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攸縣最低氣溫歷史是多少

攸縣最低氣溫歷史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2-15 07:21:07

A. 攸縣切面有多少的歷史

攸縣切面又叫米面,以秈稻米為原料,經得操又軟活,口感細膩滑潤,是攸州傳統的家庭美食。切面脫胎於中原地區的手工面。我們的祖先南遷後,骨子裡的中原飲食習俗與大米結合,切面便應運而生。攸人將製作切面形象地稱為「盪切面」。首先要選用優質的晚稻秈米,再經淘洗、浸泡、磨漿、盪制、蒸煮、揭面、初次晾曬、切條、扎束、二次晾曬等工序,切面便可儲藏或出售了。盪切面是個體力活,也是一個很有奧妙的手藝活,尤以北鄉人手藝最精。

B. 攸縣的氣候與物產經濟

攸縣為湖南省株洲市轄縣,位於湖南省東南部,羅霄山脈中段武功山西端。
境內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帶,年平均氣溫17.8℃,無霜期292天,年降水量1410mm左右。
耕地總面積為57028.59公頃,基本農田面積為47446.03公頃;林地面積23.4萬公頃,森林蓄積量為344.0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57.58%;境內含煤面積約171.6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探明地質儲量4.3億噸。

C. 江南地區最低氣溫是多少

冷空氣南下 明晨最低氣溫0℃線抵江南中部

14日夜間起,隨著冷空氣的到來,將北方前期較常年同期偏高的氣溫拉回到了正常或略偏低的狀態,真正體驗到了「三九」的寒冷。昨天冷空氣重點影響內蒙古、遼寧、吉林、山東等地,降溫幅度達10℃,在京津冀等地也出現了7℃的降溫。

昨天,天津迎來明顯降溫,同時大風吹走灰霾,迎來藍天。

今天,冷空氣繼續南下影響,北方氣溫開始逐漸回升,江南、華南等地氣溫將出現下跌,部分地區降溫可達4-8℃。像福州,最高氣溫從昨天的18℃跌至11℃,長沙最高氣溫僅2℃。到17日早晨,最低氣溫0℃還將壓至江南中部一帶。

17至18日,華北、黃淮等地迅速回暖,大氣擴散條件轉差,預計將有輕度霾,部分地區中度霾。19日開始又有冷空氣影響,中東部地區將出現4-6℃降溫。

南方雨雪范圍縮減 明將迎陽光

從去年12月下旬以來,我國南方大部一直是陰雨不斷,陽光「失聯」。統計數據顯示,從2018年12月21日至2019年1月14日,我國南方大部日照時數和常年同期相比普遍偏少,其中湖南長沙、攸縣、衡陽、衡山、耒陽等多個站點這25天的累計日照時數為0。昨天,貴州、湖南、江西、廣西等南方多地仍被降水籠罩。

今天,南方的降水范圍將相較前期有所縮減,但江南北部局地有大雪。中央氣象台預計,1月16日08時至17日08時,新疆西部和北部、西藏西部、黑龍江東北部、湖南中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雪或雨夾雪,其中,新疆西部、西藏西部高海拔地區局地中到大雪。西南地區南部、江南大部、華南及台灣島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雨,其中,台灣島北部局地大雨。

D. 攸縣年平均日照時間多少

摘要 攸縣由於東南距海1300多公里,其氣候受大陸的影響較海洋更大。

E. 攸縣大同橋氣候地質和水文

攸縣大同橋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帶,年平均氣溫17.8℃,無霜期292天,年降水量1410mm左右。

