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學的歷史學專業學什麼出來能做什麼工作
一.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應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史學理論;具備本專業所必須的基礎理論知識,全面系統地了解中外歷史的基本內容;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較高的外語水平,通曉現代化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能夠從事以史學為核心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能夠勝任文化、教育、宣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本專業要求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獲得如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歷史學科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對有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系統掌握史學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具備從事歷史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3、掌握古文字學、版本目錄學、音韻學、訓詁學、史料學以及考古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4、掌握檔案、文博、圖書館、旅遊等相關行業的知識,具備開發歷史文化資源的能力,成為復合型的專門人才。
5、熟悉教育法規,掌握歷史教學的基本方法,掌握並能夠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理論,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和從事歷史學教學的基本能力。
6、掌握史跡調查和考證方法,掌握歷史文獻檢索的基本方法。
二.主幹學科、主要課程及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主幹學科:歷史學
2、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史學概論、歷史文獻學、考古學通論、古代漢語、中華文化原典導讀、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化史、中國經濟史、中外關系史、博物館學導論、旅遊學概論。
3、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歷史遺跡考察、考古發掘實地考察
`````````````````````````````````````````````````````````````````````
歷史系隸屬於文學院,可以有資格選修學校的第二學位.
B. 歷史學學科的規范要求是什麼,請從學術角度回答
1、不能抄襲他人論文,引用文獻和他人論文和專著需規范註明出處;
2、堅持論從史出、言必有據、無征不信,不能憑個人主觀臆斷隨意發明歷史;
3、對引用的史料必須加以辨析和考證,多用第一手資料,少用第二手資料,盡量不用文學作品、民間傳說(陳寅恪先生「以詩證史法」除外);
4、盡量堅持客觀理性原則,公正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對歷史人物堅持「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
5、歷史著作語言要文明、得體,不得使用粗俗語或侮辱謾罵歷史人物;
6、盡量避免使用有爭議的歷史專業詞彙。
C. 歷史專業學什麼 歷史學類專業包括什麼學科
1、學習歷史主要學歷史學專業,要求學生學習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整體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學理論、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系學、外國語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2、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3、歷史學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孔子就已經開始歷史學教育,創作《春秋》著作。到漢朝司馬遷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歷史學體系和創作形式,歷史學已經開始成為官方研究重點。東漢的班固就是在專門保存書籍的蘭台(御史台)修史,開始官方對史學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4、史學擺脫對經學的依附地位,並與傳統的經、律兩學鼎足而立,成為官學中一個完全獨立的部門,這在中國古代史學發展上還是極具重要意義的。後來它有了編纂學、文獻學的內容;至清代乾嘉時期,人們又賦予了史學以歷史敘述技巧和歷史認識方法等內容。
5、在中國古代史學發展史上,作為人類過往社會客觀存在的「歷史」與作為一種專門性學問的人們對它進行認識、描述的活動及其結果的「史學」,最後實現了初步的分離。這是古代歷史學家經過數千年探索的結果,亦是他們在史學認識上的最大成就之一。
D. 歷史學科教學基本要求
熟知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由一個歷史事件可以和另一個相似的做對比並得出結論,最重要的,由於現在考試內容的生活性較大,建議樓主多看新聞,什麼周年之類的都要了解,並且講到,比如建黨九十周年之類,另外,最好了解一些歷史佚事,有助於調動課堂氣氛~
E.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含哪些具體內容
歷史素養的基本要素包括歷史知識、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意識和價值觀。
