位日久,一直未立皇儲。這件事也一直是令太宗頭疼的事情。因為太祖趙匡胤死後,其子德昭未能繼位;太宗趙光義以皇弟身分踐祚。並且太祖之死還有「燭影斧聲」之謎,也就是說太宗有殺兄奪位之嫌。因此太宗傳位,就面臨兩個選擇:立自己的兒子,還是立太祖的兒子。當時一般大臣都諱言立儲一事。大臣馮拯曾上疏請立皇儲,被太宗貶到嶺南。從此朝野上下很少有人再敢議論此事。寇準剛從青州還朝,入見太宗。太宗當時正患足疾,讓寇準看過傷情後,深情地問道:「你怎麼現在才回來能回京的。」太宗覺得有點過意不去。接著太宗便向寇準問起應立誰為皇太子。寇準已猜到太宗這次召見他的目的,他早已成竹在胸,但他並沒有直接回答太宗的問題。他告訴太宗:為天下選擇國君,不能與後妃、中官(太監)商量,也不能與近臣謀劃;應選擇眾望所歸者立為太子。太宗低頭想了好久,屏退左右的人,輕聲問道:「襄王如何?」寇準心中暗喜,便順水推舟地說:「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認為襄王可以,就請決定吧。」第二天,太宗便宣布襄王趙恆為開封尹,改封壽王,立為皇太子。
太宗與太子拜謁祖廟回來,京城的人們擁擠在道路兩旁喜氣洋洋,爭著看皇太子。這時人群中有人喊了聲「少年天子」。太宗聽後很不高興,問寇準:「人心歸向太子將把我放在什麼位置?」寇準連連拜賀說:「陛下選擇的皇儲深得人心,這是國家的福氣。」太宗恍然大悟,賞寇準對飲,大醉而罷。此後太宗更加依重寇準。有人給太宗獻了個寶物——通天犀,太宗令人加工成兩條犀帶,一條自用,另一條賜給了寇準。
寇準 圖冊
自從趙宋王朝建立以後,為了鞏固統治,就把主要力量放在對內鎮壓方面。北宋的前兩個皇帝太祖、太宗均把外族入侵視為「盱腋之患」,而把人民「謀反」和軍事政變,看作「心腹之患」。因此,趙宋王朝的一系列法度,大多是針對防範內患而制定的。這樣一來,北宋政權的絕大部分力量都消耗在對內控制上,而對於外部強敵契丹,卻表現得異常軟弱。
契丹是10世紀初至12世紀初由契丹族耶律氏在我國北方建立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後稱遼。唐末五代,中原割據混戰,契丹機迅速發展。923年,後梁滅亡後,河北一片混亂,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率騎南下,攻佔了幽州和安次、潞、三河、漁陽、懷柔、密雲等縣。後唐清泰三年(936年),後唐大將石敬瑭為了做皇帝,向遼太宗耶律德光求援。石氏在遼兵幫助下建立了後晉,割燕雲十六州給遼,使中原失去北方屏藩。後周世宗柴榮曾為收復失地,重振國防而致力北伐。宋太祖時,遼朝正值穆宗耶律景在位,耶律景沉湎於酒色,不理國事,對宋採取保守戰略。宋太祖乘機得以發展勢力,平定了南方的割據政權。等到遼景宗耶律賢即位,遼的國力一時尚未恢復,因此還能與宋相安。開寶七年(974年)至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遼遣使通好達五年之久。然而這個友好局面終因宋太宗親征北漢,遼兵援助北漢而破裂。宋太宗時,宋、遼之間在太平興國四年和雍熙三年(986年)發生過兩次大規模戰爭。在這兩次戰爭中,宋軍都遭到嚴重失敗。從此北宋朝「守內虛外」的傾向就更加嚴重,宋朝廷內消極妥協的情緒也因此而日益增長。契丹騎兵間歲南下,河北大平原經常遭受侵擾,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遭到嚴重破壞。