F. 攸縣的歷史名勝古跡的地址

文明上塔:位於縣城對河之米水南岸窯灣山頭,距城1公里。明萬曆丙子年(1576年),知縣徐希明倡建。該塔八方七層,高21米,紅石為基,青磚為體,底邊長3.58米,佔地面積42m2。祁陽石門額,上攜「文明塔」三字,工整有力。
桃源谷,位於漕泊鄉桃源村境內,谷長約7km,從攸漕、桃源公路交匯處開始,往東依次包括明代古橋、楓楊古樹群、桃花洞和桃花溪等四大景點。是攸縣酒埠江風景名勝區里的自然生態谷和酒埠江地質公國內的古河道,全長2000餘米
白龍洞,位於攸縣境內的白龍洞為約3億年前發育的岩溶地貌洞穴,因岩溶景觀「白龍馬」而得名。洞內景觀千變萬化,洞中有洞,樓上藏樓,是大自然的天然岩溶地貌博物館,被喻為東方奇洞。「白龍馬、古河床、古生物化石、石鍾音樂」堪稱國內四絕。
仙人橋,位於攸縣漕泊鄉三聯村,距酒埠江風景區的白龍洞僅4公里。該景區面積0.8平方公里,游覽線路全長2180米,以仙人橋為中心,連接仙人峽與仙人崖,有仙峽尋幽、仙台望月、仙橋貫空、仙湖戲波、天龍坡、天龍嶺、雲棧攬勝、仙人洞等八大景點;以幽深的峽谷、神奇的仙橋、峻峭的山嶺、茂密的植被、動人的傳說為五大特色。
寶寧寺,位於黃豐橋鎮烏井村,是我國湘 贛地區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該寺始建於唐天寶10年(公元751年),開山祖師是攸縣籍人士曠長髭禪師。1985年4月17日,攸縣人民政府公布寶寧寺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開始進行該寺的修復工作,1994年春舉辦了盛大的開光法會。寶寧寺所處環境優美,山清水秀,峰巒迭嶂,交通方便。寺後保存有一株古樟,系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沉水樟,為省內沉水樟之王,其樹體高大挺拔,枝繁葉茂,極具觀賞和科研價值。

G. 攸縣的歷史沿革

攸縣縣城古稱「梅城」。攸縣自五代後梁時期縣治就遷至今址。據傳,當時有一名秀才赴考,由於他很喜歡梅花,便叫書僮帶上一缽梅花,在縣城過渡口時不慎將花缽打破,秀才心痛地將梅花栽種在江邊。若干年後,秀才中了進士,在京城做了官,有一次,他視察州縣來到了攸縣,他不忘去看這株梅花樹。這個故事感動了知縣,他倡導縣城居民栽種梅花樹,在他主政期間,縣城的梅花樹漸漸多起來了。據史料記載,元明時期縣城就遍植梅花樹,縣治別稱「梅城」。清乾隆二年(1737年),縣城就直稱之為「梅城鎮」。清末雖然有更動,至民國(1938——1947年)又改稱為「梅城鎮」。
「梅城」栽種梅花悠久的歷史產生出厚重的文化氛圍,宋末元初攸縣人馮子振,他對梅花不僅有長時間的觀察,而且有深沉而熾熱的愛好。他寫的《梅花百詠》,為元明清三代許多文化名流稱道。清乾隆37年,其《梅花百詠》被收入《四庫全書》。 攸縣早在新石器時代初期,攸縣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原名「攸水縣」,縣境有攸水得名,唐改攸縣。

