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認識中國近代史怎樣分析其主題和主線
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與「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而斗爭的歷史,即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這就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主題。
近現代以來中國歷史主線共有四條:
一、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以及擴大國際參與、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進程
二、近現代以來中國人民求強求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三、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和實現人民民主的歷史進程。
四、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向西方尋找真理、選擇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發展的歷史進程。
(1)如何客觀近代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中國歷史。歷經清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⑵ 怎麼更好的了解中國近代史
本人是一名在讀的工科大學生,想要全面客觀了解中國近代史,途徑無他,多看書而已,看得越多,內容越豐富,角度越寬泛,你自然會形成自己的認識。推薦書其實不太必要,我建議不要直接看史料原文,而是多看近現代以來各位近代史專家的研究著作,而著作往往有引著,順藤摸瓜,你能找到非常多的優秀著作,從而對近代史形成寬泛全面的認識。
⑶ 如何了解中國近現代歷史
近50年的歷史差不多就是共和國史,即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的歷史。這些歷史非常多,也很細,可以分以下幾個部分來了解:
1政權的鞏固:新中國的成立,政權鞏固,經濟的回復
2,過渡時期:一化三改造,一五計劃,取得的成就
3,曲折中前進:前進:八大,反右派斗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7千人大會
曲折:反右派斗爭擴大化,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反右傾斗爭,
取得的成就
4,文化大革命(可以粗略了解,不重要)
5,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徘徊中前進,5次會議,一國兩制,改革開放
6,外交史
7 各個時期的成就和突出人物可以列出來對比記憶。
⑷ 如何看待中國近代史
對待中國近代史,西方國家的態度在鴉片戰爭前後有了極為明顯的變化。在清朝前期,出了個威懾世界的康乾盛世,使外國人對中華文化的崇尚越來越高,這是中國人民值得驕傲的時期。而東西方在當時有兩個大帝國--大英帝國和大清帝國,這兩個國家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而論英和清誰更強,無疑是清國!如果康乾盛世時中英來開戰,英國必是慘敗!所以這時的西方國家一概覺得中國人是最強大的民族。將我國任何習俗都保持正常的態度。他們看到中國人的辮子時,也覺得很正常,最多也就是奇怪而已,從來沒恥笑過。所以,當時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地位鼎立在世界之間。但是隨著庸主乾隆晚年的自大、昏庸、無能、貪腐,以及貪官的助紂為虐,使清王朝開始從富強走向窮弱,文字獄盛行,為維護統治所弄的冤獄極多,文化積極性不高,就使國家落後了。但即使國家走向相反道路,西方國家還是保持著信服的態度,這是鴉片戰爭前的態度了。接著鴉片戰爭後,歐美國家走向進步,大清王朝固步自封,中國與西方國家差距越來越大,洋人發現中國不堪一擊,開始自大了,視中國為弱國弱民。中國早已沒了馬可波羅所說的「中國遍地是黃金」的景象,道光簽完一條不平等條約過個幾年就死了,但因中國經濟較好,鴉片戰爭後的中國被歧視的程度還算輕度。可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咸豐遇戰不戰,龜縮在後宮不理朝政,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丟了園明園,丟了尼布楚,丟了庫頁島……這個昏庸無能的昏君,如果不是遭天遣年紀輕輕就死掉,他還能給出多少土地?而就是出了咸豐這種昏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歧視才由輕變重,甚至侮辱。這時,不僅辮子他們想笑,連我們的文化他們也視為垃圾。綜上所述,西方國家對中國清朝的態度是三個階段:康乾盛世,崇拜;鴉片戰爭後,輕度歧視;咸豐時期及後來,重度歧視。接著民國後,歧視才一點點變輕,但仍有歧視。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種種成就,現在的西方國家已經找不出任何理由歧視,而恢復到了原來對中國的崇拜。
⑸ 如何客觀地評價中國近代社會性質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簽訂了《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由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簽訂的南京條約使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後來中日甲午戰爭簽訂的馬關條約使這種狀態大大加深,八國聯軍戰爭簽訂的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
從時間上看,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徵貫穿整個中國近代史,即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是封建社會,此後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新中國的成立,改寫了中國的歷史,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開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很多人誤把新中國的成立作為封建社會結束的標志,這是錯誤的。
封建社會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屬於兩種社會形態,雖有聯系,但有很大區別。其中,最主要的不同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里,首先是增加了半殖民地的性質,即主權的部分喪失;其次是增加了半封建的性質,即出現了資本主義等成分。