澶淵退敵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恆繼位,即宋真宗。契丹騎兵乘宋主新立,更加頻繁地騷擾邊境。咸平二年(999年),遼軍大敗宋軍於高陽關,俘宋並代都部署康保裔,大掠而還。咸平六年,遼軍再侵高陽關,宋軍副都部署王繼忠又被俘降遼。這兩次戰爭極大地震驚了北宋朝廷。景德元年,邊境告急文書頻傳,說遼軍又要大規模入侵了。宰相李沆、畢士安面對強敵壓境,束手無策。這年六月,畢士安向宋真宗推薦寇準為相。畢士安說:「寇準天資忠義,能斷大事;志身殉國,秉道嫉邪。眼下北強入侵,只有寇準可以御敵保國。」八月,寇準被任命為集賢殿大學士,和畢士安同為宰相。
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遼聖宗耶律隆緒和他的母親蕭太後,率20萬大軍,從幽州出發,浩浩盪盪,向南推進。遼軍由威虜軍攻定州,被宋兵阻擊,便把兵鋒轉向東南。當敵騎南下侵犯。「急書一夕五至」的時候,北宋統治集團的上層人物大多驚惶恐懼。參知政事王欽若是江南人,主張遷都金陵。樞密院事陳堯叟是四川人,提議遷都成都。他們主張用躲避敵人的辦法,應付敵人的入侵。宋真宗本來就無心抗敵,更表現得惶恐不安。只有寇準堅決主張抵抗,當真宗問他的意見時,王欽若、陳堯叟二人正好在場。寇準心裡明白,遷都之議就是他們提出的,但他卻假裝不知,對真宗說:「不知誰給陛下出此遷都之策?罪可殺頭!」他進一步提出,皇帝應該親征以決勝。他指出,如果御駕親征,敵人自當遁去;否則也可以出奇兵打亂敵人的戰略部署,同時堅守都城以使敵疲睏,這樣就可使敵勞而我逸,最後我們必得勝算。寇準的意見終於阻止了妥協派逃跑避敵的主張。為了消除王欽若對真宗的影響,寇準把他從真宗身邊調到天雄軍前線去防遼兵。
寇準派探子到前線偵察情況,根據對敵情的分析,制定了一套抗敵方略。他指出:「目前敵人已至深州、祁州以東,我方大軍在定州及威虜等地,東路別無駐軍。應一面調天雄軍步騎萬人,駐守貝州,派孫全照指揮,遇敵掩殺;另一方面招募民兵,深入敵後,襲擊敵人據點,兼以報告敵情。這樣就可以振奮軍威,安定人心,打亂敵人的軍事部署,並可與刑州和沼州的軍事據點構成犄角之勢,以便攻守。萬一敵騎南下攻人貝州,即應增援定州,向東北進攻,牽制敵人後方,使敵兵不敢縱深作戰。」同時寇準特別強調指出:為了鼓舞士氣,爭取更大的勝利,真宗必須渡過黃河,親臨前線!
寇準一方面同妥協派斗爭,一方面積極備戰。他派人到河北把農民中的優秀青年組織起來,加以訓練,發展民兵隊伍,並規定:河北民兵殺敵,所在官軍應給以聲援;民兵中有殺敵立功者,同樣給予獎賞。寇準還派人攜帶錢物慰勞河北駐軍,並出銀30萬兩交給河北轉運使,用來收購軍糧,充實軍資。
景德元年十月,遼兵攻下祁州,向東南推進,經貝州,直撲澶州城下。這樣一來,不僅河北大片領土陷入敵手,而且僅隔一河的都城汴京也暴露在敵騎威脅之下。事實擺在面前,只有堅決抗敵才是惟一的出路。怯弱的宋真宗在寇準的督促下終於決定親征。但統治集團內部仍然有不少人對抗敵沒有信心,甚至當時的宰相畢士安也以自己抱病在身,以及太白星白天出現對大臣不祥為借口,不願隨駕北征,並對寇準促使真宗親征說三道四。
