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秦始皇統一的度量衡指什麼
秦始皇統一的度量衡指秦始皇用商鞅時制定的度量衡標准器,來統一全國的度量衡。以原秦國的度、量、衡為單位標准,淘汰與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商鞅頒布的標准器上再加刻詔書銘文,與標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現代情況說明,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1930年代,南京國民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並統一中國度量衡制度,解決不同地區之間度量衡差異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障礙,促進經濟發展,進行了度量衡改革。
Ⅱ 最早統一全國度量衡的人,居然不是秦始皇,而是黃帝的八世孫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時候沒有火車,汽車,飛機之類便捷的交通工具,依靠的就是人力和馬力,那時候的馬車也沒有軟座,車輪子也沒有橡膠,坐在上面特別顛簸,就是活受罪的感覺,當時的交通工具特別有限,天子所謂的巡查,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了路上。真正的去巡查的時間特別短,與跑路相比的時間,真的是可以忽略不計。
擺空氣就是再擺一個桌子,放一點水果,點個蠟燭,對著空氣再念一段咒語,然後完事,大家再過來吃水果。另外諸侯們要向天子繳納一些貢品,但是各地的衡量尺度不一樣,要麼少交了,要麼多交了,這讓舜很不開心,所以舜就統一了各地的度量衡。之前諸侯朝貢的時候,經常不帶身份證,所以見天子的時候,大家容易搞錯身份,天子的身份也容易搞錯。於是舜規定,以後諸侯見天子必須使用規定的玉做的身份卡。
Ⅲ 秦始皇的功績有哪些統一六國,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秦始皇(前259年農歷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但是到了後期,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台沙丘。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Ⅳ 統一度量衡是誰提出的
統一度量衡是商鞅提出的。統一度量衡是指商鞅變法前,秦國各地度量衡不統一。為了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商鞅製造了標準的度量衡器,如今傳世之「商鞅量」,上有銘文記有秦孝公監造。
「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為升」。從「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規定的1標准尺約合今0.23公尺,1標准升約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銘文可知,當時統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嚴肅認真的。商鞅還統一了斗、桶、權、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國人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違犯。
戰國時期,各國度量衡的標准不一,如北朝魏、齊一斗等於古二斗(古斗指王莽時所定的標准),一斤等於古二斤;北周則一斗比古斗僅大百分之六,一斤比古斤僅多二兩;南齊則一斗等於古一斗五升,一斤等於古一斤八兩。長度方面,北朝一尺比古尺增二至三寸,南朝則增不到一寸。
全國度量衡的不一致,給工商業發展帶來很大不便,於是隋文帝作了統一的規定:隋一尺等於古尺一尺二寸八分,等於南朝的一尺二寸;隋一斗等於古斗三斗;隋一斤等於古三斤,並下令在全國推行。度量衡的統一對全國經濟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清代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曾說:「三代以來,權量之制,自隋文帝一變。」唐承隋制,基本以此為准,唐以後雖稍有變動,但基本仍保持隋制。
秦始皇統一的度量衡統一度量衡古代商鞅變法前,秦國各地度量衡不統一。為了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製造標準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國統一施行。1標准尺約合今0.23公尺,1標准升約合今0.2公升。統一斗、桶、權、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國人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違犯。
Ⅳ 商鞅和秦始皇都統一過度量衡么 統一的內容相同么
1、商鞅和秦始皇都統一過度量衡
2、兩者之間的區別:
商鞅統一的是秦國的度量衡,秦國是戰國時期七個諸候國之一。而且開始時是七國之中力量最弱小的一個,商鞅變法以後,秦國才慢慢強盛起來,而滅掉了六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度量衡是在更大的范圍內即統一後的秦朝范圍的統一度量衡。因此,是不同的。
3、兩者之間的一致性:
兩個統一度量衡在指導思想上是一致的,即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有利於維護統一;在具體做法上後一個統一的是在前一個統一的基礎上進行的。即主要是將秦國的度量衡標准推向東方六國,取消東方六國的度量衡標准。
4、統一度量衡的影響:
統一度量衡改變了戰國以來度量衡的混亂局面,便利了經濟交往和發展。統一貨幣為後來歷代王朝所沿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貨幣的統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換和物資交流,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統一。有利於封建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封建社會的發展;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其統治;有利於各地方之間的交流,方便了各地的物品相互流通。
Ⅵ 到底是誰統一的度量衡(秦始皇/商鞅)
毫無疑問是秦始皇啊,商鞅要做也只有可能在秦國范圍內完成,秦始皇可是統一了全國的
Ⅶ 隋煬帝有沒有統一過度量衡
沒有,統一度量衡的是始皇嬴政,並不是隋煬帝,隋煬帝並沒有太大的功績
Ⅷ 統一度量衡的皇帝是
秦始皇。他不但統一了度量衡,還同意了文字與錢幣。
Ⅸ 到底是誰統一了度量衡(秦始皇/商鞅)
商鞅變法的時候統一了度量衡,商鞅變法時只是在秦一個諸侯國內部,而嬴政統一是在他統一六國以後,把六國的度量衡都統一。
可以說商鞅變法的時候統一了度量衡是嬴政統一的基礎。嬴政統一是把商鞅在秦一個諸侯國內部的統一推向其他六國,是商鞅的一個擴大!
Ⅹ 從黃帝定度量衡到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有怎樣的發展歷程
度量衡,其原始含義為長度、容積、重量的計量,在我國古代主要器具為尺、斗、秤。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度量衡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各國諸侯按照自己的喜好,制定了不同的計算單位和不同的計算進制。
乃詔丞相狀 ( 隗狀 ) 、綰 ( 王綰 ) ,法度量則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至此戰國以來度量衡制不一的局面得以結束。兩千多年來,無論朝代更迭,這種計量方法幾無更改。甚至時至今日,我們的生活當中依然還有它的身影。此外,戰國時各國畝制不一,秦始皇還統一了田畝制度,規定以6尺為一步,240方步為一畝,結束了田疇異畝的局面。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