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河的歷史
秦朝時秦分三十六郡,三河屬上谷郡,西漢始置路縣(今三河市和北京市通州區地共為路縣)。王莽建新朝劃天下為三百六十亭,改路縣為通路亭。
東漢路縣改稱為潞縣。潞縣城當在今三河城西偏北三十里的軍下村三國 屬魏國。北魏屬幽州漁陽郡。隋開皇初(公元581年)廢漁陽郡,改屬涿郡。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隸屬於玄州,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再分潞縣東部另建三河縣。隸屬於幽州,縣名沿用至今。
民國 改順天府為京兆,直隸於中央政府,三河屬京兆地區。公元1928年,遷都南京,直隸改稱河北省,三河隸於河北省,建國後依舊歸屬河北省。
(1)三河鎮有多少歷史擴展閱讀:
在北京天津中間地帶,行政上歸河北省廊坊市管轄,但實際上是河北省的一塊飛地,號稱廊坊北三縣,三河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它地處京、津、唐「金三角」地帶,與北京僅一河之隔,西距天安門32公里,是環京津、環渤海經濟圈的腹地,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規劃中的京唐高鐵即將在三河設站,時速350公里每小時,三河到北京站只需10分鍾(截至2018年)。
2. 三河鎮的歷史文化
三河鎮,地處合肥、六安二市交界處,與廬江縣、舒城縣(屬六安市)相鄰,有2500多年歷史,為肥西經濟重鎮,先後被確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創建文明村鎮示範點、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省小城鎮建設中心鎮、示範鎮,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單位,合肥市新一輪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9年被國家建設部評為全國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合肥市「六個好」鄉鎮黨委,被省委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三河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而得名。鎮內河環水繞,五里長街,鎮外河網縱橫,圩堤交錯,具有「外環兩岸,中峙三州」的獨特地貌,歷來以其古老、秀麗、繁華而聞名遐邇,是鑲嵌在巢湖岸邊的一顆明珠。歷史上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商賈雲集之地。有 「裝不完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譽。
三河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傑地靈,物阜民豐,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歷史名人輩出。太平軍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在三河一戰擊敗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至今仍留有當時的大本營、古城牆、古炮台等遺跡。李鴻章家糧倉、楊振寧客居地等保存完好;還有宋太祖寄宿地「二龍街」廬劇「小辭店」等傳說。
三河鎮文化底蘊濃郁,以各種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形成了古鎮游的一大看點。三河是廬劇的發源地,廬劇第一劇目《小辭店》就取材於三河二龍街上發生的故事。至今民間仍流傳《小辭店》里發生的纏綿純潔的愛情故事。三河民俗文化豐富多彩,體現了中國南北文化的交融。至今,春節至元宵節期間,民間仍自發舉行龍燈、鬧旱船、跳河蚌舞、趕廟會等活動,端午節時,人們做粽子、玩龍船;中秋節日仍玩火把;婚喪嫁娶,仍抬花轎、鬧花船、請「良玩」;前有姓氏後有郡的民俗燈籠仍高掛在每戶人家的門樓之上,保存著淳厚的民風。
開放、和諧、美麗、神奇的三河,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發展得天獨厚,日新月異。三河鎮把旅遊業確定為「十一五」期間三河經濟的龍頭產業,按照「高起點,新思路,大手筆,創一流」的要求,堅持高起點規劃,把三河納入合肥大旅遊經濟發展圈;高標准建設,打造「合肥頂級,安徽精品」的旅遊產品;優化旅遊環境,把三河建成最適宜人類旅居的城鎮;三河人民熱情好客,珍重友情,渴望海內外朋友到三河觀光旅遊,投資興業,並分享三河經濟騰飛的歡樂。
3. 三河鎮的簡介