在寇準的督促下,宋真宗讓雍王留守京師,自己起駕北上。當車駕緩慢行至韋城時,遼軍日益迫近的消息雪片似地從前方飛來。臣僚中又有人勸真宗到金陵躲避敵鋒,於是真宗又動搖起來。寇準十分懂得把握軍心民心和「取威決勝」的軍事法則。他提醒真宗在大敵壓境,四方危機的情況下,只可進尺、不可退寸。三寇準明確指出,進則士氣備增,退則萬眾瓦解。殿前都指揮使高瓊也支持寇準的意見。真宗車駕終於北行到達澶州。北宋時,黃河還是從澶州流過的,將澶州城一分為二。遼軍已抵北城附近,真宗不敢過河,只願駐扎在南城。寇準力請渡河,真宗猶豫不決。寇準對高瓊說:「太尉承蒙國家厚恩,今日打算有所榀答嗎?」高瓊說:「我是軍人,願以死殉國。」於是寇準與高瓊商議了一番,便一同去見真宗。寇準對真宗說:「陛下如果認為我剛才的話不足憑信,可以問問高瓊。」沒等真宗開口,高瓊便說:「寇準的話不無道理。隨軍將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師,他們不會意拋棄家中老小隨您遷都而隻身逃往江南的。」接著高瓊便請真宗立即動身渡河。樞密院事馮拯在一旁呵責高瓊對真宗魯莽。高瓊憤怒地駁斥道:「你馮拯只因為會寫文章,官做到兩府大臣。眼下敵兵向我挑釁,我勸皇上出征,你卻責備我無禮。你有本事,為何不寫一首詩使敵人撤退呢?」高瓊命令衛士把真宗的車駕轉向北城行進。渡過浮橋時高瓊簡直是在驅趕衛士前進。當真的黃龍旗在澶州北城樓上一出現,城下北宋的兵民立即歡聲雷動,氣勢百倍。真宗到澶州北城象徵性地巡視後,仍回南城行宮,把寇準留在北城,負責指揮作戰。真宗幾次派人探視寇準的舉動。寇準與知制誥楊億在城樓上喝酒下棋,十分鎮定。寇準胸有成竹,使真宗不再恐慌。
自從契丹大舉入侵之後,各地軍民英勇抗敵。遼軍雖然號稱20萬,卻是孤軍深入,供給線長,糧草不繼。十月以後,契丹軍隊在戰場上節節失利。尤其是真宗親臨北城時,遼軍先鋒蕭撻覽在澶州城下被宋將李繼隆部將張環用精銳的床子弩射殺,極大地動搖了契丹軍心。因此契丹太後蕭燕燕及大丞相耶律隆運估計在戰場上撈不到什麼便宜,便轉而向北宋統治者「議和」,企圖從談判桌上獲得在戰場上得不到的好處。
宋真宗本來就沒有抗敵的決心。差不多在他離京親征的同時,宋朝的議和使節曹利用也被派往契丹軍營。曹利用當時是一個職位很低的官員。在遼宋對壘的過程中,曹利用總是往來於兩軍之間。遼聖宗和蕭太後也通過前一年望都之戰中俘虜的宋將王繼忠和曹利用聯系。契丹提出的議和條件是要宋「歸還」後周世宗北伐奪得的「關南之地」。宋方的條件是,只要遼國退兵可以每年給遼一些銀、絹,但不答應領土要求。談判在兩軍對峙中進行。最後終於按宋方的條件達成了協議,剩下的問題就是每年給遼銀絹的數量。曹利用臨行前請示宋真宗,真宗說:「必不得已,一百萬也可。」曹利用從真宗的行宮一出來就被一直守候在門外的寇準叫住。寇準叮嚀他說:「雖然有聖上的旨意,但你去交涉,答應所給銀絹不得超過30萬。否則,你就不必再來見我,那時我要砍你的頭!」
寇準始終反對議和,主張乘勢出兵,收復失地。主戰派將領寧邊軍都部署楊之,以奪取幽燕數州。但由於真宗傾心於議和,致使妥協派氣焰囂張。他們攻擊寇準擁兵自重,甚至說他圖謀不軌。寇準在這班人的毀謗下,被迫放棄了主戰的主張。於是,在妥協派的策劃下,於同年十二月,宋遼雙方訂立了和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蒙冤遭貶
澶淵之盟本身並不值得稱道,但在這次戰爭中,宋軍給遼軍以有力的反擊,使遼朝統治者認識到宋軍和中原地區的人民是不可輕侮的。從此以後,契丹就不敢發動大規模的入侵。澶淵之盟後,宋遼邊境干戈寧息,貿易繁榮,人民生活安定。從積極抗敵到澶淵之盟,寇準功冠朝臣,朝野上下有目共睹。正如宋神宗時的宰相王安石曾在《澶州》一詩中所歌頌的:「歡盟從此至今日丞相萊公功第一。」但是有功之臣卻由此招來不測之禍。
