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摩西出埃及的真實歷史是什麼
《聖經·出埃及記》中敘述的率領以色列先民出埃及、建國家的摩西不是歷史事實。
《聖經·出埃及記》中敘述的率領以色列先民出埃及、建國家的摩西,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人,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問題。70年前,大多數學者對著名的埃及學家A.伽丁內爾(Gardiner)爵士做出的摩西是一個「半神話的不真實的人物」的論斷持贊同態度。
《聖經》中有關《出埃及記》的章節關於這一時期埃及的記述非常少。在《出埃及記》中根本沒有敘述橫掃近東的埃及法老,也沒有對埃及帝國強大的軍隊和大規模戰爭中埃及俘獲的數以萬計的戰俘進行描述。
更沒有對活躍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埃及政府官員和使臣、駛往埃及的滿載著各國貢品的船隊以及以法老的名字命名的城市進行必要的記載。尤其重要的是,它缺少摩西率部出走埃及動因的介紹。
有的學者認為,《出埃及記》中鮮有關於這一事件埃及背景的介紹是因為《聖經》的作者對其沒有特別的興趣。但是,當一個作者在敘述某一事件的時候,他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介紹該事件發生的背景,這與他對事件的背景是否感興趣無關。
《出埃及記》雖然絲毫沒有對有關這一事件埃及背景的介紹,但在一些頗有爭議的段落中包含了以色列人居住在埃及時的城市名稱,他們在埃及建立的物品儲藏地的名稱,以及他們離開埃及時途徑的埃及城市。
一個讀起來非常像拉美西斯的人名經常被包含在地名中,這些地名通常帶有前綴「房屋」或「神廟」,如「拉美西斯,偉大的勝利者的房屋」。
這個《聖經》中提及的城市名與拉美西斯在三角洲地區建立的城市帕·拉美西斯非常相似,在城市名的首位加上前綴「帕」是這一時期埃及人命名城市的習慣,有時埃及人也會用「城鎮」來代替「房屋」。
在埃及與《出埃及記》有關的第一個地名是「高琛」。此地名並非埃及語,而是塞姆語。它位於約旦南部和三角洲東部間。「高琛」是阿拉伯語中的一個最為普通的地名,這表明此城的居民大部分是阿拉伯人。
《聖經》中提及的另外兩個埃及地名是「薩寇特」和「丕托姆」。前者很有可能是希伯來語化的埃及語,即新王國時期的圖米拉特乾涸河谷地區。第十九王朝時期埃及法老美愣普塔在這個地區建立了一個大規模的防禦工事,它的名字就是「建在薩寇特的美愣普塔,一個使真理滿意的人」。
到公元前7世紀這個防禦工事幾近被廢棄。伴隨著第二十六王朝尼科二世紅海運河的開通,在原來的防禦工事東部13公里處崛起了一座新興的埃及港口城市,它就是皮爾·伊塔姆,埃及語意思是「阿圖姆神的房屋」,考古遺址名稱是泰爾·艾爾·瑪斯庫塔。
這一遺址出土的大量文獻和考古資料充分證明了它就是《聖經》中的丕托姆城。
《聖經》中的第四個埃及地名是「艾塔姆」,埃及語意思是「阿圖姆的神廟」。它也位於圖米拉特乾涸河谷地區,屬於下埃及的第八州。
而「米格都」和「巴阿則封」則是希伯來人出走埃及路途中的暫住地。新王國時期米格都是三角洲東部地區較為常見的地名,通常它在一個復合地名的首位,它的後面往往有一個國王的名字,在《聖經》中緊隨其後的王名沒有出現。
最初這個地名被應用於有防禦設施的暫住地,這樣的暫住營區大多分布於埃及和「嘎匝」之間的路邊,它們的規模很小,通常位於水源附近。米格都位於比特湖北部,城中居民大多是希伯來人,亞述國王埃塞爾哈東征服埃及的時候,米格都就已經是一座有相當規模的城市了。
自埃及第十九王朝起城中居民一半以上是約旦人。在公元前600年的尼科打敗巴比倫人戰斗中此城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出埃及記》中這個地名與巴阿則封同時出現,而在世俗體地理紙草中這兩個地名與在《出埃及記》中一樣也是並列出現的。