春秋、戰國攸縣屬楚黔中地。
秦在湖南設置12個縣,其中陰山縣,衡山縣,桂陽縣,攸縣屬陰山縣。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長沙國,攸縣、容陵均屬長沙國,攸縣之名第一次出現於史籍。陰山縣屬桂陽郡。元光六年(前129年),封長沙定王子劉福為容陵侯;元朔四年(前125年)封長沙定王子劉則為攸輿候。
東漢 攸縣、容陵均屬荊州長沙郡。長沙郡轄攸十一縣。建安年間,荊州牧劉表的中郎將黃忠曾與劉磐共守長沙、攸縣。攸縣、容陵皆屬吳,吳將容陵縣改為陰山縣。
三國吳太平三年(258),分長沙東部為湘東郡,西部為衡陽郡,陰山改屬湘東郡,攸隸湘東。
晉太康元年(280),破吳,沅湘降,置長沙郡,屬荊州,領攸、蒲圻十縣。
南朝齊 攸縣、陰山均屬湘東郡。
梁(531~555)始遷縣治於攸江之上。此為老縣治之所在,即今網嶺鎮羅家坪村。
陳(558~589)壬申,湘州刺史王琳襲據湘州。辛巳(561)湘州降,罷羅州,改攸縣曰攸水,隸湘州。
隋攸水、陰山、茶陵、建寧(今株洲)四縣並入湘潭縣,屬衡山郡。
唐武德四年(621),廢湘潭縣,置南雲州。攸水縣分置為安樂、新興兩縣,與陰山縣、建寧、茶陵均屬南雲州,州治設攸水縣治,貞觀元年(627)廢南雲州,將攸五縣合並為攸縣,屬衡州衡陽郡。武後聖歷元年(698),分出攸縣所轄茶陵舊地,復置茶陵縣。
五代 後梁 (907~935)、後唐、後晉三代,攸縣均屬潭州。此時縣治由羅家坪遷至洣水北岸。後漢,乾祐元年(948),攸縣改屬衡州。
宋至道三年(997),以潭州屬荊湖南路,領長沙、攸、醴十一縣。
元攸縣以民至萬戶升為州,稱攸州,屬天臨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攸州為攸縣,屬長沙府。
清攸縣屬長沙府。
民國3年(1914)廢府設道,攸縣屬湘江道。民國11年廢道,縣直接屬省。民國27年(1938)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攸縣屬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衡陽,後遷耒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攸縣屬衡陽專區;1952年改屬湘潭專區(專區後來改成地區)。
1983年7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攸縣改屬株洲市。

H. 攸縣是什麼樣的

基本概況

攸縣地處湘東南部,北抵株洲、長沙,南連郴州、廣東,西屏南嶽、衡陽,東鄰江西吉安,位居株洲、衡陽、郴州三市經濟交匯中心,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全縣總面積26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9萬公頃。全縣轄18個建制鎮,12個鄉,500個村,40個居委會,7017個村民小組。自西漢高祖五年置縣以來,一直是湘東地區重要的商貿重鎮,素有「湘東福地」之美譽。
攸縣山川秀麗,名勝古跡甚多。攸州八景之一的靈龜峰,現為株洲市佛教協會聖地。始建於唐代的陽升觀,歷經千年風霜,至今仍香火綿綿,鍾聲不絕。酒埠江風景區被有關專家譽為「西有張家界,東有酒埠江」,區內白龍洞鍾乳石千奇百怪,堪稱人間奇跡。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寢陵,中外馳名的游覽勝地井岡山、南嶽,與攸縣相距僅數十公里,且為必經之途。
攸縣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湘東鐵路和106國道貫穿縣境南北,兩線沿途形成百里經濟發展長廊,水泥、瀝青道路已直達各個鄉鎮;水源豐富,湘江支流洣水河匯集攸水穿城而過。電力充足,通訊發達,全縣村村組組通電,鄉鄉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攸縣礦藏豐富,物產富集。已探明煤、鐵、錳、鎢、鈾、銅、金、石膏、大理石等礦藏資源20餘種,尤以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全縣煤炭地質儲量達3億噸,黃蘭煤田現已探明工業儲量為2.46億噸,年產原煤400多萬噸。攸縣歷來農業發達,境內土壤肥沃、雨水充沛、光熱充足、冬寒期短,無霜期長達289天,年均氣溫17.8℃,年降雨量1448.6mm,適宜各種作物生長,尤其適宜稻穀、棉花、油茶、辣椒、生薑、木材、楠竹等。農副產品種類繁多,其中大米、活大豬、分割肉、茶葉、蠶絲、干椒,是我縣飲譽海外的傳統出口產品。工業布局合理,門類齊全,冶金、採掘、機械、建材、化工、紡織、製鞋、造紙、食品加工等產業已初具規模。草席、床單、手套、竹製品、鞭炮煙花、燈泡燈具、氟化納等暢銷國內外,久負盛名;煮酒、松花皮蛋、春曉茶榮獲國家金銀獎,國際上備受用戶青睞。到目前為止,攸縣有近100種產品銷往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經濟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全縣的內外貿易。目前,全縣與海內外的貿易交流往來十分活躍,可謂商賈雲集、貨暢其流。位列「湖南五大市場」之一、湘東市場之首的皇圖嶺農貿市場吸引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生意人。近年投資上億元興建湘東大市場,更是一座集吃、住、樂為一體的綜合商城,成為湘東地區又一處火爆的商業中心。
攸縣人民心襟寬廣,熱情好客,真誠希望與海內外嘉賓共謀發展。近年來,攸縣在改善投資環境方面,加大了投資力度,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在軟環境建設方面,出台了政策文件,對來攸縣投資置業的外來客商,除執行省市頒發的優惠政策外,在用地、分利、信貸、稅費等方面給予特別優惠。「只要來攸縣,一切給方便」,攸縣七十四萬父老鄉親真誠歡迎八方賓客來攸觀光考察,投資置業,與時俱進,共繪發展的美好藍圖。

