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臨夏河州城歷史多少年

臨夏河州城歷史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11-19 00:18:21

❶ 河州屬於哪個城市

甘肅省 臨夏回族自治州 )位於甘肅南部
古城河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位於甘肅南部,在這塊七千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代生活居住著漢、東鄉、撒拉、土、回等民族。相傳河州是大禹治水的極地。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導河自積石,至龍門,入於滄海。」另有《河湟賦》寫道:「維雍州之西陲,壯矣哉,得地勢之形勝!」生動地描寫了河州壯美俊秀的山川景象。
古城河州(甘肅省臨夏市西南)位於甘肅南部,在這塊七千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代生活居住著東鄉(元朝隨蒙古大軍遷徙而來)、漢、回、撒拉、土等民族。
相傳河州是大禹治水的極地。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導河自積石,至龍門,入於滄海。」
另有《河湟賦》寫道:「維雍州之西陲,壯矣哉,得地勢之形勝!」生動地描寫了河州壯美俊秀的山川景象。
河州是古老的黃河文化的早期發祥地之一。以「馬家窯文化」為主的各類古文化遺址相繼發現。河州還是有名的「彩陶之鄉」。
中國歷史博物館內珍藏的國寶「彩陶王」就是聰明智慧的河州古代勞動人民留下的寶貴遺產。

❷ 唐代臨夏市現在的什麼地方

在歷史上,臨夏被稱為河州。北宋歷史上罕見地河湟開邊(熙河開邊),收復的河州,就是現在的臨夏。是擁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古城。

河州歷史,其實可以上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時期,在這里曾出土了馬家窯文化遺址。而在秦漢、魏晉南北朝時,西線有一個著名的軍事重鎮——枹罕(「枹」念「扶」),是西北兵家必爭之重鎮。枹罕原先設了臨夏州的臨夏縣,北魏時,枹罕遷到了現在的臨夏市,為省級的河州治所。

唐朝的絲綢之路非常的出名,而河州,就是絲綢之路的重鎮。絲綢之路不止河西走廊這一條線,實際上是三條線:北線、中線、南線。南線也稱羌中道或湟中道,從長安出發,一路向西,經天水、隴西至河州,再由河州過湟水,北上至涼州的張掖。

河州是絲綢之路與唐蕃古道的交匯處,不說戰略意義和軍事意義,僅從經濟意義上來講,河州也是重鎮。

唐代時的河州(今臨夏)位置

❸ 甘肅臨夏古時候的稱呼是什麼,是郡縣還是其它以什麼民族在此生息相關的信息越詳細越好,謝謝

臨夏古稱「河州」,始建於前涼時期(公元330年),是漢、唐絲綢之路的南道要驛,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馬司之一——河州茶馬司。歷史上曾是中原和青藏邊遠地區進行商貿、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和軍事重鎮,世有「高原商埠」和「河湟雄鎮」之稱。臨夏市為歷史上西秦國的建都地。臨夏民間藝術年代久遠,豐富多彩。臨夏「花兒」首屈一指,曲目浩繁,風格迥異,是祖國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臨夏境內群峰聳列,河谷縱橫,山川壯麗,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景點較多。劉家峽、炳靈寺、萬壽觀、紅園、東宮館、蓮花山、松鳴岩等眾多風景名勝,令人神往。不同風格的宗教建築遍布境內。與我國藏傳佛教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相鄰,近年來,臨夏旅遊服務行業發展迅速,臨夏飯店是州內第一家三星級賓館,管理嚴謹,服務一流。臨夏交通便利,風景秀美,既有高原的豪放景象,又有江南的俊秀之態,是甘肅乃至西北地區的游覽避暑勝地。 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兩千年前秦漢王朝就設縣、置州、建郡,古稱罕,後改稱導河、河州,是溝通中原與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紐帶,古絲綢之路南道之要沖,唐蕃古道之重鎮, 享有「河湟雄鎮」之美譽,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絲綢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這里交錯伸展, 形成了當年商賈雲集、一派繁榮的茶馬互市,被贊譽為「西部旱碼頭」。 上世紀初,回族軍閥馬海晏家族(也就是馬家軍)統治臨夏長達40餘年。蘭州戰役後,馬家軍統治在臨夏基本結束。 隨著天安門城樓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庄嚴宣告, 臨夏跨入了歷史發展的新紀元。1956年11月,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成為全國僅有的兩個回族自治州之一。1994年國家把臨夏回族自治州列為全國民族自治地方改革開放試驗區。

❹ 臨夏有多少年的歷史!