三河位於石柱縣城東部,2001年7月鄉鎮機構改革時,由原三店、蠶溪、永和、大河四鄉合並為三河鄉,政府駐地碾盤店,2009年12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三河鎮。該鎮東鄰沙子鎮、橋頭鎮和中益鄉,西依南賓鎮紅星村,南接南賓鎮河壩村和中豐村,北連大歇鎮和龍沙鎮,距縣城6公里,幅員面積101.36平方公里,轄13個村57個村民小組。全鎮有8087戶,總人口25927人,耕地21504畝,林地49600畝。該鎮雨量充沛,氣候宜人,適宜水稻、玉米、小麥、洋芋、油菜、辣椒、馬鈴薯等作物的生長,以辣椒為主的蔬菜生產基地逐漸壯大。境內有聞名遐邇的秦良玉陵園景點三教寺、獨具自然神韻的男女石柱萬壽山景點及龍河群葬岩棺仙人洞景點、宇城壩改河造田等旅遊資源,鄰藤子溝水庫萬頃湖區。該鎮位於石柱腹心,滬蓉高速公路石柱出口及在建和待建的豐石高速公路、梁黔高速公路交匯於此,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三河場鎮是縣城東部的緊密組團,經石柱迎賓大道與縣城主城連為一體,是渝東樞紐門戶的前庭。隨著滬蓉高速路和石柱互通的建成通車,三河已成為石柱對外改革開放的窗口。場鎮窗口形象逐漸扮靚,王中壩、陣子壩、川都壩各具特色,功能分區的場鎮已具雛形。全鎮交通便利,通村公路正在形成網路,石沙線、三店至龍沙玉坪、三店至大歇雙筧公路、三店至南賓天星和油化的三河至橋頭公路將三河與佔全縣五分之一人口的毗鄰鄉鎮緊密相連。
目前,全鎮人民正緊緊圍繞實施「1113」工程,即:大力發展一個經濟,重點打造一個基地,突出建好一座新城,構建和諧發展三區。「大力發展一個經濟」,就是以高速公路及互通連接路為全鎮產業發展的主軸線,充分發揮三河獨特的區位、交通和綜合服務優勢,依託通道集聚要素,圍繞通道布局產業,大力發展通道經濟。「重點打造一個基地」,就是充分發揮滬蓉高速公路出口及互通連接路帶來的「截流」優勢,完善市場配置要素,大力發展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建立一個渝東地區重要的以農副土特產品為主的現代物流集散基地。「突出建好一座新城」,就是抓住縣城東拓機遇,主動承擔未來縣城產業和人口轉移的壓力,拓展三河城鎮空間,完善城鎮功能,構築一座集文化娛樂、觀光旅遊、生態園林於一體的休閑城鎮。「構建和諧發展三區」,就是緊緊圍繞加快三河發展這一主題,依託區位、交通、生態、文化等有利條件,把三河建設成集觀光休閑農業示範區、歷史文化旅遊精品區和新農村建設展示區於一體的和諧之鎮。經過全鎮廣大幹群的共同努力,盡快將三河鎮建成「經濟有實力、發展有活力、形象有魅力」的一流強鎮。
4. 三河古鎮的歷史沿革
1、春秋戰國時,小鎮已初具雛型,稱為「鵲岸」(記載於《左傳》),漢、晉時期稱「鵲尾渚」,南北朝後期稱「三汊河」,至明代《大明一統志》始稱三河鎮;
2、1949年1月25日三河解放。2月,設三河縣,3月,改設三河市(縣級市),1950年3月撤市改區,隸屬肥西縣,轄五星鄉、太平鄉、東鎮、南鎮、西鎮;
3、1956年1月,撤區建鎮;
4、1987年12月,合(肥)銅(陵)公路三河段竣工,自此形成北連合肥,南接黃山的便捷交通;
5、1991年7月11日,三河遭受百年一遇的華東大水,23分鍾全鎮淹沒;
6、1991年12月28日,中央電視台、安徽人民廣播電視台分別錄制三河災後恢復重建的音像,春節期間在全國播放;
7、1995年,國家建設部批准三河鎮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8、1999年12月,被國務院體改辦批准為「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
9、1999年12月,被國家建設部批准為「全國村鎮建設試點鎮」;
10、2001年8月8日,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貫通」,萬人空巷,爭睹「圓夢」;
11、2001年9月22日,舉辦盛大的「災後十年看三河」活動;「十一黃金周」,正式啟動旅遊項目,實現開門紅;
12、2001年10月24日,80歲高齡的楊振寧在闊別63年後重回三河;
13、2002年10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14、2004年3月22日,被國家建設部、民政部、科技部、農業部、發改委、國土資源部聯合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15、2005年10月,安徽省戲曲家協會授予三河鎮「廬劇之鄉」榮譽稱號;
16、2005年12月27日,全國口杯協會在三河成立,確定了三河富光口杯在全國口杯產業的領先地位;
17、2006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三河鎮「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18、2007年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三河鎮「安徽省最佳旅遊鄉鎮」榮譽稱號;
19、2007年5月31日,國家建設部、國家文明委授予三河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8月14日,在三河鎮舉行盛大的授牌儀式.
20、2007年8月20日,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准三河古鎮風景區為國家級AAAA級旅遊風景區。
21、2008年4月,三河鎮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為國家級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
22、2010年12月17日正式獲得「國家衛生鎮」這一稱號,也是安徽省2010年唯一獲此殊榮的鄉鎮。