巴阿則封中的「巴阿」是神名,他的崇拜中心在三角洲地區,後王朝時期它被等同於希臘神話中的主神宙斯。從這個地名中帶有巴阿神的名字來看,此地應該是巴阿的崇拜中心,它的位置應該在塞波尼斯湖附近,此城就是埃及神話傳說中荷魯斯神擊敗賽特神並把他驅逐出埃及的地方。
一些學者認為它就是埃及文獻中的拉斯卡斯芮城,而另一些學者則把它與泰爾·戴芬尼考古遺址等同起來。然而來自拉斯卡斯芮和泰爾·戴芬尼的考古資料顯示,這兩個遺址的時代應該是塞易斯王朝即第二十六王朝統治時期,而決非我們正在討論的新王國時期。
所以,關於這一城市的兩個觀點都是不可信的。
根據《聖經》中出現的埃及地名,我們完全可以得到摩西率領部眾出走埃及的路線,他們從三角洲東部出發,通過尼科的紅海運河,經過米格都城,到達塞波尼斯湖。這條路線似乎是非常合理的,然而當我們考察《聖經》的成書時代和它所揭示的事件時,我們發現這條路線是不可信的。
眾所周知,《聖經》出現在公元前6世紀初期的巴比倫之囚之後,這個時期相當於埃及的第二十六王朝和第二十七王朝時期,而《出埃及記》的時代則是新王國的第十九王朝,時間大約是公元前13世紀末或12世紀初,而且以上論述的地名大部分是在第二十六王朝以後才出現的。
因此,完全可以斷定《聖經》的作者是根據他所生活的公元前6世紀左右的地名來設計500多年前的出走路線的,其結果顯然是不可信的。
㈡ 摩西出埃及的真實歷史
公元前343年 波斯帝國滅埃及
援引(古埃及(Ancient Egypt),一般指公元前32世紀左右至公元前343年波斯滅亡埃及這段時間內尼羅河下游地區的埃及文明。)
其中有點復雜!!!LZ請參考如下: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侵佔埃及,建立第27王朝。波斯人在埃及的殘暴統治和無情劫掠,激起了伊那路斯和阿米爾泰烏斯領導的埃及人起義(前460~前455)。公元前404年,波斯王朝被推翻,埃及獲得獨立,相繼建立了第28~30王朝。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國再次征服埃及,建立第31 王朝。公元前 332 年,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侵入埃及,滅波斯王朝,結束了延續3000年之久的法老時代。)
古印度文明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到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巴比倫王國
巴比倫王國。西亞巴比倫尼亞南部奴隸制城邦。以巴比倫城為中心。公元前十九世紀中,阿摩列依人在此建國。史稱古巴比倫王國(約公元前1894~前1595年)。其第六代國王漢穆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先後征服其他城邦,統一兩河流域,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成為西亞古代奴隸制國家的典型。所頒《漢穆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亞第一部成文法典。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特別是數學和天文學。漢穆拉比死後,逐漸衰弱,在公元前1595年為赫梯王國所滅。公元前626年,閃米特族的一支迦勒底人佔領巴比倫,重建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國。公元前612年與米堤亞聯軍滅亞述,其疆域包括兩河流域的大部、敘利亞、巴勒斯坦以至阿拉伯北部地區。公元前六世紀後半期,國勢強盛。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多次發動對外戰爭,進行擴張。公元前586年,攻佔耶路撒冷,滅猶太王國,其疆域包括兩河流域大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等地。以後政變屢起,國勢頓衰。公元前538年為波斯所滅。
