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州淹城歷史由來
由來:
一說淹城曾是商末周初奄國的國都,奄君就是當時在山東曲阜之東的奄國君主。相傳奄君就是周成王時與商代後人武庚勾結發動叛亂的奄國君王,被周成王所滅後,帶領殘部從山東輾轉逃到江南,在這里鑿河為塹,堆土為城,仍稱「奄」。
因為古代三點水的「|淹」字與沒有三點水的「奄」字通用,一直流傳至今,遂有「淹城」之名。
另一說是春秋晚期吳國公子季札不滿闔閭刺殺王僚奪取王位,決心與闔閭的強暴政治決裂,「終身不入吳國」,便在封地延陵築城挖河,以示淹留之決心,邦名「淹城」。自然,淹城的主人是季札了。
淹城,這座歷史古城沿有許多不解之謎,有待考古工作者、歷史學家去揭開謎底。據史書記載,淹城古城牆最高達20米,牆基寬25-30米,全部由泥土夯築而成。
(1)淹城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位於常州的春秋淹城旅遊區,將春秋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歷史、人文等內容,通過情景體驗的形式,再現春秋文化意境。
整個旅遊區主要有靜態觀賞型、互動演藝性和體驗游樂式等三大項目,包括諸子百家園、市井商街、春秋王宮、兒童世界、鐵血冒險城、春秋五霸山和百靈水世界等,構建出「小淹城、大春秋」的大型人文主題夢幻樂園。
周末的陰雨天與幾位好友游覽了一趟淹城,這個5A級的景點像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了。春秋淹城入口大門。
園區環境氛圍布置設計獨特,既具有鮮明的春秋歷史文化特徵,又不失現代審美和時尚元素,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創意式融合;各項設備設施均採用現代技術,融合中華傳統文化,通過主題游樂和演出延伸文化內涵,增加遊客的參與性、互動性和娛樂性,項目創意在國內旅遊界創下多項第一。
❷ 春秋淹城有哪些歷史
春秋淹城是春秋時期所築至今保存完好的地面城池遺址,又稱淹城遺址。春秋淹城位於常州市武進區中心城區,景區核心部分——春秋淹城遺址,佔地300公頃,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考古確認為春秋時期所築。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是中國目前春秋時期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遺址。
❸ 淹城建築於幾幾年,淹城是春秋戰國的領地嗎
你好,建於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餘年的歷史
淹城
是我國目前春秋晚期城池遺存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城遺址
如不明白請追問,如果滿意請採納。
手機提問者如果滿意,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謝謝!
❹ 春秋淹城的遺跡歷史
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位於常州市武進區中心城區,景區核心部分——春秋淹城遺址,佔地300公頃,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考古確認為春秋時期所築。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是我國目前春秋時期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遺址。
從2003年開始由常州市武進區政府組織,並會同全國知名專家歷經數年,經過若干次方案論證和修改完善後最終確定了淹城遺址旅遊區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城內立足原生態保護,城外保護開發,把淹城建設成「一心一環五區」的旅遊區。
「一回走千年,春秋看淹城」。為配合開園,加大營銷力度,30集大型歷史劇《春秋淹城》已拍攝完畢;中央電視台《探索·發現》欄目拍攝的3集紀錄片——《淹城之謎》,於2009年底開播。目前,春秋淹城旅遊區已建成對外開放淹城傳統商業街坊、淹城春秋遺址公園、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春秋淹城博物館與正在開發建設的春秋文化園將一起構成淹城春秋文化的整體吸引力,全面而科學地展示淹城文化和春秋文化,完美地提升淹城旅遊區整體文化品味。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已逐步成為長三角地區輻射全國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旅遊新星。
❺ 淹城的介紹
在武進市湖塘,距常州市區約7公里, 建於西周滅商之際, 已有近3000年歷史,是中國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城池建築遺址。
相傳商朝末年, 東夷奄君為躲避周王的攻打, 帶領部落南下, 築成挖壕固守數年, 因四周都是護城河, 好像淹在水裡一樣, 故稱淹城.
