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爸爸媽媽來北京看我,帶他們吃什麼好
來源標題:來京必吃的京城十大老字型大小餐廳,你吃過了哪幾家?
北京匯聚了全國各地特色美食,幾乎想吃的當地美食都能吃得到,但如果有外地朋友來北京遊玩,一定要帶他們去吃北京老字型大小餐廳,嘗一嘗正宗北京美食的滋味,推薦京城十大老字型大小餐廳,你吃過了哪幾家?
全聚德
北京全聚德始建於1864年,也就是清朝同治年間,全聚德以肉質鮮美的烤鴨著稱,成為中國第一服務類馳名商標,受到國內外遊客及各國元首的歡迎喜愛,為稱為是「中華第一吃」,而全聚德的「全鴨宴」曾被周恩來總理選為國宴。
特色菜推薦:鹵水鴨舌、盛世牡丹烤鴨、芥末鴨掌、鹽水鴨肝、小鴨也酥酥、宮廷冷點、全聚德燒四寶、全聚德精品烤鴨
朝陽區分店:
雙井店:廣渠門外大街東三環雙井橋西100米路南
三元橋店:東三環北路甲2號京信大廈1樓
北沙灘橋店:北沙灘大屯路甲1號
奧運村店:慧忠北里309號樓天創世緣A座1-3樓
望京店:廣順北大街33號福碼大廈B座2樓
東來順
「百年炭火,清湯涮肉」東來順繼承了中華傳統餐飲文化的精髓,集「爆、烤、炒、涮」於一體,總共有百餘道美味佳餚。東來順從創立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紫銅的火鍋、紅白相間的羊肉片、濃香口蘑湯,配上獨特調理,構成了令人難忘的美味北京涮食,有「中華老字型大小清真第一涮」的美譽。
特色菜推薦:它似密、焦熘魚片、扒羊肉條、紅燒牛尾、蔥爆羊肉、胡同印象、炙子烤肉、白水羊頭、蔥燒海參
朝陽區分店:
望京店:廣順北大街16號望京華彩商業中心4層
呼家樓店:東三環北路38號院好世界商業廣場二層
東壩店:金隅?嘉品Mall5層
裕民中路店:北三環裕民中路8號
金泉廣場店:北苑路金泉廣場金泉美食城2層
新源西里店:新源西里中街12號
石佛營店:星火西路17號金木湘旁
都一處
都一處燒賣館始建於1738年,也就是清朝乾隆年間,都一處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主要經營玫瑰棗、煮小花生、晾肉、馬蓮肉等小菜,以及燒賣、炸三角等風味菜。
特色菜推薦:都一處燒賣、酸辣土豆絲、貝勒炒烤肉、香乾拌鴨珍、鹵煮火燒、乾隆白菜
分店地址:
首都機場店:機場西路8號(首都機場賓館一層)
方庄店:蒲芳路1-6號方庄芳城園美食街15號樓
學院路店:學院路7號弘彧大廈底商(地鐵15號線六道口站
永定門店:永定門內東街中里15號
便宜坊
便宜坊烤鴨店以獨樹一幟的燜爐烤鴨聞名中外,是國家特級酒家,由於燜爐烤鴨的製作過程中見不到明火,所以也被人們稱為「綠色烤鴨」。目前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已經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特色菜推薦:便宜坊烤鴨、燉吊子、桶子雞、菌油燒海參、清醬肉、干燒鴨四寶、花腩活鮑、金牌鴨方、老鹹菜三文魚頭、美級鮮菌爆鴨舌
朝陽區分店:
三里屯店:工體北路13號世茂廣場·工三4層
常營店:朝陽北路17號華聯購物中心
百子灣:百子灣甲12號大成國際中心C座5樓