23、2015年10月8日正式獲得國家5A旅遊景區網上公布名單資格。
唐宋以後,三河周圍的河湖灘地逐漸興築圩田,綿延數十里,使這里成為魚米之鄉。三河鎮很早就形成一個以米市為主的繁華商埠。清嘉慶《合肥縣志》記載:「三河為三邑犬牙之地,米穀廩聚,匯舒、廬、六諸水為河者三,河流寬闊,枝津回互,萬艘可藏」。據1933年統計:三河港年平均輸出大米100萬石,為
巢湖各港之冠。此外,舒城西山所產竹木柴炭等林產山貨順杭埠河而下,在此集散。來自下江(上海、南京)的日用百貨也由此批發,流向鄉間,使三河成為巢湖西岸和大別山東麓的一個重要商品集散中心,素有「買不盡的三河」之說。清光緒《舒城縣志》記載:「三河鎮百貨交通,為廬郡南一大都會」。
1938年夏,日軍侵佔三河86天,燒殺搶掠,對三河鎮摧殘極大。後來日軍在抗日軍民打擊下退出三河,合肥、蕪湖等淪陷區居民大量湧入,三河人口達七、八萬人,日夜開市,形成畸形「繁華」,號稱「小南京」。1945年抗戰勝利後,淪陷區居民回到原地。1946年後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在三河徵集軍糧;加之通貨膨脹,三河商業遭受沉重打擊,日漸蕭條。1949年1月 解放後始重新發展。據1950年調查統計:全鎮有各種行店1067家。
1956年,國家對私營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組織成合作店、組;大米運銷納入國家統購統銷。1979年後,私營商業、米業、手工業重新恢復。1985年有國營、集體和個體商業網點450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6000多萬元。
工業,解放前有紡織、卷煙、碾米、食品等行業。50年代以後,陸續建成工廠30多個,較大工廠有:酒廠、羽毛扇廠、棉紡廠、毛巾廠、儀表廠、制葯廠、米廠、印刷廠、造船廠、油氈廠、造紙廠、工具廠、機針廠等。生產產品近百種,其中有20種產品出口國外。名優產品有巢湖甜酒、羽毛扇、紅牡丹牌毛巾、皖工牌鋼絲鉗等。
鎮內有完全中學、初級中學各1所,小學4所,幼兒園2所。三河中學創辦於1941年,原名肥南中學,是本縣興辦最早的中學之一。70年代建起1座擁有24個教室的教學大樓,是本縣最大的教學樓。文化設施有文化館、廬劇團、影劇院、電影隊、廣播站等,醫療機構有鎮醫院1所,醫護人員150人,病床100張;此外,還有9個街道、村辦醫療室。
著名的古戰場
春秋時期,即為吳、楚兩國交爭之地。《左傳·昭公五年》「鵲岸」之戰就發生在此。南北朝時,此地為戰略要地,發生多次大戰。明末,張獻忠農民起義軍攻下三河,繳獲雙桅巨舟300餘艘,建立了水軍。晚清咸豐年間,太平軍攻下三河,把它作為皖北重要據點,築大城一座,環以九壘,屯儲糧草軍火,接濟天京、廬州。1858年11月(咸豐八年十月),太平軍青年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在此聚殲湘軍悍將李續賓及曾國藩弟曾國華等清軍6000餘人,史稱「三河大捷」。文物古跡:舊有鵲亭、大王廟、鐵佛寺、李忠武公(李續賓)祠、萬年台等,今已不存。現存除幾條古街道外,還有太平軍城牆遺址、城隍廟、古碑、三縣橋等。1951年,三河鎮出土太平軍銅炮兩尊,現存南京太平天國展覽館 。
皖中商品走廊
三河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自古水陸通衢,車船輻輳,百貨交通,商賈雲集,甚是繁榮,曾於1949 年設市,當時人口5.6 萬,被譽為皖中商品走廊,是典型的中國水鄉古鎮。21世紀的三河正在締造新的輝煌,21世紀的三河旅遊業展開了騰飛的翅膀。開放、和諧、美麗、神奇的三河,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發展得天獨厚,日新月異。三河鎮把旅遊業確定為「十五」期間三河經濟的龍頭產業,按照「高起點,新思路,大手筆,創一流」的要求,堅持高起點規劃,把三河納入合肥大旅遊經濟發展圈;高標准建設,打造「合肥頂級,安徽精品」的旅遊產品;優化旅遊環境,把三河建成最適宜人類旅居的城鎮;壯大旅遊產業,使旅遊業成為三河經濟發展的支柱,努力塑造「經濟強鎮、生態新鎮、歷史名鎮」的旅遊城鎮形象。世紀之交,千年更替,改革開放的三河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三河。三河人民熱情好客,珍重友情,渴望海內外朋友到三河觀光旅遊,投資興業,並分享三河經濟騰飛的歡樂。
5. 三河鎮的由來
三河地處巢湖之濱,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典型的水鄉古鎮。《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曰:「三河鎮在安徽合肥縣南八十里,外環兩岸,中峙三洲,三水貫其間,故曰三河」。據傳,此地原是巢湖中的高洲,故有「江中之洲」之稱。春秋時稱鵲岸;晉以前叫鵲尾。晉後稱鵲渚鎮;南北朝後期稱三漢河;明清置三河鎮(《三河鎮歷史變遷考》)。民國前後一度稱肥南,三河在歷史上多屬廬州府合肥縣。1949年元月24日設立三河市,直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市轄1區、6鄉、62村;1950年下半年撤市設置三河區,轄3鄉、5鎮;1956年撤區成立三河鎮人民委員會;1960年改稱三河人民公社;1961年復稱三河鎮人民委員會;1968年成立三河鎮革命委員會;1981年12月建立三河鎮人民政府。自1950年下半年起一直隸屬肥西縣。
6. 三河古鎮介紹
