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龍泉青瓷多少年戴在昂立歷史

龍泉青瓷多少年戴在昂立歷史

發布時間:2022-11-12 23:00:23

1.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的歷史溯源

龍泉窯青瓷始於西晉,北宋時已初具規模,南宋中晚期進入鼎盛時期,制瓷技藝登峰造極,梅子青、粉青釉達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傳統龍泉窯中的哥窯與官、汝、定、鈞等窯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龍泉窯的青瓷技藝推動了各地瓷窯的發展,從南宋至明代,福建、廣東沿海和江西一帶的瓷窯紛紛燒造出類似龍泉青瓷的產品。
龍泉窯青瓷在國外也有重大影響,宋元時期就大量出口,陳橋驛在《龍泉縣地名志序》中說:「從中國東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和東非沿海,……無處沒有龍泉青瓷的蹤跡。」龍泉青瓷在宋元時達到高峰,明代生產規模不減,但質量下降,至清代逐漸衰落,晚清後曾一度停燒,僅有少數窯口從事仿古生產。
龍泉青瓷的歷史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後期到南宋、元明。 三國兩晉時期,當地的老百姓利用本土優越的自然條件,吸取越窯和甌窯的制瓷技術與經驗,開始燒制青瓷。這一時期的青瓷作品製作粗糙,窯業規模也不大。但是,到五代和北宋,吳越國的統治者為了俯首稱臣,每年向中原君主供上不計其數的「秘色瓷」,以示修好。如此龐大的生產數量致使越州窯場無力承擔,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龍泉窯便以擔負這樣一個「和平」的貢器使命換來了它本身發展的契機。當時,龍泉窯業初具規模,燒制青瓷技術已有相當水平。加上越窯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入,一批優秀的瓷匠陸續在龍泉安家落戶,龍泉窯產品的質量得以迅速提高。
這一時期的龍泉窯器皆為淡青色釉瓷,胎骨多為灰白色,少數灰黑色。胎壁薄而堅硬,質地堅實、細密。龍泉窯的制瓷作坊大多數建造在河流或溪溝兩旁的山麓上。窯匠們在山的緩坡上建龍窯,窯旁小塊平地造作坊和住宅,窯和作坊連在一起,布局合理,操作方便;山上有樹木,附近有瓷石礦,生產瓷器所需的原料、燃料取用方便;附近的溪水與河流,既可為作坊提供工業用水,又可通過船筏等水上運輸工具將產品運往銷售地。從五代到北宋中期,龍泉一躍成為江南第一名窯。那些被無數人所吟詠贊嘆的「秘色瓷」,也正是龍泉青瓷演繹它美輪美奐傳奇的開始。 南宋可謂龍泉窯的黃金時期,青瓷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北宋覆滅後,北方人大量南遷,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南移,而北方汝窯、定窯等名窯又被戰爭所破壞,甌窯和越窯也相繼衰落。到南宋晚期,由於北方制瓷技術的傳入,龍泉窯結合南藝北技,創造了我國青瓷史上的頂峰。
這一時期,龍泉窯出現了一種碧玉般的厚釉瓷,這種厚釉瓷分黑胎和白胎兩類。南宋統治者為解決財政困難,鼓勵對外貿易,於是龍泉青瓷就藉海上貿易興起之利,從海路大量出口,行銷世界各國,成為當時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日本陶瓷學者三上次男把這條運輸瓷器的海上航路譽為「陶瓷之路」。對外貿易產生的大量需求帶動了新的制瓷作坊大量涌現,產品燒制技術質量不斷提高。
南宋末期,龍泉窯進入鼎盛時期,粉青和梅子青的燒製成功,巧奪天工,在我國瓷器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粉青、梅子青是公認的青瓷釉色的巔峰,它不僅意味著龍泉窯制瓷技術水平的提高,其本身也包含了更豐富的審美意蘊。南宋龍泉窯很多器皿的新造型都是傳承古代青銅器演變而來的,如尊式瓶、鼎式爐等。人們在審視這些玲瓏雋秀的南宋龍泉窯青瓷時不免要發出驚嘆,它們身上帶著太多官窯器的影子。官窯作為一種壟斷,絕對不允許民間仿製,龍泉青瓷與官窯器的相似恰好說明了它受到了官窯器的影響。雖然尚未找到南宋龍泉設立官窯的明確記載,但種種跡象表明,當時的宮廷很可能派遣了技術人員和官僚在龍泉等地監制「貢器」。
南宋時期,龍泉青瓷的製作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其釉色追求一種青碧玉般的情調和效果。後來這種青瓷傳入朝鮮,影響到高麗青瓷。日本人稱之為砧青瓷,並大量仿造成。在歐注入龍泉青瓷叫做「雪拉同」(Seladon)。這個名字有著一段富浪漫色彩的傳說。十七世紀初,法國作家雨費寫了一部著名的長篇小說,是當時法國最受歡迎的讀物之一。後來這個小說被改為戲劇,搬上舞台,上演後轟動一時。演出時,劇中的牧童雪拉同穿著一件像海水樣碧綠,像青天一樣美麗的青色外衣,逗人喜愛。而來自遙遠東方充滿神秘感的中國龍泉青瓷在當時也是轟動一時的藝術品,許多貴族對它的喜愛幾乎達到著迷的程度,人們很想給它起個最能表達那種狂熱感情的名稱。恰好龍泉青瓷的色調和牧童所穿的衣裳相似,因而人們就把「雪拉同」贈給龍泉青瓷,直到現在,歐洲人還是把龍泉青瓷叫成「雪拉同」。 或許元代統治者欣賞不了那種精緻細膩的藝術,但瓷器仍然是貴族生活不可或缺的點綴。元代的龍泉窯依然為宮廷和貴族燒制瓷器,龍泉窯出現的八思巴文瓷器,便是一個力證。元代的龍泉窯瓷器在風格上更是煥然一新。其實元代的蒙古統治者不是單方面地被漢文化所同化,蒙古鐵騎在征服一個王朝的同時也帶來了草原的大氣與粗獷。加上元代統治者繼續奉行對外貿易政策,使龍泉青瓷生產規模在元代繼續擴大,窯址和產品的數量都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產品品種增多,遠銷國外。
1975-1977年在韓國西南部的新安海底發現一艘元代沉船,打撈出1萬多件瓷器,其中龍泉青瓷佔了9000多件,可見龍泉青瓷在元代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元後期,隨著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劇,嚴重影響著青瓷的生產。此時青瓷器的胎骨逐漸轉厚,且較粗糙,多數瓷窯在坯體成型以後未經很好修整,釉層減薄,器皿釉色青中泛黃,造型也不及以前優美。而明代龍泉窯青瓷是在元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殘片中仍可看出元代器物的影子。
到了公元1403-1435年(明永樂至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海外貿易促進青瓷生產。此後,青花瓷興起,加之中國航海事業衰落,海上貿易之路變為西方殖民者侵略之路。明王朝實行海禁,青瓷外銷量銳減。龍泉窯窯口紛紛倒閉,改燒民間通用青瓷,造型、燒制都不及以前精緻。但是,明代龍泉窯也有精品的存在是不容否認的。對照同時期的景德鎮官窯器不禁豁然開朗,兩者在造型紋飾上的不謀而合正昭示著這類龍泉窯青瓷器的正統身份。
到了公元1636年~1911年(清朝),龍泉窯窯場所剩無幾,產品胎質粗糙,釉色青中泛黃。燦爛的龍泉青瓷之花至此凋零。但是,大明處州龍泉官窯,這個被歷史遺忘湮沒了很久的奇跡終究在種種機緣巧合之下,被撥開塵土,重見天日。