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兩千年前秦
漢王朝
就設縣、
置州、建郡,古稱抱罕,後改導河、
河州
,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古絲綢之路
南道之要沖。

❺ 河州屬於哪個省

河州屬於甘肅省。
河州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一座古城,而且在這塊七千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古城上,世代生活居住著東鄉(元朝隨蒙古大軍遷徙而來的民族)、漢、回、撒拉、土等眾多民族。
河州作為古代重要的軍事要塞和商市,河州自古以來就是溝通中原與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紐帶。從秦漢開始,曾設縣、州、郡,為烽煙時起,兵家必爭之地,故有「河湟重鎮」之稱。想當年,這里曾是絲綢之路上「茶馬互市」、商賈雲集之地。

❻ 臨夏縣的建制沿革

橋寺鄉發現的朱家墩遺址和楊家河遺址均屬馬廠、半山、齊家文化,由此可斷,早在五千多年前縣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
春秋戰國時,縣境為羌人住地,受罕羌侯管轄。罕羌侯建邑(今雙城),為縣境內最早出現的城市。秦朝設隴西郡後,滅罕羌侯,設枹罕縣,縣治在罕羌侯邑(今雙城)。
西漢建國,沿襲秦朝建制,縣治未變,仍屬隴西郡。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枹罕縣改屬金城郡。後從枹罕縣分置白石縣,縣治在枹罕縣舊址,枹罕縣址東移至今新集鎮古城村。東漢初年,仍沿西漢制。東漢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枹罕縣又歸隴西郡管轄。
三國時,隴西郡屬秦州,枹罕縣屬隴西郡。
西晉初仍循魏制,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廢枹罕縣,立枹罕護軍。東晉十六國時期,張軌據涼州,建前涼政權,在河湟地區建立晉興郡,轄興晉、枹罕等10縣。東晉康帝建元二年、張駿二十一年(344年),因州界遼闊,分置河州(今臨夏),河州之名自此始。河州轄興晉、金城、大夏等10郡。興晉郡轄枹罕縣,郡治縣治均在枹罕縣址(今新集鎮古城村),現有遺跡可辯。前涼亡,河州相繼為前趙、後趙、前秦、後秦,氐、羌等民族建立的政權所管,枹罕縣仍舊。
東晉孝武帝十年(385年),乞伏國仁建立西秦,今縣境為西秦河州枹罕郡大部,中間一度曾為前趙、後趙攻取,實際仍由乞伏氏統治。公元412年,乞伏熾磐由譚郊(今積石山縣劉集鄉崔家村)遷都至枹罕,置百官將佐,四處征伐,統6州30郡,西秦政權達到極盛。今新集鎮古城村既是西秦國都所在地,又為興晉郡郡治和枹罕縣縣治所在地。宋文帝八年(431年),西秦被赫連夏所滅,西秦河州全境為吐谷渾佔領。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改河州為枹罕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復改為河州,枹罕縣仍舊。西魏實行州、郡、縣三級建制。西魏大統元年535年,河州統枹罕郡,枹罕郡轄枹罕縣,十二年(546年)置鳳林縣,今縣境北部多屬鳳林縣轄地,南部屬枹罕縣,北周沿之。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郡存州。隋煬帝楊廣大業三年(607年)改周為郡,枹罕縣屬枹罕郡,廢鳳林縣,其地並入枹罕縣。
唐高祖李淵武德二年(619年),置河州,領枹罕、大夏2縣。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元年(627年)實行道、州、縣三級制,全國分10道,河州屬隴右道。貞觀七年(633年)於舊鳳林縣地置烏州,十一年烏州廢,置安鄉縣。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元年(742年)改河州為安鄉郡,屬隴右道,轄枹罕縣。天寶十四年(755年)發生「安史之亂」,吐蕃攻取隴右。唐代宗李豫廣德元年(763年)河州為吐蕃佔領,吐蕃在河州枹罕設軍,屬東道元帥府統轄,軍有銜史、司台等職。
北宋初,吐蕃王族後裔唃廝啰占據河湟地區,宋真宗趙恆封唃廝唃之孫木征為河州刺史治河州。宋神宗趙頊熙寧六年(1073年),以斷「西夏佔有」為名,王韶進兵「收復」河州。河州先後屬熙河路、熙河蘭會路、熙河蘭湟路、熙河蘭廓路等。南宋高宗趙構紹興元年(1131年)金國奪取河州地區,設州置縣,仍屬熙河路。金熙宗完顏皇統二年(1142年)置臨洮路轄河州。金海陵王完顏亮貞元二年(1154年)廢枹罕縣,是年復置枹罕縣,州治縣治均在縣境。
