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武漢四中歷屆班級同學錄
一般的資格已經建立了這方面更為專業資格考試測繪學校。
例如,測繪,武漢理工大學,測繪,鄭州測繪解放軍學院和測繪學院,有類別和級別是不同的。
或者省測繪一句,測繪尤其是國家統計局。已建立。不過,這些地方沒有一個好學校的考試。
『貳』 武漢四中高中部怎麼樣
〔底蘊深厚〕武漢四中於1899年由英國基督教倫敦會創辦,從博學書院到武漢四中跨越三個世紀,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培養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袁隆平和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林華寶,以及外交部常務副部長浦壽昌、國家審計局局長曾昭運、中國中東特使孫必干、農業部副部長楊顯東、國務院長江三峽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劉少斌、神舟飛船測控總設計師陳長貴少將等數以千計的科學家、政治家、外交家、文學藝術家。正可謂桃李芬芳、群星璀璨。
〔理念先進〕武漢四中秉承「勤樸博學」的先師校訓,確立「特色立校、個性樹人」的辦學宗旨,堅持「個性發展」的辦學理念,引導學生自主發展其個性品質、個性愛好、個性稟賦、個性特長;探索與名校聯辦、與高校聯辦、與境外或國外學校聯辦的「多元化」辦學體制;開設各類選修課程,實行學分制管理,以培養「崇尚科學、崇尚個性」的創新人才。
〔環境幽美〕武漢四中佔地160畝,是全市城區面積最大的中學;校內古老的教堂和鍾樓記錄著百年閱歷,現代化的教學樓和科技樓傳播著現代文明;學校的桃李園、折桂園、惜時園、百草園、紫薇園、湧泉等景點和校史館、文化展廳、書畫長廊、院士銅像等文化工程全部竣工;校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鍾靈毓秀,景緻宜人,是讀書成才的好地方。學校被評為湖北省園林式學校,2009年又被評為湖北省綠色學校和武漢市文化名校。
〔設施一流〕市區斥資1.5億元,為武漢四中建成現代化的教學樓、辦公樓、科技樓、實驗樓、學術報告廳、籃排球館和8000座位的標准田徑場。一流的硬體設施為學校爭創全國千所示範高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名師薈萃〕武漢四中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博學兼容,名師薈萃,擁有特級教師7名、省骨幹教師、市管專家、享受市政府津貼的人員、區拔尖人才、市區學科帶頭人、市區優秀青年教師60餘人,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學識淵博、教藝精湛、樂於奉獻的名師隊伍。
〔質量優異〕武漢四中以優異的教學質量和豐碩的科研成果享譽江城。高考升學率均在98%以上,連續多年高考文理科上重點線和本科線人數在全市同類學校中居領先水平,學校連續14年獲高中教育質量特優單位,近幾年一批榮獲袁隆平獎學金的學子昂首跨入全國名校,如蘇紅兵、張曦、朱露莎、邵建軍、熊斌、葉孝慈、張超、高雲、胡冰、楊濤、鄧海桑、馮翼、沈吟、趙明、王杉、黃晉平、余璇等同學分別考入等同學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名校。教育科研成果豐碩,學校承擔了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 點課題《班級生本教育與管理》、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與教育方法》等6個國家級省市級課題。近三年教師在省級、國家級報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100餘篇,出版教育教學專著10餘部。
〔特色鮮明〕英語特色強力推進。學校獲得了聘請外國專家資格,申報的博學國際部已獲市區批准,正由省教育廳論證備案;學校「博學之星」電視台和「博學之聲」廣播站設立了專門的「學英語」欄目,開設了英語實驗班、英語口語選修課。體育特色不斷創新。武漢四中是全國優秀田徑試點校、全國足球傳統校。學校成功舉辦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省重點中學運動會、市六城會、中國高中足球聯賽、亞足聯中國展望項目等系列活動。學校成立了全國第一家中學生田徑俱樂部,校田徑隊連續19屆奪得市中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多次奪得奪得湖北省重點中學田徑運動會男子團體第一名,學校田徑隊代表中國中學生在葡萄牙奪得世界中學生田徑錦標賽團體冠軍,實現了全市、全省、全國、世界中學生田徑比賽大滿貫!校足球隊奪得湖北省中運會足球冠軍,在南京打進全國八強。科技特色承先啟後。學校先後培養了著名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楊顯東、張世貴,著名航天科學家林華寶、陳長貴以及各條戰線數以千計的科學家。近年,學校傳承科技傳統,與省市區科技局聯手開設發明創造、科技製作、數理化及信息學奧賽等課程。
〔前景廣闊〕武漢四中為湖北省示範高中、省文明單位、省園林式學校,省綠色學校、武漢市綜合辦學水平先進學校、市文化名校、市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單位、市十佳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體衛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學校、全國百佳特色學校。學校的發展目標是爭創「理念先進、管理規范、隊伍優秀、質量一流、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全國示範高中。
『叄』 黃陂四中的創建歷史
學校創建於1956年,歷史悠久,高中辦學底蘊深厚。多年來,學校本著「人本,科本,創新」的辦學理念,逐步形成了「科學管理抓決策,德育為先抓方向,教學為主抓質量,發展潛能抓特色」治校方略,校風純正,學風濃厚,教風高尚。學校至今。走出了享譽海內外的博士,走出了名揚武漢市的市管專家,走出了一個黃陂高考狀元,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
『肆』 武漢四中
呃,我就是武漢四中的學生,但是是高中部的
是有直屬初中
具體位置: 橋口區簡易路麥德龍旁(只要到簡易路很容易就能看見)
招生情況:
如果只是初中的話去報名就好了,
然後搖號錄取(說是搖號其實還是要找關系的)
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得了希望杯,楚才之類的競賽的獎就可以優先錄取
這里是四中的博客,學校開的,您可以上去留言咨詢一下,會給您答復的
http://whszbk.blog.163.com/
『伍』 武漢這個城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3500年盤龍城開始中國最老的城市之一
比上海800歷史。。西安3000都早!