自然地理

地勢由東西二側向中部傾斜,東西環山,中部低平開闊向南北敞開,海拔界於69m至1404.9m之間,形成山丘崗平地貌。主要成土母岩有板頁岩、砂岩、頁岩、紫砂頁岩和第四紀紅色粘土5種。
靈龜峰,峰上生楓,風吹楓動峰不動;白茅洲,洲畔停舟,水推舟搖洲不搖。
境內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帶,年平均氣溫17.8℃,無霜期292天,年降水量1410mm左右。

攸縣境內礦藏豐富,物產富集。已探明煤、鐵、錳、鎢、鈾、銅、金石膏、大理石等礦藏資源20餘種,尤以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煤炭儲量達三億噸,是全國重點產煤縣。植物物種資源非常豐富,共有木本植物78科210屬436種,其中喬木273種、灌木139種,騰本植物24種,國家護植物20多種。

歷史沿革
攸縣:原名「攸水縣」,縣境有攸水得名,唐改攸縣。
春秋、戰國 攸縣屬楚黔中地。
秦 在湖南設置12個縣,其中陰山縣,衡山縣,桂陽縣,攸縣屬陰山縣。
西漢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長沙國,攸縣、容陵均屬長沙國,攸縣之名第一次出現於史籍。陰山縣屬桂陽郡。元光六年(前129年),封長沙定王子劉福為容陵侯;元朔四年(前125年)封長沙定王子劉則為攸輿候。
東漢 攸縣、容陵均屬荊州長沙郡。長沙郡轄攸十一縣。建安年間,荊州牧劉表的中郎將黃忠曾與劉磐共守長沙、攸縣。攸縣、容陵皆屬吳,吳將容陵縣改為陰山縣。

三國 吳太平三年(258),分長沙東部為湘東郡,西部為衡陽郡,陰山改屬湘東郡,攸隸湘東。
晉 太康元年(280),破吳,沅湘降,置長沙郡,屬荊州,領攸、蒲圻十縣。
南朝齊 攸縣、陰山均屬湘東郡。
梁 (531~555)始遷縣治於攸江之上。此為老縣治之所在,即今網嶺鎮羅家坪村。
陳 (558~589)壬申,湘州剌史王琳襲據湘州。辛巳(561)湘州降,罷羅州,改攸縣日攸水,隸湘州。

隋 攸水、陰山、茶陵、建寧(今株洲)四縣並入湘潭縣,屬衡山郡。

唐 武德四年(621),廢湘潭縣,置南雲州。攸水縣分置為安樂、新興兩縣,與陰山縣、建寧、茶陵均屬南雲州,州治設攸水縣治,貞觀元年(627)廢南雲州,將攸五縣合並為攸縣,屬衡州衡陽郡。武後聖歷元年(698),分出攸縣所轄茶陵舊地,復置茶陵縣。