蒙古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二十二年(1227年)三月,河州地區為蒙古汗國佔領。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四年(1254年)為蒙古鞏昌府所轄。完宗五年(1255年)蒙古汗國設吐番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於河州,管理蒙藏事宜。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年)元朝建立,在陝西行省下置河州路,領定羌、寧河、安鄉3縣(今縣境為安鄉縣屬地),均隸屬於中央宣政院吐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
明初,沿襲元代舊制。明太祖朱元障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置河州衛,為軍政一體制,屬西安都衛。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置河州府,屬陝西行中書省。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置西安行都衛於此,領河州、朵甘(今青海省南部及四川省北、西部)、烏斯藏(今西藏自治區)三衛。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改西安行都衛為陝西行都指揮使司,翌年行都指揮使司廢,衛屬陝西都指揮使司。洪武十年(1377年)分衛為左衛、右衛。十二年(1379年)七月改左衛為洮州,升右衛為軍民指揮使司。明憲宗朱見深成化九年(1473年)復置河州,屬陝西省臨洮府。
清順治初年,沿用明制。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二年(1663年)河州屬甘肅省臨洮府。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乾隆三年(1738年),臨洮府歸入蘭州府,河州改隸蘭州府,州下無屬縣,今臨夏縣地直轄於蘭州府。
民國二年(1913年),蘭州府廢。河州改名為導河縣,屬蘭山道,縣治在今臨夏市郊城關鎮。民國十七年(1928年)三月,國民政府內政部改定甘肅省部分縣名,導河縣更名臨夏縣,臨夏縣之名自此始,並從導河縣析出寧河(今和政)、寧定(今廣河)、永靖三縣。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甘肅省政府設臨夏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臨夏縣屬之。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五月臨夏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臨夏縣仍屬之。
1949年8月22日臨夏縣解放,26日臨夏縣人民政府成立(縣治在今臨夏市),隸屬臨夏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6月23日從臨夏縣中分設臨夏市,縣治由城區遷往韓集。1958年12月撤銷臨夏縣建制,臨夏、永靖二縣並入臨夏市。1961年12月恢復臨夏、永靖二縣建制,臨夏縣治又遷韓集。1973年12月,撤銷臨夏市建制,並入臨夏縣,縣治遷至城關鎮(今臨夏市內)。1983年8月31日國務院批准恢復臨夏市建制,縣市分設,縣治再遷至韓集。自此至今,縣治在韓集。

❼ 河州屬於哪個城市

河州屬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古城河州位於甘肅南部,在這塊七千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代生活居住著漢、東鄉、撒拉、土、回等民族。相傳河州是大禹治水的極地。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導河自積石,至龍門,入於滄海。」
在河州,由於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回、東鄉、保安、撒拉等民族的裝束基本相同。號帽是男性穆斯林的主要標志之一,以白色為主,其他還有黑色、綠色和鐵銹紅色。老人們多穿白色和黑色長衫,頭纏「太斯達爾」,看上去鶴發童顏,極為虔誠。婦女的服飾則是另一番景象。老年婦女常喜歡外罩長衫,頭戴白色蓋頭,顯得莊重慈祥,和藹可親;中年婦女們則戴綠色印花或黑色印花蓋頭。