2. 浙江龍泉青瓷的溯源

龍泉窯始於西晉,北宋時已初具規模,南宋中晚期進入鼎盛時期,制瓷技藝登峰造極,梅子青、粉青釉達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傳統龍泉窯中的哥窯與官、汝、定、鈞等窯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
青瓷以瓷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朴、色澤純潔而斑斕著稱於世。「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為瓷中之寶,珍奇名貴。龍泉窯的青瓷技藝推動了各地瓷窯的發展,從南宋至明代,福建、廣東沿海和江西一帶的瓷窯紛紛燒造出類似龍泉青瓷的產品。
龍泉窯青瓷在國外也有重大影響,宋元時期就大量出口,陳橋驛在《龍泉縣地名志序》中說:從中國東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和東非沿海,……,無處沒有龍泉青瓷的蹤跡。龍泉青瓷在宋元時達到高峰,明代生產規模不減,但質量下降,至清代逐漸衰落,晚清後曾一度停燒,僅有少數窯口從事仿古生產。
龍泉青瓷的歷史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後期到南宋、元明。 三國兩晉時期,當地的老百姓利用本土優越的自然條件,吸取越窯和甌窯的制瓷技術與經驗,開始燒制青瓷。這一時期的青瓷作品製作粗糙,窯業規模也不大。但是,到五代和北宋,吳越國的統治者為了俯首稱臣,每年向中原君主供上不計其數的秘色瓷,以示修好。如此龐大的生產數量致使越州窯場無力承擔,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龍泉窯便以擔負這樣一個和平的貢器使命換來了它本身發展的契機。當時,龍泉窯業初具規模,燒制青瓷技術已有相當水平。加上越窯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入,一批優秀的瓷匠陸續在龍泉安家落戶,龍泉窯產品的質量得以迅速提高。
這一時期的龍泉窯器皆為淡青色釉瓷,胎骨多為灰白色,少數灰黑色。胎壁薄而堅硬,質地堅實、細密。龍泉窯的制瓷作坊大多數建造在河流或溪溝兩旁的山麓上。窯匠們在山的緩坡上建龍窯,窯旁小塊平地造作坊和住宅,窯和作坊連在一起,布局合理,操作方便;山上有樹木,附近有瓷石礦,生產瓷器所需的原料、燃料取用方便;附近的溪水與河流,既可為作坊提供工業用水,又可通過船筏等水上運輸工具將產品運往銷售地。從五代到北宋中期,龍泉一躍成為江南第一名窯。那些被無數人所吟詠贊嘆的秘色瓷,也正是龍泉青瓷演繹它美輪美奐傳奇的開始。 南宋可謂龍泉窯的黃金時期,青瓷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北宋覆滅後,北方人大量南遷,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南移,而北方汝窯、定窯等名窯又被戰爭所破壞,甌窯和越窯也相繼衰落。到南宋晚期,由於北方制瓷技術的傳入,龍泉窯結合南藝北技,創造了我國青瓷史上的頂峰。
這一時期,龍泉窯出現了一種碧玉般的厚釉瓷,這種厚釉瓷分黑胎和白胎兩類。南宋統治者為解決財政困難,鼓勵對外貿易,於是龍泉青瓷就藉海上貿易興起之利,從海路大量出口,行銷世界各國,成為當時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日本陶瓷學者三上次男把這條運輸瓷器的海上航路譽為陶瓷之路。對外貿易產生的大量需求帶動了新的制瓷作坊大量涌現,產品燒制技術質量不斷提高。
南宋末期,龍泉窯進入鼎盛時期,粉青和梅子青的燒製成功,巧奪天工,在我國瓷器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粉青、梅子青是公認的青瓷釉色的巔峰,它不僅意味著龍泉窯制瓷技術水平的提高,其本身也包含了更豐富的審美意蘊。南宋龍泉窯很多器皿的新造型都是傳承古代青銅器演變而來的,如尊式瓶、鼎式爐等。人們在審視這些玲瓏雋秀的南宋龍泉窯青瓷時不免要發出驚嘆,它們身上帶著太多官窯器的影子。官窯作為一種壟斷,絕對不允許民間仿製,龍泉青瓷與官窯器的相似恰好說明了它受到了官窯器的影響。雖然現在尚未找到南宋龍泉設立官窯的明確記載,但種種跡象表明,當時的宮廷很可能派遣了技術人員和官僚在龍泉等地監制貢器。