淹城氣勢壯觀,遺址有土牆三重, 分為外城、內城、子城, 各城均有護城河環繞, 只在西面有一出口通道。外城呈橢圓形,周長約2.5公里,內城和子城都為方形。城內有淹君殿、跑馬崗、甘露城、頭墩、肚墩、腳墩、玉井、搖鈴鍾聲、龍泉等古景點。城內外散布著的百餘個土墩中,以頭墩、肚墩、腳墩為最大。近年來淹城先後出大量幾何印紋陶罐、缸、瓮、缽等珍貴文物,其中有被譽為"天下第一舟"的獨木舟、造型優美的青銅器、原始青瓷器和陶器。部分出土文物曾到國外展出,受到贊譽。3000年的風風雨雨,留下的都是造化的傑作。涉足其間,猶如進入世外桃園,那江南水鄉充盈清澈的碧水,那蘊藏的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給人古老、幽靜、深厚的感受,是考古、休閑、度假旅遊絕佳去處。無怪乎這里有"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的說法。
❻ 淹城遺址的歷史資料
淹城遺址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淹城行政村。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淹城建於春秋晚期,是中國目前同時期古城遺址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從里向外,它由子城、子城河,內城、內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組成。這種建築形制在中國的城池遺存中獨一無二。子城,呈方形,周長500米;內城呈方形,周長1500米;外城,呈不規則橢圓形,周長2500米。另外還有一道外城廓,周長3500米。
❼ 淹城的十大傳說
相傳,商湯時期,山東泰山南側的汶泗流域有一黽(miǎn音免,古水名,在今山東。)姓的部族方國,族民素有崇龜的習俗,因而由「大龜」合文為「奄」,作為國名,標志著其氏族徽神聖意象的升華:龜族即奄族。
後來,奄族因追隨商紂,被周武王討伐殷紂時滅國。族民遷移山東曲阜東部。不料數年後,奄國又因牽涉「三監」叛亂,再次被周公旦東征時趕殺,奄君遭殘。族民只得擁新君徙至淮夷之地。但周朝新君成王擔心奄族還存謀反之心,欲以趕盡殺絕而後快,於是率兵親征。小奄君無奈,只得再次帶著族民向東南方逃避。
他們逃到長江邊,卻被滔滔江水阻攔。小奄君聽得追兵殺聲越來越近,急得手足無措,仰天長嘆一聲:「天亡吾奄耳!」說罷欲跳江自盡。此時,他隨車攜帶的一隻烏龜突然開口說道:「主公勿憂!」說罷跳下車來。這是一隻怪異之龜,身長六隻腳,被他人嫌棄,是小奄君自幼飼養。只見這六腳烏龜飛快爬到水邊,伸長脖子喝起水來。但聽得水流嘩嘩作響,被烏龜大口大口吸入肚中。烏龜呢,見水便長,不一會大若丈余見方。此時,六腳龜示意小奄君和族民站到它的背上。說來也怪,小奄君和族民依次往上站,卻不覺得擁擠。烏龜見族人全部站上去後,囑咐他們千萬不可睜眼。