❽ 河州的古城簡介

古城河州(甘肅省臨夏市西南)位於甘肅南部,在這塊七千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代生活居住著回、漢、東鄉、撒拉、土等民族。
相傳河州是大禹治水的極地。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導河自積石,至龍門,入於滄海。」另有《河湟賦》寫道:「維雍州之西陲,壯矣哉,得地勢之形勝!」生動地描寫了河州壯美俊秀的山川景象。
河州是古老的黃河文化的早期發祥地之一。以「馬家窯文化」為主的各類古文化遺址相繼發現。河州還是有名的「彩陶之鄉」。中國歷史博物館內珍藏的國寶「彩陶王」就是聰明智慧的河州古代勞動人民留下的寶貴遺產。
原本是漢族人千百年來一直棲息繁衍的地方,同治回亂時回回殺死了河州絕大部分漢人,逃難的河州人被外地人稱作河州鬼,即使左宗棠收復了河州,由於接受了馬占鰲的投降,河州回回不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由於漢人比例下降,回回占據了漢人開墾的良田,繁殖得非常快,新中國建立後,由於當地回回占很大人口優勢,被改為「臨夏回族自治州」。

❾ 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歷史沿革

臨夏州境,春秋時期,為羌、戎之地;戰國末期屬古雍州之城。
秦朝時,初為罕羌侯邑,後置枹罕縣。
西漢初,境內有大夏縣、枹罕縣、白石縣,屬隴西郡;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置金城郡,枹罕縣、白石縣屬之;神爵二年(前60年),在今積石關內黃河南置河關縣,屬金城郡;東漢建武十二年(36年),省金城郡入隴西,枹罕、大夏、白石、河關縣屬之;中平元年(184年),枹罕宋建割據自立,建元置百官,號「河首平漢王」;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遣夏侯淵討伐,平枹罕城。
三國時,屬魏國。初轄於秦州隴西郡,後分置涼州,枹罕、大夏屬雍州隴西郡,今州黃河以北地域及湟水下游一部屬涼州金城郡。
西晉初,屬秦州隴西郡;永寧中期,分西平郡界置晉興郡(今青海省民和縣)。
十六國時,前涼張駿太元二十一年(344年),分涼州東界六郡置河州,是今州地內設州一級建制之始;前秦苻堅建元七年(371年),設河州,治枹罕;西秦乞伏乾歸太初二年(389年),設北河州,治枹罕;後秦弘始二年(400年),姚興攻西秦取枹罕,亦設河州於枹罕,仍歸乞伏氏統轄;西秦更始九年(409年),乾歸復奪地興國;乞伏熾磐永康元年(412年),西秦徙都譚郊,後移都枹罕;乞伏暮末永弘四年(431年),為夏赫連定所滅,地遂入吐谷渾;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置枹罕鎮;太和十六年(492年),改置枹罕鎮為河州;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以西道空虛,置河州總管府;保定五年(565年),移總管府於洮州,未幾還治河州,旋廢。
隋朝,初設枹罕郡;開皇三年(583年)改為河州;大業二年(606年)並省州、縣,後復改州為郡;隋末為金城校尉薛舉所據。
唐代,武德元年(618年),改置河州,屬隴右道;開元二年(714年),歸鄯州節度使統轄;天寶元年(742年)改為安鄉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河州;寶應元年(762年),為吐蕃屬地,仍稱河州。
北宋,初為河湟唃廝啰政權所轄;熙寧五年(1072年)置熙河路;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取河州,屬熙河路經略安撫司。
金朝,天會九年(1131年),為河州;皇統二年(1142年),屬熙秦路總管府;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改熙秦路總管府為臨洮路,仍屬之。
元代,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7年),屬陝西行中書省鞏昌路;憲宗三年(1253年),置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隸宣政院;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改為河州路,劃歸吐蕃等處宣慰使司統轄。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置河州衛,受轄於陝西都司西安行都衛;洪武六年(1373年),置河州,隸陝西行中書省;洪武七年(1374年),西安行都衛移治河州,河州衛仍屬之,另轄朵甘衛、烏斯藏衛(今西藏及四川西南部);洪武九年(1376年),西安行都衛廢,後復設,移治甘州(今張掖);洪武十年(1377年),改置為軍民指揮使司,治事河州城,統管軍民;成化九年(1413年)復置河州,屬臨洮府;河州軍民指揮使司改為河州衛,隸於陝西都指揮使司。