甜水園店:甜水園北里16號京客隆超市樓上
東壩店:東壩和敬路福潤四季小區A6底商
爆肚馮
愛吃爆肚的朋友一定都知道「爆肚馮」,這是北京著名的小吃品牌,創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已是百年老號了,至今食客不斷。最早爆肚馮是在前門大柵欄的門框胡同里出的名,他家的爆肚脆嫩爽口。
特色菜推薦:牛百葉、牛肚仁、羊雜湯、羊肚仁、散丹、炸燒餅、爆蘑菇頭、羊爆肚、尖椒肉絲米粉
分店地址:
前門店:廊坊二條56號
菜市口店:菜市口十字路口西南蓮花胡同
前門店:大柵欄街18號2層
護國寺小吃
護國寺小吃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驢打滾、艾窩窩、麻團、焦圈、豆汁等都是護國寺小吃的招牌美食,全是北京小吃的精華,護國寺小吃可以說是北京小吃的代表。
特色菜推薦:豆腐腦兒、驢打滾、奶油炸糕、糖油餅、羊雜湯、炸素丸子、爆肚、棗糕、炸糕、羊肉串、豌豆黃、豆汁、素炒餅
朝陽區分店:
東湖灣店:利澤西街8號院1號樓1層103室
新源里店:三元里街三源里小區21號樓旁
草房店:朝陽北路11號樓B座底商草房地鐵站A口向西
垡頭店:垡頭北里9號樓底商
南來順
南來順始建於1937年,是北京老字型大小,老闆原是賣爆肚的,人稱「爆肚石」,後開了家飯館,名為「南來順」。南來順的小吃製作方法是祖輩相傳的,並不傳外人。
特色菜推薦:牛肉包子、門丁肉餅、艾窩窩、羊雜湯、麵茶、豌豆黃、爆肚、驢打滾、糖耳朵、薑汁排叉兒、它似密、口袋豆腐
分店地址:
右安門店:南菜園街12號2樓
珠市口市:珠市口西大街19號
SKP店:建國路87號新光天地B1樓b1032號
菜市口店:黑窯廠西里1-7號
烤肉宛
烤肉宛有300多年歷史,是北京城經營烤肉最老的品牌,季氏的烤羊肉和宛氏的烤牛肉是當年北京最出名的烤肉店,據說梅蘭芳、張大千等藝術大師也常來烤肉宛做客。
特色菜推薦:烤精品牛肉、精品紅燒牛尾、烤精品羊肉、精品芫爆散丹、宮保蝦球、麻豆腐、燒餅夾肉、糖熘卷里、酸辣烏龜蛋湯、小豆涼糕
分店地址:
南禮士路店:南禮士路58號
北新橋店:雍和宮大街185號
萬泉河店:萬泉河路69號
鴻賓樓
鴻賓樓的原址在天津,是清真風味的飯館,始建於清朝咸豐年間,據說是周總理邀請鴻賓樓進京,之後就成了北京響當當的清真館,被譽為「京城清真餐飲第一樓」。
特色菜推薦:紅燒牛尾、醋溜木須、菜團子、豆包、砂鍋羊頭、麻醬糖花捲、糖熘卷里、趴肉條、桂花米面碗糕、紅燒牛筋、松鼠桂魚
地址:展覽館路11號
又一順
又一順是北京清真老字型大小飯館之一,經營各地小吃、烤肉、涮肉,不過是以清真小炒為主要特色,是東來順的一個支派,也叫「西來順」。
特色菜推薦:扒口條、獨麵筋、扒牛肉、白水羊頭、精品牛尾、栗子牛腩、炸豆腐、雜碎湯、它似密、香辣羊排、腰果蝦球、羊肉串、烤羊腿
地址:德外黃寺大街西口28號
Ⅱ 風味京城:北京10大「特色美食」,各個香氣動人,看得人口水直流
來北京遊玩,最值得的就是來品嘗北京各種各樣的 美食 , 來北京一趟,要是沒吃著,沒吃對,那您可算是白來了 。
這10種 美食 小吃,最能展現出老北京風范,吃過8種以上的,那您就嘗對了老北京真正的地道風味了,快來看看您打卡了哪幾種?