南宋時期,龍泉青瓷的製作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其釉色追求一種青碧玉般的情調和效果。後來這種青瓷傳入朝鮮,影響到高麗青瓷。日本人稱之為砧青瓷,並大量仿造成。在歐注入龍泉青瓷叫做「雪拉同」(Seladon)。這個名字有著一段富浪漫色彩的傳說。十七世紀初,法國作家雨費寫了一部著名的長篇小說,是當時法國最愛歡迎的讀物之一。後來這個小說被改為戲劇,搬上舞台,上演後轟動一時。演出時,劇中的牧童雪拉同穿著一件像海水樣碧綠,像青天一樣美麗的青色外衣,逗人喜愛。而來自遙遠東方充滿神秘感的中國龍泉青瓷在當時也是轟動一時的藝術品,許多貴族對它的喜愛幾乎達到著迷的程度,人們很想給它起個最能表達那種狂熱感情的名稱。恰好龍泉青瓷的色調和牧童所穿的衣裳相似,因而人們就把雪拉同贈給龍泉青瓷,直到現在,歐洲人還是把龍泉青瓷叫成雪拉同。 或許元代統治者欣賞不了那種精緻細膩的藝術,但瓷器仍然是貴族生活不可或缺的點綴。元代的龍泉窯依然為宮廷和貴族燒制瓷器,龍泉窯出現的八思巴文瓷器,便是一個力證。元代的龍泉窯瓷器在風格上更是煥然一新。其實元代的蒙古統治者不是單方面地被漢文化所同化,蒙古鐵騎在征服一個王朝的同時也帶來了草原的大氣與粗獷。加上元代統治者繼續奉行對外貿易政策,使龍泉青瓷生產規模在元代繼續擴大,窯址和產品的數量都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產品品種增多,遠銷國外。
1975-1977年在韓國西南部的新安海底發現一艘元代沉船,打撈出1萬多件瓷器,其中龍泉青瓷佔了9000多件,可見龍泉青瓷在元代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元後期,隨著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劇,嚴重影響著青瓷的生產。此時青瓷器的胎骨逐漸轉厚,且較粗糙,多數瓷窯在坯體成型以後未經很好修整,釉層減薄,器皿釉色青中泛黃,造型也不及以前優美。而明代龍泉窯青瓷是在元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殘片中仍可看出元代器物的影子。
到了明永樂至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海外貿易促進青瓷生產。此後,青花瓷興起,加之中國航海事業衰落,海上貿易之路變為西方殖民者侵略之路。明王朝實行海禁,青瓷外銷量銳減。龍泉窯窯口紛紛倒閉,改燒民間通用青瓷,造型、燒制都不及以前精緻。但是,明代龍泉窯也有精品的存在是不容否認的。對照同時期的景德鎮官窯器不禁豁然開朗,兩者在造型紋飾上的不謀而合正昭示著這類龍泉窯青瓷器的正統身份。明代景德鎮開始仿龍泉,其仿品多為官窯所產,其永樂仿品稱「冬青釉」。有碗、罐、高足杯等,其釉色稍偏青綠,是因白瓷胎所致。明宣德仿品多有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字款,以仿南宋粉青釉為主,器里外均施釉。正德仿品則施釉較薄,呈色淺嫩,多見碗類。嘉靖仿品,碗瓶均有,釉面光潔明亮,釉質肥厚。清康熙以後,青釉燒制最為成功,有粉青、冬青、豆青等。
到了清朝,龍泉窯窯場所剩無幾,產品胎質粗糙,釉色青中泛黃。燦爛的龍泉青瓷之花至此凋零。但是,大明處州龍泉官窯,這個被歷史遺忘湮沒了很久的奇跡終究在種種機緣巧合之下,被撥開塵土,重見天日。

3. 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的遺產簡介

據有關資料顯示,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陳腐和練泥;器物的成型、晾乾、修坯、裝飾、素燒、上釉、裝匣、裝窯;最後在龍窯內用木柴燒成。在原料選擇、釉料配製、造型製作、窯溫控制方面,龍泉青瓷均具有獨特的技藝。龍泉青瓷燒制技藝服務人類生活,其成品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陳設瓷、裝飾瓷、茶具、餐具等,是燒制技術與藝術表現的完美結合。龍泉窯燒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寧靜,是中國古典審美情趣的表現。

4. 龍泉窯與龍泉窯系諸窯

龍泉窯屬南方青瓷系統。早在公元三、四世紀時,今浙江東部寧紹地區以紹光、上虞為中心,已經形成了一個早期越窯青瓷體系,五代、北宋初期又以餘姚為中心,再度形成一個以燒制所謂秘色瓷的越窯體系。除越窯而外同時燒制青瓷的還有婺窯與甌窯。北寬闊時節的龍泉窯受三窯的影響,燒制與三窯相似特徵的瓷器。南宋以後,龍泉窯為應會南宋宮廷、官家的需索,也生產一種以施粘稠的石灰鹼釉為特徵的似官或仿官瓷器,在南宋中期以後終於形成了有龍泉自身特點與風格的梅子青、粉青釉龍泉青瓷。

在南宋晚期,龍泉青瓷有很大的發展,除在今龍泉月月縣境內有眾多的燒瓷窯場,並旁及鄰境的慶元、遂昌、雲和等縣,終於形成一個新的青瓷窯系,江西吉安的永和窯和福建泉州碗窯鄉窯也燒龍泉風格的青瓷。這種趨勢入元以後持續不衰,在今浙江南部的甌江兩岸就已發現一百五十處元代窯址,燒制龍泉窯風格青瓷窯場范圍更為擴大,今福建省境內各窯也盛燒龍泉青瓷。