清代,初期州、衛並存,州屬甘肅行省,衛隸陝西都指揮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州屬陝西右布政使司臨洮府;雍正四年(1726年),裁撤河州衛;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臨洮府駐蘭州,遂名蘭州府,河州屬之。
民國二年(1913年),府、州制廢,改置為導河縣,屬甘肅省蘭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改區,屬蘭山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更名臨夏縣;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臨夏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臨夏縣(今臨夏市);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為甘肅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裁撤臨夏警備司令部,改稱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
1949年8月22日臨夏解放。同年設臨夏專區,專署駐臨夏縣,轄臨夏(駐韓家集)、和政、夏河、寧定、永靖(駐蓮花城)、康樂(駐辛集)、洮沙、臨洮等8縣。1950年,由臨夏縣城區設臨夏市,專署駐臨夏市;撤銷洮沙縣,並入臨洮縣,並將臨洮縣劃歸定西專區;由臨夏、和政、寧定、永靖4縣部分地區設立東鄉自治區(9月25日),駐鎖南壩;原岷縣專區所屬臨潭縣劃入臨夏專區。轄1市、6縣、1自治區。
1952年臨潭縣駐地遷至舊城。1953年,臨夏市改為省轄市;寧定縣改設廣通回族自治區;將臨潭縣劃歸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鄉自治區改為東鄉族自治區。臨夏專區轄5縣、2自治區。1955年,廣通回族自治區改設廣通回族自治縣,東鄉族自治區改設東鄉族自治縣。臨夏專區轄4縣、2自治縣。
1956年撤銷臨夏專區,設立臨夏回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臨夏市。將臨夏市和臨夏、和政、永靖、康樂4縣及東鄉族自治縣、廣通回族自治縣劃歸臨夏回族自治州;廣通回族自治縣改設為廣通縣。轄1市、5縣、1自治縣。11月19日,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1957年廣通縣改名為廣河縣。1958年撤銷永靖、臨夏2縣,並入臨夏市;撤銷廣河、康樂2縣,並入和政縣;全州轄1市、1縣、1自治縣。
1961年,恢復臨夏(駐韓家集)、康樂、永靖(駐蓮花城)、廣河(駐太子寺)4縣;全州轄1市、5縣、1自治縣。1962年永靖縣由蓮花城遷駐小川。1973年撤銷臨夏市,並入臨夏縣。臨夏回族自治州政府駐臨夏縣。臨夏縣駐地由韓家集遷城關。臨夏回族自治州轄臨夏、永靖(駐小川)、和政、康樂、廣河(駐太子寺)5縣及東鄉族自治縣(駐鎖南壩)。
1983年,恢復臨夏市(縣級),以臨夏縣的城關鎮和城關、南龍、折橋、枹罕4個公社為臨夏市行政區域。臨夏縣人民政府駐地遷至韓家集。1996年,臨夏州面積8169平方千米,人口178萬人,其中回族佔35.3%、東鄉族佔18%,轄臨夏市和臨夏、康樂、永靖、廣河、和政5縣及東鄉族自治縣自治縣、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州政府駐臨夏市。

❿ 古河州的介紹

古城河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位於甘肅南部,在這塊七千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代生活居住著回、漢、東鄉,撒拉、土等民族。

閱讀全文

與臨夏河州城歷史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