三河鎮,地處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處,與舒城、廬江縣相鄰,有2500多年歷史,為肥西經濟重鎮。全鎮72平方公里,7.3萬人口,其中鎮區4.71平方公里,4萬人口。全鎮轄7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近年來,全鎮上下堅持「以旅遊業為中心,以工業經濟和新農村建設為基本點」的工作思路不動搖,堅定發展信心,創新發展舉措,經濟建設取得快速發展,城鎮面貌日新月異,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先後被確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創建文明村鎮示範點、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省小城鎮建設中心鎮、示範鎮,省環境優美鎮、衛生鎮,合肥市「十強」鎮等。
三河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而得名。鎮內河環水繞,五里長街,鎮外河網縱橫,圩堤交錯,具有「外環兩岸,中峙三州」的獨特地貌,歷來以其古老、秀麗、繁華而聞名遐邇,是鑲嵌在巢湖岸邊的一顆明珠。歷史上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商賈雲集之地。有「裝不完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譽。
三河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傑地靈,物阜民豐,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歷史名人輩出。太平軍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在三河一戰擊敗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至今仍留有當時的大本營、古城牆、古炮台等遺跡。李鴻章家糧倉、楊振寧客居地等保存完好;還有宋太祖寄宿地「二龍街」廬劇「小辭店」等傳說。
交通:
三河距合肥35公里,距巢湖7公里,離合九鐵路舒城站7公里,距滬
蓉高速公路吳崗入口處2公里。位於合肥到黃山、九華山黃金旅遊線上。
1.合肥汽車站乘合肥——三河旅遊專線車來達三河
2.明光路長途汽車站,直接上車買票,經過南門換乘中心
景點介紹:
1.天然亭:
位於三河古鎮西街入口處,因以前在對面的小南河天然橋旁邊有座茶樓,叫做天然樓,後來因為洪水原因不復存在,因此在此建造這座亭子,命名為天然亭,又叫做半亭,這上面的石碑上,雕刻著「十大捨不得」,表達了三河的繁華盛世。
2.劉同興隆庄:
位於三河鎮古西街,又叫做「劉記布莊」、「劉記米鋪」。清末古西街的一家著名的商家。他是姓劉的人開的莊子,中間的「同興隆」是這個莊子的商號。莊子的主人劉錦堂(1879—1941)曾任三河商會副會長,兄弟五人。其中劉錦堂與二哥劉錦臣就居住在「劉同興隆庄」。
整座劉同興隆庄為五進八廂三十二間房屋。臨街是一幢二層木樓,二進為走馬轉心樓,後三進都是平房。第三進是敞廳,用於接待來客;四進是香屋,用於祭祀祖先;五進是居住宿舍,建築面積約有700平方米。當時這里門廳若市,車水馬龍,劉同興隆庄生意北起六安的陰山,南至南京、上海,無比興隆。劉同興隆莊主要經營各種布匹和大米。大米的日運銷量可達五百多噸,年收入數萬銀元。那時候的「同興隆」真是無比興隆,是古鎮最有名氣的商家之一。
劉同興隆莊房屋結構具皖中徽派建築特色,採用中國傳統的木結構與皖中地方建築相結合,自成建築體系,每兩進房屋之間都留下天井,自成獨特排水體系。同時,也象徵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經商理念。
3.翠竹亭:
位於古西街合眾巷出口處,旁邊就是風光秀麗、貫穿全鎮的三河小南河。此亭掩映在一片翠竹林之中,亭柱酷似竹子,亭子顏色是一片翠綠色,取名竹亭,有節節高升之寓意。旁邊有遊船碼頭,泛舟小南河,別有一番幽情。
4.冶霞亭
位於三河中街小南河畔。在抗戰時期,三河相對安寧,蕪湖、南京等許多有錢人為躲避戰亂,齊集三河,人口一度多達七八萬之眾,所以當時三河也被稱為「小南京」、「小上海」等,在解放初期三河還一度設市,稱為三河市。冶霞亭全部用大理石做成的,亭子取名「陶冶情操、沐浴晚霞」的意思,外形頗似一個清朝的官帽。因為合肥出了個非常有名的清官——包拯,他是一個清正廉潔的大清官。這個欄桿上雕刻的是荷花,其寓意就在於警示人們一定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要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
5.古鵲亭
位於三河三縣橋頭東側。三河古稱「鵲渚」、「鵲岸」。曾經是巢湖上的島,是鳥鵲棲息的地方,後巢湖下陷,隨成陸地。此亭處是鳥鵲經常棲息的地方,很多鳥鵲在此聚會,是故此亭被叫做古鵲亭,現在也是遊人和居民經常休息的地方,在這里,鳥鵲和人和諧相處,互不驚擾。
6.楊振寧舊居
位於三河的古南街上,與正在修建的萬年禪寺和萬年街相鄰,前身是原來的三河孫大生老字型大小葯鋪,始建於明清時期,是一座典型的磚木結構的明清風格宅院,共有五進房屋和一個庭院。