寇準對北宋王朝功重如山,真宗對寇準十分敬重,引起妥協派官僚的嫉恨。王欽若這個曾被寇準斥之為「罪可斬首」的妥協派首領,對寇準更是恨之入骨。一回到東宮,王欽若就開始對寇準施展陰謀。在一次退朝之後,他乘機對真宗說:「陛下敬重寇準,是因為他對國家有功嗎?」真宗點頭肯定。王欽若說:「我想不到陛下竟有這樣的看法。澶淵之役,陛下不以為恥,反而說寇準有功。」真宗一愣,問他原故。王欽若說:「《春秋》—書都把城下之盟當作一種恥辱。澶淵之盟實際上是城下之盟,陛下不以為恥嗎?」王欽若見真宗不高興,接著說:「陛下聽說過賭博吧。那些賭徒在錢快要輸完時,就盡其所有押了上去,輸贏在此一著,這就叫『孤注一擲』。陛下在澶州時不過是寇準的『孤注』罷了,真是危險啊!」從此,真宗對寇準就冷淡起來。
寇準做宰相,選拔人才不講門第,喜歡進用出身貧寒而有真才的人。御史台是專門批評朝政得失的機構,每當御史台官員有缺額時,他就讓平時具有批評精神的人去擔任。這樣一來,他就更成為王欽若等人的眼中釘。在王欽若一夥的攻擊下,景德三年二月,寇準被免去相職,到陝州去做知州。
寇準離開東京,在河南、陝西等地作了多年的地方官,朝中大權落人王欽若、丁謂一夥人手中。丁謂與王欽若一樣,也是一個善於奉迎的無恥之徒。為了博得真宗的歡心與信任,王欽若、丁謂等人大搞封建迷信活動,以偽造所謂「天書」、編造祥異等事,粉飾太平、迷惑視聽。真宗晚年卧病不起,越發迷信和糊塗,對於王欽若與丁謂,簡直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天禧三年(1019年),形勢發生了有趣的變化。丁謂主動邀請寇準回朝再當宰相。丁謂此舉別有一番用心。當時,無論從資歷是從聲望上講,丁謂實在不夠宰相的資格,因而他以參知政事的名義請寇準回朝為相,以便假借寇準的資望為自己的權勢服務。這一點,局外人是清楚的。寇準的——個門生就曾十分懇切地對寇準說,稱病不去為上策,而「再入中書」當宰相為下策。然而耿直的寇準不聽勸阻,終於在六月間赴京上任了。
丁謂對寇準先後施展了兩套陰謀。起初他一心想把寇準拉為同黨。在一次宴會上,寇準的胡須沾了些菜湯,丁謂馬上起身為寇準擦須。寇準不但不領情,反而十分惱火,當場訓斥丁謂有失大臣之體。丁謂惱羞成怒,發誓要報復寇準。
真宗得風濕病後,劉皇後參預朝政,凡事皆問丁謂。丁謂誤國,有識之士有目共睹。寇準、王旦、向敏中等元老重臣都上奏建議應選擇正大光明的大臣來輔佐太子監國。寇準還特別指出:「丁謂、錢惟演是奸佞之人,不能輔佐少主。」其實是在反對劉後預政,反對丁謂專權。病中的真宗也意識到丁謂專權的嚴重局勢,批准了寇準等人的上奏。寇準讓知制誥楊億秘密起草太子監國的詔旨,並且准備與楊億一起輔政。劉皇後是四川人,她娘家的人仗勢犯法,真宗為了劉後的面子,下詔赦免。寇準堅決反對,認為必須按國法處置。為這件事,劉皇後與寇準結下怨仇。不料,寇準與楊億密謀由太子監國一事被楊億的妻弟張演酒後泄漏,劉皇後先下手為強,罷寇準為太子太傅,封為萊國公。正在這個節骨眼上,和丁謂有私怨的太監周懷政聯絡同黨,企圖發動政變,斬殺丁謂,復相寇準,尊真宗為太上皇,擁立皇太子即位。這件事被客省使楊崇勛出賣。丁謂連夜化裝乘牛車到曹利用那裡商量對策。丁謂、曹利用派兵包圍了周懷政的住處。周懷政被俘後自殺。丁謂想乘機乾脆把寇準置於死地,就誣告寇準參與密謀。寇準雖沒被問成死罪,卻再次罷相,被逐出京城。