六腳龜一聲長嘯,頓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六腳龜中間兩只腳變成一對二丈長的翅膀,騰空而起,眨眼功夫便飛過江面。落在南岸後,六腳龜收回翅膀,竟向東南方飛快爬去。族民站在龜背上雖然穩當,只是聽得耳邊呼呼風生,也嚇得都抱成一團,誰也不敢睜開眼睛。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六腳龜爬到了江南一片沼澤荒地,終於累垮了。它停下腳步,轉身看看背後是否還有追兵。當它艱難地轉身向西北方一看,只有一望無際的荒蕪沼澤之地,才放下心來。不料,它這一轉,卻再也無力動彈了,僅僅一爐香的功夫便氣絕身亡,身體慢慢地陷入濕地里,凸現出一個方圓數里的龜形圖案。
小奄君和族人見狀,放聲大哭。為紀念六腳神龜的大恩大德,小奄君即下令按地面龜形開河築城,讓神龜永遠留在奄族人身邊。
後來,奄城成了龜形,神龜的頭尾和六隻腳成了八條河浜,奄城大門設在龜口之處,朝著西北方了。 相傳,奄君被神龜救至江南一片荒蕪沼澤之地後,依照神龜圖形開河築城。無奈此工程量大,族人在沼澤地行走十分困難,加之工具簡陋,勞動效率低,所以掘河築城進度十分緩慢。此事愁得奄君日難進食、夜不成寐。
這天晚上,奄君又愁思交加,一直苦思冥想,直至凌晨才昏昏欲睡。在睡夢中,他忽然看見神龜滿身創傷,從門外走來。奄君連忙迎上前去說:「君何居?」神龜說:「勿問。君造河不力,可至我腹中掘穴,有兩小龜助君。」說罷,神龜用爪扒開肚膛,頓時鮮血流淌。奄君見狀,大哭而醒。次日,奄君依夢中神龜所言,在龜形地中央挖掘起來。半天工夫,挖成兩個丈余深穴,見穴洞之中果然卧眠一黃一白兩只小龜。奄君小心翼翼將兩只小烏龜捧起。誰知這兩只小烏龜見風便長,不一會便長成丈余見方,「呼」的一聲鑽入沼澤地里,按照龜形圖案拱土造河。
兩只小烏龜拱呀、堆呀,一連三天三夜,終於拱出了三條環形河,築成三道環形城。城河雛形完成後,兩只小烏龜又恢復原形,跳進那兩方深穴卧眠不動。
後來,族人便將位於子城中的兩深穴叫做「金井」、「玉井」。傳說,每當天空出現「七雲天」的時候,金龜藏身的金井中便鼓樂聲聲,金光閃閃。另一口玉井中(又名玉龜井),小白龜每隔十天生蛋一枚,蛋大如拳,晶瑩剔透。蛋日積月累,不斷在井底堆積,以至井內如星光閃爍,白玉生輝。據說如有人吃到此白龜蛋,吃一枚可祛疾,二枚可壯體,三枚可延年。當然,一般人難以吃到,只有積德大善之人,方可享用。
這兩口井一直存留2000多年,直至光緒年間才湮沒了。 在淹城外城的西側,南北向排列著三個高大的土墩,當地人稱其為頭墩、肚墩和腳墩。關於這三個土墩,還有一段非常動人的故事呢。
話說奄君造成奄城後,不久,夫人生下一女。奄君遂以三道奄河為意,為女兒取名淼。公主淼自幼聰明善良,長到15歲時己出落得像支出水的芙蓉,嬌艷無比,是奄君夫婦的掌上明珠。公主淼勤勞善良,溫柔美麗,精於蠶桑和紡紗織布,又酷愛琴棋書畫,能歌善舞,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好姑娘。