楊振寧是著名的物理學家,1922年10月出生於合肥四古巷;1944年畢業於西南聯大研究生院;1945年赴美留學;1957年10月因發現「宇稱不守恆定律而與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64年入美國籍,家學淵遠,文理兼通,長期擔任全美華人協會會長,為促進中美和中西方學術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
楊振寧教授的母親是三河人,1937年底為了躲避戰亂,楊振寧曾於此客居求學。該舊居共五進房屋,前兩進房子是展覽廳,展示的是關於楊振寧教授的圖片和文學資料展覽。第三進房為他以前居住的地方,大約在此住了一個半月的時間。第四、五進是以聲、光、電的形式來展示楊振寧先生的科學成就。
7.鵲渚廊橋(4副)
鵲渚廊橋位於小南河外河上。因三河古稱鵲渚而得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三河最古老的橋之一,1982年重建。廊橋上有由12根立柱撐起的兩層飛檐翹角式的長亭,橋兩邊建有美人靠,供遊人在橋上觀景。橋兩頭裝有4根四方青石燈柱,外國人稱廊橋為情人橋,有情人若從這座橋走過,愛情定會天長地久。
這座橋原本是一座小木橋,如今我們將橋賦予了「遮陽、擋風、避雨、休憩」這些廊亭的功能後,也就稱之為「廊橋」了。
8.萬年台(4副)
萬年台是三河鎮的中心點了,是一個古戲台,是在以前的舊址上重建的。這個面積約有二千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上可以同時容納幾千人觀看演出。如今,這個文化休閑廣場上,擁有十二生肖和梅蘭竹菊共十六個石鼓,還刻有三幅三河古民俗的迎親圖。三河原有兩處萬年台,除這以外,在南街還有一處,現在其舊建「萬年禪寺」,大家可以看到在檯面的兩邊有兩個大柱子,而這個柱子象徵著佛教生生不息。在萬年台,每逢節假日及周末,都會在這里舉行地方戲劇—廬劇的演出,吸引了眾多遊客的觀看,熱鬧非凡。
9.鶴廬
位於三河古南街,是四川總督劉秉璋的故居。劉秉璋是三河人,他是李鴻章手下的御用紅人,曾經率兵擊退法軍,大敗捻軍,先後做過江西巡撫、浙江巡撫和四川總督,是淮軍的著名將領。他曾經在三河有上百處宅院,而此處是後來唯一一個保留下來並重新修葺過的。此展覽廳主要展示的是他生平的事跡以及一些當時留下的武器設備,圖文資料等。此宅取名叫「鶴廬」,有一種閑雲逸鶴,擇良木而棲的味道。
10.城隍廟
位於三河古南街,對面就是萬年禪寺,旁邊是二龍橋。在這里曾有一個禁煙禁賭碑,正好可以說明廟的年代,立於同治十二年,距今最少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三河目前保存的比較完好的一塊古碑。從中可以看出三河歷史上的隸屬關系。門前刻著一幅對聯:
上聯:為善應倡,設惑未倡,前人餘殃,殃過必倡;
下聯:為惡應滅,設惑未滅,前人余德.德盡自滅
據說是廬江縣的一個叫孫維琪的秀才寫的,也就是勸人行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意思。
城隍廟是一座佛道兼容的寺廟,進門首先看到的是地藏殿,供奉著地藏菩薩。地藏原名金喬覺,據說是朝鮮國的一位王子,曾發過誓願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一直人們稱他為地藏菩薩.
兩邊分立的分別是他的兩位弟子:閡公和道明。四周是四大天王塑像中國民間稱他們為四大金剛.據佛教傳說,世界中心有座須彌山,山有四峰,各護一方天,由四大天王鎮守.按南、東北、西方向依次為:手幸寶劍的叫北方多聞天王;似在彈奏琵琶的叫東方持國天王;手繞黃龍的為西方廣目天王;拿著傘的是南方增長天王。
四大天王手下有三十二天將,即每人手下有八位天將,各守一方天,天分九層,正好是三十六之數四大天王各執一法器以劍的鋒利、琵琶須調音、傘寓意司雨,龍身有嬌要順著去撫摸,取其諧音,象徵風調雨順,這樣就以能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後面還有一進供奉著城院老爺以前凡是有城池的地方都有城院,保佑這一方城池百姓平安。
11.萬年禪寺
位於三河古南街,最早建於宋代。萬年禪寺由法華寺、松林寺演變而來,後毀於動亂。遺址座北朝南,小南河經此彎曲環抱寺院。傳說萬年禪寺的香火當年十分旺盛,十里八鄉的人都到此來燒香拜佛,而且是有求必應。目前,此景點由九華山天台禪寺恢復建設,擬建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鍾樓、鼓樓、祖師殿、觀音堂、方丈室、齋堂、居士客房、塔等寺院,佔地面積約為3000平方米。
12.桃花島(大小石亭和島3副)
桃花島在杭埠河和豐樂河交匯處,是三河的一座美麗的世外桃源。傳說此桃花島就是當年黃蓉的父親東邪黃葯師修煉神功的地方,黃葯師就是這桃花島的島主。桃花島呈三角形,佔地300畝,其中水面70畝,水潭四周堤上建有桃園、葡園。桃花島種有9999顆桃樹,三、四月桃花盛開的時候,岸上花朵紅艷,水裡花影搖曳,是仙境一般的景色。這里一年四季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空氣清新,是旅遊踏青的絕佳好去處。桃花島是當年丐幫幫主黃蓉生長的地方,留下了許多她的足跡和美麗故事。如今的桃花島也是91年洪水的決口處,上面還有三河人民萬眾一心建造的軍民壩。此外,在這個美麗的桃花島上,還有了兩座石亭,一個叫黃蓉亭,另一個叫白狐亭。
13.仙姑樓