龍泉青窯系的迅速發展,除了龍泉地區自然條件的優越,還因為入金以後,北方瓷業衰落,南宋立國水鄉、海隅,水上交通發達,有利於商業、貿易的發展。南宋政府又以發展海外貿易為國策,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為防金銀外流,「命有司止以絹布、錦綺、瓷器之屬博易」(《宋史·食貨志》)。更刺激了瓷器的出口,龍泉青瓷在東亞及東非、阿拉伯諸國都是受歡迎的商品,這情況到了元代仍有盛無衰。在國內,龍泉青瓷也和景德鎮的青白瓷一樣,它的商品市場也擴及到宋佔領區的北緣。近年發現陝南與四川的青白瓷與龍泉青瓷的窖藏就是很好的證據。

宋人世窯諸窯系中,龍泉青瓷的興起是最晚的,但由於有海外市場的支持,終於迅速發展成一個窯場眾多的龐大瓷窯系。

1·龍泉窯

龍泉窯在今浙江省龍泉縣境內,龍泉縣境不僅有蘊藏豐富的制瓷原料,而且山區丘陵都盛產松柴可作燒瓷的燃料。窯址爐多溪流山坡建築,制瓷原料的加工依賴水碓利用。成品輸出也便於利用水運。據浙江省文管會的調查,在龍泉境內發現的青瓷窯址有大窯、金村、溪口、梧桐口、小白岸、道泰、山頭窯、松溪、安福口、安仁口、筆架山、項戶、安福、碗圈山、馬坳、大方、岑腳、周牆、大棋、下村、黃金坑、武溪等二十三處,其中以大窯和金村兩地窯址最多,質量也最精,南宋時期大窯附近的窯址由北宋時期二十三處發展到四十八處,窯場數量成倍的增長。

從窯址遺存的早期標本可以看出,龍泉窯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是龍泉窯的極盛期,元代在燒大件器物的技術上有突破,明中期以後逐漸走向衰落。工匠有的遷往江西等地,另行建窯,仍燒龍泉釉瓷器。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有帶康熙五十一年銘文的龍泉窯標本,這可以做為龍泉窯的下限資料,此後看不到清代龍泉窯的產品,傳世器所見,都是景德鎮的仿燒品,文獻里也有景德鎮仿燒龍泉釉釉為配方的記錄。

龍泉窯燒瓷有七、八百年的悠久歷史。早期產品以習見的日用品如盤、碗、壺等為主,盆、缽、罐也少量燒制,造型製做工整,底部修理平滑,器物比較普遍地使用刻花,輔以篦點或篦劃紋,此外還有波浪、雲紋、蕉葉、團花和嬰戲等紋飾;在大窯、金村、王湖、安福等窯址中這類標本都很豐富。早期產品在器形、裝飾與釉色各方面與越窯、溫州窯、婺窯有相似的特徵。龍泉窯在南宋中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器物造型淳樸,器底厚重,圈足寬闊而矮。具有穩重感。早期的器物仍繼續生產,並出現了爐、瓶、盆、渣斗、塑像等器物,器皿造型很多,每種器物有多種式樣,爐有鼎爐、蔥管足爐、八卦爐、四足爐、奩式爐等等,瓶有膽式瓶、鵝頸瓶、龍紋瓶、虎紋瓶、帶蓋瓶等等;釉晶透明如鏡,裝飾以刻花為主,篦紋逐漸減少,碗口多花口五齣,花口下碗壁多凸起五條直線,碗內刻雲紋的較多,有的碗分為五等分劃線,內劃「S」形紋飾,劃飾簡練快速;碗心印陰文「河濱遺范」或「金玉滿堂」,四字也比較多。一種淺式平底小碟,碟時心刻一條魚尾變卷的游魚。這類淺碟里心還有刻荷花紋的,無論造型與紋飾均與陝西耀州窯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耀州窯這類刻花碟出於北宋中期層,北宋未期浮雕蓮瓣紋開始流行,在盤、碗的外部以及瓶上飾以浮雕蓮瓣紋的較多,龍泉窯不少窯址里也遺留有大量的標本。

龍泉窯瓷器,其造型、花紋雖可與其他瓷窯標本比較,參考斷代,但若考慮到龍泉窯興起較晚,在其未能進入遠地廣大市場與其他先進瓷窯爭勝之前,同樣的造型、花紋其實際生產時間可能要比其他瓷窯為晚,至於宮廷、官府燒造成的「官樣」瓷器,流行於民間與民窯大量燒造的時間,可能還要更晚一些。

龍泉窯的興盛期可能開始於南宋中期,至於通常作為龍泉青瓷的代表作品,成為青瓷釉色之美的頂峰的粉青釉、梅子青釉器和燒製成功,則可能始於南宋晚期。窯址遺存的大量瓷片,接其胎色可分為自胎和黑胎兩類,而以自胎為主,約占總數十分之九以上。黑胎青瓷可能即是仿南宋官窯的產品,息胎青瓷則是代表龍泉窯系特點的龍泉青瓷。這一時期器物造型更加多種多樣,有各類盆、碟、盤、碗、盞、壺、渣斗等到日用品,也有文房用文具水盂、水注、筆筒、筆架、棋子、還有鳥盞與佛前供器的各式香爐以及八仙塑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出現了不少模仿古代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器物,仿銅器的有鬲、觚、觶、投壺等器,仿玉器的有蹤。表明龍泉青瓷工藝上的成就已受到社會各階層的愛重。