㈢ 摩西帶領族人出埃及具體是什麼故事
這是基督教《聖經》里一段記錄,足足用了一部《出埃及記》來表述,所以你要具體了解還是直接去看《聖經》比較好。
簡單的說吧:
摩西是被埃及公主收養的猶太人,成人後同情猶太人在埃及做奴隸的悲慘境遇,經常幫助猶太人;
有一次在幫人過程中,失手打死了埃及人,開始逃亡;
受到聖靈感召,服從上帝旨意,決心帶領猶太人逃離埃及;
猶太人在面臨埃及大軍圍追堵截的情況下,依靠著上帝的力量,劈開紅海走出埃及;
摩西給猶太人制定並完善組織制度和宗教制度,從上帝處領受「十誡」;
選擇好繼承人和繼承製度,回歸上帝。
㈣ 摩西出埃及的真實歷史是什麼
摩西去見埃及法老,要求法老放希伯來人去祭奉自己的上帝。遭到法老拒絕。摩西把手杖扔到地上,手杖變成了蛇。
法老的術士也用邪術變出蛇來。可是被摩西的蛇吞了。法老仍不答應。 摩西將手杖指向河裡,河水立即變成了血。河裡的魚死了,到處是腥臭。埃及人不得不重新挖井取水喝。可是法老仍不答應。
摩西臉上發光
摩西從山上下來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因曾與神交談,所以臉上發光。眾民起初不敢走近他,但他呼召他們,聚集在他面前,並重述耶和華在山上向他說的話。其後,他用帕子蒙在臉上,只是來到耶和華面前才把帕子除下來。
這個故事出自《舊約·出埃及記》第34章第29節:「摩西從西奈山下來時,臉上發光……」。但最早的拉丁文譯本(即所謂《武加大譯本》)中,譯者誤解了希伯來文原意,把這句話譯成了「頭上生著兩只角的摩西走下西奈山」。因此,米開朗琪羅就雕出了頭生雙角的摩西。
㈤ 摩西出埃及的真實歷史是什麼
公元前1446年,80歲的摩西帶領全境的以色列人擺脫奴役走出埃及,進行了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民族遷徙。這次大遷徙波瀾壯闊,充滿奇跡,後世也無可比擬。
摩西的特點
公元前1885年,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帶領家族70人躲避飢荒下到埃及,在那裡生長繁衍寄居了400多年,越到後期越是受埃及人的奴役與迫害。
繁重的勞役壓得他們喘不過氣,身上流著汗,頭上頂著皮鞭,他們從地縫里發出呼喊,求告耶和華讓他們離開此地。
這時,興起一位民族領袖摩西,通過與埃及法老進行堅持不懈的斗爭,最後,在十大災難面前,(水變血之災,蛙災,虱災,蠅災,瘟疫,瘡災,冰雹之災,蝗災,黑暗之災和擊殺一切頭生的死亡之災) 在一個比一個嚴重,一個比一個殘酷的大災難面前,法老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同意以色列人離去。
㈥ 埃及歷史關於摩西的記載
摩西,以色列人,為舊約聖經前五本書的執筆者,是猶太人的民族領袖,史學界認為他是猶太教的創始者。 摩西帶領在埃及過著奴隸生活的以色列人,到達神所預備的流著奶和蜜之地——迦南(今約旦河與死海的西岸一帶)。神借著摩西寫下《十誡》給他的子民遵守,並建造會幕,教導他的子民敬拜他。
㈦ 摩西出埃及記故事05
摩西是猶太人民族立國之父,他依靠上帝的力量帶領猶太人逃離埃及, 在上帝應許之地迦南恢復本民族民族簡朴、自由的生活,並重新建立對上帝的信仰,直到建立猶太人的國家。在西奈山,他領會了上帝對人世間的律法,把律法傳給了雅各的子孫,一直流傳至今。隨著年事漸高,便指定約書亞,而不是他過於蒼老、衰弱的哥哥亞倫,做自己的繼承人。然後,摩西登上了位於死海東岸的比斯迦山的頂峰,從那裡俯瞰約旦河谷。然後,孤獨地死去,沒有人知道他葬在何處。摩西帶領猶太人擺脫奴役,追求自由,建立自己的國家。
《出埃及記》是摩西五經的第二本經書,傳統學者認為本書的作者就是摩西本人。這本書提及摩西在三個不同的場合奉耶和華之命執筆作記錄。據聖經學者韋斯科特(Westcott)和霍特(Hort)研究,耶穌及新約(基督教希臘文聖經)的執筆者曾引述或提及出埃及記的經文逾100次。例如耶穌曾經說:「摩西豈不是傳律法給你們嗎?」摩西在西奈曠野執筆寫成出埃及記,以色列人逃離埃及一年之後。