公元一八九八年,由施道生、彭鍾喬、王良志三人合夥投資食品工業「中和祥」正式創立。原地為「涇縣會館」舊址,迄今已逾百年。施道生為人敦厚,樂施好善,且篤志誠信,佛界中的「好人善報」因果,常年香火伺奉,全家頂禮膜拜。三河百貨業巨賈"金聚豐"的當家人與施道生情投意合,受其影響,集眾家商號,募得大宗款項,全新建造「仙姑樓」、塑金身、設香案、燃明燭、敬貢糕、早晚上香、晨昏叩首。金竹齋先生家財萬貫,其年四十有七,膝下雖有六子。,但因無女,心中梗結,時年中秋之夜,率妻室家人等,凈手素服,焚香跪拜,求賜一女,時逢巧運,天道酬誠,次年(1903年),其妻果生一女,取名「七姑」。
從此,仙姑樓蜚聲鶴起,舒、桐、廬三縣及六安、合肥、蕪湖等地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成群結隊來三河鎮求仙姑、祈禱福壽祥和。《中和祥》得此殊榮,生意愈加紅火,其市場份額一度占據皖中、巢湖、長江流域的眾多名鎮。現今的《仙姑樓》基本上保存了原有的全貌,民國二十五年刻立的《婆心濟世》石碑猶存。
14.大捷門
大捷門位於三河英王路上,為4道邊門的牌坊,經名匠精雕細作而成,是進入古鎮風景區的大門。1858年,太平軍全殲湘軍悍將李續賓精銳部隊6000餘人,取得舉世聞名的「三河大捷」,大捷門因此而建成,紀念這場軍事史上以少勝多戰役。牌樓的主要作用是大門標志和表彰功德的功能,一般來說,柱子上加屋頂的稱牌樓,否則稱牌坊。
15.大南門
位於三河三縣橋旁。三河是個古城,原本有五個城門:朝陽門、晚霞門、大南門、小南門和小北門,這大南門就是其中的一個城門。此門為4道邊門的牌坊,經名匠精雕細作而成,上面可有「大南門」三字,其是在原址上新建的。
16.孫立人舊居
位於三河古南街八扇巷,是國民黨高級將領孫立人的故居。
孫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將,字仲倫,安徽省肥西縣三河鎮人。192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學,就讀於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土木工程系,1924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後又考入弗吉尼亞西點軍校,攻讀軍事。1927年畢業,應邀游歷歐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國軍事。1928年回國,在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任中尉隊長。1930年入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任上校副總隊長。1932年調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4團團長。
17.董寅初舊居
董寅初,安微合肥三河人,中學時代曾就讀於蘇州東吳大學附中,「九·一八」事變後,參加了抗日救亡運動。1934年他考進了上海交通大學,攻讀實業管理。 1938年,董寅初於交大畢業分配去香港郵政匯金局,兼任《申報》翻譯、編輯。1939年8月,他應印尼雅加達《無聲日報》邀請任編輯。1940年後,他辦了《朝報》,任經理兼總編輯,同愛國華僑陳嘉庚辦的《南洋商報》等一起,共同進行抗日救國的宣傳,在華僑救亡運動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侵佔印尼,他被捕入獄。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始恢復自由,為促進華僑社會的團結,共同建立了中華僑團總會,並擔任常委、總幹事兼治安委員會主任,積極保護華僑安全。 1947年董寅初回國。新中國成立後,先後當選為上海僑聯副主席、主席。1980年12月,他被選為當時在上海新建的致公黨市委主委,1983年,他任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並擔任致公黨中央副主席。1986年,他擔任全國人大常委兼外事聯絡委員。1993年3月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現任致公黨中央名譽主席。
現整理一新的董寅初舊居坐落在三河鎮西街,面積約為200平方米,展出的內容分為十個方面:家族史、青少年時期、求學階段、流亡海外、海外抗日、報效祖國、開發浦東、招商引資、參政議政、社會活動。
18.孫仲德紀念館
孫仲德原名孫家驥,化名余凱章,出生於原合肥縣三河鎮東旺汗。原新四軍高級將領,解放合肥第一人,原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長。1920年考入河北保定隨營學校,後來在舊軍隊中擔任下級軍官。在此期間,目睹軍閥混戰,深為國家民族前途擔憂,毅然脫離了舊軍隊回到家鄉;1930年秋,孫仲德來到森園醬坊當學徒,在此期間,經其表弟顏文鬥引導參加了革命。這是布展後的森園醬坊,是兩層閣樓,一層為孫仲德生平事跡展覽廳,二層為三河民間藝術家胡益民先生的剪紙藝術展。
19.古街巷