Ⅶ 寇準是哪個朝代的人

寇準是哪個朝代的人呢?下面隨我一起看看寇準的相關內容吧~

寇準朝代:

宋代

寇準生於961年七月十四日(8月27日),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為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皇帝重用。太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真宗即位後,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與參知政事畢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當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圍了瀛洲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寇準力主真宗親征,反對南遷。真宗抵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後,軍心漸漸穩定,後射殺遼軍先鋒撻覽,於是訂立了「澶淵之盟」。

景德二年,升任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三年,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又恢復宰相職務,後因參與宮廷權力斗爭,被丁謂等人排擠。貶至雷州(今廣東海康),衡州(今湖南衡陽)等地,1023年閏九月七日(10月24日)病死於當地。留有《寇萊公集》。

歷史上經常講到天官寇準,那麼關於天官到底是什麼呢?曾經有記載說天官是某兩個部的尚書,但是又有人傳說天官只是皇帝賜予寇準的一個封號。甚至後面還有人稱寇準為雙天官,那這個雙天官又到底又有哪些具體含義呢?寇準是宋朝有名的奇才,他為官清廉,生性耿直,深受百姓愛戴。天官寇準這種稱謂,歷史上曾有這種說,由於寇準曾兩次任相國之職,楊家將裡面的楊宗保稱寇準為雙天官。但是這種說法也曾經被後人質疑過,因為天官在宋朝時出現得比較多。人們大多理解是皇帝賜予的官職,當時包括六部尚書和侍郎。當時寇準被稱為雙天官,不管是在宋朝,還是後人眼裡都是一個傳奇。

天官寇準這個稱謂,足以看出寇準在宋朝時期是一個非常有權威的大臣。但是寇準一生命運坎坷,雖然曾經兩次任職宰相,但是到了中年之後官路卻是一波三折!第一次被免去相國之職是被奸賊所害,後來被調陝州任職。而第二次罷相險些被判死刑,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最終被逐出京城。天官寇準晚年屢次遭貶,歷史上也有記載是當時朝中丁謂背著皇帝所為。當時的宋朝奸賊當道,丁謂趁皇帝病重,把寇準貶出京城!當時丁謂手中權勢非常高,朝中大臣都不敢向皇帝稟告實情。當時寇準被貶離京,朝中大臣都不敢前去送行,害怕惹怒丁謂。當寇準第二次免去相國之職,丁謂任職宰相,將寇準是一貶再貶,最後寇準晚年客死異鄉雷州!

寇準是宋朝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及詩人,他十幾歲就考取進士進朝為官。曾經由地方官一路被提升到宰相,他為官清廉,待人真誠,說話耿直。歷史上關於寇準的文章,流傳至今的非常多。文言文《王旦與寇準》現在的一些學習資料裡面經常可以看到,裡面不僅講述了寇準為人耿直不阿,也表現出了王旦心胸寬廣的品質。王旦當時任職宰相,屢次向皇上推薦寇準是個奇才,可以重用。但是寇準卻老是在皇帝面前指出王旦的不是。王旦不但不怪罪寇準,還向皇帝表明,正是寇準為人正直才會直言不諱的指出自己的缺點。王旦覺得這樣的人更值得皇上重用,當時皇帝看到王旦有如此心胸非常高興。

王旦曾經因為中書格式有誤而被寇準啟奏皇帝。王旦卻沒有怪罪寇準,只認為是自己的失誤。後來寇準送中書的時候也犯同樣的錯誤,王旦發現之後卻沒有啟奏皇帝,而是派人送給寇準修改。這件事情讓寇準感到非常的.慚愧,敬佩王旦的大度。寇準一生當中所任官職非常多,寇準曾經私下想王旦啟奏皇帝提拔他當相國。但是王旦沒有答應,他認為如此重要職位只能靠自己的才能得到。後來寇準確實被皇帝任命為朝中要職,直到皇帝告訴寇準是王旦一再推薦才得此重用。當時寇準感到很羞愧,覺得自己的心胸與德行遠不如王旦。王旦他身為宰相,從來不結黨營私,知人善用,心胸寬廣。他只要發現有才能的人,就會牢記於心,從來不會以私人利益選拔人才。王旦是一個知錯就改的人,只要別人指出他的缺點,他都能虛心接受。