《出埃及記》原是《舊約》中最重要的一卷,講述了希伯來人(猶太人)同古代阿拉伯人之間的矛盾起源。1960年由奧托·普雷明格導演,表現以色列建國的電影也曾借用這一標題。
以色列在埃及所受的虐待蒙神垂聽,神興起了萬世偉人摩西,使他們脫離苦境,當時約為公元前1450年。摩西故意繞道而行(出13:17-18,14:1),旨在訓練他們信靠神的信心,使他們日後在迦南地居住時可以獨立。但以色列離開不久便屢發怨言,極惹人與神之厭煩(民12:3,14:11-12,20:11-12),結果神罰他們在曠野漂流整整一個世代的光陰(40年)。在那冗長漂流的歲月里,摩西常默想神的作為,及後他把神給他的啟示記錄下來,免得日後失傳,後世忘卻神恩浩大無疆。摩西五經大部分(除了申命記的33-34章或其他)是在那時寫的。
總結:
1. 耶和華為拯救的神。本書說明了一個真理,就是神的拯救。人類歷史的希望是在乎神的救贖;神是一位行動的神,他施行拯救。
2. 耶和華是唯一的真神。神在埃及擊敗埃及的術士,並破壞他們所迷信的各類自然界的神,他們知道[神的大能,並要使(神的名)傳遍天下 九16),並[叫你知道全地都是屬耶和華的。](九29)
3. 耶和華為歷史的神。神掌管人類的歷史;神要在萬國中撿選以色列人,叫他們成為神的子民,並以出埃及記的事件紀念神的撿選和拯救(二十2)。
4. 耶和華為立約的神。神與以色列立約,並訂明以色列人要過守律法和合乎道德的生活。神要他的子民聖潔,因為他是聖潔公義的神。
5. 要專心敬拜侍奉神。以色列人要依照神的旨意去敬拜,不可自立條例,存私意敬拜,因為有真神[住在他們中間](二十五8)。這是真實的敬拜,要敬奉一個活神。
㈧ 摩西帶領族人出埃及具體是什麼故事呢
摩西去見埃及法老,要求法老放希伯來人去祭奉自己的上帝。遭到法老拒絕。摩西把手杖扔到地上,手杖變成了蛇。法老的術士也用邪術變出蛇來。可是被摩西的蛇吞了。法老仍不答應。
摩西將手杖指向河裡,河水立即變成了血。河裡的魚死了,到處是腥臭。埃及人不得不重新挖井取水喝。可是法老仍不答應。
摩西有使青蛙泛濫成災。法老答應摩西收回災害就予以放行。可是結果又變了卦。摩西用手杖擊塵土,塵土變成虱子,又叫成羣的蒼蠅飛進埃及人的屋裡,還使埃及人身上長滿了瘡。法老還是執意不從。
接著又颳了一天一夜的東風,東風帶來了蝗蟲,把莊稼全部吃光。摩西又將手杖指向天空,黑暗籠罩大地,持續了三天三夜。耶和華告喻摩西,他將再一次降災給埃及人,要摩西傳告以色列人按上帝的吩咐行事。
以色列人聽從上帝的吩咐,與正月十四日宰公羊作燔祭,把牲畜的血塗在門框上作為記號。七日內守在家中吃無酵餅,停止一切工作。耶和華行災時,看到記號便逾越過去 --- 這就是以色列人的「逾越節」。
災害所到之處,埃及人各家的長子及頭生的禽畜皆暴亡。頓時,埃及地域內一片哀嚎,而以色列人則安然無恙。法老終於答應放以色列人出埃及。
以色列人一離開埃及,法老就率兵追趕而來。以色列人十分懼怕,抱怨摩西:「為甚麼要攪擾我們服侍埃及人的寧靜生活,到曠野中來葬生呢?」摩西說:「上帝要在埃及人面前顯示他全能的力量,故意讓他們來追趕的。」
耶和華分開紅海,讓以色列人順利通過。當埃及人追到紅海中間時,摩西把手杖指向紅海,海水合起來,淹沒了埃及人。以色列人看見耶和華顯示的奇跡,就敬畏上帝,服從了摩西。
以色列人來到書珥,三天找不到水。到了瑪拉,那兒的水是苦的。百姓抱怨摩西,耶和華指示摩西,把一棵樹丟進水裡,水就變甜了。
途中食物吃完了,百姓又抱怨摩西。耶和華使每天清晨從天上降下白色的小圓物,人們用它飽腹,當天食用,第二天就不能吃了,這就是嗎哪。
耶和華又使每天黃昏飛來大羣鵪鶉,以色列人得到了充裕的食物。第六天,他們會得到兩天的食物,因為上帝第七天安息。
以色列人貪心不知足,長鬧糾紛。摩西從早到晚處理他們的事情。他的岳父從米甸來見摩西,建議他把上帝的律法昭明百姓,並選拔敬畏上帝的能人輔助他,摩西採納了岳父的建議。
摩西帶著百姓繼續前進。摩西的帳篷遠離眾人,在曠野設立會幕與耶和華會晤,人們在遠處可以看到會幕上空的雲柱。