龍泉青瓷是青瓷工藝的歷史高峰。我國燒造青瓷的歷史十分久遠,浙江地區燒造青瓷的歷史遺跡可以追溯到戰國、春秋,從原始青瓷到龍泉青瓷經歷了將近兩千年的歲月,傳統之悠久罕有倫比,歷代燒制青瓷的匠師也都十分重視發揮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晉人形容甌窯青瓷為「縹瓷」,唐人稱越窯釉質「如玉似冰」,釉色為「千峰翠色」、「秘色」。但是成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楠峰的則宋代窯工創造的龍泉青瓷,它是巧的人工製造的青玉,宋代龍泉青瓷每一個碎片,至今仍令我們為它的美感所傾倒。

龍泉青瓷的燒造工藝

為了對龍泉青瓷的燒造工藝進行科學的總結,1959年,中央輕工業部和浙江省輕工業廳邀請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中央輕工業部硅酸鹽研究所、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浙江美術學院以及龍泉瓷廠等單位對歷代龍泉青瓷的原料、燒制工藝、呈色機理、造型裝飾作了專題研究,當下藏品出手及藏品送拍甄選,壹伍貳,伍陸,貳捌,陸玖零肆。伍女士  致力民間藏品出手渠道建設。他們收集了五代至明各歷史時期中較有代表性的青瓷標本,作了細致的觀察和分析研究。他們研究了龍泉地區的原料,胎釉的化學組成,釉層厚度,燒成溫度,氣氛性質以及顯微結構等等因素對釉色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結果可大致歸納如下:

1.龍泉地區瓷土原料,有一部公屬於瓷石類,它們含有大量石英和一定理的高嶺石,絹雲母等礦物,另有一部分則屬於原生硬質粘土類,其中亦含有大量石英。而高嶺石的含量則較前一類為多。用這些瓷土燒製成的瓷胎,其主要礦物組成是石英、絹雲母和高嶺石等等。因此,龍泉青瓷屬於石英—高嶺—雲母質瓷器,與江西景德鎮瓷器是同一種類型的。該地區的紫金土系由石英、長石、含鐵雲母以及其他含鐵礦物所組成。紫金土的含量一般為3—5%,高者可達成15%左右。主要用於配製釉色或胎色較深的製品,如梅子青釉、豆青釉以及黑胎青瓷等。石灰(石灰石)是釉的主要助熔劑,根據文獻記載以及向老工人調查得來的傳統工藝材料、傳統釉料是以石灰與礱糖制甩「烏釉」摻入釉內,製成的石灰鹼釉。

  2.古代龍泉青釉大體上可分成石灰釉和石灰鹼釉兩面三刀大類。前者見於五代和北宋,後者內陸於南宋和元、明。

3.石灰釉的特點是高溫粘度比較小,即在高溫下易於流釉,因此這類釉一般都顯得比較薄。就顯微結構而言,這類釉主要由玻璃相所組成,而氣泡和未熔石英顆粒則很少。因此釉層顯得相當透明,釉面光澤亦比較強,石灰鹼釉的特點是高溫粘度比較大,即在高溫下不元氣流釉。這樣,釉層就可以施得厚一些,使器物的外觀顯得比較飽滿。南宋的陶瓷工匠們還通過控制燒成溫度和還原氣氛,使這類釉的外觀獲得一種柔和淡雅,有如青玉一樣的藝術效果,這就是著名的龍泉窯粉青釉。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粉青釉的釉層中還含有大量小氣泡和未熔石英顆粒,它們使進入釉層的光線發生強烈散射,從而使其在外觀上獲得一種和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樣的別有風格的藝術效果。南宋時期發明的石灰鹼釉對青瓷說來是一個很有創造性的巨大進步。

4.南宋時期,龍泉窯還生產一種其色調可以與翡翠篦美的梅子青釉。通過試驗得知,梅子青釉的燒成溫度比粉青釉要高,故釉的玻化程度也比粉青釉高。梅子青釉的釉層略帶透明,釉面光澤亦較強。從工藝觀點而言,梅子青釉的形成原因除了燒成溫度較高以外,還需較強的還原氣氛和比粉青釉更厚的釉層。

5.上述粉青和梅子青釉,其所配的胎基本上都是白胎。從近年來大量發掘出來的實物資料看來,龍泉窯除了生產這種白胎青瓷外,還生產一種黑胎青瓷。從出土器物的數量看來,白胎青瓷的產量佔主要地位。在發掘時還發現,黑胎青瓷和白胎青瓷混雜地堆積在一個層次里,沒有單獨的層位,這表達式明這二種類型的瓷器是在同一窯中兼燒的。黑胎青瓷的胎色跟燒成溫度有關。燒成溫度較高,胎呈深灰,燒成溫度較底,胎的顏色也相應變淡。釉的色調和光澤也和燒成溫度與氣氛密切有關。溫度較高的釉呈棕黑色玻璃狀,溫度較低,釉色也變淺,光澤亦減弱,呈半木光或木光。這種黑胎青瓷,無論在造型、釉色、紋片以及底足的切削形式等方面都和南宋官窯相似,從外觀上看,這二類瓷很難分辨。

6.胎的色訊對釉色有一定的襯托作用。古代龍泉青瓷一般都要在胎的配方中摻加一定量的紫金土,其目的就在於降低胎的白度,使胎色在白中略帶些灰的成分,甚至成為灰黑色,這樣便可使釉色深沉,而不致過於顯露。不同類型的釉色所要求匹配的胎色也不一樣。如粉青釉要求胎白中帶灰,梅子青釉要求胎的白度高一些,或白中略帶灰,而黑胎青瓷則要示灰到灰黑色胎。

7.南宋和元、明時代胎釉配方中鉀、鈉含量很高,無法用現在見到的當地原料配成,這個問題可能由於古代所用瓷石的風化程度較淺,因而含鉀較高之故,古代採用「木葉」來燒煉釉灰,也會在釉中引入一部分鉀。所謂「木葉」,可能是一種鉀含量較高的植物枝葉。

