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豆汁是北京特產,但很多北京年輕人都不喝,這是為什麼
引言:想必大家都聽說過豆汁。那麼,豆汁是北京特產,但很多北京年輕人都不喝,這是為什麼?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豆汁風靡北京市300多年,成為御用飲料,不僅有其特殊的味道,也與營養分不開。 由於豆汁由綠豆製成,蛋白質含量非常豐富,維生素c和粗纖維含量也很豐富,而且還有清熱去暑、健脾胃開、祛燥、除毒的功效,夏天喝對身體真的很好。
② 豆汁的歷史相關故事
北京豆汁:據說每年舊歷九月至次年立夏後5天,清宮御、壽兩膳房都要製做豆汁,帝、後酒肉之餘,皆飲豆汁兒以解油膩.而且咸豐梓宮回鑾,東西兩太後帶領同治帝剛回到宮里,即向御膳房要豆汁兒喝.
③ 豆汁兒是什麼
豆汁兒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豆汁兒歷史悠久,據說早在遼宋時期就已在北京地區盛行,而豆汁成為宮廷飲料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事情。
中文名
豆汁兒
外文名
Fermented Soya-bean Milker
分類
老北京小吃
口味
酸、餿
主要食材
綠豆,水
快速
導航
傳說
做法
汪曾祺《豆汁兒》
特色
名人豆汁
民間形式
豆汁形成
豆汁叫法
承德豆汁
食物營養成分
簡介
老北京小吃豆汁兒
豆汁兒本來是北京普通百姓的最愛。乾隆十八年(1754年),有人上殿奏本稱:「近日新興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檢查,是否清潔可飲,如無不潔之物,著蘊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當差。」於是,源於民間的豆汁成了宮廷的御膳,乾隆皇帝命人把豆汁兒引入宮廷,並召集群臣共同品嘗這民間飲品,結果眾大臣喝完齊聲叫好。就這樣,豆汁兒同樣成為宮廷飲品。
傳說
豆汁歷史悠久,據說早在遼、宋時就是民間大眾化食品。
有人說,豆汁是老旗人的吃食,其實喜歡喝豆汁的並不局限於民族,也不拘貧富。舊時,有穿戴體統者,如果坐在攤上吃灌腸或羊霜腸,就會被人恥笑,但在攤上喝豆汁則不足為恥。賣豆汁的照例是從粉房將生豆汁躉來,挑到廟上,就地熬熟。前邊設個長條案,上擺四個大玻璃罩子,一個放辣鹹菜;一個放蘿卜干;一個放芝麻醬燒餅、「馬蹄」(此系另一種形式的燒餅,狀如馬蹄,故名。有椒鹽馬蹄、兩層皮的水馬蹄之分);一個放「小焦圈」的油炸果。案上鋪著雪白桌布,掛著藍布圍子,上面扎有用白布剪成的圖案,標出「×記豆汁」字樣。夏天還要支上布棚,以遮烈日。經營者通常為一、二人,不停地向遊人喊道:「請吧,您哪!熱燒餅、熱果子,里邊有座兒哪!」
提起北京小吃,首先讓人想起豆汁。北京人愛喝豆汁,並把喝豆汁當成是一種享受。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猶如泔水般的氣味使人難以下咽,捏著鼻子喝兩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癮,滿處尋覓,排隊也非喝不可。
北京以及承德地區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小吃。具有色澤灰綠,豆汁濃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獨特風味的冬、春季流行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對它有特殊的偏愛。過去賣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兩種。