摩西上了西奈山,四十晝夜不吃不喝,接受上帝的戒律,把耶和華的十條戒律鑿在石板上。他帶著石板下山來,臉上發著光彩。
摩西下山來,以色列人又犯罪,他們造了金牛犢來拜。
摩西登上了庇斯加山頂,耶和華把應許之地指給他看說:「 這就是我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我必將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你卻不得過到那裡去。」
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死時一百二十歲,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以色列人在摩押地哀哭了三十日。
(8)歷史書中怎麼描寫摩西出埃及擴展閱讀
摩西是希伯來人的早期領袖,也是猶太教中最重要的人物。他在埃及法老的宮廷中長大,然後帶領希伯來人離開了埃及。據說摩西與上帝交談過。他的故事在《出埃及記》的《聖經》中有記載。摩西的童年故事來自《出埃及記》。
在書中,埃及法老頒布法令,規定所有的希伯來男嬰出生時都要溺死,這與羅馬的締造者羅穆盧斯和他的孿生兄弟雷穆斯以及蘇美爾國王薩貢一世的故事相似。摩西的母親把剛出生的寶寶藏了3個月,然後把寶寶放在尼羅河谷的柳條籃子里。這個嬰兒哭了起來,被法老的一個女兒救了出來。
摩西的妹妹米利暗看見法老的女兒抱著孩子。米利暗上前問公主,她是否願意為嬰兒找一個希伯來奶媽。公主同意後,米麗婭姆就去取柳夫子來。摩西在宮中長大,是法老女兒的養子,但他長大後去看望自己的子民。
當他看見一個監工打希伯來人的時候,就用打過的希伯來人作見證,把那埃及人打死了。法老知道摩西是兇手,就下令處死他。摩西逃到米甸,在那裡娶了葉忒羅的女兒西坡拉,他們的兒子是革舜的兒子。
摩西回到埃及,尋求釋放希伯來人,並把他們帶到迦南,這是神在荊棘中對他說話的結果。法老不肯釋放希伯來人,埃及就受了十災,最後一災是把頭生的殺了。此後,法老對摩西說,他可以帶希伯來人去。
然後他改變了主意,讓他的手下跟隨摩西進入紅海或蘆葦海,這是摩西的奇跡之一紅海的分離。在希伯來人從埃及到迦南四十年間,摩西在西奈山接受了神的十誡。當摩西與上帝交談了40天,他的追隨者造了一隻金牛犢。上帝很生氣,想要殺死他們,但摩西勸阻了他。
然而,當摩西看到真正的惡作劇時,他非常生氣,他投擲並打碎了那兩塊刻有十誡的石碑。現在還不清楚摩西究竟做了什麼來接受懲罰,但是神告訴摩西,他沒有足夠的信任他,因此摩西永遠不會進入迦南。
摩西爬上亞巴琳山去看迦南,但那是他到達的地方。摩西選擇約書亞作為繼承人。摩西在120歲高齡時,爬上尼波山,在希伯來人進入應許之地後死去。托勒密時代的埃及歷史學家馬尼托提到了摩西。
在約瑟夫、菲羅、阿普翁、斯特拉博、塔西佗和斑岩中也有其他較晚的歷史文獻。這些並不構成摩西是否存在或出埃及記是否發生的科學證據。摩西有時會被展示出頭上長出了角。有了希伯來語的知識,在這里會有所幫助,因為角這個詞似乎是摩西下山後所展現的閃亮外表的另一種翻譯。
在《出埃及記》第34章中,西奈山追隨他與上帝的對話。我只是想讓你們知道,事實上,摩西為什麼會受到懲罰是很清楚的。神要摩西對磐石說話,水就從磐石而出。相反,摩西超越了耶和華的要求。
在公元前735年以前,任何亞伯拉罕的後裔被武斷地認定為猶太人,建立一個分裂的君主,或者聖經說國王之前十六是完全錯誤的和不恰當的,希伯來人是以色列人。十二部落聯盟,亞伯拉罕的後裔。所有的猶太人都是希伯來人,但並不是所有的希伯來人都是猶太人。
最初,猶太人都是猶大和便雅憫的部族派系,少數祭司利未記的國有化本身,在分裂的君主制,作為猶太人而以色列的十個部族派系脫離和居住在撒瑪利亞,保留自己的希伯來身份直到他們解散公元前735-721年的沖突和亞述移民。
在《摩西的生平簡介》的結尾,這篇文章說摩西失去了信仰。在現代背景下,喪失信心通常意味著我們不再相信上帝,已經離開我們的宗教,成為一個不可知論者,無神論者等等。這種不堅定表明他不再適合作為神的使者領導人民,摩西是古代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摩西