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了獨立自主地位,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半殖民地化來看,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等主權開始遭到嚴特別是列強建立的租界,完全獨立於中國行政系統和法律權重的破壞,是「國中之國」,成為列強推行侵華政策的基地。
從半封建化來看,鴉片戰爭後,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為主要標志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一方面,東南沿海地區以棉紡織業為主的家庭手工業受到外來商品的巨大沖擊,另一方面,以絲茶為主的農產品日益商品化。
中國社會性質三次變化: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由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⑹ 如何講中國近代史講好
必須從圍觀宏觀兩方面把握,也就是他們說的把書讀薄再讀厚,具體而言主線可以圍繞歷史任務來把握,再可據國內國家性質、主要矛盾來劃分為幾個小的階段。還有就是看你的聽眾是什麼群體,是否需要像講故事那樣講;若他們對史實已有了解就應重點講原因、各種思潮、制度,尤其是對原因的分析。還要看你的個人價值觀,建議不要太相信課本,比如對國民黨在抗戰中的貢獻、國民黨沒有繼續圍剿而談判而抗日等方面未充分肯定,並且黨在建國前後的一些做法的缺陷(反右多次所謂擴大化的原因、各種斗爭多次粗暴沒條律可依)等沒有實事求是、認真細致講解,尤其是早期的錯誤未認識和改正對後面的不良影響沒有提及到。這些只是一些點,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幫助
⑺ 用什麼樣的歷史觀來看待中國近代史
用唯物辯證的歷史觀來看待,近代史是一段曲折的歷史,是民族恥辱史,一方面給民族帶來沉重的災難,一方面也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喚醒了一個沉睡的民族,好比拿破崙說的「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一旦覺醒將會震驚世界」,也可以說是由封建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拐角點
⑻ 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怎麼看待近代史歷史有什麼作用
1.古人雲,以史為鑒,能知興。中國近代史上,經歷了如此多的磨難和挫折、痛苦和考驗,不僅沒有讓國家衰敗,反而讓她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直到現在,繁榮昌盛。如果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歷史會建立你的記憶、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甚至是你改掉壞習慣、用美德裝飾自己的決心。知道你的國家過去經歷了什麼會讓你更愛她,讓你成為她最忠誠的孩子。
2.從仁人志士的覺醒到「世界的興衰誰都有責任」,即使是其他國家的強炮,那一代人從未倒下,站起來面對結果,我們也知道,中華民族已經覺醒了兩代人的孤獨症倒下之路在人民群眾中前進的屈辱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逐步得到了解決。閱讀中國近代史,我感受到了一種沒有人能抗拒的力量,永不言死,生來固執。它帶給我的是一種希望,是一種絕望,也是一種不放棄的希望,還是一種堅持。
3.中國近代史是指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期。哪怕到八國集團結束對中國的侵略,資產階級的道路也不能走下去,還要在努力中堅持下去。有些人可能會問路在哪裡,有些人可能會說放棄,沒有希望。
⑼ 對近代中國的歷史你是怎麼評價的。
中國近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於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於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銷售鴉片.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40年,外國資本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更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巨烈動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1840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林則徐、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後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凶.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弈欣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領了北京。並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弈欣為首。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並且有所發展。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5月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9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追問: 那麼作為21世記青少年,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記得採納啊
⑽ 如何客觀,全面認識近代歷史人物李鴻章
1、正面評價
李鴻章正面的,他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跡,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2、負面評價
負面評價主要來自於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後人也多對此詬病。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簽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