8.古代龍泉青瓷的燒成溫度大約在1180—1230℃之間,梅子青則在1250—1280℃之間。胎質都不太緻密,介於生燒與微生燒之間。利用還原比值這個概念可以看出古代青瓷在燒成時氣氛的平均性質。上品的粉青釉的還原比值約為2——3,即要求強弱適中的還原焰,梅子青釉的還原比值約在10以上,即要求強還原焰,黑胎青瓷的還原比值約0.4左右,即要求弱還原焰。

5. 龍泉青瓷

出產於浙江龍泉的青瓷是中國瓷品中的一塊瑰寶,史稱中國五大名窯的官窯、哥窯、汝窯、定窯和鈞窯中的哥窯,指的就是龍泉的青瓷。

龍泉青瓷史上幾經興衰。一九五七年,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批示恢復青瓷生產。五十年來,龍泉青瓷又開始聲名鵲起,重鑄昔日輝煌。

曾名揚海內外

龍泉在西晉時便開始有燒制青瓷的瓷窯,宋元之際進入鼎盛時期,形成了著名的龍泉窯系,為宋代中國最大的瓷業中心,前後輝煌了數百年。據史料記載,在宋元時代,「甌江兩岸,瓷窯林立,煙火相望,江中運瓷船隻來往如織。」

龍泉青瓷有哥窯和弟窯之分。哥窯特點是黑胎厚釉,瓷器釉面布滿裂紋,呈現金絲鐵線、紫口鐵足的特徵。由於窯溫不易控制,優等青瓷極難得,往往成為帝王將相專用;弟窯的特點是白胎厚釉,外形光潔不開片。弟窯瓷品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賞之讓人心情暢然。在宋、元時,出口到外國的龍泉青瓷大多是弟窯所產。

龍泉窯在南宋時燒制出了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標志著龍泉青瓷達到了顛峰。

龍泉青瓷曾經揚名海內外,受到世界各地的追捧。法國巴黎有一家以收藏瓷器聞名於世的博物館,在它收藏的幾乎涉及中國瓷器史整個體系的一萬二千多件瓷器中,就有許多是龍泉青瓷。在今天的世界各大博物館,只要收藏瓷器,幾乎都會有龍泉青瓷。

一九七六年,韓國新安地區道德島海域發現了一艘中國元代沉船,打撈出元代瓷器一萬七千餘件,其中龍泉窯瓷器達九千餘件。從這些瓷器可以看出,龍泉青瓷在當時中國瓷器的對外輸出中占首要地位。

龍泉青瓷到明代中期以後逐漸衰弱。到上世紀初,龍泉青瓷窯火幾乎完全熄滅,大窯群落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已經成了一片荒丘,只留下遍地的碎瓷片。

再造青瓷輝煌

一九五七年,按照周恩來總理「要恢復青瓷生產」的指示,浙江省由八位專家組成仿古小組,在第二年春天點燃了恢復龍泉青瓷的第一爐窯。

經過五十年的恢復發展,龍泉青瓷在今天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繁榮期,不但藝術瓷在國內外打響了品牌,而且日用瓷也在當今綠色環保潮流中有了更大的市場,包裝用瓷和工業瓷也在加大開發力度。

今天,在龍泉已經有一百三十多家青瓷企業,年產值達二億多元人民幣,從業人員三千多人,還涌現出了一些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如徐朝興、毛正聰、夏候文,和像盧偉孫這樣的一批勇於開拓創新的年輕工藝美術師。

現代的龍泉青瓷在繼承和仿古的基礎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銅色釉、高溫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葉末色釉、烏金釉和天青釉等。在工藝美術設計裝飾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瓏」、「青瓷釉下彩」、「象形開片」、「文武開片」、「青白結合」、「哥弟窯結合」等。

「中興龍泉青瓷,我們責無旁貸」。在周恩來總理批示恢復青瓷生產五十周年之際,中共龍泉市委書記趙建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趙建林表示,龍泉青瓷發展有三個目標:一是其藝術水準要創歷史新高;二是提高龍泉青瓷產業化程度,日用瓷、包裝瓷、工業瓷百花齊放,成為浙江省青瓷生產和出口基地,爭取成為國家級的青瓷生產基地;三是努力使龍泉的瓷文化和青瓷精品走向世界,並把青瓷文化和旅遊相結合,使龍泉青瓷成為龍泉、浙江乃至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張金名片。」

出產於浙江龍泉的青瓷是中國瓷品中的一塊瑰寶,史稱中國五大名窯的官窯、哥窯、汝窯、定窯和鈞窯中的哥窯,指的就是龍泉的青瓷。

龍泉青瓷史上幾經興衰。一九五七年,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批示恢復青瓷生產。五十年來,龍泉青瓷又開始聲名鵲起,重鑄昔日輝煌。

曾名揚海內外

龍泉在西晉時便開始有燒制青瓷的瓷窯,宋元之際進入鼎盛時期,形成了著名的龍泉窯系,為宋代中國最大的瓷業中心,前後輝煌了數百年。據史料記載,在宋元時代,「甌江兩岸,瓷窯林立,煙火相望,江中運瓷船隻來往如織。」

龍泉青瓷有哥窯和弟窯之分。哥窯特點是黑胎厚釉,瓷器釉面布滿裂紋,呈現金絲鐵線、紫口鐵足的特徵。由於窯溫不易控制,優等青瓷極難得,往往成為帝王將相專用;弟窯的特點是白胎厚釉,外形光潔不開片。弟窯瓷品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賞之讓人心情暢然。在宋、元時,出口到外國的龍泉青瓷大多是弟窯所產。

龍泉窯在南宋時燒制出了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標志著龍泉青瓷達到了顛峰。

龍泉青瓷曾經揚名海內外,受到世界各地的追捧。法國巴黎有一家以收藏瓷器聞名於世的博物館,在它收藏的幾乎涉及中國瓷器史整個體系的一萬二千多件瓷器中,就有許多是龍泉青瓷。在今天的世界各大博物館,只要收藏瓷器,幾乎都會有龍泉青瓷。