第一種:鹵煮火燒
北京傳統 美食 小吃一定少不了鹵煮火燒,一大碗香醇濃郁的鹵汁,裡面有軟爛入味的豬大腸、豬肺、鹵豆腐、火燒等食材,肥腸燉得軟糯不爛,豬肺入口即化, 吃的時候先吃第一層嘗嘗原味,第二層加點辣椒油提香,最後加香醋,口感層層遞進 ,味道真是絕了。
第二種:炸灌腸
炸灌腸是北京的名小吃之一, 雖然它叫腸,但實際上它是用玉米澱粉做的,沒有肉 ,就像驢打滾裡面沒有「驢」一樣,炸灌腸講究切成菱形狀,中間薄,邊緣略厚,並且要用豬油炸,這樣炸出的灌腸香氣四溢,口感是邊脆里軟,一口吃下去能聽見酥脆的聲音。
第三種:麻醬糖餅
薄脆香酥的麵皮里裹著滿滿的餡麻醬和紅糖,又香又甜 ,糖漿很稀並且分布得很均勻,熱乎乎的麻醬紅糖會流心,在唇齒中爆漿的感覺太棒了,一定要趁熱吃,甜味回味悠長。
第四種:門釘肉餅
來北京一定要吃形似於門釘的傳統老北京小吃門釘肉餅,餅的肉餡大多是豬肉大蔥餡和牛肉大蔥餡的, 外皮金黃,口感香脆無比,餅皮雖薄且均勻,一咬開真的是爆汁 ,用筷子再輕輕按壓肉餅,裡面還會有湯汁流出來,酥香,肉潤,滿足您的味蕾。
第五種:焦圈
焦圈是從老人到小孩都愛吃的一種 美食 ,外殼金黃,香味十足,口感就像是炸脆了的小油條,吃起來又香又脆, 焦圈和豆汁兒是地道老北京早點的經典搭配,獨特的搭配口感會讓你有不一樣的體驗。
第六種:乾隆白菜
乾隆白菜是一種酸甜咸口的冷盤,之所以叫乾隆白菜,其實就是乾隆皇帝在大年三十晚上微服私訪路過一家飯店,吃了飯菜之後所賜, 這道菜吃起來清爽鮮甜,酸香膩口,口感層次分明又豐富 ,味道頗為不錯,是一道典型的涼拌菜。
第七種:杏仁茶
杏仁茶據說是從宮廷傳入民間的小吃,是以杏仁粉為主料,用開水或者是牛奶沖泡之後,加入杏仁、巴旦木、葡萄乾、玫瑰等各種小料,趁熱攪拌開來,每一口都超滿足,清甜不膩, 並且還有美容潤肺的功效 。
第八種:冰糖葫蘆
談到北京的 美食 ,怎麼能少的了冰糖葫蘆, 包裹在米紙里紅紅的山楂球閃著玻璃般的色澤 ,看一眼就垂涎欲滴,外皮糖殼被烤的薄薄的,在陽光下晶瑩剔透,吃起來不會粘牙,每一顆山楂都新鮮飽滿,味道酸甜可口。
第九種:炒肝
炒肝是以豬的肝臟, 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最後用澱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傳統小吃 。喜炒肝口感很特別,因為加入澱粉勾芡,有點像湯羹的感覺,但用料十足,口感濃郁順滑,加上蒜蓉會更香,一碗下去,就能飽腹。
第十種:糊塌子
糊塌子是北京最傳統,也最樸素的一道 美食 , 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鮮美,老少皆宜,熱量不高,還可以當做減脂餐食用 ,口感又軟又嫩,味道鮮美不油膩,夏天沒胃口的時候,一碗稀飯,一盤糊塌子,再蘸上蒜泥兒,簡直是完美的一餐。
關於一座城市的記憶,不僅僅有優美的風景、濃厚的 歷史 文化,還有屬於這個城市的味道記憶。北京,一個非常熟悉的字眼,它不僅是我們祖國的首都,更是每個人心之所向的地方,對於我而言,有關於北京的回憶,就是這一碗碗人間煙火氣所拼接而成的。
Ⅲ 乾隆白菜是什麼梗
乾隆白菜梗的解釋如下:
該梗出自天津交通廣播男《紅綠燈》節目,兩人在直播時產生不愉快,後又因討論「乾隆白菜」是熱菜還是冷盤的問題而矛盾爆發,導致男主持情緒失控摔門而去。
那乾隆白菜是熱菜還是冷盤呢?我們先來乾隆白菜的出處吧。關於乾隆白菜的由來的說法有很多,但大部分人認同的說法是下面這種:
話說乾隆下江南時期,在回京途中,深夜突感飢餓,就到一家小館子吃飯,但臨近過年,廚子們都回家了,食材的存貨也不多,店裡只能提供簡單菜餚,其中就有這道麻醬大白菜,結果乾隆吃過後贊不絕口,於是成了京城的名菜,而這道麻醬拌白菜也正是命名為乾隆白菜。
相關內容
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的年號。前後共六十年,起止時間為1736年2月12日至1796年2月8日。
清高宗弘歷,清朝第六位皇帝,清軍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生於1711年9月24日,卒於1799年2月7日。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清高宗於1736年2月12日開始使用「乾隆」年號,至1796年2月8日為止。1795年10月3日,清高宗立愛新覺羅·顒琰為皇太子,並下令從1796年2月9日開始改用「嘉慶」年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乾隆
Ⅳ 老北京的乾隆白菜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
老北京城規矩多,講究多,皇城根下長大的北京人自然是有著不一樣的傲骨。老話說:「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如牛毛。」隨便一個不起眼的小胡同也能給你講出來幾段和「皇親國戚」的淵源。請人吃飯最好得是「大內御膳房」傳出來的好東西才有「面兒」,什麼御用佛跳牆、雍親王府燒鹿筋,都讓人大開眼界,就算是一棵尋常的大白菜做的菜,也少不了找點淵源歷史來撐場面。
說到底這「乾隆白菜」也就是個芝麻醬拌白菜,要想味道鮮甜濃郁,糖和醋不能加的少,白菜也只能取精華部分,畢竟是生吃的「沙拉」菜,食材必須得優質一些,白菜剝開看起來很乾凈,但還是要注意清洗,蟲卵會深入到白菜內部,清洗干凈避免誤食。
Ⅳ 中國吃醬地圖,哪裡的人口味最重有你的家鄉嗎
醬是中國特色美食風味鍥子。它的存在,更是把中國人飲食搭配,打造獨一無二的口感。與其說是它是一種用於調味的食材,不如說是它是一種風味「器皿」,不論是甜酸苦辣,或是谷黍蛋肉,均可承重,包羅萬象。一句話,了解中國「醬」,就能讀懂中國味兒的內核。
內蒙古的呼倫貝爾,赤峰等地區游牧民,保存後去遼闊的草原採收野韭菜的風俗。野韭菜梗摘下,只剩花瓣,清洗晾曬,搗爛成碎屑,加大量鹽腌製成醬,密封性一周後就可以取下食用了。腌制後韭花會和氧化鈉絡生成各種各樣碳水化合物鹽,合理提升鹽味和鮮香。
這類韭花醬不僅有韭的辛辣食物,也有一股出世的清爽。加上純正的手把羊肉,去腥之外,還可以將肉味襯托的更加美味。
湖南人吃辛辣物有300年的歷史,將辣椒腌製成形形色色的味兒,或是剁好腌漬燒菜,這宛然已經成為湖南當地一種風俗習慣。
辣椒醬本身就是將朝天椒剁之後腌漬而成的,切碎這一步是精粹都是辣椒醬的內核。這樣可以完全激起朝天椒自身淡淡清香與甜味,使辣醬更可口,風情更與眾不同。剁椒魚肉,剁辣椒雞腿,用的都是辣椒醬。
要用小毛蝦和鹽混勻,通過發醇製作而成的一種粘稠的醬。實際上,蝦醬在老早就已形成,據史料記載清朝雍正年間,蝦醬便被做為地方文化朝貢朝中,稱之為御善中的一道人間美味。
蝦醬這類重口味調味料,是小簡家鄉特產,一到媽媽做饅頭或是玉米餅子,起鍋後把它分成兩半,隨後正中間塗上一勺蝦醬,再夾上小蔥,美味可口的「海產品漢堡包」就完成了,扛餓又解饞解餓。