1、歷史思維能力是用以再認識和再現歷史事實,解釋和理解歷史現象,把握歷史發展進程,分析和評價歷史客體的一種素養。
2、歷史意識和價值觀是人們在歷史認知基礎上凝聚、升華而成的經驗性心理、思維、觀念和精神狀態。
3、歷史知識是發現問題、思考社會和人生的基礎。
(5)歷史學科基本要術是什麼擴展閱讀:
歷史素養的好處:
1、有利於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歷史教育把育人、立人作為基本目標。
2、有利於激發青少年對自己民族、國家、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責任感。歷史是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和精神家園。歷史素養體現著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
3、有利於形成開放意識和世界意識。歷史縱貫古今,橫聯中外,中囊網路,包含著豐富的人類文明成果。歷史素養的養成,能夠認識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及人類文化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認識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追尋歷史演進的規律,形成面向世界的視野和意識。
F. 初中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
現在重要的是能力,特別是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知識要放第二。所以學好歷史同樣是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1、養成預習的習慣,知道學什麼和哪兒要重點學。
2、聽老師講課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捷徑。薑是老的辣,經驗大似學問,老師有好方法、好路子。
3、集中注意力,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做好課堂筆記。
4、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不錯第二次。
5、多讀點歷史方面的書籍,有疑問就要記下來想方設法解決。
G. 初中生上歷史課應遵循哪幾點要求
一、撥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興趣
在我初任教歷史課程的八十年代,比起現在,歷史學科對於學生們來說更是副科中的副科,因為不是中考科目,只需畢業考及格就行,學生們靠死記硬背就可以取得高分。 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課本設置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的發展,考試題目也更趨向於能力測試,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更加註意知識的積累,絕對不可以存有「臨陣磨刀快三分」的僥幸心理。知識累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期間,學生可以通過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歷史段劇的編寫與演出,欣賞歷史題材的書籍、影視作品,如《上下五千年》、《百家講壇》等,並根據所接觸到的內容寫出自己的感想,結合書本上的歷史理論知識,達到提高自身歷史知識水平的目的。
二、理清歷史學習思路,把握教材重點
在梳理好歷史線索的基礎上,根據教師授課重點掌握教材的核心內容。學生可從以下四方面去確定教材中的重點:第一,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事件和意義;第二,屬於「中國之最」、「世界之最」的內容;第三,教科書上有插圖,課後有練習題的內容。但凡在以上三點要求內的課程部分,就是必須掌握的重點內容,就是考試中出現率極高的內容。
三、改進歷史學習方法
准確記憶基礎知識是學好歷史的是第一步,但對於沒有入門的同學來說,歷史知識紛繁復雜,千頭萬緒,簡直無從下手。筆者總結了幾種方法,如果學會用活,做到舉一反三,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記速記法
1、字頭法。抽出核心字(多為首字), 串在一起,押韻更好,然後多念幾遍即可。如
清朝最後的九個皇帝依次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記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中國第一批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由南向北),記為「廣廈福寧上」。
2、諧音法。基本方法同「字頭法」,只不過要精選核心字及其諧音,使其既押韻,又有一定生動的意義。
如:洋務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五人:奕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編為「新(欣)增(曾)李左張」
舊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時間1840年和領導階級。我給學生做出抓起一張廢紙「一把撕零」的動作,撕壞的不要的是過時的,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時間1919年和領導階級。我給學生做出揪了兩次衣服的動作,諧音加意義記憶「一揪一揪」(1919)揪起來的是新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
3、歌謠法,即以「核心字」為基礎,通過反復挑選排列,使之成為形式對仗,合則押韻的順口溜,最適於記年代。如
4、排比法。即認真分析歷史事物,從中歸納提煉出或連續或對仗的「核心詞」,作為記憶的載體,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適用范圍很廣。如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可總結為「四提倡,四反對」 。
(二)分析試卷,反思得失