鄰邦留城的公子炎野心勃勃,覬覦奄城疆土,又對公主淼垂涎三尺,便勾結奄城貪財的木大夫,騙取了奄君的信任,當上奄城駙馬。有一天,公子炎乘奄君外出之際,盜用公主的名義,騙得了後花園的鑰匙,偷去了奄君的護城之寶白玉龜。
公子炎懷揣著白玉龜正欲逃出奄城時,恰巧碰到公主從練兵場回來。公主見狀,便指責公子炎的卑劣行徑,並要以軍法處置。公子炎見事情敗露,遂假意十分愧疚,請求公主原諒。而後,他乘公主不注意之時,拔出短劍——公子炎的銅劍穿透了公主的胸膛,善良的心靈被邪惡的無情劍剌傷。公主來不及呼喚,來不及再看一眼哺育她的水土,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公子炎喪心病狂地將公主淼剌死後,倉皇出逃。奄君得知消息,急速趕回奄城,在半路上截住了炎,一場廝殺後將白玉龜奪下。
奄君回到子城,見女兒不幸罹難,不禁痛哭流涕,悲痛欲絕,遂以白玉龜等珍寶陪同公主,厚葬於內城牆上。奄君恐怕日後有人盜竊公主墓中珍寶,便在出殯時一氣築了三個墳墩,讓他人真假難分。
此後,人們懷念公主淼,每到清明時節,便前往祭奠。同時帶上一掬泥土,添在公主墳上,培土植樹。久而久之,公主墓堆成了三個大高墩。為方便指點,人們給這三個墩依次取名為頭墩、肚墩和腳墩。
由於人們拜謁公主墓時,許願十分靈驗,後來人們就將公主淼叫成「百靈公主」了。於是,一段凄美的傳說千古傳播,至今仍感人肺腑。 當年的淹城原來一直叫奄城。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當地有一個奸惡貪心的財主,霸佔了奄城河。一年夏天,財主雇了幾個漁民到奄城河裡去捕魚。老財主怕漁民暗中藏拿,除了派庄丁在河邊把守外,他還三天兩頭親自坐鎮監督。
捕魚的第八天,有位漁民忽然從河裡撈出了一條繩索,索頭足有手臂這么粗,在陽光下金光熠熠,格外耀眼。「寶貝!」老財主一見,心裡格登一下。他急忙趕到河邊,大聲喊了起來:「快放下去,這是我家祖先留下來的寶貝,特意放在河裡鎮風水的!」他還煞有介事地嚇唬漁民,誰要是隨便拿了這條寶索,就會有滅門之禍,還會連累全城百姓遭災。漁民一聽,趕緊將此索丟入河中。
當天晚上,老財主帶著兒子,乘著月色悄悄地來到淹河邊。他倆劃著小船趕到漁民白天撈索的地方,將一排滾鉤放入河中。不一會,滾鉤扎住了繩索,父子倆便用力往上拉。剛拉上來一小段,老財主就急不可待地俯下身去,用舌頭舔了舔索頭,驚喜地大叫起來:「甜的,是金子!」這一發現使老財主父子倆欣喜若狂。兩人全然不顧腰酸背痛手乏力了,在小船上一前一後,拚命地往上拉。
拉呀拉呀,兩人拉了好半天,金索很快就把小船的中艙裝滿了。說來奇怪,這金索卻像沒有盡頭一般,不管怎麼拉都拉不完。很快,前艙也裝滿了,後艙裝滿了,河水己漫得平了船沿。可是,老財主正拉在興頭上,哪裡肯放手,還是拉啊拉。終於,小船承載不起啦,河水嘩嘩地灌進船艙,小船迅速往下沉,眨眼工夫就沉入河底。這時,老財主想丟開金索向上冒。哪知那金索卻像粘在他手上一樣,甩也甩不掉。不一會,老財主父子就沉入河底,灌了一肚子的淹河水——淹死啦!