一九七六年,韓國新安地區道德島海域發現了一艘中國元代沉船,打撈出元代瓷器一萬七千餘件,其中龍泉窯瓷器達九千餘件。從這些瓷器可以看出,龍泉青瓷在當時中國瓷器的對外輸出中占首要地位。

龍泉青瓷到明代中期以後逐漸衰弱。到上世紀初,龍泉青瓷窯火幾乎完全熄滅,大窯群落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已經成了一片荒丘,只留下遍地的碎瓷片。

再造青瓷輝煌

一九五七年,按照周恩來總理「要恢復青瓷生產」的指示,浙江省由八位專家組成仿古小組,在第二年春天點燃了恢復龍泉青瓷的第一爐窯。

經過五十年的恢復發展,龍泉青瓷在今天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繁榮期,不但藝術瓷在國內外打響了品牌,而且日用瓷也在當今綠色環保潮流中有了更大的市場,包裝用瓷和工業瓷也在加大開發力度。

今天,在龍泉已經有一百三十多家青瓷企業,年產值達二億多元人民幣,從業人員三千多人,還涌現出了一些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如徐朝興、毛正聰、夏候文,和像盧偉孫這樣的一批勇於開拓創新的年輕工藝美術師。

現代的龍泉青瓷在繼承和仿古的基礎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銅色釉、高溫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葉末色釉、烏金釉和天青釉等。在工藝美術設計裝飾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瓏」、「青瓷釉下彩」、「象形開片」、「文武開片」、「青白結合」、「哥弟窯結合」等。

「中興龍泉青瓷,我們責無旁貸」。在周恩來總理批示恢復青瓷生產五十周年之際,中共龍泉市委書記趙建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趙建林表示,龍泉青瓷發展有三個目標:一是其藝術水準要創歷史新高;二是提高龍泉青瓷產業化程度,日用瓷、包裝瓷、工業瓷百花齊放,成為浙江省青瓷生產和出口基地,爭取成為國家級的青瓷生產基地;三是努力使龍泉的瓷文化和青瓷精品走向世界,並把青瓷文化和旅遊相結合,使龍泉青瓷成為龍泉、浙江乃至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張金名片。」

另外,龍泉的中國青瓷小鎮上洋有許多手工小作坊,做出來的青瓷既精緻又價格公道,不妨去那裡看看,非凡青瓷,非同凡響!

6. 求浙江龍泉古窯的詳細資料,越詳細越好,從過去到現在!

龍泉窯因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屬我國南方青瓷系統。傳說中的龍泉哥、弟窯中的弟窯,即是龍泉青瓷窯,被譽為宋代民窯巨擘。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進入鼎盛時期,至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傳世的龍泉青瓷下限至清康熙年間,燒造歷史達七、八百年之久。

宋代龍泉青瓷是青瓷工藝的歷史高峰。其青瓷的釉色與質地之美,亦如巧奪天工的人造美玉,全世人為之傾倒。

北宋早期龍泉瓷的產品風格相似於越窯。燒制的器物胎體粗重,釉色淡青。中期釉色轉為青黃,產品以碗、壺、杯、盤等日常用瓷為主。裝飾採用刻劃花。圖案有花卉、水波、游魚、雲紋等。南宋是龍泉青瓷的鼎盛時期。當時器物甚多,除日常用瓷外,還燒制各種瓶、鬲、觚、鼎、爐等。器物造型古樸,器底與圈足製作規整,具穩重感。裝飾方面北宋以刻劃花為主,南宋前期尚有刻劃花,後期已無,而以青玉般釉色取勝。

北宋時期的龍泉青瓷,胎骨較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處見赭褐色窯紅,胎微出燒,釉的玻化程度好,釉層透明,釉表光澤很強。裝飾花紋較簡練,常見紋樣有魚紋、蕉葉、金枝、荷花等。裝飾風格趨於奔放。

宋室南遷後,士大夫雲集臨安(今杭州),出現了偏安的表面繁榮。為了滿足上自達官貴人,下至庶民的需要,龍泉瓷工吸取了歷代名窯的優秀傳統技藝,燒制出精緻優雅的瓷器,把青瓷生產推向一個全盛時期。

處於南宋鼎盛時期的龍泉青瓷,在施釉上形成了自已獨有的藝術風格,顯示了獨特的魅力:釉層肥厚如凝脂似美玉,有月白、豆青、淡藍、青灰、蟹殼青、灰黃、炒米黃等。其中,尤以作為龍泉青瓷兩種基本色調的粉青和梅子青最具魅力。粉青釉亦稱蝦青釉,釉層肥厚,釉面略帶乳濁呈失透狀,釉色青綠粉潤,釉表光澤柔和,有如青玉;梅子青釉較之粉青釉更深沉華滋,釉色蔥翠,釉層略帶透明,釉面光澤照人,器如梅子初生,秀色可餐,青翠欲滴的色調可與翡翠相媲美。龍泉青瓷這種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所達到的藝術成就,成為我國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巔峰,它們猶如巧奪天工的人間造玉,有著沁人心脾的藝術魅力。南宋龍泉青瓷的造型亦形成自已的風格,穩重大方,渾厚淳樸而又不失秀媚,器型豐富多樣,裝飾普遍採用刻花和堆塑法,頗具藝術匠心。

元代龍泉青瓷燒造量大,風格與南宋迥異:器型高大、胎體厚重;胎色為白中帶灰或淡黃;釉色為粉青帶黃綠,光澤較強,釉層半透明;裝飾手法多種多樣,有刻、劃、印、貼、塑等,以劃花為主,花紋粗略,線條奔放,紋飾以雲龍、飛凰、雙魚、八仙、八卦、牡丹、荷葉等為多見。此外,還大量出現漢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銘。

明代龍泉青瓷走向衰弱,器物胎體厚重,製作粗糙,胎色為灰黃,釉層厚,透明度高,釉表光澤強,釉色有青灰、茶葉末、灰黃等幾種,裝飾以釉下刻花為主,亦有模印人物故事的裝飾方法。