歷史題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考察記憶能力的題目,只要熟記基礎知識,得分並不難。另一類是側重於考查歷史思維和歷史分析的題目,這類題目對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出較高要求,是建立在牢固的基礎知識之上的提高和匯總。因此,每次考試之後,應抽出時間對失分得分的內容進行分析和總結。對於第一類題目的失分,應該加強基礎知識的強化落實,牢記史實,並確保記憶准確。對於第二類題目的失分,學生應加強審題能力,揣摩出題人的意圖。例如材料分析題,應從題目要求出發,帶著問題看材料,既能保證自己的答案符合題目要求,又節約了有限的答題時間。
(三)緊跟考題變化趨勢,歷史知識聯系當前時事
近年來,歷史中考題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與時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尤其是當今社會生活中的焦點熱點更是成為考題集中的大戶。如06年濟南市中考歷史試卷第。這就要求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注意觀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的發展變化,並學會利用已有的歷史知識對其加以闡釋。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媒體,如互聯網、電視、報紙能廣泛了解時事新聞。這樣一方面增加了自己的知識容量,另一方面,在考卷上遇到以自己熟悉的內容為題乾的題目,更容易取得良好的答題心態。
總之,學習歷史:還要做到課前,做好預習;課上要做到聽、看、讀、寫、思、議全身感官總動員,協調行動,多渠道接受知識;課下,多做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如果知識是黃金、財富,那麼學習方法就是「點金術」,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點金術」就會使知識遠遠而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也會使能力不斷提高,節節攀升。
很高興為你解答有用請採納
H. 學歷史學應具備什麼條件
歷史學研究是創新性的工作。歷史學家要創新,必須具備某些特定的素質。歷史學青年研究人員群體是否具備當代中國歷史學家的基本素質,是一個關繫到我國歷史學科未來發展,以及在國際歷史學界地位的大問題。筆者在結合今天的實際,學習、分析、總結老一輩史學大家的基本素質時體會到,對於我們這些後來者,也許主要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基本素質。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這里又包括四個要素,缺一不可:一是系統地閱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著作;二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精神實質;三是具有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能夠正確處理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發展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做到這四點,非常不容易,需要研究機構和學者本人長期不懈的努力。
二、豐富的知識積累。歷史學是一門特別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科,之所以許多歷史學家都是大器晚成,就是因為知識積累需要時間,需要漫長的時間。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對於一個希望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能夠成為史學大家的學者來說,需要積累的知識應該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歷史學知識。這里不僅僅是自己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的專門知識,比如秦漢史知識、英國中世紀史知識,而且應該包括整個歷史學研究領域的基本知識,比如中國史知識、外國史知識、考古學知識,等等。二是歷史學之外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這種跨學科知識,是構建歷史學家廣闊的思考平台,形成歷史學家開闊的學術視野的必要條件。三是當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實踐方面的知識。這要求歷史學家不要把自己鎖進象牙之塔,與世隔絕,而應該關心現實,關心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現實的發展和變化。古人雲:「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個優良的傳統。對現實的了解和關注,是歷史學家治史的不可缺少的動力之源、靈感之源,更是治史目的正確性的重要保障。
三、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學家的工作是在兩個方面創新:一是新的重要史實的發現、梳理;二是對重要問題新的、有說服力的解釋。這要求歷史學傢具有下述基本素質:(1)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做學問,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確的概念、嚴謹的表述,這是基本要求。目前,我們的教育體系缺少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系統訓練。我們有些年輕學者在這方面很欠缺,說話、寫文章邏輯混亂。(2)較強的聯想能力。歷史的舞台無限廣闊,歷史現象之間的關系無比豐富復雜。缺乏聯想能力,就難以發現紛紜復雜的事物之間的相似性與相異性,難以發現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難以產生很多靈感。知識面的寬廣,是聯想能力強的前提。