原來,那條紫金索是奄王當年系在獨木舟上的纖繩,後來奄王兵敗時沉到河底。平時,人們都看不到什麼,只有在每年八月十五的深夜,明月當空時,才能看到一陣陣金光直沖雲霄,而從未有人撈到過什麼東西。不巧,這金索卻給貪心的老財主發現了,而又使貪心的老財主受到了報應,被金索活活拖進河裡淹死了。
自此,奄城就被人們喊成了「淹城」。 傳說在奄城的東北隅,有座留城。留王覬覦奄城已久,他知道憑武力
強攻奄城不會取勝,便改用百般討好的辦法,取信於奄君。後來,留王的兒子炎被奄君招為東床駙馬。
沒過多久,公子炎給奄君出了個點子,在外城牆上遍種狗蒺藜。狗蒺藜的銳刺密密匝匝長滿城頭,連狗也鑽不進,可以加強城防。奄君一聽,認為這個主意不錯,於是令軍民依計而行。留公子炎見一計得逞,又出了第二個點子,讓奄君在內城牆上遍種扁豆,他說扁豆花開時麗紫粉紅,雲蒸霞蔚般的絢爛,成為奄城的天然裝飾屏障。公子炎的細密心思和投其所好的手段,又得到了奄君的誇獎。
炎夏,奄君站在子城城頭觀賞,看到扁豆花開,紅霞一片。想到風景如畫的淹城將是堅不可摧的堡壘,奄君非常高興。
但是,一到冬天,土城牆上的天然城防——長滿銳刺的狗蒺藜都枯萎了,曾經綠葉紅花的城牆奇景扁豆藤也也枯黃一片。留王認為時機已到,先讓公子炎去偷奄國之寶白玉龜,事敗之後即發兵攻城。
留兵在奄城外用火箭射向內城牆上的狗蒺藜和扁豆藤,頓時整個奄城燃成一片火海,留王之子乘機攻下了奄城。奄君敗走後,四處奔波,聯絡鄰邦三國,三天後搬重兵殺回奄城,一舉殲滅了留王父子。 「瑤嶺鍾聲」顧名思義,就是敲鍾的地方,它原是奄君用來省衰事、明心志的場所。
原來,奄族是在北方的一個方國,只因祖上助紂為虐,被周王三次討伐,逃難至此。為使族人及後代牢記前事之鑒,發奮圖強,小奄君修築好奄城後,第一件事就是選擇內城崗上辟一場所,在大樹上懸掛一隻半人高的銅鍾。每天清晨和暮晚,奄君帶領大臣在這里為前人劣行懺悔,為立志強國宣誓。
每到此時,司儀便敲響銅鍾,「當當」的鍾聲催人奮發。後來,因為這里地勢獨特,貫通三河,便同時用作軍事防禦的峰火台。據說當時每當發現敵情,奄君便在此敲鍾鳴警,警示全城進入戰備狀態。當年敵軍火攻奄城時,奄君就是在此親自敲響大鍾,號召軍民保家護城。
從後來的考古中發現,春秋時代,這三條護城河是串溝通的,在如今地表1.8米以下處,還存在著兩條春秋時期的河道遺址。 在淹城東南方的外城河之中,有一處叫龍泉,又名龍潭,此處水流長年不竭。傳說,當年神龜救奄人過江時,吸足了長江水。到此落腳後,便將一肚子的水留在這里。誰知,此水滲入地下後,竟接通了長江。所以,這里的水清澈見底,甘冽可口,與當地的水質完全不同。
此水與外河連接處,清渾分明。靠這龍泉水澆灌的莊稼,也長得特別旺,出產的大米、山芋、豆子等食物,品質上乘,營養倍增。
清咸豐六年(1856年)大旱,赤地千里,當時百條河道乾涸龜裂,而獨有淹城內外城河之水清澈如常,水流未涸,原因就在於有了這口龍泉,淹城人和鄰近的村民就靠此龍泉水度過了這場大災。
這里曾流傳著「龍女嬉水,玉龜造河」的神話故事,還有一首民謠:「龍泉之水東海來,萬年不枯香甜美,滋潤兩岸萬物生,金赤龍女白玉龜。」相傳這里曾是公主淼劃船嬉水之地。
岳飛屯兵淹城
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春,岳飛率軍駐扎於常州淹城,以南控廣德、西觀溧陽之勢,截擊完顏宗弼軍渡江北歸。
岳飛在屯兵淹城的短短時間里,組織兵士進行訓練。岳飛對軍隊要求極嚴,士卒擅自拿人民的一根麻用來縛草,即被斬首號令。他特別注意練兵,沖山坡,跳壕溝,都穿著重鎧練習。岳飛能左右發射,他的士卒也都能左右發射。