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車,同麻豆腐一起賣;售熟者多以肩挑一頭是豆汁鍋,另一頭擺著焦圈、麻花、辣鹹菜。《燕都小食品雜詠》中說:「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漿風味論稀稠。無分男女齊來坐,適口酸鹽各一甌。」並說:「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謂精妙絕倫。」喝豆汁必須配切得極細的醬菜,一般夏天用苤藍,講究的要用老鹹水芥切成細絲,拌上辣椒油,還要配套吃炸得焦黃酥透的焦圈,風味獨到。豆汁是用製造綠豆澱粉或粉絲的下腳料做成的北京的風味小吃。生豆汁兒是水發綠豆加水研磨後,通過酸漿法令懸濁液的黏度適度增加,使顆粒細小的澱粉浮在上層,取之進行澱粉的分離(便於增加澱粉的出粉量);中間的液就是生豆汁。豆汁一般味酸,略苦,有輕微的酸臭味。
綠豆1千克,水適量。豆汁實際上是製作綠豆澱粉或粉絲的下腳料。它用綠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後撈出,加水磨成細漿,倒入大缸內發酵,沉入缸底者為澱粉,上層飄浮者即為豆汁。發酵後的豆汁須用大砂鍋先加水燒開,兌進發酵的豆汁再燒開,再用小火保溫,隨吃隨盛
④ 豆汁是什麼
豆汁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豆汁歷史悠久,據說早在遼宋時期就已在北京地區盛行,而豆汁成為宮廷飲料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事情。
豆汁叫法:
喝豆汁純屬北京人的專利。京外有地方管豆漿叫「豆汁」,有位山東人初到北京,看見招牌上寫著「豆汁」,就進店要了一碗,喝了一口眉頭緊皺,勉強咽下去後招手叫來店員很客氣地小聲說:「這豆汁別賣了,基本上酸了。」那伙計說:「好說您哪,不是基本上酸了,根本上就是酸的,這豆汁跟您山東的豆汁不是一碼事您哪!」所以是不是北京人,測驗方法就是叫他喝一口豆汁,若是眉開眼笑,打心裡往外滿意地噓口長氣,就是地道北京人;若是眉頭緊皺,嘴角直咧,甭問這是外來戶。
⑤ 豆汁是什麼味道
豆汁是北京獨特的食品,因有濃烈的酸敗氣味,一般人很難適應,汪曾祺先生也說:「這東西是綠豆發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愛喝的說是像泔水,酸臭。愛喝的說:別的東西不能有這個味兒——酸香!這就跟臭豆腐一樣,有人愛,有人不愛。」
豆汁兒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豆汁形成:
北京豆汁看起來顏色灰里透綠,喝起來味道又臭又酸。可一旦喝上道,就有其味無窮之嘆,就如同洋人吃臭「芝士」(也就是臭乳酪)一樣,吃不慣者難以下咽,甚至作嘔,吃上癮的一天不吃就覺著欠點兒什麼。因此當年東安市場的小店「豆汁何」名聲一點不小於隔壁大飯庄東來順。穿著華貴、坐著私家轎車專程來喝五分錢一碗豆汁的,大有人在。
⑥ 豆汁發明年代
《燕京風俗錄》記載:「豆汁兒最早是遼國民間的食品,已經有一千餘年的歷史了。」但是豆汁兒是誰發明的,何時興起的,已經無從考證。過去,老北京有很多粉房,專門製作豆制食品。據說,當年的夏天,某個做綠豆粉的作坊磨出來的半成品的豆汁兒,當天沒有用完,可第二天發現已經發酵了,倒掉了實在可惜,於是便取了一勺品嘗看看還能不能食用,沒想到這一嘗覺得酸甜可口,於是就把它煮熟了,又嘗了嘗,味道更佳,於是豆汁兒就這樣發明了。在當時,捨不得浪費的下層老百姓發現這能吃後,就逐漸改善加工方法,從而形成了北京一道很有特色的小食品。不要看其貌不揚,但一直受到北京人的喜愛,原因在於它極富蛋白質、維生素C、粗纖維和糖,並有祛暑、清熱、溫陽、健脾、開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豆汁兒的製作方法是:將綠豆用涼水浸泡十幾小時,加水磨成稀糊,在稀糊內加入漿水,並逐次加入不少於八倍於漿水的涼水過濾; 把過濾出的粉漿倒入缸內,經一夜沉澱,最上一層灰綠色、質地較濃的即是生豆汁;撇去它上面一層的浮沫和漿水,把生豆汁舀出沉澱 沙鍋內放入涼水,用旺火燒沸後倒入生豆汁,待豆汁被煮漲得溢出鍋外時,改用微火保溫即可食用。早年間,豆汁兒房都是用純綠豆做豆汁兒,豆汁兒分為三種味兒:當天做成的是甜味兒;兩天的是酸甜味兒;三天的就是酸味兒了。