五代 後梁 (907~935)、後唐、後晉三代,攸縣均屬潭州。此時縣治由羅家坪遷至洣水北岸。後漢,乾裕元年(948),攸縣改屬衡州。

宋 至道三年(997),以潭州屬荊湖南路,領長沙、攸、醴十一縣。

元 攸縣以民至萬戶升為州,稱攸州,屬天臨路。

明 洪武二年(1369),改攸州為攸縣,屬長沙府。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I. 攸縣環境

攸縣,象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湘江上游米水之濱。她北抵長沙、南通廣東、西屏衡岳、東鄰吉安。面積2664平方公里,轄16個建制鎮,14個鄉,500個村,40個居委會。總人口75萬,其中農業人口65萬人,非農業人口10萬人。

1998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值40.68億元,比上年增長11.0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84億元,增長5.86%;第二產業增加值14.21 億元,增長13.89%;第三產業增加值11.63億元,增長14.16%。共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5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共完成財政總收入1.62億元,比上年增長9.1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5億元,較上年增長12.26%。全縣職工(含下崗職工)年平均工資5091元,比上年增長4.3%。農民人均年純收入2680元,比上年增加81元。

攸縣這片古老的土地,早在商周就進入了古代文明時代,成為楚文化發祥地之一。西漢高祖五年置縣以來,一直是湘東地區重要的商貿重鎮,素有"湘東福地"之美譽。 攸縣山川秀麗,名勝古跡甚多。攸洲八景之一的靈龜峰,現為株洲市佛教協會之聖地。始建於唐代的陽升觀,歷經千年風霜,至今仍香火綿綿,鍾聲不絕。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寢陵、中外馳名的游覽聖地井岡山、南嶽、只距攸縣幾十公里,且為必經之途。

攸縣境內礦藏豐富,物產富集。已探明煤、鐵、錳、鎢、鈾、銅、金石膏、大理石等礦藏資源20餘種,尤以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煤炭儲量達三億噸,是全國重點產煤縣。 攸縣歷來是湘東之糧倉,這里土壤肥沃,雨水充沛,光熱充足,冬寒期短,無霜期年平均285天,年均氣溫16°-18°,適宜各種作物生長。其辣椒、生薑、蒜苔、茉莉花茶暢銷大江南北以及東南亞地區。1992年率先成為湖南省第一個糧食畝產千公斤、農民人均年純收入超千元的"雙千縣"。近年又相繼列為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瘦肉型生豬生產基地、油茶林生產基地和省市蔬菜生產基地。 攸縣也是一座年輕的工業城市。全縣目前已形成採掘、冶金、電力、機械、建材建築、化學、食品、造紙、陶瓷、煙花、紡織、服裝、制葯、製鞋等20多個工業門類數百個產品。其中煤炭、建材建築、化工已成為三大支柱產業。

經濟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全縣的內外貿易。目前,全縣與海內外的貿易交流往來十分活躍,可謂商賈雲集、貨暢其流。位列"湖南五大市場"之一、湘東市場之首的皇圖嶺農貿市場吸引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生意人。近年投資上億元興建的湘東大市場,更是一座集吃、住、樂為一體的綜合商城,成為湘東地區又一處火爆的商業中心。

近年來,攸縣在改善投資環境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氣。在軟環境建設方面,出台了政策文件,對來攸縣投資置業的,除執行省市頒發的優惠政策外,還有用地、分利、信貸、稅收等方面實行優惠。在硬環境建設方面,加大了投資力度,實現了"路暢通、水暢通、話直達、電滿足"的剛性目標。與此同時,通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全社會的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今日的攸州人,既有純朴的古風,又具現代文明之風尚。如今,美麗神奇、文明富庶的攸州大地向世人展示著一幅幅生機勃勃的壯麗畫卷,吸引了大批海內外實業家來攸投資置業。