『陸』 武漢市第四中學怎麼樣
簡介:武漢市第四中學(Wuhan No.4 High School)簡稱武漢四中,是湖北省示範學校,湖北省園林式學校。 武漢市第四中學始建於1899年由英國人創辦的漢口博學書院。1928-1952年為私立漢口博學中學,1952年始稱武漢市第四中學,2009年學校復名為武漢四中·博學中學。學校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是一所歷經百年的普通高級中學。 截至2010年4月,學校佔地面積160畝,有教學班46個,學生2400多人, 截至2011年,有教職工191人。
注冊資本:2254萬人民幣
『柒』 武漢的歷史多久啊
武漢市的歷史悠久。漢口一帶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歷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其考古發現有東湖放鷹台遺址的含有稻殼的紅燒土、石斧、石錛以及魚叉。市郊黃陂區境內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是迄今中國發現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 春秋戰國至元 春秋戰國時期,以荊山為據點,武漢就成為楚國興起的軍事和經濟中心之一。 現代武漢的城市起源,是東漢末年的位於今漢陽的卻月城、魯山城,和223年孫權在今武昌蛇山(時稱黃鵠山)築夏口城。東漢末年,地方軍閥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是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了一座瞭望塔——黃鶴樓。蘇軾在《前赤壁賦》中說的「西望夏口,東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漢。當時的武昌是今天的鄂州。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經過發掘,武漢出土了大量唐朝墓葬,在武昌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了灰陶四神磚以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宋代武漢的制瓷業發達。在市郊江夏區梁子湖旁發現了宋代瓷窯群100多座,燒制的瓷器品種很多,釉色以青白瓷為主。南宋詩人陸游在經過武昌時,寫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錯,城外南市亦數里,雖錢塘、建康不能過,隱然一大都會也」來描寫武昌的繁華。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興師北伐。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這是武漢第一次成為一級行政單位(相當於現代的省一級)的治所。 明清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攻克武昌時,第六子朱楨出生,因而在朱楨長大後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擴建,成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後274年中,朱楨以後的歷代楚王都選擇在今市郊江夏區的龍泉山為陵地,使龍泉山形成了有「三龜九寢十二景」之稱的古建築墓群。 由於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到嘉靖年間在漢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興的漢口鎮,來自徽州、山西、陝西、江西等各幫商人紛紛前來經營,以鹽、典當、米、木材、棉布、葯材為六大行業,發展到上下二十里的規模,主要街道漢正街上起硚口,下到堤口(四官殿)。明末清初漢口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成為「楚中第一繁盛」,成為中國全國性水陸交通樞紐,享有「九省通衢」美譽。貨物山積,居民填溢,商賈輻輳。 晚清 1858年清朝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中增闢的11個通商口岸,包括漢口。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在老漢口鎮的下游沿長江先後開辟了漢口英租界、漢口德租界、漢口俄租界、漢口法租界和漢口日租界五國租界。以英國為首的各國外商經營長江航運和茶葉等農產品出口業務。漢口的對外貿易很快遠遠超過廣州,幾乎可以與上海並駕齊驅。一時間,漢口經濟高度繁榮,有「東方芝加哥」之稱。 1864年,漢口自西向東修建了一條城牆,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稱作後城。 1889年,張之洞擔任湖廣總督。在張之洞執政期間,大力推行洋務運動,特別是興建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刺激了武漢近代工業興起和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張之洞在鄂期間,主持修建了蘆漢鐵路,興辦教育,創建了兩湖書院等新式學堂,推動教育。武漢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獨特的經濟地位成為中國內地的首要經濟中心而名聞中外。 1905年,為了解除漢口後湖的水患,保障蘆漢鐵路的安全,張之洞籌措白銀80萬兩,修築了後湖長堤,建成後堤內乾涸土地10萬畝。為紀念張之洞,後湖長堤被武漢人稱作「張公堤」。1907年,張之洞將後城城牆拆除,修建了上起硚口、下至江漢路的後城馬路,成為漢口第一條近代馬路,是今中山大道的前身。 甲午戰爭後,中國開展實業救國運動。1906年,宋煒臣等人在漢口創立了「既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是當時全國最大的民營公用水電企業。1909年,該公司為調節供水,在中山大道與江漢路交匯處修建了漢口水塔,成為當時武漢最高的建築。 民國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昌,宣布脫離清朝,建立武昌起義軍政府,即著名的武昌起義。 1912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廢漢陽府留漢陽縣,改夏口廳為夏口縣。三鎮鼎立,以武昌為湖北省省會 。 1914年屬江漢道。 1926年,北伐軍攻佔武漢三鎮,劃武昌縣城區為武昌市,改夏口縣為漢口市,並轄漢陽縣城 。 1927年元旦,國民政府自廣州遷至武漢。1月5日,數十萬群眾沖擊了漢口英租界,2月19日,國民政府正式收回該租界。4月,武昌市與漢口市(含漢陽縣城)合並為武漢特別市 。 