喝豆汁之妙,首先在於酸。這種酸,不同於醋酸,也不同於杏酸,更不是青梅和楊梅的酸,而是一種餿腐發酵的怪酸。其次是辣。喝豆汁兒沒有空著嘴喝的,都要就著鹹菜。這鹹菜也有講究,要用大腌蘿卜切成極細的絲,再澆上辣椒油,又香又辣,辣得人舌尖兒發麻,越辣才越能喝。最後是燙,越燙味兒越濃,燙得只能小口吸溜兒,不能大口猛灌。這樣喝,才是最正宗的喝法兒。
早年北京內城賣豆汁兒的遍地皆是,而南城僅「豆汁王」一處售賣。這「豆汁王」設於天橋西南隅魁華戲園前,有數十年之久,其布帷寫有名號,攤上的傢具非常講究,鹹菜味佳,贏得了很多主顧,與當時天橋的「烤肉王」和「王八茶館」並稱為「三王」。上世紀30年代初,豆汁兒店鋪興起了四大家:琉璃廠的「豆汁兒張」,天橋的「舒記豆汁兒」,東安市場的「豆汁兒徐」和「豆汁兒何」。這四家中以「豆汁兒張」的味道純正,酸中帶甜,豆汁兒味正、火候好,小菜品種多,做買賣和氣,其暴腌苤藍加辣椒油更為一絕。今天,北京的崇文門外瓷器口、花市、虎坊橋一帶還有幾家豆汁兒鋪,一排坐北朝南的新房窗明幾凈,算不上墨寶的仿宋體招牌倒也爽眼,只不過原來的舊家什換成了塑料餐桌,熬豆汁兒的煤火換成了煤氣,盛豆汁兒的大碗沒了青花瓷……不禁讓老北京人懷舊。
⑦ 北京豆汁是什麼東西
老北京豆汁兒,是北京代表小吃,用製造綠豆澱粉或粉絲的下腳料製作而成的。過去節儉的老百姓捨不得把剩餘部分倒掉,便等這些粉漿發酵後用布過濾,將濾出的湯水熬成豆汁兒。
喜歡喝的人覺得它十分美味,再配上剛炸好的焦圈兒,吃進去回味悠長;不喜歡豆汁兒味道的人,會捏著鼻子把碗推的遠遠的,嘴裡再念叨一句「這豆汁兒怎麼餿了?」
(7)豆汁的歷史是什麼擴展閱讀
豆汁歷史悠久,據說早在遼、宋時就是民間大眾化食品。
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前後,傳入宮內。每年舊歷九月至次年立夏後5天,清宮御、壽兩膳房都要製做豆汁,帝、後酒肉之餘,皆飲豆汁以解油膩。
據說,咸豐梓宮(靈梓)回鑾,東西兩太後帶領同治帝剛回到宮里,即向御膳房要豆汁兒喝。
在民間,豆汁兒的主顧更不分貴賤,凡穿戴體面者在廟會上吃「灌腸」或「羊霜腸」,往往會被人恥笑,唯獨喝豆汁兒則不足為恥。
⑧ 老北京豆汁的怎麼樣流傳至今,豆汁從什麼年代開始
北京的豆汁從清代就已經很有名了,具體追溯到哪一個時代不清楚
⑨ 焦圈和豆汁的來歷
豆汁配焦圈,這種食物,嚴格來講是兩種食物,相信很多人都是沒有吃過,因為這要追溯到很久之前了。就光光拿豆汁來講,好多人都沒聽過這個名字。所謂豆汁,其實就是大家平時喝的豆漿,豆汁只是老北京人對於豆漿的另一種稱呼。至於焦圈,知道的人就更加少了,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個名字。
說到焦圈,人們其實可以想到這肯定是一種食物的名字,可是焦圈具體是什麼,很多人卻是不知道的。但是你如果問那些老北京,你就會可能知道答案。因為那些老北京對於焦圈還是很熟悉的。下面就來詳細介紹下豆汁配焦圈。
豆汁是歷史悠久的民間大眾食品,據說始於宋遼時期,怎麼說也上千年了。就是這種不起眼的小吃在乾隆十八年還進了御膳房,皇族和平民共享,真得算個奇跡。
豆汁早就是北京的專利了,出了北京城還真的無處尋覓。它還是北京的特殊符號,讓很多久離北京的人夢遷縈回,梁實秋先生說:「要是沒有豆汁和大糖葫蘆,那還是北京嗎?」