㈨ 摩西《出埃及》的真實歷史是什麼
摩西《出埃及》的真實歷史是率領部眾出埃及、建國家也確有其事。聖經中有關《出埃及記》的章節關於這一時期埃及的記述非常少。在《出埃及記》中根本沒有敘述橫掃近東的埃及法老,也沒有對埃及帝國強大的軍隊和大規模戰爭中埃及俘獲的數以萬計的戰俘進行描述。
更沒有對活躍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埃及政府官員和使臣、駛往埃及的滿載著各國貢品的船隊以及以法老的名字命名的城市進行必要的記載。尤其重要的是,它缺少摩西率部出走埃及動因的介紹。
出埃及的歷史背景
出埃及記雖然絲毫沒有對有關這一事件埃及背景的介紹,但在一些頗有爭議的段落中包含了以色列人居住在埃及時的城市名稱,他們在埃及建立的物品儲藏地的名稱,以及他們離開埃及時途徑的埃及城市。
一個讀起來非常像拉美西斯的人名經常被包含在地名中,這些地名通常帶有前綴「房屋」或「神廟」,如「拉美西斯,偉大的勝利者的房屋」,這個《聖經》中提及的城市名與拉美西斯在三角洲地區建立的城市帕拉美西斯非常相似。
在城市名的首位加上前綴「帕」是這一時期埃及人命名城市的習慣,有時埃及人也會用「城鎮」來代替「房屋」。
㈩ 用兩百五十字左右概括一下摩西領導以色列人民出埃及的故事
出埃及記是描述摩西與他的門徒猶太人逃出埃及法老王奴役的經歷. 摩西沉著鎮定,憑著對主的信心拯救了以色列人。「正如杖在摩西手中,摩西也在神的手中」
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前,在埃及經受長期的奴役與迫害,迫害最甚的時期被認為是埃及新國王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公元前1292~1225)當政的年代。拉美西斯二世年逾九十才死去,拉美西斯二世死後,他的兒子梅尼普塔(Merneptah公元前1225~1215)繼位,公元前1223年,他還一度出兵鎮壓巴勒斯坦迦南人的叛亂。在他十年的統治期間,努力穩定動搖的帝國局勢,但是已力不從心,這時出現了被壓迫的以色列人爭取脫離被奴役境地的大好時機,摩西和亞倫就在這期間,經過艱巨的斗爭率領被奴役的以色列人出離埃及。
一般認為出埃及的年代是梅尼普塔法老統治的中期,即相當於公元前1220年。以色列人從埃及的蘭塞起行,向巴勒斯坦進發。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路線,按照地理位置,從埃及到巴勒斯坦,最近的路線是沿地中海海岸北上。據說當時這條路線雖短,但沿線都有埃及防兵,不易通過,所以出離埃及的以色列人寧可繞道南行,沿現在的西奈半島南下。以色列人在進入聖經所記的西奈半島之前曾渡過紅海,《出埃及記》第14章記埃及法老的追兵在以色列人渡海之後,全部被淹死於海中。《出埃及記》中的「紅海」一詞, 希伯來文讀作Yam Suph,直譯為「蘆葦海」(sea of reeds),由於《七十子希臘文譯本》將Yam Suph譯為「紅海」,於是被沿用了下來(馬丁路德重譯的德文聖經,改譯為「蘆葦海」)。今日地理上的紅海全長達1932公里,最寬處402公里,最窄處209公里,而紅海北端,從西奈半島南端處分為兩漢,東為亞喀巴灣(長145公里,寬24公里)西為蘇伊士灣(長200公里,寬29公里)。原來「蘆葦海」指的地段即紅海西北段的蘇伊士灣以北的湖海地區。今日的蘆葦海地區,地理上可能已有變化, 並且在公元1869年開鑿、修通了著名的蘇伊士運河,所以已無法尋索當年渡海之處。以色列人渡海後進入今日的西奈半島,《出埃及記》上記載有經過的各站路程,從名稱上看今日亦已無法確定其精確的地點。
摩西是猶太人民族立國之父,他依靠上帝的力量帶領猶太人逃離埃及, 在上帝應許之地迦南恢復本民族民族簡朴、自由的生活,並重新建立對上帝的信仰,直到建立猶太人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