1959年至1964年,浙江等地的考古部門,對龍泉地區的古窯址進行了有計劃的發掘、考證、總結和研究,經過不斷摸索和反復實踐,終於重新掌握了失傳已久的龍泉青瓷的燒造技術,使沉睡幾百年的龍泉古窯重放異彩。

7. 龍泉青瓷的歷史發展

經五代至北宋早期,龍泉窯業已初具規模,大窯、金村、安福等地已發現當時窯址49處,僅大窯(琉田)村就發現北宋中後期窯址12處。金村窯址最下層為北宋早期產品,皆淡青色釉青瓷。胎壁薄而堅硬,質地細膩,呈淡淡的灰白色。該時期以燒制民間瓷為主,但也有部分上等瓷器被征為貢品。宋代庄季裕《雞肋篇》謂:「處州龍泉縣……又出青瓷器,謂之乞討色,錢氏所貢,蓋同於此。」太平興國七年(982)宋太宗派殿前
承旨趙仁濟監理越州窯務兼理龍泉窯務。元祐七年(1092)龍泉至青田的在溪大規模疏浚整治。水上交通的開發,使龍泉窯沿大溪從南區向東區延伸,為龍泉青瓷業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清末民初,日本、德國、美國先後有人來龍泉搜羅古青瓷,繼之國內大批古董商紛至沓來。由此,一方面引發了龍泉挖掘古窯址和盜掘古墓之風;另一方面一批民間制瓷藝人開始研製仿造古青瓷。時有縣城廖獻忠、寶溪鄉陳佐漢、張高禮、李君義等。民國24年,陳佐漢曾將仿製弟窯產品「牡丹瓶」、「鳳耳瓶 」等70餘件郵寄國民政府實業部請功,獲蔣介石題贈「藝精陶仿」匾。為慶祝斯大林70壽誕,1950年陳又將「雲鶴盤」等3件仿古青瓷通過外交途徑運住蘇聯。此時寶溪一帶民間窯廠里雖能仿製古龍泉青瓷,但人數不多,工藝落後,成品率極低,釉色優劣不穩。

8. 龍泉青瓷有多少年的歷史

龍泉在西晉時便開始有燒制青瓷的瓷窯,有1800多年的歷史,宋元之際進入鼎盛時期,形成了著名的龍泉窯系,為宋代中國最大的瓷業中心,前後輝煌了數百年。據史料記載,在宋元時代,「甌江兩岸,瓷窯林立,煙火相望,江中運瓷船隻來往如織。」
龍泉青瓷有哥窯和弟窯之分。哥窯特點是黑胎厚釉,瓷器釉面布滿裂紋,呈現金絲鐵線、紫口鐵足的特徵。由於窯溫不易控制,優等青瓷極難得,往往成為帝王將相專用;弟窯的特點是白胎厚釉,外形光潔不開片。弟窯瓷品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賞之讓人心情暢然。在宋、元時,出口到外國的龍泉青瓷大多是弟窯所產。
龍泉窯在南宋時燒制出了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標志著龍泉青瓷達到了顛峰。

9. 龍泉青瓷有什麼發展歷史龍泉青瓷的特點是怎樣的

龍泉青瓷,浙江省特產。更加准確的來說,應該是龍泉市的特產,屬於龍泉市的一個標志。龍泉青瓷,最開始的燒制時間是大約一千七百多年前,而達到鼎盛時期則是在宋朝的時候。在所有的瓷器中,包括我國也包括其他國家,龍泉青瓷的歷史最為悠久,燒制龍泉青瓷的瓷窯分布最為廣闊,對燒制龍泉青瓷的要求最為高,燒制龍泉青瓷的規模也最大,甚至是銷售范圍也是最大的。

根據考證,青瓷最早出現的時間應該是漢代。龍泉市自古以來都是有名的瓷窯,,在這個地方有很多的瓷窯分布在這里,在漢代的時候,最為出名還不是龍泉青瓷,而是越窯所生產的瓷器。一直到了宋元兩個朝代交接的時候,龍泉青瓷的弟窯才開始進入了鼎盛期。經過了幾個朝代的更新替代,幾十年時間的經驗,他們在這個時候所生產出的青瓷符合了那個時候的人們的審美,於是就此促進了龍泉青瓷進入了鼎盛期。到了南宋的時候,弟窯所生產的兩種龍泉青瓷,更是推到了頂峰。只是好景不長,到了明朝,因為審美的改變,龍泉青瓷逐漸衰落,最終在二十世紀的時候徹底結束了龍泉青瓷的歷史。

10. 龍泉青瓷產於哪個省

龍泉青瓷產於浙江省,是中國著名的青瓷之都。龍泉青瓷始於西晉,到宋代已經初具規模。龍泉青瓷產於龍泉窯,也叫哥窯,是中國五大名窯之一,它的燒制技藝是世界唯一一個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陶瓷類項目。

龍泉青瓷產於浙江省
龍泉青瓷產於浙江省,是中國著名的青瓷之都。龍泉位於浙江西南部,以出產青瓷著稱,有三百多處燒制青瓷的古代窯址,龍泉窯始於西晉,北宋時初具規模,是中國陶瓷燒制年代最久、窯址分布最廣、產量最高、規模最大的青瓷名窯。

龍泉窯出產龍泉青瓷,與官窯、定窯、汝窯、鈞窯並稱中國五大名窯,龍泉窯也叫哥窯。2009年9月30日,龍泉青瓷的燒制技藝正式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也是世界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陶瓷類項目。

龍泉青瓷以瓷質細膩、釉色清麗、造型優美而聞名,有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美譽,一直被譽為世界瓷器皇冠上的璀璨明珠,為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錦上添花。

閱讀全文

與龍泉青瓷多少年戴在昂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