Ⅵ 野菜的歷史故事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一時興起便攜同幾位大臣南下微服私訪,途經濟南。
當晚,乾隆皇帝用膳時,竟發現面前的桌子上「滿盤皆綠」:一桌子的野菜。這時,紀曉嵐誠惶誠恐地跪了下來,對乾隆皇帝說:「臣罪該萬死,實在找不到更好的食物,只能讓皇上勉為其難地吃些野菜吧。」乾隆皇帝吃驚地問:「為何沒有別的食物?」紀曉嵐便故意含糊其辭:「這個臣不太清楚,不過就連這些野菜臣也是費盡心思才找來的。」乾隆皇帝聽了,深覺此地祥和平靜的表面下大有蹊蹺,遂連夜派人前去調查。
適逢濟南遭遇自然災害,糧食收成大減,而國家賦稅卻仍與往年相同。於是,交完賦稅的百姓所剩糧食無幾,有些人家食不果腹,不得不吃些野菜充飢。當時,一些大臣為了面子問題,故意隱瞞災情,從不上報。而且,當地官員早已探聽到了乾隆來訪的消息,提前做好了表面工作,乾隆皇帝滿眼都是一副歌舞昇平的盛世模樣。所以,當隨從的大臣小心翼翼地從側面透露出一點當地的災情時,乾隆皇帝自然表現出了極大的懷疑,甚至險些龍顏大怒。嚇得隨從的大臣都戰戰兢兢、噤聲不語了。
事情很快便有了結果,乾隆皇帝針對災情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至於那一桌子野菜宴,當然是紀曉嵐的刻意為之,聰明的乾隆皇帝之後肯定知曉了,但他並沒有加罪於紀曉嵐。一來是因為紀曉嵐也是為了黎民百姓的疾苦,二來是紀曉嵐的野菜宴中有一道菜,讓乾隆皇帝吃得龍顏大悅,大呼美味。這道菜就是流傳至今,幾乎家喻戶曉的「乾隆白菜」。
Ⅶ 燒麥是哪裡的名吃
蒸餃,又稱燒麥、小米、燒麥、燒美、燒美、桂蓬頭,在日本被稱為Jiong。它是一種以熱面條為皮、餡,籠蒸而成的小吃。
像石榴一樣,潔白晶瑩,餡薄,香味鮮美。
味美可口,兼有小籠包和鍋貼的優點,常被百姓作為宴席佳餚。
土生土長的中國,歷史悠久。人們稱之為銷售;蒸餃的用料方式差異很大。
Ⅷ 天津主持人吵架,火了「乾隆白菜」,這道菜到底算不算美食
首先要從節目的主題說起,這個節目的主題是:北京不是美食荒漠。這明顯是一個可以辯論的題材,會有這種題目肯定是有一些人認為“北京是美食荒漠”。爭執爆發的中心點是乾隆白菜,反方說它是一道冷盤,它確實是冷盤這句陳述並沒有錯,言下之意就是冷盤算不得美食。正方如不同意觀點應該表達“冷盤也可以是美食。”也可舉例一二三。這才是辯論該有的樣子,而不是像她們那樣鬧得不可開交。
Ⅸ 乾隆白菜的起源和歷史
乾隆白菜的起源有多種說法,相傳乾隆皇帝在微服私訪的時候,在一家小館子里吃到這道菜,吃過後對這菜大加贊賞,還有一種說法是乾隆皇帝在江南微服出訪,當地的官員隱瞞了災情,紀曉嵐為了讓乾隆皇帝注意災情的事而設計一桌野菜宴,其中的白菜讓其大為贊賞。
Ⅹ 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吃貨,都是誰有你喜歡的嗎
「吃貨」這一詞好像就是近幾年開始流行的,將原本的貶義詞變成了褒義詞,「吃貨」不再是傻乎乎的就知道吃,而是真正的美食家,吃出了學問。
在古代有許多的吃貨,就是到今天依然影響著我們的飲食文化習俗,比如蘇東坡、乾隆皇帝、袁枚,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吧。這幾位誰排第一,誰排第二,咱不去細分,單說說他們是否值得榮獲最著名的吃貨這一稱號。
好了,今天的分享先到這兒,還有哪些是你心目中的吃貨,歡迎在評論區討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