古鎮內十里長街,深巷幽遠,古建築飛檐翹壁,雕梁畫棟,青石板路光滑圓潤,古街道、古街巷、古橋以及古民宅一起,構成了皖中地區獨特建築風格的「古鎮核心保護群」,是皖中地區反映晚清時期歷史風貌,保存古徽派建築特色最完整的水鄉古鎮。三河古鎮上連片的古民居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是皖中地區少見的晚清建築群。白色的碼頭牆,小青瓦敷蓋的雙坡屋頂。梁檁椽柱雕花彩繪,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額,懸掛於門楣上的八角玲瓏的掛燈,深幽的一人巷長滿的青苔,無不透溢濃郁的古風神韻,身臨其境,讓人發思古之幽情。古街從古碼頭起,沿小南河,向南綿亘2公里。路面全用青色的大塊條石鋪砌而成,首尾相連,線條方正明晰,經歷千百年風吹雨打,人行車壓,石面十分光滑,街寬至三米,兩側店房鱗次櫛比,多為清明時期建築。三河有古西街、古南街西街等數十條古街巷。古西街曾是三河歷史上一度最為繁華的一條街道,全街長500多米。青石鋪就的道路,青磚小瓦的民居,飛檐高翹的防火牆,整齊劃一的油漆門板。會讓我們的回憶會穿越時空,彷彿來到明清乃至更久遠的朝代——。三河古鎮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這里曾經是店鋪林立富貴地花團錦簇溫柔鄉。豐樂河、杭埠河通過小南河黃金水道,將千里百地的山貨、水貨、瓷貨、窯貨、稻米、絲綢、竹木等等源源不絕地運達三河。再輻射十里八鄉,萬戶千家。水鄉古鎮不愧是「皖中商品走廊」,這條街上頗有名氣的商家就有「天然樓」、「吳恆興」、「凌寶泰」、「同興隆」、「大德昌」等近十家。當然,三河古街巷十分有名,例如,孫立人就出生於三河南街八扇巷,楊振寧博士就是從一人巷走出來的一位科學巨匠。
20.英王府
三河有著2500年的歷史了,在《左傳》中就有過記載.在近代史上有一次比較著名的戰役一——三河大捷。英王府,就是太平天國時的英王陳玉成的指揮部所在地上。
21.小辭店
三河是安徽省地方劇種—廬劇(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源地,素有「廬劇之鄉」的美譽。廬劇,舊稱「倒七戲」,合肥周邊也有人稱「小倒戲」,是我省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清末以來,逐漸由古鎮流行於安徽境內的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曲調清新朴實,優美動聽,很受當地群眾喜愛。
22.南街雅湄春茶樓
雅湄春茶樓休閑中心位於千年古鎮三河的小南河畔,與花戲樓隔河相望,距世界名人楊振寧舊居約80米,距萬年禪寺約200米,介於鵲渚橋與二龍橋之間,實屬中心位置,總建築面積400多平方米,一樓營業面積約240.7平方米,二樓營業面積約170平方米,是多功能經營的最佳休閑場所。
23.李府糧倉
位於三河古西街入口西側,是清朝北洋大臣李鴻章在此置辦的糧倉。清朝光緒年間,三河商業文化的繁榮,被一批在近代史上功勛卓著的淮軍將領推上了一個鼎盛時期,許多總督、大臣在此置辦房產、錢庄,留有糧倉。兩廣總督張樹聲、四川總督劉秉章、廣西巡撫潘鼎新均在三河建有房產;湖南總督周盛波、周盛傳兄弟在三河建有當鋪;另有記名提督、總兵5、6人在三河建有房產;這么多督、撫、鎮台建宅三河,足見三河當時的吸引力之強。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家族在三河建錢庄、糧倉,而此處就是其遺址所在。
24.三縣橋
三河地處原合肥縣、舒城縣、廬江縣三縣交界處,此橋因「一橋跨兩岸,雞鳴三縣聞」而得名,是三河現保存最為完好的古石橋。
25.望月橋
現在在大家眼前的這條河就是貫穿於全鎮的黃金水帶——小南河。小南河全長2900米,單單架於河上的橋就有七座,而每一座橋都有它美麗的故事。這座橋是望月橋,拱形踏步式風景橋,橋的兩邊是青石浮雕欄桿,而在橋的旁邊我們看到的這座七層樓閣就是「望月閣」,她與望月橋相互輝映襯托,閣高34米。登閣鳥瞰古鎮風貌,可感受歷史的淪桑。而且還可以遠眺巢湖(三河距離巢湖西岸僅七公里)。你可千萬不要小看這座橋喲,據說每到十五月圓之夜你只在站在這座橋上對著月亮許願,你的願望就一定會實現的,不信你可以試試啊!
26.望月閣
望月閣位於風景秀麗的小南河畔,高37米,為7層古塔,旁邊相鄰的是望月橋。遊人經望月橋,登上望月閣,憑欄鳥瞰,古鎮美景盡收眼底,感受水鄉的靈氣,古鎮的滄桑,閣樓、碧水、古民居,構成了一幅絕好的江南風景圖,置身其中,眼界開闊,心情豁然開朗。望月閣第一至四層為美食城,五至六層為展覽廳,展示的是91年三河洪水的一些圖片。第七層為觀望台。登高望遠,可以一覽三河古鎮絕妙風光。
27.古城牆
位於三河古東街,為太平軍將領藍成春於清咸豐五年(1855年)秋天率軍士修建,現存兩段,一段位於東街朝陽門,一段位於三河中學初中分部教學樓後的奠基處。
28.南街臨水走廊
位於南街茶樓旁邊,是一段臨水游廊,岩壁上有三河大捷的雕塑和小辭店的場景畫面。畫面取材於小辭店的故事,共有是十個部分組成,分別是:離家出走、古鎮全景、投宿住店、兩情相約、相訴衷腸、心心相印、誓結同心、人言可畏、難舍難分、長亭送別。另外,還有遊船碼頭及二十四孝燈籠圖。
29.天然橋
位於三河西街三杭路上,是肥西連接舒城的一條重要橋梁。因為橋北曾有座茶樓名叫「天然樓」而得名。天然樓是三河鎮一個十分出名的古茶樓,可惜毀於91大水,已不復存在。
30.仙歸僑
坐落在古西街的入口處,是一座石橋,叫做「仙歸橋」,素有「仙人歸來」之意,因為三河是歷史文化名鎮,在海外和全國各地工作的人很多,這座橋表達了家鄉人民對這些遊子的眷戀之情。這座橋下的河流是三河的古護城河,與小南河相通。
31.國公橋
位於東街小南河上,是一座古橋。傳說是一位古代國公修建的。國公是古代的一種爵位,位置僅在郡王之下、侯爺之上。我們中國在隋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這五個朝代設有這種爵位。
32.濟公橋