受過嚴格訓練的士卒,嚴格依照命令行動,就是突然遇到敵人,也不會動搖。岳大帥賞罰分明,關心士兵,經常替病號調葯;將士遠征,他經常慰問他們的家屬。作戰犧牲的,撫養他們遺下的子女。凡有賞賜,都平均分給部下。
岳飛身體力行,生活簡朴。據說,他有句名言:「文官不貪錢,武官不怕死,天下就會太平。」就是在淹城出兵攻打敵軍時對將士們說的。
當時,金兵佔領溧陽,岳飛派劉經率領部隊,乘夜出擊,殺敵五百,活捉女真、漢兒軍及偽溧陽知縣等12人,收復了溧陽。南下金兵狼奔豕突,到處燒殺擄劫,金兵竄到宜興金泉鄉。岳飛率軍追到宜興,與金兵在宜興城南相遇,雙方在百合場展開激戰。岳飛親自率軍與金兵廝殺,雙方軍門遙對,戰鼓咚咚,人馬嘶叫,刀槍劍戟的撞擊聲,雜似松濤竹嘯,戰塵蔽天。岳飛橫槍躍馬,千百健兒越殺越勇,金兵不敵,狼狽向北逃竄。岳飛追殺一陣,派岳雲率兵赴常作戰。
據傳,岳飛親率部隊扎營離常州城20里的淹城,張憲、王貴、傅慶引本部兵馬,伏師戚墅堰橋南,遣傅慶、王萬領兵伏西河灘,又令岳雲、張憲率兵扮作潰軍伏新閘,遣李道、姚政東西援應,留劉經守營。不幾日,岳飛親率一千岳家軍,與金兵在常州東郊相遇,雙方展開血戰。頓時,戰鼓聲聲,伏兵四起,岳飛四戰皆捷,兀術率軍向西奔竄,敵人死傷和溺死者不可勝計。岳飛又從後掩殺,金兵橫屍15里,活捉女真萬戶少主李堇、漢兒李謂等11人。
金兵西竄時一把火把常州燒成一堆廢墟。岳飛率軍追擊,向建康進發,在清水亭再與金兵接仗,又獲大勝,敵人橫屍十里,活捉女真渤海漢軍四十五人,更斬耳環兵175人,獲馬甲金鼓無數。
當年岳大帥帥府在淹城內城坡地上(今南邊村位置),帥府為坐北朝南的六間廳屋,橫寬六丈,進深二丈六,檐高一丈三尺六,大門外的大紅立柱有一抱粗。帥府門前抱柱上有一副楹聯,上聯曰:武官不怕死;下聯為:文官不貪錢;橫批:精忠報國。此帥府遺址於1930年被當地商人孟二芽拆除,木料運往城外高田村建造莊家祠堂。至1990年,莊家祠堂被拆,木料又給人買去建造廠房了。
岳帥墨寶留淹城
岳飛是文武雙全的名將,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屈指可數。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岳飛28歲,率兵2000人與金兵戰於常州城下。從金人手中奪回常州後,接著橫掃金兵,收復鎮江、建康(今南京)等江南大片失地。同年在宜興、溧陽、廣德,破郭吉等大盜眾匪,六戰六捷,使百姓免遭蹂躪之苦。岳飛精忠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至今被國人廣泛傳頌。
但是,人們很少知道當年岳家軍駐扎在淹城時,岳飛曾留下詩詞墨寶。
相傳,岳飛當年奉命赴毗陵(常州)抗擊金軍,路過宜興張(章)溪時,拜訪了高士張完,並題贈《七絕·過張溪贈張完》,詩曰:「無心買酒謁青春,對鏡空嗟白發新。花下少年應笑我,垂垂蠃馬訪高人。」
該詩首句「無心」,說的是初本無意,事出自然。「謁」,言稟告,陳說。「青春」,此處作青少年時代解。二句「嗟」,即感嘆。末句「垂垂」,謂下垂貌,或作「漸漸」解。「蠃」,指瘦弱,疲病。「高人」,言超世脫俗的人,多指隱士,此處是指張完。張完答詩曰:「相別相逢不記春,眼前非舊亦非新。聲求色相皆邪妄,莫認無疑是惜人。」
後人將岳帥此詩勒石存於淹城,《常州府志》記載,至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今勒石尚存」。此後,碑石何存,現已無考證。