(3)較強的批判精神。在學問方面,決沒有絕對的權威、絕對的正確,真理永遠是相對的。所以,歷史學家對任何已有的學術結論,在吸收其正確合理的成分的同時,還永遠應該抱批判精神,去尋找它們的不足之處。批判精神是歷史學家打破思維局限、眼界局限,確立自主意識、創新意識的前提。(4)較強的創新意識。這是學術研究最基本的意識,因為同科學技術發明一樣,學術研究的性質、目的就是創新。這一最基本、最起碼的認識,恰恰在一些人那裡被忽視了。目前,存在著大量重復勞動的學術產品。有些學者,甚至一輩子都沒有一項真正創新的成果。(5)較強的信息獲取能力。首先是善於利用各種手段,尤其是現代發達的通訊傳媒、電子網路手段查找資料的能力。其次是與國內、國際有關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這種學術交流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在學術日益國際化的21世紀,與國外學者的交流能力,將是我國歷史學任何一個學科的學者所必備的能力。這兩種能力都對歷史學家的外語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應該說,比較熟練地運用一門外語進行專業研究和學術交流,是任何一位未來的歷史學家的基本功之一;而對於從事外國歷史研究的歷史學家來說,恐怕還需要掌握不止一門外語。
如果我們在以上五個方面加強對自己的培養和訓練,必將提高我們在史學研究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良好的學風。在學風方面,我國歷史學具有優良的傳統。其中最重要的,筆者認為是以下幾點:第一是勤奮。歷史學是一門聰明的學問,需要歷史學家有非常智慧的頭腦;歷史學又是一門「笨」學問,需要歷史學家有勤奮刻苦、吃苦耐勞的精神,不但要勤於動腦,而且要勤於動腿——到處去查找資料。在很多時候,勤奮比智慧更加重要。我們常常可以發現,一些特別優秀的歷史學文章,主要得益於作者在查找資料方面所下的「笨」功夫。第二是堅韌。我們都知道,坐冷板凳,而且一坐就是十年甚至一輩子,這種描述首先是來自歷史學科的。堅韌意味著甘於寂寞,有時候也意味著甘於清貧。堅韌對立於浮躁、急功近利、沽名釣譽。堅韌意味著學者的清高,學者內心世界的充實。第三是嚴謹。所謂嚴謹,就是實事求是、誠實踏實、一絲不苟。別人的有關成果要充分了解並且承認,決不能埋沒掩蓋,當然更不能竊為己有。自己的成果要做到:字字有據——決不說空話、說主觀臆斷的話;據必求全——就是一些歷史學家提出的「竭澤而漁」,把必需而且能夠找到的資料全部找到;據必求真——就是尊重史料,不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而使用似是而非的史料,或者經不起推敲的史料。
以上幾點看法,筆者主要是用來自勉,當然,也盼望能夠獲得其他年輕的歷史學工作者的認同。
I. 高中歷史學科的學習要求有哪些
高中歷史學科的學習要求有哪些
進入高中以後,不少同學發現課表的課時安排與以前有很大不同,原本在初中不被重視的歷史課與很多中考很重要的科目的周課時一樣,再看看拿到手的新教材,體例、內容也很陌生,與初中的也有很大區別。那麼,高中歷史學習是不是與初中有很大不同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高中歷史課程的課時要求與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等學科是一致的,即使你選擇的是理科,在高二的時候也要參加「小高考」的歷史學業水平測試,這個水平測試過了關,才能參加高考,如果能夠得到九十分以上,就能在高考總分上加一分。因此,這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千萬不要被初中的情況所蒙蔽。
第二,高中歷史的教材體系比較復雜,包括必修一的政治文明史,必修二的經濟文明史,還有必修三的精神文明史。三部分都是按照專題模塊的編排,縱橫交錯,與初中的通史安排有很大不同。同一本書里前後的時間順序不太明確,這就要求初中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大事年表,這對適應高中學習幫助很大。
第三,高中歷史學習的內容很艱深,不是靠記記背背能解決的。每一個學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才能掌握比較合適的方法。比如必修一的中西方政治制度涉及的內容包括君主專制制度、君主立憲制度、民主共和制度,這些制度需要深入理解,與此相關的考試總是會圍繞這部分歷史出題。
暑假裡與學生們討論如何學習歷史,介紹了讀書、思考、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之後,有一些愛思考的學生覺得還不過癮,他們希望介紹一些更加細致的、深入學習的方法。於是,就與他們就一些問題進行討論。終於發現學生們思考問題的一些誤區,也發現他們對歷史記憶的過分依賴。隨著新課程新高考在更多省份展開,高考歷史試卷似乎越來越難了,這就給高中生的歷史學習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以下介紹兩種深度學習歷史的實用方法。
J. 歷史的五大學科素養是啥
1.
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科學歷史觀和方法,包含: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等。
2.
時空觀念:是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系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以歷史紀年、歷史時序、年代尺、階段特徵、歷史大事年表、歷史地圖等形式呈現。
3.
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並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和方法,以史料分類、史料辨析、史料運用、觀點論證的形式進行呈現。
4.
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能力與方法,以材料整理、對史料的解讀、追溯起源、探討因果、分析趨向、說明影響、判定地位等形式進行考查,培養敘述...
5.
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該具有的社會責任和人文情懷,包含: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