寇準是宋朝有名的好官,他一生為朝廷效力,不求回報,深得百姓愛戴。寇準一生都在朝為官幾十年,曾經兩次擔任宰相職位,他一心為國為民做事,卻唯獨忽略了自己。他曾經任職宰相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不管是在朝為相,還是任職地方官員,都沒有為自己留下任何的私物!《寇準清廉》這篇文言文是記載宰相寇準最好的作品,雖然篇幅不長,但是足以表明宋朝宰相寇準為官司清廉的品質。寇準一生為官清廉,深受百姓和後人的敬仰,甚至受到異國的敬佩。寇準為官多年,職位升至宰相,但他一生當中都沒有為自己及家人建造一座私宅!

寇準一生未建私宅這個歷史典故,不僅在宋朝被傳為佳話,直至現在也廣為流傳。關於寇準為官清廉,當時有很多文人曾為他寫過詩句,那些留下來的詩句,都足以歌頌寇準為官清廉的品質。後來很多詩句被世人廣為流傳,成為佳話。關於寇準,歷史記載留下的典故非常多,宋朝時期曾經有位北使,當著朝中大臣的面問起「無地起樓台」的宰相是哪位。當時朝中大臣聽到這樣的問題,都倍感羞愧!這些歷史典故都可以看出寇準廉潔的品質。《寇準清廉》這篇文言文篇幅較短,現在的一些教學資料書中大家經常會看到。它不僅歌頌了宋朝良臣寇準為官清廉的品質,同時他為後人樹立了好榜樣。把《寇準清廉》這篇文章放入現在教科書當中,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

Ⅷ 歷史上的寇準是怎麼樣的人

一、事實:
《宋史 寇準傳》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寇)准少年富貴,性豪侈,喜劇飲,每宴賓客,多闔扉脫驂。家未嘗爇油燈,雖庖匽所在,必然炬燭。」
趙光義:朕得寇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趙恆:准剛忿如昔。
呂端:准性剛自任。
畢士安:寇凖兼資忠義,善斷大事,此宰相才也。准方正慷慨有大節,忘身徇國,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積,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為流俗所喜。今天下之民雖蒙休德,涵養安佚,而西北跳梁為邊境患,若准者正所宜用也。
二、簡介:
寇準(961-1023)北宋政治家﹑詩人。漢族。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 (980)進士。淳化五年(994)為參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賞識。知巴東縣。宋真宗時﹐曾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德元年(1004)﹐遼軍大舉侵宋﹐寇準力主抵抗﹐並促使真宗渡河親征﹐與遼立澶淵之盟,起了穩定局勢的作用。不久﹐被大臣王欽若排擠罷相。晚年再度被起用。封萊國公。後又因大臣丁謂等陷害遭貶﹐遠徙道州﹑雷州。宋仁宗天聖元年病死於雷州。謚號忠愍。

Ⅸ 寇準是北宋的政治家詩人人稱老西兒他是哪裡人

寇準是北宋的政治家詩人人稱老西兒他是山西人。
寇凖即寇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980年)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縣,改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歷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後兩度入相,一任樞密使,出為使相。乾興元年(1022年)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天聖元年 (1023年) 九月,病逝於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謚"忠愍",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仁宗親篆其首曰"旌忠"。故後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
基本簡介


寇準生於961年七月十四日(8月27日),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為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皇帝重用。太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真宗即位後,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與參知政事畢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當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圍了瀛洲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寇準力主真宗親征,反對南遷。真宗抵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後,軍心漸漸穩定,後射殺遼軍先鋒撻覽,於是訂立了「澶淵之盟」。[3]

景德二年,升任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三年,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又恢復宰相職務,後因參與宮廷權力斗爭,被丁謂等人排擠。貶至雷州(今廣東海康),衡州(今湖南衡陽)等地,1023年閏九月七日(10月24日)病死於當地。留有《寇萊公集》。

閱讀全文

與寇準是歷史上什麼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