同時,常州還發現了岳飛屯兵淹城時的兩個手書題詞。一是岳飛給常州蘇東坡後人修譜時的題詞:「眉山蘇氏傳世至寶」,一是岳飛給武進王氏修譜時的題詞:「王氏世寶」。
行雍僧獨修茅庵
弘光元年(乙未年,1645年),50多歲的四川行腳僧行雍前往東海龍池,從茅山翻山道後經過武進。偶然聽說武進南部有一古城遺址,淹溪古跡,曲水環圍,蒼柏郁秀,頗類空山無塵絕俗之境,不覺興趣盎然,大步趕往。行雍僧在淹城內游覽片刻,至子城區卻看見寺院風雨不蔽,觀音大士和眾菩薩佛像頹敗不堪,不禁感嘆,頓生惻隱之心,當即發願重建此寺。
於是,他改變了東去的計劃,決定對茅庵暫作初步修繕。三天後,他在子城內選擇一畝多地,揮鎬開挖庵屋地基。自此,行雍僧日作夜息,風雨無阻,積磚聚瓦,獨造茅庵。
多少年來,他劈柴擔水,肩穿足裂,艱苦異常。一開始,鄰近的眾百姓漠然視之,難得有人去幫助一二。行雍僧生性老誠,不善外出募化,只將隨身僅有攜帶的錢財開銷,省下口糧,節儉度日。有時便為求佛的施主誦經講法,獲得少許酬金。慢慢地,誦經的酬金積累起來了。
後來,施主們得知他如此誠信,不為名利,為之感動,紛紛隨緣布助。真可謂積沙成塔,集腋成裘。10多年下來,庵屋蓋好後,行雍僧又購買了警鍾鼓樂等一應器物,牆垣完固,地砌磨磚,栽松植竹,佛像重修,香火不息,鼓鍾復鳴。
此時,行雍僧己屆73歲了。清康熙辛末年(1691年)正月初七日,眾僧勒石紀念,鄉鄰傳頌。
❽ 春秋淹城歷史資料
淹城
淹城遺址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中心城區湖塘鎮大壩行政村,佔地一千畝,考古確認為春秋時期所築。淹城古稱"奄"國,建於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餘年的歷史,學界較權威的說法為古奄國是由山東曲阜一支殷商後裔來此建立,後水源充分,地方縣志改為"淹" 。
淹城是我國目前春秋晚期城池遺存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城遺址。從里向外,它由子城、子城河,內城、內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組成。這種築城形制在中國的城市建築史上,可謂舉世無雙、絕無僅有。因為當時的城,大多為一城一河,少數是兩城一河或兩城兩河,而三城三河,在國內僅此一家。子城,呈方形,周長500米;內城,呈方形,周長1500米;外城,呈不規則橢圓形,周長2500米。另外,淹城外城河的外側還有一道外城廓,周長3500米。淹城東西長850米,南北寬750米,總面積約65萬平方米。淹城面積的大小,適與《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的記載相吻合。淹城的三道城牆,均系用開挖城河所出之土堆築而成。其方法是從平地起築,充分利用當地土質粘性大的恃點,不挖基槽,亦不經夯打,僅一層一層往上堆築,個別地方鋪一層干土,鋪一層濕土,依次相間,以加固牆體。因不依版築,故牆體較寬。淹城的三道城牆均呈梯形,現高3-5米,牆基寬30-40米,三護城河平均深4米左右,寬30-50米,最寬處達60餘米。
❾ 常州淹城遺址的歷史記載
淹城為何方人士所居?這個問題目前考古界尚無定論。查閱東漢《越絕書·吳地傳》、北宋《太平寰宇記》的記載得知,常武地區在春秋吳國時稱延陵,春秋晚期為吳王夢壽四子季札的食邑。季札因不滿闔閭刺殺王僚篡位,立誓「終身不入吳」,遂在自己的封地延陵掘河築城,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建起了一個「獨立王國」,名之「淹城」,以示淹留至死之意。也有人推測,這里曾經有一個淹國,淹城為都城,但此說缺乏足夠根據。