位於三河古西街小南河上,因其上有兩個亭子狀的架子,又稱為雙亭橋。始建與20實際40年代。1944年,國民黨第六軍軍長張濟公路過三河,探望國民黨高級將領孫立人家屬。張濟公將此橋正在修建,便捐款資助。橋建成後,當地紳士便將此橋取名濟公橋。
33.無蚊橋
又名小南橋,戴氏橋,是一位姓戴的寡婦修建的。據說宋朝末年,有一位金口玉言的羅士先生來到三河,為了感謝戴氏的款待,便想為戴氏做一點事情。戴氏說:「沒有什麼要做的,就是這橋上的蚊子太多。」羅士先生說:「我幫你搧蚊子,我一扇子把這里的蚊子扇到八國九州去。」於是,羅士先生用扇子輕輕一扇,扇走了蚊子,戴氏橋上從此就沒有蚊子了。於是,這座小橋就起名無蚊橋。
34.古娛坊
位於三河古南街,又稱民俗館。三河自古為商貿重鎮,南來北往旅客均在此停腳休憩,因此,近代史上三河的民間娛樂活動異常繁榮昌盛;現在為了讓遊客更好的了解古代人們的休閑方式,同時增添現代遊客遊玩的好去處,古鎮風景區搜集整理了古代的一批娛樂器具,恢復建設了三河的古娛妨,再這里遊客既可以更全面理解我們的過去,也可一展自己的實力與風采,為自己的遊程增添別一樣的情趣。古娛坊分兩層,一樓為娛樂場,二樓為展覽廳。
35.一人巷
位於三河古南街楊振寧舊居北側,是一條僅能容下一人通過的幽深巷子,全長80餘米。兩邊高高的馬頭牆使得小巷更加幽深。這條巷子因為走出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楊振寧博士而聞名於世。
36.天然樓
天然樓位於西街,今三杭路以北,小月埂路口,是一座臨水而建的吊腳樓,有三分之一靠打入小南河坎的木柱撐,木件構架,木板地面,窗含南河之水,別有一番情趣。舊時三河民謠「十大舍和得」之九便是「捨不得天然樓油炸燒賣」。
7. 三河鎮的歷史沿革
黑城鎮位於原州區北部,清水河兩岸,距市區50千米。轄11個行政村。寶中鐵路、銀平公路、固海公路穿越鎮境。
1958年屬七營公社,1961年析設黑城公社,1983年置鄉,1994年建鎮。1997年,面積218.3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黑城、莧麻、遼坡、四營、小河、六窯、唐堡、戴店、紅城子、坪路、團庄11個行政村。
2008年,經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同意:將固原市原州區黑城鎮劃歸海原縣管轄。2月18日正式移交。6月20日,國務院批准,同意將海原縣政府駐地由海城鎮遷至黑城鎮。分析黑城鎮地名歷史和實際情況,在充分考慮群眾、市縣更名意見的基礎上,自治區政府第17次常務會議確定,海原縣新址駐地黑城鎮更名為三河鎮。
8. 三和鎮的歷史沿革
三和鎮地處長江下游,原是一片汪洋大海。早在乾隆年間的二十年代(1736年—1756年)陸續漲出來了一大片沙灘,並命名為「裙帶沙、大洪沙、玉心沙、復興沙」。那時的裙帶沙和玉心沙隸屬通州管轄;復興沙和大洪沙隸屬崇明縣管轄。乾隆33年(1768年)由江蘇巡撫決定將以上四隻沙劃歸海門直隸廳管轄。三和就在那時有這四隻沙合組而成。當時有徐、杜、沈3家在此處開設小店,故取名三和。民國16年(1927年)夏,1957年合並屬匯通區的三和、濱海、三民、路南4個小鄉,建立三和鄉。1958年建立三和人民公社,1983年復稱三和鄉,鄉政府所在地上三和鎮,1994年撤鄉建鎮,鎮人民政府駐三和大港公路與南三公路交會處。全鎮下轄33個村,367個村民組。2002年,全鎮33個自然村合並為1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337個村民組。
9. 合肥三河古鎮的歷史
三河地處巢湖之濱,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典型的水鄉古鎮。《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曰:「三河鎮在安徽合肥縣 三河鎮
南八十里,外環兩岸,中峙三洲,三水貫其間,故曰三河」。據傳,此地原是巢湖中的高洲,故有「江中之洲」之稱。春秋時稱鵲岸;晉以前叫鵲尾。晉後稱鵲渚鎮;南北朝後期稱三漢河;明清置三河鎮(《三河鎮歷史變遷考》)。民國前後一度稱肥南,三河在歷史上多屬廬州府合肥縣。1949年元月24日設立三河市,直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市轄1區、6鄉、62村;1950年下半年撤市設置三河區,轄3鄉、5鎮;1956年撤區成立三河鎮人民委員會;1960年改稱三河人民公社;1961年復稱三河鎮人民委員會;1968年成立三河鎮革命委員會;1981年12月建立三河鎮人民政府。自1950年下半年起一直隸屬合肥市肥西縣。
10. 三河鎮的介紹
三河鎮隸屬於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位於綏化市北林區東北部,東經127°16′,北緯47°00′,東依泥爾根河,南臨呼蘭河,西靠諾敏河,三河鎮因此而得名。北與綏棱縣接壤,東與慶安縣毗鄰。全鎮有6個行政村,81個村民組,69個自然屯,總人口28805人(農業人口27535人)。全鎮農村勞動力8108人,5964戶,耕地面積8344公頃。地勢東高西低,多為丘陵與平崗地,屬大陸氣候,年平均氣溫21℃,無霜期115-120天。三河鎮地處三河(呼蘭河、諾敏河、泥爾根河)之濱,水草肥美、畜牧資源豐富,尤其適宜發展特色養殖業。目前全鎮已形成小尾寒羊、獺兔等為代表的特色養殖項目,市場需求看好,前景十分可觀,三河鎮的綠色食品種植也有較長的歷史,大豆、玉米、水稻等綠色農作物的種植面積較大,綠色產業的開發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