1927年四·一二事件後,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8月7日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在漢口召開,追究陳獨秀的責任,決定中國共產黨今後的斗爭訴諸武力。 1928年5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後改為教育部)決定建立國立武漢大學,從此武漢成為中國高等教育重要基地之一。 1931年夏,長江中游發生特大洪水,湖北省內多處長江干支流漫溢決口,致使武漢市被水淹長達100日之久。 1938年,中日雙方投入百萬兵力,進行長達數月的武漢會戰。同年10月,武漢會戰以中方失敗告終,武漢淪陷。 1949年5月15日,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司令長官白崇禧乘飛機逃離武漢。16日中國共產黨軍隊進入漢口市區,次日分別進入武昌市區和漢陽縣。至此,武漢三鎮均由共產黨軍隊接管。22日中國共產黨成立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漢市委員會新建成立。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由中央直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4年武漢市由中央直轄改為湖北省省會。6月25日,武漢關26.30米警戒水位被洪水突破。8月18日,武漢關水位上漲到29.73米,為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歷史最高值。10月3日洪水水位退至警戒線以下。此次特大洪水雖未導致武漢城區嚴重漬水,但武漢郊區及周邊一片汪洋。 1955年9月25日,武漢長江大橋正橋全面施工。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京漢鐵路與粵漢鐵路相連。 1984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准武漢市為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1994年,武漢成為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1998年夏,長江中游發生特大洪水,經全省軍民共同搶護防守數月後,武漢轉危為安。10月,法國在武漢設立總領事館。 2007年,武漢獲得「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城市,簡稱「兩型社會綜改區」,同年美國在武漢設立總領事館。
『捌』 武漢到底有多少年的歷史
武漢的歷史很短,一直到解放後漢口漢陽武昌合並,才有武漢這個地名。
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
這是三鎮的最早的歷史了。
『玖』 武漢四中就是武漢四初嗎
不是的- -
武漢四中是武漢四中,
武漢四初是76中學 - -
武漢四中的初中部叫博學中學- -,
LZ懂了么- -
『拾』 武漢歷史有多少年了
武漢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和古籍記載,遠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黃陂區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國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為止在長江流域發現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屬鄂國,秦屬南郡,西漢屬江夏郡。東漢以後,江北先後置沌陽縣(公元25年)、石陽縣(三國時期)、曲陽縣(公元280年)、曲陵縣(公元305年)、漢津縣(公元597年)、漢陽縣(公元606年)。江南先後置沙羨縣(公元25年)、汝南縣(公元378年)、江夏縣(公元589年)。
武昌之名,源於孫權以鄂城為都時,改其名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縣,即今武昌城區。江北有漢陽,故有"雙城"之稱(元代詩人余闕詩)。"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由於明代以後,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1898年,張之洞奏請將陽夏分治獲准,1899年,夏口從漢陽縣治下劃出,成立夏口廳。而夏口開始有縣的建制,是在民國元年(1912年)。然市民習慣稱夏口為漢口,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布"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5月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國時期,武漢是魏、蜀、吳三方鏖戰地。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漢口正式開埠對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國先後在漢口開辟租界。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張之洞任湖廣總督,創辦近代工廠,興建新式學堂,修築鐵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義,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陳潭秋作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武漢江岸車站成為罷工總指揮部所在地,2月7日罷工失敗後,林祥謙、施洋等工人運動領袖在漢就義。1926年12月,國民政府由廣州遷至武漢。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開辦,由毛澤東主持,惲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來校執教。1927年2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12月南京淪陷後,武漢曾一度成為全面抗戰的指揮中心,國民政府在武漢周圍組織了規模巨大的武漢保衛戰。1938年10月武漢淪陷,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漢光復,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