可惜,常州這樣一個有價值的古跡,卻基本上藏在深閨人未識,上海遊客更知之不多。據悉,常州已將這一國內外罕見的古老地面城池作為重點旅遊景區,按照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將耗資6.6億元,建成包括1000畝遺址保護區、3000畝森林公園、250畝入口區的淹城遺址公園。今年「十一」,包括購物步行街、仿春秋建築街的新入口東廣場建成開放,明年底,整個淹城公園將初具雛形。
❿ 淹城的歷史沿革
淹城建於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餘年歷史。
1935年,我國考古學者首次對淹城進行了實地調查,確認淹城為一處古代居民活動遺存,引起學術界的關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在淹城內河出土了3條獨木舟和一批青銅器、陶器,這批成組文物的出土,首次展示了淹城遺址獨特的文化面貌和內涵,引起社會和學術界的轟動。這之後,對淹城的研究一直不斷。
1986年,江蘇省淹城遺址考古發掘隊首次對淹城遺址進行了為期6年的考古發掘,解決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作為當年考古發掘隊隊員之一,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員陸建芳經過多年研究後認為:「淹城是吳國的一個軍事城堡,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春秋時期唯一保存完好,三道城河、三道城牆形制的軍事設施。」
淹城為何方人士所居?這個問題目前考古界尚無定論。查閱東漢《越絕書·吳地傳》、北宋《太平寰宇記》的記載得知,常武地區在春秋吳國時稱延陵,春秋晚期為吳王夢壽四子季札的食邑。季札因不滿闔閭刺殺王僚篡位,立誓「終身不入吳」,遂在自己的封地延陵掘河築城,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建起了一個「獨立王國」,名之「淹城」,以示淹留至死之意。也有人推測,這里曾經有一個淹國,淹城為都城,但此說缺乏足夠根據。
淹城的最早歷史文字記載是東漢袁康《越絕書—吳地傳》:「毗陵縣南城,故古淹君地也。東南大冢,淹君子女冢也,去縣十八里,吳所葬。」常武地區,在春秋時稱延陵,至漢改曰毗陵,春秋時期為吳王壽夢四子季扎的封邑。北宋《太平寰宇記》雲:「常州府春秋時為吳國內地。」《史記》雲:「吳公子季扎所據,是為延陵之邑。」吳為越所滅復屬越,到戰國時越為楚所滅復屬楚,故《越絕書》謂之「淹君城」。清代《讀史方輿紀要》雲:「淹城,在(常州)府東南二十里,其城三重,壕墊深寬,周廣十五 里。」除此之外,常武地區的一些地方誌亦有零星的記載,如宋《咸淳毗陵志》雲:「淹城在陽湖延政鄉」等。
念奴嬌。淹城懷古 文、荒村野鶴
狼煙散去,嶂層林,靄里隆顯庄穆。三水橋邊,愁周室,幾多冤魂怨苦。
城闕如鐵,森森壁箭,蕭里千聲咽。斜霞送晚,暮里殘陽如血。
曾憶奄君尊顏,鎖眉皆弱小,夢里嗟呀。築城屯兵,御列強,何須三山五嶽?
撫今懷古,看強者食弱,版圖幾劃。人生有何?風雨情濃同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