J. 攸縣的地理地貌概況,主要是山系概況。

攸縣位於湘東南部,羅霄山脈中段,東臨江西萍鄉、蓮花,南通粵廣,西屏衡岳,北達株洲、長沙,素有「沿海的內地,內陸的前沿」之稱,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地勢由東西二側向中部傾斜,東西環山,中部低平開闊向南北敞開,海拔界於69m至1404.9m之間,形成山丘崗平地貌。主要成土母岩有板頁岩、砂岩、頁岩、紫砂頁岩和第四紀紅色粘土5種。 靈龜峰,峰上生楓,風吹楓動峰不動;白茅洲,洲畔停舟,水推舟搖洲不搖。 境內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帶,年平均氣溫17.8℃,無霜期292天,年降水量1410mm左右。 攸縣境內礦藏豐富,物產富集。已探明煤、鐵、錳、鎢、鈾、銅、金石膏、大理石等礦藏資源20餘種,尤以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煤炭儲量達三億噸,是全國重點產煤縣。植物物種資源非常豐富,共有木本植物78科210屬436種,其中喬木273種、灌木139種,草本植物24種,國家保護植物20多種。 攸水、沙河是攸縣兩條主要河流。攸水、沙河以網嶺為脊背向南、北分流,構成了攸縣「東西多山,南北開口,中為丘陵」向東略斜的「申」字形勢。 攸縣北以長沙、湘潭為門戶、南以粵、桂為通衢,東為通贛、浙之樞紐,西為往衡、黔之捷徑,因有「潭之門戶、衡之徑庭」之說。唐蘇師道在《司空山記》說,攸縣「當南嶽之東隅,連雲陽之福地,振瀟湘之勝境,作郡邑之崇丘」。概括了攸縣地域的形勝。 攸縣地貌總的特徵,中部「蘿卜頭」狀為岡地平原,由崗地平原中部地帶呈階梯狀分別延向東西兩面褶皺斷裂區為山地。東部地勢自東向西,由高山向低山向丘陵遞降;西部地勢自西向東由中低山向丘陵、崗地遞降。構成東西兩邊群山環抱,丘陵相嵌,中部地勢低的形狀。縣內最高山是東部鸞山、銀坑和茶陵縣相鄰的太和仙,海拔1404.9米;最低處是中部一帶鴨塘鋪的桐壩村,海拔僅69米。 以地殼構造變動強烈程度、性質、形跡的組合規律,可分為三個構造區: 東部為強烈褶皺斷裂隆起區。從東部柏市泉康村的婆婆岩和泉塘山村的耙齒嶺——老漕的洞子前、桃源的兔子坪——鸞山銀坑交界的太和仙隆起帶和黃豐橋地區掃帚狀隆起帶(即以廣寒寨大、小寨為掃把,雷打石、甑皮嶺——牛皮湖——金城山為帚)看,由於褶皺緊閉,隆帶地區形成崇山峻嶺;而斷裂的發育,促使山勢更加陡峭,切斷山勢的連綿,形成了攸縣群山峻嶺,山峰突兀的獨特景觀。 中部為斷陷盆地區。在縣境中部,以大同橋、新市為中心,東以山關——酒埠江——廖公鋪——巨田一帶為界;西以皇圖嶺新和周家屋——坪陽廟龍泉——檟山株形——大同橋黃沙橋——石羊塘八合沖——桃水一帶為界;南至北70公里,東到西20公里,這一「蘿卜頭」狀區域為狹長斷陷盆地。 西部為斷裂、褶皺區。西部之東,為斷陷盆地截斷,西部之西、南、北三面地殼以褶皺為主,斷裂層次。 攸縣的山,險而奇,攸縣的水,清而麗,群山環繞,眾水交錯,形成了縣境的南國景色。宋代太學博士彭天益答宋徽宗的「鸞山配鳳嶺,金水繞銀坑」可謂攸邑山水之美談。

閱讀全文

與攸縣最低氣溫歷史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