回想起來,我第一次喝豆汁,還是在1958年。記得我正在上初二,一個下午,一名同學為了感謝我幫他講了幾道幾何題,執意請我去喝豆汁。賣豆汁的就在學校附近,掌櫃的站在鋪著白桌布,圍著藍布圍子的案子後面,用勺子不停地攪和著鍋里咕嚕咕嚕冒泡的豆汁。案子上放著幾個大玻璃罩子,分別罩著辣鹹菜、燒餅、焦圈(現在的叫法)……最顯眼的是大瓷盤上堆得像小山似的切得很細的辣鹹菜絲。同學花了兩毛錢買了4碗豆汁。剛端上來第一碗時,頓時聞到了一股夏天泔水泛出的酸臭味,同學看我直皺眉頭,急忙告訴我,豆汁要趁熱喝,小口品,喝一口豆汁吃一根辣鹹菜。之後,我邊喝邊咂摸滋味,到後來竟然品嘗到一種別樣風味。
喝豆汁時,您要是餓了,就不妨來個干稀搭配,買個燒餅就焦圈,或是用馬蹄燒餅夾著焦圈吃,口味重的還可以加上辣蘿卜干。
說到焦圈,還得糾正一下,老北京人叫「油炸餜」。朱家溍先生特別對這一名詞的讀音作過解釋:「『油炸餜』的『餜』字讀『鬼』音,這是保留在北曲中的元大都音。『焦圈』一詞是新北京話,從前只稱『油炸餜』。」到上世紀50年代,老北京人都這么叫。
大家不難發現,老北京豆汁的原配只有辣鹹菜,燒餅特別是馬蹄燒餅的原配才是油炸餜。豆汁、油炸果、辣鹹菜組成套餐不是老北京的老傳統,而是新北京的新傳統。據「文革」前的統計,僅天橋地區就有二百多種小吃,到現在所剩下的屈指可數了。單一經營,本小利微,難以支撐;多種經營,以贏補虧,才是小吃的經營之道。
所以,有了上面文章關於豆汁配焦圈的詳細介紹,大家對於豆汁配焦圈的歷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正是因為對於豆汁配焦圈的了解,我們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的魅力所在。其實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很多,大家在以後的生活中可以慢慢發掘。
⑩ 北京名小吃 豆汁是什麼做的 為什麼是臭的
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
豆汁是製作綠豆澱粉或粉絲的下腳料,用綠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後撈出,加水磨成細漿,倒入大缸內發酵,沉入缸底者為澱粉,上層漂浮者即為豆汁,因為是發酵的,有股泔水味使人難以下咽,捏著鼻子喝兩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
豆汁是北京獨特的食品,因有濃烈的酸敗氣味,一般人很難適應,汪曾祺先生也說:「這東西是綠豆發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愛喝的說是像泔水,酸臭。愛喝的說:別的東西不能有這個味兒——酸香!這就跟臭豆腐一樣,有人愛,有人不愛。」
(10)豆汁的歷史是什麼擴展閱讀:
豆汁的營養價值:
1、強身健體。每百克豆漿約含蛋白質3.6克、脂肪2.0克、碳水化合物2.9克、磷49毫克、鐵1.2毫克、鈣15毫克以及維生素、核黃素等,對增強體質大有好處。
2、防止糖尿病。豆漿含有大量纖維素,能有效的阻止糖的過量吸收,減少糖分,因而能防止糖尿病,是糖尿病患者日常必不可少的好食品。
3、防治冠心病。豆漿中所含的豆固醇和鉀、鎂、鈣能加強心肌血管的興奮,改善心肌營養,降低膽固醇,促進血流防止血管痙攣。如果能堅持每天喝一碗豆漿,冠心病的復發率可降低50%。
4、防止腦中風。豆漿中所含的鎂、鈣元素,能明顯地降低腦血脂,改善腦血流,從而有效的防止腦梗塞、腦出血的發生。豆漿中所含的卵磷脂,還能減少腦細胞死亡,提高腦功能。
5、防止衰老。豆漿中所含的硒、維生素E、C,有很大的抗氧化功能,能使人體的細胞「返老還童」,特別對腦細胞作用最大。防止老年滯呆、艾滋病、便秘、肥胖等。
人民網-老北京人為何愛喝豆汁?廉價且可以補充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